導航:首頁 > 化學知識 > 血管化學感受器有哪些

血管化學感受器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3-04-29 20:59:58

① 化學感受器包括哪兩個

化學感受器包括味蕾屬於化學感受器,嗅上皮屬於化學感受器。化學感受器是感受機體內、外環境化學刺激的感受器的總稱。化學感受器多分布在鼻腔和口腔粘膜、舌部、眼結合膜、生殖器官粘膜、內臟壁、血管周圍以及神經系統某些部位。
化學感受器,在動物仿槐行為中,有導向作用,動物的攝食、避害、選擇棲境、尋找寄主以及「社會鎮喚」交往、求偶御大凱等活動,一般都藉助化學感受器接受的信息。嗅覺對人和動物都是識別環境的重要感覺,特別是群居動物常可用於識別敵我,尋找巢穴,記憶歸途,追逐捕獵物,逃避危害以及尋找配偶等。在辨別食物,探索毒害物質中嗅感受器與味感受器多協同活動。

② 化學感受器

化學感受器是指其適宜刺激是化學物質的感受器。參散咐與呼吸調節的化學感受器因其所在部位的不同,分為外周化學感受器和中樞化學感受器。

1.外周化學感

受器頸動脈體和主動脈體是調節呼吸和循環的重要外周化學感受器。在動脈血PO2降低、PCO2或H+濃度升高時受到刺激,沖動經寞神經和迷走神經傳入延髓,反射性地引起呼吸加深加快和血液循環的變化。其中,頸動脈體主要調節呼吸,而主動脈體在循環調節方面較為重要。

2.中樞化學感受器

延髓有一個不同於呼吸中樞但可影響呼吸的化學感受器,稱為中樞化學感受器,以別於外周化學感受器。

中樞化學感受器位於延髓腹外辯態側淺表部位,左右對稱,可以分為頭、中、尾三個區。中樞化學感受器的生理刺激是腦脊液和局部細胞外的H+.其有效刺激不是CO2本身,而是CO2所引起的[H+]的增加。在體內,血液中的CO2能迅速通過血腦屏障,使化學感受器周圍液體中的[H+]升高,從而刺激中樞化學感受器,再引起呼吸中樞的興奮。可是,腦脊液中碳酸酐酶含量很少,CO2與水的水合反應很慢,所以對CO2的反應有一定的時間延遲。血液中的H+不易通過血腦屏障,故血液pH的變動對中樞化學感受器的直接作用不大,也較緩慢。

中樞化學感受器與外周化學感受器不同,它不感受缺O2的刺激,但對CO2的敏感性比外周的高,反應潛伏期較長。中樞化學感受器的作用可能是調節腦脊液的[H+],使中樞神經系統有一穩定的pH環境,而外周化學感受器的作用主要是在機體低O2時,維持對呼吸的驅動。沖灶純

③ 血管壁中有哪些感受器 是有什麼用的 ,能舉例一些嗎謝謝

④ 頸動脈體和主動脈體是壓力感受器還是化學感受器

頸動脈竇、主動脈弓壓力感受性反射 勁動脈體和主動脈體是外周化學感受器
頸動脈化學感受器和主動脈化學感受器都屬於外周化學感受器,負責感受循環血氧,血二氧化碳,氫離子水平的變化。在頸動脈竇和主動脈弓附近由上皮細胞組成的頸動脈體和主動脈體是外周化學感受器的解剖學位置。頸動脈化學感受器主要參與呼吸調節,主動脈化學感受器主要參與循環調節。頸動脈化學感受器不是感受動脈血血氧含量的下降而是感受所處環境氧分壓的下降。

⑤ 化學感受器的人體分布

人體的化學感受器包括:味、嗅、動脈及胃腸道等處的化學感受器。
味感受器
各種動物的味感受器因有引導攝食活動的作用,多位於頭的前端、口腔及舌部。魚類除口腔外,口腔周圍和身體兩側皮膚中也有味感受器。昆蟲由於覓食方式特殊,身體各部有分散的味感受器,口部、觸角、腿部等處也有味感受器。在動物進化中,味感受器在環境中的食物和有害物的分辨中起重要作用。高等動物的味感受器是各種消化反射性活動的重要感受裝置。
人類及其他高等動物,味感受器比較集中,主要分布在舌的背面和兩側的粘膜中,小部分散在咽部及口腔後部的粘膜中。
人類味感受器的基本結構是味蕾,大部集中於舌乳頭中。按乳頭的形狀可以分為:輪廓乳頭,位於舌的後部排成人字形,有若干輪廓乳頭的頂端呈圓盤形,四周有溝環繞,在溝的內側壁及邊緣部有多個味蕾。菌狀乳頭,為圓菇狀,較小而平,多在舌的背部和兩側,舌背分布的范圍較廣,菌狀乳頭內的味蕾較少。絲狀乳頭,呈細長形,分布舌的兩側,有少數味蕾和散在的味細胞。還有一種叫葉狀乳頭,分布在舌後部的兩側緣,呈皺折狀。
舌部的神經支配來自第7和第9腦神經,舌前2/3由第7腦神經中的鼓索神經支配。後1/3由舌咽神經(第9腦神經)的分枝支配。分布在舌前部背側及兩側緣的味感受器主要接受甜和鹹的刺激;分布在舌後部的,主要接受酸和苦的刺激。
構成味感受器的基本結構味蕾由30~80個各種不同類型的細胞組成,多數在其一端有微絨毛,這種細胞呈長梭形,微絨毛端伸出到味蕾的開口部(味孔)。細胞的底部附近有傳入神經末梢兩者形成突觸式聯系。感受性細胞總稱味細胞,可分3類。最主要的是Ⅱ型細胞,這種細胞的底部附近有神經末梢聚集,突觸聯系也較多。第2種是Ⅰ型細胞,可能是一種支持細胞。第3種細胞較少味蕾的味孔內常有一種粘液性物質,覆蓋在味細胞的微絨毛端。當食物中的成分,主要是水溶性成分,通過粘液層,作用到微絨毛時,可以引起細胞膜對某一離子的通道開放,而使膜電位發生波動,味細胞興奮,通過突觸傳遞,引起傳入神經末梢的興奮。如H+和Na+等都能興奮味細胞。一般多種陽離子都可以興奮味細胞,而陰離子則常有抑製作用,細胞中有些蛋白質分子能與糖類分子中的一定部位結合,可能是產生甜覺的基礎。溶液中有N-C=S集團的化合物,都可引起苦味感覺。
嗅感受器
嗅感受器和味感受器一樣,對一般動物比對人類更為重要,並且嗅覺比味覺更為重要,因為嗅感受器可以感受到遠距離的刺激,也可以感受到一定時間內(可多至若干天)環境中的物質變化,還可以與味感受器同時活動以辨認外界物質的特性。水生動物的嗅感受器,可以感受溶於水的或停留在水面上的氣體成分。一般能夠引起嗅感受器興奮的物質,主要是氣體,揮發性油類、酸類(如HCI等),還有一些物質能成為氣體中懸浮物,或蒸汽中的懸浮物(如臭霧中的成分)。大部分能引起嗅感受器興奮的物質,都必須先溶於嗅粘膜表面的粘液中,或直接溶於構成嗅細胞膜的脂類中。在進化過程中有些動物的嗅感受器特別發達,嗅粘膜的面積特別大,如狗和鯊就是兩個突出的例子。人類的嗅感受器因所在部位為鼻腔的上部,嗅粘膜的面積也不大。所以嗅覺不太靈敏。很多嗅覺不發達的高等動物常用力吸氣使氣流沖向上鼻道才能嗅到氣體的味道。
嗅覺對人和動物都是識別環境的重要感覺,特別是群居動物常可用於識別敵我,尋找巢穴,記憶歸途,追逐捕獵物,逃避危害以及尋找配偶等。在辨別食物,探索毒害物質中嗅感受器與味感受器多協同活動。
低等動物,如昆蟲的觸角端有嗅感受器,對其所飛過或走過的環境中的微量化學物質都很敏感。有的雌性昆蟲能分泌一種信息素(或叫外激素),可從很遠處誘來雄性昆蟲。海水中生活的扇貝因逃避敵害如海星的侵食而發展出極靈敏的嗅覺。如在其所在的海水中加極微量的海星浸泡液,立即出現逃避反應。在高等動物或較低級脊椎動物都有極其靈敏的嗅覺功能。如鯊在數公里外就可以嗅到落水人的氣味。狗的嗅覺極靈,可被人類訓練成效能很高的偵察動物。嗅感受器功能對某些動物的性活動有關。金色田鼠的雌鼠發情時,可放出一種特殊的氣味,雄鼠嗅到後可激起雄鼠發情期的生理活動。人類的嗅覺經過訓練學習後,可以提高辨別能力,如醫生憑嗅覺可以診斷某些疾病。
嗅感受器的結構在高等動物包括人類,嗅感受器主要集中在鼻腔的上後部,叫做嗅上皮(嗅粘膜)。人的嗅感受器主要在上鼻甲及中鼻甲的上部,兩側總面積約有5平方厘米。嗅上皮含有3種細胞:①嗅細胞的外端生有嗅纖毛,胞體呈瓶狀,核為圓形,細胞的底端有長軸突,它穿過篩骨進入嗅球,即嗅神經纖維,細胞的嗅纖毛伸向粘膜表面,上面蓋有一層粘液。②長柱形支持細胞。③基底細胞,嗅細胞與支持細胞彼此平行相嵌,位於基底細胞之上。嗅細胞的細胞膜較為復雜,感受各類物質分子的接受點(受點)可能具有特異性。
除人類及猴類外,很多哺乳動物在其鼻中隔底部前端有一個囊狀結構,囊的壁由軟骨與粘膜構成,叫犁鼻器,其粘膜結構與嗅上皮相似。犁鼻器腔由幾條細管分別與口腔及鼻腔相通,這一器官與中樞神經系統的聯系與一般嗅傳導途徑不同,它並不通過嗅球而是通過副嗅覺系統的副嗅球與大腦皮層直接聯系,投射到大腦梨狀葉隔區及杏仁核。這個器官可能與動物的緊急防禦活動有關。
嗅感受器的傳入神經,就是嗅細胞的軸突,嗅細胞本身相當於其他感受器的第 1級神經元。嗅覺沖動傳導途徑的第2級神經元在嗅球以內,而嗅球則為前腦的前伸部分。
頸動脈體化學感受器
頸動脈體位於總頸動脈的分叉處,在人約有3×1.5×1.5毫米,在貓或狗只有1~2毫米長的橢圓形小體。頸動脈體的構造比較特殊,由兩種細胞構成:Ⅰ型細胞(又叫動脈球細胞),胞體較大,圓形,含有較多的線粒體。在這種細胞的周圍聚集了很多的細神經末梢。Ⅱ型細胞從結構上看屬於支持細胞或間質細胞,分布在Ⅰ型細胞的周圍。頸動脈體的傳入神經纖維加入到頸動脈竇神經內,進入延髓的孤束核。頸動脈體的各細胞之間有許多小血竇,與直接發自外頸動脈的小動脈管相通,因而當頸動脈血管內的血液成分發生變化時,頸動脈體中的血液也將隨之發生變化。
主動脈體化學感受器
頸動脈體化學感受器,在呼吸運動的調節中起著重要作用,它能感受血內CO2分壓升高,引起呼吸加快,以排出過多的CO2。當血內O2分壓過低時,通過這種感受器的傳入沖動也可以反射性的使呼吸運動加強,以獲得更多的O2。另外,它還對某些有毒葯物(如氰化物)敏感,有感受有害物質刺激的功能,最終導致防禦反射的出現。
在主動脈弓或鎖骨下動脈附近也有幾個較小的類似頸動脈體的結構叫主動脈體,它們的傳入神經纖維進入迷走神經干內,其作用也是感受血液成分的化學變化,藉以調節呼吸運動。主動脈體的傳入沖動還可以對血壓起調節作用。
胃腸道的化學感受器
這類感受器都是分布在肌層或粘膜層內的游離神經末梢,當局部發炎時,組織分解產生的肽類或乳酸等增多,將會刺激這些神經末梢而加速其傳入沖動的發放,由內臟傳入神經纖維傳向中樞,可引起劇痛。
腎球旁器的化學感受功能 腎球旁器細胞有感受Na+的作用,當進球小動脈內Na+濃度降低時,可興奮球旁器細胞使之釋放腎素,結果血內血管緊張素Ⅱ的濃度增高,會刺激腎上腺皮質,使之分泌醛固醇,從而導致腎小管對Na+的重吸收能力加強。 中樞神經系統內的化學感受器 中樞神經系統內,除各核團及一定結構的神經元有對不同遞質或肽類有接受能力外,還有些部位具有感受器的作用。如延髓的腹外側部有較大的一個區域對血液成分的變化很敏感,叫化學感受區,可以感受血液中CO+分壓升高的刺激。在第3 腦室的前腹側區內有感受血管緊張素Ⅱ的感受區。在下丘腦前部還有感受血液葡萄糖濃度變化的感受器等。

⑥ 外周化學感受器主要包括

中樞化學感受器:

特點:

1、位於延髓腹外側淺表部位,Ⅸ、Ⅹ腦神經根附近。

2、能感受腦脊液中H+的刺激,並通過神經聯系,影響呼吸中樞的活動。

3、適宜刺激物為H+、CO2。

4、對PaCO2突然增高的調節反應慢。

作用:

1、調劑腦脊液的H+濃度。

2、使中樞神經系統有一點文檔的pH環境。

外周化學感受器:

特點:

1、指頸動脈體和主動脈體。

2、沖動分別沿竇神經和迷走神經傳入呼吸中樞。

3、對PaCO2突然增高的調節反應快。

作用:

在集體低氧時,維持對呼吸的驅動。

(6)血管化學感受器有哪些擴展閱讀

化學感受器的分布:多分布在鼻腔和口腔粘膜、舌部、眼結合膜、生殖器官粘膜、內臟壁、血管周圍以及神經系統某些部位。

化學感受器的功能:在動物行為中,化學感受器具有導向作用,動物的攝食、避害、選擇棲境、尋找寄主以及「社會」交往、求偶等活動,一般都藉助化學感受器接受的信息。

嗅覺對人和動物都是識別環境的重要感覺,特別是群居動物常可用於識別敵我,尋找巢穴,記憶歸途,追逐捕獵物,逃避危害以及尋找配偶等。在辨別食物,探索毒害物質中嗅感受器與味感受器多協同活動。

⑦ 與心血管活動調節有關的感受器主要有哪些類型簡述它們的作用

與心血管活動調節有關的感受器主要有壓力感鏈此伏受器和化學感受器。(1)頸動脈竇和主動脈弓壓力感受器是頸動扒遲脈竇和主動脈弓血管壁有對牽張刺激敏感的壓力感受器。頸動脈竇壓力感受器的傳入神經為竇神經,主動脈弓壓力感受器的傳入神經為降壓神經,並分別加入舌咽神經和迷走神經進入延髓。當動脈血壓升高時,頸動脈竇和主動脈弓壓力感受器所受牽張刺激增強,沿竇神經和降壓神經傳入延髓的沖動增多,使心迷走中樞緊張性增強而心血管交感中樞緊張性減弱,經心迷走神經傳至心的沖動增多,經心交感神經傳至心的沖動減少,故而心率變慢,心肌收縮力減弱,心輸出量減少;由交感縮血管神經傳至血管的沖動減少,故血管舒張,外周阻力降低。因心輸出量減少,外周阻力降低,使動脈血壓回降至正常水平,故這一反射又稱為降壓反射。相反,如果動脈血壓降低,壓力感受器所受牽張刺激減弱,沿相應傳入神經傳入沖動減少,使心血管交感中樞緊張性增強而心迷走中樞緊張性減弱,則引起心輸出量增多,外周阻力增大而使血壓回升。故壓力感受器反射的重要生理意義在於保持動脈的相對穩定。壓力感受器對血壓的急驟變化最為敏感,而且對血壓突然降低比對血壓突然升高更敏感。如果病人發生急性大失血,由於血壓突然降低,壓力感受器所受牽張刺激減弱,可反射性地引起血壓暫時回升。(2)頸動脈體和主動脈體化學感受器反射、頸動脈體和主動脈體分別位於頸總動脈分叉處和棚攜主動脈弓區域,是能感受血液中某些化學成分變化的化學感受器。其傳入纖維分別行走於竇神經和迷走神經內。化學感受器反射對呼吸具有經常性調節作用,對心血管活動的調節作用在平時不明顯,只有當機體處於缺氧、窒息、大失血引起動脈血壓過低以及酸中毒等異常情況下才發揮作用。發生上述情況時,刺激頸動脈體和主動脈體,沿傳入纖維將沖動傳至延髓,一方面興奮呼吸中樞,使呼吸加深、加快,肺通氣量增多,另一方面,使縮血管中樞緊張性增強,經交感縮血管神經傳出沖動增多,引起血管收縮,外周阻力增大,血壓升高。此時,大多數器官,如骨骼肌、腹腔內臟、腎等的血流量因血流阻力增大而減少,但心、腦器官的血管卻略有舒張或無收縮反應,從而使血液重新分配,保證了心、腦等重要器官的血液供應。所以,化學感受器反射是一種應急反應。此外,存在於心房、心室壁內膜下和肺動脈分叉處的血管壁內的感受器以及身體其他感受器,當接受相應刺激後,沖動沿傳入神經傳至心血管中樞,亦可引起心血管活動的改變。

⑧ 什麼叫化學感受器

化學感受器
chemoreceptor

感受機體內、外環境化學刺激的感受器的總稱。化學感受器多分布在鼻腔和口腔粘膜、舌部、眼結合膜、生殖器官粘膜、內臟壁、血管周圍以及神經系統某些部位。

地球上最早的動物生活在海洋里,海水的成分發生顯著變化時,可以直接影響機體的生存。因而化學感受器在生物進化中發展得較早。單細胞動物就表現有趨化性行為。變形蟲、草履蟲都顯示有趨向食物和避開有害物質的活動。腔腸動物如水螅的體腔及身體前端已有化學感受性結構,一般低等的水生甲殼動物多在體表上有較靈敏的化學感受器,各種魚類都有較發達的化學感受器,除口鼻部外,身體兩側也多有化學感受器。陸生的昆蟲對空氣中化學刺激很敏感,在其口部周圍、身體兩側部、觸角、腿部以及排戚培卵孔等處都有化學感受器態仔咐。生活在空氣中的高等動物,因體表都有較厚的皮膚包裹,其化學感受器多集中在口、鼻和面部的皮膚或粘膜中,其中味感受器及嗅感受器則更為發達。

化學感受器,在動物行為中,有導向作用,動物的攝食、避害、選擇棲境、尋找寄主以及「社會」交往、求偶等活動,一般都藉助化學感受器接受的信息。

人體的化學感受器包括:味、嗅、動脈及胃腸道等處的化學感受器。

味感受器 各種動物的味感受器因有引導攝食活動的作用,多位於頭的前端、口腔及舌部。魚類除口腔外,口腔周圍和身體兩側皮膚中也有味感受器。昆蟲由於覓食方式特殊,身體各部有分散的味感受器,口部、觸角、腿部等處也有味感受器。在動物進化中,味感受器在環境中的食物和有害物的分辨中起重要作用。高等動物的味感受器是各種消化反射性活動的重要感受裝置。

人類及其他高等動物,味感受器比較集中,主要分布在舌的背面和兩側的粘膜中,小部分散在咽部及口腔後部的粘膜中。

人類味感受器的基本結構是味蕾,大部集中於舌乳頭中。按乳頭的形狀可以分為:輪廓乳頭,位於舌的後部排成人字形,有若干輪廓乳頭的頂端呈圓盤形,四周有溝環繞,在溝的內側壁及邊緣部有多個味蕾。菌狀乳頭,為圓菇狀,較小而平,多在舌的背部和兩側,舌背分布的范圍較廣,菌狀乳頭內的味蕾較少。絲狀乳頭,呈細長形,分布舌的兩側,有少數味蕾和散在的味細胞。還有一種叫葉狀乳頭,分布在舌後部的兩側緣,呈皺折狀。

舌部的神經支配來自第7和第9腦神經,舌前2/3由第7腦神經中的鼓索神經支配。後1/3由舌咽神經(第9腦神經)的分枝支配。分布在舌前部背側及兩側緣的味感受器主要接受甜和鹹的刺激;分布在舌後部的,主要接受酸和苦的刺激。

構成味感受器的基本結構味蕾由30~80個各種不同類型的細胞組成,多數在其一端有微絨毛,這種細胞呈長梭形,微絨毛端伸出到味蕾的開口部(味孔)。細胞的底部附近有傳入神經末梢兩者形成突觸式聯系。感受性細胞總稱味細胞,可分3類。最主要的是Ⅱ型細胞,這種細胞的底部附近有神經末梢聚集,突觸聯系也較多。第2種是Ⅰ型細胞,可能是一種支持細胞。第3種細胞較少味蕾的味孔內常有一種粘液性物質,覆蓋在味細胞的微絨毛端。當食物中的成分,主要是水溶性成分,通過粘液層,作用到微絨毛時,可以引起細胞膜對某一離子的通道開放,而使膜電位發生波動,味細胞興奮,通過突觸傳遞,引起傳入神經末梢的興奮。如H+和Na+等都能興奮味細胞。一般多種陽離子都可以興奮味細胞,而陰離子則常有抑製作用,細胞中有些蛋白質分子能與糖類分子中的一定部位結合,可能是產生甜覺的基礎。溶液中有N-C=S集團的化合物,都可引起苦味感覺。

嗅感受器 嗅感受器和味感受器一樣,對一般動物比對人類更為重要,並且嗅覺比味覺更為重要,因為嗅感受器可以感受到遠距離的刺激,也可以感受到一定時間內(可多至若干天)環境中的物質變化,還可以與味感受器同時活動以辨認外界物質的特性。水生動物的嗅感受器,可以感受溶於水的或停留在水面上的氣體成分。一般能夠引起嗅感受器興奮的物質,主要是氣體,揮發性油類、酸類(如HCI等),還有一些物質能成為氣體中懸浮物,或蒸汽中的懸浮物(如臭霧中的成分)。大部分能引起嗅感受器興奮的物質,都必須先溶於嗅粘膜表面的粘液中,或直接溶於構成嗅細胞膜的脂類中。在進化過程中有些動物的嗅感受器特別發達,嗅粘膜的面積特別大,如狗和鯊就是兩個突出的例子。人類的嗅感受器因所在部位為鼻腔的上部,嗅粘膜的面積也不大。所以嗅覺不太靈敏。很多嗅覺不發達的帆純高等動物常用力吸氣使氣流沖向上鼻道才能嗅到氣體的味道。

嗅覺對人和動物都是識別環境的重要感覺,特別是群居動物常可用於識別敵我,尋找巢穴,記憶歸途,追逐捕獵物,逃避危害以及尋找配偶等。在辨別食物,探索毒害物質中嗅感受器與味感受器多協同活動。

低等動物,如昆蟲的觸角端有嗅感受器,對其所飛過或走過的環境中的微量化學物質都很敏感。有的雌性昆蟲能分泌一種信息素(或叫外激素),可從很遠處誘來雄性昆蟲。海水中生活的扇貝因逃避敵害如海星的侵食而發展出極靈敏的嗅覺。如在其所在的海水中加極微量的海星浸泡液,立即出現逃避反應。在高等動物或較低級脊椎動物都有極其靈敏的嗅覺功能。如鯊在數公里外就可以嗅到落水人的氣味。狗的嗅覺極靈,可被人類訓練成效能很高的偵察動物。嗅感受器功能對某些動物的性活動有關。金色田鼠的雌鼠發情時,可放出一種特殊的氣味,雄鼠嗅到後可激起雄鼠發情期的生理活動。人類的嗅覺經過訓練學習後,可以提高辨別能力,如醫生憑嗅覺可以診斷某些疾病。

嗅感受器的結構在高等動物包括人類,嗅感受器主要集中在鼻腔的上後部,叫做嗅上皮(嗅粘膜)。人的嗅感受器主要在上鼻甲及中鼻甲的上部,兩側總面積約有5平方厘米。嗅上皮含有3種細胞:①嗅細胞的外端生有嗅纖毛,胞體呈瓶狀,核為圓形,細胞的底端有長軸突,它穿過篩骨進入嗅球,即嗅神經纖維,細胞的嗅纖毛伸向粘膜表面,上面蓋有一層粘液。②長柱形支持細胞。③基底細胞,嗅細胞與支持細胞彼此平行相嵌,位於基底細胞之上。嗅細胞的細胞膜較為復雜,感受各類物質分子的接受點(受點)可能具有特異性。

除人類及猴類外,很多哺乳動物在其鼻中隔底部前端有一個囊狀結構,囊的壁由軟骨與粘膜構成,叫犁鼻器,其粘膜結構與嗅上皮相似。犁鼻器腔由幾條細管分別與口腔及鼻腔相通,這一器官與中樞神經系統的聯系與一般嗅傳導途徑不同,它並不通過嗅球而是通過副嗅覺系統的副嗅球與大腦皮層直接聯系,投射到大腦梨狀葉隔區及杏仁核。這個器官可能與動物的緊急防禦活動有關。

嗅感受器的傳入神經,就是嗅細胞的軸突,嗅細胞本身相當於其他感受器的第 1級神經元。嗅覺沖動傳導途徑的第2級神經元在嗅球以內,而嗅球則為前腦的前伸部分。

頸動脈體化學感受器及主動脈體化學感受器 頸動脈體位於總頸動脈的分叉處,在人約有3×1.5×1.5毫米,在貓或狗只有1~2毫米長的橢圓形小體。頸動脈體的構造比較特殊,由兩種細胞構成:Ⅰ型細胞(又叫動脈球細胞),胞體較大,圓形,含有較多的線粒體。在這種細胞的周圍聚集了很多的細神經末梢。Ⅱ型細胞從結構上看屬於支持細胞或間質細胞,分布在Ⅰ型細胞的周圍。頸動脈體的傳入神經纖維加入到頸動脈竇神經內,進入延髓的孤束核。頸動脈體的各細胞之間有許多小血竇,與直接發自外頸動脈的小動脈管相通,因而當頸動脈血管內的血液成分發生變化時,頸動脈體中的血液也將隨之發生變化。

頸動脈體化學感受器,在呼吸運動的調節中起著重要作用,它能感受血內CO+分壓升高,引起呼吸加快,以排出過多的CO+。當血內O+分壓過低時,通過這種感受器的傳入沖動也可以反射性的使呼吸運動加強,以獲得更多的O+。另外,它還對某些有毒葯物(如氰化物)敏感,有感受有害物質刺激的功能,最終導致防禦反射的出現。

在主動脈弓或鎖骨下動脈附近也有幾個較小的類似頸動脈體的結構叫主動脈體,它們的傳入神經纖維進入迷走神經干內,其作用也是感受血液成分的化學變化,藉以調節呼吸運動。主動脈體的傳入沖動還可以對血壓起調節作用。

胃腸道的化學感受器 這類感受器都是分布在肌層或粘膜層內的游離神經末梢,當局部發炎時,組織分解產生的肽類或乳酸等增多,將會刺激這些神經末梢而加速其傳入沖動的發放,由內臟傳入神經纖維傳向中樞,可引起劇痛。

腎球旁器的化學感受功能 腎球旁器細胞有感受Na+的作用,當進球小動脈內Na+濃度降低時,可興奮球旁器細胞使之釋放腎素,結果血內血管緊張素Ⅱ的濃度增高,會刺激腎上腺皮質,使之分泌醛固醇,從而導致腎小管對Na+的重吸收能力加強。

中樞神經系統內的化學感受器 中樞神經系統內,除各核團及一定結構的神經元有對不同遞質或肽類有接受能力外,還有些部位具有感受器的作用。如延髓的腹外側部有較大的一個區域對血液成分的變化很敏感,叫化學感受區,可以感受血液中CO+分壓升高的刺激。在第3 腦室的前腹側區內有感受血管緊張素Ⅱ的感受區。在下丘腦前部還有感受血液葡萄糖濃度變化的感受器等。

閱讀全文

與血管化學感受器有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34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397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43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36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77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0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90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93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80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14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47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78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92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49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41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30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42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18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79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