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化學知識 > 化學教師如何進行心理教學

化學教師如何進行心理教學

發布時間:2023-05-03 13:36:24

A. 如何在化學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教科書是基本的課程資源,有目的、有計劃的課堂教學,仍然是課堂資源開發和利用的主渠道。在各課程模塊中,有關環境問題的內容豐富。必修模塊「《化學》1」中「金屬、非金屬及其化合物」中主題的內容包括了材料的選擇、空氣污染的成因、酸雨等熱點問題;必修模塊「《化學》2」中「化學與可持續發展」主題的內容包括了環境保護、資源利用、綠色化學的基本知識和社會熱點問題。在選修模塊中,有《化學和生活》和《化學和技術》的共5個一級主題有關環境教育,與課改前有較大變化。
在課堂教學中,教學方法可以形式多樣,我通過開展課堂二分鍾演講、組織課堂討論、利用班會課舉辦辯論賽、利用課堂開展角色扮演活動等活動來滲透環保教育。例如:必修模塊「《化學》1」用途廣泛的金屬材料這一節,有一個「是否應該停止使用鋁質飲料罐」的角色扮演實踐活動,我讓學生模擬主體角色,分別是「開采鋁礦的工人」、「生產鋁質飲料罐的工人」、「飲料公司的老闆」和「售貨員」、「消費者」、「環保局的官員」、「回收公司的人員」。先把全班學生分成七個組,自願選擇角色,然後討論各角色目前面臨著什麼問題?採取什麼對策?學生參與這項活動的熱情高漲,各自站在自己代表的角色立場上開展爭論,有的表演生活短劇、有的模擬電視的訪談演播、有的引進圖表以增強說服力。結果不僅讓學生認識到材料與環境問題每一個主體都有責任,而且讓學生深刻理解了要解決城市環境問題,城市各主體的經濟活動不能只顧個人利益和目前利益,而必須考慮整體利益和長遠利益。在教學中通過上述相關內容的滲透教育,不僅鞏固了所學化學知識,也了解了物質對人類作用的雙重性,更重要的是增強了學生的環保意識。
2、在實驗教學中注意滲透環境教育。
新課程重視實驗在化學教學中的作用和地位,改進並新增許多實驗,這也帶來了新的問題:一部分改進的實驗教學思路變了,但也相應地添加了一些先進儀器和設備,因此,教師必須進一步從環境保護方面提高認識,在平時實驗教學過程中不斷反思,銳意改革,可以從實驗管理規范化、化學實驗密閉化、單一實驗綜合化、化學實驗微型化、計算機模擬化學實驗等方面加以考慮。如:氯氣的性質實驗,以往我校大多數老師的做法是事先收集幾瓶氯氣在課堂上僅就氯氣的性質演示,實驗做下來整個教室彌漫著刺鼻的氣味,非常不環保;近幾年隨著環保意識的增強,我們對實驗中產生的有毒有害氣體非常重視, 改進了裝置,增加了尾氣吸收,把氯氣的實驗室製法→性質→尾氣吸收聯合起來做,基本可以做到有毒氣體不外逸,具體做法:二氧化錳與濃鹽酸→濃硫酸(乾燥)→乾燥的有色布條→濕潤的有色布條→紫色石蕊試液→naoh溶液,這樣既驗證產物氯氣的性質又吸收了氯氣,不污染環境;再如:新教材必修一對氫氣與氯氣在光照條件下實驗做了刪除,主要考慮到學生的安全問題,我們可以採取計算機模擬化學實驗,通過多媒體讓學生掌握相同物質不同條件下現象不同的例子。在學生分組實驗時指導學生按用量使用葯品,以減少污染物的排放量;同時規定廢棄物設在指定地點,統一回收。通過在實驗教學中對學生進行環保教育,使學生增強了環保意識,樹立新一代公民必備的的品德。
3、在教學中滲透「可持續發展」的綠色化學思想。

可持續發展的思想已被世界各國人民共識,是解決當前環境問題的一個指導思想。可持續發展主張人與自然和諧相處;主張建立在保護地球系統基礎上的持續經濟增長,做到發展與資源環境的承載力相協調;主張公平分配,滿足當代和後代的全體人民的需求,在教學中應注重緊密結合教材內容對學生進行可持續發展觀的教育。如必修模塊「《化學》2」第四章「化學與自然資源的開發利用」關於環境和綠色化學的問題很多;例如在教科書中的某一思考與交流題目:目前,回收利用廢舊合成材料有很多途徑,請查閱資料了解有哪些途徑?並試著從環境保護和經濟成本等方面作出評價。筆者通常會提前把這類問題作為課外作業布置給學生,要求他們留心電視、報紙、雜志的報道,關注身邊的環境,收集一則與這方面有關的信息,並查閱資料;然後在課堂上由學生演講或評說。

B. 如何在化學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中學生正處在心理轉型時期。面對嚴峻的升學、就業的壓力,在學習、生活、人際交往和自我意識等方面遇到或產生各種心理問題。有些問題如不能及時解決,將會對學生的健康成長產生不良的影響,嚴重的會使學生出現行為障礙或人格缺陷。探索和研究目前日益嚴重的中小學生心理健康問題是學校實施素質教育的目標之一。注重群體正面引導,重視對學生消極心理狀態的改良和不良行為的矯正,促進中學生身心健康發展。本文就化學教學開展心理健康教育談談個人的看法。

1走出心理健康教育的誤區

1.1心理健康教育的醫學化

心理健康是每個學生全面發展必須具備的重要素質。如果把心理健康與心理疾病相混淆,主要是面對少數學生的心理咨詢,心理疾病的治療,心理障礙的疏導,用治療取向代替預防、發展,形成心理健康教育的個別化、醫學化的傾向,就會忽略全體學生的身心發展。心理咨詢僅僅面向個別學生,它只是學校健康教育的一個方面,不能成為健康教育的全部內容。

1.2心理健康教育的德育化

因為缺乏心理健康知識,把學生表面的行為「上綱上線」到品行不良的高度,而忽視了行為背後潛藏的真正原因——學生的心理需求,所以只理解為是班主任和政教、團隊工作者的任務。誤將心理問題歸結為思想品德問題,以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代替心理教育。

1.3心理健康教育的學科化

在心理健康教育的施教形式和內容上,認為心理健康教育就是單純地開設心理課,或開展心理咨詢,或進行心理測驗。首先,學校這方面工作者大多為半路出家,專業性不是很強,其次,學校心理健康教育中有許多屬於非知識性的內容,需要通過活動、實踐、訓練等親身體驗的方式才能實現,而且心理課程只能解決一些共性的或一般性的問題,很難能解決個性的或特殊性的問題。常常因措施不當以致公開結果,人為分類,結果無意中傷害了學生,更容易使學生產生心理疾病。

2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

2.1教師的表率作用

俄國教育家烏申斯基曾說:「在教育工作中,一切都建立在教師人格的基礎上,因為只有從教師的人格中才能涌現出教育的質量。」教師完善的人格無時無刻不在影響著學生,並成為學生學習模仿的榜樣。有理想,有抱負,對事業兢兢業業,刻苦認真。有正氣,自覺抵制社會不良風氣行為等,體現出良好的人生觀、價值觀。學識廣博,思維敏捷,良好儀態,充沛精力,開朗性格,樂觀幽默,愉快的表情和文雅的風度,有較強的承受挫折能力,有較好的溝通協調能力,與他人和睦相處,寬容友善等。教師的人格魅力悄悄打動學生的心,足以使學生心悅誠服,達到效仿療法的目的。對學生人格的發展起到良好的示範作用。

2.2課堂的滲透作用

課堂是學生獲取知識形成能力的主要活動場所,學生在課堂上投入的時間和精力也最多。是素質教育的主陣地,也是培養中小學生良好的學習心理素質的主渠道。

2.2.1選擇恰當教學內容

強加給學生的心理教育是枯燥無力的,是很難被學生接受的。每一堂課所要「滲透」的心理健康教育內容應是該堂課的教學素材中所蘊涵的,是份內的、自然的。例如通過介紹我國的某些化學工藝如造紙、制火葯、燒瓷器發明很早,對世界文明做出巨大貢獻,我國勞動人民在商代就會製造出精美的青銅器,春秋戰國時期就會冶鐵和煉鋼等古代的化學成就。培養學生的愛國熱情。在講純鹼時,向學生介紹我國的化學家、制鹼工業的先驅和奠基人侯德榜為打破外國技術壟斷,投入全部身心完成了氨鹼法,並將其研究成果毫無保留地公布與眾的高尚人格。通過「化學與社會發展」的教學,使學生深刻認識到化學與現代社會密切相關。從原子彈的爆炸成功到人造衛星上天,從現代海洋開發到合理利用資源,從現代化工業發展到人類環境的保護,從人的衣食住行到衛生保健,都離不開化學知識,從而使學生適時產生社會責任感。同時,教師還要有意識地利用各種時機,向學生展示學習化學的價值。使學生明顯地感覺到,學好化學能夠培養科學情感和科學態度,提高科學實踐意識,優化思維品質,培養應用科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知難而進勇於探索堅忍不拔的毅力。

2.2.2營造良好心理環境

心理環境是教學環境中無形的方面,是教師和學生共處於教學過程中的具體可感的某種心理氣氛和情景,是教學過程中對師生產生「共振性」即整體傾向性的心理情緒。創設良好的育人情境有利於激發學生求知慾和理智感,培養高尚的情操和良好的道德品質。教師是教學過程的主導者,以平易近人的態度,和藹可親的面容,落落大方的教姿融入學生的主體,體現出與學生的平等。善於觀察、了解學生,多賞識,少責備,多表揚鼓勵,樹立每位學生的威信,寬容學生,善待他們的錯誤。一次測驗中,有個基礎較好的學生做得很不好,該做的都沒有寫。在評講試卷時,其中有一道比較難的習題讓他講解,結果講的很好。我接著說:「試卷上其他部分做的都很好,如果這道題沒有錯的話不是更完美了嗎?」這種心理的溝通給了他很大的鼓舞,學習積極性提高了,一直保持優異的成績。

增加情感投入,給知識、信息附加情感色彩,實施情感性教學,用情感和愛心去感染和打動學生,使學生在富有情感的環境中獲得知識[2]。例如教學「奇妙的二氧化碳」:

C. 如何把心理健康教育滲透到化學教學中

《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中明確指出:「要把心理健康教育貫穿在學校教育教學活動之中。要創設符合心理健康教育所要求的物質環境、人際環境、心理環境。尋找心理健康教育的契機,注重發揮教師在教育教學中人格魅力和為人師表的作用,建立起民主、平等、相互尊重的新型師生關系。」 小學學科教學蘊藏著豐富的心理健康教育資源,需要教師充分挖掘其隱性的教育價值,協同發展小學生的心理潛能,提高心理素質,也就是在常規的教育教學活動中培育學生的心理素質。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就是指在學校常規教育教學活動中,在傳遞知識、掌握技能、形成良好行為習慣的同時,注重挖掘學科課程、活動課程和環境課程中的內在心理健康教育資源,並引入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和技術,幫助小學生提高認知和技能、情意特質和人格素養,從而完善心理機能的一種課程形式。
應從以下四個方面在小學學科教學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一、在小學學科教學目標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學科教學的目標不僅僅是知識,還應該包括認知、情意和行為。任何一門學科課程的目標都應同時反映學生的心理層面才能形成完整的目標體系,一方面,學科內容傳遞的過程以人的心理發展為基礎,服從心理規律,使學科內容心理化,這是解決教育過程中學生與課程矛盾問題的正確策略;另—方面,學科內容的傳遞是著眼於學生整體發展的,即掌握知識和技能、發展能力、完善人格是相互交融、並行不悖的,正是在這一意義上體現了滲透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學科位置與教育價值。
傳統的學科教學強調社會本位和知識本位,學生要適應教學,從而忽視了學生心理發展與主觀需求;而學科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則更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與主體需要,教學要適應學生發展,促進學生潛能的開發、創造性的培養。下面以小學社會課《我家的鄰居》為例,說明學科教學中如何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標。該課的教學目標有:
①懂得良好的鄰居關系的重要性;
②培養關心他人、幫助他人的良好情感;
③主動維護住宅公共部位的環境衛生並且能主動招呼、關心鄰居。
其中①是認知方面的目標,②是情感方面的目標,③是行為方面的目標。
二、在小學學科教學內容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現行的德、智、體、美、勞「五育」課程內容中都蘊含著十分豐富的心理健康教育素材,經過適當利用和挖掘,可以起到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德育課程中對學生道德意識傾向性(道德需要、道德動機、道德信念、道德理想等)和道德心理品質(道德認識、道德情感、道德意志等)的培養本身就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
德育對學生心理的健康發展起定向和動力作用,德育的重要內容之一是對學生進行正確的人生觀和科學的世界觀教育,人生觀和世界觀是個體心理和行為的最高調節器,是維護心理健康、防止心理異常的根本條件。在對學生心理素質的培養過程中,德育與心理健康教育是相互重疊、相互融合的,因此,教師要善於挖掘德育課程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內容。 學科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靈活處理教材,善於把握教材內容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涉及點和學生學習過程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接觸點,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線索。
三、在小學學科教學過程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從學科教學中的心理層面來分析,它是知、情、意、行交互作用的過程,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集中反映在學科課堂心理環境的創設與優化上。
在課堂教學中,通過改善課堂教學心理環境,使學生既能有效地掌握學科知識和提高能力,又能發展良好的個性和提高心理素質。 優化課堂心理環境,是指教師根據培養學生心理品質的目標和對學生心理特點的了解,通過把握和調整自己的教學行為,來優化課堂教學中各因素之間的關系,使學生產生積極心理狀態和學習行為,以營造課堂教學氣氛的過程。它是學科課程中融合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方式。
優化課堂心理環境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通過貫徹心理健康教育原則來實施的,教學過程中心理健康教育原則主要有和諧原則、民主原則、興趣原則、成功原則和探究原則。優化課堂心理環境要以建設良好的師生關系為核心,以情感溝通為橋梁,教師要以自己的教學行為來滿足或引導學生的心理需要,激發學生的行為動機,使學生產生積極健康的學習行為,進而形成一種良好的學風班風,而這種良好的學風班風又會反過來對學生的學習行為產生積極的影響,形成一種良性循環。在這種良性循環中,學生逐漸養成積極健康的學習習慣,這種習慣的保持最終會形成新的心理結構,從而使學生的心理品質獲得健康發展。各學科教師在貫徹優化課堂教學心理環境五大原則時,還要結合本學科的特點來進行教學:教師活動:巧設情境—指導實驗—激發探究—點撥引導。學生活動:好奇觀察—動手實驗—提出問題—討論交流。心理過程:增強動機—感性認識—理性思考—領悟內化。鍛煉能力:科學興趣、觀察動手、質疑探究、思維想像。塑造人格:新鮮感、務實感、責任感、求知慾、好奇性、參與性、堅忍性、科學性。
四、在小學學科教學評價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課程評價是研究課程價值的過程。傳統的課程評價受「應試教育」的干擾,對教與學的評價是以知識理解為中心,是單維的、片面的評價;重終結性評價,忽視形成性評價;重結果,輕過程;重標准化答案,輕創造力考核,把考試與評價等同,把分數與效果,即學生的價值等同起來。這種評價只關注預期的、靜態的、客觀的目標,而忽視了其他方面的因素,尤其是主體心理層面的因素;它單純追求分數、升學率,學生負擔重,創造性、個性受到摧殘,壓抑了師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損害了學生身心整體素質的全面和諧發展。 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帶來了傳統學科課程評價的變化,它要求評價的多元化,注意評價的心理層面,兼顧到學生心理發展的各個要素和各個層面,尊重學生心理發展的個別差異,確立課程評價的心理指數,從而促進學生全面、健康地發展。

D. 教師如何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教師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要開展心理咨詢活動,育德育心相結合,採用多種形式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創設有利於學生心理健康發展的環境這幾個方面入手。

1)創設有利於學生心理健康發展的環境

學校是學生的第二個家,學生在學校中會潛移默化地受到教育和影響,因此,打造優雅、潔凈、文明、舒適的環境非常重要,比如教室內的板報、名人名言、校風校訓以及教室外的宣傳櫥窗都會讓其產生理性的思考,受到感染與熏陶,自覺地形成一種積極向上的良好心態。

教育是培養人的事業,心理健康教育是學生健康成長全面發展的需要,應該予以高度重視。作為一名教師,讓學生更加健康陽光,全面培育學生的積極心理品質,切實增強學生的心理韌性迅凱,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應有之義。只有擁有健康的身體、健全的人格、健康的心理,才能成為一名全面發展的學生。

E. 如何在化學教學中提升情感態度價值觀

呆板的說教早已被時代拋棄,對學生的教育也不是一兩次富有教育意義的社會實踐活動所能達到的。新時代、新課程呼喚新德育的誕生——學科德育。每一位高中教師都有義務基於本學科教學,自然融入對學生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教育,這是我們工作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教師對社會應盡的義務。

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其學習情感、態度直接影響學習的效果與質量。教師要充分挖掘刺激學生心理的情感源泉,通過恰當的途徑和方法,激起學生健康、積極的情緒體驗,以滋生優良的情感感染學生,促使學生自覺接受教育,形成良好的學習態度和生活態度,形成科學的、健康向上的價值觀。

作為一名化學教師,深知責任重大,努力在日常教學中激發學生對化學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感受學以致用的喜悅,在學習過程中形成良好的情感體驗,逐步形成正確的學習態度、和對人類社會的正確認識,形成科學的價值觀。

可悲的是,近年來,社會各界關於化學的負面宣傳太多,正面宣傳較少,導致全社會對化學缺少客觀評價。筆者曾在新高一年級第一節化學課上做過調查:「提到化學,你會聯想到什麼?」答:「環境污染」「白色垃圾」「酸雨」「蘇丹紅、三聚氰胺」「防腐劑致癌」……沒有褒義的回答。作為一名化學教師,我很痛心。於是,我的緒言課的主題就設計為「迅猛發展的化學已成為生命科學、材料科學、環境科學、能源科學、信息科學等領域的重要基礎,它在解決人類社會發展過程中面臨的問題、提高人類的生活質量、促使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等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我要在我的教學中告訴學生這些事實,這是一名化學教師的責任。

1. 培養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

化學是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動手實驗本身就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是化學學科的優勢。化學教師要善於利用這種天然的優勢,精心設計每一個實驗,多多創設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機會,引導學生探究物質變化的奧秘,體驗科學探究的艱辛和喜悅,感受化學世界的奇妙與和諧。這樣快樂的情感體驗定會轉變學生對化學的態度,從而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

2. 聯系生產實際,體驗學以致用

化學原本就與生活生產密切相關,在化學教學中聯系生產生活實際是很自然的,無需刻意設計。新教材中專門編寫了《化學與技術》分冊,幫助學生了解化學在資源利用、材料製造、工農業生產中的具體應用,使學生感受到化學理論在實踐中的指導意義,體驗學有所用,學以致用,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在更加廣闊的視野下,認識化學與技術進步和社會發展的關系。

3. 關注健康,熱愛生活

新課程改革後,教材中專門編寫了《化學與生活》分冊,幫助學生了解日常生活中常見物質的性質,探討生活中常見的化學現象,體會化學對提高生活質量和保護環境的積極作用,逐步形成合理使用化學製品的意識,以及運用化學知識解決有關問題的能力,為學生深刻理解生活中的化學搭建了很好的平台。教師精心的教學設計,不僅僅是教會學生一些知識,更可以激發學生熱愛生活,樂觀生活,健康生活,高品質生活的熱情。如:了解人體所需的基本營養物質,可以合理搭配每日食譜,做到健康飲食,健康生活;了解食品中的各種添加劑,如加碘鹽、鐵強化醬油……都是對人體健康有益的添加劑,消除學生「化學添加劑都有害」的認識誤區。客觀認識化學,合理運用化學合成葯物可以治癒疾病,健康生活;如果錯誤的使用化學,有機合成冰毒、海洛因……就會危害人類健康和社會穩定。

4. 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

高中化學教材蘊含著許多豐富的愛國主義教學內容。古代化學史上,我們的祖先取得了許多輝煌的成就。如造紙術、火葯的發明和運用,造紙術和火葯是我國古代的重要的化學工藝,也是我國成為文明古國的標志,兩者的發明和運用推動了世界文明的進程。冶煉和瓷器也是我國古代重要的化學工藝,這些技術也遠遠領先於世界各國。在近、現代化學史上,我國的化學家也為人類社會的進步做出了巨大的貢獻。特別是建國後,我國在化學工業上成果顯著。例如:我國的化學家同生物學家合作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有生物活性的牛胰島素。化學科學與化學工業上的成就保證了我國原子彈研製中有關化學材料的部分。我國化學家在世界上首次合成了化學結構與天然物相同的核糖核酸,為人工合成生命物質邁出了新的一步。侯德榜在制鹼工業上做出的巨大貢獻……這些事實都可以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樹立愛國主義的思想。

5. 關注社會,增強為人類文明和社會進步而努力學習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其實,學生們能夠說出這么多與化學有關的新聞,說明學生還是很關注社會熱點問題的,只是認識有些片面。化學對個人生活和社會發展的貢獻是很大的。化學教師應該結合教學內容適時的為學生呈現這些正面的事實。如:在《化學與生活》中的教學中「食品添加劑對人體健康的益處」、「神七宇航員所穿的宇航服是化學復合材料」;《必修1》的教學中「電子產品日新月異使我們的生活品質快速提升」;《有機化學基礎》的教學中「有機合成技術的提高促進醫療衛生事業的飛速發展……」使學生對化學客觀評價,關注社會,樹立為人類文明和社會進步而努力學習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6. 關注環保問題,形成可持續發展的思想

急功近利的追求經濟發展和生活品質的提高,不正確的運用化學使得地球環境日益惡化。我們不能在享受著空調、冰箱在炎炎夏日給我們帶來的清涼的同時,指責化學造成的臭氧空洞;不能在寒冷冬日裡一邊坐在暖氣旁取暖一邊談論著是化學造成的溫室效應;不能一邊享受家庭轎車的舒適一邊謾罵現代工業發展使得人們脂肪堆積、空氣質量每況愈下……這樣的牢騷與謾罵沒有任何意義,要想解決這些環境問題,還要依靠化學自身的力量。教師在教學中要鼓勵學生關注環境問題,有意識的引導學生正確評價化學在人類文明發展進步的過程中的作用,有利於學生形成科學的自然觀和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更深刻地認識科學、技術和社會之間的相互關系,逐步樹立可持續發展的思想。

7. 樹立辯證唯物主義的世界觀

化學中蘊含哲學,哲學離不開化學。氧化還原反應中的對立統一;原子結構元素周期律中的量變引起質變;優化產業結構,對工業廢氣進行綜合處理,化害為益中滲透的事物的兩面性……這些哲學中的基本觀點在化學中無處不在。可以說,高中化學教學為高中生理解哲學觀點和思想在自然科學領域里供了有豐富的例證。使學生自然形成辯證唯物主義的世界觀。

高中化學課程是科學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對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促進學生全面發展都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通過對化學課堂的德育滲透,因勢利導,循序點化,能使課堂豐富有趣,並有助於師生進行感情溝通,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化學教師要認清自身的社會責任,在日常教學中時刻以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為宗旨,著眼於學生未來的發展,教學中積極創設情境滲透德育,能陶冶和熏陶學生,幫助學生認識化學與人類生活的密切關系,關注人類面臨的與化學相關的社會問題,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參與意識和決策能力。為適應21世紀科學技術和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需要,培養符合時代要求的高素質人才。

最後還要提醒教師注意,學科教學中滲透德育不可急功近利,它需要長期積累,潛移默化,是一項系統工程。教師的師德、情操、教學素質、能力及人格魅力等隱形教育的影響,是保證德育教育功能的重要前提。因此,教師要有良好的事業心、責任感以及過硬的教學本領和基本功,才能使教書育人達到最佳的統一,使學生全面健康的發展

閱讀全文

與化學教師如何進行心理教學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660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330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267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954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05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32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17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27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297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949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981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02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11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752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168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259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553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348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14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