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什麼是DDT
DDT是一種殺蟲劑,現已禁用。
DDT又叫滴滴涕,二二,化學名為雙對氯苯基三氯乙烷(Dichloro diphenyltrichloroe thane),化學式(ClC₆H₄)₂CH(CCl₃)。中文名稱從英文縮寫DDT而來,為白色晶體,不溶於水,溶於煤油,可製成乳劑,是有效的殺蟲劑。
DDT是由歐特馬*勤德勒於1874年首次合成,但是這種化合物具有殺蟲劑效果的特性卻是1939年才被瑞士化學家米勒(Paul HermannMüller)發覺出來的。為20世紀上半葉防止農業病蟲害,減輕瘧疾傷寒等蚊蠅傳播的疾病危害起到了不小的作用。但由於其對環境污染過於嚴重,很多國家和地區已經禁止使用。
(1)合成DDT的這位化學家是哪個國家的擴展閱讀:
DDT最先是在1874年被分離出來,但是直到1939年才由瑞士諾貝爾獎獲得者化學家Paul Muller重新認識到其對昆蟲是一種有效的神經性毒劑。
DDT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開始大量地以噴霧方式友歷虧用於對抗黃爛穗熱病、斑疹傷寒、絲蟲病等蟲媒傳染病。例如在印度,DDT使瘧疾病例在10年內從7500萬例減少到500萬例。同時,對家畜和穀物噴DDT,也使其產量得到雙倍增長。
DDT在全球抗瘧疾運動中起了很大的作用。用氯奎治療傳染源,以伯胺奎寧等葯作預防,再加上噴灑DDT滅蚊,一度使全球瘧疾的發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到1962年,全球瘧疾的發病己降到很低,為此,世界各國響應世界衛生組織的建議,都在當年的世界衛生日發行了世界聯合抗瘧疾郵票。在1962年,美國海洋生物學家Rachel Carson在其發表著作《寂靜的春天》中高度懷疑,DDT進入食物鏈,最終會在動物體內富集,例如在游隼、禿頭鷹和魚鷹這些鳥類中富集。
由於氯化烴會干擾鳥類鈣的代謝,致使其生殖功能紊亂,使蛋殼變薄,結果使一些食肉和食魚的鳥類接近滅絕。一些昆蟲也會對DDT逐漸產生抗葯性、以對抗人類由於人口無節制增長而對自然界無休止的掠奪。
基於此,許多國家立令禁止使用DDT等有機氯殺蟲劑。 由於在全世界禁用DDT等有機氯殺蟲劑,以及在1962年以後又放鬆了對瘧疾的警惕,所以,瘧疾很快就在第三世界國家中卷土重來。在發展中國家,特別是在非洲國家,每年大約有一億多的瘧疾新發病例,好神大約有100多萬人死於瘧疾,而且其中大多數是兒童。
瘧疾還是發展中國家最主要的病因與死因,這除了與瘧原蟲對氯奎寧等治療葯物產生抗葯性外,還沒有找到一種經濟有效對環境危害又小能代替DDT的殺蟲劑有關。基於此,世界衛生組織於2002年宣布,重新啟用DDT用於控制蚊子的繁殖以及預防瘧疾,登革熱,黃熱病等在世界范圍的卷土重來。
❷ DDT的殺蟲作用是怎樣發現的
DDT的最早合成者是德國化學家蔡德勒(O。Zeidler)——他在1874年就由氯苯和三氯乙醛縮合成DDT。不過,他當時沒有發現它的殺蟲作用。
最早發現DDT殺蟲作用的是繆勒。繆勒者戚出生在瑞士土肥水美的國勒河畔。當地每逢收獲季節,害蟲就泛濫成災,農民雖想盡辦法,但收效甚微。大片毀於害蟲的莊稼,給少年繆勒留下了強帶銷烈的刺激,立志攻克治蟲難關。
繆勒
1918年,繆勒進入巴塞爾大學攻讀化學專業,7年後獲得博士學位。接著,在奇吉化學公司工作。1935年,他就開始殺蟲劑的研究,其間他的胞妹從家鄉來信說家鄉又鬧蟲災,這更使他加快了研究的步伐。他回憶起小時一位老人給他講的中國有「以毒攻毒」的方法。在此啟發下,他終於在1938-1939年合成了DDT,但也不知道實際用途。接著,他在實驗室的老鼠身上試驗,發現DDT可使它產生幾天的皮膚瘙癢、惡心、頭痛。後來在蚊子、毛蟲和虱子等身上實首行陵驗,才發現它們會立即死亡。他發現了DDT的高效殺蟲力之後,就使它成為人類第一個被大量使用的有機合成殺蟲劑,並於1942年取得專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