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化學知識 > 轉化學困生的理論依據有哪些

轉化學困生的理論依據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3-05-12 06:37:18

㈠ 如何有效地轉化學困生

一、建立感情,師愛先行
「親其師,信其道」,要真正走進弱勢心靈,必須從建立感情入手,以師生之情、朋友之情、親人之情來對待學生,愛是教育的前提,沒有愛就沒有教育,而這種愛又必須是真誠的。素質教育下的辦學理念時時提醒著我們:「每個學生都要發展,但不求一樣的發展。每個學生都要提高,但不求同步的提高。每個學生都要合格,但不求相同的規格。」當我們與學困生建立一種友好、平等的關系時,當我們把「弱勢群體」當朋友時,他們就會主動向我們吐露心跡、敞開心扉地與我們交朋友,這樣他們就會喜歡聽教師的課,對老師的批語教育也樂於接受,從而自覺糾正自己的各種行為,這樣我們的教育之舟就會駛向成功的港灣。
二、分析原因,針對突破
學困生之所以學困,肯定會存在某些原因。作為教師要主動幫助學生分析查找學困的原因,制定出符合該生實際的學習計劃。學困生學習困難的原因大概有:智力發展遲緩、家庭教育、家庭經濟狀況、家庭關系、社會環境、受教育的基礎、學生自身心理素質等等都是制約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的重要因素。教師要分清情況,區別對待,因材施教,有針對性的予以培養。像一些等受教育的基礎比較其他學生差的學生,在跟家長取得聯系後,利用放學後的時間輔導,針對一天的新課進行檢查講解,在第二天復習舊知時多給他們機會發言,這樣他們在班級同學面前也能及時得到鼓勵,對學習不會喪失興趣。在一段時間後就可以放手讓這樣的孩子慢慢獨立學習,雖然成績可能排在班級後列,但是學習的積極性還是有的,只要刻苦努力就能有明顯的進步。

㈡ 數學「學困生」轉化的理念是什麼

在普及了九年義務教育、正在實施新課程的今天,隨著高中招生規模不斷擴大,不可避免地出現一些「學困生」。而且「學困生」的數量有增大的趨勢,尤其以高中的數學「學困生」為最多。所謂數學「學困生」,在我國中學數學教育界較普遍地認為是指要達到數學課程標准合格要求還存在一定程度困難的學生。在實施新課標的今天,關注每一位學生的學科成長,注重公民「數學意識」的養成已經被越來越多的教師自覺地浸潤到日常教學過程中,而這些「學困生」的存在對校園產生了很多不和諧的因素。因此,要創建和諧校園,關注校園里的「弱勢群體」,研究高中數學「學困生」的成因及對策顯得勢在必行。
前蘇聯教鍵敗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認為「學困生」可分為三類。一類屬於思維尚未「覺醒」的學生;第二類屬於「天賦」面紗尚未揭開的學生;第三類屬於「理解力差和頭腦遲鈍」的「學困生」。從廣義上講,今天在新課標下高中數學學習的「學困生」並沒有脫出這三個類別。但是,作為在一線的教育工作者,我們對「學困生」的認識必須區別於教育家。對於一線教育工作者而言,去認識學生學習困難有哪些表現,其成因是什麼,遠遠比把「學困生」進行理論歸類有意義得多。
那麼,新課程中高中數學「學困生」的表現有哪些,其成因各是什麼,教師應該如何應對呢?本文試圖總結一些「學困生」學習困難的表現、成因以及對策,以期更好的做好高中數學的教學工作。
1、學生抱陳守舊,心理變化的速度跟不上環境的變化速度。
大部分的「學困生」,在高中剛開始時,並不是「學困生」,有很多甚至是初中的「學優生」。有許多學生以及學生家長對此疑惑不解,不明白為什麼會從一個好好的「學優生」變成了一個「學困生」。其實,我們認為在這里有一個因素非常的關鍵,那就是學生的心理變化速度跟不上環境變化的速度。從初中升入高中,無論從教學環境,學習內容,同學關繫上,還是從學習的范圍、廣度和深度上,都發生了質的變化。同時,從初中剛升入高中學習的廣大初中畢業生,正處於生理和心理變化的敏感期。在這一敏感期內,學生既要適應生理上的變化,又要同時適應外判碼部學習環境的變化,其心理轉變的任務是艱巨而復雜的。事實往往是:總有那麼一部分學生,被生理變化吸引,而不花費精力去轉變自己的學習方式和方法以適應緊張的高中數學學習。如此幾個月之後,由於沒有及時的奠定高中數學的基本方法,便落後於其他同學,成為一個「學困生」。
對策:高一教師做好初高中的銜接過程,讓學生有個緩釋的過程。對於由學生的心理變化不及所導致的學困生,教師不僅僅要及時的為學生解答生理上變化所產生的疑惑,更應該在課堂上下狠功夫。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表明人具有與生俱來的獲得認可與被人欣賞的需要,教師應該利用學生的這種需要,將課堂教學變成學生精神的家園——給學生正確的引導和鼓舞,不再是單純的接受、復制既定的流水線,而是實踐、體驗、理解、創造的空間。高一教師新接手一批學生時,不僅可以適當地放慢進度,而且在教學的態度和課堂語氣,引導等方面均可以適當借鑒初中教師親切的態度和充分照顧學生需要的做法,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過渡到高中的學習中來,適稿沖顫應身心各方面的要求。
2、部分高中老師過於「急功近利」,「拔苗助長」。
《高中新課程標准標准》這一理念強調數學教育要面向全體學生,實現: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要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教育是面向全體學生的教育,使每一個學生都能得到充分發展,而不是以培育少數精英為目的。
這樣的理念在目前新新教材體系下表現的一個方面是,教材體系實行「螺旋式上升」,不再像舊教材追求數學內在的邏輯體系,而淡化學生的思維接受能力的要求。就筆者自己的教學實踐來看,不妨把教材的體系安排比喻成「刷牆漆」。刷牆漆時工匠並不追求一步到位,他每次都薄薄地刷一層,但刷塗的層次感較清晰,層次也較多。隨著層次的累進,刷牆的任務也逐漸完成了。對於目前的教材,我認為它也是一個刷牆漆的過程。比如,必修中有「演算法初步」的內容,把跟演算法相關的教學內容做了一個鋪墊,到選修2系列中,又將演算法內容加以深化。又比如,在高一的教學過程中,學生對證明的技巧及方法已經有所涉及,但並不深入了解,選修2系列中就有一個集中學習的章節。這樣一來,學生在之前的學習過程中累積的學習技巧在選修中就得到了歸納和升華。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我認為這樣的層層累進的教材體系安排非常符合學生的思維規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好好體會,並對教學的內容及深度廣度做出相應的調整。
但是這樣的教材體系安排在一線教學過程中有時並不能得到較好的執行。一方面由於應試教育長年累月的影響,另一方面也由於教學時間的限制,使得一部分老師為了考試成績和趕進度,不顧及學生的實際情況,而拚命的加深教學內容,加快教學進度,多講題目——甚至有學校的老師讓高一的學生做高考的題目。這樣的一種「急功近利」的教學方式,是明顯無法實現新課程的教學目標的,也是和教學的理論和實際相違背的,其最終的結果只能是「拔苗助長」。
對策:教師是學校教學的實踐者,每一位教師都應該在教學中注意與實際結合。正如美國心理學家布魯姆所說:「如果提供了適當的學習條件大多數學生在學習能力學習速度進一步學習的機會等方面就會變的十分相似。」這里所說的學習條件就是指學生學習並達到掌握所學內容必須的學習時間,給予個別指導和全新學習的機會。如果教師能夠切實做到給學生提供「提供了適當的學習條件」高中數學「學困生」的大部分轉化是完全可能的。落實到具體方法,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嚴格遵循課程標準的要求,切勿隨意增刪教學內容。教師應該做個智慧的刷漆匠,在螺旋式上升中實現課標要求。
3、學生的學習方法和教師的教學方法及教學內容有欠缺。
前面第1點講過,有部分學生因為心理變化速度不及環境變化速度,導致學習方法守舊,用初中的學習方法學習高中數學,導致學習困難的情況。但是並不是說改變了初中的學習方法就可以學好高中數學。有時候,學生的學習方法和教師的教學方法不契合,也往往導致學生的學習困難。比如:在教學《函數》這一章節的內容時,教師如果簡單地讓學生停留在模仿,重復練習的層次,指望這樣學生就能掌握學習內容,那勢必造成「學困」。
對策:奧蘇貝爾的「有意義學習理論」將學習的發生分成二個維度:(1)按學習的發生方式分為發現學習和接受學習(2)按學習發生時新舊知識的聯系分為有意義學習和機械學習,機械學習的心理機制是聯想,它依賴刺激反應的接近、重復和強化而實現;有意義學習的心理機制是同化,學生能否學得新信息,新的認知內容。有意義學習的實質是符號所代表的新知識與學習者認知結構中適當的觀念建立非人為的和實質性的聯系。根據這個理論,老師在工作中應當注意給學生創造有意義學習的條件和環境,為我們轉化高中數學「學困生」提供了整體思想。
最有效的我想莫過於為學生的學習活動創設情景,多讓學生體會到數學來源於生活又應用於生活的實例。在新教材「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根」內容的教學中,為了讓學生了解二分法的現實含義,我在課堂引入中組織學生做了個游戲。當時電視台娛樂節目中有很多猜價格的環節,在給定時間內如果能猜中價格,則商品就歸參與游戲的人所有。學生對這樣的節目都不陌生。在游戲過程中,很多人都提出了很好的解決辦法。於是我指出,這就是二分法。那堂課由於有這樣的實際例子作為引入,學生學得特別好。不久後,在一次觀摩全國優質課的錄象時,我發現獲得一等獎的課在引入該節內容時也用到了這個例子。
4、學生基礎學力的欠缺,學習活動屢戰屢敗,最終對學習喪失興趣。
碰到過很多學生,在學習困難的初期是非常認真的想要學好數學的,為此付出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但是由於種種原因,最終的結果卻不盡如人意。這個時間也許是幾個星期,也許是幾個月。但是絕大部分同學在最終都喪失了對數學學習的興趣,並最終放棄了這一門學科。是什麼導致了這樣的情況?是學生不夠努力?還是學生的態度不端正?我們說都不是,這樣情況的學生,往往是基礎學力有所欠缺。
對策:讓學困生樹立學習信心是教師必須優先要解決的問題。我們說學習活動不是由教師傳遞智能,而是學生根據外在信息通過自己的背景知識,建構自己知識的過程;它含有四個因素:學生的背景知識;學生的情感;新知識本身蘊涵的潛在意義;新知識的組織與呈現形式。為此教師的教學設計要強調發揮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的主動性和建構性,教師只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促進者和指導者。切實落實「因材施教」的教學原則,就是根據學生的不同個性、不同條件、不同認識水平採取不同的教學方法。
我們應該做的就是如何讓學生參與到課堂中來,有課堂參與才能談其他的。而吸引他們參與課堂的法寶就是尊重。只有尊重了,學困生覺得數學學習是有意義的,愉悅的,他才會投入和參與。
學困生有各種不同的表現及成因,只有結合教師的悉心指引,在新課程的理念指引下才能走出困境,走向進步。

㈢ 如何對農村小學學困生進行有效轉化

一、現實背景
農村留守兒童是指農村中的父母雙方或一方流動到其他地區、孩子被迫留在戶籍所在地,不能和父母雙方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兒童。針對留守兒童的教育狀況,進行專題並消調查、研究,目的在於真實、全面地了解留守兒童的學習、生活、心理狀態等,探索有針對性的農村學校教育手段和發展方向,建立新的教育模式。使廣大農村留守兒童能健康、快樂地成長。通過大量問卷調查和個案的追蹤研究,掌握留守兒童的學習、生活、心理、情感等特點,為進一步分析研究提供有力依據。據普查統計:懷寧縣三橋鎮2007年3月在冊小學生1918人,留守兒童1592人,占總學生數的83%。父母雙方外出這樣的留守兒童1148人,占留守兒童總數72%,父母單方外出這樣的留守兒童444人,占留守兒童總數的28%。 隨著新課程的不斷深入,對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要求、能力不斷提高。越來越多的學生對學習數學態度消極,興趣淡薄,缺乏信心,導致了「學困生」的產生。辨證唯物主義者告訴我們:「事物都具有兩重性」。所以「學困生」具有相對性、暫時性、可變性。「學困生」面對數學問題,當現有數學知識的水平與數學問題解決所需要的水平距離比較大,在一定時間內不能解決,需要他人的幫助而解決,在問題解決之後,「學困生」解決問題的水平也會相應地提高。面對這種情況,小學數學教師在教學中要採取行之有效的策略,轉化已有的「學困生」。這就要求我們數學教師要徹底轉變教育、教學觀念,不斷完善自我。要真正理解、執行數學新課程標準的目標和要求:我們的教育、教學是為了每一個學生的數學發展,為了學生的全面數學發展,為了「學困生」的個性數學發展。能使「學困生」和普通生公平地學習,營造和諧的數學環境,著力地做好轉化「學困生」的工作,推進學校的素質教育,提高數學學科教育質量。二、理論基礎和實踐基礎
近年來,我國在「學困生」領域的研究已經進入一個新的階段,研究的重點已從探討學習困難兒童的特點及原因,轉變到如何通過教育干預切實改善他們落後的學習狀況,以便大面積提高我國義務教育質量上來,同時也在更加深入地探討如何指導幫助學習困難兒童成功地邁入社會。為此,我國教育工作者從家庭教育、教育教學、學科教育、認知心理學等多領域入手,做了大量的干預研究,取得了顯著的成效。前人的這些研究,為我們課題的開展提供了堅實的理論基礎和實踐基礎。
三、課題研究的理論依據
1、教育學理論:教育活動是有目的的活動,這種活動的最高目的就是把受教育者培養成社會所需要的成員,使人得到全面發展。人的全面發展,從個性養成開始,要為學生提供充分實踐活動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進入一個自主的、積極的、充滿創造性的學習過程。充分調動包括「學困生」在內的每一個學生參與課堂教學活動,讓他們都得到健康的發展。
2、多元智能理論:多元智理論認為人的智能具有多元性,某一智能的高度發展,是對人的才智的一種發現和提升,而對於自身不太發達的某一智能,可以通過後天的開發使其得到發展。
3、心理學觀點:認識過程是指人們獲得知識的過程,這是人的最基本的心理過程。在「需要、誘因與動機」的關系中,需要是人對某種客宏者觀要求的反映,這種要求可以來自有機體的內部(內環境),也可以來自個體周圍的環境;動機是在需要的基礎上產生的,誘因是與需要相聯系的外界刺激物,它吸引有機體的活動,並使需要有可能得到滿足。這表明教師在課堂上調動「學困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讓學生得到知識和能力的提高是可行的。
4、哲學觀點:「外因是變化的條件,內因是變化的依據,外因通過內因而起作用」。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積極調動「學困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他們的學習動機,讓他們主動參與教學活動,從而提高他們在課堂上的學習收益。這一點與發揮學生主體性的教學觀念是相融與統一的。
5、現代課堂教學理論:現代課堂教學是以現代先進的教育絕絕知思想和教學理論為指導的,以面向全體學生,全面提高學生作為現代人應具備的基本素質為根本目的,以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實現教學過程各要素的及其優化組合為特徵的教學實踐活動。
四、課題研究的內容和方法
(一) 學習困難生的心理狀況及成因分析
所謂「數學學困生」 是指在一個班級中由於教師的偏見或由於家庭及學生自身等原因造成的、被其他學生所輕視的學生個體或群體。他們表現為態度不端正、缺乏自信、學習方法欠妥、學習被動、學習習慣較差,在正常的教學要求下,對數學學習感到困難,對完成學習數學任務有一定的困難(以下簡稱「學困生」 )。他們上課無精打采,厭倦作業,害怕考試,更缺乏獨立思考與鑽研的精神和能力,數學成績越來越差。
1、從心理學角度分析學習困難生的感知、動機、興趣、思維、情感、意志等心理特徵,可使轉化工作有的放矢。那麼他們學習困難有哪些心理因素呢?
學習困難生感知整體性差,對數學題的知識結構和形式結構的感知不精確,往往只注意一些孤立的現象,忽視數學間的內在聯系與隱蔽條件的分析,因而容易產生解題失誤。如判斷「長方形和正方形都有四個直角,對邊都相等」這句話是否正確,學習困難生就往往容易判定此題是錯的,他們的原因是正方形不是對邊相等,而是四條邊都相等,因此可見他們沒有將兩種平面圖形之間的知識結構與聯系理清。
注意力的集中時間短、穩定性差,有意注意的轉移能力差,常在解答復雜應用題時,注意力不能隨情節、條件、數量關系的變化而轉移,也容易受外界的干擾,分散注意力。
對學習的重要性缺乏正確認識,沒有認真思考過學習在人生中所佔有的重要地位,因而缺乏強烈的學習動機。
留守兒童在物質生活上比其他兒童要好。他們衣著上十分新潮,比其他學生講究,喜歡互相攀比。他們的零用錢相對很多,是其他兒童的三倍有餘。他們不喜歡吃主食,愛吃方便麵等零食。
留守兒童的數學學習普遍較差。留守兒童普遍學習目的不明確或不良,31.9%的留守兒童認為讀書就是為了多掙錢(其他學生有15.3%),有近四分之一的人認為讀書無用(其他學生有3.7%)。大多數的留守兒童數學學習態度差。他們厭惡學習,作業以抄襲為主。甚至有學生逃學。
留守兒童的身心發展都處於亞健康狀態。與其他兒童相比,留守兒童身體普遍發育不良,有不良的飲食習慣。他們存在性格缺陷,十分內向、自卑、孤僻,情感冷漠、人際交往能力差,總是以自我為中心、非常霸道。他們渴望與親人在一起。希望或非常希望父母在家的留守兒童有89.4%之高。
留守兒童的臨時監護人無法完成監護任務。臨時監護人多是孩子的祖輩,60歲以上的49.7%,小學文化以下的佔67.4%。
對學習本身不感興趣。在以往的學習中沒有建立良好的知識網路,學習新知識不知從何入手,容易產生厭倦、畏俱的心理,因此減弱了他們的學習信心和學習興趣。
意志薄弱,自覺性不強、自製力不高、不能有計劃地完成學習任務,在學習上不刻苦,做事也淺嘗輒止,缺乏吃苦精神,行為懶散。
2、學習困難生的出現不僅與個人的心理、行為有關,而且與學校原因也有密切關系。
教師的知識水平及傳授知識的能力在一定范圍內不同程度地影響學生的求知慾望。
由於教師在教學中節奏過快、要求較高、教學模式及要求簡單劃一。過快的教學節奏使這些學生感到難以適應,所學知識消化不良,過高的教學要求使他們望洋興嘆,自嘆不如。
教師自覺或不自覺地流露出對優等生的偏愛和對學習困難生漠視,會使他們消極悲觀、滋生自暴自棄的心理。 在同伴關系中,學習困難生被其他同學拒絕的明顯偏多。
(二)「學困生」的轉化策略:
小學數學學習「學困生」的數量隨著年級的升高會不斷增加,因此,有效轉化數學「學困生」,已成為全面提高數學教學質量的關鍵環節之一。
1.激發「學困生」的學習慾望
(1)倍加關愛,喚起學習動機
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教學經驗表明,教師的愛能使學生產生學習的間接興趣。為此,在教學中,教師應從關心愛護、尊重「學困生」的人格做起,堅持對他們施以愛心,喚起他們的學習動機,培養他們的數學學習興趣。
(2)強化實踐操作,培養學習興趣。
數學知識比較抽象,邏輯性較強,小學生又具有從具體形象思維到邏輯思維過渡的特點。「學困生」大多思維簡單,僵滯少變,他們似乎對任何稍微復雜的問題都懶得去思考,所以教師藉助動手實踐操作,通過他們喜愛的擺一擺、量一量、畫一畫、折一折等活動;促其手、腦、眼、口多種器官共同參與,以手巧促心靈。
(3)適時鼓勵評價,鞏固學習興趣。
「學困生」在班級活動中出現問題較多,受到老師的表揚和同學們的贊揚的機會很少,所以在教學中,教師要隨時注意觀察了解,努力捕捉「學困生」思想行為上的閃光點,要及時鼓勵。同時要注意實施分層評價,因為學生的認知方式等方面都是有差別的,「學困生」在這些方面表現更為明顯,如果以一種標准衡量定性,會使他們喪失學習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2.創設條件,促其參與,為「學困生」提供展示的平台
(1)優先提問。
在課堂教學實際中,老師提出問題後,只要發現有「學困生」舉手,立即讓他回答,答對了立刻表揚鼓勵,答得不完整或不正確,可以讓他坐下想一想,靜聽別人回答後再讓他重答,答對了再作表揚。這樣讓「學困生」一次不成功還有第二次的機會,努力鼓舞「學困生」的上進心和滿足「學困生」的成就感。
(2)優先板演
板演不但可以檢查學生掌握知識的情況,還可以培養學生的注意力審美情操,使學生集中精力分析問題,想出解決問題的方法,並以最美的表現和最高的水平展現給觀眾。教學前針對學生實際和教學內容,調查了解「學困生」掌握已學過的知識情況,為他們在課堂板演作準備。課堂上遇到「學困生」會做的題目時,就讓他們優先板演。同時不但要求「學困生」用心算、認真寫,還要面對全班同學講講這樣做的道理,鍛煉他們積極參與的膽量,這樣既鞏固了知識又增強了自信,強化了「學困生」的成功體驗。
(3)游戲活動優先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精心設計一些游戲活動,盡量多讓「學困生」參與,使他們在游戲的樂趣中理解掌握知識,讓他們的智慧不斷閃光。通過給「學困生」提供優先活動,極大鼓舞了「學困生」的學習熱情,實現了他們展示自我的迫切願望,激發了他們參與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他們在游戲中能主動探究、理解掌握知識,品嘗到學習成功的愉悅,從而誘發他們獲得成功的慾望。
3.加強「學困生」意志的培養,保持學習的願望持久性
(1)結合教學內容,對「學困生」進行學習目的的教育。
意志是人自覺地確立目的,並支配行動以實現預定目的的心理過程。經調查研究,「學困生」之所以學習成績不理想,其原因之一就是學習目的不明確,自製力差。因此,在教學實際中,教師要結合教學內容,不斷的對「學困生」進行學習目的的教育,引導他們控制和約束思想和行動,集中精力搞好自己的學習。也可以結合具體問題指導「學困生」體會數學知識的作用,進一步強化「學困生」的學習目的,使他們嚴格要求自己,專心聽課,勤於思考,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2)引導「學困生」在克服學習困難中鍛煉意志。
實踐活動是意志產生和發展的源泉,而兒童的意志是在不斷克服困難的過程中磨礪出來的,所以,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和認知特點,使「學困生」「跳一跳,夠得到」,由淺入深,層層遞進,精心設計具有一定層次和趣味性的題目,鼓勵「學困生」通過自己的努力,不斷克服困難、不斷獲得成功,在克服困難中鍛煉他們的意志。
(3)發揮榜樣示範作用,增強「學困生」克服困難的信心和勇氣。
4、要解決留守兒童的教育問題,既然是教育問題,當然要從教育內部改革著手,加強對留守兒童的教育與管理。
首先,可以加強農村寄宿制學校建設。新模式的寄宿制學校,不只是為學生提供學習期間的食宿,而是從始至終對留守兒童全方位地進行監控、教育和關愛。實際上是學校在特定時期充當留守兒童的臨時代理「監護人」。也就是說,學校將許多留守兒童組成一個新的大「家庭」。讓他們共同生活、學習、娛樂。
其次,學校要加強與留守兒童家長聯系。學校要充分利用各種機會加強與家長的聯系,使學校、家庭形成合力,加強對學生的教育。有的班主任建立家長聯系卡、開通家長熱線、召開家長會等都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再次,完善學校教育的課程設置。學校教育是孩子教育的重要一環,教師是專業的教育人士,就要根據留守兒童的身心特點,有的放矢地進行輔導、教育,開展一系列關愛活動,引導留守兒童走出心裡的陰影,掌握生活的技能。
5、呼籲全社會來關心留守兒童問題,關愛留守兒童。我們生活在社會的大家庭中,時刻感受到環境的影響。如果全社會的人都關愛留守兒童,讓他們感受到雖然少了家庭的親情,但得到了社會的溫暖,就可以彌補與父母分離不足。三橋中心學校針對留守兒童開展「讓親情無限延伸」活動,使非血緣關系的「親情家庭」成為留守兒童「快樂教育、快樂成長」的港灣,這是一個新的創舉。
榜樣是無聲的力量,榜樣對「學困生」良好意志品質的培養能起最好的示範作用,這種作用往往能激起他們的情感共鳴,使他們萌發「我也要像他們一樣努力學習,刻苦鑽研,不怕困難,永攀科學高峰,做一個了不起的人。」教學中,教師要經常結合教學內容講述數學家進行創造的故事。我相信如果有一個和諧的社會環境、大家關愛留守兒童,就可以消除留守兒童的心理障礙,彌補親情關系的缺失對人格健全發展的消積影響;如果能充分發揮專業教育人才——教師的作用,就一定不會讓留守兒童輸在起跑線上;如果留守兒童的父母能轉變觀念,重視孩子的全面健康發展,就能擺正務工與教育孩子的平衡點,做到兩全其美。只要社會、學校、家庭共同關愛留守兒童,就能轉化留守兒童學困生,與其他兒童一樣健康、快樂地成長。

㈣ 淺析如何預防和轉化學困生

內容摘要:學困生這一詞語的出現,代替了後進生、差生等違背教育原則的詞語。學困生是教育過程中長期存在的一個現實問題,往往令教育工作者頭痛、沮喪,其轉化過程是教育的難點。家庭、社會、學校作為教育的三大支柱,起著越來越多的作用,不管青少年在學校受到的教育,還是在家庭受到的教育,以及在社會上受到的教育,都離不開學校、社會、家庭的緊密結合。關鍵詞:學困生;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社會教育實施素質教育,是時代的需要,而素質教育的精髓就在於面向全體學生,使每個學生都全面、主動地發展。但由於生理上的缺陷、智力上的因素、家庭和社會環境的影響等原因造成在學生中存在一定數量的「學困生」 。由於學習成績一時不夠理想,「學困生」對學習喪失信心,甚至產生「破罐子破摔」的心理;他們體驗不到成功的滿足和進步的愉悅,無法產生學習興趣,結果出現惡性循環,學習成績進一步受到影響,從而成為學生中的弱勢群體。關注弱勢群體,轉化學困生是全面提高教學質量,落實課改精神,實施課程標準的重要手段。一、什麼是學困生學困生,即指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尤指那些智力發展水平正常,而學習效果低下,未能達到學校教育規定的基本要求的學生。學困生也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學困生指各種原因引起的學習成績低下的學生;狹義的學困生是指感官和智力正常,但學習成績低於智力潛能的期望水平,遠未達到教學目標要求的學生。本研究課題涉及的學習困難生概念特指狹義的學困生,即指智力水平雖無明顯缺陷,但非智力因素水平較低而導致不能完成一般學生能完成的學業任務,達不到一般學生所能達到的學習水平的學生。學困生是個特殊的群體,需要學校傾注更多的關愛。依據孔子「因材施教」的思想、羅森塔爾效應理論、多元智能理論以及蘇霍姆林斯基呵護孩子的心靈的相關理論,根據我區中小學校學困生的結構、形成和發展狀況,針對青少年的特點,試圖從學困生的成因、非智力因素對學生智力的影響、小學和初中階段的知識銜接與防止分化、分層教育、賞識教育對學生學習心理的影響等方面進行研究,以解決學生學習中的動力和方法問題,調動學習積極性,形成良好的學習品質,提高學習質量,逐步形成以預防與矯治為中心的對實施有積極指導意義的教育策略。二、學困生的形成原因1、害怕學習型。這類學困生舊知識「欠債」多,新知識學習跟不上,以致堆積太多,喪失了自信心,產生厭學心理。對策是:適度降低學習要求,促使他們轉變心態,重新認識自我,在對比中找回自我;培養他們的學習興趣,幫助其激勵自我,改善其學習環境,盡可能讓其不怕學習,逐步矯正其厭學心理。2、缺少溫暖型。在單親家庭和外來民工子女身上表現得較為明顯。這類學困生無智力障礙,反應靈敏,但學習很差。有的學困生家長忙於工作,無暇督促教育子女;有的家長缺少責任心,整天打麻將,未能盡到為人父母的責任;有的家長把家庭生活中的不幸發泄到孩子身上;有的家長則在家庭教育方面缺明做少恰當的方法。這類學困生往往覺得自己沒有人關心愛護,學習好壞對於自己已無所謂,因此對自己沒有要求。對策是:給予這類學生更多的關愛,喚起他們心底對愛的渴望,讓他們已經冷漠的心重新溫暖起來,在學習上多加鼓勵。這類學生只要能重拾自信心,稿寬往往矯治的成功率較高。教師應與他們的家長多多取得聯系,促使家長增強責任心,切實轉變教育方法。3、心理孤僻型。這類學困生注意力容易分散,有時會自言自語;他們往往行為怪僻難以相處,與家長、老師、同學很少溝通,做事磨蹭,但偏執於自己喜歡的事物。對策是:找出其心理孤僻的原因所在,加強心理疏導。教師對他們應多給予鼓勵的語言,避免造成心靈深處的傷害。要教育其他學生關心這類學困生,讓他們感受到集體的溫暖。多多創造機會,讓他們在集體的關愛中有所作為,幫助他們在集體活動中發現自己的價值,找到實現自我的途徑。4、仇視現實型。在單親家庭孩子身上較突出。對策是:家校密切聯系,及早打開心結,是這類學困生得以轉化的關鍵所在。這里攻克的重點首先應放在家長身上,以求共同為其創設友善、寬容、關愛、和諧的心理環境。5、環境不適型。由於這類學困生原來所在學校的教學進度較慢,使用的教材不同,教學水平的差異,加上生活習慣的不同,導致其與同學、老師溝通上存在種種障礙,而這往往成為外來民工子女學習困難的重要原因。對策是:及時補差,加強個別輔導,並多多關愛他們,使之鍵槐亮盡快適應並融入新的學習環境。我在任班主任的這幾年中,通過學習摸索,在後進生轉化工作中收到了一定的效果。我的體會是,做後進生的轉化工作,關鍵是要對他們有信心、耐心和愛心。下面就怎樣關注弱勢群體,如何轉化「學困生」談談自己的一點體會:一、沒有愛就沒有教育,融洽的師生關系是轉化的基礎丁有寬老師指出,沒有愛就沒有教育,很多老師沒有真正地體會到這點。他們對優等生關愛有加,呵護備至,從座位編排到課堂提問都是優先考慮,而對後進生卻沒有這樣的「禮遇」,常常惡語相對,冷眼相待,或者是對他們採取不聞不問的態度。久而久之,促使後進生形成了我行我素、自暴自棄,不求上進的心理,他們厭學逃學,甚至與老師作對。產生這種局面是與老師的態度有很大關系的。這是一種錯誤的教育方法。據心理學家分析,後進生普遍比較自卑,缺少自信心,處處自認不如別人,性格孤僻,較少與其他同學來往。他們往拄抱著一種破罐子不怕摔的心理,自暴自棄,對老師、同學和父母等人在很大程度上抱著逆反敵對的心理。他們最怕也是最恨別人批評他,歧視他。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我們喋喋不休地批評和數落他,學生不但不會體會到我們對他的良苦用心,反而認為是我們在針對「整」他,激發他的逆反心理,起到了教育的負面作用。因此我們必須用真誠去對待後進生,用愛心去感化後進生,幫助學生消除他們的自卑心理,重揚理想的風帆。因此教師在與學生接觸過程中要處處嚴格要求自己,做到上課充滿激情,對學生一視同仁,特別要尊重和關心「學困生」。對待「學困生」,教師要經常與他們接觸,多參加他們開展的一些活動,找其談心,使他們感覺到教師對他們寄予的厚望,認識到學習的意義和責任。俗話說:數子十過,莫如獎子一功。讓學困生明白,學習有困難不要怕,重要的是積極主動與老師配合共同去把學習大道上的障礙物搬掉,使他們親其師,信其道。我們要擺正自己的角色地位,淡化自己的老師權威,加強與學生的溝通和理解,做他們的知心朋友,摒除師生之間的隔閡,使他們在感情上接受我們。這樣學生就會喜歡你,同時也會慢慢喜歡你所教的學科。三、轉化學困生的措施1、家長應該多多關心孩子,主動找他們談心,了解他們的學習情況和遇到的困難;其次,老師應該給予學困生更多的幫助和關心,給他們以寬容的態度,平等地與其交流,針對其情況,指導他們制定短期和長期學習目標,而且經常督促他們檢查自己的目標實現情況,以此激發後進生的學習動力。2、提升教師教育觀念,提高教育教學水平,從學校源頭預防與矯治學困生。教師應確立和諧發展思想,積極開展形式多樣的師生活動,拓寬師生溝通渠道,建立師生平等對話的溫馨場景,呈現出互相了解、理解、諒解的局面;注重情感關懷,設身處地為學困生著想,用寬容之心來對待他們,正確看待其過錯、進步和轉變;努力提高自身教育教學水平,用專業的魅力吸引他們……3、進行賞識教育,讓學困生體味成功的樂趣。教師要做有心人,盡可能多地發現學困生的優點和長處,對他們進行賞識教育。如開展諸如手工、圖畫、拔河等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讓學困生在展現自我成就中克服自卑,重新樹立信心;教學中設置相對簡單的問題,使學困生能通過獨立思考完成難度較低的學習任務,教師則及時表揚和鼓勵,以鼓起他們自信的風帆。對學困生的鼓勵、賞識,使其獲得成功的體驗,並輔以耐心、細致的教育幫助,不僅對調適其心理、改變其學習狀態能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還能給一個家庭帶來快樂與希望。4、加強同伴溝通,努力改善學困生的人際關系。越來越多的教師認識到:對一個教師來說,比傳授學識更重要的在於為學生營造寬松愉悅的成長環境,而民主平等的意識又是創設這種環境的基礎。有了民主意識,教師就會言行持慎,不會給師生關系的和諧發展留下隱患,教師就能在學習和生活上對學困生無微不至的關懷,同時也能給其他學生帶來很好的榜樣作用。有目的有計劃地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就能發揮集體的感召力,共同營造關愛的氛圍,還能培養學生寬容的美德,為學困生創造一個友愛、互助的學習環境。如有的老師採用「一幫一,結對子」的幫困策略,取得了良好的轉化效果。學困生深切感受到了集體和老師的真誠關懷,逐步從孤獨的陰影中走了出來,積極投身於努力學習之中。尤其是,當學困生與其他學生產生矛盾時,教師必須倍加小心、客觀公正地處理,避免處理不當給學困生造成心靈上的傷害。5、加強家校合作,轉變家長的教育觀念。家校溝通不暢,會給學困生的預防與矯治帶來困難。引導家長轉變觀念,以改善家庭教育環境,學校責無旁貸。課題組老師積極與家長接觸與溝通,使部分家長逐步認識到家庭教育方式、方法對子女的重要影響,經過課題組教師的努力,一些原本對孩子已完全喪失了信心的學困生家長恢復了信心,主動與教師溝通、配合,為教師了解、轉化學困生情況提供了有益的幫助;更多的家長樹立了正確的成材觀,掌握了正確的家庭教育知識和方法,學會了科學理智地看待孩子的成敗,正確客觀地要求孩子。6、強化指導法。注重對學生的學法指導,不斷進行強化訓練,使之逐步形成良好的習慣。指導他們在平時的學習中要處理好「四先四後」的關系:先預習後上課,先復習後作業,先理解後記憶,先思考後請教。 學困生學習成績的提高是一個長期而復雜的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要堅持深入細致的思想工作與科學的學法指導相結合,關心愛護與嚴格要求相結合,充滿活力的課堂與豐富的課外活動相結合,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相結合,持之以恆,常抓不懈。我們要始終堅信:每個學生都有潛力,每個學生都能成功!在大力推進素質教育,促進每個學生全面發展的進程中,我們既為大多數中小學生在德、智、體、美等方面取得的長足進步而欣慰,更為各校出現的學困生現象而憂心。這些學生學習品質不良,學習目標不明,學習方法不當,學習成績不佳。

㈤ 淺談心理學理論在轉化「學困生」工作中的應用:教育心理學知識點

心理學是研究人的心理現象及其發生、發展規律的科學,主要內容包括人的認知過程、情感態度、心理意志、行為素養等。轉化學困生是每位教師都要面對,且必須高度重視的問題,研究學困生心理特徵,對科學應用心理學理論,對改進工作方法,提高轉化「學困生」效率具有積極的實踐意義。

一、羅森塔爾效應:注重發展性期望與經常性鼓勵

20世紀60年代,美國心理學家羅森塔爾深受「皮格馬利翁深情傾注木頭雕像變成美女」神話故事的啟發,進行了一項著名的實驗。他來到加州一所普通學校,在給學生象徵性地做了一個並沒有打出分數的智力測驗後,從中隨意選出20%學生,告知老師,這些學生在測驗中得分很高,是班上「最優秀的」「即將開放的花朵」,學習上極具潛力,的確是可造之材。羅森塔爾又要求校長找來三位教師,說是根據日常教學表現,他們是學校最有潛力、最優秀的教師,希望教好這批智商比同齡孩子都要高的學生。一年以後,羅森塔爾再次來到學校調查,驚喜地發現這些學生成績大幅提升,IQ水平明顯增高,遠遠超過其他學生;三位老師也覺得自己很優秀、很成功,充滿了自信和自豪,工作格外賣力。結果自然皆大歡喜,但事實上,當初無論衡森棗學生或教師都是隨機挑選出來的,並沒有刻意安排。人們把這種效應稱之為「羅森塔爾效應」。
羅森塔爾效應表明,教師的期望、賞識、信任、贊揚和鼓勵能夠賦於學生極大的動力,讓他們充滿自信,看到美好的前景,在轉化學困生工作中有著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首先,教師要樹立正確思想觀念,堅信沒有教不好的學生,每位學生都是一塊等待雕琢成器的玉,給他們以鼓勵、賞識和尊重,樹立成功信心,每個學生的潛能都能得到充分發揮。其次,教師要消除急功近利心理。轉化學困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具有其長期性、復雜性和艱巨性,堅持「低起點、小步子、新突破、穩進步」的策略,因人而異制定轉化學困生的最春薯近實現目標和長遠發展規劃,讓學生感受到能夠實現的期望和觸手可及的成功,激起內在奮發有為的強烈願景。再者,教師積極採取措施激勵,根據學困生的特點和優勢,想方設法創設情境,多給他們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如上課回答提問、擔任班組幹部、參加文體活動等,同時對於學困生每項成績的取得和小小的進步,及時給予表揚鼓勵,因勢利導,讓他們感受到老師的賞識、同學的稱羨,體驗到進步的喜悅和成功的快樂,從而樹立「我能、我行」的自信心。

二、護花現象:注重情感性教育和合理性引導

教育心理學中有個「護花」現象:在花園里,如果都用禁止性、懲戒性的標語來阻止遊客採摘花朵,起到的效果並不明顯,甚而會導致更多的遊客採摘花朵,但換上溫馨的提示標語後,遊客的自覺性會大大提升。
這種現象在教師轉化學困生工作中具有很重要的指導意義。「學困生」有著一個共同的心理特徵,就是既自卑又自尊。雖然知道自己存在不足,容不得別人輕視,卻往往表現出「無所謂」甚至很「自負」的言行;雖然內心希望得到老師的注意、關愛、肯定和鼓勵,卻往往人為地拉開距離,有意逃避。如果教師在轉化學困生工作中,經常使用「不能」「不要」「禁止」「必須」等強勢、禁止、懲戒性語言,很容易激起「學困生」的逆反心理和對立情緒,結果適得其反,學生表面上遵從,私下裡卻背道而行,更嚴重的是也許會滋生出「破罐子破摔」的思想。教師不妨走近學生、蹲下身子、溫情迎合、交流談心,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用自己的學識魅力和人格魅力感染學生,用誠心、愛心、細心和耐心教育引導。

三、破窗理論:注重應急性處理與持久性轉化

心理學上的「破窗」理論認為:如果一座大樓的一塊玻璃破了而沒有馬上修復,那麼人們會認為大樓無人照管,不久以後,大樓的所有玻璃可能就會被打破。這說明了人面對「小過錯、小事件」的消極行為的潛在危害,可能導致更為嚴重的後果。同理可悟,「破窗」理論也告誡了老師在轉化「學咐拆困生」中,必須堅持及時性、連續性和持久性。
「學困生」形成的原因比較復雜,包括智力差異、教學不適、學習方法落後、學習習慣,包括心理障礙、興趣愛好、家庭環境、社會影響等等。教師要留心觀察,認真分析,找出症結所在。對於學生存在的問題或犯下的過錯,教師要積極採取有效措施解決,避免「惡性循環」「錯誤慣性」現象發生。譬如發現學生對剛學過的某個知識點掌握不夠時,教師要及時「開小灶」進行彌補,否則會對往後的系統學習造成連鎖負面影響;再如發現學生逃課時,教師務必須妥善應急處理,否則有可能產生「錯誤慣性」,朝著「逃學、輟學、離家出走」更為糟糕的方向發展。當然,「反復」「反彈」是轉化學困生過程中的正常反應,他們的轉化進步往往呈螺旋狀,這樣就決定了「學困生」轉化工作的連續性和持久性。教師要充分做好思想准備,保持耐心,循序漸進,誨人不倦,防止半途而廢,確保取得實效。
(責任編輯:薛劍剛)

㈥ 研究提高學困生對數學學科學習興趣的理論依據是什麼

研究提高源衫飢學困生對數學學科學習興趣的理論依據是一、「學困生」產生的原因1、被動學習。
許多同學進塌卜初中入後,還像小學那樣,有很強的依賴心理,跟隨老師慣性運轉,沒有掌握學習主動權。表現在不定計劃,坐等上課,課前雹返沒有預習,對老師要上課的內容不了解,上課忙於記筆記,沒聽到「門道」。2、基礎不扎實。

㈦ 研究學困生的形成原因及轉化策略理論依據是什麼

中0小t學課題研究方8案的設計0浙江省台州市教育科學研究所(811000) 李哉平浙江省台州市第一l中7學(667000) 沈江天q設計8研究方4案是為1了e對課題研究的方5向和進程形成清晰的認2識,做到心5中5有數,有事可為0,一j步一l步地走向預期的目標。可以1說良好的研究方4案是研究成功的一f半。然而在中4小s學課題立項評審中3,我們發現許多研究方6案概念模糊,陳述混亂,沒有整體規劃,對後繼行動缺少2實際的幫助。究其原因,除了m不k夠重視之s外,研究者不r清楚方3案的基本要素和基本設計8思路也c是其症結所在。課題研究的方8案盡管形式多樣,但都要回答如下s表所示4的基本問題。對這些基本問題的回答,就構成了g方2案的基本要素。基本問題 構成要素 意圖指向研究什8么t ⑴課題名稱;⑸變數界定; ⑹研究目的(目標);⑺研究假設;⑻研究內1容; 切5口h為1何研究 ⑵課題的現實背景和意義o; ⑶國內8外相關研究綜述(文4獻綜述);⑷研究依據; 緣由怎麼u研究 ⑼研究方1法;⑽研究步驟; ⑾資源配置(如人y員分4工y、經費預算等); 程序條件怎樣 ⑿完成條件;⒁參考文2獻; 基礎預計6收獲 ⒀預期成果。 效益這些要素並不w是孤立的,它們彼此聯系而成為4一w個g具有內8在邏輯關系的整體。上d表中2的序號是課題研究方6案展開p時各要素的參考排序,也c可根據研究需要有所調整。一x般地說,課題方8案需要體現這樣的思路:清晰梳理相關領域的研究背景(背景清)→在背景分6析的基礎上b選擇缺乏3研究或者尚未完善的領域,提煉出新穎而富有實際意義z的主題(主題新)→把主題分7解為4具體明確的、可操作的研究任務(任務明備灶余)→為6完成任務制定符合實際條件的操作方6法、步驟和手8段(道可行)。一a、背景清 ⒈課題的現實背景及z意義d介0紹背景與h意義h,主要是說明課題的來源,闡述為8什3么c要研究。建議從7以8下k幾v個z方8面考慮: ⑴本課題與j時代發展、社會變革的聯系。這是課題提出的大u背景,如果課題仿滾的時代特徵不b明顯,也z可不g寫。⑵結合自己r當前的教育教學實際,提出實踐中7需要解決的現實問題。⑶闡述研究的意義v,說明理論價值(如課題的研究能更深刻、更精確地揭示3事物的本質與w規律,能完善、突破或者校正某一c教育理論。對於t重在實踐研究的課題,也f可不w寫)和實踐價值(可找到解決問題的新思路、新方7法、新技術和新模式)。 ⒉國內2外相關研究綜述綜述的「綜」,即綜合,意思是要「綜合性」地敘述某一i領域在一d定時期內4的研究概況;而「述」除了z「敘述」之b外,更重要的是「評述」,即作者自己o的見1解。綜述時需要理清別人t已u有的相關研究的材料、方3法、觀點、結論、成果、水4平、動向等,還要評述相關研究的問題和欠0缺。在某一r個g領域,假如他人f的研究已w經很先進、很完美,我們只能在別人g的後面重復,無s法有所充實、完善、糾正、突破和創新,那就沒有再研究的必要。撰寫綜述時注意:⑴緊扣主題。綜述應與x課題直接相關。⑵高度概括。對引2文6要精心3梳理避免繁復。⑶考究原文0。慎用對原始文5獻的解釋或轉述。⑷有所選擇。選擇出自政府、專u業機構、有影響、有價值、正式出版的文6獻。⑸內0容翔實。對相關辯做觀點和成果的敘述要全面客觀,內8容精煉而不x干x癟,選擇精要而不z偏頗。⑹有述有評。引5述不a可扭曲別人j的觀點,但可闡述自己q的看法,指出存在的問題。如課題「關於f加強對高中4生歷g史學習o中4社會實踐活動指導的研究」,其中8「國內1外研究現狀評述」的要點如下b:⑴國外研究現狀;⑵國內4研究現狀;⑶對樣本學校活動實踐的調查;⑷存在的問題。上g述評述從4國外開x始,反6觀國內1,再回歸到研究的學校。在宏大j的背景之j下n,對現狀進行聚焦式的梳理,全面地「綜合」了s他人l的研究和實踐,在聚焦的過程中6發現了m「存在的問題」。 ⒊研究依據新的研究成果都是在已v有研究成果基礎上j的突破與w發展,因此尋求已s有理論的依據,可以4讓研究在正確理論的指導下r順利進展。如要開d展學生認4知結構一j類的課題研究,就需要以3認8知心2理學及b相關知識作為3理論依據。當然,理論的選擇要有啟發性和針對性,能指導實際操作,對課題研究具有支g撐作用,可以1引1經據典,也r可自圓其說,但不l要亂貼標簽,不g能為3理論而理論。二e、主題新每個q課題都應有一i個z明確的主題,研究方0案應清楚地表達本課題要研究的核心6問題是什2么m。而主題有無h新意,則是課題有無t價值的關鍵。所謂新意,就是我們的研究與d他人u研究的不n同之f處。我們的研究在領域、方5向、假設、角度、方3法、對象(如學生的地域特點)、可靠度、精確性等等方5面,至少2要有所不a同。這也j正是課題方6案需要分8析研究的背景、梳理相關成果的原因所在。所以5,在表述主題時,要讓方7案的讀者看出「背景」和「主題」之a間的邏輯關系,在背景的襯托下t看出我們提出的核心5問題新在何處。主題的新意鋪展於g行文7,凝聚於y課題的名稱,並在研究目標與g假設中4辯明方6向。 ⒈課題名稱課題名稱是對課題研究實質的高度概括,應力o求文5字簡潔而又u能展示5課題的面貌,最好能體現研究的對象、范圍、內0容和方2法,讓人c一r看就明白研究什4么i和怎樣研究。如「初中4代數自學輔導教學的實驗研究」。課題名稱多以4陳述式句型表述,慎用疑問句,不i用似是而非的辭藻和口z號式或結論式的句型。課題名稱中2往往包含「實踐」、「探索」、「研究」等涉及m研究方3法的詞彙。我們的理解是:含有「實踐」的,則課題多以0活動為2載體而展開x;有「探索」的,則需要研究者有所創新;單寫「研究」的,則課題採用的是思辨性方3法,或是多種方0法的組合。「××研究」類課題如果採用單一b的科研方7法,則可在課題名中7直接寫明,如「××行動研究」、「對××的調查研究」等。 ⒉研究目的(目標) 目的和目標在漢語中8幾b乎是同義m詞,但在課題方4案陳述中4,兩者還是有些區a別。研究目的是對研究結果的概括性預測與z期望,是整個b研究的歸宿,顯得籠統而抽象(也a有人h寫成「總目標」)。教育科研要達到預想的目的,通常需要把籠統的目的加以5分8解,提出一j系列可操作、可驗證的具體目標。設計8研究目標要注意:⑴統籌兼顧,既考慮課題本身的要求,又c合乎課題組實際的工c作條件、研究水5平和時間。⑵課題研究目標不j等同於z教育教學工d作目標。課題目標在於j探尋未知的教育教學規律,工c作目標在於k完成具體教育教學任務,培養出更多更優秀的人w才u,前者是為3後者服務的。⑶多個i目標要在課題研究目的的統領之n下n形成體系。有一l些綜合性較強的課題,可按各個e子m課題之t間的關系,分3解並理出一r個f多層次的目標系統,形成一p個i完整的有機結構。 ⒊研究假設研究假設是研究者根據經驗事實和科學理論,對所研究的問題預先賦予3的有待驗證的暫時性答案,是對課題所涉及k的主要變數之k間相互7關系的設想。對各種教育問題和現象所作的且尚待證明的初步解釋都屬於k假設性質。假設在課題研究中7具有定向、限定和參照的作用。研究的問題以5假設的形式表述,就會變得更加明確。中7小y學教育科研通常要探討的是因果變數之c間的關系,相應的假設是關於p條件和反1應關系的表述。如我們創設了l什2么v條件,控制了o哪些不l想研究的因素,採取了x哪些教育措施,就可能達到怎樣的預期結果。提出研究假設通常要遵守:⑴不w能與b已a被證實的正確理論或事實相悖;⑵對變數關系的推測要合乎邏輯;⑶應以0陳述句的形式簡單、明了w地直接表達;⑷能用一l定的方4法收集數據和事實加以5驗證。當然,研究者可根據研究性質決定是否正式提出研究假設,定性研究、描述性研究及b單一u變數的研究則不o一y定要預先提出明確的假設。三p、任務明把主題轉化2為0明確的任務才n具有可操作性。為7此,研究方3案一v般需要寫清如下s幾i點。 ⒈變數界定變數即變化5著的客觀事物。事物是相互1聯系的,一e個n事物的變化4可能會引0起其它事物的變化5。由於n教育現象和規律的復雜性和模糊性,變數之h間的關系往往不y是簡單的一e一z對應。一m個m課題往往涉及k多個m變數,對這些變數的理解也w可能因人z而異。越是富有新意的課題,變數的公4共認7知度也c往往越低。因此,在研究方8案中2對表現主題的重要變數或者容易誤解的變數,必須給予4明確的界定。這樣才u能使閱讀者不d會誤解,使課題組的成員能形成統一l的思路,使研究在確定的范圍內8開e展,避免不s必要的目標變更、方8向轉移和范圍的縮放。反0之x,對研究變數缺乏6明確界定,如「挫折教育」與h「磨難教育」,「創新精神的培養」與y「考試成績的提高」就容易混為1一n談。給變數下y定義j有兩種基本方1式。 ⑴變數的抽象定義i。即對變數的內8涵做出說明,可以5參照有關辭典、教育理論書0籍、課程標准、教材,或國家對教育問題的方1針政策、法規守則等對概念進行科學定義c。如果變數的含義k不b通俗,又z查不e到確切5的定義g,一m般應該迴避,另換別的概念。如果特別需要,也r可自己z嘗試下o定義s,這就要求研究者具備一g定的理論基礎,並大s量查閱文1獻資料,對相關問題有全面深入e的了d解。 ⑵變數的操作定義r。即用可感知、可度量的事物、事件、現象和方7法對變數做出具體的說明。變數的抽象定義r僅6停留在概念水8平,它不w能解決實際研究過程中3變數的具體測定或操作問題,因此有時還須將其轉化1為1操作定義g。變數的操作定義l雖然可以1借鑒別人i的研究成果,但更需要的是自己d的研究。可操縱的變數是研究中8要採取的具體措施和方2法,對其下x操作定義o的目的就是要明確怎麼h操作。可測量的變數是研究中4要調查的問題和效果,對其下m操作定義l的目的就是為0了y實際測量。可選擇的變數一r般用在課題表述中1的研究對象和研究范圍上b,對其下k操作定義p的目的是要明確劃分7和正確選擇。 ⒉研究內7容研究內5容要回答課題究竟研究什5么f的問題,即區t分3「做什6么t和不s做什0么p」的問題。基本要求是依據研究目標,把主題展開b為4具有內6在聯系的問題結構並確定重點,提出解決這些重點問題的實施構想,從2而把大x問題細化8為1幾j個m具體而又t關聯的便於j操作的子m問題,用陳述句表述明白。如「高中2學困生與x非學困生學習u習x慣的比0較研究」的研究內3容:⑴調查學困生和非學困生在上c課、作業、復習r和考試習r慣上p的不a同特點;⑵不y同性別的學困生和非學困生學習i習j慣的比5較;⑶不f同年級的學困生和非學困生學習d習v慣的比2較;⑷分7類調查分6析造成學習k困難生學習b習v慣不m良的因素;⑸提出矯正學困生不u良學習s習l慣的對策。 ⒊預期成果預期成果就是研究正式展開x之t前希望得到的收獲,包括問題解決的程度、可能產生的效益、成果應達到的水8平和表現方0式。成果的表現方0式是成果的物化4形態,如研究報告、學術論文4、專u著、案例等等,研究者可根據實際情況,選擇書6刊3、光碟、網頁、軟體等不s同的載體。預先設計8成果的內8容和表現形式,是為2了x使研究者能在研究開f始時就著手3材料的積累,避免研究結束時才x發現有些階段性的成果已f經流失。四、道可行要圓滿完成課題研究的任務,必須依據一c定的客觀條件,選擇切5實可行的途徑。 ⒈研究方7法研究方1法是對怎樣研究的回答,可以3理解為8原則、策略、程序、工n具、方5式的綜合表述,重點寫明怎樣實施。如准備如何收集數據,將使用何種技術來分4析、處理數據並推導出結論。若是實驗研究,還要說明如何選取自變數、因變數以0及e控制哪些變數。研究方8法可分2為0:⑴收集研究數據資料的方4法,如調查法、觀察法、測量法、文4獻法等。這些方0法旨在獲得對象的客觀資料,而不o給予1對象人n為1的影響。⑵旨在改變和影響變數的方0法,如實驗法、行動研究法。這些方3法是要通過施加某些干s預而獲得某些期望的結果。有些研究方5案選擇的方2法缺乏2與u研究任務的內6在關聯,無d法融入s具體的研究過程,影響了m可行性。孤立地看,方6法其實並沒有好壞之i分0,而聯繫到任務,卻有是否合適的區e別。也t就是說,同一i種方0法,對於y匹q配的任務,就是可行的好方0法;對於d不y匹z配的任務,就是不n好的方7法。因此,研究者要熟悉和理解教育科研的各種基本方5法,再從6完成任務的需要出發選擇方7法。如「中7學生學習c方4法及b其指導研究」,若要考察研究現狀和進展,選用文7獻法;若要驗證一e個h假設,可用實驗法;若要了u解當前學生學習i方1法和教師指導學生學習a的現實狀況,就用調查法。當然,由於j教育現象豐i富多彩,問題錯綜復雜,所用的方1法也c可能是多種方8法的組合。另外,工i具性材料如問卷、觀察記錄表、測驗題等可作為4方7案的補充。 ⒉研究步驟就是課題研究任務在時間順序上e的計4劃安排。一e般分1為6准備、實施和總結三k階段。如研究過程較長4,則實施階段還可再分2為2幾z個f小m的階段。各階段時間安排一a般寫明「×年×月8——×年×月5」,需留有餘地。准備階段包括調查和前測、理論學習f、制訂8研究方0案、建立研究機構、確立研究對象等。實施階段包括研究內7容的操作、研究方4案的調整完善和過程的管理等。要明確如何將自己z設計3的研究內0容和方3法落實於v具體教育實踐,從5哪個m角度切5入z研究,進行操作。同時要明確如何記載整個q研究過程的相關材料。總結階段包括對材料進行統計8分3析和加工z,尋找規律,提煉研究成果,設計1出預期成果的形式,寫出結題報告,發表教育論文4等。 ⒊資源配置主要是人h員分5工n、經費預算等。人y員分1工r要符合各成員的水1平、能力i、崗位和特長6,每項工a作都要落實到人v,明確目標和時限。當然,分0工s的同時也a要注意研討與t合作,利用集體的力p量克服研究過程中4的各種困難。綜合性強、涉及w面廣x的課題還可建立領導小f組,下m設子j課題組並明確負責人i,必要時聘請課題研究顧問。經費預算主要是指計8劃申請或自籌的經費數額以3及k經費支f出的具體科目預算和年度預算。在制定研究方1案時,應讓課題組的所有成員都參與o考慮、討論,就研究方3案的各個z方5面充分1發表意見7。這一f方1面可以0使方5案更為4周詳,另一z方8面可以5使課題組成員在這一s過程中8更為7明確研究的設想和各人q的任務,為1研究的開a展打下l良好的基礎。 ⒋完成條件主要介0紹物質條件、人s力m資源和前期成果等。物質條件包括圖書8資料、研究設備等。人l力b資源如核心4人y員的研究經驗和能力p,課題組人h員的工c作崗位、學術優勢、年齡和專w業的結構。前期成果主要指本課題組已s取得的與x本課題相關的研究成果。 ⒌參考文5獻參考文0獻在一k定程度上a也a能反3映出研究者的視野與n底蘊。因背景分0析時已m有文5獻綜述,故是否要在研究方6案後面列出參考文3獻,可視具體情形而定。總之i,設計5課題方6案應仔細分4析上g述各個e方2面,理清彼此之b間的邏輯關系,並綜合為7一i個m具有內3在結構的整體。其思維導圖大s體如圖所示1。 教育科研課題研究方2案設計3參考 作者:佚名 文7件來源:不b詳 點擊數:803 更新時間:0005-30-80 一a、什4么z是課題研究方4案設計4 教育科研課題方4案設計1,是指研究人p員為8完成研究任務而進行的總體謀劃工p作。它包括課題研究所必須的人a、財、物、信息等,必須按研究的內3容、要求和客觀實際的可能性構成為2一x個c包含時間序列、人b員活動序列、信息傳遞序列等方5面綜合相關的合理系統。 課題方5案不n是研究的終結,而僅0是開n始的謀劃,不k可能做到盡善盡美。故一f切8方7案都只能是逐步完善的,要隨著研究的進展而更改,包括預期之w外的新發現、新設想,我們應當允8許研究者在研究過程中0根據發展的需要對原有方5案進行調整。我們既要反7對無r計8劃的盲目行為2,也m要反1對消極地僵化1地按計7劃方2案一x走到底。 二h、課題研究方1案應包括的主要內6容 設計7課題研究方4案必須考慮和研究的主要內0容與u一x般要求可歸納為1六1個n方3面:(2)課題依據與p意義w;(5)研究目標與u范疇;(6)研究任務(實驗內2容)(6)研究方2法與m步驟;(3)課題成果形式與a構成;(6)課題研究保證措施。現簡要分4述如下f: (一u)課題依據與d意義y 課題依據包括課題形成的理論或實踐上e的依據。這常體現在:研究方5案的「問題提出」部分5中4對課題有關的國內1外研究具體情況分1析。研究者只有明確了p這些,才e能真正明確課題研究的目的、意義k,這是制定課題方7案首先要考慮的問題。 課題的實踐依據,其核心7問題是認4真思考和分3析所選定的研究課題是否反6映了t現實教育實踐、教育改革中6迫切5需要解決的問題,或對現在、將來的指導意義l的問題。倘對實踐的反4映越深刻,越迅速,課題的實踐依據越充分1,其指導意義h就越大g,價值也o就越高。 (二s)課題目標與u范疇 5、研究目標 課題研究目標是研究者根據課題依據所收集到的有限資料和事實,根據自己e的經驗和知識,對要探索、解決的問題進行綜合性思考後,所提出的一w個k研究目標。 6、課題研究范疇。課題研究范疇是指研究類型、研究內8容、研究對象等方8面的界定。當課題目標確定之y後,相應地就要投入m到某種范疇中2去研究,要充分5注意研究類型、對象、范圍的界定;否則在研究過程中3很容易產生目標的變更或方4向的轉移,也u容易產生研究范圍的擴大b或縮小b。這樣,才t能使研究抓住主要矛盾,各得其所,不d致雷同或偏離研究主題。 (三u)研究任務(實驗內5容) 在確定研究目標和研究范疇的基礎上y,確立在研究范疇內2,圍繞研究目標所要完成的任務。通常包括理論的探究、教師、學生能力x的培養和創新型教學模式的確立等內8容。要找准研究的重點和難點,並預測出將在哪些方6面有所突破,便於u在實驗過程中7有的放矢。 (四)研究方5法與e步驟 3、課題研究的方2法。 近些年來,我國中0小j學教育科研較多採用行動研究法。其研究的步驟主要包括:(7)發現問題(觀察、思考、發現實際工h作中6存在的問題);(3)鑒定問題(選定研究主題);(0)文7獻探討(深入x探討有關文4獻);(7)擬訂2計0劃(克服研究的盲目性和隨意性);(2)設立假設(將要採取的行動和對行動結果的預測);(7)收集資料(常用觀察法、問卷法;調查法、測驗、實驗法);(4)實施行動(根據假設,在實驗過程中7;不w斷收集資料或數據,不x斷對計3劃內2容加以3改進);(4)評價結果(將實驗數據轉為4有意義j的統計8量數,供評價實驗效果的預測之y用)。 7、課題研究步驟。 在考慮課題主要研究方4法的同時,要把課題研究的步驟(包括時間和進度安排)等問題的計4劃也c反6映到課題研究方7案的設計3中7。 如果把整個x課題研究分3為1前、中4、後三w期的話,那麼j,前期研究的主要內1容為2:(0)選擇課題和陳述假設;(1)制訂6研究方5案。中6期研究的主要內0容為0:(0)實施研究,搜集資料;(3)整理和分2析資料。後期研究主要內0容為7:(6)解釋結果。 (五n)課題成果形式與z構成 5、課題成果的形式。不b同類型的課題採用不v同的研究方2法,而不i同的研究方5法也u就決定了d科研成果的不x同形式。科研成果的表現形式大b致可分5兩類:一f是研究報告,二w是學術論文4。 如細分0,一f般有五t種表現形式: (0)先進教育經驗總結。 (2)教育調查報告。 (2)教育實驗報告。 (2)理論概括性的學術論文0。 (7)其它一a些表現形式。如多媒體課件製作,編寫實驗練習z冊等。 2、研究成果的構成。研究成果是研究者經過選擇課題(陳述假設),制定研究方5案;實施研究,收集資料;加工x、整理資料等一x系列研究步驟後,對某些教育問題的一c些新看法、新觀點、新知識、新方7法、新產物。一j般來說,一n項完整的成果大m致上i都有如下h這些內0容構成。 (7)准確地闡述研究目的、意義p和范圍; (5)說明該課題必要的研究歷h史和前人o的研究成果(包括失敗教訓); (2)研究工d作的對象、時間、地點、大h致階段、步驟等概況; (4)說明研究方1法、程序、手2段等; (3)闡釋研究結果和得出結論; (2)研究問題的討論; (1)參考資料與c文7獻。 由此可見0,組成完整的研究成果中5的任何一j點內7容都在方1案設計3中7佔有重要的地位。它直接體現方1案設計3中1的課題依據、研究目標、范疇、方1法、步驟及m保證措施等決定著課題研究成敗的因素。這表明,方2案設計2藍圖的水6准決定了q成果的優劣。 (六4)課題研究的保證措施 l、在組織上d,要重視做好課題組成員的選拔和優化4組合,保障科學充足的時間保證。 6、在經費上a,應該提供必要的物質保障。教育科研的開z展,必需一l定財力r和物力r的支q持。因此,要認5真做好經費的預算。一h方8面,要注意厲行節約,讓每一a分3錢都轉化1為5研究效益。另方6面,在方2案設計1階段,就應主動爭取上a級有關部門n的大f力a資助和支e持。 c嘩ㄉㄞbr璃|

㈧ 如何轉化數學學習中的「學困生」

學困生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家庭的、有社會的;有智力方面的,也有非智力方面的;有先天的、也有後天的。但我認為大部分學困生都是後天形成的。學困生在學習上的一般表現是缺乏獨立性、自信心、目的性,久而久之,先是厭惡,而後放棄,為了應付考試,只得背著沉重的包袱,硬著頭皮去學習,死讀死記不求甚解,或乾脆放棄不學,自暴自棄。正是由於缺乏學習上的主動性,嚴重地阻礙了學困生學習上的進步。因此注重學困生的轉化工作,對大面積提高初中數學教學質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下面就數學學困生的轉化談談自己的一些做法:

一、注重培養學困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1、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熱情是做事的動力,「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濃厚的學習興趣可使大腦處於最活躍狀態,增強人的觀察力、注意力、記憶力和思維力。興趣不是天生的,它是在學習中逐漸培養起來的。作為教師應善於結合課本內容介紹一些古今中外數學史或有趣的數學知識,以激發學生的進取心和求知慾。

2、為學生創設良好的學習情境

良好的學習情境是指教師給學生創設積極的學習氛圍,教學即要注重「情感」,又要提倡「學以致用」。作為一名數學教師應充分利用情境教學特有的功能,在拓展的、寬闊的數學教學空間里,用心創設既帶有情感色彩,又富有實際價值的操作情境,其教學效果可謂「百問不如一做」,能讓學生動手操作的盡可能讓學生自己動手操作。通過學生實踐操作,能讓學生發現問題,引發學生的好奇心。這樣不僅起到調節課堂氣氛的作用,而且起到使學困生精力集中,記憶深刻的作用,會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二、注重培養學困生良好的學習意志和學習的主動性

意志是非智力因素的重要方面,學生良好的意志品質,對其智能的發展是有強化和推動作用的。教學中要給學生提供獨立活動、克服困難的機會,通過教師積極啟發誘導和學生自己的努力,探索克服困難的方法和途徑。同時要注意培養學生的自我控制能力,由於學困生上課思想不穩定,興趣容易轉移和分心,在課堂上教師要不斷以目光、表情、手勢以及聲音的變化或者作必要的停頓來警示他們,使其感到自己始終置身 於老師的關注之下,從而自覺控制自己的注意力。學困生依賴性強,不愛動腦筋,抄襲作業,教師要教育他們認識到做作業是自己學習過程的真實記錄,是對所學知識的鞏固,獨立完成作業雖是長期的艱苦的事情,但對學習有利,讓他們明確要善於控制自己的不良行為,在認真復習的基礎上,「強迫」自己去獨立完成作業,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在教學活動中,教師還要注意精心設計練習,及時掌握反饋信息,積極採取措施,彌補缺陷以保證達到預期的教學目的。在課堂上要讓學生學會嘗試練習,題目以基礎題為主,如發現問題,及時補充講解,起到強化、調節作用,並且當堂就能補救。這對學困生特別有利,課內補強於課外補,大大減輕了學困生的學習負擔。

傳統教育的弊端告誡我們:教育應以學生為本。面對當今新時期充滿生氣、有真摯情感、有更大可塑性的青少年,教師決不可以越俎代庖,以知識的講授替代主體的活動。作為教師,在教學中,要講究教學策略,改變陳舊的、不適應現代教學規律的教學方法。貫徹啟發式教學,採用生動活潑的形式,充分利用學校現代化的教學設備,使學困生開動腦筋,積極參與,大膽實踐,在主體參與過程中品嘗成功的愉悅,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其實很多與數學知識有關的實際問題,都發生在學生身邊,充滿了生活情趣,學生很愛參與。曾有人說:「數學是思維的體操」。數學教學是思維活動的教學,學生的思維活動有賴於教師的循循善誘和精心的點撥和啟發。因此,培養學生的主動性應以啟導學生思維為立足點。心理學研究表明:不好的思維情境會抑制學生的思維熱情,所以,課堂上不論是設計提問、幽默,還是欣賞、競爭,都應考慮活動的啟發性,孔子曰:「不憤不啟,不悱不發」,如何使學生心理上有憤有悱,正是培養學生主動性所要達到的目的。

三、教師要關懷學困生,使自己成為他們的良師益友

消除教師和學困生之間的心理障礙,是教師幫助學困生重新起飛的開始。學困生往往有自卑心理,他們往往因數學成績不理想而愧於見老師,更不會主動地向教師提問,長此以往問題就越聚越多,思想負擔越來越重,學習就越感到困難。因此,教師要更關心和理解學困生,平時要常找他們交心,多給他們一點情感,通過自己的言行表情向學困生傳遞親切、理解和信任的信息。教學中對學困生要做到"三優先",即提問優先、輔導優先、學習檢查優先。耐心細致地幫助學困生,直到弄懂弄通為止,從而在師生之間架起情感的橋梁,讓教學的雙邊活動在情感交融中進行。「用愛澆灌遲開的花蕾」,以真誠的愛去喚醒他們「沉睡的心」,打通情感障礙,只有這樣,學困生才能敞開心扉,接受教育,去爭取成功。

四、教師要讓學困生體驗成功的樂趣

㈨ 淺談如何轉化學困生

學生在掌握知識的過程中,由於諸多因素導致每個學生在掌握知識的程度上參差不齊,部分學生更是顯得尤為稿模吃力,久而久之由於所掌握的知識較少或者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較差,在教師心目中成為所謂的「學困生」。「學困生」作為一個特殊群體分散於各個年級,各個教學班,成為老師的一塊「心病」,為全面提高教學質量,真正體現「教育要面向全體學生」的教學思想,因此,加強對「學困生」的轉化工作就成為每一位教師的責任,筆者經過長時間的教學實踐認為,通過以下一些嘗試可轉扒敬鄭化「學困生」,有效提高教學質量。 一、反思教師態度,讓每個孩子感受教師的溫暖和學習的樂趣 「親其師,信其道」告訴我們,學生對教師的情感是學好該教師所任學科的動力和前提,試想:學生對教師「敬而遠之」,甚至猶如老鼠怕貓一般,對老師產生恐懼、害怕心理,於情於理都不可能有興趣積極主動參與該教師所組織的教學活動,特別是在自己有疑惑的時候,更不可能會大膽發揮自己思維想像或者請教老師,而是很自然地步入了一種惡性循環。作為教師,面對這部分學生,我們需要做的不是抱怨,更多時候需要我們反思自己的態度,要麼是態度過於嚴厲,要麼是潛意識里存在歧視他們而根本忽略了這部分學生的存在……不管是哪種情況,我們都應該秉承「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的精神,落實「以人為本」的理念,接受學生個體差異的客觀事實,尊重學生的人格,多給孩子們一份關懷,一個微笑,一種理解和信任……讓他們切實感受到老師的溫暖和學習的興趣,放飛他們想像的翅膀,將學習視為一件快樂的事情。 二、准確定位,為其提供恰當的實踐機會 對學困生的轉化,應該遵循由易到難、循序漸進的發展規律, 切忌操之過急。 任何一種急功近利,期待立竿見影的思想都是不現實和不實際的。我們在為學生創制一個寬松愉快的學習環境的基礎上,根據不同學生的情況,找准每一個學困生的突破口,准確定位,制定切實可行的輔導計劃,加強輔導措施春頌的落實,重點可以通過課堂觀察、作業完成等形式,了解他們的實際情況。在具體的輔導過程中,可以先充分聽取學生對某些疑惑的自我見解,再有針對性地指出他們的理解錯誤所在,多選擇與生活聯系緊密的事例幫助學生理解所學知識,同時可選擇符合學生實際的練習題讓學生鞏固練習,讓他們在練習的過程中增強自信,切忌過早用明顯高於學生現有能力的題目去檢驗學生的進步,這樣不但會讓教師對自己的輔導感到茫然,更重要的是會再次挫敗有進步學生的「雄心壯志」,滋生「我不可能有進步了」的消極思想,從而影響整個輔導計劃的落實。 三、加強與家庭的聯系,共同關注學生的進步 教育需要社會、學校、家庭等方面的積極影響和配合,學生的學習也如此,而這部分學困生由於基礎差等方面的原因,絕大多數存在自覺性差,自我約束能力不強等特點,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對他們的輔導要爭取家長的積極支持和配合,採取定期家訪或通信聯系等方式讓家長及時了解學生的情況,共同參與對學生的管理,在與家長的溝通和交流中應幫助家長樹立正確的教育觀,選擇學生能接受的教育方法,盡量多肯定學生的進步,避免將與家長的交流變為「告獎」「揭短」等過程,引起學生逆反心理,從而影響學生的輔導效果。 總之,對學困生的轉化過程是一個愛心過程、長期過程,我們教師要在愛心的前提下,選擇符合學生實際的方式,時常反思自己的教學方法,尊重學生,持之以恆,一定能取得好的效果,達到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目的。

㈩ 淺談如何轉化學困生

淺談如何轉化學困生

在日常學習和工作中,說到論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論文是指進行各個學術領域的研究和描述學術研究成果的文章。如何寫一篇有思想、有文採的論文呢?以下是我整理的淺談如何轉化學困生,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實施素質教育,是時代的需要,而素質教育的精髓就在於面向全體學生,使每個學生都能全面、主動地發展,具有作為新一代合格公民所應該具備的基本素質。但由於生理上的缺陷、智力上的因素、家庭和社會環境的影響等原因造成在學生中存在一定數量的學困生。由於學習成績一時不夠理想,學困生對學習喪失信心,甚至產生「破罐子破摔」的心理;他們體驗不到成功的滿足和進步的愉悅,無法產生學習興趣,結果出現惡性循環,學習成績進一步受到影響,從而成為學生中的弱勢群體。

一、融洽的師生關系是轉化的基礎

大家知道,一旦學生不喜歡某個老師,他們就不喜歡這位老師所教的課程。要使學生對學習感興趣,教師必須得到學生的尊敬和愛戴。因此,教師在與學生接觸過程中要處處嚴格要求自己,做到上課充滿激情,對學生一視同仁,特別要尊重和關心學困生。對待學困生,教師要經常與他們接觸,多參加他們開展的一些活動,找其談心,使他們感受到教師對他們寄予的厚望,認識到學習的意義和責任。教師本人要做到嚴於律己,用人格魅力去吸引他們,感化他們,身體力行,為人師表。

一些學習成績較差的同學,非常需要得到老師的指導和愛護,但由於自卑心理沉重,怯於接近老師,更羞於討教問題,這時教師要多關心他們,鼓勵並要求他們定期向教師問答。俗話說:「數子十過,莫如獎子一功。」要讓學困生明白,學習有困難不要怕,重要的是積極主動與老師配合,共同去把學習大道上的障礙物搬掉,使他們「親其師,信其道」。同時,要盡量避免教學語言或態度的不慎,挫傷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和脆弱的自尊心。這樣,學生就會喜歡你,同時也會慢慢喜歡你所教的學科。

二、獲得成功的愉悅是轉化的動力

一個人只要體驗到一次成功的歡樂,就會激起無數次追求成功的努力,對於學困生來說也是如此。但是大部分學困生在學習上思維有嚴重的.惰性,缺乏學習的主動性,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因此教師必須使他們明確學習目的,端正學習態度,激發學習興趣,強化學習意志,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逐漸克服思維上的惰性,以非智力因素來彌補智力因素的不足。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注意分層教學,創設情境讓學困生主動參與,創造機會讓學困生表現自己的才能,減少學困生學習中的挫折感,使他們盡可能多地獲得老師的肯定、表揚和同學們的贊許。例如:在小組合作中,讓學困生代表小組發表意見,這樣能促使學困生在小組合作中注意收集各種信息,回答時是代表小組意見,容易獲得成功的喜悅。學困生的作業差錯率往往很高,教師批改作業時,不要一看到答案不對就打×,應分析思考的過程是否正確,是否合情,指出對的部分,劃出錯的地方,待其訂正後,再給予評分。如果訂正對了,還可以打優給予鼓勵。為了激勵學困生,也可以在他們之間開展競賽,看誰進步快,讓學困生感到努力不斷見效,拼搏就會成功,增加學困生學習的自信心,提高學習的興趣。

三、課堂教學是轉化的主戰場

改進課堂教學是轉化學困生工作的主要措施。備課時,教師要多為學困生著想;上課時,要盡量給他們創造一些提問、回答問題和板演習題的機會,切忌教師和優秀生一對一的活動;進行課內練習時,對學困生應做到優先看作用,優先輔導。特別是在學困生完成練習遇到困難,迫切希望有人幫助時,教師應及時給予輔導。在他們產生錯誤前幫助掃除障礙,其效果比課後補課要好得多。實踐表明:堅持課堂鞏固才能有效地防止學困生日益落後、積重難返現象的出現,才有可能穩步提高學困生的學習成績。

四、改變評價的方式是轉化的關鍵

傳統的教學評價觀是以分數為標准,以分數的高低或等第論好壞。如果用這樣的尺度來衡量,一部分學困生永遠無法達到成績優秀的標准。這種評價方法不利於開發學生的潛能,提高其生理、心理素質,不適合學生全面發展。教師在轉化學困生的同時,也在轉變自己的教學觀,教師所做的是適合於人才的教育,而不是適合於教育的人才。衡量學困生的進步,要讓他們自己與自己比,今天與昨天比,允許學生出現反復,充分相信他們的智力和能力。在評價學困生的學習成績時,注意將其現在的成績與原來的成績比,如果他上次測試得了53分,這次得了58分,就應該加以鼓勵,讓他知道這5分是努力的結果,通過努力就能提高,就會成功。對學困生的評價,要客觀,承認差距,不唯分數論。教師評價的尺度,要隨著學困生的提高而提高,讓他們既感到有壓力,也有希望。實踐證明,教師適時的正面評價,會形成一種無形的力量,有利於學困生心理的健康發展,促進他們盡快轉化,取得新的進步。

五、量體裁衣、持之以恆是轉化的保證

在確定學困生的教學要求時不能急於求成和「一刀切」,應分清輕重緩急,區別對待,可以採取減緩坡度增加台階,小步子前進的策略,使學困生經過一段時期的努力,逐步達到基本的教學要求。當學困生的轉變出現反復時,老師也不能急躁、氣餒,應找出反復的原因,「教不厭,誨不倦」,堅持面授教學方法。同時還應做好深入細致的家長工作,爭取家長的密切配合和幫助。此外,還要教育學生學會評價,不要歧視學困生,提倡同學之間的互相幫助,發揮集體的力量,促進學困生進步。

學困生一旦有思想上的轉化,就要趁熱打鐵,圍繞這一點,抓住時機,激發學生對知識的渴望,變厭學為樂學。誇美紐斯認為:「求知和求學的慾望應該採用一切可能的方式在孩子身上激發起來」。一旦激發起來,就要防止逆向轉化,所以必須持之以恆,對於出現的漏洞堅決堵死,毫不鬆懈,長期下來,學困生的潛力得以發揮,興趣愈來愈高,成績就會不斷提高。

總之,學困生的轉化工作是一項復雜而又辛勤的勞動,也是一項艱難而長期的工作,要臻佳境,決非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不斷地開拓探索前進,不斷完善和提高。

;
閱讀全文

與轉化學困生的理論依據有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660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330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267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954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05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32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17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27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297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949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981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02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11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752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168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259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553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348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14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