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初中化學課堂觀察與評價的策略與技巧有哪些
一、重視化學實驗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化學實驗是化學教育的一種最有效的教學形式,它可以幫助學生建立和鞏固化學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論,獲取化學知識,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實踐能力。
教材在內容上有許多有趣的實驗,都要求學生自己動手完成以後,自行歸納總結物質的性質、用途。
例如水的凈化原理,通過自製的簡易的凈水器,既了解了污水中含有的主要污染物,又掌握了凈水的一般方法,更切身感受了污水帶給人類的危害。
不少學生還利用身邊的廢棄物創造發明了各種各樣的簡易凈水器。
教材上還安排了到附近的工廠、農村去實地參觀學習,參加實踐活動,這樣使許多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實踐能力都得到較大的提高。
1、鼓勵學生走進實驗室。
在新課程標准下培養學生的化學學習策略,就要從化學實驗教學入手,鼓勵學生進行自主實驗和合作實驗。
學校可以開放實驗室,讓學生自己動手做實驗,這樣可以充分發揮學生的聰明才智,解決社會生活中的化學實際問題,鞏固和運用課堂中所學的化學知識,養成自主的學習習慣。
在這樣的學習過程中學生有高度的情感投入,有明確的目標追求,能積極地尋找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途徑,通過這些學生內存動力的支持去達成目標的實現,這樣的學習就是非常有效的。
在合作式學習中,個體與同伴的合作與交流中,把自己與別人的做法相互比較,從而認識到自己與別人做法的不同,對別人的做法提出疑問或修改意見,在這種交往中,學會擺脫權威的束縛,相互尊重,互相協作,發展自己獨立的評判能力,逐步融入到社會中去。
2、老師和學生的角色定位轉換。
實驗課上,作為教師可以通過引導、參與、組織交流等活動,建設一個生動直觀的學習情境,和諧平等的交往場景,充滿生機和活力的課堂,營造一個和諧平等的師生關系。
適當減少課堂講授時間,增加學生自主動手的時間,營造課堂教學的創新情景。
讓學生在現代化環境中學習。
通過信息技術的不斷更新和開發,不斷地提供給學生以新的環境,為學生營造一個自主、合作的學習環境,學生由傳統教學的單純聽講和被動接受知識的地位,轉變為自主學習與積極探索知識的主體地位。
這樣既有利於成績好的學生進行超前學習和競爭性學習,發揮其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鍛煉和提高其自學能力;
也有利於基礎差的部分學生,讓能按自己的知識水平和能力層次來選取知識內容,進行選擇性學習和合作化的學習,以便養成良好的學習化學的習慣,防止其產生厭學情緒而失去學化學的信心。
在這樣的環境中,學生的學習能力會逐漸增強。
3、 教師要細致的指導學生學會觀察。
對於初三學生來說,對化學實驗具有強烈的好奇心,很容易被突如其來的新現象所吸引,從而忽略了真正的觀察。
為此,教師一開始就注意當好領航員,告訴學生應該觀察什麼。
其實,所謂觀察實驗現象,就是要觀察實驗過程中物質的狀態和顏色的變化以及是否伴有發熱、發光,產生氣體,生成沉澱等。
這樣經過一段時間的「領」,使學生逐步形成獨立觀察習慣。
其次,教師在實驗教學中指導學生怎麼觀察。
實驗前,要求學生觀察葯品的狀態、顏色、儀器的形狀和連接。
實驗中,要求學生集中精力觀察,力爭做到看準、看細,避免感知信息的片面性,同時還要善於帶著問題去觀察,抓重點,抓本質,對一些異常現象也不放過。
例如,做鎂帶的燃燒實驗,學生指導實驗現象簡單描述為「劇烈反應,發出耀眼的強光」,其實伴隨鎂帶的燃燒,還向上升起了一鏤白煙,更重要的現象是燃燒前物質是銀白色,有金屬光澤,有彈性,而燃燒後物質是白色,無光澤,鬆脆粉米狀固體。
這一現象說明反應變化後,生成了新的物質,這正是此實驗的本質。
抓住此實驗的本質,進一步指導學生學會觀察。
4、教師引導學生學會探究。
德國哲學家叔本華曾經說過:「記錄在紙上的思想就如同像某人留在沙漠上的腳印。
也許能看到了走過的路線,但若想知道他在路上看見了什麼東西,就必須用自己的眼睛。
」因此在化學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宜把結論直接告訴學生,而應合理創設情景,指導學生自己去參與,自己去探索,即教會學生學會探究。
探究性學習是學生從問題或任務出發,通過形式多樣的探究活動,以獲得知識和技能、發展能力、培養情感體驗為目的的學習方式。
在教學中,的教師對一些知識,盡力讓學生自己去探究,自己去尋找問題,解決一些疑難。
② 如何評價初中化學課堂學習過程
並應過一段時間後交換分工,我引入汽水來探究二氧化碳的化學性質:一,然後讓他來復述剛涉及的問題,人安然無恙,讓學生的學習過程成為一種生活經歷。在第四單元的課題4根據化學式計算題中。有評價有獎勵就有競爭,這樣提問的對象的面就拓寬了、記錄員、聯絡員、主動分享錯誤教訓等等)和小組(課堂討論積極:學生通過白磷燃燒前後質量的測定以及鐵和硫酸銅溶液反應前後質量的測定初步得出了質量守恆定律。要學生主動地去參與,如小組討論,擴大參與空間新課程的設置更貼近學生的生活。(1)在小組中先和組長做好思想工作,指導學生運用「自助式」和「他助式」的學習方式、聯系生活實際,可讓不同水平的學生感受到成功的愉快,放不下。為了促進合作學習的效果,帶領自己的組員積極參與到課堂中,讓學生感受到學會化學還能使自己的生活更加美好,使學生積極的情緒活躍起來,同桌共享資料?偵探拿著火把走近山洞。對長於觀察的學生。每一個人都有追求成功的心理,同樣可讓他享受到成功,教師在教學中往往習慣於抓兩頭主動上黑板講演。一節課需要老師講解5個題的視為該節課不合格,想不通。充分體現「因生而宜。同時也有相當一部分學生認為我們學的知識太枯燥無味、樂於助人,要求每節課教師都要根據學生的表現評選出優勝小組。這樣的設計不僅僅是一個探索新知的過程、接受能力,同時為不同水平的學生提供參與的可能性。我在第一單元課題2《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第二課時中就引入探究薯片包裝中的氣體?我主要從以下幾點做起,激發學生的參與慾望1,教師可通過現象推理結論,以通過對小組整體的評價與考核。教師在課堂上要重視這種差異、糾正學習方式,擴大參與面每個學生都有受教育的權利,讓他感受成功。(2)對班上極個別的學生私下多聊天,而主體參與意識的最終形成又以學生的自我意識發展水平?」通過學生的猜想以及接下來的碳酸鈉與稀鹽酸反應前後質量的測定以及鎂條燃燒前後質量的測定的實驗、考試的前10名,沒有發現任何異常?2,甚至提醒;對長於推理的學生,學生的學習基礎,也是一個學生思維品質和情感陶冶的過程,化學課堂就鮮活起來了,對小組內部進行合理分工,但也丟不開,小組成員相互檢查、內向)、設置「懸念」和認知沖突。引入了競爭:我是這樣設置懸念的,從而更好地理解質量守恆定律、報告員。在經歷中習得知識、獲得能力,並讓學生推選成績較好。作為老師,如、總結歸納規律,這樣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最終熄滅。三,自製汽水。我在教室內設置了小組評價表。(2)分工,而忽略了那些處於中間狀態的學生,老師也要為不同層次的學生設置有不同層次性的問題,懸念就是設「謎」,激起了學生參與探究的慾望,最後問題匯總,在課堂上讓組長起帶頭作用:(1)分組,相互監督;對注意力差的學生,讓學生從身邊熟悉的生活現象中去探究並認識化學規律、主動展示自己的作品、以點帶面。如、小組整體進步最大)給予表揚,凡是人牽著狗進去,使學生剛學化學就感受到化學從生活中來,還很濕的。四,教學中,從而引發積極思維。小組長要負總責,老師有意識地先給予暗示,這時火焰漸漸變小,才能真正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半學期統計考核一次,就要讓學生參與到課堂中來,增強參與意識、學習速度不可能完全一致,表彰和物質鼓勵進步最大的小組。可見競爭能很好地激起學生對知識及能力的求勝心理,參與的空間大大提升,我的做法是,教師要讓學生從情感上願意,地上長有許多石筍。(4)獎勵。有些老師上課表面上看來課堂安安靜靜,更好地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又讓人分享了成功,將學生按成績(按成績高低分4段)。為了保持學生學習的激情。究竟這是什麼「魔鬼」呢課堂教學是學校教育的最重要途徑,對課堂表現積極的同學(包括主動回答問題,激發學生的參與慾望,引導學生設計實驗一步步進行探究,教師還可變換方式.設置認知沖突,也是學生參與學習的根本原因,我經常是手拿食鹽或是鈣片或一些食品的標簽進入課堂的,慢慢的這部分的學生也能參與到課堂中、有學習品質和學習習慣方面的評價、具有一定的合作意識,增強參與意識小組合作學習應成為新課程改革以來一種常見的課堂學習方式。(3)評價,都有比一比的願望,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設置「懸念」來激發學生的參與慾望懸念是引發興趣的重要來源。在此基礎上,從而獲得成功的體驗,有學習積極性方面的評價,而狗卻莫名其妙地死了:在很久以前。在設置問題上、實驗操作員等角色。真的是魔鬼在作怪嗎。但一個班級中,更是把學生的參與興趣帶到了高潮、自製氧氣等。我的小組評價范圍很廣,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他助式」學習可在一定程度上避免這種現象。尤其是一些處於「中間」狀態的學生、行動上積極主動地參與化學教學過程,有人說這是專門吃狗的魔鬼在作怪,學生自己出錢買好汽水帶入化學課堂。教學中要通過不斷設置認知沖突,課堂上提高學生參與度是提升教學質量的重要保證、落實學習的效果,回家後也自己參與到一些家庭實驗中來,要想學生的成績有所提高。總之,有知識方面的評價,學生的參與慾望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因素,而學生的認知沖突是學生學習動機的源泉。在我十多年的教學中,更好地利用質量守恆定律解釋生活中的現象和問題。每組4~6人,可以讓他在課堂上進行描述實驗現象,導致學生各方面的能力不能提高、悟得真諦、性格(性格外向,跟自己生活脫節、理性思維能力等為制約條件,學生就會主動參與探討質量不相等的原因,每個小組應設立小組長。要保證獎勵方案。在教學《二氧化碳的性質》時、力所能及」的原則。二:「是否有違背質量守恆定律的反應呢,讓他們體會到化學在生活與生產中的實際應用,讓他感受到老師對他的關愛,讓人猜不透,增進學科情感、心理上渴望、主動找出老師或同學錯誤、口頭表達能力和組織能力較強的學生擔任小組長、課堂表現最積極的學生(每次上課都做好加分登記,到生活中去的體會、採用小組合作學習。如、主動性和創造性,教師再提出,讓他感受到自己的厲害,在《質量守恆定律》的教學中,無用處懶得參與,在經歷中掌握方法,既培養了他們的合作精神,誰都唯恐落後,有些學生在課堂上經常觀察到教師用生活用品代替化學葯品或儀器、體驗情感,激發學生的參與慾望學習是一種雙邊活動,我們有責任讓全體學生都參與進來,這既遵循由淺到深的認知規律,人們發現有個奇怪的山洞,只見洞頂有許多倒掛的鍾乳石,教師提供相關的一些化學實驗用品,引入競爭,除此之外,都有平等的發展權、主動公布自己答案、特長諸方面的差異組建成若干個優化的合作學習小組,但有相當一部分學生根本沒有參與到課堂上來,貌似學生認認真真上課,激勵每位學生端正學習態度,在講《二氧化碳性質》時。如何提高化學課堂的參與度呢,需要其自身主體參與意識的提高。偵探把火把接近地面,並隨機抽取兩個同學來表演),本節所有加分取消,實驗結果與原有的認知發生矛盾
③ 初中化學新課程的評價將有哪些變化
所有的人,特別是第一線的教師都強烈呼籲:傳統的教與學的評價體系已經無法適應和滿足新課程的要求,如果不改變傳統的教與學的評價體系,將會阻礙新課程的實施和推廣。那麼,化學教與學評價的現狀是什麼,存在哪些與新課程不相適應的主要問題?國外教與學評價的發展趨勢和特點是什麼,對我們有何啟示?初中化學新課程對教與學的評價有哪些新的導向和要求?應該使用和發展什麼樣的評價策略和方法才能更好地適應新課程的需要?
1中學化學教與學評價的現狀及其存在的問題
教與學的評價問題近二十年來受到國內化學教育界越來越多的關注,人們對此開展了許多的研究,使其理論與實踐都獲得了很大的發展。20世紀70年代後期,隨著基礎教育課程和教學完全恢復正常,以及中考和高考制度的建立,人們對於教與學的評價的需求,開始轉為對考試和測驗的依賴,追求考試和測驗的科學化、客觀化、定量化。美國的標准化考試和布盧姆教育目標分類理論傳入我國後,對國內化學教與學的評價理念和評價方法產生了很大的影響。人們開始建立以目標為導向、以客觀性試題和標准化測驗為基本方法的化學教學評價體系。進入90年代,課程和教學目標重視和提倡培養能力,教與學的評價開始關注學生實驗能力和思維能力的評價,人們普遍認為應該在紙筆測驗和考試內容上體現對思維能力和實驗能力的評價,中考題和高考題的出題方式和導向發生了明顯變化,同時認識到用紙筆測驗考查實驗能力的局限性,於是開發使用了實驗技能操作考查的評價形式,制定了具體詳細的實驗操作基本技能的考查評價指標,全國都在高考會考中加入了專項的實驗操作考試,部分地區的中考也附加了實驗操作考查,採用現場的活動評價方式,這是我們國家基礎教育評價方法改革的一大進步。
90年代後期,科學教育越來越多地關注社會生活實際以及科學、技術與社會之間的相互作用與影響,理科課程開始重視學科間的綜合。這些反映到評價上的變化是考試題目的內容強調要更多地聯系社會生活實際,用社會生活實際包裝雙基內容,同時出現了跨學科的綜合考試內容和題目形式。
但是,如同科學教育和基礎教育一樣,化學教與學的評價也受到現行的教育觀念和目標、課程結構與內容、教學方式、中考和高考制度以及升學壓力的強烈影響和制約,因此,化學教與學的評價仍然存在著較為嚴重的缺陷和問題。總體上說主要是評價觀念陳舊落後、評價功能過分偏狹、評價手段過分單一等。這在教學實踐中表現得尤為突出,具體反映在,將評價僅只作為對於教師和學生進行管理的工具;過分強調評價的競爭刺激作用;將評價等同於考試和測驗;將考試和測驗全部集中在對知識學習水平的評價上;評價過於追求客觀、標准、量化,已經嚴重的要素化和細節化;將過程性和形成性評價與中考甚至高考完全對應起來等等方面。
總之,化學教學評價正在經歷著從知識取向→雙基取向→能力取向→實際應用取向→科學素養的多元取向的轉變,以及從單純基於考試和測驗的評價向基於多樣化的評估手段的轉變。但是這個轉變過程非常艱難和緩慢,還遠未完成。
2國外教與學評價的發展趨勢及其特點
國際科學教育教學及其評價的發展主要反映在評價的價值取向、評價的發展特點以及評價的方法改革等方面。
自從19世紀末20世紀初教育中評價成為一個獨立的研究領域以來,它的發展經歷了大約4個時期:測驗時期、評價時期、描述時期和判斷與建構時期。在各個不同的時期,存在著各種不同的評價理念、價值取向以及不同的評價模式和方法。
伴隨同時,教學評價方式也取得了許多新的進展。當前,西方世界正在形成一場體現上述特點的所謂「評定改革運動」。在這場運動中誕生了一系列新的評定方式,如「檔案袋評定」(portfolio
assess-ments)、「蘇格拉底式研討評定」(Socratic seminars)、「表現展示評定」(performance
exhibitions)等等,形成了一種「表現評定體系」。該評定體系的主題詞「performance
assessment」,正體現了它與傳統的學業成就測驗之不同------後者把學生的學業成就從整個教育中、從學生完整的學校生活中、從課程中游離出來,作為全部學校教育的重心和焦點,從而造就了測驗的諸多病端;而前者則重新回歸於學生在教育中、在課程教學中的完整而真實的表現,集中體現了新的課程評價觀,代表了課程評價領域的發展方向[1]。
從世界范圍的科學教育課程改革來看,也已經越來越多地關注評價方面。下面是一些國家在科學教育課程標准中所提出的共同性的評價觀念與策略。
·科學課程的評價是一個系統,也是一種過程,而不僅僅是一個結果。它涉含學生的需要、課堂教學實踐、教學資源的適合性以及學校和社會的期望等等。它包括短時或長時間的進行計劃和做出決定以及正式的和非正式的過程。評價是一個包括准備、評估、評價和反饋的循環過程,每個環節都需要教師的決策。這4種環節在形成性評價、診斷性評價和總結性評價中都存在。
·科學課程的評價需要根據科學素養的要求和課程規定的學習目標對學生進行評價。要對知識與理解、科學探究、交流、聯系與應用等科學素養的重要維度進行有計劃的全面的整體評價,要根據理科課程所計劃的體現科學素養要求的具體學習目標開展教學評價。
·科學課程的評價必須關注學與教的過程的有效性。它包括:教師是否關注學生所具有的個人認識和先有經驗?學生是否成為學習過程的中心?學生是否積極主動地投入和參與學習過程?教師是否採用多種教學策略,以適應不同學生不同的學習風格?教師是否使用了信息技術?科學教學是否採用了綜合的互動的方式?學生在學習中能否合作?是否對自己負責?學習的經歷和活動是否與學生的日常生活相聯系?評價任務是否反映出了學生學習了什麼、是如何學習的?
·科學課程的評價必須關注教與學的過程對所有學生的適切性和針對性。評價中必須適合與針對不同性別的學生;學生的能力范圍;學生的文化背景范圍;學生的個人概念、心理和語言的發展情況;學生的特殊需要;學生使用科學的語言和表徵形式的自信心和能力是否得到了發展?
·科學課程的評價手段和工具更加豐富。整個的評價計劃應該能夠反映學生不同的學習方式和學習風格,展示學生的學習和能力的不同的方式。因為,每個學生都有其特別喜歡的學習方式,也許會有展示他們能力的特定方式。通過多種評估工具的平衡使用,教師會更好地判斷他的學生所取得的學業成就。理想的評價應該是多種方式的相互結合。綜觀當前世界各國課程改革的發展趨勢,可以發現教與學評價改革呈現出如下鮮明特點[2]:
(1)以質性評定統整、取代量化評定;
(2)評定的功能由側重甄別轉向側重發展;
(3)既重視學生在評定中的個性化反應方式,又倡導讓學生在評定中學會合作;
(4)強調評定問題的真實性、情境性;
(5)評定不僅重視學生解決問題的結論,而且重視得出結論的過程。
3初中化學教與學評價改革的重點和方向
評價的基本功能是診斷與甄別、促進與發展、調整與管理,但核心的是依據並服務於標准和目標,評價與目標具有很強的對應性。要對初中化學教與學評價進行改革的基本前提是新的化學課程的目標與過去相比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初中化學課程以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為主旨,幫助學生了解科學探究的基本過程和方法,激發學生認識和探究化學事物的興趣,培養科學探究能力;發展學生對於物質世界的認識,獲得進一步學習和發展所需要的化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引導學生認識化學在促進社會發展、提高人類生活質量方面的巨大作用和合理使用化學品的重要性;通過化學學習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和社會責任感,提高未來公民適應現代社會生活的能力。
如何對上述各方面的課程目標進行評估,如何對學生在上述各方面的發展與進步進行有效的評估?是化學學科學習評價必須要研究和解決的重要問題。人們首先應該明確初中化學學生學習評價和教師教學評價改革的重點和方向。
3.1初中化學新課程對學生學習評價的重點和策略
初中化學新的課程目標對評價提出了新的要求,其中首要的是將促進學生科學素養的全面發展作為化學教學評價的根本目的和宗旨。由此決定了新的評價將不再僅僅評價學生對化學知識的掌握情況,會更加重視對學生科學探究的意識和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等方面的評價。而且,即使是評價學生對化學知識的掌握情況,也更加關注學生對化學現象和有關科學問題的理解與認識的發展,而不再糾纏對概念名詞術語和具體細節性事實的記憶背誦,更加重視學生應用所學的化學知識分析和解決真實的實際問題的能力的考查和評價。這些恰恰是現行評價體系中存在的嚴重缺陷和弊病,這樣就對新的化學課程評價提出了強烈的挑戰,它既包括評價在價值取向、目的標准、功能任務上的重要轉變也包括評價手段和方式上的發展變化。
.由唯認知性評價轉向對科學素養的評價; .由以甄別與選拔為主要目的轉向以激勵和促進學生發展為根本宗旨的評價;
.由要素性評價轉向綜合的整體性評價;
.由靜態結果性評價轉向活動過程與活動結果評價相結合的評價;
.由只針對個體的評價轉向對個體與小組評價相結合的評價;
.由追求客觀性和唯一標准答案的評價轉向重視個體的認識和理解的相對性評價。
為了實現上述轉變,應該正確認識和處理以下主要的矛盾和關系:
(1)平時的評價與中考和高考評價的關系。平時的評價與中考和高考評價有密切關系,但不是簡單、直接的對應關系。這其實是發展性評價與升學評價的關系。從現在開始,從實驗區開始,改革平時的教與學的評價是更重要的,是優先要做好的。
(2)現行的評價觀念和方法體系與新課程所倡導的評價觀念和方法體系的關系。二者具有本質的不同,現行的評價觀念和方法體系不是可改可不改,而是無論遇到多大的現實阻力和困難,都必須改變。
(3)教師與新的評價體系的關系。根據新課程的要求進行化學教與學評價的設計並認真實施,應該是教師教學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對教師工作進行評價的內容之一。每一位教師自己就是評價的研究者、改革者和實踐者。
(4)評價行為和方式與教學行為和方式的關系。評價行為和方式與教學行為和方式是既「等」又不「等」的關系。二者既應該融合統一,又不能相互替代。
(5)評價與課程標準的關系。二者是既「等」又不「等」的關系。不是每項標准都要評價,更不是都要用認知的紙筆測驗來評價。不能考什麼教什麼學什麼,教的學的應該比考的多。
評價是一項系統工作,要做好對學生學業成就發展的評價工作,必須具有綜合設計的意識,要全面考慮評價的目的和功能、評價的內容和目標、評價的方式和方法、評價工具、評價的時間間隔、評價的組織實施、評價的標准和指標以及評價結果的呈現、分析及反饋方式等各方面。
初中化學新課程渴望促進學生科學素養的提高,多元化的課程目標和新的評價理念呼喚新型的評價策略和多樣化的評價方法。
(1)新課程要求利用以學習成長檔案為主的自我評價方法促進學生的學業進步與發展。初中化學新課程提倡在重視教師及他人對學生學習狀況進行評價的同時,更要重視學生個體的自我評價。學生自我評價可以採用建立化學學習檔案的方式。學生在學習檔案中收錄化學學習的重要資料,包括單元知識總結、疑難問題及其解答、探究活動的設計方案與過程記錄、收集的化學學習信息和資料、學習方法和策略、自我評價以及他人評價的結果。
(2)通過活動表現評價學生的探究能力、學習態度、情感和價值觀。傳統的紙筆測驗側重對學生知識掌握的結果進行評價。但對學生在探究能力、實驗技能、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方面的發展與進步則更需要通過學生的活動表現來做出評價。活動表現評價是通過觀察、記錄和分析學生在各項學習活動中的表現,對學生的參與意識、合作精神、實驗操作技能、探究能力、分析問題的思路、知識的理解、認識和應用水平以及表達交流技能等進行多方位的評價。評價結果以簡單的方式加以記錄,在比較、分析的基礎上,給學生恰當的反饋予以激勵和促進。活動表現評價可以採用獨立、小組或團體的形式,既可以在學習過程中進行,也可以在學習結束後進行。在評價過程中應該注意既評價學生在活動過程中的表現,又評價學生的活動成果。活動表現評價是一種不同於以往傳統評價方法的新型的評價方法。它是用來評估學生完成任務的過程、結果和產品的質量的體系。它將學習與活動結合起來,令學生在活動中培養綜合能力和科學素養,同時對學生進行綜合評價。
(3)紙筆測驗仍然是常用的評價方式,但必須根據課程改革的需要做出積極的改進。考核的重點不要放在知識點的簡單記憶和重現上,不應孤立地對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進行測試,而應放在解決實際問題的背景中去評價,從知識的整體聯繫上去考核。初中化學新課程所強調的認知評價的重點與以往相比有許多變化(如表1所示)。
紙筆測驗要設置有助於學生理解和應用知識的實際問題情景,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評價學生的能力。
3.2初中化學新課程對於教師教學評價的重點和策略
課程改革的核心環節是課程實施,而課程實施的基本途徑則是教學,如果教學觀念不更新,教學方式不轉變,課程改革就將流於形式,事倍功半甚至勞而無功。課程教材改革是推進素質教育的突破口,而教學改革將是一場更持久的、更復雜的攻堅戰。
教師教學評價改革中最重要的問題是,對教師教學工作進行評價的重點、內容和標準的制定必須有利於教學觀念和教學方式的轉變,這樣才可能保證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從而落實課程標準的目標和要求。
對教師教學工作進行評價的基本原則應為:有利於發揮教師教學工作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有利於教師實現教學觀念和教學方式的轉變;有利於教師角色的積極轉變;有利於良好的校園文化的建設;有利於教師反思意識和專業能力的發展。另外還應該有2個基準:一是以促進學生的科學素養提高和全面發展為基準;二是以課程改革指導綱要和新的課程標准為基準。
對教師教學工作進行評價的重點和內容包括:
教師的教育教學觀念:教師擁有怎樣的課程觀、教學觀、學生觀、評價觀?最重要的是教師是否願意接受新鮮事物?是否願意並善於進行自我反思、不斷地調整和發展自我?
教師的教學基本功:盡管是新課程,對教師的教學基本功的要求不是降低了,反而是更高了。例如,教師的語言、講解功底如何?教師的板書、書寫技能高低?教師能否清楚流暢和重點突出地表達自己的觀點?教師是否善於發現、概括別人的觀點?教師的演示和實驗技能如何?
教師課堂教學的高級教學策略水平:是否善於提出驅動性問題、引發和組織討論?是否善於處理課堂中出現的突發事件?是否善於調動全體學生的積極參與、控制和減少課堂中的無關行為?是否善於引導學生或驅動學生自己提出問題、形成假設、制定計劃、實施實驗、收集處理有關數據資料、概括得出結論、進行合理的解釋推論?是否善於在學生進行學習活動的過程中及時、適時地對學生的學習行為進行恰當、有效的評價和指導?是否能夠運用合理有效的手段和策略揭示和了解學生的先有認識和觀點?是否能夠運用有力的事件事實、問題情景、實驗證據、模型推理等方法策略使學生的現有認識和觀點發生積極的轉變和發展?
對教師課堂教學的評價應該更注重上述各方面,而不是教師是否按時完成規定的教學任務;更加關注學生在課堂中的感受和收獲多少、發展和變化有多少,而不是教師講了多少、說了多少、做了多少。
人們可以通過了解學生在課堂上主動提出問題的次數和質量如何?學生分組討論和實驗活動時是否積極和有序?課堂上所研究的問題是否有意義、有價值?問題是由學生自己提出的還是由教師提出的?是否鼓勵學生自己針對問題發表自己的觀點和認識?學生有無針對問題的答案提出自己的假設?課堂上所學習的內容是否與課程標准吻合相關?教學是否體現課程標準的要求等來幫助對教師課堂教學的評價。
除此之外,還應該評價教師為了課堂教學做了哪些准備?為了克服教學中的困難做了哪些努力?為學生做了哪些輔導和服務?選擇製作了多少有意義的課程資源?教師是如何處理課程標准、教材、課程資源與課時和學生的關系的?
教師教學評價的方法和策略必須多元化和多樣化。以適應不同教師不同的教學風格以及教學活動的類型多樣化的需要。其中課堂教學的評價可以採用現場聽課、錄像觀摩、教案和教師工作檔案評定等方法;評價主體應有教師自評、教師同行評價、學生和學生家長評價。
④ 如何看待化學學科
化學,其實一門標準的科學。只不過還沒有被數學完全滲透罷了。這門學科具有在短時間內無法被替代的重要意義。所以我首先要說珍愛生命遠離剃頭哥等詭辯者。當然,請你也不要輕信諸如「有機合成才是真正的化學」之類雖有道理但是井底之蛙的言論。當然,這個回答的讀者也包括受過大學教育的人。所以,如果你有高數背景,那麼,題主所提出的,初中教的東西高中被推翻,高中教的大學被推翻的現象,可以被理解為:你學習化學本質的過程,其實就是一個泰勒展開的過程。化學的本質就像真正的復雜的函數,不同級別的化學就像是對函數的一階,二階,和高階展開。初高中化學,就像低階展開,有時候偏差很明顯,但是整體方向卻沒錯。那麼接下來,你要提高解決問題的精確程度,你就開始向高階展開,高中就是高階,大學化學又高一階,相信我,這個過程還可以無限持續下去。隨著你被化學課折磨的越來越多,你對化學過程的本質就會更加接近。化學為什麼會給人感覺不講理,因為化學無論是「知識」還是考試的試題,其載體都是一個一個真實存在的「物質」而不是「模型」。我們在研究物質時,除非一個一個物質去專門研究,否則就需要對海量的物質進行分類,只要分類,就會有標准,而這個分類的標准只是這一類物質的一個共性。然後我們根據這一類物質的共性,總結出了若干規律,請注意,這里的規律也是由某一個方面的共性總結的。那麼這個規律就是一個「模型」,但這只是個「模型」。
⑤ 《化學課程標准》如何評價一堂初中化學課
一、教學理念的變化 傳統的教育教學模式過分強調知識的重要性、理論性,忽視學生的實際興趣,淡化了學生的學習思維、創造性和終身學習的一貫性。新程標倡導以學生為本位,教師是學習的組織者、不再是教學的主宰者。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必須轉變教學觀念,改變教學角色 , 尊重學生 , 和學生一起去感受、認識、探索、分析、概括,建立民主、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因此,在教學中教師應發自內心的愛學生,學生只有真正感受到了教師的尊重和愛,才會快樂的學,健康地成長。教師愛學生,就是要相信學生,既要看到他們的優點也要看清他們的缺點,鼓勵學生在課堂教學中超越學科本位的理念而以提高學生科學素質為教育目標,著眼於學生的發展,注重培養學生的良好的學習興趣、學習習慣。在教學中,通過讓學生觀察身熟悉的現象,探究其內在的本質的化學規律,培養學生的探究精神和實踐能力。二、倡導以科學探究為主的多樣化的學習方法 新教材將科學探究作為課程改革的突破口,倡導以科學探究為主的多樣化的學習方法。教育 部 頒發 的《全日制義務教育化學課程標准(實驗稿)》明確指出「義務教育階段化學課程 中的科學探究, 是學生積極主動地獲取化學知識,認識和解決化學問題的重要實踐活動。」因此在新教材的第一章中就介紹了一種全新的學習方法——科學探究,並具體設置了實驗、觀察、調查、資料收集、閱讀、對話、辯論等積極的學習方式,以改變教師傳統的教學方式。學生的學習方式是形成和發展學習能力的依託,是學習行為賴以運作 的主渠道,也是自我發展的支柱所在。以科學探究為主的學習方式,是科學教育的必然要求。例如在物質性質的教學中,氧氣、二氧化碳、金屬等性質的學習,教材都是通過學生的科學探究過程讓學生自己去感受、去體會、去總結物質的性質 。特別是許多實驗都可以用家庭廚房中的物品來加以完成,更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激情。在探究性教學過程中,以課程學習中提出的向題展開,以解決問題為結束。學生通過探究過程的討論與交流,以及書寫探究報告、製作模型、辯論和展覽等形式,可以形成一個有利於 人際溝通與合作的良好氛圍,發展樂於合作、分享信息和成果的團隊精神,這也是新課程標準的一個重要的理念。 在學習過程中,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學習方式,都體現了其獨特的個性。在義務教育化學課程的教與學的過程中,既要尊重每個人的學習方式的獨特性。更要努力促進新的學習方式的形成。這與原有的舊教材相比是最突出的一個特點。三、注重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化學實驗是化學教育的一種最有效的教學形式,它可以幫助學生建立和鞏固化學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論,獲取化學知識,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實踐能力。新教材在內容上有許多有趣的實驗,都要求學生自己動手完成以後,自行歸納總結物質的性質、用途。例如水的凈化原理,通過自製的簡易的凈水器,既了解了污水中含有的主要污染物,又掌握了凈水的一般方法,更切身感受了污水帶給人類的危害。不少學生還利用身邊的廢棄物創造發明了各種各樣的簡易凈水器。教材上還安排了到附近的工廠、農村去實地參觀學習,參加實踐活動,這樣使許多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實踐能力都得到較大的提高。四、對學生學習評價方式的轉變 教育部頒發的《全日制義務教育化學課程標准(實驗稿)》明確指出「對學生的學業評價注重評價與教學的協調統一,強調過程評價與結果評價並重。」新課程在重視教師及他人對學生學習狀況進行評價的同時,更重視學生個體的自我評價。教師通過學生學習檔案和自我評價資料,可以了解學生的學習態度和學習特點,了解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以及在觀念和方法上的進步。並及時地給予針對性的指導。新課程還通過學生的活動表現評價學生的探究能力和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紙筆測驗注重考核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徹底改變了原來只用考試成績來評價學生學習好壞的評價方式,這樣可以從全方位來肯定學生的學習情況。初中化學的新課程打破了按學科體系組織化學教學內容的傳統框架,立足於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
⑥ 怎樣看待初中化學教學中的化學家的作用
自然科學的思想和研究方法是在科學家們長期的科學實踐中,逐步摸索、積累、形成和發展起來的,是人類智慧的結晶。他們的思想方法、研究方法和創造思維,具體體現在他們探索自然世界的足跡之中。化學發展史能充分展現科學發現的過程,為化學科學方法教學提供生動而豐富的材料,使學生更全面而系統地體會科學方法。
中學化學教材中涉及如拉瓦錫、盧瑟福、侯德榜、門捷列夫等眾多中外化學家,他們所運用的科學研究方法和精妙絕倫的實驗構思,為我們提供了取之不盡的科學方法教學素材。例如,盧瑟福的原子結構行星模型很好地解釋了。粒子散射實驗,標志著人類認識原子結構的征程邁進了一大步。他所採用的實驗、模型的科學方法給學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又如,在學習「質量守恆定律」時,可以提供這樣的素材:17世紀時,英國化學家波義耳在敞口的曲頸顫中加熱金屬汞,發現加熱後質量增加了,他得出結論,反應後物質質量增加。事隔百年後,法國化學家拉瓦錫重做了密閉曲頸顫中加熱金屬汞的實驗,他發現密閉時稱量反應前後質量不變。
⑦ 如何評價初中化學裝置優缺點
看是否耗能(用不用加熱),是否產生污染氣體,尾氣是否處理,製取氣體是否有除雜裝置等等。求採納。
⑧ 如何評價初中化學裝置優缺點 我每次的答案和標准答案都不一樣,到底怎麼判斷呢
裝置是源盯否簡潔,使用是否方便
啟普發生器隨開隨用,隨關隨止,非常典型
除雜
尾氣處理
如CO一類尾氣燒掉
反應運轎原理是否合理
同樣的反應物是否可以換種方法生成更多產物?
綠色化雹悄和學,是否產生有害氣體?
經濟角度
AgNO3一類溶液比較貴.少用.
希望對你有幫助哦O(∩_∩)O
⑨ 化學課評課用語優缺點及建議
首先是屬性 簡言之,課程評價就是針對學校課程或者課程的某一環節,就其設計、實施和 結果等方面。
優點是要遵循原則 例如客觀性原則,公正性原則,有效性原則。主要方面有實事求是地反映問題,科學地進行分析,嚴格按 照評價程式操作,對課程的評價過程進行有效的監督並且公平公正的進行評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