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化學知識 > 確定化學教學重點的依據主要從哪些方面展開

確定化學教學重點的依據主要從哪些方面展開

發布時間:2023-05-16 22:53:17

㈠ 如何確定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一、教學重點
(一)什麼是重點
教學重點是教材中舉足輕重、關鍵性的、最重要的中心內容,是課堂結果的主要線索,掌握了這部分內容,對於鞏固舊知識和學習新知識都起著決定性作用。
那麼怎樣確立教學重點呢?
(二)確定教學重點的依據
1.教學目標
古語雲「任憑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飲」。其實教師在確定教學重點時,也應該做到這樣,教學重點是教學目標中所要完成的最基本、最主要內容,而確定教學重點應該首先以教學目標為根本依據。以前學科教學目標更多強調掌握知識的系統性和完整性,確定教學重點更多地是從本學科的角度出發,將某一知識是否在知識體系中有重要作用或影響作為確立教學重點的依據,新的課程標准將「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方面確定為教學目標。只有明確了這節課的完整知識體系框架和教學目標,並把課程標准、教材整合起來,才能科學確定教學重點。例如:在《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這節課中,知識能力目標是價值判斷的含義及其影響價值判斷的因素。理解作出正確的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必須遵循社會發展規律,站在最廣大人民的立場上。初步具有認識和選擇正確價值觀、價值判斷與選擇的能力;培養學生牢固奉獻意識,培養尊重勞動、熱愛人民的情感。所以本節課的教學重點就是將人民利益是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的最高標准。從學科教學內容的科學系統來看,組成基本知識體系的主要環節為教學重點;從教育學的活動要求來看,培養學生能力,掌握學習方法是教學重點;從情感教育和品德養成來看,激發學生積極的情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是教學重點。總之,老師在教學中,要結合實際,根據教學目標,恰當地將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統一起來確立為教學重點。
2.結合教學內容確定教學重點
如果說教學目標是確定重點的根本那麼深入鑽研教材,弄清教材內容的內在聯系,則是確立教學重點的基礎。不僅要對所教授的內容作深入地剖析,理出知識的層次與聯系,還要相應地找出已學知識和後續知識與這些內容的聯系,只有這樣才能確定好教學重點。
3.結合學生實際生活,確定教學重點
新課改的重要改變之一是為教材 服務變教材為我服務。所以要求我們不僅立足教材還要跳出教材結合知識內容的時代性,現實性和教育意義來確定是否可以作為教學重點。如:在講授《立黨為公執政為民》時,「三個代表」重要思想 是我們黨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在認識上要讓學生清楚地明白「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不僅是與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有著理論上的繼承性,而且在建設和諧社會主義的過程中具有現實性的意義。因此成為了重點。再者,當今社會對於創新意識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並且對學生個人的全面發展具有重要意義,那麼唯物辯證法的最終落腳點培養創新意識和批判精神也就成為了該課的重點。
在准確確定重點之後,就應該考慮採取措施如何做到真正突出重點。
(三)突出教學重點
1.攢聚突出法。每節新課都是由許多知識構成的,各知識之間有密不可分的聯系。當我們講述各知識點時, 都要有一個明確的指向,即指向教學重點。好像攢自行車輻條一樣,每一根鋼線都與中軸綳得緊緊的。 使之形成完整的知識體系。
2.完善補充法。是圍繞重點作必要的補充,以求課堂講授內容具體、深入、明確,使重點更加突出、豐滿。在處理事物發展是前進性和曲折性的統一這個重點問題時,我結合了學生掌握的歷史知識進行了學科間的綜合。設置探究性的問題:請你結合法國波旁王朝的復辟及其滅亡的過程,說說波旁王朝最終被資本主義取代的原因。設置問題二:波旁王朝的多次復辟又說明了什麼道理?在討論和思辨中,學生不是在被動地接受知識,而是主動地探究並獲得知識。通過探究,學生明白了為什麼「新生事物的發展其道路是曲折的但前途是光明的」,為了更好的突出重點,我順勢地過渡到第二個探究,要求學生「聯系自己的實際,談談自己上了高中以後,遇到過那些煩惱和挫折,應該怎樣看待成長中的煩惱?」這一設計,關注學生生活實際,從而使學生對這一堂課產生很大的興趣,積極主動地學習,並把所學的理論用於自身實踐,獲得最深刻的情感體驗。進而更加豐富重點。
3.板書突出法。一般說來,寫在黑板上的都是重要的。但如果寫得蕪雜、混亂,缺少必要的關聯,學生就不得要領。板書要根據教學重點來設計。
教學重點的突出離不開教學難點的突破,那麼教學難點又是怎樣確立及突破呢?
二、教學難點
(一)什麼是教學難點
教學難點是教學中難於理解或領會的內容,可以是情感、態度、價值觀,或較抽象,或較復雜,或較深奧。
(二)教學難點的確立依據
難點是由兩個方面決定的。一是教材的難度大。教材本身從內容、形式到語言都有難易之分。抽象的、宏觀的內容難度就大;具體的、與學生生活距離小的,難度就小些。形式有單一的,也有復雜的。語言有艱深晦 澀的,也有明白易懂的。二是由學生知識基礎和接受能力決定的。基礎扎實、知識面廣的,解決問題就容易一些;相反的就難一些。難點的存在跟一個人的稟賦也有關系。反應敏捷的,解決問題就快些;反應稍慢的就難 一些。這樣就使問題復雜化了——要講清難點,且要有很強的針對性。所以確定難點有個前提,這就需要我們要了解學生,研究學生。要了解學生原有的知識和技能的狀況,了解他們的興趣、需要和思想狀況,了解他們的學習方法和學習習慣。具體來講有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種是對於學習的內容,學生缺乏相應的感性認識,因而難以開展抽象思維活動,不能較快或較好地理解。例如,在學習唯物主義的三種基本形態的基本觀點和局限性時學生對唯物主義的認識基本停留在感性認識上,容易形成唯物主義的觀點都是完全正確的錯誤認識,而唯物主義三種基本形態的基本觀點又很抽象,所以形成學生理解的難點。
第二種是在學習新的概念、原理時,缺少相應的已知概念、原理作基礎,或學生對已知概念、原理掌握不準確、不清晰,使學生陷入了認知的困境。例如在學習世界的本質是物質的知識點時,如果教師不能把物質和意識概念講透,那麼學生在學習一系列辨證唯物論的知識時,就會存在認識不清的問題。所以,讓學生明白這些概念的內涵就是教學時必須解決的重點和難點問題。
第三種是已知對新知的負遷移作用壓倒了正遷移作用。即已學過的知識在對學習新知識時,起了干擾作用,因而在已知向新知的轉化中,注意力常常集中到對過去概念、原理的回憶上,而未能把這些概念、原理運用於新的學習之中,反而成為難點。
第四種是教材中一些綜合性較強、時空跨越較大、變化較為復雜的內容,使學生一時難以接受和理解,而這些內容往往非一節課所能完成,又是教學中的大知識板塊,這是教學中的「大重點」和「大難點」。如矛盾的相關知識。這些問題講好了,可以循序漸進地完成教學任務,融匯理解聯系和發展的觀點進而形成唯物辯證法的知識體系,講不好則會步步干擾,亂成一團。
因此備課時,教師要根據教材特點及學生情況,對可能出現的教學難點做出判斷,並採取有效措施。教師只有科學地了解學生的基礎上,做出預見,預見學生在接受新知時的困難、產生的問題,才能對症下葯。
(三)教學難點的突破
突破教學難點,方法很多,或化抽象為具體,或化復雜為簡單,或變生疏為熟悉,其目的都是為了化難為易。總結自己的教學實踐經驗, 我認為突破這些難點的方法主要有
1.階梯設疑法。就是說設計問題要有梯度,由淺入深,由易而難,步步推進地解決問題。如在講解商品價值量的決定時,首先設置了一個情境,轎車大幅度降價了,但仍然值幾萬元,自行車價格上漲,但與轎車相比,還是相差甚遠。設置問題:A為什麼轎車的價格與自行車的價格有著這樣的差距呢?由此引出第一課學過的價值的含義。問題B價值應該有什麼來衡量呢?是個別勞動時間還是社會勞動時間呢?由價值推出----勞動——勞動時間——價值量——價值量的決定,這樣由此及彼,由表及裡,步步為營,層層深入,最後,再利用圖表的形式,通過列舉恰當的事例,引導學生概括總結出:單位商品價值量是由社會必要勞動決定的。難點迎刃而解。
2.分解整合法。把一個問題從不同層次和不同角度分解成幾個小問題來講,然後再加以概括歸納,這樣就 容易把問題講清楚。如在講解物質決定意識時,以意識的含義為切入點,將問題轉換為三個小問題:A意識是怎樣產生的?B意識的物質器官是什麼?為什麼?C意識的本質是什麼?為什麼?隨著這三個問題的突破,意識的含義的整合,最終綜合得出無論是從意識的產生還是載體還是本質都說明了物質決定意識,意識依賴於物質。
3.圖示解答法。比如為了幫助學生把「主、次矛盾和矛盾的主次方面」這一難點理解透, 我利用圖形以層層包含的方式將主次矛盾和矛盾的主次方面加以區分、比較, 從而使學生對於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有了直觀的認識, 明確了一個是一對多個的統一體,一個是一對一的一個統一體中的一個方面,在結合標志性詞語,很快的掌握了這個難點內容。
4.聯系實際法。教學實踐證明, 理論只有與實際相結合才更容易理解,才更有說服力。我在上《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時,我以四川地震後的拯救工作為背景材料,我們的總理,80後的青年人,部隊在這個利益矛盾沖突的時刻,都做出了不同的選擇。並設了兩個問題1、材料中不同行為主體各自的價值選擇是什麼?2、你贊成哪一種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為什麼?作為80後的你,假如正身處地震災區,你會怎麼做?在感動和探究中,獲得知識和情感體驗,更為深刻的體會到當個人利益和國家利益沖突的時候,應當把個人與集體、社會三者統一起來作為自己選擇的標准,自覺站在人民群眾的立場上進行選擇是人生的最高境界。而對於80後的青年人的價值選擇,更讓我們看到了社會主義國家中人民利益遠遠高於一切的價值理念,這遠遠超越了理論的說教。
5.構建知識結構體系法。構建知識結構體系有利於學生突破教學難點。因為教學難點是動態的, 這就意味著學生如果對上一節課的難點沒有理解, 那麼下一節課這個難點還會進一步阻礙他的學習。這就需要教師幫助學生把課與課的知識構建起來, 形成知識體系, 從而使學生從起點出發,逐步深人的理解知識, 達到層層突破教學難點。
6.巧設課堂習題法。教師通過精,合設計與本課時教學內容相匹配的課堂檢測題, 也可以達到突破教學難點的目的。這些檢測題形式多樣, 有利於突破難點教學的, 我認為主要有①連線選擇②漫畫型試題③填表對比④疑點判斷⑤主觀性試題。
7.多媒體教學法。多媒體在課堂教學中的優勢, 廣大教師已經有目共睹了。其中最大的優勢之一就是形象、直觀。恰當的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有利於學生理解教學難點。
三、教學重點和教學難點的關系
教學的重點與難點,既有區別又有聯系,有時二者是統一的。如:規律是客觀的。這個問題不僅是該框題的中心內容,而且也是按客觀規律辦事的前提,是使學生樹立馬克思主義科學規律觀的基礎。因此成為本課的重點。而規律的客觀性強調規律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卻又承認人的主觀能動性在認識和利用規律過程中的作用,形成知識上的表面沖突,所以又成為了教學難點。
重點的突出有利於難點的突破,而難點的突破也有利於重點的深化理解。所以以上所說的方法又可以交叉使用或綜合使用。如能靈活地、有針對 性地加以運用,就更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學有法,但無定法。實際教學中突出重點突破難點的方法還有許多,有待於我們在教學中不斷地探索、總結。以上是我的一些體會,多有不當之處,懇請大家不吝賜教。

㈡ 化學課程目標確立的依據是什麼

依據之二:學生的已有經驗和認知特點
依據之三:化學學科的特徵
《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標准(實驗)》課程目標:
高中化學課程在義務教育的基礎上,以進一步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為宗旨,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尊重和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幫助學生獲得未來發展所必需的化學知識、技能和方法,提高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在實踐中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培養學生熱愛祖國、熱愛生活橋山、熱愛集體的情操;引導學生認識化學對促進社會進步和提高人類生活質量方面彎消畝的重要影響,理解科學、技術與社會的相互作用,形成科學的價值觀和實事求是的科學埋森態度;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激發學生的創新潛能,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

㈢ 如何正確書寫化學方程式教學重點難點並闡述依據

一是要為化學方程式的書寫掃除障礙。書寫化學方程式的前提是要弄清反應物、生成物、反應條件,並會寫物質的化學式。這些內容在前面雖然都學過,但容易出錯和遺忘,所以需要經常性的反復練習。質量守恆的原因——「化學反應前後原子的種類和個數不變」,是化學方程式的配平的基礎。這兩點主要是通過課前復習的方式來處理。
二是採用「學、探、議、練」的學習方式。
化學方程式的配平是本節課的重點,也是難點。在這方面的學習中,首先是通過探究,追根求源,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讓學生明白為什麼要配平,怎樣才算配平,至於具體方法就水到渠成了。作為第一節課的教學,關鍵是引導學生入門,所以方法不宜過多,主要介紹了觀察法和奇數配偶法。這兩種方法比較簡單,而且能配平絕大多數化學方程式。

㈣ 化學教學設計 取向包括哪五個方面

化學教學設計主要包括兩部分內容:
一是關於化學教學設計的基礎知識,簡要介紹了教學設計的相關理論與化學教學設計的過程模式,從理論與實踐兩個層面結合具體實例,闡明化學教學設計過程中各基本要素的分析與設計,包括化學教學內容分析、教學對象羨團分猛派則析、化學教學目標撰寫、化學教學策略設計、化學教學媒體設計、化學教學評價設計等;
二是根據化學新課程理念,結合化學教學案例具體分析了如何根據不同類型的化學知識特點進行教學設計,對新課程倡導的學習方式如何設計、組織實枝棚施。

具體的範文模板
鏈接:https://pan..com/s/1F1kBhG9_krvhaW4bWAjWUw

?pwd=erau 提取碼: erau

㈤ 如何確立化學教學目標

高中化學課堂教學的目標確定

隨著教育改革步伐的不斷加快,素質教育、創新教育的不斷深化,如何改變課堂教學,使之適應新的形勢,如何解決在課堂教學中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近年來在化學教學中,我們作了一些有益的嘗試,現將體會總結如下:
1 建構高中化學素質教育的總體格局
21世紀中國教育的指導思想是要突出全面推進素質教育,不僅傳授知識、培養能力,還要提高素質。高考制度的改革,正在向著有利於全面提高學生總體素質的方向快速推進,作為中學科學教育一個組成部分的化學,也應注重「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教學觀,在教學中應強化對學生創新精神的培養、實驗能力的培養,以及科學方法、科學態度、科學精神的培養。因此,根據高一新生的知識層次和特點,重點應放在習慣養成、激發興趣、引導入門和學法指導上,應把握特點面向全體,著眼素質,培養志趣,打好基礎。高二、高三的重點是培養興趣,分層教學,分類指導,分檔推進,全面提高,從而實現學生由學會到會學,進而提高創新能力的完整教學過程。
2 強化能力跟知識一體化的教學模式
加強素質教育,確定主攻方向,深化化學教學改革,實現知識跟能力一體化的教學目標,全力克服教學中能力跟知識斷層的現象。把課堂教學的重心轉移到培養學生的能力方面,促進課堂教學結構由傳授知識向培養能力轉變,促進學生由知識型向能力型轉化。
例如,學好氯化鈉、乾冰、金剛石等晶體結構的知識,有助於培養學生的空間感受能力和邏輯—數學能力,而有優良的空間感受定位能力,是對物體在空間的關系有明確的邏輯的和非邏輯的思維能力的基礎,因此,只有具備優良的空間感受能力,才有可能很好地掌握自然科學里的諸如圖論、對稱性理論之類的理論。這也是攝影家和畫家等視覺藝術家以及象棋運動員需具備的才能。所以,在晶體結構的教學中,必須把重點放在培養學生的空間感受能力上。
3 實行課堂教學目標的「三到位」原則
課堂教學目標的「三到位」,即知識到位,思維到位,能力到位,是化學教學中加強素質教育的關鍵。這也是深化化學教學改革的實質性所在。「三到位」是教學制勝的根本法寶。
「三到位」的教學活動。其宗旨,就是遵循認知規律,狠抓「三到位」的教學環節,去掉無關痛癢的教學程序,企求獲得能力與知識一體化的最佳效益。實踐證明,沒有「三到位」的教學法,教學只能是空中樓閣,沒有「三到位」的教學結構,教學最終只能是水中撈月。我們多年來的教學實踐充分證明,課堂伍腔教學的「三到位」對不斷提高教學質量確有可行性,它符合班巴斯基的《教學優選法》的理論要求。
為了論證「三到位」教學法的可行性,增強知識跟能力一體化的教學意識,不失時機地抓住能力跟知識同步到位的機遇感,在現代教學理論的指導下就三個深層的認識問題做一些探究。
1、能力跟知識不僅有不可分離的交聯關系,而且有共存共榮的發展關系,確認能力跟知識存在著同步到位的可能性,即一方面要承認知識是構成能力的一種主體要素,另一方面還要看清知識的積累、深化、擴展、創新,對能力也有無法擺脫的依賴性。為州襪了把握好能力跟知識相互依賴、相互轉化的關聯原理,在課堂教學中必須做到能力跟知識的同步到位。
例如,要使「氣體摩爾體積」的概念在教學中到位,我們必須緊扣「單位物質的量」、「氣體」、「體積」的三要素有條理的進行分析。通過這種對化學基本概念的學法指導,就會形成學生認知化學科學概念的思維方法,學生對化學基本概念的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一定會得到同步培養。因為化學基本概念多屬於要點暴露式的,所概括的本質都是一目瞭然的。如質量守衡定律、質量分數、同素異形體、同分異構體、含氧酸、無氧酸等等。
2、能力跟知識二者同為認識過程的產物,確認能力跟知識存在著同步到位的必然性。它們應該在學生的認知過程中同步深化,同步發展,同步提高。
在《物質的量》這一節的教學中,我們就是要學生的理解能力和邏輯推理能力跟知識同步到腔跡衫位。如果學生不理解「摩爾」這個計量單位來自對龐大的微觀粒子數的計量特殊性,它立足於微觀世界而主體又聳立在宏觀世界中的特點,不建立起「只要物質的物質的量相等所含結構微粒數必然相等」的推論思維模式,「物質的量」這個知識點也不可能在教學中到位。當學生完全掌握物質的量的知識之後,解答化學計算題便會有如虎添翼之感。
3、能力跟知識發生斷層現象,首先是由知識跟思維產生斷層而造成的。所以必須把發展思維放在教學活動的中心,確認知識僅是思維的優良載體。大數學家柏拉圖說的好,他僅把教師看作是一名幫助學生產生他們自己思維的「助產士」。看來教師工作的靈魂,在於啟迪學生的智慧,發展學生的思維。
思維是教學的中心。有些教學內容雖然看起來平淡,但只要我們很好地挖掘教材的智力因素,注重能力培養,它們在學生面前也會形成波瀾壯闊的知識海洋。
教學的功能,就在於讓學生的思維始終處於亢奮狀態。要把本屬於枯燥的教學內容變成不斷引人奮進的思想火花,關鍵在於教師要做啟迪思維、培養能力的有心人。
為了使教師從確定一堂課的教學目標,到備課、上課、以至開展教研活動,有一個衡量「三到位」的尺度,針對化學學科特點,提出一些簡明的要求:
1、關於知識到位的衡量:①知道是什麼②理解為什麼③能抓住知識的要點,概念的區別與聯系。④能識別真偽與正誤。
2、關於思維到位的衡量:總的要求是使學生善於思考,深層理解,悟出道理,要在培養學生全面認識事物和合理解決問題的科學方法論上下功夫。具體的:①能夠透過宏觀現象看清微觀變化的本質,學會以結構理論為主線去統觀全局。②把握共性與個性的關系原理,以動態發展的觀點去歸納化學反應規律和化工生產原理。③懂得從抓主要矛盾入手,對具體問題作具體分析,進行思維的輻射,會求異,能逆思,優化思路。
3、關於能力到位的衡量:①熟記重要的基礎知識和主要反應規律,能規范操作重要的實驗。②理解要深刻,判斷、推理要嚴密。③能舉一反三,以一貫十,靈活地遷移知識,不僅能選准解題角度,而且有優化的解題思路,企求創新。④經受得住征服性練習題的考驗。
總之,素質教育的核心,就是從抓基礎知識入手,全方位的培養學生的能力。所以,能力的培養必須貫穿整個教學活動的始終,從教學目標的設置,到備課、上課、課外活動等等,都應該有計劃、有步驟、分層次的進行,從認知能力、思維能力到創新能力,循序漸進,逐步提高。教學的「三到位」原則,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根本法寶。

㈥ 化學教學工作如何制定計劃

導語:學生掌握知識,技能和形成能力,是一個循序漸進,由低級向高級發展的過程,教師要根據本學科的特點,結合學生的實際,有目的,有計劃的組織和指導學生的學習活動。採取多種方法激勵他們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化學教學工作如何制定計劃前橋悶

一、指導思想

為具體體現課程改革理念和對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科學素養的要求,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為學生全面深造或走入社會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情況分析

從上期所任教的班級的化學成績來看,成績有所改觀,但仍有許多低分。隨著化學課改的推進,自己在教學資源的利用還有待加強。

三、教學目標

1、讓學生學到一些科學探究的基本方法

2、使學生學習一些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學習幾種常見元素和一些重要的化合物的基礎知識,學習一些化學實驗和化學計算的基本技能;了解在實際中的廣泛應用;使學生能初步運用化學知識解釋或解決一些簡單的化學問題。

3、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培養學生的科學態度和科學的學習方法;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創新精神,並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的辯證唯物主義教育。

四、教材分析

1、緒言從學生的親身感受出發,從學生的角度提出了許多饒有趣味並帶有一定想像力的問題,指出這些並非都是一些美好的願望,它們正在通過化學家的智慧和辛勤的勞動逐步實現,從而使學生從開始學習化學起,就感受到化學學習的價值,並產生希望了解化學的強烈願望。教材抓住學生的這種情感,從具體事例出發,引導學生了解化學是一門使世界變得更加絢麗多彩的自然科學,它研究物質的組成、結構、性質以及變化規律,接著教材以豐富多彩的圖畫和簡明的語言,概括了人類認識化學、利用化學和發展化學的歷史和方法,以及化學人類進步和社會發展的關系,再次展示了化學的魅力和學習化學的價值。

2、第一單元具有以下特點:①作為起步階段的化學學習,教材注意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好奇心和探究慾望,尤其注意從殷實的史實出發,展示化學與人類進步與社會發展的關系,使學生能初步從化學、技術、社會這三者的密切關系中領悟化學學習的價值,培養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與責任感。②突出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強調走進化學實驗室的重要意義,以及學習一些最基本的化學實驗操作的必要性,引導學生體會化學實驗是獲取化學知識和學習科學探究方法的重要手段,培養學生嚴謹的科學態度和尊重客觀事實,善於合作等的優良品質。③重視學生的生活經驗和親身感受,注意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探究活動,並通過探究活動與合作學習,主動地獲取知識,注意培養學生從日常生活中發現和提出有探究價值的問題的思路和方法,體驗探究活動的過程,方法和成功後的喜悅,從而使學生產生親近化學,熱愛化學並渴慧彎望了解化學的情感,樹立學好化學的信心。本單元教學重點:化學學習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等方面的教學。本單元教學難點,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科學探究的過程與方法等方面的教學。

3、第二單元是學生學習的第一大類物質。空氣是人人都離不開的物質。由於看不見,摸不著,學生只知其重要,卻又不十分清楚空氣到底是什麼。本單元消春選擇空氣和氧氣的知識作為初中化學中接觸具體物質知識的開端,不僅是因為小學自然課中對空氣和氧氣的知識已有過介紹,如空氣佔有體積、有質量、形成大氣壓、空氣流動形成風箏;更重要的是因為他們在自然界中頒極廣,是自然界維持生態平衡的重要條件,是化工工廠的廉價資源;它與人類的關系最為密切,是人類須臾不可離開的天然物質;還因為氧氣是化學性質比較活潑的元素,它能與金屬和非金屬元素化合形成氧化物或含氧化合物。通過對它們的認識和了解,可以比較順利地引導學生進入化學世界來探索物質的奧秘。

4、第三單元是從社會實際和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在展現水與人類的關系,世界和我國水資源概況,水的污染和防治等問題的同時,以水為載體,將單質、化合物、物質的組成,原子、分子等化學基本概念及沉澱、過濾、蒸餾等化學實驗操作技能的學習貫穿其中,力圖為學生提供認識和探索周圍事物的素材和線索,以及從身邊事物中學習化學知識的意境。因此本單元的特點是將化學的一些基本概念和基本技能穿插於緊密聯系社會、聯系生活的內容之中。從知識結構上看,本單元的內容分為三塊:一是從社會學角度認識水,包括水在自然界的作用,水資源狀況及其保持等;二是一些化學基本概念;三是幾項化學實驗基本操作。其中重點內容是:①人與水的聯系,以及人其中的能動作用。②原子、分子的概念。③過濾、蒸餾等基本操作技能。

5、第四單元教材共分原子的構成。元素、離子、化學式和化合價四個課題。它們包括原子結構模型,相對原子質量、元素、元素符號、核外電子排布觀念、離子、化學式、化合價、相對分子質量及其有關的計算等內容。本單元教材是“雙基”的重要組成部分。本單元教材對於學生十分重要。本單元重點:原子的構成。離子的形成,元素、元素符號和化學式。難點:核外電子排布觀念、化合物。

6、第五單元共有3個課題。課題1通過一系列探究活動,引導學生從量的方面去研究並得出化學反應的客觀規律,為化學方程式的教學作好理論准備。這是學好本單元的基礎。課題2講了書寫化學方程式的原則,方法和步驟。說明化學方程式所表示的意義,這是本單元的中心。課題3從量的方面研究物質發展變化的過程,是化學方程式的具體應用。

7、第六單元包括三個課題。課題1主要介紹碳的幾種單質。課題2是引導學生探究實驗中製取co2的裝置。課題3是通過實驗探究碳的氧化物的性質。本單元教材重點:①碳及碳的氧化物的性質。②實驗中製取co2的裝置。③培養以發展的觀點看待碳的單質。④培養和關注社會與環境的責任感。本單元難點:探究實驗室中製取co2的裝置。

8、第七單元是從常見的燃燒現象入手,介紹燃燒的條件和滅火原理以及一些安全知識。本單元在內容的安排上注意從學生的親身體驗出發,選擇學生熟悉和生活中常見的知識和現象,並配合圖像和繪畫,增強學生對知識的感受。

化學教學工作如何制定計劃

一、學生情況簡析

學生在進入化學課堂之前,已經對一些化學製品和化學現象有所接觸,他們可以列出一些簡單的化學製品和化學想像,作為初三學生,從心理和知識背景上都已初步具備了學習化學的條件。他們對許多化學問題充滿了無窮無盡的想像,有著渴望了解化學知識的強烈願望,對第一節化學課學生們會感覺既新鮮又激動,但另一方面學生對於化學這一學科以及化學與人類進步,與社會發展的關系,還了解不多,有待於老師的培養。

二、教材總體分析

教科書重視以多角度,多層次,多形式和合理性的呈現方式吧基礎化學知識和技能展示出來。有利於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利於激發學生的探究慾望。有利於因材施教,有利於構建學生的科學物質觀。比如認識了我們身邊的常見物質空氣,水,碳和碳的氧化物,金屬,溶液,酸,鹼和鹽等等;形成一些最基本的化學概念;分子,原子,元素等。認識到構成物質的微粒有分子,原子,離子;初步形成了基本的化學實驗技能。能設計和完成一些簡單的化學實驗。這些內容的選擇都能體現知識和技能。能初步的探究活動,初步學會通過觀察實驗等方法,獲取信息,能用文字,圖表和化學用語,表述有關的化學信息,能解決一些簡單的化學問題,能與他人進行交流和討論,這些體現了過程與方法。

三、教學目的要求

1、使學生學習一些化學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學習幾種常見的元素和一些重要的化合物的基本知識,學習一些化學實驗和化學計算的基本技能,了解化學在實驗中的應用。

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培養學生的能力和創新精神,使學生會初步運用化學知識解釋或解決一些簡單的化學問題。 讓學生理解和掌握知識目標,能力目標,思想教育目標。

四、教學、教法設想

初中化學教學應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徵和認知規律,從知識,技能和能力等方面給學生打好基礎,同時要學生注意激發的學習興趣,培養他們的科學態度和指導他們初步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堅持進行啟發式教學,寓思想教育與教學之中,以達到化學教學的目的。

化學教學工作如何制定計劃

本學期,我擔任高一化學教學任務,按照教學計劃和教學大綱的要求,本學期需要完成高中化學必修二的教學任務。為了能有組織、有計劃、有步驟地引導學生有效地學習必修一的內容,特製訂一下教學工作計劃。

一、指導思想

以學校的教學工作計劃為指導,積極開展教學教研工作。以學生發展為本,以提高教學質量為目標,以高中化學新課程教學為中心,結合學生現狀不斷轉變教學觀念,改進教學方法,狠抓教學常規,提高教學效率。

二、具體工作和措施

1.認真學習新課標,轉變教師的教學理念

加強教育教學的理論學習,研究新課標,組織切實有效的學習討論活動,用先進的教育理念支撐深化教育改革,培養學生的合作交流意識

2.轉變教學方式 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

以新理念指導自己的教學工作,牢固樹立學生是學習的主人,以平等、寬容的態度對待學生,在溝通和"對話"中實現師生的共同發展,努力建立互動的師生關系。

3.改變備課方式,提高教師的課質量、例題的選擇,習題的配備與要求,可根據每個班級學生的實際,靈活處理。重視教學過程的反思,盡可能做到每節課後教師要反思教學過程。

4.發揮備課組的集體作用 集體備課,教案和學案基本統一。每一節課都有一個主備,然後集體討論,補充完善。備課組要做到資源共享。作業在完成課本上的習題的基礎上,根據不同層次的學生,要求完成補充習題。

5.完成教材中必要的實驗探究和演示、學生實驗,並適當補充部分實驗,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教學的直觀性。

三、課程的實施與操作

1.備課要求

對於化學概念、知識與技能的備課,要注意新舊知識的連接點;同時要根據教材內容的廣度、深度和《課程標准》的要求,結合學生的基礎來確定重難點,找出突破難點的方法,螺旋上升地安排核心化學概念、知識與技能的內容。 突出促進學生、教師的發展,體現學科特點、教師特色,備課思路過程要有特色。

2.授課要求

⑴應重視新知識的引入 ,新知識的引入是實現舊知識向新知識遷移的過程。在新知識引入中既應重視與舊知識的聯系,又應創設有利於遷移的情景,因此能否講好引入是講好新課的一個關鍵.

⑵新授課應樹立化學課堂教學是一種化學活動的教學的觀念。教師引導學生進行化學活動的教學。化學活動是學生經歷化學學習過程的活動,也是學生自己建構化學知識的活動。

⑶應鼓勵學生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 有效的化學學習過程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教師應引導學生主動的經歷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等化學活動,從而使學生形成自己對化學知識的理解和有效的策略。

⑷新授課應重視培養學生應用化學的意識和能力。

⑸新授課應重視培養學生動手能力和實踐創造精神。

3、作業布置與批改

作業是使學生掌握所學知識、培養各種能力的有效手段,也是記錄學生成長和評價反饋的重要手段。但是作業過多過難,則會加重學生的課業負擔,使學生疲於應付,嚴重地束縛和影響學生的智力發展和身心健康 。故應注意以下幾點:

⑴適量性,使適量的作業既可以達到鞏固所學知識和提高各種能力的目的,又能夠留出足夠的時間讓學生自己自學、總結、歸納和反思。

⑵層次性,作業本身要有層次,應由易到難。

⑶針對性,設計或布置一些有針對性的、適合其個性發展的作業,培養和促進每位學生發展其特長。

⑷實踐性,讓學生動手、動腦,理論聯系實際,提高其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和實際操作能力。

4.測驗評價 必要的測驗檢查是檢測教學效果、激勵學生學習的一個有效方法。各章及時過關考試,認真對待周清、月考。

㈦ 如何進行化學課堂教學設計分析

教學設計是以現代教學理論學習理論為理論基礎,運用系統方法與技術分析、研究教學問題和需求,確立解決它們的途徑和方法,以保證教學設計的整體性、程序性和可操作性的過程。以下提出優化教學設計的幾點策略,與各位同仁一起探討交流。1、教學目標分析教學目標分析,就是教師要對學生通過本節課的教學應達到的行為狀態做出具體、明確的說明。(1)教學目標是期望學生在完成學習任務後達到的程度,是預期的教學成果,是組織、設計、實施和評價教學的基本出發點。(2)教學目標可分長期目標和近期目標。長期目標被稱為教育目標,如「培養學生學習科學的興趣」等等,這些無法在具體教學中一次性實現,而是長期努力的方向。因此在適當的教學中要有體現。近期目標被為教學目標,這一目標,主要確定一節課教什麼內容,通過哪些活動方式來學習。(3)教學目標盡可能用實驗、觀察和總結作為教學結果的指標,並確定它們之間的層次關系。設計者開始任何教學,設計以前必須能回答的問題是「經過教學之後學習者將能做到哪些他們以前不會做的事?」或者「教學之後學習者將會有何變化?」(4)一個完整、具體、明確的教學目標應該包括四個要素,即行為主體、行為活動、行為條件和行為標准。2、教學內容分析教學內容是教師完成教學任務、實現教學目標的主要載體。教師對教學內容進行分析,就是要明確教師教什麼、學生學什麼。對教學內容進行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背景分析。重點分析這部分知識發生、發展的過程,與其他知識之間的聯系,以及它在社會生活、生產和科學技術中的應用。(2)功能分析。主要分析這部分內容在整個化學教學中的地位與作用,以及對於培養和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所具有的功能和價值。(3)結構分析。主要分析這部分內容知識與技能結構、過程與方法結構和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結構,以及它們之間的關系和特點,從而確定教學的重點。(4)資源分析。主要對本節課可以利用的教學資源進行了分析。如實驗條件、課件、習題等進行分析,以確定能否滿足當前的教學需要。3、學習者分析 一切教學活動都是為了學生,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滿足學生的學習要求,從學生的實際出發是教師進行教學設計必須考慮的事情。對學生進行分析,大體包括以下內容:(1)了解學生是否具有學習新內容所必需的知識和技能。把學生的知識、技能可以分為已知的、半知的、未知的。(2)了解學生的生活概念或前科學概念。(3)了解學生對新內容的情感態度。哪些學生能適應,哪些學生不能適應。(4)了解學生對新內容的自我監控能力。即了解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應該做什麼」、「能夠做什麼」和「怎樣做」4、教學策略設計 教學策略設計:這是教學設計的中心環節。此階段的設計必須建立在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學生分析的基礎之上。包括教學的組織形式、教學方法、學法指導、教學媒體設計。(1)教學的組織形式:講授、談話、實驗、演示是常規組織方式,自主、合作、探究是符合新課程理念新的課堂教學組織形式。如果採用這種新的課堂教學組織形式,從座位的編排到小組成員的組合、從教材的運用到資源的開發過程、從學生參與方式到教師的引導方式方法等都必須在教學組織設計時加以考慮和整合。(2)教學方法:教無定法,教學有法。面對多種多樣的教學方法,哪些是教學設計優先考慮的教學方法?這些方法應該如何有機的結合在一起?這些都是制定教學策略的基本問題。從教學方法選擇的指導思想上,應該建立和形成發揮學生主體性的多樣化的學習方式,促進學生主動、富有個性的學習。從教學方法選擇的原則上,應該根據教學目標、學生實際、教學內容、教師特點、教學資源、教學時間、教學技術條件等諸多因素來選擇教學方法。(3)學法指導:在學生的學習方式上,既要重視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和動機的激發,重視教學過程的情感化,還要考慮學生學習方式的養成,重視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創造能力的培養。(4)教學媒體設計:教學媒體設計包括怎樣選擇媒體、如何運用教學媒體以及在什麼情況下運用的問題。 在選擇教學媒體時,首先了解各種教學媒體的特性,然後根據教學內容的特點選擇相應的媒體。關於如何運用教學媒體以及在什麼情況下運用的問題這是媒體設計的核心內容,設計者一定要明確所選用媒體是什麼,要避免濫用媒體的現象出現。5、教學過程設計 設計教學過程是教學設計的重要環節,是教師教學理念和教學思想的具體體現。首先要將教學內容分解成若干個組成部分,並明確各組成部分的意義與作用,然後安排恰當的順序進行組織。一個完整的教學過程包括導入、新課和結尾三個環節。必須指出的是,教學策略的設計與教學過程的設計往往是同時進行的不可分割的兩個環節。6、教學媒體設計 從歷史發展的角度,可以將教學媒體分為傳統教學媒體和現代教學媒體。(1)傳統教學媒體 傳統教學媒體是指教科書、黑板、粉筆、掛圖、標本、模型、實驗演示裝置等。 傳統教學媒體不是一成不變的,隨著新材料新工藝的不斷發展,傳統教學媒體也在發生著變化。如教科書內容呈現的方式,鏈接了許多信息和知識並配以光碟,使之與現代教學媒體靠近或者整合;黑板的磁性化,顏色的人性化(白板、綠板);無塵粉筆等。(2)現代教學媒體 現代教學媒體是隨著電子技術和信息技術的發展而發展起來的,所以在我國也稱之為電化教育媒體,如幻燈、投影、廣播、錄音、電影、電視、計算機、電子白板等。(3) 教學目標、教學事件與教學媒體的適當匹配 選擇和使用教學媒體的目的,是為了促進學生的學習,實現一定的教學目標,因而在選擇媒體時要保證所選的媒體能有效地實施相應的教學事件,而一系列的教學事件又是實現教學目標的前提條件,這樣看來,所選的媒體要能有效實現相應的教學事件和教學目標,即要在教學目標、教學事件和教學媒體之間進行適當匹配。否則,不看教學目標,教學事件進行媒體選擇和使用,只是「做秀」、「耍花槍」,不是為了促進學生的學習,確立了教學目標之後,經過任務分析的環節,就可導出相應的教學事件。7、教學方案的評價與反思 教學方案的形成,不是教學設計的結束。在教學設計的後期和實施後,都要對教學方案反思和評價,以便對設計方案進行修改,以使其不斷完善。這一過程是對教師教學認識能力的進一步提高而提出的,能更好地反映教師自我認識教學,反思教學能力和提高教師對教學的評價能力,是教學設計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環節。 一般而言,教師在對教學方案反思和評價時,可以從以下幾個問題入手:(1)你是否考慮過學生通過這一教學過程要獲得哪些知識與技能?經歷哪些過程和方法?在哪些地方受到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教育?(2)你是否考慮過在這些要求中,哪些是教學的重點和關鍵?(3)你是否考慮通過這一教學過程應按怎樣的教學順序(或線索)進行?(4)你是否考慮過在這一教學過程中應採用哪些教學策略和教學方法?(5)通過這一教學過程,你認為知識與技能、過程和方法、情感和價值觀三維目標,哪些已達到,哪些尚未達到?(6)你是怎樣知道學生已經學到這些內容和尚未學到那些內容的?其中的第(1)(2)題是確定教學目標的問題;第(3)題是安排教學過程的問題;第(4)題是選擇恰當的教學策略和教學方法的問題;第(5)(6)題是考慮如何及時接收教學反饋信息的問題。上述設計過程集中體現了教學設計的四個基本要素:(1)教學所要達到的預期目標是什麼?(教學目標)(2)為達到預期目的,應選擇怎樣的知識經驗?(教學內容)(3)如何組織有效的教學?(教學策略、教學媒體)(4)如何獲取必要的反饋信息?(反思與評價) 總之,教學設計要重視學生的發展需要、學習規律及心理特點。教學目標要多元化;教學內容既要注重結構化,又要關注學生的經驗和社會生活實際;教學過程倡導以問題和任務為驅動、以自主探究、合作學習為主要形式來展開。如何科學、合理地進行教學設計,需要我們不斷學習、摸索和總結。

㈧ 如何確定化學教學的主題

看教學要求和目標

㈨ 怎樣確定高中化學課堂教學目標

新教改後,襪拆念教學目標要御培從三方面來制定:1、知識與技能;2、過程與方法;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根據教學內容告困的不同,具體確定。

㈩ 化學說課的基本步驟和要求

化學是自然科學的一種,在分子、原子層次上研究物質的組成、性質、結構與變化規律;是創造新物質的科學,也是一門生動有趣的學科,那麼化學說課步驟和要求有哪些呢?下面我為您帶來化學說課的基本步驟和要求,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化學說課唯橡的基本步驟:

1、教材分析

闡述本課題的教學背景,即說清本課題內容在本節、本章乃至整個教材中的地位、作用和前後聯系(有時也可以說對其他學科的影響等);要說清本課題教材內容的主要知識點、能力點和前後教材內容的聯系和區別;說清教學大綱的具體要求在本課題教材內容中的體現。

2、學生分析

根據學科特點和學生的知識層次來進行,對學生的學習方法的指導;說清本教學內容對學生的知識增長和能力提高有什麼重要作用,對學生將來的學習會產生什麼影響。總分結合,靈活多樣,抓住契機,引導示範。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促進學生積極思維,手腦並用,開發智力,培養能力為宗旨,啟發學生嘗試探索,分析比較,擇優選用。教師對學生進行學法指導時,在知識、能力、情感等方面,要著重教學生怎樣學會學習,怎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怎樣激發學生的積極性,怎樣激發學生的興趣等,並說出其理論依據。

3、學習目標及其確定依據

「知識與技能」既是目標,也是載體;「過程與方法」是至關重要的學習環節;「情感與態度」是核心的部分。

如果學生厭學,其他自然免談。「情感與態度」的問題不是通過考試就可以評估和衡量的。展示本課題的教學目標(要增加哪些知識、提高何種能力、開發什麼智力、啟迪什麼思維),說出教學目標中不同層次的要求(如識記、理解、掌握、運用等),說出體現這些教學目標的知識點、能力訓練點和素質教育點,並說出確立本教學目標的依據。

4、教材處理

就是介紹對教材的認識和處理,包括教學目標、重點、難點的確定,前後知識的聯系,知識點的范疇,素質教育契機的選擇,練習的設計等。因此我認為,教師在說課前一定要先讀懂教材,了解教材「寫什麼」「為什麼寫」「怎樣寫」。

教師可以稿山游根據大綱要求和學生的實際,說課時可從以下幾方面說來教材:

(1)確定本課題的重點、難點、關鍵點,即根據教學目標說清本課題內容的重點;根據學生的認識、能力、人格因素等實際情況說出本課題內容的難點。

(2)講述課題內容在教材中的邏輯結構與學科邏輯結構中所處的地位,以及對本課題教材所作的刪減、增加、修改以及順序的調整,並講述這樣處理的理由、依據。

5、教法與學法

就是介紹在授課中所選用的教學方法。教法的選用,要根據教材的內容,本校的條件,學生的基礎和教師的特長來確定,並不強求一律,但要求體現「主體參與、分層優化、及時反饋、激勵評價」的原則。

我覺得,教師在這方面最重要是談談自己解決重點、難點的方法,談談自己在課堂上主要採用哪種課堂教學模式,為什麼要採用這種模式,所使用的教學輔助手段,及其使用的目的等,在這種教學模式下提出哪些促進學生積極思維的問題,培養學生哪方面的能力,達到什麼目標,估計學生會有哪些思維結果,以及對學生不同的思維結果,教師將鍵銷要採取哪些措施。教師在授課中還要側重指導學生掌握學習方法,即不但要讓學生「學會」,還要讓學生「會學」。根據學生的基礎,為保證學生進行高效而有趣的學習所創設的教學環境(即如何讓學生動腦、動手、動口)。

6、教學內容及課堂設計

就是教學程序,教一課時的教學活動展開的進程,要說教學前的預備、教學中的安排、教學後的延伸。如怎樣導入新課,新授內容的講法,練習的設計等,每一步驟盡可能說明這樣做的意圖,要說清突出重點、突破難點的方法,分析學生在接受知識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問題及對策。我認為教師在說課時主要說清本課題教學過程的總體框架(例如新課導入、新課講解、反饋練習、歸納總結等)以及各板塊的時間分配。以及要說清在新課講解中突破教學重點的主要環節的設計、化解教學難點的具體步驟以及學情依據。

7、板書設計

板書是使學生通過視覺而得知識信息的,它是最簡易的利用視覺交流信息的渠道。板書有利於鞏固課堂所學的知識,因而是提高教學質量和效果不可忽視的一種教學手段。這方面教師可說出板書設計的主體內容及其與教學內容的內在聯系。最主要的一點就是教師要說出如何設計板書體現課文內容系統化、條理化、形象化,有助於突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還要說出如何綜合運用文字、圖畫、線條、色彩等多種手段,強化了表現力,讓學生的思想情操,審美觀點都受到了感染的熏陶,同時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輔助了教學任務順利完成。

8、作業設計

分析學生在解題時可能出現的情況,針對學生暴露出的問題,用什麼應變措施。做好課後練習的反饋工作。例如:按教學要求讓學生收集海洋資源及其利用方面的資料,撰寫從海洋資源中提取鎂、溴、碘等物質的小論文或製成PPT文稿,展示交流。設計意圖:鞏固知識,完善知識體系。

9、教學設計體會

筆者認為:說課中的體會,以說課活動中的教材分析、學生分析以及教學設計等內容為對象、剖析這些預設內容在教學實踐中的可取之處以及存在不足的過程。因此,說課的體會具有前瞻性。因此,對於說課中的體會,應該突出以下兩個方面:

(1)在教材分析、學生分析以及教學設計中的成功之處。例如,對教材分析和學生分析有哪些獨到之處?根據學生學習情況對教學內容進行了哪些調整與整合?如何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如何落實對學生學習結果的反饋與監控?在課程資源開發中有哪些可取之處?等等。

(2)在教材分析、學生分析以及教學設計中的不足或難以把握之處。具體包括:對教學目標的定位特別是隱性目標(如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等)有哪些困惑的地方?對學生情況的分析還有哪些難以把握之處?教學設計中設計的活動中哪些可能無法達到預期的效果?

例如:應用教學資源,進行信息化教學,有以下幾點體會:

1.拓展教材內容,增加教學容量,能實現跨學科的知識交融。

2.提高學習興趣,突出自主學習,學生在課堂中佔主體地位。

3.雖已改變知識傳播渠道,但在促進教師職能的轉變這方面,仍需要改進。

化學說課的基本要求:

一、德育性

當前的教育是大力發展以德育為主的素質教育。化學學科的特點決定著,它在德育素質教育方面有著舉足輕重的特殊的作用。在化學教學中進行德育滲透,有機地對學生進行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身體心理素質,審美素質和勞動技能素質的教育,才能培養出高素質的人才。因此,我們在說課時一定要體現出化學教育的德育性原則,主要要注意在以下幾個方面滲透。

1.辯證唯物主義教育:其中辯證唯物主義的物質觀,對立統一規律,量變質變規律是辯證唯物主義的三個最基本的觀點,也是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說課時,要結合教學內容說清楚。

2.愛國主義教育:說課時,應盡力挖掘教學內容中有關愛國主義方面的素材,特別是說清楚改革開放二十多年來,我國化學生產和現代化學科學研究的新成就。

3.環境保護教育:1990年原國家教委就提出「把環境教育滲透到有關學科教學中去」。保持環境是我國的一項基本國策。基於化學在環保中的特別重要的作用,結合教學內容,對學生進行環保教育,是我們中學化學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說課時,一定要把環保納入教學中去。

二、實驗性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化學實驗是形成化學概念、原理,正確認識化學變化規律,掌握物質性質的基礎,是獲取化學知識的重要手段。也是落實素質教育,全面提高教學質量的基礎。而且在培養學生科學品質,科學方法,提高思想道德素質和心理素質方面以其豐富的內涵,發揮著獨特的作用。因此,我們在說課時一定要體現化學教學的實驗性原則。實驗是化學教學的基礎,在中學化學教材中,有許多典型的實驗,並且根據教學的需要,我們還可以改進或補充一部分實驗。通過教師的演示和學生親自動手操作,完全可以達成以下一些教育教學目標:

1.科學態度教育,通過實驗,培養學生細致觀察、認真辨別、耐心操作和一絲不苟的精神,以實驗為依據做好記錄,讓學生形成實事求是,不要弄虛作假,嚴肅認真的科學態度。

2.環境教育,通過實驗教學不僅讓學生學習環保的方法,更重要的是讓其懂得珍惜資源,愛護環境,改造環境。

3.化學實驗變化無窮,美妙無比。通過一些有趣的實驗,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的求知慾,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4.培養意志力,有些實驗操作比較復雜,易失敗,需反復操作才能取得成功,可以從中磨煉學生的意志,克服急燥心理,增強學生的堅韌性。有些實驗有些危險性,當學生順利完成實驗,從險境中走出來時,會有一種戰勝困難的成就感,增強了戰勝困難的信心。

因此,在說課要把每一個實驗的延伸意義挖掘出來說清楚,以便上課時,在實驗目標達成後,通過教師畫龍點睛的點撥後,使學生對實驗的認識達到一個新的更高的層次,發揮化學實驗最大的作用,真正將素質教育落實到課堂上。與此同時,必須說清楚每一個實驗步驟,儀器的使用,容易導致實驗失敗的因素等等。

三、主導性

學習過程是教師和學生共同活動的過程,是在教師調控和引導下的學生的學習過程。因此,我們在說課時,不能忽略教師的主導作用,否則上課就達不成教學目標,課堂必將處於一種無緒狀態。要說清楚重點、難點,特點;要說清楚如何突出重點,攻破難點,顯示特點;要說清楚,如何精心設計教學過程,如何設計問題,如何引出,如何過渡,如何延伸,如何聯系新舊知識,任何創新,如何歸納總結,如何點撥啟發;要說清楚,在教學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問題,怎樣進行引導、指導、疏導;要說清楚如何精心設計例題、習題、課後練習。總之,要說清楚如何引導,把傳統的「教學」變成「導學」。

四、主體性

現代教育理論認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學活動的真諦是通過教師的引導,啟發學生積極主動地去探究式學習。我們在說課時,不僅要說好教材,教法,更要說學情,說學法。元認知理論認為,要認真研究和掌握學生的認知水平和認知規律,滯化教師的思維。從學生的角度出發,去看待問題,思考問題和處理問題。拿出最符合學生認知規律和口味的教學設計。通過這種學生爽口爽心的教學設計,新穎的教學方法和手段(如計算機多媒體輔助教學),讓學生在全部的教學活動中,都處於主動參與,主動質疑,主動思考的完全自主的狀態。變「要我學」為「我要學」,變「學會」為「會學」,讓以「學生為主體」的素質教育真正在課堂上開花結果,因此,在說課時,一定要說清如何才能落實學生的主體性。

五、生活性

化學來源於生活,化學研究所得出規律必須回歸生活,為生活實踐服務。生活實際聯系得好,有助於增加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端正學習化學的動機,同時也能解決實際生活中的一些問題,這正是我們學習化學的一個目的。因此,我們在說課時,要說清楚如何把握住生活的脈搏,在教學活動中,盡可能道時地插入與之相關的現實生活中的實例。要說清楚如何去理解聯系實際,如何把學到的化學知識、化學理論,去引導學生觀察、分析、解釋生活中的化學現象,揭開生活中化學現象的神秘面紗,同時為學生在化學方面的研究性學習提供源動力。

六、遷移性

完整的學習理論,不但要科學地說明學習現象是怎樣發生的,經驗是如何獲得的,有何規律,學習過程中行為變化的機制是什麼。還要闡明學習結果在變化了的情境中是如何變通地加以應用的,這就是學習的遷移。我們的化學教材中的每一種元素,每一個方程式,每一種物質,每一族元素,每一個實驗,每一個實驗儀器的使用,每一類解題方法,無非是一個有代表性的例子。希望通過學習這些內容能達到舉一反三,拋磚引玉的效果,實現知識和能力的遷移。因此,我們在說課時,要說清楚,哪些內容需要遷移,怎樣遷移。遷移規律是什麼?例如,學習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之後,我們就可以通過一些有代表性的元素或幾個主族元素的學習來說清楚遷移規律,就可以遷移出其它元素或族的性質及遞變規律,這就是化學中典型的舉一反三的規律。再如:在學習烴的衍生物——醇、酚、醛、酸、酯時,每一類物質僅學習一種有代表性物質的性質,只要抓住官能團性質,就可以遷移推廣出許多其它同類物質的性質,這就是「有機」的含義。我們能掌握各種陌生有機物的性質,就得益於這種遷移。

當然,化學的說課,除了要遵循以下原則外,還有許多要注意的地方,如:說清楚,如何調動學習的興趣,如何設計條理清晰的板書等。但一切都要統一到說課的目的上來,就是發揮集體的智慧共同提高教學水平,充分利用課堂教學的主陣地來落實素質教育。


閱讀全文

與確定化學教學重點的依據主要從哪些方面展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34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397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43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36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77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0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90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93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80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14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47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78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91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47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41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30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41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18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79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