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化學知識 > 化學如何使環境變美好

化學如何使環境變美好

發布時間:2023-05-17 13:48:05

A. [化學,美好生活的催化劑] 化學與美好生活

化學不會自我炫耀,但沒有它,一些真正令人矚目的成就不可能達成。它在食品和葯品、衣服和住房、能源和材料、交通和通訊等方面為人類做出了極其重要的貢獻。在現代,化學品對生活的影響無處不在。盤點一天的生活,早起洗漱用的牙膏、香皂,出門乘車所需的汽油,單位上班必備的紙筆,下班聚餐吃的美味大餐……隨時隨地都消畢彎離不開化學。如:利用化學生產化肥和農葯,以增加糧食產量;利用化學合成葯物,以抑制細菌和病毒,保障人體健康;利用化學開發新能源、新材料,以改善人類的生存條件;利用化學綜合應用自然資源和保護環境以使人類生活得更加美好。
「一個沒有化學的世界將沒有合成材料,這意味著沒有電話、沒有電腦、沒有電影院、沒有合成布料。那也將是一個沒有阿司匹林、肥皂、洗發水、牙膏,沒有化妝品、避孕葯、紙張(因此也就沒有報紙和書籍),沒有膠水和油漆的世界。」1987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萊恩這樣說。
化學,通過其研究主題——分子和材料,顯示了創造力,即產生新的、前所未有的分子和材料的能力。這些原創物質及其無限的變異形態,通過原子組合和結構的重新排列而被創造出來。石頭、聲音和文字並不是雕塑家、作曲家或作家打造的作品,而化學家用構成物質的元素創造了原創分子、新材料和未知物質。
難以忘懷的「的確良」
「的確良」,這個活躍在20世紀七八十年代的物品,如今說來讓人依然懷舊。手感滑爽、耐穿易干、不用燙、顏色艷、不褪色,尤其是印染出的鮮亮,對熟悉了粗布粗衣或者是洋布洋衫的單一灰暗的中國人來說,不能不說是一次巨大的視覺沖擊。
「的確良」的化學名稱是聚酯,學名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屬於合成纖維。合成纖維是將人工合成的、具有適宜分子量並具有可溶(或可熔)性的線型聚合物,經紡絲成形和後處理而製得的化學纖維。通常將這類具有成纖性能的聚合物稱為成纖聚合物。與天然纖維和人造纖維相比,合成纖維的原料是由人工合成方法製成,生產不受自然條件的限制。合成纖維除了具有化學纖維的一般優越性能,如強度高、質輕、易洗快乾、彈性好、不怕霉蛀等外,不同品種的合成纖維還具有某些獨特性能。
據統計,目前世界合成纖維年產量大約為1500萬噸,已超過天然纖維產量。形象地說,這相當於30萬畝棉田或250萬頭綿羊的產量。再如工業用的一種合成材料——芳綸,它具有5~6倍於鋼絲的超高強度,但重量僅為鋼絲的1/5。而且,它耐酸鹼,在560度的高溫下不分解、不融化。
當今最主要的3大合成材料——合成塑料、合成纖維和合成橡膠,它們均主要以石油、天然氣或煤等為原料,全球年產量已達數億噸。這些材料在工農業、國防以及人民生活等方面正發揮著巨大的作用。假如沒有這些材料,我們今天的生活顯然是無法想像的。事實上,這些合成材料的發明徹底改變了人類的生活方式。
青黴素的發現
相信很多人都有過做青黴素皮試的經歷,感冒發燒或者扁桃體發炎就打青黴素,這恐怕是人類的集體記憶。因為療效明顯而且價格便宜,20世紀,青黴素曾被親切地稱為「一針靈」。然而,在20世紀40年代以前,當時若某人患了肺結核,那麼就意味著此人不久就會離開人世。為了改變這種局面,科研人員進行了長期探索,然而在這方面所取得的突破性進展卻源自一個意外發現。
1928年的一天,英國細菌學家弗萊明在一問簡陋的實驗拿悶室里研究導致人體發熱的葡萄球菌。由於蓋子沒有蓋好,他發覺培養細菌用的瓊脂上附了一層青黴菌。這是數圓從樓上的一位研究青黴菌的學者的窗口飄落進來的。使弗萊明感到驚訝的是,在青黴菌的近旁,葡萄球菌忽然不見了。這個偶然的發現深深吸引了他,他設法培養這種黴菌進行多次試驗,證明青黴素可以在幾小時內將葡萄球菌全部殺死。弗萊明據此發現了葡萄球菌的剋星——青黴素。
1929年,弗萊明發表學術論文,報告了他的發現,但當時未引起重視,而且青黴素的提純問題也
1935年,英國牛津大學生物化學家錢恩和物理學家弗羅里對弗萊明的發現大感興趣。錢恩負責青黴菌的培養和青黴素的分離、提純和強化,使其抗菌力提高了幾千倍,弗羅里負責對動物觀察試驗。至此,青黴素的功效得到了證明。
1942年,青黴素正式應用於臨床,挽救了二戰中12%~15%盟軍士兵的生命。為了表彰這一造福人類的貢獻,弗萊明、錢恩、弗羅里於1945年共同獲得諾貝爾醫學或生理學獎。
青黴素只是現在全世界正在使用中的成千上萬種化學合成葯物中的一員。2009年,全球前200個銷售額最大的葯物中,至少有140種是化學合成葯物,這還不包括那些半合成的化學葯物。但是,僅從青黴素的發展歷程中便可以窺見化學所起的巨大作用。
農業生產的必需品
19世紀以前,農業上所需氮肥的來源主要是有機物的副產品,如糞類、種子餅及綠肥等,用現在的話說,這叫「有機肥」,天然、環保,但這並不能滿足農業的需求,因為當時需要的是提高產量。由於大氣中4/5都是氮氣,如何將大氣中極其穩定的氮氣轉化成可被植物利用的物質形式即所謂的「固氮」,一直是科學家關注的重大課題。
利用氮、氫為原料合成氨的工業化生產曾是一個挑戰性課題,從第一次實驗室研製到工業化投產,經歷了150多年的時間。1909年,德國物理化學家哈勃在600℃、200個大氣壓下,用金屬鋨作催化劑,以6%的收率成功地在實驗室中獲得合成氨,開啟了合成氨的新紀元。後來,化工專家博施進一步改進了這一技術(以鐵為催化劑),成為著名的「哈伯一博施法」合成氨過程。
今天,合成氨已經成為最為重要的化工產品之一,世界上每年合成氨產量超過2億噸,以合成氨為原料的尿素產量達到1.5億噸,在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佔有重要地位。合成氨的工業技術結束了人類完全依靠天然氮肥的歷史,農業上使用的其他氮肥,例如硝酸銨、磷酸銨、氯化銨以及各種含氮復合肥,都是以合成氨為原料,大大促進了農業的發展。由於這項革命性的合成技術,哈勃和博施分別獲得1918年和1931年度的諾貝爾化學獎。
如果不施用農葯,世界糧食產量將因受病、蟲、草害的影響而損失1/3。舉例來說,在美國,如果不使用農葯,農作物和畜產品將減產30%,而農產品的價格將增長50%~70%。如果不用除草劑,人工除草不僅會大大增加農產品的生產成本,土壤流失的風險也將急劇增加;如果不用殺菌劑,不僅花生的產量將下降60%多,由病菌產生的天然毒素(毒性可能強於某些農葯)的量也可能會急劇增加,對人類的健康產生威脅。
不可否認的是,農葯的長期大量使用,對環境、生物安全和人體健康都可能產生較大的不利影響。上世紀曾一度廣泛使用的農葯DDT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這給科學家們提出了一個不容迴避的現實問題:在充分肯定農葯的有利作用的同時,如何充分認識農葯對生態環境和人體健康產生的危害以及如何防治農葯對環境的污染危害。
人工合成結晶牛胰島素的貢獻
人和動物胰臟內有一種呈島形分布的細胞,分泌出一種叫胰島素的激素,具有降低血糖和調節體內糖代謝的功能。胰島素是一種蛋白質,蛋白質是生物體的主要功能物質,生命活動主要通過蛋白質來體現。1889年,德國的敏柯夫斯基首次發現了胰臟和糖尿病的關聯後,就不斷有人研究胰臟的「神秘內分泌物質」。1921年,加拿大的弗雷德里克·班廷等因首次成功提取到了胰島素,並成功地應用於臨床治療,獲得了1923年諾貝爾醫學獎;英國化學家弗雷德里克·桑首次闡明了胰島素分子的氨基酸序列,獲得了1958年諾貝爾化學獎。
作為一種蛋白質,胰島素由A、B兩條肽鏈,共17種51個氨基酸組成。A、B兩條鏈間有兩個硫硫鍵,A鏈上另有一個硫硫鍵。不同動物的胰島素有種屬差異性,其主要表現是A鏈第8、9、10位的氨基酸及B鏈氨端區與羧端區的氨基酸有所不同。我國人工合成結晶牛胰島素是分三步完成的:第一步,先把天然胰島素拆成兩條鏈,再把它們重新合成為胰島素,並於1959年突破了這一難題,重新合成的胰島素是同原來活力相同、形狀一樣的結晶。第二步,在合成了胰島素的兩條鏈後,用人工合成的B鏈同天然的A鏈相連接。這種牛胰島素的半合成在1964年獲得成功。第三步,把經過考驗的半合成的A鏈與B鏈相結合。經過嚴格鑒定,純化結晶的人工合成牛胰島素的結構、生物活力、物理化學性質、結晶形狀都和天然的牛胰島素完全一樣。
1965年9月17日,我國科學家在實驗室中用人工方法成功地合成了結晶牛胰島素。這是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蛋白質,也是人類認識生命現象歷史上的義一次飛躍。它有力地推動了我國生命科學基礎系列的研究;加快了國內外與胰島素有關的激素的研究和應用;促成了生化試劑和葯品的生產,為挽救人類生命作出了巨大貢獻。

B. 從化學的角度分析 人類能夠怎樣保護和改善環境 急!!! 求大神!!!有追加!!!

我認為可以從物理角度然後再深入進化學。
首先相對論,根據愛因斯坦所提出的廣義相對論:宇宙是個彎曲的空間。於是導致地球的軌道也越來越靠近太陽。你作為一個帕拉馬,你必然知道太陽的體積為141億億立方千米,是地球的130萬倍,太陽的質量約為2000億億億噸,是地球的33萬倍。太陽距地球有一億五千萬公里,太陽的表面溫度為攝氏5700度,中心溫度則高達2000萬度,每秒輻射出38億億億億爾格能量,相當於5200萬億億馬力。帶給地球的環境破壞是不言而喻的。
那麼此為非生物因素所造成。
接下來步入正題,我們談論下化學以及人類各種活動是如何影響環境的。那麼其實很簡單總結出一句話「多喝水多看報,少吃零食多睡覺」這句話雖然表面看上去並不是化學能解決的,不過卻蘊含大道理。喝水,水H2O,兩個氫原子一個氧原子,再根據人體生理學,防止老化:人體七成是由水組成的,其比例會隨著年齡的增加而減少。所謂老化,就是乾燥的過程,人體一生的含水量由80%開始到50%為止,水分流失量會與年齡成正比。
人都高興了,自然也就環保了,結束。
(看在我寫那麼多字份上給分吧)

C. 列舉幾個化學解決環境的事例

治理酸雨污染的土壤用直升機噴撒碳酸鈣粉,污水處理廠處理廢水用酸鹼中和、化學沉澱,用二氧化碳高聚物制環保飯盒解決膠袋的白色污染.不知你問「化學解決環境」的是不是指治理環境?可以化學保護環境啊,例如現在的冰箱中用其他物質代替有損大氣臭氧層的弗利昂.如果指改善生活環境,還有明礬凈水,農葯殺蟲(不過現在農葯造成的水污染是挺嚴重的)等.

D. 化學在環境保護中的作用

化學在環境保護中的作用,檔碰孫主要也是因為對於污染環境的一些物質,可以用相應的化學方法進行防吵握治,這樣的話就可以保行鏈護環境了。

E. 化學知識解決環境問題有什麼例子

有很多啊!
一、按環境要素分:大氣污染、水體污染、土壤污染

二、按人類活動分:工業環境污染、城市環境污染、農業環境污染

三、按造成污染的性質、來源分:化學污染、生物污染、物理污染(雜訊、放射性、熱、電磁波等)、固體廢物污染、能源污染

生活中的化學污染只要有以下幾類:
1、工廠排放的濃煙
2、汽車、飛機、火車、輪船等交通工具排放的大量有害氣體和粉塵
3、燃燒含硫的燃料
4、焚燒生活垃圾、樹葉、廢舊塑料
5 、焚燒工業廢棄物
6、吸煙
7、炒菜做飯時廚房的煙氣
8、垃圾的腐爛釋放出有害氣體
9、工廠有毒氣體的泄漏
10、居室裝修材料緩慢釋放出的有毒氣體
11、路面揚塵
12、農業上噴灑有毒農葯
13、使用噴發膠等使用化學稀釋劑的的產品
14、復印機、電視等電器產生的有害氣體
15、硫的氧化物與氮的氧化物是形成酸雨的主要原因,所以要調整能源結構、減少直接使用煤、石油、天然氣等石化燃料。工業生產中產生的廢氣經凈化處理後才能向大氣排放。
16、臭氧層受到氟氯烴,氮的氧化物等氣體的破壞。二氧化碳、臭氧、甲烷、氟氯烴等氣體能產生「溫室效應」,使全球變暖,對人類正常的生活帶來很大的影響。要防止臭氧層繼續遭到破壞,防止「溫室效應」進一步增強,可以採取以下措施:一、節約能源,減少使用煤、石油、天然氣等礦物燃料,更多地利用太陽能、風能、地熱等潔凈能源。限制並逐步停止氟氯烴的生產和使用,大力植樹造林,嚴禁亂砍濫伐森林、保護濕地等。
17、廚房空氣里既有燃料燃燒時釋放出的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氣體,又有煎炒食物時產生的氣體和懸浮物(油煙)。所以要保持室內空氣的流通,在廚房安裝抽油煙機。新蓋及新裝修的居室也會有大量的有害氣體,
18、吸煙危害健康,同時也污染環境。
19、大氣污染的來源、危害、治理。
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碳氧化物、氮氧化物、碳氫化物、飄塵、煤塵、放射性物質等。
來源:煤、石油的燃燒,礦石冶煉,汽車尾氣,工業廢氣等。
20、水污染的來源、危害、治理。
主要污染物:無機物,鹼、鹽等,重金屬耗氧物質,植物營養物質,石油,難降解有機物等。
另外還有氰化物、酚類、病原體、放射性物質、懸浮固體物等等。
來源:石油煉制、工業廢水、生活污水、使用過農葯、化肥的農田排水、降雨淋洗大氣污染物和地面淋洗固體垃圾等。
21、居室污染的來源、危害及防治措施
主要污染物:CO、CO2、SO2、NOx、NH3、醛類(如甲醛)、酚類、煙霧、煙塵、放射性稀有氣體氡、電磁波、蟎蟲、細菌、病毒等。
來源:煤、石油、液化氣、天然氣等的燃燒,煎、炒、烘、烤等高溫烹調加工中產生的煙霧,煙草的燃燒,電器發出的電磁波,地毯中的蟎蟲,建築裝璜材料產生的甲醛、放射性稀有氣體氡,化妝品,日用化學品,家寵等
22、電池中含有大量的重金屬離子,會對水體、土壤造成污染

比方說:「赤潮」與水體富營養化
「赤潮」是一種危害巨大的自然災害,它會造成水質惡化和魚類的大量死亡。20世紀以來,赤潮在世界各地頻頻發生,日本的瀨戶內海是赤潮的高發區,僅1976年就發生了326次之多。我國近來也時有發生,其中以1989年黃驊海域赤潮事件最大,損失最重(達3億元人民幣)。1998年春天,又一股來勢洶涌的赤潮橫掃了香港海和廣東珠江口一帶海域。赤潮過處,海水泛紅,腥臭難聞,水中魚類等動物大量死亡。當地的各類養殖場損失慘重。據《經濟日報》1998年5月3日報道,此次赤潮事件,香港漁民損失近1億港元;大陸珍貴養殖魚類死亡逾300噸,損失超過4000萬元。一時間,各新聞媒體炒作紛紛,人們不禁要問,何為「赤潮」?它是如何發生的?
赤潮的發生機理至今尚無定論。一般認為,適度的水溫、 鹽分、營養鹽、促生質(促進藻類生長的物質)等各種因素都是赤潮生物的增殖因子。而水體富營養化亦即含氮磷營養鹽的富集是赤潮發生的一個不可缺少的先決條件。
水體富營養化並非新生事件,自然界一直都存在這一現象。所謂滄海變桑田,部分原因就在於水體富營養化。它使湖泊等先變為沼澤,最後變為草原和森林,但這是一個成千上萬年的過程。如今人類的活動使之變得異常劇烈。大量含氮、磷肥料的生產和使用、食品加工、畜產品加工等工業廢水和大量城市生活污水特別是含磷洗滌劑產生的污水未經處理或處理不達標准即行排放,成為當今水體富營養化過程的重要物質來源。水體中過量的磷、氮營養鹽,成為水中微生物和藻類的營養,使得藍、綠藻和紅藻迅速生長,急劇繁殖。它們的繁殖、生長、腐敗,引起水中氧氣大量減少,導致魚蝦等水生生物大量窒息死亡。某些藻類甚至還會釋放出一些有毒物質使魚類中毒死亡。此外,由於死亡藻類分解時會放出一些CH4、H2S等氣體,使海水變得腥臭難聞,水質惡化。這種由於水體中植物營養物質過多蓄積而引起的污染,叫做水體的「富營養化」。這種現象在海灣出現叫做「赤潮」,如果是發生在淡水中,又叫做「水華」。因此,水體富營養化是赤潮(或水華)的先兆,赤潮是水體富營養化的結果。
這時需要著重說明的是合成洗滌劑,它由表面活性劑、增凈劑等組成。表面活性劑在環境中存留時間較長,消耗水體中的溶解氧,對水生生物有毒性,能造成魚類畸形。增凈劑如磷酸鹽,可使水體富營養化。那麼,如何治理水體富營養化呢?
最有效最簡單的辦法莫過於把含大量氮磷元素的廢水堵截在進入天然水體之前。例如,禁止含磷洗滌劑的生產和使用,對城市工業和生活污水進行凈化處理,往污水中加入Ca(OH)2和Al2(SO4)3等沉澱劑除去磷等等。
願人們的行為能防止水體富營養化,消除赤潮的威脅。

F. 使環境變得更美好與化學有關嗎

①利用化學開發新能源,能使環境變寬頌得更美好,所以正確.②利用化學合成新材料,能使人類生活的更加美好,所以正確.③利用化學合成葯物,能抑制細菌和病毒,保護人體健康,所以正確慎談鄭.④利用研製新的半導體材料,能使人類生活的更加美好侍仔,所以正確

G. 化學之保護環境

人類生存的自然環境有四大要素:大氣、水體、土壤、生物界。人類與環境相互依存、相互利用,人類既是環境的創造物,又是環境的創造者。在工業發展帶給人類物質文明的同時,能源結構的變化,化學工業的發展,工業廢水、廢渣、廢氣的排放、化肥農葯的利用又污染了人類賴以生存的環境,不斷的危害人類健康,阻礙了工農業及科技的發展。人類要生存,就必須保護好自然環境,所以保護環境是我國的一項基本國策。 環境化學主要研究化學物質在環境中的存在、轉化、行為和效應及其控制化學的原理和方法。它是化學科學的一個新的重要分支,也是環境科學的核心組成部分。根據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自然科學學科發展戰略調研報告》的劃分,環境化學的研究主要包括環境分析化學,大氣、水體和土壤環境化學,污染生態化學,污染控制化學等四部分內容 要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就必須了一定的化學知識。 大氣污染主要是指大氣的化學性污染。大氣中化學性污染物的種類很多,對人體危害嚴重的多達幾十種。我國的大氣污染屬於煤炭型污染。主要的污染物是煙塵和二氧化硫,此外,還有氮氧化物和一氧化碳等。這些污染物主要通過呼吸道進入人體內,不經過肝臟的解毒作用,直接由血液運輸到全身。所以,大氣的化學性污染對人體健康的危害很大。這種危害可以分為慢性中毒、急性中毒和致癌作用三種。 河流、湖泊等水體被污染後,對人體健康會造成嚴重的危害,這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第一,飲用污染的水和食用污水中的生物,能使人中毒,甚至死亡。第二,被人畜糞便和生活垃圾污染了的水體,能夠引起病毒性肝炎、細菌性痢疾等傳染病,以及血吸蟲病等寄生蟲疾病。第三,一些具有致癌作用的化學物質。 建立綠色化學的根本目的是從節約資源和防止污染的觀點出發,重新審視和改革傳統化學,從而使我們對環境的治理可以從治標轉向治本。為此,工業、農業、日常生活等採用無毒、無害並可循環使用的物料,化學反應的綠色化,是從「本」治理環境污染的重要途徑。
綠色化學又稱綠色技術、環境無害化學、環境友好化學、清潔化學。綠色化學即是用化學及其它技術和方法去減少或消除那些對人類健康、社區安全、生態環境有害的原料、催化劑、溶劑、試劑、產物、副產物等的使用和產生。 化學可以粗略地看作是研究從一種物質向另一種物質轉化的科學。傳統的化學雖然可以得到人類需要的新物質,但是在許多場合中卻既未有效地利用資源,又產生大量排放物,造成嚴重的環境污染。綠色化學則是更高層次的化學,它的主要特點是「原子經濟性」,即在獲得物質的轉化過程中充分利用每個原料原子,實現「零排放」,因此既可以充分利用資源,又不產生污染。傳統化學向綠色化學的轉變可以看作是化學從「粗放型」向「集約型」的轉變。綠色化學可以變廢為寶,可使經濟效益大幅度提高。 在此給大家提幾條建議: 1 採用無毒、無害並可循環使用的新物料
1.1 原料選擇
工業化的發展為人類提供了許多新物料,它們在不斷改善人類物質生活的同時,也帶來大量生活廢物,使人類的生活環境迅速惡化。為了既不降低人類的生活水平,又不破壞環境,我們必須研製並採用對環境無毒無害又可循環使用的新物料。
1.2 溶劑的選擇
大量的與化學製造相關的污染問題不僅來源於原料和產品,而且源自在其製造過程中使用的物質。最常見的是在反應介質,分離和配方中所用的溶劑。在傳統的有機反應中,有機溶劑是最常用的反應介質,這主要是因為它們能較好地溶解有機化合物。但有機溶劑的毒性和難以回收又使之成為對環境有害的因素。因此,在無溶劑存在下進行的有機反應,用水作反應介質,以及超臨界流體作反應介質或萃取溶劑將成為發展潔凈合成的重要途徑。

H. 當前人類面臨的環境問題如何利用化學知識解決

當前人類面臨的環境問題如何利用化學知識解決?
1)大力發展綠色化學合成,採用高原子效率的合成方式來減少污染物的排放。
2)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盡量採用清潔能源。例如採用低能耗的建築材料,節省取暖和製冷的能耗,發展清潔能源,以電動汽車取代燃油汽車等等。
3)提高整個社會的認知水平。這個非常重要,比如說垃圾分類處理,不過是每個人舉手之勞的事情,一旦做好,無疑可以大大減少環境問題。象川建國大統領退出巴黎協定,鼓勵燃煤和石油,壓制清潔能源,這就很難做好這件事情。

I. 綠色化學,又稱環境友好化學,它的主要特點有哪些

綠色化學的最大特點在於它是在始端就採用實現污染預防的科學手段,因而過程和終端均為零排放或零污染。顯然,綠色化學技術不是去對終端或生產過程的污染進行控制或處理。所以綠色化學技術根本區別於「三廢處理」,後者是終端污染控制而不是始端污染的預防。

綠色化學研究的問題當然應該著眼於當前和發展未來並重,就目前來說,主要研究問題共有12個方面(又稱12項原則)。

(1)從源頭制止污染,而不是在末端治理污染。

(2)合成方法應具備「原子經濟性」原則,即盡量使參加反應過程的原子都進入最終產物。

(3)在合成方法中盡量不使用和不產生對人類健康和環境有毒有害的物質。

(4)設計具有高使用效益低環境毒性的化學產品。

(5)盡量不用溶劑等輔助物質,不得已使用時它們必須是無害的。

(6)生產過程應該在溫和的溫度和壓力下進行,而且能耗最低。

(7)盡量採用可再生的原料,特別是用生物質代替石油和煤等礦物原料。

(8)盡量減少副產品。

(9)使用高選擇性的催化劑。

(10)化學產品在使用完後能降解成無害的物質並且能進入自然生態循環。

(11)發展適時分析技術以便監控有害物質的形成。

(12)選擇參加化學過程的物質,盡量減少發生意外事故的風險。

閱讀全文

與化學如何使環境變美好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34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397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43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36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77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0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90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93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80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14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47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78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91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47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41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30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41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18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79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