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2017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揭曉了嗎
據諾貝爾獎官網最新消息,2017年諾貝爾化乎知學獎頒給雅克·杜波切特(Jacques Dubochet), 阿希姆·弗蘭克(Joachim Frank)和理查德·亨德森(Richard Henderson),表彰好睜他們發展了冷凍電子顯微鏡技術,以很高的解析度確定了溶液里的生物分子的結構。
諾貝爾化學獎,是以瑞典著名化學家、硝化甘油炸 葯發明人阿爾弗雷德·貝恩哈德·諾貝爾(1833-1896)的部分遺產作為基金創立的5項獎金之一。諾貝爾獎包括金質獎章、證書和獎金支票。
2013年諾貝爾化學獎10月9日在瑞典揭曉,美國科學家馬丁·卡普拉斯、邁克爾·萊維特及阿里耶·瓦謝勒因給復雜化學體系設計了多尺度模型而共享獎項。
2016年10月5日,讓-皮埃爾·索維奇、詹姆斯·弗雷澤·司徒塔特、伯納德·費林加,三位科學家獲得諾貝爾化學獎。
❷ 諾貝爾化學獎歷年得主都有誰
2000年:艾倫•黑格(美)艾倫•麥克迪爾米德(美/紐西蘭)白川英樹(日)對導電聚合物的研究。
2001年:威廉•諾爾斯(美)野依良治(日)手性催化還原反應,巴里•夏普萊斯(美)手性催化氧化反應。
2002年庫爾特•維特里希(瑞士)約翰•貝內特•芬恩(美)田中耕一(日)對生物大分子的鑒定和結構分析方法的研究。
2003年:彼得•阿格雷(美)羅德里克•麥金農(美)對細胞膜中的水通道的發現以及對離子通道的研究。
2004年:阿龍•切哈諾沃(以)阿夫拉姆•赫什科(以)歐文•羅斯(美)發現了泛素調解的蛋白質降解。
2005年:羅伯特•格拉布(美)理查德•施羅克(美)伊夫•肖萬(法)對烯烴復分解反應的研究。
2006年:羅傑•科恩伯格(美)對真核轉錄的分子基礎所作的研究。
2007年:格哈德•埃特爾(德),在「固體表面化學過程」研究中作出的貢獻。
2008年:下村修(日)、馬丁•查爾菲(美)、錢永健(美),發現並發展了綠色熒光蛋白(GFP)。
2009年:萬卡特拉曼•拉瑪克里斯南(英)、托馬斯•斯泰茨(美)、阿達•約納什(以色列),在核糖體結構和功能研究中做出貢獻。
2010年:理查德•赫克(美)、根岸英一(日)、鈴木章(日),發明新的連接碳原子的方法。
2012年:羅伯特•萊夫科維茨(美)、布萊恩•克比爾卡(美),因「G蛋白偶聯受體研究」獲獎。
2013年:馬丁•卡普拉斯(美)、邁克爾•萊維特(英、美)、阿里耶•瓦謝勒(美、以色列),在開發多尺度復雜化學系統模型方面做出貢獻。
2014年:埃里克•貝齊格(美)、威廉•莫納(美)、斯特凡•黑爾(德),為發展超解析度熒光顯微鏡做出貢獻。
2015年:托馬斯•林達爾(瑞典)、保羅•莫德里奇(美)、阿齊茲•桑賈爾(土耳其、美),因「DNA修復的細胞機制研究」獲獎。
2016年:讓-皮埃爾•索維奇,J•弗雷澤•斯托達特和伯納德•L•費林加三位科學家因「設計和合成分子機器」獲獎。
2017年,約阿希姆•弗蘭克(瑞士),理查德•亨德森(英),雅克•杜博歇(瑞士),他們發展了冷凍電子顯微鏡技術,以很高的解析度確定了溶液里的生物分子的結構。
❸ 簡述近三年諾貝爾化學獎的得主及主要成就
近三年諾貝爾化學獎的得主及主要成就如下:
1.2017年:諾貝爾化學獎授予了瑞士科學家雅克·杜博歇、美國科學家約阿希姆·弗蘭克以及英國科學家理查德·亨德森,以表彰他們在冷凍顯微術領域的貢獻。
2.2018年:諾貝爾化學獎授予美國科學家弗朗西絲·阿諾德和喬治·史密斯以及英國科學家格雷戈里·溫特,以表彰他枝晌們在酶的定向猛逗鋒演化以及用於多肽和抗體的噬菌體展示技術方面取得的成果。
3.2019年:瑞典皇家科學院在斯德哥爾摩宣布,將2019年度諾貝爾化學獎授予美國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JohnB Goodenough教授、紐約州立大學賓漢姆頓分校M.stanleyWhittlingham教授和指橡日本化學家AkiraYoshino,以表彰其在鋰離子電池的發展方面作出的貢獻。
❹ 2017年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都是誰
10月4日下午5點45分,2017年諾貝爾化學獎揭曉,瑞士、美國和英國三位科學家Jacques Dubochet,Joachim Frank和Richard Henderson獲獎,獲獎理由是「研發出冷凍電鏡,用於溶嘩晌液中生物分子結構的高解析度測定」。三人將均分900萬瑞典克朗獎金。
Richard Henderson,1945年出生於蘇格蘭愛丁堡。1969年從英國劍橋大學獲得博士學位。現為英國MRC分子生物學實驗室項目主任。
2017年的諾緩蘆漏貝爾化學獎被授予Jacques Dubochet, Joachim Frank和Richard Henderson,以表彰他們為研發冷凍電子顯微技術作出的貢獻,這項技術簡化並改進了生物分子成像的發展,將生物化學帶入一個新時代。
❺ 2017年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因何獲獎
10月4日上午,2017年諾貝爾化學獎在瑞典揭曉。瑞典皇家科學院宣布將2017年諾貝爾化學獎授予Jacques Dubochet, Joachim Frank 和Richard Henderson,以表彰他們對「低溫電子顯微鏡學」的貢獻。
此次諾貝爾化學獎又頒給生物領域,不得不讓人聯想到它的俗名「諾貝爾理綜獎」。自1901年首次頒獎以來,諾貝爾化學獎被多次頒發給生物、生物化學、生物物理、物理等領域,可謂是「不務正業」。據統計,2001年至2016年,在已頒發的15個諾貝爾化學獎中,與生物相關的化學獎達10次之多。
❻ 諾貝爾化學獎都有誰獲得
歷屆(1901年-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名單具體如下:
1901年,范特霍夫(Jacobus Hendricus Van『Hoff) 荷蘭人(1852–1911)
1902年,埃米爾•費雷(Emil Fischer)德國人(1852–1919)
1903年,阿列紐斯(Svante August Arrhenius) 瑞典人(1859–1927)
1904年,威廉•拉姆賽(William Ramsay) 英國人(1852–1916)
1905年,阿道夫•馮•貝耶爾(Asolf von Baeyer) 德國人(1835–1917)
1906年,亨利•莫瓦桑(Henri Moissan)法國人(1852–1907)
1907年,愛德華•畢希納(Eard Buchner) 德國人(1860–1917)
1908年,歐內斯特•盧瑟福(ernest Rutherford)英國人(1871–1937)
1909年,威廉•奧斯持瓦爾德(F.Wilhelm Ostwald) 德國人(1853–1932)
1910年,奧托•瓦拉赫(Otto Wallach) 德國人 (1847–1931)
1911年,瑪麗•居里(Marie S.Curie) 法籍波蘭人(1867–1934)
1912年,維克多•格林尼亞(Victor Grignard) 法國人(1871–1935)
1913年,保爾•薩巴蒂埃(Paul Sabatier) 法國人(1854–1941);西奧多•威廉•理查茲(Theodore William Richards)美國人 (1868–1928)
1914年,阿爾弗雷德•維爾納(Alfred Werner) 瑞士籍法國人(1866–1919)
1915年,理查德•威爾斯泰特(Richard Willstatter) 德國人 (1872–1942)
1916-1917年,空
1918年,弗里茨•哈伯(Fritz Haber)德國人(1868–1934)
1919年,空
1920年,瓦爾特•能斯脫(Walther Nernst) 德國人(1864–1941)
1921年,弗雷德里克•索迪(FREDERICK SODDY) 英國人 (男) (1877-1956)
1922年,弗朗西斯•威廉年,阿斯頓(FRANCIS WILLIAN Aston) 英國人 男 (1877-1945)
1923年,弗里茨•普端格 (FRITZ PREGL)奧地利人 (1869-1930)
1924年,空
1925年,理查德•席格蒙迪(Richard Zsigmondy) 德國人(1865-1929)
1926年,西奧多年,斯維德伯格 (Theodor Svedberg) 瑞典人(1884-1971)
1927年,海因里希•O•魏蘭德(Heinrich.O.Wieland)德國人(1877-1957)
1928年,阿道夫•O•R•溫道斯(Adolf .O.R.Windaus)德國人(1876-1959)
1929年,阿瑟•哈登(Arthur Harden)英國人(1865–1940);漢斯年,馮年,奧伊勒一歇爾平(Hans von Euler-Chelpim)德國人(1873–1964)
1930年,漢斯•菲舍爾(Hans Fischer)德國人(1881–1945)
2009年,美國科學家Venkatraman Ramakrishnan、Thomas A. Steitz及以色列科學家Ada E. Yonath
2010年,美國科學家理查德•赫克和日本科學家根岸榮一和鈴木章
2011年,以色列科學家Daniel Shechtman(丹尼爾•舍特曼)
2012年,美國科學家羅伯特•洛夫科維茨(Robert J. Lefkowitz)以及布萊恩•克比爾卡(Brian K. Kobilka)年,
2013年,猶太裔美國理論化學家馬丁•卡普拉斯(Martin Karplus)、美國斯坦福大學生物物理學家邁克爾•萊維特(Michael Levitt)和南加州大學化學家亞利耶•瓦謝爾(Arieh Warshel)
2014年,美國霍華德•休斯醫學研究所的埃里克•本茨格(Eric Betzig),德國馬克斯普朗克 生物物理化學研究所的史蒂芬•赫爾(Stefan W. Hell)以及美國斯坦福大學的威廉•默爾納(William E. Moerner)
2015年,瑞典科學家托馬斯•林道爾(Tomas Lindahl)、美國科學家保羅•莫德里奇(Paul Modrich)和和擁有美國、土耳其國籍的科學家阿奇茲•桑卡(Aziz Sancar),
2016年,法國化學家讓-皮埃爾•索維奇(Jean-Pierre Sauvage)、美國化學家J•弗雷澤•斯托達特(J. Fraser Stoddart)和荷蘭化學家伯納德•L•費林加(Bernard L. Feringa)
2017年,瑞士科學家雅克•杜本內(Jacques Dubochet)、美國科學家喬基姆•弗蘭克(Joachim Frank)和英國科學家理查德•亨德森(Richard Henderson)
2018年,美國科學家弗朗西斯·阿諾德(Frances H. Arnold)、美國科學家喬治·史密斯(George P. Smith)和英國格雷戈里·溫特爾(Gregory P. Winter)
2019年,美國科學家約翰·古迪納夫(John Goodenough)、英國科學家斯坦利·惠廷厄姆(Stanley Whittingham)和日本科學家吉野彰(Akira Yoshino)
2020年,瑞典皇家科學院2020年10月7日宣布,將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授予法國女科學家埃瑪紐埃爾·沙爾龐捷和美國女科學家珍妮弗·杜德納,以表彰她們開發出一種基因組編輯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