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有機化學的畢業論文怎麼做
我們都知道,對於我們大學生的畢業論文,不管是什麼專業,選擇論文方向、論文寫作技巧等都是要通過明確論文選題而圍繞展開,一個好的論文題目必須要符合實際、具有研究價值,所以選題是一個比較重要的,那麼針對於有機化學專業的畢業生,由於其特殊性,如何對論文進行設計也成為一個重點,下面分享下個人想法:
與時俱進,介紹有機化學的前沿和最新發展動向
想要寫好有機化學畢業論文,首先就要了解有機化學的發展情況。有機化學是一門研究有機化合物的來源、制備、結構、性質和應用的學科,是化學家改造世界、創造物質世界的重要手段,是一門隨科學發展而不斷更新的學科。今天,社會發展日新月異,知識更新換代的速度越來越快。老師在指導學生做本科畢業論文實驗時,除了要講解有機化學實驗室的基本原理,操作步驟和注意事項外,還應讓學生及時了解和接觸有機化學的最新前沿性動態。
盡早建立畢業論文的概念,讓學生提前進入教師的科研,更好地了解化學的最新動態。
培養學生的動手和獨立思考的能力。
鼓勵學生積極參加課外學術活動。
2. 化工有機合成畢業論文開題報告任務書怎麼寫
1. 具體的格式要求,不同的學校可能要求稍有不同,以學校提供的格式模板為准,如果沒有詳細說明的,參考標准論文格式。
開題報告和論文一樣是重視格式要求的,一般在要求你寫開題報告時會有一個格式模板文件發給你。所以無論你是從哪復制粘貼都要注意符合目標格式。(如圖)
我給你的更穩妥的建議是,如果從其他論文或文章上復制一些文字到你現在的開題報告上,不要先復制到底稿上。可以先復制到記事本上,然後編輯好再復制到底稿上。這樣就能防止你有的時候忘記統一格式造成局部的格式不正確。(記事本上復制的文字默認是匹配目標格式的,而且排版工作量也稍少些)
3. 求一篇和有機化學有關的論文 1000字左右
有機化學的發展簡史「有機化學」這一名詞於1806年首次由貝采里烏斯提出。當時是作為「無機化學」的對立物而命名的。由於科學條件限制,有機化學研究的對象只能是從天然動植物有機體中提取的有機物。因而許多化學家都認為,在生物體內由於存在所謂「生命力」,才能產生有機化合物,而在實驗室里是不能由無機化合物合成的。
1824年,德國化學家維勒從氰經水解製得草酸;1828年他無意中用加熱的方法又使氰酸銨轉化為尿素。氰和氰酸銨都是無機化合物,而草酸和尿素都是有機化合物。維勒的實驗結果給予「生命力」學說第一次沖擊。此後,乙酸等有機化合物相繼由碳、氫等元素合成,「生命力」學說才逐漸被人們拋棄。
由於合成方法的改進和發展,越來越多的有機化合物不斷地在實驗室中合成出來,其中,絕大部分是在與生物體內迥然不同的條件下合成出來的。「生命力」學說漸漸被拋棄了,「有機化學」這一名詞卻沿用至今。
從19世紀初到1858年提出價鍵概念之前是有機化學的萌芽時期。在這個時期,已經分離出許多有機化合物,制備了一些衍生物,並對它們作了定性描述,認識了一些有機化合物的性質。
法國化學家拉瓦錫發現,有機化合物燃燒後,產生二氧化碳和水。他的研究工作為有機化合物元素定量分析奠定了基礎。1830年,德國化學家李比希發展了碳、氫分析法,1833年法國化學家杜馬建立了氮的分析法。這些有機定量分析法的建立使化學家能夠求得一個化合物的實驗式。
當時在解決有機化合物分子中各原子是如何排列和結合的問題上,遇到了很大的困難。最初,有機化學用二元說來解決有機化合物的結構問題。二元說認為一個化合物的分子可分為帶正電荷的部分和帶負電荷的部分,二者靠靜電力結合在一起。早期的化學家根據某些化學反應認為,有機化合物分子由在反應中保持不變的基團和在反應中起變化的基團按異性電荷的靜電力結合。但這個學說本身有很大的矛盾。
類型說由法國化學家熱拉爾和洛朗建立。此說否認有機化合物是由帶正電荷和帶負電荷的基團組成,而認為有機化合物是由一些可以發生取代的母體化合物衍生的,因而可以按這些母體化合物來分類。類型說把眾多有機化合物按不同類型分類,根據它們的類型不僅可以解釋化合物的一些性質,而且能夠預言一些新化合物。但類型說未能回答有機化合物的結構問題。這個問題成為困擾人們多年的謎團。
從1858年價鍵學說的建立,到1916年價鍵的電子理論的引入,才解開了這個不解的謎團,這一時期是經典有機化學時期。
1858年,德國化學家凱庫勒和英國化學家庫珀等提出價鍵的概念,並第一次用短劃「—」表示「鍵」。他們認為有機化合物分子是由其組成的原子通過鍵結合而成的。由於在所有已知的化合物中,一個氫原子只能與一個別的元素的原子結合,氫就選作價的單位。一種元素的價數就是能夠與這種元素的一個原子結合的氫原子的個數。凱庫勒還提出,在一個分子中碳原子之間可以互相結合這一重要的概念。
1848年巴斯德分離到兩種酒石酸結晶,一種半面晶向左,一種半面晶向右。前者能使平面偏振光向左旋轉,後者則使之向右旋轉,角度相同。在對乳酸的研究中也遇到類似現象。為此,1874年法國化學家勒貝爾和荷蘭化學家范托夫分別提出一個新的概念:同分異構體,圓滿地解釋了這種異構現象。
他們認為:分子是個三維實體,碳的四個價鍵在空間是對稱的,分別指向一個正四面體的四個頂點,碳原子則位於正四面體的中心。當碳原子與四個不同的原子或基團連接時,就產生一對異構體,它們互為實物和鏡像,或左手和右手的手性關系,這一對化合物互為旋光異構體。勒貝爾和范托夫的學說,是有機化學中立體化學的基礎。
1900年第一個自由基,三苯甲基自由基被發現,這是個長壽命的自由基。不穩定自由基的存在也於1929年得到了證實。
在這個時期,有機化合物在結構測定以及反應和分類方面都取得很大進展。但價鍵只是化學家從實踐經驗得出的一種概念,價鍵的本質尚未解決。
現代有機化學時期 在物理學家發現電子,並闡明原子結構的基礎上,美國物理化學家路易斯等人於1916年提出價鍵的電子理論。
他們認為:各原子外層電子的相互作用是使各原子結合在一起的原因。相互作用的外層電子如從—個原了轉移到另一個原子,則形成離子鍵;兩個原子如果共用外層電子,則形成共價鍵。通過電子的轉移或共用,使相互作用的原子的外層電子都獲得惰性氣體的電子構型。這樣,價鍵的圖象表示法中用來表示價鍵的短劃「—」,實際上是兩個原子共用的一對電子。
1927年以後,海特勒和倫敦等用量子力學,處理分子結構問題,建立了價鍵理論,為化學鍵提出了一個數學模型。後來馬利肯用分子軌道理論處理分子結構,其結果與價鍵的電子理論所得的大體一致,由於計算簡便,解決了許多當時不能回答的問題。
4. 化工類合成研究類的論文怎麼寫
寫好化學論文的必要條件1、深刻的論據論證,嚴密的科學性:
科學研究的任務是揭示事物發展的客觀規律,探求客觀真理,成為人們改造世界的指南,學術論文的科學性在於:
①主論上要求作者不帶有個人好惡的偏見,不得主觀臆造,必須切實地從客觀實際出發,從中引出符合實際的結論。
②論據上要求作者下較大力氣,經過周密的觀察,准確的實驗與深入的調查研究,盡可能多地佔有資料,以最充分、確實的有力論據作為主論的依據。
③淪證上要求作者經過周密思考具有嚴謹而富有邏輯效果地論證,做到論證充分,令人信服。
正確的論點,嚴密的論據,有說服力的論證使學術論文具有嚴密的科學性。
化學論文切忌弄虛作假,有人寫論文說自己已做了20多項實驗,事實上他所描述的實驗都是別的參考書上摘引過來的。這本身就缺乏寫論文的正確的科學態度。
化學論文不得發生科學上的差錯,一篇寫Nq以)3與K仁水解後溶液鹼性的差異的文章,卻誤將山作Ki代入公式計算,因而寫出錯誤的結論。
永嘉上塘中學一位青年教師寫的「電解食鹽水時為什麼用鐵作陰極」的文章中,通過實驗得出「當鐵網的寬度大千石墨時,氫氣在Fe上析出所需的時間就比石墨要少,所以增大鐵網的表面積,可以降低過電位,並使氣體更易逸出。另外鐵網宜於吸附石棉絨成為隔膜層,鐵網價格低廉,取材方便,又易於加工。所以選用鐵網作電解食鹽水的陰極/這篇文章雖短,但富於科學性與鑽研精神,不啻為一篇好的吵棗論文。
2、要有獨立見解,富有創新性
學術論文要有自己的獨立見解,有創新性。科學研究是對新知識的探求。只能繼承或人雲亦雲缺乏創新精神,這樣沒有給人以新的啟迪,文章的價值自然就低了,人類社會的文明與歷史就不會有所前進了!叢碰賀
創新性是科學研究的生命,它能提出新的問題,解決新的問題,推動科學事業的發展。
瑞安市一位化學老師寫的「談物理性質的教學」就是針對部分師生對物質的物理性質不夠重視,他在教滲派學中刻苦鑽研,要求掌握物性的教學規律,提高物性的教學質量,多方面培養學生的學習物性的興趣,盡量變機械記憶為意義記憶,提高物性知識的應用能力,提出自己的獨立見解,在教學上具有推廣的意義。此文獲市化學教學論文評比一等獎。
化學論文不要東拼西湊,更不應抄襲人家的文章,成為「手抄本」以免使人讀了有似曾相識之感,如一篇論文寫氧化還原反應的配平方法採用廠「十字交叉法」與「半反應」配平法,就缺乏新意。另一篇寫「氨氧化催化的實驗的改進」,採用純氧代替空氣加速氨的氧化,這個方法也沒有什麼新意。
5. 有機化學的畢業論文怎麼做
呵呵,看樣子你大學的有機實驗做的不認真啊。
如果你想偷懶的話,其實很簡單。你先到維普或中國知網鄭巧里找到噻唑的應用與合成的相關資料,看他們怎麼合成,然後改變合成的反應物,反應條件,你的論文就可以上交了。其中改變反應條唯雀件最簡單,譬喻催化劑,反應溫度。在具體點就是你選一片論文的反應物再在另外一篇論文選與之不同的催化劑,指叢早在進行實驗,探討一下是否可行,如果可行,那就恭喜你了,你畢業了。
6. 關於有機物合成的論文的綜述怎麼寫
你看下這個撰寫方法 ,參考下,對你有好處的。
文獻綜述的撰寫方法
文獻綜述是對某一方面的專題搜集大量情報資料後經綜合分析而寫成的一種學術論文, 它是科學文獻的一種。 文獻綜述是反映當前某一領域中某分支學科或重要專題的最新進展、學術見解和建議的它往往能反映出有關問題的新動態、新趨勢、新水平、新原理和新技術等等。
寫文獻綜述一般經過以下幾個階段:即選題,搜集閱讀文獻資料、擬定提綱(包括歸納、整理、分析)和成文。
一、選題和搜集閱讀文獻
撰寫文獻綜述通常出於某種需要,如為某學術會議的專題、從事某項科研、為某方面積累文獻資料等等,所以,文獻綜述的選題,作者一般是明確的,不象科研課題選題那麼困難。文獻綜述選題范圍廣,題目可大可小,大到一個領域、一個學科,小到一種疾病、一個方法、一個理論,可根據自己的需要而定,初次撰寫文獻綜述,特別是實習同學所選題目宜小些,這樣查閱文獻的數量相對較小,撰寫時易於歸納整理,否則,題目選得過大,查閱文獻花費的時間太多,孝碧影響實習,而且歸納整理困難,最後寫出的綜述大題小作或是文不對題。
選定題目後,則要圍繞題目進行搜集與文題有關的文獻。關於搜集文獻的有關方法,前面的有關章節已經介紹,如看專著、年鑒法、瀏覽法、滾雪球法、檢索法等等,在此不再重復。搜集文獻要求越全越好,因而最常用的方法是用檢索法。搜集好與文題有關的參考文獻後,就要對這些參考文獻進行閱讀、歸納、整理,如何從這些文獻中選出具有代表性、科學性和可靠性大的單篇研究文獻十分重要,從某種意義上講,所閱讀和選擇的文獻的質量高低,直接影響文獻綜述的水平。因此在閱讀文獻時,要寫好「讀書筆記」、「讀書心得」和做好「文獻摘錄卡片」。有自己的語言寫下閱讀時得到的啟示、體會和想法,將文獻的精髓巧賣舉摘錄下來,不僅為撰寫綜述時提供有用的資料,而且對於訓練自己的表達能力,閱讀水平都有好處,特別是將文獻整理成文獻摘錄卡片,對撰寫綜述極為有利。
二、格式與寫法
文獻綜述的格式與一般研究性論文的格式有所不同。這是因為研究性的論文注重研究的方法和結果,特別是陽性結果,而文獻綜述要求向讀者介紹與主題有關的詳細資料、動態、進展、展望以及對以上方面的評述。因此文獻綜述的格式相對多樣,但總的來說,一般都包含以下四部分:即前言、主題、總結和參考文獻。撰寫文獻綜述時可按這四部分擬寫提綱,在根據提綱進行撰寫工。
前言部分,主要是說明寫作的目的,介紹有關的概念及定義以及綜述的范圍,扼要說明有關主題的現狀或爭論焦點,使讀者對全文要敘述的問題有一個初步的輪廓。
主題部分,是綜述的主體,其寫法多樣,沒有固定的格式。可按年代順序綜述,也可按不同的問題進行綜述,還可按不同的觀點進行比較綜述,不管用那一種格式綜述,都要將所搜集到的文獻資料歸納、整理及分析比較,闡明有關主題的歷史背景、現狀配罩和發展方向,以及對這些問題的評述,主題部分應特別注意代表性強、具有科學性和創造性的文獻引用和評述。
總結部分,與研究性論文的小結有些類似,將全文主題進行扼要總結,對所綜述的主題有研究的作者,最好能提出自己的見解。
參考文獻雖然放在文末,但卻是文獻綜述的重要組成部分。因為它不僅表示對被引用文獻作者的尊重及引用文獻的依據,而且為讀者深入探討有關問題提供了文獻查找線索。因此,應認真對待。參考文獻的編排應條目清楚,查找方便,內容准確無誤。關於參考文獻的使用方法,錄著項目及格式與研究論文相同,不再重復。
三、注意事項
由於文獻綜述的特點,致使它的寫作既不同於「讀書筆記」「讀書報告」,也不同於一般的科研論文。因此,在撰寫文獻綜述時應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⒈搜集文獻應盡量全。掌握全面、大量的文獻資料是寫好綜述的前提,否則,隨便搜集一點資料就動手撰寫是不可能寫出好多綜述的,甚至寫出的文章根本不成為綜述。
⒉注意引用文獻的代表性、可靠性和科學性。在搜集到的文獻中可能出現觀點雷同,有的文獻在可靠性及科學性方面存在著差異,因此在引用文獻時應注意選用代表性、可靠性和科學性較好的文獻。
⒊引用文獻要忠實文獻內容。由於文獻綜述有作者自己的評論分析,因此在撰寫時應分清作者的觀點和文獻的內容,不能篡改文獻的內容。
⒋參考文獻不能省略。有的科研論文可以將參考文獻省略,但文獻綜述絕對不能省略,而且應是文中引用過的,能反映主題全貌的並且是作者直接閱讀過的文獻資料。
總之,一篇好的文獻綜述,應有較完整的文獻資料,有評論分析,並能准確地反映主題內容。
7. 求一篇有關有機化學的小論文.
有機化學發展介紹及前景
一.發展介紹
1806年首次由瑞典的貝采里烏斯(J.J.Berzelius,1779—1848)提出,當時是作為無機化學的對立物而命名的。19世紀初,許多化學家都相信,由於在生物體內存在著所謂的「生命力」,因此,只有在生物體內才能存在有機物,而有機物是不可能在實驗室內用無機物來合成的。1824年,德國化學家維勒(F.W�hler,1800—1882)用氰經水解製得了草酸;1828年,他在無意中用加熱的方法又使氰酸銨轉化成了尿素。氰和氰酸銨都是無機物,而草酸和尿素都是有機物。維勒的實驗給予「生命力」學說以第一次沖擊。在此以後,乙酸等有機物的相繼合成,使得「生命力」學說逐漸被化學家們所否定。
有機化學的歷史大致可以分為三個時期。
一是萌芽時期,由19世紀初到提出價鍵概念之前。
在這一時期,已經分離出了許多的有機物,也制備出了一些衍生物,並對它們作了某些定性的描述。當時的主要問題是如何表示有機物分子中各原子間的關系,以及建立有機化學的體系。法國化學家拉瓦錫(A.L.Lavoisier,1743—1794)發現,有機物燃燒後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他的工作為有機物的定量分析奠定了基礎。在1830年,德國化學家李比希(J.von Liebig,1803—1873)發展了碳氫分析法;1883年,法國化學家杜馬(J.B.A.Dumas,1800—1884)建立了氮分析法。這些有機物定量分析方法的建立,使化學家們能夠得出一種有機化合物的實驗式。
二是經典有機化學時期,由1858年價鍵學說的建立到1916年價鍵的電子理論的引入。
1858年,德國化學家凱庫勒(F.A.Kekule,1829—1896)等提出了碳是四價的概念,並第一次用一條短線「—」表示「鍵」。凱庫勒還提出了在一個分子中碳原子可以相互結合,且碳原子之間不僅可以單鍵結合,還可以雙鍵或三鍵結合。此外,凱庫勒還提出了苯的結構。
早在1848年法國科學家巴斯德(L.Pasteur,1822—1895)發現了酒石酸的旋光異構現象。1874年荷蘭化學家范霍夫(J.H.van't Hoff, 1852—1911)和法國化學家列別爾(J.A.Le Bel,1847—1930)分別獨立地提出了碳價四面體學說,即碳原子占據四面體的中心,它的4個價鍵指向四面體的4個頂點。這一學說揭示了有機物旋光異構現象的原因,也奠定了有機立體化學的基礎,推動了有機化學的發展。
在這個時期,有機物結構的測定,以及在反應和分類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進展。但價鍵還只是化學家在實踐中得出的一種概念,有關價鍵的本質問題還沒有得到解決。
三是現代有機化學時期。
1916年路易斯(G.N.Lewis,1875—1946)等人在物理學家發現電子、並闡明了原子結構的基礎上,提出了價鍵的電子理論。他們認為,各原子外層電子的相互作用是使原子結合在一起的原因。相互作用的外層電子如果從一個原子轉移到另一個原子中,則形成離子鍵;兩個原子如共用外層電子,則形成共價鍵。通過電子的轉移或共用,使相互作用原子的外層電子都獲得稀有氣體的電子構型。這樣,價鍵圖像中用於表示價鍵的「—」,實際上就是兩個原子共用的一對電子。價鍵的電子理論的運用,賦予經典的價鍵圖像表示法以明確的物理意義。
1927年以後,海特勒(W.H.Heitler,1904—)等人用量子力學的方法處理分子結構的問題,建立了價鍵理論,為化學鍵提出了一個數學模型。後來,米利肯(R.S.Mulliken,1896—1986)用分子軌道理論處理分子結構,其結果與價鍵的電子理論所得的結果大體上是一致的,由於計算比較簡便,解決了許多此前不能解決的問題。對於復雜的有機物分子,要得到波函數的精確解是很困難的,休克爾(E.Hückel,1896—)創立了一種近似解法,為有機化學家們廣泛採用。在20世紀60年代,在大量有機合成反應經驗的基礎上,伍德沃德(R.B.Woodward,1917—1979)和霍夫曼(R.Hoffmann,1937—)認識到化學反應與分子軌道的關系,他們研究了電環化反應、σ鍵遷移重排和環加成反應等一系列反應,提出了分子軌道對稱守恆原理。日本科學家福井謙一(1918—1998)也提出了前線軌道理論。
在這個時期的主要成就還有取代基效應、線性自由能關系、構象分析,等等。
二.21世紀有機化學的發展
在21世紀,有機化學面臨新的發展機遇。一方面,隨著有機化學本身的發展及新的分析技術、物理方法以及生物學方法的不斷涌現,人類在了解有機化合物的性能、反應以及合成方面將有更新的認識和研究手段;另一方面,材料科學和生命科學的發展,以及人類對於環境和能源的新的要求,都給有機化學提出新的課題和挑戰。有機化學將在物理有機學、有機合成學、天然產物學、金屬有機學、化學生物學、有機分析和計算學、農葯化學、葯物化學、有機材料化學等各個方面得到發展。
物理有機化學
物理有機化學是用物理化學的方法研究有機化學的科學。
主要的研究發展方向有:
1.運用現代光譜、波譜和顯微技術表徵分子結構,探索其與性能(物理、化學、生理、材料……)的關系;新分子和新材料的設計和理論研究。
2. 反應機理(協同、離子、自由基、卡賓、激發態、電子轉移……) 和活潑中間體。
3. 主—客體化學;分子間弱相互作用和超分子化學;分子組裝和識別;功能大分子和小分子相互作用及信息傳遞。
4. 新的計算化學方法、分子力學和動力學、分子設計軟體包的開發;與實驗的互補與指導。
有機合成化學
研究從較簡單的前體小分子到目標分子的過程和結果的科學。
有機合成化學是有機化學的主要內容。70年代以來,有機合成步入了一個新的高漲發展時期。
有機合成的基礎是各種各樣的基元合成反應,發現新的反應或用新的試劑或技術改善提高已有的反應的效率和選擇性是發展有機合成的主要途徑。
合成反應方法學上的一個重大進展是大量的合成新試劑的出現,特別是元素有機和金屬有機試劑。利用光、電、聲等物理因素的有機合成反應也要給以適當的重視。
高選擇性試劑和反應是有機合成化學中最主要的研究課題之一,其中包括化學和區域選擇控制,立體選擇性控制和不對稱合成等。後者是近年來發展得較快的領域,包括了反應底物中手性誘導的不對稱反應,化學計量手性試劑的不對稱反應,手性催化劑不對稱反應,利用生物的不對稱合成反應和新的拆分方法等。反映過渡態反應部位的構象是反應選擇性的關鍵因素
復雜有機分子的全合成一直是最受關注的領域,體現合成化學的水平,與生物科學相結合,重視分子的功能則是合成化學家的新熱點。
有機合成化學的發展方向有: Z n& V& a+
1.合成方法學 新概念、試劑、方法、反應的運用,實用的在溫和條件下經過較簡單的步驟高選擇性高產率地轉化為目標分子。
2. 具獨特性能(生理、材料、理論興趣)的分子的(全)合成。
3. 資源可持續利用的無害原料、原子經濟和環境友好的反應介質、過程和工藝路線、綠色安全的產品。
4. 學科新生長點、交叉點的擴展和手性、仿生等新技術的運用。
化學生物學
在分子水平上研究生物機體的代謝產物及其變化規律性;利用有機化學的方法研究調控生命體系過程的科學。
化學生物學是順應20世紀後半葉生物學日新月異的發展,在化學學科的原有的幾個分支——生物有機學、生物無機化學,生物分析化學、生物結構化學以及天然產物化學的基礎上提出的新興學科。
化學生物學研究目前大致包括以下幾個部分:
1.從天然化合物和化學合成的分子中發現對生物體的生理過程具有調控作用的物質,並以這些生物活性小分子作為探針和工具,研究它們與生物靶分子的相互識別和信息傳遞的機理。
2.發現自然界中生物合成的基本規律,從而為合成更多樣性的分子提供新的理論和技術。
3.作用於新的生物靶點的新一代的治療葯物的前期基礎研究。
4.發展提供結構多樣性分子的組合化學。
5.對於復雜生物體系進行靜態和動態分析的新技術等。
金屬有機化學
研究金屬有機化合物[各種不同類型的C—M(雜原子)]的結構、合成、反應及其應用的科學。
主要的研究發展方向有:
1. 金屬有機化學基元反應及其機理;各種不同類型的C—H(C、雜原子)的選擇性形成、切斷。
2. 導向合成化學和聚合反應的金屬有機化學;金屬有機化合物的新型高效催化作用及其應用。
葯物化學和農葯化學
葯物化學是有機化學的一個重要分支,與生命科學密切相關。它是研究與人類疾病和健康、植物保護等生命現象有關的創新葯物研製的科學。
葯物化學的發展領域:
1. 高通量生物活性篩選;葯物作用靶點和基於構效關系指導下的分子設計和組合化學學庫設計。
2. 生化信息學的應用和創新、仿生及先導葯物的發現、開發。
3. 非傳統機制的葯物合成、分析和功能測試。
有機新材料化學
有機材料化學是研究以有機化合物為基礎的新型分子材料的開發的科學。現代科學技
術突飛猛進的發展,尤其是信息技術的發展,對材料科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迫切需要研究新材料。相對於其他功能材料,以有機化學為基礎的分子材料具有以下的特點:1.化學結構種類繁多,給人們提供了很多發現新材料的機遇;2.運用現代合成化學的理論和方法,能夠有目的的改變分子的結構,進行功能組合和集成;3.運用組裝和質組裝的原理,能夠在分子層次上組裝功能分子,調控材料的性能。
有機材料化學的發展方向有以下:
1. 有機固體、半導體、超導體、光導體、非線性光學、鐵磁體、聚合物材料。
2. 具有特殊和潛在光、電、磁功能分子的合成和器件有序組裝。
3. 功能分子的結構、排列、組合和物化性能、機制的關系,新分子材料的設計和應用。
有機分離分析化學
研究有機物的分離、定性定量分析和結構解析的科學。
研究方向:
1. 基於近代光譜、波譜、色譜技術的進步對微(痕)量有機物的高效分析鑒定。
2. 復雜的生物活性大分子和混合物中的有效組份及環境樣品的分離分析方法的建立。
綠色化學
面對環境保護的重大壓力,綠色化學提出來一些新的觀念,起基本點是,通過研究和改進化學化工反應以及相關的工藝,從根本上減少以至消除副產物的生成,從源頭上解決環境污染的問題。以此為目的的研究所帶來的新的高效化工工藝也會大大提高經濟效益。可以看出,綠色化學是對世紀化學化工研究的重要發展方向,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保障。
本領域的發展和研究:
1.發展高效、高選擇性的「原子經濟性」反應其中,催化的不對稱合成反應仍是獲得單一性分子的方法之一,應加強有關的新反應、新技術、新配體及催化劑的研究,加強開發和改進與綠色有關的生物催化的有機反應的研究。
2.開發符合綠色化學要求的新反應以及相關的工藝降低或者避免使用對環境有害的原料,減少副產物的排放,直至實現零排放。
3. 環境友好的反應介質的開發和利用其中可包括水、超臨界流體、近臨界流體、離子液體等,以替代傳統反應介質的研究。
4.可重復使用材料、可降解材料和生物質的利用以及生活中廢棄物的再利用。
在我們的生活中,有機化學的身影無處不在。能否好好的利用和發展有機化學也將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我們生活水平的高低。相信隨著科學理論的發展,更多的基礎學科相互交融,將在更多的領域發揮更大的作用。
8. 求一篇和有機化學有關的論文 1000字左右
這里有一篇,希望對樓主有幫助—— 苯及其衍生物的性質、應用和危害與預防發現過程凱庫勒的擺動雙鍵苯最早是在18世紀初研究將煤氣作為照明用氣時合成出來的。1803年-1819年G. T. Accum採用同樣方法制出了許多產品,其中一些樣品用現代的分析方法檢測出有少量的苯。然而,一般認為苯是在1825年由麥可·法拉第發現的。他從魚油等類似物質的熱裂解產品中分離出了較高純度的苯,稱之為「氫的重碳化物」(Bicarburet of hydrogen)。並且測定了苯的一些物理性質和它的化學組成,闡述了苯分子的碳氫比。1833年,Milscherlich確定了苯分子中6個碳和6個氫原子的經驗式(C6H6)。弗里德里希·凱庫勒於1865年提出了苯環單、雙鍵交替排列、無限共軛的結構,即現在所謂「凱庫勒式」。又對這一結構作出解釋說環中雙鍵位置不是固定的,可以迅速移動,所以造成6個碳等價。他通過對苯的一氯代物、二氯代物種類的研究,發現苯是環形結構,每個碳連接一個氫。也有人提出了其他的設想:詹姆斯·杜瓦則歸納出不同結構;以其命名的杜瓦苯現已被證實是與苯不同的另外一種物質,可由苯經光照得到。1845年德國化學家霍夫曼從煤焦油的輕餾分中發現了苯,他的學生C. Mansfield隨後進行了加工提純。後來他又發明了結晶法精製苯。他還進行工業應用的研究,開創了苯的加工利用途徑。大約從1865年起開始了苯的工業生產。最初是從煤焦油中回收。隨著它的用途的擴大,產量不斷上升,到1930年已經成為世界十大噸位產品之一。二十世紀六十年代,中國科學家使用合成技術,生產出合成苯. 於1966年在上海建成第一座合成苯車間。上海有關研究人員,經過反復試驗、用自己創造的工藝路線,成功地用合成法生產出苯,並建成了中國第一座合成苯車間。後因生產成本高,而放棄此法.制備來源工業上由焦煤氣(煤氣)和煤焦油的輕油部分提取和分餾而得。也可由環己烷脫氫或甲苯歧化或與二甲苯加氫脫甲基和蒸氣脫甲基製取。物理性質苯的沸點為80.1℃,熔點為5.5℃,在常溫下是一種無色、有芳香氣味的透明液體,易揮發。苯比水密度低,密度為0.88g/ml,但其分子質量比水重,。苯難溶於水,1升水中最多溶解1.7g苯;但苯是一種良好的有機溶劑,溶解有機分子和一些非極性的無機分子的能力很強。苯能與水生成恆沸物,沸點為69.25℃,含苯91.2%。因此,在有水生成的反應中常加苯蒸餾,以將水帶出。化學性質最簡單的芳香烴。分子式C6H6。為有機化學工業的基本原料之一。無色、易燃、有特殊氣味的液體。熔點5.5℃,沸點80.1℃,相對密度0.8765(20/4℃)。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小,能與乙醇、乙醚、二硫化碳等有機溶劑混溶。能與水生成恆沸混合物,沸點為69.25℃,含苯 91.2%。因此,在有水生成的反應中常加苯蒸餾,以將水帶出。苯在燃燒時產生濃煙。苯能夠起取代反應、加成反應和氧化反應。苯用硝酸和硫酸的混合物硝化,生成硝基苯,硝基苯還原生成重要的染料中間體苯胺;苯用硫酸磺化,生成苯磺酸,可用來合成苯酚;苯在三氯化鐵存在下與氯作用,生成氯苯,它是重要的中間體;苯在無水三氯化鋁等催化劑存在下與乙烯、丙烯或長鏈烯烴作用生成乙苯、異丙苯或烷基苯,乙苯是合成苯乙烯的原料,異丙苯是合成苯酚和丙酮的原料,烷基苯是合成去污劑的原料。苯催化加氫生成環己烷,它是合成耐綸的原料;苯在光照下加三分子氯,可得殺蟲劑 666,由於對人畜有毒,已禁止生產使用。苯難於氧化,但在 450℃和氧化釩存在下可氧化成順丁烯二酸酐,後者是合成不飽和聚酯樹脂的原料。苯是橡膠、脂肪和許多樹脂的良好溶劑,但由於毒性大,已逐漸被其他溶劑所取代。苯可加在汽油中以提高其抗爆性能。苯在工業上由煉制石油所產生的石腦油餾分經催化重整製得,或從煉焦所得焦爐氣中回收。苯蒸氣有毒,急性中毒在嚴重情況下能引起抽筋,甚至失去知覺;慢性中毒能損害造血功能。1865年,F.A.凱庫勒提出了苯的環狀結構式,目前仍在採用。根據量子化學的描述,苯分子中的6個π電子作為一個整體,分布在環平面的上方和下方,因此,近年來也用圖1b式表示苯的結構。苯是一種無色、具有特殊芳香氣味的液體,能與醇、醚、丙酮和四氯化碳互溶,微溶於水。苯具有易揮發、易燃的特點,其蒸氣有爆炸性。經常接觸苯,皮膚可因脫脂而變乾燥,脫屑,有的出現過敏性濕疹。長期吸入苯能導致再生障礙性貧血。苯分子具有平面的正六邊形結構。各個鍵角都是 120°,六角環上碳碳之間的鍵長都是1.40×10 -10 米。它既不同於一般的單鍵 (C—C鍵鍵長是1.54×10 -10 米 ),也不同於一般的雙鍵(C=C鍵鍵長是1.33×10 -10 米 )。從苯跟高錳酸鉀溶液和溴水都不起反應這一事實和測定的碳碳間鍵長的實驗數據來看,充分說明苯環上碳碳間的鍵應是一種介於單鍵和雙鍵之間的獨特的鍵。可發生的化學反應苯參加的化學反應大致有3種:一種是其他基團和苯環上的氫原子之間發生的取代反應;一種是發生在C-C雙鍵上的加成反應;一種是苯環的斷裂。用途是染料、塑料、合成橡膠、合成樹脂、合成纖維、合成葯物和農葯等的重要原料,也是塗料、橡膠、膠水等的溶劑,也可以作為燃料。物化危害健康危害: 高濃度苯對中樞神經系統有麻醉作用,引起急性中毒;長期接觸苯對造血系統有損害,引起慢性中毒。急性中毒:輕者有頭痛、頭暈、惡心、嘔吐、輕度興奮、步態蹣跚等酒醉狀態;嚴重者發生昏迷、抽搐、血壓下降,以致呼吸和循環衰竭。慢性中毒:主要表現有神經衰弱綜合征;造血系統改變:白細胞、血小板減少,重者出現再生障礙性貧血;少數病例在慢性中毒後可發生白血病( 以急性粒細胞性為多見 )。皮膚損害有脫脂、乾燥、皸裂、皮炎。可致月經量增多與經期延長。環境危害: 對環境有危害,對水體可造成污染。燃爆危險: 本品易燃,為致癌物。危險特性: 易燃,其蒸氣與空氣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熱極易燃燒爆炸。與氧化劑能發生強烈反應。易產生和聚集靜電,有燃燒爆炸危險。其蒸氣比空氣重,能在較低處擴散到相當遠的地方,遇火源會著火回燃。 如果滿意的話,希望給打個被採納,打個5星什麼的,我很樂意解答你的問題。
9. 化學關於有機化合物的論文怎樣寫900字左右
有機化合物
有機化合物
organic compound
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但一些簡單的含碳化合物,如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鹽、碳化物、氰化物等除外。除含碳元素外,絕大多數有機化合物分子中含有氫元素,有些還含氧、氮、鹵素 、硫和磷等元素。已知的有些化合物近600萬種。早期,有機化合物系指由動植物有機體內取得的物質 。自1828年人工合成尿素後,有機物和無機物之間的界線隨之消失,但由於歷史和習慣的原因,「有機」這個名詞仍沿用。有機化合物對人類具有重要意義,地球上所有的生命形式 ,主要是由有機物組成的。例如:脂肪、蛋白質、糖、血紅素、葉綠素、酶、激素等。生物體內的新陳代謝和生物的遺傳現象,都涉及到有機化合物的轉變。此外,許多與人類生活有密切關系的物質,例如石油、天然氣、棉花、染料、天然和合成葯物等,均屬有機化合物。
有機化合物按結構分類,可分為:開鏈化合物、碳環化合物和雜環化合物。按所含官能團分類,可分為:醇、醚、醛、酮等類。
編輯詞條
開放分類:
化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