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鋼的熱處理有哪幾種
一、據工藝方法來分:
1)整體熱處理(退火、正火、淬火、回火);
2)表面熱處理(火焰加熱表面淬火、感應加熱表面淬火、激光加熱表面淬火等);
3)化學汪基襪熱處理(滲碳、滲氮、滲其它元素等)。
二、根據熱處理在零件加工中的作用分:
1)預先熱處理(退火、正火):為機械零件切削加工前的一個中間工序,以改善切削加工性能及為後續作組織准備。
2)最終熱處理(淬火、回火):獲得零件最終使用性能的熱處理 。
鋼:
鋼是對含碳量質量百分比介於0.02%至2.11%之間的鐵碳合金的統稱鋒槐。鋼的化學成分可以有很大變化,只含碳元素的鋼稱為碳素鋼(碳鋼)或普通鋼;在實際生產中,鋼往往根據用途的不同含有不同的合金元素,比如:錳、鎳、釩等等。人類對鋼的應用和研究歷史相當悠久,但是直到19世紀貝氏煉鋼法發明之前,鋼的製取都是一項高成本低效率的工作。如今,鋼以其低廉的價格、可靠的性能成困激為世界上使用最多的材料之一,是建築業、製造業和人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成分。可以說鋼是現代社會的物質基礎。
② 常用的化學熱處理方法有哪些常用的化學熱處理有哪些
化學熱處理方法有滲碳(有液體、固體、氣體滲碳)、滲氮、碳氮共滲(有高溫、中溫、低溫)、滲硫、滲硼、滲金屬、離子鍍、化學氣相沉積、TD處理、PQP處理等,有好多的。
③ 滲金屬的方法都有哪些
滲金屬的方法主要有固體法(如粉末包裝法、膏劑塗滲法等)、液體法(如熔鹽浸漬法、熔鹽電解法、熱浸法等)和氣體法。金屬元素可單獨滲入,也可幾種共滲,還可與其他工藝(如電鍍、噴塗等)配合進行復合滲。生產上應用較多的滲金屬工藝有:滲鋁、滲鉻、滲鋅、鉻鋁共滲、鉻鋁硅共滲、鈷(鎳、鐵)鉻鋁釩共滲、鍍鉭後的鉻鋁共滲、鍍鉑(鈷)滲鋁、滲層夾嵌陶瓷、鋁-稀土共滲等。
1、共滲
共滲和復合滲是兩種以上金屬元素的原子依次滲入或同時滲入的化學熱處理方法。有時也採用鍍-滲、噴-滲、鍍-噴-滲、電泳-滲等化學熱處理工藝與其他工藝相配合的方法。共滲或復合滲可以使工件獲得較單一擴散保護層優越的性能,以滿足航空、航天和其他動力工業對機械零件的特殊要求。例如,鉻鋁共滲件有良好的抗含硫燃氣腐蝕和抗高溫氧化性能;鉻鋁硅共滲能得到較滿意的抗氧化、抗高溫腐蝕的綜合性能。又如,耐熱合金在高溫下使用時,其表面擴散保護層與基體之間有相互擴散作用,能使表面層合梁蠢金含量降低,喪失保護作用。為解決這一問題,可採用先滲鉭(或鉻-鉭),然後再滲鋁或鉻鋁、鎳(鈷)鋁等共滲,也可採用鍍鉑(鈷)後滲鋁。
滲層夾嵌陶瓷,如滲鋁將二氧化鈦、三氧化二鋁陶瓷微粒夾嵌在滲層內的滲鋁夾嵌陶瓷,可改善抗高溫氧化性能和抗起皮性能,增加抗硫蝕、抗沖蝕的能力。
如果在滲劑中加稀土元素可顯著地改善滲層的抗硫化物的腐蝕性能。
2、氣相沉積
氣相沉積是在鋼、鎳基合金、鈷基合金和硬質合金錶面建立金屬碳化物、氮化物、硼化物和復合化合物等覆蓋層的現代方法。覆蓋方法大致分為化學氣相沉積和物理氣相沉積兩種。化學氣相沉積的處理溫度一般在1000℃以上。通常,在工模具、高速鋼和硬質合金刀具的表面覆蓋一層碳化鈦或氮化鈦,可使使用壽命提高數十基手倍。化學氣相沉積形成的覆蓋層在沉積過程中可以有一二種元素擴散進入基體金屬而形成過渡層,提高結合力,但由於處理溫度高,工件易畸變,同時氣氛中含氯化氫多,容易污染大氣。
物理氣相沉積是承襲化學氣相沉積提高表面性能的優點,克服高溫等缺點而發展起搏渣嫌來的,主要有真空蒸鍍、真空濺射和離子鍍等方法。物理氣相沉積的共同特點是用高能密度的鍍覆粒子撞擊工件,釋放的能量使工件發熱,但一般不超過600℃,故畸變小。根據需要,沉積層厚度為1~150微米,一般為5~15微米。物理氣相沉積比化學氣相沉積優越之處在於溫度低(如空心陰極放電蒸鍍,工件溫度甚至不超過300℃)、畸變小,無氫脆,但設備比較復雜,而且與基體金屬的結合力尚嫌不足。
④ 化學熱處理的類別
化學熱處理的方法繁多,多以滲入元素或形成的化合物來命名,例如滲碳、滲氮、滲硼、滲硫、滲鋁、滲鉻、滲硅、碳沖鉛滾氮共滲、氧氮化、硫氰共滲和碳、氮、硫、氧、硼五元共滲,及碳(氮散余)化鈦覆蓋等。各種化學熱處理的效用和適用鋼種見表。
化學熱處理應根據零件的性能要求以及工藝的易行性與經濟指標,合理地選用工藝類型。例如,滲碳與滲氮可提高零件的耐磨性;但滲碳是在高溫(900~1000℃)下進行,在不太長的激派時間內(6~10小時)可獲得可觀的滲層,故一般要求硬化層較深(0.9~2.5mm)的耐磨零件多採用滲碳處理,既可滿足性能要求,又較經濟。當零件尺寸變形要求很嚴時,採用低溫(500~600℃)進行的滲氮處理,可保證零件尺寸精度;但滲氮層增厚緩慢,滲氮時間常需十幾甚至幾十個小時,是一種不經濟的方法。
⑤ 常用的化學熱處理方法有哪些
化學熱處理是利用化學反應、有時兼用物理方法改變鋼件表層化學漏侍薯成分及組織結構,以便得到比均質材料更好的技術經濟效益的金屬熱處理工藝。由於機械零件的失效和破壞大多數都萌發在表面層,特別在可能引起磨損、疲勞、金屬腐蝕、氧化等條件下工作的零件,表面層的性能尤為重要。經化學熱處理後的鋼件,實質上可以認為是一種特殊復合材料。心部為原始成分的鋼,表層則是滲入了合金元素的材料。心部與表層之間是緊密的晶體型結合,它比電鍍等表面復護技術所獲得的心、表部的結合要強得多。
化學熱處理工藝包括滲劑的化學組成和配比,滲劑分解反應過程的控制和參數測定,滲入溫度和時間,工件的准備,滲後的冷卻規程及熱處理,化學熱處理後工件的
清理以及裝爐量等等。無論何談御種化學熱處理工藝,若按其滲劑在化學熱處理爐返者內的物理狀態分類,則可分為固體滲、氣體滲、液體滲、膏糊體滲、液體電解滲、等離
子體滲和氣相沉積等工藝。
⑥ 熱處理種類有哪些
問題一:熱處理有那幾種 各有什麼作用 1):退火:指金屬材料加熱到適當的溫度,保持一定的時間,然後緩慢冷卻的熱處理工
藝。常見的退火工藝有:再結晶退火,去應力退火,球化退火,完全退火等。退火的目的:
主要是降低金揣材料的硬度,提高塑性,以利切削加工或壓力加工,減少殘余應力,提高組
織和成分的均勻化,或為後道熱處理作好組織准備等。
(2 ):正火:指將鋼材或鋼件加熱到 或 (鋼的上臨界點溫度)以上,30~50℃ 保持適當時間後,在靜止的空氣中冷卻的熱處理的工藝。正火的目的:主要是提高低碳鋼的 力學性能,改善切削加工性,細化晶粒,消除組織缺陷,為後道熱處理作好組織准備等。
(3):淬火:指將鋼件加熱到 Ac3 或 Ac1(鋼的下臨界點溫度)以上某一溫度,保持一
定的時間,然後以適當的冷卻速度,獲得馬氏體(或貝氏體)組織的熱處理工藝。常見的淬
火工藝有鹽浴淬火,馬氏體分級淬火,貝氏體等溫淬火,表面淬火和局部淬火等。淬火的目
的:使鋼件獲得所需的馬氏體組織,提高工件的硬度,強度和耐磨性,為後道熱處理作好組
織准備等。
(4):回火:指鋼件經淬硬後,再加熱到 以下的某一溫度宏遲御,保溫一定時間,然後冷
卻到室溫的熱處理工藝。常見的回火工藝有:低溫回火,中溫回火,高溫回火和多次回火等。
回火的目的:主要是消除鋼件在淬火時所產生的應力,使鋼件具有高蔽岩的硬度和耐磨性外,並
具有所需要的塑性和韌性等。
(5):調質:指將鋼材或鋼件進行淬火及高溫回火的復合熱處理工藝。使用於調質處理的鋼稱調質鋼。它一般是指中碳結構鋼和中碳合金結構鋼
問題二:熱處理分為哪幾種?各起什麼做用? 1、退火
將鋼加熱到一定溫度並保溫一段時間,然後使它慢慢冷卻,稱為退火。鋼的退火是將鋼加熱到發生相變或部分相變的溫度,經過保溫後緩慢冷卻的熱處理方法。退火的目的:是為了消除組織缺陷,改善組織使成分均勻化以及細化晶粒,提高鋼的力學性能,減少殘余應力;同時可降低硬度,提高塑性和韌性,改善切削加工性能。所以退火既為了消除和改善前道工序遺留的組織缺陷和內應力,又為後續工序作好准備,故退火是屬於半成品熱處理,又稱預先熱處理。
2、正火
正火是將鋼加熱到臨界溫度以上,使鋼全部轉變為均勻的奧氏體,然後在空氣中自然冷卻的熱處理方法。正火的目的:它能消除過共析鋼的網狀滲碳體,對於亞共析鋼正火可細化晶格,提高綜合力學性能,對要求不高的零件用正火代替退火工藝是比較經濟的。
3、淬火
淬火是將鋼加熱到臨界溫度以上,保溫一段時間,然後很快放入淬火劑中,使其溫度驟然降低,以大於臨界冷卻速度的速度急速冷卻,而獲得以馬氏體為主的不平衡組織的熱處理方法。淬火的目的:能增加鋼的強度和硬度,但要減少其塑性。淬火中常用的淬火劑有:水、油、鹼水和鹽類溶液等。
4、回火
將已經旦攜淬火的鋼重新加熱到一定溫度,再用一定方法冷卻稱為回火。回火的目的:是消除淬火產生的內應力,降低硬度和脆性,以取得預期的力學性能。回火分高溫回火、中溫回火和低溫回火三類。回火多與淬火、正火配合使用。
5、調質處理:淬火後高溫回火的熱處理方法稱為調質處理。高溫回火是指在500-650℃之間進行回火。調質的目的:可以使鋼的性能,材質得到很大程度的調整,其強度、塑性和韌性都較好,具有良好的綜合機械性能。
6、時效處理:為了消除精密量具或模具、零件在長期使用中尺寸、形狀發生變化,常在低溫回火後(低溫回火溫度150-250℃)精加工前,把工件重新加熱到100-150℃,保持5-20小時,這種為穩定精密製件質量的處理,稱為時效。對在低溫或動載荷條件下的鋼材構件進行時效處理,時效的目的:以除殘余應力,穩定鋼材組織和尺寸,尤為重要。7、表面熱處理
⑴、表面淬火:是將鋼件的表面通過快速加熱到臨界溫度以上,但熱量還未來得及傳到心部之前迅速冷卻,這樣就可以把表面層被淬火在馬氏體組織,而心部沒有發生相變,這就實現了表面淬硬而心部不變的目的。適用於中碳鋼。
⑵、化學熱處理:是指將化學元素的原子,藉助高溫時原子擴散的能力,把它滲入到工件的表面層去,來改變工件表面層的化學成分和結構,從而達到使鋼的表面層具有特定要求的組織和性能的一種熱處理工藝。按照滲入元素的種類不同,化學熱處理可分為滲碳、滲氮、氰化和滲金屬法等四種。
a、滲碳:滲碳是指使碳原子滲入到鋼表面層的過程。也是使低碳鋼的工件具有高碳鋼的表面層,再經過淬火和低溫回火,使工件的表面層具有高硬度和耐磨性,而工件的中心部分仍然保持著低碳鋼的韌性和塑性。
b、滲氮:又稱氮化,是指向鋼的表面層滲入氮原子的過程。其目的是提高表面層的硬度與耐磨性以及提高疲勞強度、抗腐蝕性等。目前生產中多採用氣體滲氮法。
c、氰化:又稱碳氮共滲,是指在鋼中同時滲入碳原子與氮原子的過程。它使鋼表面具有滲碳與滲氮的特性。
d、滲金屬:是指以金屬原子滲入鋼的表面層的過程。它是使鋼的表面層合金化,以使工件表面具有某些合金鋼、特殊鋼的特性,如耐熱、耐磨、抗氧化、耐腐蝕等。生產中常用的有滲鋁、滲鉻、滲硼、滲硅等。
問題三:常用熱處理基本工藝分類是什麼? 金屬熱處理工藝大體可分為整體熱處理(退火、正火、淬火和回火)、表面熱處理(激光熱處理、焰淬火和感應加熱熱處理)、局部熱處理和化學熱處理(滲碳、滲氮、滲金屬、復合滲)等。
問題四:熱處理的類型 熱處理工藝按其工序位置可分為預備熱處理和最終熱處理。
預備熱處理可以改善材料的加工工藝性能,為後續工序作好組織和性能的准備。
最終熱處理可以提高金屬材料的使用性能,充分發揮其性能潛力。
因此,熱處理得到了廣泛的搐用。
熱處理的分類如下:
整體熱處理:退火、正火、淬火、回火、調質等
表面熱處理:表面淬火: 感應加熱淬火、火焰加熱淬火等
化學熱處理:滲C、滲N等
其它熱處理:形變熱處理、超細化熱處理、真空熱處理等
問題五:熱處理方法的分類有哪些 將金屬在固態范圍內通過一定方式的加熱、保溫和冷卻處理程序,使金屬的性能和顯微組織獲得改善或改變,這種工藝方法稱為熱處理。根據熱處理的目的不同,有不同的熱處理方法,主要可分為下述幾種: (1)退火(代號Th):在退火熱處理爐內,將金屬按一定的升溫速度加熱到臨界溫度以上300~500℃左右,其顯微組織將發生相變或部分相變,例如鋼被加熱到此溫度時,珠光體將轉變為奧氏體。然後保溫一段時間,再緩慢冷卻(一般為隨爐冷卻)至室溫出爐,這整個過程稱為退火處理。退火的目的是清除熱加工時產生的內應力,使金屬的顯微組織均勻化(得到近似平衡的組織),改善機械性能(例如降低硬度,提高塑性、韌性和強度等),改善切削加工性能等等。視退火處理工藝的不同,可分為普通退火、雙重退火、擴散退火、等溫退火、球化退火、再結晶退火、光亮退火、完全退火、不完全退火等多種退火工藝方式。 (2)正火(代號Z):在熱處理爐內,將金屬按一定的升溫速度加熱到臨界溫度以上200~600℃左右,使顯微組織全部變成均勻的奧氏體(例如鋼在此溫度時,鐵素體完全轉變為奧氏體,或者二次滲碳體完全溶解於奧氏體),保溫一段時間,然後置於空氣中自然冷卻(包括吹風冷卻和堆放自然冷卻,或者單件在無風空氣中自然冷卻等多種方法),這整個過程稱為正火處理。正火是退火的一種特殊形式,由於其冷卻速度比退火快,能得到較細的晶粒和均勻的組織,使金屬的強度和硬度有所提高,具有較好的綜合機械性能。 (3)淬火(代號C):在熱處理爐內,將金屬按一定的升溫速度加熱到臨界溫度以上300~500℃左右,使顯微組織全部轉變成均勻的奧氏體,保溫一段時間,然後快速冷卻(冷卻介質包括水、油、鹽水、鹼水等等),獲得馬氏體組織,可顯著提高金屬的強度、硬度和耐磨性等等。淬火時的快速冷卻導致的急劇組織轉變會產生較大的內應力,並使脆性增大,因此必須隨後及時進行回火處理或時效處理,以獲得高強度與高韌性相配合的性能,一般較少僅僅採用淬火處理的工藝。視淬火處理的對象和目的不同,淬火處理可分為普通淬火、完全淬火、不完全淬火、等溫淬火、分級淬火、光亮淬火、高頻淬火等多種淬火工藝方式。 (4)表面淬火:這是淬火處理中的一種特殊方式,它是利用例如火焰加熱法、高頻感應加熱法、工頻感應加熱法、電接觸加熱法、電解液加熱法等多種加熱方式,使金屬的表面快速加熱到臨界溫度以上,在熱量還未來得及傳入金屬內部之前就迅速加以冷卻(即淬火處理),這樣可以達到將金屬表面淬硬到一定深度(形成有一定深度的淬硬層),而金屬內部仍保持原組織,滿足外硬內韌的使用需要。表面淬火的加熱速度快、溫度高,金屬內外溫差大,加上冷卻速度快,因此內應力很大,容易產生裂紋,這是必須注意的。 (5)回火(代號H):將已淬火的金屬重新加熱到臨界溫度以下的某一溫度(視此溫度的不同而有高溫回火、中溫回火和低溫回火之分),保溫一段時間,然後在空氣中或油中冷卻,這整個過程稱為回火處理。回火處理的目的是降低淬火處理引起的脆性和消除內應力,穩定金屬零件的幾何尺寸和獲得所需要的機械性能。 金屬材料淬火後如果不及時回火,則往往容易造成工件開裂(硬度很高然而脆性很大)和變形較大。但是,如果回火溫度選擇不當,在某些溫度區域回火時會發生回火脆性(回火處理後韌性反而下降),這是必須注意的。 在實際應用中,常把淬火+高溫回火統稱為調質處理(代號T)。 (6)化學熱處理:把金屬放入化學介質中進行加熱時,某些化學元素的原子將藉助高溫發生原子擴散,滲入到金屬......>>
問題六:什麼是表面熱處理?表面熱處理如何分類? 只對工件表面施行的熱處理稱為表面熱處理。
從大的方面分,表面熱處理分為兩大類:表面淬火、表面化學熱處理。
常用的表面淬火方法有:火焰加熱表面淬火、接觸電熱表面淬火、感應加熱表面淬火等。
常用的表面化學熱處理方法有:滲碳、滲氮、碳氮共滲、滲硼、滲鉻、滲銅等。
問題七:熱處理分哪種類? 正火、淬火、回火、調質、消除應力退火、時效強化、固溶處理
⑦ 熱處理包括哪些
問題一:熱處理工藝有哪些 1.退火
操作方法:將鋼件加熱到Ac3+30~50度或Ac1+30~50度或Ac1以下的溫度(可以查閱有關資料)後,一般隨爐溫緩慢冷卻。
目的:1.降低硬度,提高塑性,改善切削加工與壓力加工性能;2.細化晶粒,改善力學性能,為下一步工序做准備;3.消除冷、熱加工所產生的內應力。
應用要點:1.適用於合金結構鋼、碳素工具鋼、合金工具鋼、高速鋼的鍛件、焊接件以及供應狀態不合格的原材料;2.一般在毛坯狀態進行退火 。
2.正火
操作方法:將鋼件加熱到Ac3或Accm 以上30~50度,保溫後以稍大於退火的冷卻速度冷卻。
目的:1.降低硬度,提高塑性,改善切削加工與壓力加工性能;2.細化晶粒,改善力學性能,為下一步工序做准備;3.消除冷、熱加工所產生的內應力。
應用要點:正火通常作為鍛件、焊接件以及滲碳零件的預先熱處理工序。對於性能要求不高的低碳的和中碳的碳素結構鋼及低合金鋼件,也可作為最後熱處理。對於一般中、高合金鋼,空冷可導致完全或局部淬火,因此不能作為最後熱處理工序。
3.淬火
操作方法:將鋼件加熱到相變溫度Ac3或Ac1以上,保溫一段時間,然後在水、硝鹽、油、或空氣中快速冷卻。
目的:淬火一般是為了得到高硬度的馬氏體組織,有時對某些高合金鋼(如不銹鋼、耐磨鋼)淬火時,則是為了得到單一均勻的奧氏體組織,以提高耐磨性和耐蝕性。
應用要點:1.一般用於含碳量大於百分之零點三的碳鋼和合金鋼;2.淬火能充分發揮鋼的強度和耐磨性潛力,但同時會造成很大的內應力,降低鋼的塑性和沖擊韌度,故要進行回火以得到較好的綜合力學性能。
4.回火
操作方法:將淬火後的鋼件重新加熱到Ac1以下某一溫度,經保溫後,於空氣或油、熱水、水中冷卻。
目余碼輪的:1.降低或消除淬火後的內應力,減少工件的變形和開裂;2.調整硬度,提高塑性和韌性,獲得工作所要求的力學性能;3.穩定工件尺寸。
應用要點:1.保持鋼在淬火後的高硬度和耐磨性時用低溫回火;在保持一定韌度的條件下提高鋼的彈性和屈服強度時用中溫回火;以保持高的沖擊韌度和塑性為主,又有足夠的強度時用高溫回火;2.一般鋼盡量避免在230~280度、不銹鋼在400~450度之間回火,因為這時會產生一次回火脆性。
5.調質
操作方法:淬火後高溫回火稱調質,即將鋼件加熱到比淬火時高10~20度的溫度,保溫後進行淬火,然後在400~720度的溫度下進行回火。
目的:1.改善切削加工性能,提高加工表面光潔程度;2.減小淬火時的變形和開裂;3.獲得良好的綜合力學性能。
應用要點:1.適用於淬透性較高的合金結構鋼、合金工具鋼和高速鋼;2. 不僅可以作為各種較為重要結構的最後熱處理,而且還可以作為某些緊密零件,如絲杠等的預先熱處理,以減小變形。
6.時效
操作方法:將鋼件加熱到80~200度,保溫5~20小時或更長時間,然後隨爐取出在空氣中冷卻。
目的:1. 穩定鋼件淬火後的組織,減小存放或使用期間的變形;2.減輕淬火以及磨削加工後的內應力,穩定形狀和尺寸。
應用要點:1. 適用於經淬火後的各鋼種;2.常用於要求形狀不再發生變化的緊密工件,如緊密絲杠、測量工具、床身機箱等。
7.冷處理
操作方法:將淬火後的鋼件,在低溫介質(如乾冰、液氮)中冷卻到-60~-80度或更低,溫度均勻一致後取出均溫到室溫。
目的:1.使淬火鋼件內的殘余奧氏體全部或大部轉換為馬氏體,從而提高鋼件的硬度、強度、耐磨性和疲勞極限;2. 穩定鋼的組織 ,以穩定鋼件的形狀和尺寸。
應用......>>
問題二:熱模大處理有那幾種 各有什麼作用 1):退火:指金屬材料加熱到適當的溫度,保持一定的時間,然後緩慢冷卻的熱處理工
藝。常見的退火工藝有:再結晶退火豎信,去應力退火,球化退火,完全退火等。退火的目的:
主要是降低金揣材料的硬度,提高塑性,以利切削加工或壓力加工,減少殘余應力,提高組
織和成分的均勻化,或為後道熱處理作好組織准備等。
(2 ):正火:指將鋼材或鋼件加熱到 或 (鋼的上臨界點溫度)以上,30~50℃ 保持適當時間後,在靜止的空氣中冷卻的熱處理的工藝。正火的目的:主要是提高低碳鋼的 力學性能,改善切削加工性,細化晶粒,消除組織缺陷,為後道熱處理作好組織准備等。
(3):淬火:指將鋼件加熱到 Ac3 或 Ac1(鋼的下臨界點溫度)以上某一溫度,保持一
定的時間,然後以適當的冷卻速度,獲得馬氏體(或貝氏體)組織的熱處理工藝。常見的淬
火工藝有鹽浴淬火,馬氏體分級淬火,貝氏體等溫淬火,表面淬火和局部淬火等。淬火的目
的:使鋼件獲得所需的馬氏體組織,提高工件的硬度,強度和耐磨性,為後道熱處理作好組
織准備等。
(4):回火:指鋼件經淬硬後,再加熱到 以下的某一溫度,保溫一定時間,然後冷
卻到室溫的熱處理工藝。常見的回火工藝有:低溫回火,中溫回火,高溫回火和多次回火等。
回火的目的:主要是消除鋼件在淬火時所產生的應力,使鋼件具有高的硬度和耐磨性外,並
具有所需要的塑性和韌性等。
(5):調質:指將鋼材或鋼件進行淬火及高溫回火的復合熱處理工藝。使用於調質處理的鋼稱調質鋼。它一般是指中碳結構鋼和中碳合金結構鋼
問題三:熱處理都包括哪些工藝? 911 聖賢熱處置工藝一般包括加熱、保溫、冷卻三個進程,有時只要加熱和冷卻兩個進程。這些進程相互銜接,不可延續。鋼鐵局部熱處置大致有退火、正火、淬火和回火四種根本工藝。退火是將工件加熱到妥當溫度,依據資料和工件尺寸採用不同的保溫時間,然後停止緩慢冷卻,手段是使金屬外部組織到達或接近平衡形狀,取得優秀的工藝功用和運用功用,或許為進一步淬火作組織准備。正火是工件加熱到適宜的溫度後在氣氛中冷卻,正火的效果同退火相似,只是失掉的組織更細,常用於改善資料的切削功用,也有時用於對一些懇求不高的零件作為最終熱處置。 淬火是將工件加熱保溫後,在水、油或其他無機鹽、無機水溶液等淬冷介質中快速冷卻。淬火後鋼件變硬,但同時變脆。為了降低鋼件的脆性,將淬火後的鋼件在高於室溫而低於650℃的某一妥當溫度停止長時間的保溫,再停止冷卻,這種工藝稱為回火。退火、正火、淬火、回火是局部熱處置中的「四把火」,其中的淬火與回火聯系密切,經常合作運用,缺一不可。2011-10-24 16:38:07
問題四:普通熱處理有哪些 金屬材料熱處理有哪些?鋼熱處理? 鐵熱處理? 有色熱處理?
非金屬材料熱處理有哪些?木材熱處理?布匹熱處理?
問題五:什麼是熱處理? 按目的不同,熱處理可分為:退火、正火、淬火、回火、調質等。
退火就是將零件加熱至臨界溫度以上,經一定時間隨爐緩丁冷卻;正火就是將零件加熱至臨界溫度以上,經一定時間保溫;淬火就是將零件加熱至臨界溫度以上,經一定時間保溫後快速冷卻;回火與調質就是回熱至回火溫度,經一段時間保溫後冷卻,回火溫度分為低溫、高溫、中溫回火。
化學熱處理常見的就是用碳和氮滲入到剛的表面內,提高表面層硬度,具有耐磨和抗拉強度的性能。
問題六:什麼是熱處理?常用的熱處理方法有哪些 熱處理:金屬材料在固態下,通過加熱、保溫、冷卻的手段,改變金屬材料內部的組織狀態,從而獲得所需性能的一種熱加工工藝。
常用的方法有:
1、退火:有完全退火、不完全退火、等溫退火、球化退火、去應力退火、再結晶退火、均勻化退火、去氫退火、擴散退火等等。
2、正火
3、淬火:有單介質淬火、雙介質淬火、分級淬火、等溫淬火、局部淬火等等。
4、回火:有低溫回火、中溫回火、高溫回火、穩定化回火、附加回火等等
5、化學熱處理:有滲碳、滲氮、離子氮化、碳氮共滲、滲金屬等等
6、表面熱處理:有火焰加熱、中頻加熱、高頻加熱、超音頻加熱、激光熱處理等等
問題七:熱處理中的四把火是什麼,分別有那些用途 熱處理的四把火是:退火、正火、淬火、回火。
退火:將鋼加熱到一定溫度並保溫一段時間,然後使它慢慢冷卻,稱為退火。鋼的退火是將鋼加熱到發生相變或部分相變的溫度,經過保溫後緩慢冷卻的熱處理方法。退火的目的,是為了消除組織缺陷,改善組織使成分均勻化以及細化晶粒,提高鋼的力學性能,減少殘余應力;同時可降低硬度,提高塑性和韌性,改善切削加工性能。所以退火既為了消除和改善前道工序遺留的組織缺陷和內應力,又為後續工序作好准備,故退火是屬於半成品熱處理,又稱預先熱處理。
正火:正火是將鋼加熱到臨界溫度以上,使鋼全部轉變為均勻的奧氏體,然後在空氣中自然冷卻的熱處理方法。它能消除過共析鋼的網狀滲碳體,對於亞共析鋼正火可細化晶格,提高綜合力學性能,對要求不高的零件用正火代替退火工藝是比較經濟的。
淬火:淬火是將鋼加熱到臨界溫度以上,保溫一段時間,然後很快放入淬火劑中,使其溫度驟然降低,以大於臨界冷卻速度的速度急速冷卻,而獲得以馬氏體為主的不平衡組織的熱處理方法。淬火能增加鋼的強度和硬度,但要減少其塑性。淬火中常用的淬火劑有:水、油、鹼水和鹽類溶液等。而高速鋼的淬火劑可以是「風」,所以高速鋼又被稱為「風鋼」。
回火:將已經淬火的鋼重新加熱到一定溫度,再用一定方法冷卻稱為回火。其目的是消除淬火產生的內應力,降低硬度和脆性,以取得預期的力學性能。回火分高溫回火、中溫回火和低溫回火三類。回火多與淬火、正火配合使用。
問題八:熱處理有哪些主要內容 1):退火:指金屬材料加熱到適當的溫度,保持一定的時間,然後緩慢冷卻的熱處理工
藝。常見的退火工藝有:再結晶退火,去應力退火,球化退火,完全退火等。退火的目的:
主要是降低金屬材料的硬度,提高塑性,以利切削加工或壓力加工,減少殘余應力,提高組
織和成分的均勻化,或為後道熱處理作好組織准備等。
(2 ):正火:指將鋼材或鋼件加熱到 或 (鋼的上臨界點溫度)以上,30~50℃ 保持適當時間後,在靜止的空氣中冷卻的熱處理的工藝。正火的目的:主要是提高低碳鋼的 力學性能,改善切削加工性,細化晶粒,消除組織缺陷,為後道熱處理作好組織准備等。
(3):淬火:指將鋼件加熱到 Ac3 或 Ac1(鋼的下臨界點溫度)以上某一溫度,保持一
定的時間,然後以適當的冷卻速度,獲得馬氏體(或貝氏體)組織的熱處理工藝。常見的淬
火工藝有鹽浴淬火,馬氏體分級淬火,貝氏體等溫淬火,表面淬火和局部淬火等。淬火的目
的:使鋼件獲得所需的馬氏體組織,提高工件的硬度,強度和耐磨性,為後道熱處理作好組
織准備等。
(4):回火:指鋼件經淬硬後,再加熱到 以下的某一溫度,保溫一定時間,然後冷
卻到室溫的熱處理工藝。常見的回火工藝有:低溫回火,中溫回火,高溫回火和多次回火等。
回火的目的:主要是消除鋼件在淬火時所產生的應力,使鋼件具有高的硬度和耐磨性外,並
具有所需要的塑性和韌性等。
(5):調質:指將鋼材或鋼件進行淬火及高溫回火的復合熱處理工藝。使用於調質處理的鋼稱調質鋼。它一般是指中碳結構鋼和中碳合金結構鋼
問題九:調質處理和熱處理有什麼區別 熱處理分為很多種,調質熱處理是熱處理的一種。就是醫院與市三院的區別。
問題十:熱處理工藝有哪些 金屬熱處理工藝大體可分為整體熱處理、表面熱處理和化學熱處理三大類。1、整體熱處理是對工件整體加熱,然後以適當的速度冷卻,以改變其整體力學性能的金屬熱處理工藝。鋼鐵整體熱處理大致有退火、正火、淬火和回火四種基本工藝。2、表面熱處理是只加熱工件表層,以改變其表層力學性能的金屬熱處理工藝。為了只加熱工件表層而不使過多的熱量傳入工件內部,使用的熱源須具有高的能量密度,即在單位面積的工件上給予較大的熱能,使工件表層或局部能短時或瞬時達到高溫。表面熱處理的主要方法有火焰淬火和感應加熱熱處理,常用的熱源有氧乙炔或氧丙烷等火焰、感應電流、激光和電子束等。
3觸化學熱處理是通過改變工件表層化學成分、組織和性能的金屬熱處理工藝。化學熱處理與表面熱處理不同之處是後者改變了工件表層的化學成分。化學熱處理是將工件放在含碳、氮或其他合金元素的介質(氣體、液體、固體)中加熱,保溫較長時間,從而使工件表層滲入碳、氮、硼和鉻等元素。滲入元素後,有時還要進行其他熱處理工藝如淬火及回火。化學熱處理的主要方法有滲碳、滲氮、滲金屬。
⑧ 化學熱處理
每一種化學熱處理工藝都各有其特點,如果需要分別或同時提高耐磨、減摩、抗咬死、耐蝕、抗高溫氧化和耐疲勞性能,則根據工件的材質和工作條件選擇相應的化學熱處理工藝。
化學熱處理是古老的工藝之一,在中國可上溯到西漢時期。已出土的西漢中山靖王劉勝的佩劍,表面含碳量達O.6~0.7%,而心部為O.15~O.4%,具有明顯的滲碳特徵。明代宋應星撰《天工開物》一書中,就記載有用豆豉、動物骨炭等作為滲碳劑的軟鋼滲碳工藝。
明代方以智在《物理小識》「淬刀」一節中,還記載有「以醬同硝塗鏨口,煅赤淬火」。硝是含氮物質,當有一定的滲氮作用。這說明滲碳、滲氮或碳氮共滲等化學熱處理工藝,早在古代就已被勞動人民所掌握,並作為一種工藝廣泛用於兵器和農具的製作。
隨著化學熱處理理論和工藝的逐步完善,自二十世紀初開始,化學熱處理已在工業中得到廣泛應用。隨著機械製造和軍事工業的迅速發展,對產品的各種性能指標也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除滲碳外,又研究和完善了滲氮、碳氮和氮碳共滲、滲鋁、滲鉻、滲硼、滲硫、硫氮和硫氮碳共滲,以及其他多元共滲工藝。
電子計算機的問世,使化學熱處理過程的控制日臻完善,不僅生產過程的自動化程度越來越高,而且工藝參數和處理質量也得到更加可靠的控制。
按滲入元素的性質,化學熱處理可分為滲非金屬和滲金屬兩大類。前者包括滲碳、滲氮、滲硼和多種非金屬元素共滲,如碳氮共滲、氮碳共滲、硫氮共滲、硫氮碳(硫氰)共滲等;後者主要有滲鋁、滲鉻、滲鋅,鈦、鈮、鉭、釩、鎢等也是常用的表面合金化元素,二元、多元滲金屬工藝,如鋁鉻共滲、鉭鉻共滲等均已用於生產。此外,金屬與非金屬元素的二元或多元共滲工藝也不斷涌現,例如鋁硅共滲、硼鉻共滲等。
鋼鐵的化學熱處理可按進行擴散時的基本組織,區分為鐵素體化學熱處理和奧氏體化學熱處理。前者的擴散溫度低於鐵氮共析溫度,如滲氮、滲硫、硫氮共滲、氧氮共滲等,這些工藝又可稱為低溫化學熱處理;後者是在臨界溫度以上擴散,如滲碳、滲硼、滲鋁、碳氮共滲等,這些工藝均屬高溫化學熱處理范圍。
滲碳是使碳原子滲入鋼制工件表層的化學熱處理工藝。滲碳後,工件表面含碳量一般高於0.8%。淬火並低溫回火後,在提高硬度和耐磨性的同時,心部能保持相當高的韌性,可承受沖擊載荷,疲勞強度較高。但缺點是處理溫度高,工件畸變大。
滲碳工藝廣泛應用於飛機、汽車、機床等設備的重要零件中,如齒輪、軸和凸輪軸等。滲碳是應用最廣、發展得最全面的化學熱處理工藝。用微處理機可實現滲碳全過程的自動化,能控製表面含碳量和碳在滲層中的分布。
滲氮是使氮原子向金屬工件表層擴散的化學熱處理工藝。鋼鐵滲氮後,可形成以氮化物為主的表層。當鋼中含有鉻、鋁、鉬等氮化物時,可獲得比滲碳層更高的硬度、更高的耐磨、耐蝕和抗疲勞性能。滲氮主要用於對精度、畸變數、疲勞強度和耐磨性要求都很高的工件,例如鏜床主軸、鏜桿,磨床主軸,氣缸套等。
碳氮共滲和氮碳共滲是在金屬工件表層同時滲入碳、氮兩種元素的化學熱處理工藝。前者以滲碳為主,與滲碳相比,共滲件淬冷的畸變小,耐磨和耐蝕性高,抗疲勞性能優於滲碳,70年代以來,碳氮共滲工藝發展迅速,不僅可用在若干種汽車、拖拉機零件上,也比較廣泛地用於多種齒輪和軸類的表面強化;後者則以滲氮為主,它的主要特點是滲速較快,生產周期短,表面脆性小且對工件材質的要求不嚴,不足之處是工件滲層較薄,不宜在高載荷下工作。
滲鵬是使硼原子滲入工件表層的化學熱處理工藝。硼在鋼中的溶解度很小,主要是與鐵和鋼中某些合金元素形成硼化物。滲硼件的耐磨性高於滲氮和滲碳層,而且有較高的熱穩定性和耐蝕性。滲硼層脆性較大,難以變形和加工,故工件應在滲硼前精加工。這種工藝主要用於中碳鋼、中碳合金結構鋼零件,也用於鈦等有色金屬和合金的表面強化。
滲硼工藝已在承受磨損的磨具、受到磨粒磨損的石油鑽機的鑽頭、煤水泵零件、拖拉機履帶板、在腐蝕介質或較高溫度條件下工作的閥桿、閥座等上獲得應用。但滲硼工藝還存在處理溫度較高、畸變大、熔鹽滲硼件清洗較困難和滲層較脆等缺點。
滲硫是通過硫與金屬工件表面反應而形成薄膜的化學熱處理工藝。經過滲硫處理的工件,其硬度較低,但減摩作用良好,能防止摩擦副表面接觸時因摩擦熱和塑性變形而引起的擦傷和咬死。
硫氮共滲、硫氮碳共滲是將硫、氮或硫、氮、碳同時滲入金屬工件表層的化學熱處理工藝。採用滲硫工藝時,滲層減摩性好,但在載荷較高時滲層會很快破壞。採用滲氮或氮碳共滲工藝時,滲層有較好的耐磨、抗疲勞性能,但減摩性欠佳。硫氮或硫氮碳共滲工藝,可使工件表層兼具耐磨和減摩等性能。
滲金屬是將一種或數種金屬元素,滲入金屬工件表層的化學熱處理工藝。金屬元素可同時或先後以不同方法滲入。在滲層中,它們大多以金屬間化合物的形式存在,能分別提高工件表層的耐磨、耐蝕、抗高溫氧化等性能。常用的滲金屬工藝有滲鋁、滲鉻、滲鋅等。
化學熱處理的發展將著重於擴大低溫化學熱處理的應用;提高滲層質量和加速化學熱處理過程;研製適應常用化學熱處理工藝的專用鋼;發展無污染化學熱處理工藝和復合滲工藝;用計算機控制多種化學熱處理過程,建立相應的數學模型,研製各種介質中適用的感測器和外接儀表、設備等。
化學熱處理:指金屬或合金工件置於一定溫度的活性介質中保溫,使一種或幾種元素滲入它的表層,以改變其化學成分,組織和性能的熱處理工藝。常見的化學熱處理工藝有:滲碳,滲氮,碳氮共滲,滲鋁,滲硼等。化學熱處理的目的:主要是提高鋼件表面的硬度,耐磨性,抗蝕性,抗疲勞強度和抗氧化性等。
⑨ 表面熱處理可分為
表面熱處理一般分為兩類:一類叫表面淬火只改變表層的組織而不改變表層的化學成分,包括火焰加熱表面淬火、高中頻加熱表面淬火、接觸電加熱表面淬火、電解液加熱表面淬火、激光電子束加熱表面淬火等;另一類叫化學熱處理,它即改變表層化學成分又改變表
層組織,它包括滲碳、氮化、氰化、滲硼、滲金屬等。此外還有一種最新表面硬化技術,是在金屬材料表面上覆蓋特殊的硬化層,如化學氣相沉積(CVD法)和物理氣相沉積(PVD法),以及等離子噴塗等。
⑩ 化學熱處理中滲c.n.p異同點,和應用場合
滲硼是將硼原子滲入工件表面的化學熱處理工藝。鋼件滲硼後,表面具有其他化學熱處理方法難以達到的極高硬度1400-2300HV,並且可源檔陵以保持到800℃表面不產生軟化;滲硼層還有良好的耐蝕性,能耐600℃以下的氧化和耐酸(除硝酸)、鹼的腐蝕。主要應用於要求高硬度、高熱穩定性、高耐磨性、高強氧化能力及耐腐的零件。
滲碳是應用最早最廣的表面熱處理工藝。它將碳元素滲入工件表面,使零件表面碳含量提高,隨後通過淬火使表層得到高的硬度(60HRC以上),而心部得到硬度較低的而具有良好強韌性的低碳馬氏體組織。主要應用於齒輪、銷軸、活塞銷、凸輪軸等。
滲N是使氮原子滲入工件表面,從而得到高硬度、耐腐蝕、耐磨損、高疲勞強度表層。與滲碳工藝比優點就是低溫和不發生相變而使的變形小,因此主蠢漏要雹戚用於高精度鏈輪、軸承、模具等。熱穩定性在550℃一下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