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怎樣識別是不是芳香烴呢
可以根據化學式來判定:苯的同系物的通式是CnH2n-6 (n≥6);芳香烴的π 電子數為4n+2。
芳香烴,通常指分子中含有苯環結構的碳氫化合物。是閉鏈類的一種。具有苯環基本結構,歷史上早期發現的這類化合物多有芳香味道,所以稱這些烴類物質為芳香烴,後來發現的不具有芳香味道的烴類也都統一沿用這種叫法。
(1)如何鑒別芳烴化學方法擴展閱讀:
(1)苯的結構
近代物理方法證明:苯分子的六個碳原子和六個氫原子都在一個平面內,因此它是一個平面分子,六個碳原子組成一個正六邊形,碳鍵鍵長是均等的,約為140 pm,介於單鍵和雙鍵之間。碳氫鍵鍵長為108pm,所有的鍵角都為120°。
(2)苯的芳香性
從結構上看,苯具有平面的環狀結構,鍵長完全平均化,碳氫比為1。從性質上看,苯具有特殊的穩定性:環己烯的氫化熱ΔH=-120kJ/mol,1,3-環己二烯的氫化熱ΔH=-232kJ/mol。
而苯的氫化熱ΔH=-208kJ/mol。1,3-環己二烯失去兩個氫變成苯時,不但不吸熱,反而放出少量的熱量。這說明:苯比相應的環己三烯類要穩定得多,從1,3-環己二烯變成苯時,分子結構已發生了根本的變化,並導致了一個穩定體系的形成。
苯難於氧化和加成,而易於發生親電取代反應,與普通烯烴的性質有明顯的區別。苯還具有特殊的光譜特徵。苯環上的氫處於核磁共振的低場。
㈡ 怎麼鑒別環烷烴,環烯烴,鹵代烴,芳烴
烯烴有一個雙鍵,烷烴沒有雙鍵,鹵代烴是帶有氯溴碘的烴,不知道什麼是芳烴,只知道芳香烴,就是苯
㈢ 有機化學的鑒別
一、常見反應
1、環丙烷:與溴水反應褪色
2、烯烴:①與溴水反應褪色
②與高錳酸鉀反應褪色
3、炔烴:①與重金屬配合物反應生成重金屬炔化物( Ag白色沉澱;Cu棕紅色沉澱),可作末端烷烴的6鑒別反應
②與溴水反應褪色
4、共軛二烯:與順丁烯二酸酐反應生成白色沉澱
順丁烯二酸酐
5、甲苯:與高錳酸鉀反應褪色
6、鹵化烴:與硝酸銀的醇溶液反應生成鹵化銀沉澱。反應活性:①叔鹵代烷>仲鹵代烷>伯鹵代烷②RI(不用加熱就有沉澱)>RBr(有時加熱)>RCl③不飽和鹵代烴與芳香烴,烯丙基型鹵代烴≈苄基型鹵代芳烴>隔離型鹵代芳烴>乙烯型鹵代烴≈鹵苯型鹵代芳烴(鑒別乙烯型鹵代烴類先用「鈉熔法」破壞C—X鍵)
7、醇:①可用盧卡斯試劑(36% HCl/ZnCl2)鑒別六個碳以下的低級醇,活性詞序:烯丙型或苄基型醇>叔醇(立即混濁)>仲醇(數分鍾後混濁)>伯醇(不出現混濁,加熱後混濁)
②鄰二醇與氫氧化銅反應沉澱溶解,變成絳藍色溶液
③與Na、K反應生成氫氣
8、酚:①與溴水反應,溴水褪色並生成白色沉澱
②與三氯化鐵反應:苯酚、間苯二酚顯紫色,甲苯酚顯藍色,鄰苯二酚、對苯二酚顯綠色(凡具有穩定烯醇式結構—C=C—OH的化合物也能與三氯化鐵溶液發生顏色反應)
9、硫醇:與重金屬(Hg2+,Pb2+,Ag+,Cu2+)的氧化物或鹽反應,生成不溶於水的硫醇鹽(可用於重金屬鹽中毒的解毒劑)
10、醛酮:①與飽和亞硫酸氫鈉溶液反應,生成白色沉澱(醛、脂肪族甲基酮和八碳以下的環酮可發生)
②與羰基試劑(特別2,4—二硝基苯肼,可與大多數醛、反應)反應產生黃色沉澱
③碘仿反應(NaOI或I2+OH+)用於鑒別乙醛、甲基酮類化合物(也可用於乙醇和α—碳原子上連有甲基的仲醇)。反應生成有特殊臭味且不溶於反應液的黃色固體
④與托倫試劑(硝酸銀的氨溶液)生成銀鏡(又叫銀鏡反應)(可用於醛的鑒別)
⑤與斐林試劑(硫酸銅與酒石酸鉀鈉的鹼溶液)反應有磚紅色氧化亞銅沉澱析出(用於脂肪醛)
⑥醛也能使高錳酸鉀褪色
11、羧酸:①與碳酸氫鈉反應有二氧化碳產生
②脫羧反應生成二氧化碳(1,α—碳上連有吸電子基硝基、鹵素、醯基、羧基、氰基和不飽和鍵等,反應條件加熱2,羧基直接與羰基相連的α—酮酸3,α—羥基酸在與硫酸或酸性高錳酸鉀溶液共熱,與高錳酸鉀共熱可使高錳酸鉀褪色4、乙二酸、丙二酸、六個碳或七個碳原子的二元羧酸在氫氧化鋇存在下)
③甲酸與托倫試劑反應
④乙二酸能使高錳酸鉀褪色
⑤水楊酸與三氯化鐵反應生成紫堇色配合物
12、乙醯乙酸乙酯:能與三氯化鐵反應顯色
13、胺:① 與醯磺氯。伯胺生成的磺醯胺與氫氧化鈉作用生成鹽溶於水,將溶液酸化,又生成不溶於水的磺醯胺;仲胺形成的磺醯胺不溶於氫氧化鈉溶液。將溶液酸化也不溶解;叔胺不能被磺醯化,不溶於鹼,但可溶於酸
②與亞硝酸反應。脂肪族伯胺與亞硝酸進行重氮化反應,生成重氮鹽不穩定,分解放出氮氣,芳香族伯胺與亞硝酸反應,生成的芳香重氮鹽可溶於水;芳香仲胺和脂肪仲胺與亞硝酸反應生成N-亞硝基胺(黃色油狀物);芳香叔胺與亞硝酸反應生成的環上亞硝基化合物有明顯顏色,在酸性下顯橘黃色,鹼性下顯翠綠色
③苯胺與溴水反應,溴水褪色,生成白色沉澱
④季銨鹽與潮濕的氧化銀作用,可產生沉澱
14、糖:①醛糖與溴水反應褪色
②醛糖與托倫試劑反應也與斐林試劑反應(麥芽糖和果糖在鹼性條件下也可發生以上兩反應)
③單糖的羰基可與某些含氮試劑發生加成反應,最後可生成黃色晶體脎(麥芽糖簇狀結晶,葡萄糖針狀結晶)
④澱粉溶液遇碘顯藍色(直鏈澱粉)
㈣ 怎樣用化學方法區別鹵苯型鹵代芳烴,苄基型鹵代芳烴,隔離型鹵代芳烴
用硝酸銀醇溶液,鹵苯型鹵代芳烴不發生反應;苄基型鹵代芳烴立即會生成鹵化銀沉澱;隔離型鹵代芳烴常溫下不反應,加熱後才會生成鹵化銀沉澱。
㈤ 有機化學問題,請問怎麼辨別芳烴
多環芳烴化合物 (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 是一組化學物質,他們是由未經完全燃燒的煤. 油和氣、垃圾,或是其他有機物質形成的。多環芳烴可由自然過程或與人類活動相關的確行為造成。有超過100種.10,000個不同的多環芳烴化合物。絕大多數的多環芳烴在環境中不是單獨存在,它們往往是兩個或更多的多環芳烴的混合物。它們還可以在一些物質中,如原油,煤,雜芬油,和焦油(瀝青)等。
芳香族化合物的名稱來源於有機化學發展早期,這類化合物大多數是在揮發性的香精油、香樹脂,以及其他具有香味的物質中發現的。例如,從安息香膠內取得安息香酸(C7H6O2),從苦杏仁油中得到苯甲醛,甲苯來自於 tolu(南美洲的一種學名叫 Tolutere samum的喬木)香脂,等等。當然,這種以氣味作為分類的依據是很不科學的。後來發現的許多化合物,就其性質而言應屬於芳香族化合物之列,但它們並無香味。因此,現在雖然仍然使用芳香族化合物這個名詞,但已經失去了它原有的意義。我們現在所說的芳香族化合物,一般是指在分子中含有苯環的化合物。
芳香族化合物具有哪些共同的特點呢?
從實驗事實的觀點出發,芳香族化合物是一類分子式看來極不飽和而又難於發生不飽和烴的加成反應的化合物,代替發生加成反應的是像苯那樣發生親電取代反應,具有特殊的穩定性,低的氫化熱和燃燒熱等。
從理論觀點出發,芳香族化合物分子中有著成環的離域π電子雲處於環的上面和下面。此外,π電子雲有著總數為(4n+2)個π電子。如n=1時,就是苯,它有6個π電子如果按照凱庫勒結構式,苯分子中含有三個雙鍵,那麼它的氫化熱應該是環己烯的3倍,但實際上苯的氫化熱只有208.4 kJ/mol,比預計的要小150.5 kJ/mol。這說明了1 mol C6H6所含的實際能量比它的凱庫勒式應有的能量少150.5 kJ,所以苯特別穩定。這150.5 kJ的能量差正是由於在苯環的共軛體系中π電子離域的結果。所以,這部分能量又稱為苯的共軛能或離域能。這是一個不容忽視的數值,因為在最常見的有機反應中,活化能一般只有63 kJ/mol~105 kJ/mol而已。另外,苯的燃燒熱實測值比計算值低,大約也低相同的數值。
㈥ 化學中,怎樣區分芳香烴和芳香族化合物。
分子中含有苯環的有機化合物叫做芳香族化合物。它包括芳香烴及其衍生物,如鹵代芳香烴、芳香族硝基化合物、芳香醇、芳香酸等。
芳香烴通常指分子中含有苯環結構的碳氫化合物。是閉鏈類的一種。具有苯環基本結構
㈦ 如何用化學方法鑒別苯酚 苯甲酸 苯甲醚 苯甲醇
鑒別有兩種方法
1、可以加鈉,產生氣體的是苯酚和苯甲酸,沒有明顯現象的是苯甲醚和苯甲醛.在加鈉產生氣體的兩種物質中分別加飽和溴水,產生白色沉澱的是苯酚,無明顯現象的是苯甲酸;在加鈉沒有氣體的兩種物質中分別進行銀鏡反應,產生銀鏡的是苯甲醛,不產生銀鏡反應的是苯甲醚.。
2、先加碳酸氫鈉,反應後分出水層加鹽酸沉澱出苯甲酸,然後加氫氧化鈉,反應後分出水層,加酸沉澱出苯酚,剩餘加亞硫酸氫鈉溶液,分出沉澱,加酸,分出油層得苯甲醛,前面加亞硫酸氫鈉後的溶液中油層為苯甲醇。
(7)如何鑒別芳烴化學方法擴展閱讀:
四種化學原料的相關資料:
苯酚:
苯酚是德國化學家龍格(Runge F)於1834年在煤焦油中發現的,故又稱石炭酸(Carbolic acid)。使苯酚首次聲名遠揚的應歸功於英國著名的醫生里斯特。
里斯特發現病人手術後死因多數是傷口化膿感染。偶然之下用苯酚稀溶液來噴灑手術的器械以及醫生的雙手,結果病人的感染情況顯著減少。這一發現使苯酚成為一種強有力的外科消毒劑。里斯特也因此被譽為「外科消毒之父」。
物理性質:外觀與性狀:無色液體,有芳香味。熔點(℃):-15.3
相對密度(水=1):1.04(25℃)
沸點(℃):205.7
相對蒸氣密度(空氣=1):3.72
相對密度(水=1):1.0419
分子式:C7H8O
分子量:108.13
飽和蒸氣壓(kPa):0.13(58℃)
閃點(℃):100
引燃溫度(℃):436
溶解性:微溶於水,易溶於醇、醚、芳烴。
折光率:1.5396
CAS號:100-51-6
化學性質
經氧化或脫氫反應生成苯甲醛。加氫可生成甲苯、聯苄或甲基環己烷、環己基甲醇。與羧酸進行酯化反應生成相應的酯。在氯化鋅、三氟化硼、無水硼酸或磷酸及硫酸存在下,縮合成樹脂狀物。
㈧ 如何用化學方法鑒別甲苯和苯
鑒別甲苯和苯
用高錳酸鉀,褪色的是甲苯,不褪色的為苯。苯較穩定不與高錳酸鉀反應,甲苯會被高錳酸鉀氧化為苯甲酸,使高錳酸鉀褪色
苯
在常溫下為一種無色、有甜味的透明液體,並具有強烈的芳香氣味。苯可燃,毒性較高,是一種致癌物質。可通過皮膚和呼吸道進入人體,體內極其難降解,因為其有毒,常用甲苯代替,苯是一種碳氫化合物也是最簡單的芳烴。它難溶於水,易溶於有機溶劑,本身也可作為有機溶劑。苯是一種石油化工基本原料。苯的產量和生產的技術水平是一個國家石油化工發展水平的標志之一。苯具有的環系叫苯環,是最簡單的芳環。苯分子去掉一個氫以後的結構叫苯基,用Ph表示。因此苯也可表示為PhH。
甲苯
無色澄清液體。有苯樣氣味。有強折光性。能與乙醇、
乙醚、丙酮、氯仿、二硫化碳和冰乙酸混溶,極微溶於水。相對密度
0.866。凝固點-95℃。沸點110.6℃。折光率
1.4967。閃點(閉杯)
4.4℃。易燃。蒸氣能與空氣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爆炸極限
1.2%~7.0%(體積)。低毒,半數致死量(大鼠,經口)5000mg/kg。高濃度氣體有麻醉性。有刺激性。
㈨ 多環芳烴的分析方法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多環芳烴的檢測方法也在不斷地發展變化,從開始的柱吸附色譜、紙色譜、薄層色譜(TLC)和凝膠滲透色譜(GPC)發展到如今的氣相色譜(GC)、反相高效液相色譜(RP-HPLC),還有紫外吸收光譜(UV)和發射光譜(包括熒光、磷光和低溫發光等),還有質譜分析、核磁共振和紅外光譜技術,以及各種分析方法之間的聯用技術等。較為常用的是分光光度法和反相高效液相色譜法。近幾年來多環芳烴的分析方法發展迅速,出現了如微波輔助溶劑萃取、固相微萃取、超臨界流體等多種新的分析技術。 分光光度法有紫外分光光度法、熒光光譜法、磷光法,低溫發光光譜法和一些新的發光分析法等等。用發光技術分析RAHs多環芳烴樣品比吸收分光光度法具有靈敏度高、專屬性強等優點。發光法的靈敏度比吸收法高10-100倍,其檢出量約在10.6一10.8g范圍。由於紫外分光光度法儀器簡單,通用性強,所以也比較常見。一般PAHs的mole吸光系數(ε)在10-10左右,檢出靈敏度約在µg數量級。下表1是部分多環芳烴的最大紫外吸收波長。
表1 部分多環芳烴的最大紫外吸收波
物質 最大吸收波長(nm)
──────────────────────────────────
萘 275
蒽 370
丁省 460
戊省 580
低溫熒光分析法是近幾年出現的一種新的多環芳烴分析方法。於立軍等利用光纖傳導低溫裝置和熒光分光光度計偶聯,對多環芳烴進行低溫激發、發射光譜掃描,獲得了多環芳烴的Shpolskii低溫熒光光譜,呈現出很明顯的精細結構,對多環芳烴有很好的鑒別能力。 ⑴加熱法
水中的苯並[a]芘可通過加熱煮沸使其濃度降低,當加熱至沸時,其含量可減少37%-57%,如再繼續加熱,則其含量不再減少,且發現部分苯並[a]芘已轉入到加熱煮沸形成的沉垢中去。其他多環芳烴也可在加熱煮沸過程中部分地被除去。
⑵混凝沉澱法
利用此法及氯化可除去15%一85%的苯並[a]芘,如果再用合成絮凝劑及通過活性炭過濾,所得到的處理水,其多環芳烴的含量可達到食用水的標准。
⑶吸附法
石化廠排出的廢水中的熒蒽、苯並[al芘、茚並芘、3,4-苯並熒蒽、11,12-苯並熒蒽、苝及苝等,可以用活性炭吸附去除。使用粉狀活性炭,雖然可以降低其臭味,但是要達到飲用水的標准,即0.2µg/L是相當困難的。活性炭對分子量大的多環芳烴吸附效果較差,採用大孔樹脂吸附效果較好。總的來說,僅用物理方法處理多環芳烴是困難的,應當結合生化處理方法和化學處理方法一起使用。 化學法處理多環芳烴主要有光氧化及化學葯劑氧化兩大類。
在光氧化過程中,水中的多環芳烴是在光誘發所產生的單線態氧、臭氧或輕基游離基的作用下發生氧化降解的。苯並[a]芘可因光氧化而去除56%,並形成苯並[a]芘-3,6-二酮或其他二酮類化合物,以及一些未知的化合物。
在化學氧化中,主要是臭氧氧化和氯氧化兩種。臭氧去除多環芳烴的效果比其它氧化法為好。水溶液中的4µg/L的苯並[a]芘用2.5µg/L臭氧處理3分鍾,則其殘餘量為0.06µg/L;用0.45mg/L的臭氧處理5分鍾,則殘餘量為0.04µg/L。增加臭氧濃度,延長作用時間,可以提高去除率,但殘餘量總不會低於0.02µg/L 烏錫康。
㈩ 烯烴,炔烴,芳香烴的鑒定方法
第一步將芳香烴鑒別出來,各取適量樣液與三支試管中,分別添加適量溴水,能使溴水褪色的烯烴和炔烴,不能的是芳香烴。第二步再取出能使溴水褪色的樣液與二支試管中,分別添加等量的銅銨溶液會生成沉澱的是炔烴,無現象的烯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