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新課改論文:高中化學教師如何培訓核心素養
以「核心素養」作為培養目標的新一輪高中化學課程改革的推進和實施,需要高中化學教師對「核心素養」有深刻的理解和認同。中小學教師培訓機構有必要基於「核心素養」理解開展高中化學教師培訓。闡述了學生發展核心素養和高中化學學科核心素養的內涵,構建了基於「核心素養」理解的「課題研究」培訓模式,並以案例的形式剖析了該培訓模式的應用,最後對基於「核心素養」理解的高中化學教師培訓進行反思。
隨著高中化學課程改革和高考改革的不斷深入推進,「學生發展核心素養」和「高中化學學科核心素養」(下文簡稱「核心素養」)成為這兩年來新聞媒體和教育報刊上出現頻率最高的詞。廣大化學教育研究者和一線高中化學教師不管對「核心素養」了解多少、研究多少,未來「核心素養」都將成為指導高中化學課程改革的方向。作為中小學教師培訓機構教師,面對「核心素養」,我們需要思考的問題主要有以下幾個:一是「核心素養」是什麼;二是廣大高中化學教師對「核心素養」的理解程度如何;三是廣大高中化學教師自身的「核心素養」水平怎麼樣;四是廣大高中化學教師如何在實踐中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這四個問題的基礎就是「核心素養」是什麼,廣大高中化學教師對「核心素養」是否理解。因此,在以「核心素養」培養作為目標的高中化學課程改革正式推開之前,作為中小學教師培訓機構教師,我們認為有必要提前通過培訓的方式促進高中化學教師認識、理解和認同「核心素養」,在此基礎上評價自身「核心素養」水平的高低,並探尋實踐中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路徑。
一、基於「核心素養」理解的高中化學教師培訓模式構建
(一)對於「核心素養」的理解
本文的「核心素養」涉及兩個概念,即「學生發展核心素養」和「高中化學學科核心素養」。「學生發展核心素養」是新一輪高中課程改革的總目標,要實現這一總目標有賴於各個學科核心素養培養的子目標的落實。2016年9月13日,教育部委託北京師范大學林崇德教授牽頭,聯合國內高校近百位專家,歷時3年完成《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研究成果發布。「學生發展核心素養」指的是所有學生為適應未來的工作和生活所必須擁有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指向的是培養什麼樣的未來公民的問題。「學生發展核心素養」是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有機整合。「學生發展核心素養」包括文化基礎、自主發展、社會參與三個大的方面,細化為文化底蘊、科學精神、學會學習、健康生活、責任擔當、實踐創新六大素養,六大素養又可以用18個基本要點加以分解。高中化學學科教育教學所形成的體現化學學科特質的素養就稱為「高中化學學科核心素養」。教育部組織專家對高中化學學科核心素養進行了研製,專家們提出用「宏觀辨識與微觀探析」「變化觀念與平衡思想」「證據推理與模型認知」「實驗探究與創新意識」「科學精神與社會責任」五個維度來概括和表述高中化學學科核心素養。[1]簡單來說,「高中化學學科核心素養」回答的是一個公民有沒有學過化學對於他未來的工作和生活有什麼區別,化學學科具有什麼樣的學科特質和學科價值的問題。
(二)高中化學教師培訓模式構建
為了促進高中化學教師對「核心素養」的理解,我們採用近幾年一直在研究和實踐並取得較好成效的「課題研究」培訓模式[2][3],並對這種模式在該培訓項目中進行改進和創新,構建出基於「核心素養」理解的「課題研究」培訓模式。基於「核心素養」理解的「課題研究」培訓模式以「文獻閱讀」作為培訓環節的起點,並圍繞「文獻閱讀」延伸出「反思教學」「整理、匯編文獻」「當堂討論,專家引領」「在崗實踐」,而「當堂討論,專家引領」「整理、匯編文獻」的結果也進一步引領參訓教師「反思教學」。圍繞「文獻閱讀」對「核心素養」有了一定的了解以後,參訓教師返回各自工作崗位,開展「在崗實踐」,在「在崗實踐」中把集中培訓期間所學習、認識和理解的「核心素養」在高中化學課堂中進行實踐,並探討高中化學課堂教學如何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經過若干個月的在崗實踐和研究,通過網路研修平台,並組織參訓教師進行集中匯報,主要採取「學員展示,專家點評」的方式進行,參訓教師將自己之前所學的「核心素養」相關文獻結合自己的實踐研究,展示自己對「核心素養」的理解,專家進行點評、糾偏。在此基礎上,參訓教師把前期文獻閱讀、班級研討、教學反思、在崗實踐、學員展示等環節形成的認識和思考撰寫成論文,並向期刊投稿發表,把自己對「核心素養」的理解和其他同行分享,並將形成的成果進一步應用於自己的高中化學課堂教學實踐中。
二、基於「核心素養」理解的高中化學教師培訓實踐案例剖析
下面以我們承辦的教育部、財政部「國培計劃」綜合改革示範項目——「國培計劃(2016)」跨年度遞進式培訓項目高中化學骨幹教師能力提升高端研修班為例,探討在該項目中如何實施基於「核心素養」理解的「課題研究」培訓模式。該培訓項目採取跨年度、分階段、混合式的形式開展,在第一年的集中培訓和網路培訓中,本項目的定位在於通過「課題研究」促進高中化學骨幹教師認識、理解和認同「核心素養」,並形成有關「核心素養」的研究成果在核心期刊或主流期刊上發表,並將研究成果應用於高中化學課堂教學中。
(一)文獻閱讀→反思教學
在本項目第一年度第一次集中培訓前,項目團隊在QQ群共享文件中提供了一系列有關「學生發展核心素養」「高中化學學科核心素養」的已公開發表的論文和相關的宣傳報道文章。要求每一位參訓教師都要在培訓前認真閱讀項目團隊所提供的文獻。通過在班級QQ群里與參訓教師進行交流,發現絕大部分教師對「學生發展核心素養」和「高中化學學科核心素養」並不熟悉,對此有系列學習和深入認識及理解的教師屈指可數。在文獻閱讀的基礎上,參訓教師在培訓前就可以開始反思基於「核心素養」培養的高中化學課堂教學與基於「三維目標」培養的高中化學課堂教學究竟有什麼樣的差別與聯系。很多參訓教師在閱讀文獻以後,對「學生發展核心素養」和「高中化學學科核心素養」的認識和理解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由原來的陌生、困惑甚至抵觸轉變為初步認識和逐漸接受。他們認識到核心素養其實就是三維目標的有機整合,並不是完全的另起爐灶、推倒重來。
(二)文獻閱讀→整理、匯編文獻→反思教學
培訓班開班以後,為了幫助參訓教師更為自主地收集有關「學生發展核心素養」和「高中化學學科核心素養」的最新文獻進行閱讀和學習,項目團隊安排專家開設了《文獻檢索與應用》相關課程,幫助參訓教師掌握文獻檢索的一般方法和文獻閱讀、分析的一般思路。為了促進參訓教師形成進一步的認識和理解,項目團隊還邀請中國知網講師為參訓教師介紹中國知網「大成編客」平台的使用方法。項目團隊要求每一位參訓教師要圍繞「學生發展核心素養」和「高中化學學科核心素養」整理、匯編一本關於「核心素養」的文獻集。讓參訓教師利用「大成編客」整理、匯編文獻集的主要目的在於通過任務驅動的方式,促使參訓教師應用所學文獻檢索的技術,閱讀、下載相關的文獻,並在閱讀、梳理的基礎上對文獻進行歸納、分類。比如:有參訓教師將文獻分為國外有關核心素養的研究和國內有關核心素養的研究;有參訓教師將文獻分為國外有關核心素養的研究、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研究和高中各學科核心素養研究;還有參訓教師將文獻分為核心素養的概念研究、核心素養的內涵研究和核心素養的培養途徑研究;等等。在整理、匯編文獻的基礎上,參訓教師自然而然地會結合自己平時的教學實踐進行反思,反思自己的課堂教學是否是立足於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自己是否能夠勝任「核心素養」的培養任務,自己在未來的教學中還有哪些地方需要改進。
(三)文獻閱讀→當堂討論,專家引領→反思教學
培訓前的文獻閱讀材料主要由項目團隊提供,培訓開始後的文獻整理、匯編文獻閱讀材料主要由參訓教師利用中文資料庫根據自己的需要和理解下載。這個環節中的文獻閱讀主要採用的是文獻精讀和文獻共讀的方式。項目團隊對培訓課程內容和形式做了一個創新。通過與授課專家進行商量,改變過去專家「傳經送道」式的專題講座形式,採用文獻閱讀、當堂討論、專家引領的方式進行。在該課程開始前兩天,印發了三篇最新發表的有關核心素養的研究論文給全體的參訓教師。這三篇論文分別是教育部課程改革專家、華東師范大學楊向東教授撰寫的《核心素養與我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關系》[4],原國家督學、著名教育專家成尚榮先生撰寫的《核心素養的中國表達》[5],以及教育部高中化學課程標准修訂組核心成員、特級教師王雲生老師撰寫的《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是學科教育的靈魂》[6]。要求全體參訓教師認真研讀這三篇論文,並在自己有感悟的地方做標注、寫體會,在自己讀不懂的地方做標注、提出自己的困惑。班級研討由教育部高中化學課程標准修訂組核心成員、特級教師王雲生老師主持。主持專家圍繞三篇論文提出了以下問題作為參訓教師當堂討論的方向:「21世紀的中國需要什麼樣的人才?怎樣理解『核心素養』是個體在社會中生存與生活,有能力為社會發展和人民幸福做貢獻的最基本、最重要、最必需的素養?我國的基礎教育要為我國未來的公民奠定怎樣的基礎?怎樣理解《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和各個學科的學科核心素養以及各個學科的課程標準是什麼關系?怎樣理解和評價我國提出的高中化學學科核心素養?為什麼說,落實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需要課堂轉型?化學學科的課堂轉型,要轉變什麼,該怎樣轉變?」為了使整個班級研討氛圍更加熱烈,項目團隊在研討開始就將班級按照「世界咖啡」的形式,將桌椅按10個人一圓桌的形式進行了重新布置,全班共分為5個小組。得益於組織形式的改變以及參訓教師大多課前就認真反復地閱讀和學習了三篇論文,加上主持專家列出了相當明確的研討問題,整個班級研討相當熱烈,參訓教師們圍繞提出的問題,參考三篇論文,結合自身的教學實踐,暢所欲言,既談看法、觀點,也談自己的困惑以及對未來教學的思考。針對參訓教師的發言,主持專家做了深入的點評,針對參訓教師的困惑和提問,主持專家明確地提出了自己的建議。
(四)文獻閱讀→在崗實踐→學員展示,專家點評
在多種形式深入閱讀文獻的基礎上,在第一次集中培訓結束後,進入了第一年度第一次集中培訓和第二次集中培訓間的在崗實踐研修期,該階段有若干個月的時間。在崗實踐研修期間,項目團隊要求參訓教師要積極地將第一次集中培訓期間對「核心素養」的認識和理解在高中化學課堂教學過程中進行實踐和反思。在崗研修期間,參訓教師可以進一步完成「大成編客」的文獻整理、匯編任務。也可以通過項目團隊建立的「國培計劃」專題網路研修平台發布有關「核心素養」的在崗研修心得體會,其他參訓教師可以通過網路研修平台對心得體會進行回復和點評,項目團隊聘請的專家也可以對心得體會進行點評、糾偏。在第二次集中培訓期間,項目團隊將以「學員展示,專家點評」的形式為主開展總結提升活動,收集匯編參訓教師關於「核心素養」的研修成果,並印發給全體參訓教師。安排時間讓參訓教師互相交流研討在崗研修成果,同時遴選出若干參訓教師作為代表,請他們在全班進行展示匯報,並請專家對參訓教師的研修成果進行有針對性的點評,既肯定參訓教師認識和理解到位的地方,也指出參訓教師認識和理解上的誤區,起到固化成果和認識糾偏的作用。
(五)文獻閱讀、班級研討、反思教學、在崗實踐→成果發表,總結提升
在文獻閱讀、班級研討、反思教學、在崗實踐、學員展示、專家點評等的基礎上,參訓教師對於「核心素養」應該有了一個「多維立體」的認識和理解。這說明,參訓教師關於「核心素養」的課題研究已經取得了階段性的成果。這個時候,相當關鍵的是要及時地督促參訓教師將自己的閱讀、反思、實踐和研究的成果撰寫成論文,並指導參訓教師對論文進行反復修改,在此基礎上向國內核心期刊或主流期刊投稿,並爭取發表。論文的發表本身並不是課題研究的目的,而是為了及時總結提升研究的成果,為了使思考和研究更加系統和深入。論文發表以後,可以通過班級QQ群和網路研修平台發布論文成果,讓其他參訓教師也可以共享研究的成果,增進對「核心素養」的認識、理解和認同。同時,要將研究成果進一步應用於高中化學課堂教學中,在實踐中進一步加深對「核心素養」的理解。
三、基於「核心素養」理解的高中化學教師培訓反思
我們構建了基於「核心素養」的「課題研究」培訓模式,並就此進行了實踐探索,我們認為要取得較好的成效需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一)文獻閱讀在「核心素養」理解中具有重要作用
文獻閱讀對於課題研究具有突出重要的作用。文獻閱讀是課題研究的起點,也是在課題研究過程中遇到疑難問題時解決問題的重要途徑。基於「核心素養」理解的「課題研究」培訓模式中,文獻閱讀是整個培訓模式的起點,通過文獻閱讀,可以引發參訓教師反思教學;可以布置整理、匯編文獻集的任務供參訓教師檢索、下載、閱讀、梳理、分類、歸納文獻;也可以對指定的文獻進行精讀,針對具體問題進行深入研討;還可以在文獻閱讀的基礎上進行在崗實踐。當然,在崗實踐研修過程中,遇到相關疑難問題也可以進一步查閱文獻,解決疑難問題。因此,文獻閱讀在「核心素養」理解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參訓教師在「核心素養」理解中要發揮主動性
在整個教師培訓過程中,參訓教師是培訓的主體,作為主體,要激活自身參與培訓的動力和積極性,全身心地投入到培訓中來,通過文獻閱讀、反思教學、整理和匯編文獻、班級研討、學員展示、專家引領等多種形式,不斷提升自己對「核心素養」的理解。同時,作為培訓主體,不能對「核心素養」的學習持排斥的態度,而要積極主動地接納「核心素養」;並積極地反思「核心素養」與「三維目標」的關系,主動地在實踐中探尋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路徑。當然,要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教師首先應該具有較高水平的「核心素養」,教師應該積極主動地對照「核心素養」的相關要求,通過自學、培訓、實踐、反思等方式查缺補漏,提升自身「核心素養」水平。
(三)參訓教師對「核心素養」的理解是動態發展的
在閱讀國內教育專家對「核心素養」的相關研究論文的時候,很多參訓教師都發現了一個很有趣的現象:很多專家對「核心素養」的認識、理解和闡述在發生著變化。這其實也很正常,「核心素養」對於國內教育專家和一線教師來說,都是新生事物。不管是專家還是一線教師對於「核心素養」的理解都是動態發展的,而不是一成不變的。在培訓過程中,我們也發現參訓教師對「核心素養」的理解一直在動態發展著。很多參訓教師由原來對「核心素養」的陌生、困惑甚至排斥,通過不斷的學習和研究,他們開始轉變自己對「核心素養」的認識和理解,認識到「核心素養」確實為高中化學課堂教學從教書走向育人指明了踐行的方向,他們也更加積極主動地、自覺地進一步研究和實踐「核心素養」培養目標。
2. 怎樣成為一名合格的老師
一、要想成為一名合格的教師就要具備教師職業素養,國家頒布了教師應具備的標准及要求,要求教師始終秉承四個原則:以身為本、立德為先、能力為重、終身學習。「學高為師,身正為范」,教師除了要有高尚的師德,還應該有深厚的教學素養和一套良好的教學方法。要給別人一滴水,你自己必需要有長流水。所以扎實的專業知識,也是教師應具備的,我們應該具有活動老學到老的思想觀念,在不斷的學習中充實自己,武裝自己,拓寬自己的知識視野,這樣才能在學生心中樹立較高威信。如果是滿足於現狀,那隻能被信息社會高速發展的今天所淘汰。做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師,還要有一套好的教學方法,要有把難題變成樂趣的能力,要經常聽取有經驗的教師們的建議,聽他們上課,學習他們好的方法,學習新的知識,只有不斷專研,努力學習,才能不斷加強自己把握教材的能力,增強自己駕馭課堂的能力,才能不斷完善自己的教學方法。
二、要想做一個新時期的合格教師,除了具有愛崗敬業和忠誠黨的教育事業的信念,淵博的學識,扎實的教學教育基本功以外,必須具有讓學生敬仰的高尚人格。孔子曰:「其身正不令則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一個人,不管她學歷有多高,不管她教學經歷有多長,教學經驗有多好,沒有崇高的師德,也是沒有用的。教師應該當好學生的人生的引路人,用自己好的作風,好的思想、好的道德為學生樹立一個好的榜樣。這就要求我們教師要有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學生和教師朝夕相處,教師的一言一行無時無刻不在影響著學生,如果教師自己真正做到為人師表,那麼學生就真正能做到「不令則行」。如:我們能做到不講粗口,上課不遲到,不接打手機,說道做到等等,這些看似簡單的道理,卻能夠持久、深刻、直接地影響學生。
三、要想成為一個合格的教師,必須具備教育行業基本的職業道德;必須尊重學生,理解學生,關心學生,平等地對待每一個學生,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必須注重教師儀表,加強教師修養,在學生中樹立起自己的形象。一個合格的教師,要愛自己的職業,愛我們的學生。心中有愛,才會用心去感受,用心去做。用自己的愛心,換起孩子們的信任,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引起孩子們的學習興趣。要做到這點,就必須經常與孩子們溝通,找他們聊天,和他們交流,和他們游戲,一個贊賞的眼神,一個簡單的大母子的動作,一句表揚的話語都會讓孩子們高興得手舞足蹈,給他們無窮的力量。反之,學生不喜歡你,那他們就會處處抵觸你,挑剔你,甚至產生逆反心理,那無論你知識有多淵博,學歷有多高,都引起不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四、要想成為一個合格的教師,必須具備高度的責任感,有事業心,對得起自己這份神聖的職業,對得起學生、社會。教師,社會給了無數的光環,而也給教師提出了許多的要求。我們應該把自己的職業當做自己的事業來對待,用心對待,用心耕耘。我們是學生生活上的服務生,是知識的引導者,是學生人生的引路人。那麼就要求教師要有一個平和的心態,無論是成績好的優等生,還是學習困難的後進生,我們都要一視同仁。現在我們學校里的教師有三種:一是把學生的事當作學校的事去坐;二、把學校的事當成自己的事來做;三是把自己的事當作教育的事來做。前一種是得過且過,第二種是任勞任怨,而第三種則是愛的真諦。只有真正有責任感、有事業心的人才會把自己的事當作教育的事來做,這樣才生活得快樂,教育得幸福。
3. 在化學新課標下,如何針對學科核心素養制定教學目標
你好
一、基於學科核心素養優化高中化學教師教學認知的必要性
新課程改革已經進行了十餘年,但在實施的過程中還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和矛盾。當前高中化學教學中存在較為嚴重的問題是教師受應試教育和傳統教學經驗的影響,主要圍繞著「知識與技能」的一維目標進行教學。[1]教師的育人意識淡薄,育人能力缺失。[2]以教科書為中心,只想准確地把盡可能多的知識傳授給學生,幫助學生構建知識體系。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只是「旁觀者」,學生的熱情、主動性、懷疑能力在學習中不斷泯滅。化學學科核心素養的提出,對中學化學教師最大的挑戰就是——從「教書」轉向「育人」,也就是說不能再單純地從化學學科的角度來理解化學教學,而必須從人的素養提升的角度來理解。2012年2月,教育部頒發《教師專業標准(試行)》,要求學校教育教學活動必須做到全程育人、全員育人。這些都要求化學教師在觀念上、思維方式上和教學行為上都要發生重大改變。作為高中化學教師要承擔起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使命,必須將對發展學生核心素養的訴求,轉化為教師的教學理解並付諸實踐。在這種新形勢下,優化提升高中化學教師的教學認知尤為重要。
二、優化高中化學教師教學認知的流程——以「苯」的教學為例[3]
教學認知的建構和發展必須根植於教學實踐。因此,基於一定的主題開展教學活動研究,是培育和發展高中化學教師教學認知的有效途徑。本研究在借鑒國內外學者對PCK(學科教學知識)、PCKg(學科教學認知)構成要素研究[4]的基礎上,把對教師教學認知提升的重心放在發展學生核心素養的關鍵要素上,提出了優化高中化學教師教學認知的流程(如圖1)。「發展學生的化學核心素養」是進行化學教學的統領性觀念,它是確定教學內容、教學目標、教學策略的基礎。首先,教師應該對核心素養、化學學科核心素養體系有深入的理解。其次,以發展學生核心素養為主旨,分析教學知識,包括化學教學內容、學生知識等。然後,選擇教學內容,准確制定教學目標。最後,根據教學目標精心設計學習任務。課堂情境設計和學生學習活動設計是學習任務設計的關鍵。通過學生在化學學習中與教學情境持續互動,實現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
(一)充分理解化學學科核心素養體系
核心素養是21世紀個人終生發展和適應社會變遷所需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核心素養是對三維目標的傳承、整合、提升和發展。[5]學科核心素養是核心素養在特定學科的學科化、具體化、情境化,它關心的是一門學科究竟對一個人的關鍵能力和必備品格的形成有什麼樣的貢獻,而不只是本門學科的具體知識內容。不同的學科的核心素養有著不同的內容要求,但他們互相聯系滲透,共同支撐核心素養的發展。高中化學核心素養是高中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高中化學教育活動的總目標。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並不是全盤否定知識技能的學習,而是清晰地認識到高中化學對於學生成長獨有的意義和獨特的價值。化學學科學習的目的,不僅是化學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習得,更重要的是化學基本觀念、思想方法、思維能力、價值觀和科學倫理觀念的形成。[6]
(二)全面分析化學學科教學知識
化學教學知識包括化學教學內容和學生知識等。准確把握高中化學學科教學知識,是順利完成教學,實現發展學生核心素養的基本保證。1.挖掘整合教學內容教學內容是教師教學認知的基礎。化學教師要認真學習新修訂的課程標准,融合課程理念,把握化學學科知識體系,樹立正確的課程觀、教學觀。(1)追溯化學知識的產生過程在化學知識的形成階段,充滿了化學家的智慧和科學精神,蘊藏著豐富的認識論和方法論,飽含著寶貴的經驗和教訓。如「苯」的教學中向學生呈現苯的發現過程、凱庫勒苯環結構假說提出的過程,就是科學探索過程的再現。教師追溯化學知識的產生過程,讓學生領略創造者的思考,感受想像力和創造力在科學研究中的重要意義;讓學生逐步領悟自然科學的探究方法,體驗科學理論從「猜測、提出假說——證實或證偽——修正發展」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不但學習研究物質的方法,對於培養科學精神品質也具有重要的作用。(2)提煉化學基本觀念和思想方法學科基本觀念是對學科知識更高層次的抽象和概括,在學生學習具體性知識時起統攝作用。教師在對具體化學知識的分析過程中,要注意提煉知識背後隱藏的化學學科的
滿意請採納
4. 高中學生喜歡怎樣的化學課堂教學手段
高中化學新課標的實施,是以素質教育學生發展為本,以培養和塑造人的綜合素質為目標,是科學的、前瞻的教育,體現了現代教育所具有的主動性、民主性、創造性的時代特徵。這就要求21世紀的化學教師必須站在化學發展的「昨天」與「明天」的新舊契合點上尋找自己的創新與發展,因此,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成為了時代的主流,化學課堂教學必須注重培養學生自主性的學習品質,創造性的個性品質。
一、 有效教學的理念
1.教學有效性首先要進行思維方式轉變。要改變以往的觀念,由原來教師的「教」向「導」轉變,促進學生由「聽」向「探」轉變。老師是編導者,學生是講演者,由師長變為學生,由領導者變為組織者、合作者,變「教」為「啟」,變「教」為「幫」。學生要成為學習的小主人,變被動接受為主動探究。使」教室」變為「學堂」,使「講堂」變為「學堂」。
2.教學有效性要以學生的進步和發展為宗旨。教學的有效與否,要通過學生來體現,關注學生的發展,教師要以一切為了學生為宗旨,不是讓學生單純的以學習知識為目標,而是在教學中通過自主梳理、互動探究、歸納總結等形式,要求學生全面發展、主動發展和個性發展。
3.教學有效性還要關注教師的教學策略。一堂有效地教學課,首先,要求以教師自身發展為基礎,教師對教學觀念的轉變、對教學批判反思的能力的培養。其次,因才施教 。 教師要對學生基礎素質有個基本了解,根據學生自身能力適當發展,在保證教學有效性的條件中,教師的教學策略占重要地位。
二、中國傳統教育體制的影響
1.教學的過程單純關注學生的認知,忽視情感、態度、價值觀。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往往單純重視學生知識和技能的培養,忽視學生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培養。由於教學目標的偏差,「熟能生巧」的理念逐漸演變成「熟能生厭」的現實,其結果就是學生厭學,教師厭教,教師教得辛苦,學生學得也辛苦。學生的積極性很難被調動,課堂教學死氣沉沉,教學效率低下。教師的教學是低效的,甚至是無效的。由此形成惡性循環,教師和家長不得不靠佔用學生的課外時間來彌補課堂教學沒有完成的任務,加重了學生的課業負擔。
2.不能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轉換,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講學生聽的固定教學方式,學生被動接受的學習方式,嚴重製約了學生的發展,影響了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意識的形成。學生缺乏自主學習,獨立思考的能力。學習方式的轉變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想要改變這種「根深蒂固」的思想還需要一個長期的過程。
3.師生互動性不強,從某種意義上說,課堂教學就是教師、學生的活動。從當前的課堂教學來看,師生互動仍然是一個薄弱環節。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仍然是單向的,即教師——學生。它的一個弊端是忽視課堂教學中其他知識信息的傳遞,忽略了課堂教學中人際交往因素對學生發展的促進作用。它使本來應該鮮活的課堂教學變得枯燥死板。
4.雖然我們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但是一些教師仍然固守原有的教學方式。我們並不認為傳統接受式的學習方式就是低效或者是無效的,而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就是有效的,但我們認為,通過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使學生由被動變為主動,激發學生學習的動機和熱情,教師的觀念必須改變是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率的一個重要條件.
5.合作學習流於形式,合作學習方式在課堂教學中的採用,無論是從學生的學習方式,還是從教師的教學觀念方面都是一個重大的變革。然而在現實中,合作學習流於形式的情況比較普遍。教師在教學中,大都採用分組的形式讓學生自己討論合作,且無論什麼樣的課都採用。從表面上看,課堂氣氛比較活躍,課堂教學熱熱鬧鬧。但從實際的教學效果看,學生並沒有學到什麼東西,教師也沒有完成教學任務。究其根本的原因,一是教師沒有真正掌握它的理論精髓。二是受功利主義的影響,搞形式主義。而其更深層次的原因就是缺乏教學有效性的觀念。
三、新課程理念下的高效課堂
學生自主學習是創造學習的基礎,培養學生自主性和創造性的學習品質至關重要。人本主義教學觀認為:"我們面對的學生是一個個活生生的人,他們都有思想、有感情、有獨立的人格,是具有主觀能動性的個體。每個學生都蘊藏著獨立學習的巨大潛能。"因此,教師要引導學生,充分發揮他們的自主性和創造性,教師應從以下幾點做起。
1.教師的宗旨是「一切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關注每一位學生,相信學生的潛能,相信學生能夠獨立學習,自主學習,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學生,相信每個學生都有很大的可塑性,是不斷變化發展與進步的個體。"搬運工與哲學家之間的原始差別,要比家犬和獵犬之間的差別小得多,他們之間的鴻溝是分工掘成的(馬克思)。"所以,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必須樹立正確的學生觀,實施"因材施教,分層教學",做到尖子生吃飽,中差生吃好,使全體學生自主參與,激勵競爭,形成一個"兵教兵,兵教官,官教兵",全班學生共同提高的統一整體
2.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創設寬松、和諧的教學環境 ,對學生做到尊重、關心、牽掛,善於運用言行表情,鼓勵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課堂教學是教師與學生的雙邊活動,"只有在師生積極的相互作用中,才能產生作為一個完整現象的教學過程(著名教育家巴班斯基)。"教師在課堂中始終要以學生為主體,甘願做人梯,做幕後"導演",把學生推向化學教學的舞台。
3.在課堂中十分注重學生的自主參與,通過獨立學習、小組討論、集體評議、師生交流等多種教學手段,使自己發揮組織者、指導者的作用,多讓學生各抒已見,多聽學生意見,與學生配合,達成思維共振與感情共鳴,努力為學生創造自主學習的機會。組織學生討論、交流、探究 為了開闊學生的思路,進一步調動他們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引導他們自我獲取知識,常組織學生廣泛地討論,激發學生積極思考,讓學生在比較、分析、綜合、抽象、推理、概括中自行得出結論。
高效課堂教學的目的是培養適應時代需要的人才,二十一世紀需要具有不斷創新能力的高素質人才,作為跨世紀的化學教師在教學中應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創新的學習品質,開創新世紀化學課堂教學的新天地。
5. 如何在化學教學中提升情感態度價值觀
呆板的說教早已被時代拋棄,對學生的教育也不是一兩次富有教育意義的社會實踐活動所能達到的。新時代、新課程呼喚新德育的誕生——學科德育。每一位高中教師都有義務基於本學科教學,自然融入對學生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教育,這是我們工作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教師對社會應盡的義務。
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其學習情感、態度直接影響學習的效果與質量。教師要充分挖掘刺激學生心理的情感源泉,通過恰當的途徑和方法,激起學生健康、積極的情緒體驗,以滋生優良的情感感染學生,促使學生自覺接受教育,形成良好的學習態度和生活態度,形成科學的、健康向上的價值觀。
作為一名化學教師,深知責任重大,努力在日常教學中激發學生對化學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感受學以致用的喜悅,在學習過程中形成良好的情感體驗,逐步形成正確的學習態度、和對人類社會的正確認識,形成科學的價值觀。
可悲的是,近年來,社會各界關於化學的負面宣傳太多,正面宣傳較少,導致全社會對化學缺少客觀評價。筆者曾在新高一年級第一節化學課上做過調查:「提到化學,你會聯想到什麼?」答:「環境污染」「白色垃圾」「酸雨」「蘇丹紅、三聚氰胺」「防腐劑致癌」……沒有褒義的回答。作為一名化學教師,我很痛心。於是,我的緒言課的主題就設計為「迅猛發展的化學已成為生命科學、材料科學、環境科學、能源科學、信息科學等領域的重要基礎,它在解決人類社會發展過程中面臨的問題、提高人類的生活質量、促使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等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我要在我的教學中告訴學生這些事實,這是一名化學教師的責任。
1. 培養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
化學是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動手實驗本身就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是化學學科的優勢。化學教師要善於利用這種天然的優勢,精心設計每一個實驗,多多創設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機會,引導學生探究物質變化的奧秘,體驗科學探究的艱辛和喜悅,感受化學世界的奇妙與和諧。這樣快樂的情感體驗定會轉變學生對化學的態度,從而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
2. 聯系生產實際,體驗學以致用
化學原本就與生活生產密切相關,在化學教學中聯系生產生活實際是很自然的,無需刻意設計。新教材中專門編寫了《化學與技術》分冊,幫助學生了解化學在資源利用、材料製造、工農業生產中的具體應用,使學生感受到化學理論在實踐中的指導意義,體驗學有所用,學以致用,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在更加廣闊的視野下,認識化學與技術進步和社會發展的關系。
3. 關注健康,熱愛生活
新課程改革後,教材中專門編寫了《化學與生活》分冊,幫助學生了解日常生活中常見物質的性質,探討生活中常見的化學現象,體會化學對提高生活質量和保護環境的積極作用,逐步形成合理使用化學製品的意識,以及運用化學知識解決有關問題的能力,為學生深刻理解生活中的化學搭建了很好的平台。教師精心的教學設計,不僅僅是教會學生一些知識,更可以激發學生熱愛生活,樂觀生活,健康生活,高品質生活的熱情。如:了解人體所需的基本營養物質,可以合理搭配每日食譜,做到健康飲食,健康生活;了解食品中的各種添加劑,如加碘鹽、鐵強化醬油……都是對人體健康有益的添加劑,消除學生「化學添加劑都有害」的認識誤區。客觀認識化學,合理運用化學合成葯物可以治癒疾病,健康生活;如果錯誤的使用化學,有機合成冰毒、海洛因……就會危害人類健康和社會穩定。
4. 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
高中化學教材蘊含著許多豐富的愛國主義教學內容。古代化學史上,我們的祖先取得了許多輝煌的成就。如造紙術、火葯的發明和運用,造紙術和火葯是我國古代的重要的化學工藝,也是我國成為文明古國的標志,兩者的發明和運用推動了世界文明的進程。冶煉和瓷器也是我國古代重要的化學工藝,這些技術也遠遠領先於世界各國。在近、現代化學史上,我國的化學家也為人類社會的進步做出了巨大的貢獻。特別是建國後,我國在化學工業上成果顯著。例如:我國的化學家同生物學家合作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有生物活性的牛胰島素。化學科學與化學工業上的成就保證了我國原子彈研製中有關化學材料的部分。我國化學家在世界上首次合成了化學結構與天然物相同的核糖核酸,為人工合成生命物質邁出了新的一步。侯德榜在制鹼工業上做出的巨大貢獻……這些事實都可以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樹立愛國主義的思想。
5. 關注社會,增強為人類文明和社會進步而努力學習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其實,學生們能夠說出這么多與化學有關的新聞,說明學生還是很關注社會熱點問題的,只是認識有些片面。化學對個人生活和社會發展的貢獻是很大的。化學教師應該結合教學內容適時的為學生呈現這些正面的事實。如:在《化學與生活》中的教學中「食品添加劑對人體健康的益處」、「神七宇航員所穿的宇航服是化學復合材料」;《必修1》的教學中「電子產品日新月異使我們的生活品質快速提升」;《有機化學基礎》的教學中「有機合成技術的提高促進醫療衛生事業的飛速發展……」使學生對化學客觀評價,關注社會,樹立為人類文明和社會進步而努力學習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6. 關注環保問題,形成可持續發展的思想
急功近利的追求經濟發展和生活品質的提高,不正確的運用化學使得地球環境日益惡化。我們不能在享受著空調、冰箱在炎炎夏日給我們帶來的清涼的同時,指責化學造成的臭氧空洞;不能在寒冷冬日裡一邊坐在暖氣旁取暖一邊談論著是化學造成的溫室效應;不能一邊享受家庭轎車的舒適一邊謾罵現代工業發展使得人們脂肪堆積、空氣質量每況愈下……這樣的牢騷與謾罵沒有任何意義,要想解決這些環境問題,還要依靠化學自身的力量。教師在教學中要鼓勵學生關注環境問題,有意識的引導學生正確評價化學在人類文明發展進步的過程中的作用,有利於學生形成科學的自然觀和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更深刻地認識科學、技術和社會之間的相互關系,逐步樹立可持續發展的思想。
7. 樹立辯證唯物主義的世界觀
化學中蘊含哲學,哲學離不開化學。氧化還原反應中的對立統一;原子結構元素周期律中的量變引起質變;優化產業結構,對工業廢氣進行綜合處理,化害為益中滲透的事物的兩面性……這些哲學中的基本觀點在化學中無處不在。可以說,高中化學教學為高中生理解哲學觀點和思想在自然科學領域里供了有豐富的例證。使學生自然形成辯證唯物主義的世界觀。
高中化學課程是科學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對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促進學生全面發展都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通過對化學課堂的德育滲透,因勢利導,循序點化,能使課堂豐富有趣,並有助於師生進行感情溝通,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化學教師要認清自身的社會責任,在日常教學中時刻以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為宗旨,著眼於學生未來的發展,教學中積極創設情境滲透德育,能陶冶和熏陶學生,幫助學生認識化學與人類生活的密切關系,關注人類面臨的與化學相關的社會問題,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參與意識和決策能力。為適應21世紀科學技術和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需要,培養符合時代要求的高素質人才。
最後還要提醒教師注意,學科教學中滲透德育不可急功近利,它需要長期積累,潛移默化,是一項系統工程。教師的師德、情操、教學素質、能力及人格魅力等隱形教育的影響,是保證德育教育功能的重要前提。因此,教師要有良好的事業心、責任感以及過硬的教學本領和基本功,才能使教書育人達到最佳的統一,使學生全面健康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