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怎樣提高化學實驗教學質量
在2011年版義務教育《化學課程標准》中指出:「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在教學中創設以實驗為主的科學探究活動,有助於激發學生對科學的興趣,引導學生在觀察、實驗和交流討論中學習化學知識,提高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充分認識實驗教學在化學教學中的地位和作用,切實採取措施加強實驗教學,是提高化學教學質量的重要環節。下面我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談談在九年級化學教學中加強實驗教學的做法和體會。
一、領會課標精神,充分認識實驗教學
與原教學大綱相比,新課標在「科學探究」中除了規定學生需要學習一些化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外,特別突出強調要重視情感領域的教學和對學生能力及創新精神的培養。在教學內容方面,從義務教育實際出發,新課標適當降低化學基本概念和原理的要求,較大幅度降低化學計算的要求,在適當拓寬元素化合物知識面的同時,加強了化學實驗,把完成基礎的學生實驗作為要求。要求教師「要積極創造條件,通過多種途徑,安排和組織學生至少完成8個實驗活動」。
在教學要求中除了「使用儀器的技能」?(13種儀器)和「實驗操作的技能」(8項)外,還有「要求學生初步學會觀察和記錄實驗現象,能夠根據實驗現象分析得出初步的結論,並如實書寫實驗報告」。因此,我們在教學中必須改變以往只重講授,輕視實驗的傾向,糾正為了應付中考用講實驗、背實驗代替做實驗的錯誤做法,以及比較普遍存在的只滿足於完成規定的實驗教學任務而忽視通過實驗教學養成學生良好實驗習慣,訓練觀察思維能力和培養科學態度、科學方法等問題。
二、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提高學生學習化學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初中化學教學是化學教育的啟蒙階段。初中學生年齡小好奇心強,他們學習化學的動機往往是以滿足好奇心和感興趣為主的。化學實驗教學的首要任務是如何激發學生對學習化學的興趣,並使這種「短暫」的興趣能夠穩定地保持並得以發展,從而提高他們學習化學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我在教學中主要抓以下三點。
(一)強化演示實驗教學
課堂教學中的演示實驗,最能調動學生的情緒,激發他們學習的興趣和求知慾。人教版新教材按照義務教育新大綱規定的31項演示實驗內容,在各章節中共安排了85個課堂演示實驗。這些實驗有的是對化學概念、原理的闡述,有的是對元素化合物知識的分析、驗證,有的則屬於實驗基本操作技能。對這些演示實驗,我全部安排在45分鍾課堂教學中完成,並力求做到演示操作規范、實驗現象明顯、分析表述准確簡練。對部分演示實驗裝置或實驗操作還作了適當的補充和改進,以增強實驗效果。
例如,在§3-1分子這一節教學中,補充了氨的揮發、碘在酒精中擴散(溶散)的實驗,加深了學生對分子運動的感性認識。在§2—1空氣一節教學中,學生對測量空氣中氧氣含量的實驗原理不清晰,我就先加了一個演示實驗,取一支蠟燭,放置於盛部分水的水缸中,而後固定並點燃,再罩上一個大點的集氣瓶,看到蠟燭熄滅而後集氣瓶內水面上升,讓學生分析原因。在上述實驗的引導下,進一步再演示教材上的「氧氣含量測定實驗」,學生就能較好地理解了。
在§7-3燃燒和緩慢氧化的教學中,對白磷的燃燒演示實驗進行改進,用球膽向燒杯的熱水中緩緩通入O2,可看到熱水中的白磷與O2接觸後,也開始燃燒,產生火光。學生對此實驗十分好奇,明確了「只要滿足條件,可燃物也能在水中燃燒」。
(二)開發家庭小實驗
新教材配合教學內容,共設置了13個家庭小實驗。教學實踐表明,家庭小實驗的引入使課堂教學延伸至課外,它對激發學習興趣、鞏固知識技能、培養能力、開發智力起到一定作用。當我第一次向學生布置緒言課的家庭小實驗--觀察蠟燭色態、構造及點燃時的現象,並與課本第16頁習題1配合作為家庭作業時,學生感到很新奇。家庭作業的完成為課堂上學生的實驗打下了基礎。例如在上冊教材第24頁有一個習題,「參考下列圖示的實驗操作,得用家中的杯子、瓶子、碗、筷、匙、飲料吸管,以及食鹽、冰糖和水等,進行固體葯品取用、液體傾倒和排水集氣等操作練習」。此題很好,可在教師講解教材內容後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又對知識進行了一次遷移性練習,還可為後來學習排水法收集氧氣給予鍛煉。此練習往往不能引起部分化學教師的重視,而我要求學生必須完成,並講出實驗感受。
後來,每逢做演示實驗時,學生往往會問老師:「我自己在家裡能不能做?」配合課堂教學內容,我總時給學生以建議與幫助,讓他們能成功地完成實驗。將家庭小實驗作為家庭作業,這些實驗按教學進度陸續布置給學生完成。並要求每一位學生准備一個家庭小實驗記錄本,把所完成的實驗項目、日期、觀察到的現象、得出的結論與所學知識的聯系等詳細記錄下來,半學期檢查一次。多數學生都能達到老師提出的要求。二十幾個家庭小實驗的開發,不僅豐富了學生課餘生活,使學生擴大了視野,培養了動手實驗能力和觀察分析能力,而且由於它們與課堂教學內容同步,也對知識的理解和鞏固起到促進作用。
例如,我把教材第118頁鐵釘生銹演示實驗中的(1)當作家庭小實驗,提前一周布置給學生在家裡做。到了上鐵的性質這節課時,將實驗室預先做好的鐵釘生銹實驗(第118頁實驗6-1)的三支試管展示給學生看,並請他們與自己所做的家庭小實驗結果對照,學生很自然就接受了「鐵在潮濕的空氣中能跟氧氣發生化學反應,生成鐵銹」這一事實。進而再請學生思考:「一半浸在水中的鐵釘,哪一部分銹斑最明顯,為什麼?」啟迪學生對教材第119頁討論題「你認為鐵在什麼條件下最容易生銹?」進行探究,從而對鐵生銹的原因和防止鐵生銹的方法有較深入的了解。
(三)開展形式多樣的課外實驗活動
組織化學興趣小組是開展課外活動的很好方式,興趣小組活動除了舉辦擴展課內所學過的知識內容的專題講座外,還以做化學趣味實驗,製作實驗教具、組織參觀、進行社會調查等多種形式展開。在小組活動中我盡量發揮學生的特長,鼓勵學生多動手、多動腦、多實驗。我每學期抽上一兩節課讓化學興趣小組的同學在課堂上為同學們表演節目。如趣味化學實驗、化學小魔術、小游戲等。觀眾當然為其它學生,豐富多採的節目表演把他們帶入五光十色的化學世界,聽到「爆竹聲聲」,學生自然聯繫到不純氫氣點燃時的爆鳴,看到「空瓶生煙」、「清水變色」,就急著想了解「這是什麼變化?」興趣的激發大大提高了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我還結合教學實際,指導學生進行社會調查,如在學習§7-2燃料的合理利用與開發時,課後布置學生到汽車加油站、倉庫觀察「嚴禁煙火」標志,到車站了解哪些物品嚴禁帶上火車。以及當地耐火廠對燃料的利用歷史進行調查。還開辟了「廚房中的化學」實驗課題,讓學生利用家庭廚房裡現有的物品進行實驗、觀察,如觀察沒擦乾凈的鐵鍋、菜刀表面留下的銹斑;用久的熱水瓶膽和燒水壺內沉積的水垢;比較食鹽和白糖溶解性的大小;將雞蛋放入盛食醋的茶杯中觀察蛋殼表面產生的氣泡以及限用廚房內的用品來鑒別精鹽和鹼面(NaHCO3)等。通過這些活動使學生感到化學就在自己身邊,化學與生產、生活、社會密切相關,在一定程度上增強了他們關心自然、關心社會的情感。
上述多種類型的實驗開設,真正體現了課標中的基本理念「在『做科學』的探究實踐中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三、養成良好實驗習慣,指導科學的學習方法
在初中化學實驗教學中注意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實驗習慣;是培養學生科學態度的重要措施。良好的實驗習慣應包括:正確使用儀器、規范的實驗操作、認真觀察並記錄實驗現象、如實完成實驗報告、遵守實驗室規則、注意節約葯品和實驗安全等。我在教學中注意從科學態度、規范操作上給學生進行示範,對學生遵守實驗室規則提出嚴格要求,對如何觀察、記錄、實驗現象、填寫實驗報告則加以具體指導。例如,學生在做「實驗八:酸的性質」分組實驗時,對鹽酸與帶銹鐵釘的反應,在實驗過程中不僅可看到鐵釘表面的銹斑被鹽酸所溶解,鐵釘表面變得光亮,而且由於使用的鹽酸過量,過量的鹽酸和鐵會繼續發生反應,還可以看到鐵釘表面有氣泡冒出的現象。因此,在填寫實驗報告時,我要求學生將實驗所觀察到的所有現象如實填出並對所產生的現象作出相應的解釋,以此來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每次實驗結束,我都要留出3-5分鍾,讓學生清洗實驗儀器、整理葯品,保持桌面整潔,養成良好的實驗習慣。
在學習氣體實驗室製法時,充分利用新教材的優勢,從學習氧氣實驗室製法開始,就向學生提出四點學習要求:1.掌握製取氣體的實驗原理;2.了解實驗儀器、裝置;3.學會正確操作方法;4.掌握氣體的檢驗方法,在學習氫氣實驗室製法時加以鞏固。到了§6-2二氧化碳的實驗室製法教學時,則側重讓學生自己通過閱讀教材,回憶對比O2、H2實驗室製法,歸納出「學習氣體實驗室製法的思路和方法」,並以此指導對二氧化碳實驗室製法的研討,使學生既學習了知識,又了解了掌握知識的方法並能加以應用。科學的學習方法能使學生對所學的知識和技能不僅知道「是什麼」,能夠提出「為什麼」,繼續追問「還有什麼」,進而解決「做什麼」和探索「怎麼做」。當然,限於初中學生的認知水平和生理、心理特點,學習方法的指導應當緊密結合實驗教學實際,循序漸進,不可能一蹴而就。「培養學生的能力和創新精神,使學生會初步運用化學知識解釋一些簡單的現象或解決一些簡單的化學問題」。這是《課程標准》提出的初中化學教學的目的之一。
總之,就實驗教學而言,主要是培養和發展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實驗能力、對實驗問題的思維分析能力。強化課堂演示實驗、落實學生分組實驗、開發家庭小實驗,都是培養學生觀察能力、實驗能力的重要途徑。新教材重視實驗習題的功能,結合各章節教學內容選編了不少有助於啟迪學生思維和提高學生綜合分析科學問題能力的題目供學生進行訓練。
在實驗的引領下,學生學習興趣加強了,並且能較長時間地保持,化學實驗的強化也促進了學生對化學基本概念的理解與應用,化學教學成績就有了明顯的提高。
Ⅱ 淺談提高初三學生化學實驗操作能力的幾點做法
一、要讓學生熟悉基本操作,准確把握實驗流程,規范操作
任何化學實驗的進行,都離不開一些基本操作:准確、熟悉的基本操作,可以保證化學實驗的順利完成。化學實驗操作技能是做好實驗的基礎和保證。化學實驗操作技能的培養中中學化學教學的重要任務之一。在初中階段,要求學生學習的實驗操作技能有很多項,主要包括溶解、振盪、加熱、過濾、蒸發、結晶、溶液的配製、儀器的裝配及氣體的收集等等一些基本操作。如通過實驗室里製取氧氣的實驗分析,可歸納總結出下述操作內容:1.儀器的選擇、連接和固定:2.裝置氣密性的檢查:3.葯品的取用:4.加熱方法:5.氣體的收集和放置:6.裝置的拆卸。對這些操作,都應講清它們的知識、理論根據。例如物質在氧氣中的燃燒實驗,以木炭燃燒為例,要熟悉以下幾個實驗步驟:
1.將帶火星木條伸到盛滿氧氣的集氣瓶中,觀察木條是否復燃。
2.將一小塊木炭用坩堝鉗夾住,在空氣中點燃後,伸入盛滿氧氣的集氣瓶中,觀察現象。
3.待燃燒停止後,取出坩堝鉗,向瓶中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盪,觀察現象。
教學中就要對學生嚴格要求,讓學生熟悉掌握基本操作流程,熟練使用實驗用具,通過對某些實驗操作的分析,向學生闡明實驗操作的要點。只有這樣才能保證實驗教學工作的順利進行,才能在最大程度上避免實驗過程中出現一些事故,才能從根本上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
二、做好演示實驗,強化示範作用
化學教師准確規范有效地進行課堂演示實驗,不僅在培養學生實驗技能中起著示範作用,而且也是啟發學生思維,培養學生觀察、分析、綜合和解決問題能力的重要方法,從而更好地揭示知識的內在聯系,使知識更加系統、深化。教材中的演示實驗一般可分兩大類型,一是實驗難度較大的(如實驗裝置比較復雜或實驗中使用劇毒葯品和學生操作有危險的實驗),這是少數。這類實驗必須由教師演示,力求操作規范化。二是實驗技能難度較小,這是多數的實驗。對於這類實驗,有條件的學校可以改為邊講邊實驗的形式,實驗條件較差的學校,某些課題也可以讓學生到講台上,在教師指導下去完成實驗操作過程。實踐證明,對一些較簡單的實驗,經常在老師指導下,讓學生動手去做,除了增加他們的操作機會以外,還可以起到兩個作用:①使學生對一些被認為是無所謂或被忽視的常規操作如試劑的取用,取量的多少,試管夾持,一般加熱等等,能夠及時發現錯誤,及時糾正,給學生以深刻的印象。②在實驗過程中,向學生恰當地提出問題,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使所學的知識更加系統化,而且也能提高學生的觀察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及實驗操作技能。
三、學會觀察實驗中的現象,能夠分析產生這些現象的原因,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
為培養學生觀察現象的能力,我們對現行初三化學教材中所講到的現象進行歸納、綜合,主要涉及光、熱、聲、態(狀態)、顏色、氣味、溶解、沉澱、液化、燃燒等等。在每次演示實驗或學生實驗中,總是要求學生根據實驗內容中有無新物質的生成和上述現象內容來觀察,並將觀察的結果記錄好,認真分析,去偽存真,填寫於實驗報告中。這樣要求學生,不僅使學生知道在實驗中要觀察些什麼,使學生對知識獲得比較完整的概念,而且也不會漏掉某些重要的實驗現象,以致得不到正確結論。同時引導學生思考現象產生原因,揭示化學原理。生成物的名稱是通過實驗、經過分析,推斷得出的。在描述實驗現象時,不要夾帶生成物名稱。實驗現象是描述人通過感覺器官(如:眼、耳、鼻等)所感知的現象。如:鋅與稀硫酸反應的現象不能描述成「生成了氫氣」,而應描述成「產生氣泡,鋅粒逐漸消失」。再如:鹼式碳酸銅受熱分解的反應現象描述,不能敘述成「生成黑色氧化銅,同時生成水和二氧化碳」,而應敘述成「綠色粉末逐漸變黑,試管內壁出現無色液珠,同時生成一種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的氣體」。物質的顏色、狀態、氣味等人可以感知,而物質的結構、組成卻是不能被感知的。由於化學反應現象十分復雜,有些現象易被忽視,因此描述實驗現象,要仔細全面,不要顧此失彼。
例如:描述物質燃燒現象,要先描述發光(或火焰)的顏色,再描述放出熱量,最後再描述生成物顏色、狀態、氣味等。同時還要培養學生對實驗現象的分析能力。化學實驗理論的主體內容,可概括為(1)實驗原理;(2)裝置原理;(3)操作原理。教師應當在具體的化學實驗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圍繞對上述「三大原理」的探索、理解和辨析,自始至終滲透著觀察分析能力訓練活動。為了提高化學實驗教學中觀察分析能力訓練的效能,化學教師要藉助比較典型的化學實驗來誘導、激發學生的思維活動,這主要從三個方面著手:一是教師要宏觀地把握大綱、教材的整體,作出通過哪些典型實驗對學生進行哪些方面思維訓練的規劃,分階段、分層次實施:二是激發學習者的主觀能動作用,將教材規定的某些演示實驗或學生實驗,改為實驗設計或實驗習題,讓學生根據實驗要求自己提出實施方案,以提高其創造性思維的能力:三是選用一些近三年中考試卷的典型綜合實驗題,指導學生解題,乃至跟動手實驗結合起來訓練,中學教材和歷屆中考試題,不乏優秀的典型化學實驗題型,如氧氣、二氧化碳等的製取與系列性質實驗,對於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很有幫助。
Ⅲ 如何加強,改進化學實驗課的教學
現如今,越來越多的教育工作者開始關注義務教育階段的教學質量,努力尋找不斷提高教學質量的方法和途徑。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實驗是化學教學的基礎,教學不僅可以使學生獲得科學知識和技能,而且有利於對學生進行科學方法的訓練,培養其實驗能力和創新精神,使其養成嚴謹求實的態度和追求真理的科學精神,以及科學的價值觀,實驗教學是整個中學化學教學過程的重要環節,是培養學生科學素養,提升學生創新能力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徑。如果在教學中,能讓學生親自動手進行實驗操作,反復練習,那將會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極大提高,也是其他任何教學形式和教學方法都不能替代的。然而在現實的化學教學中,由於種種原因,實驗教學一直是個薄弱環節,導致許多學生動手能力極差。教師如果能在教學中充分發揮化學與生活實際聯系緊密的特點,對教學中的一些實驗略做改進:將演示實驗隨堂做、學生實驗回家做、有趣實驗補充做,將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本文結合自己的教學實際,談談對初中化學實驗教學的一些改進。
一、變教師演示實驗為學生隨堂實驗,培養學生的實驗技能
學生親自做實驗比由教師演示學生觀察留下的印象更深刻,這時學生由觀看者變成操作者、實驗者,其心情之激動、態度之積極、思考問題之主動都是顯而易見的。可見學生做隨堂實驗既可以達到演示實驗的目的,又可以彌補演示實驗的不足,因此,在條件許可的前提下,應當多採用這種形式。一般來說,對操作簡單、費時不長、安全可靠、不污染環境的演示都可以改成隨堂實驗。例如,「空氣中氧氣含量的測定」、「分子的性質實驗」、「氧氣的性質實驗、「濃硫酸的稀釋」「
酸、鹼、鹽的性質」等。在課堂上教師要提出要求,及時給學生以幫助,讓學生通過做實驗,逐漸掌握實驗操作的要領及原理。在這樣的隨堂實驗中,同學們逐漸學會了觀察、分析、歸納、總結及反思,同時實驗的技巧在技能也得到提高。
二、補充有趣實驗,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
在課堂教學中,有時為了調節課堂氣氛,調動學生積極性和主動性,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消除學生學習中產生的困惑,幫助學生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適當補充一些有趣的演示實驗,對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將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在上緒言課時,除了做好課本中的幾個實驗外,可以增加利用氨水揮發可使無色酚酞試液變紅可做「鐵樹開花」、利用花瓣來製做鹼指示劑,利用鐵與硫酸銅溶液反應來製做「銅樹」,利用碳酸鹽與稀酸反應來鑒別珍珠項鏈的真偽。如復習二氧化碳的性質時,不妨補充「鎂在二氧化碳中燃燒」、「氫氧化鈉溶液的噴泉」、「密閉瓶內的小球腫大」等實驗。這些實驗,不僅增加了學生對二氧化碳性質的深刻理解,而且使學生學到了更多的知識。此外,在做演示實驗時,也可以根據具體情況將儀器裝置、葯品及操作方法做進一步的改進。如「二氧化錳」的催化作用實驗、「氧氣的實驗室製法」、「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銅實驗」的,就是幾個典型的例子,在使用改進後的裝置進行實驗前,必須讓學生明白,這樣改進的優點是什麼?同時思考還可以怎樣改進等等,激發學生的發散思維、創新思維及學習的熱情,使學生體會到創新並不神秘,只要用心研究,創新便會伴隨自己的生活和學習。
三、鼓勵學生積極開展家庭實驗,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開展家庭化學小實驗,是課堂教學的繼續、擴展和深化。例如,讓學生收集日常生活中廢棄的飲料瓶、一次性注射器、輸液管、吸管等,製作反應儀器;用各類蛋殼、小石子代替碳酸鹽,用食醋代替酸等,均可設計出一系列的家庭化學實驗。例如,講過第一章第一節「空氣中的氧氣含量的測定」後,給學生布置這樣的一個家庭實驗;利用身邊的材料,驗證空氣中氧氣含量為21%(體積含量),並對實驗結果進行分析和總結。回家後,大部分同學會用茶杯代替鍾罩,用小盆代替水槽,用小蠟燭代替紅鱗,反復進行實驗。實驗成功了,總結出操作的要領:實驗不成果,分析出是什麼原因引起的。即使是同一個實驗,同學們根據選用器材的不同,設計出的法案也不盡相同,通過實驗,比較出不同方案的優點和缺點。在這樣的家庭化學實驗中,同學們可以從不同角度、不同的層面,選擇不同的器材,採用不同的方法進行設計,其中必然蘊涵著對學生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培養。長此以往,必然能達到培養學生創新能力之目的。
教學質量的提高並不是依賴某一種教學模式就能夠達成目的,它需要教育工作者,尤其是每一位教師在細節上廣泛關注每一天每一堂課的教學效果,才能夠逐步實現提高教學質量的目標。在化學實驗教學中,無論是增補實驗,還是改進實驗,所有的出發點應是圍繞學生的發展而設計,讓學生在做中學、學中做,以此達到提高學生的實驗能力和創新能力之目的。
Ⅳ 如何培養中學生化學實驗操作能力
《新大綱》指出:「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學科。實驗教學可以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幫助學生形成化學概念,獲得化學知識和實驗技能,培養觀察和實驗能力,還有助於培養實事求是、嚴肅認真的科學態度和科學的學習方法。」學生熟練的操作是保證實驗順利進行的先決條件,是一座架起理論知識與實踐應用之間的橋梁。下面略談在提高學生化學實驗操作能力探索實踐方面的體會,以求同行共勉。
一、讓學生明確操作動機,提高化學實驗操作興趣
動機是由某種需要所引起的有意識的行動傾向。它是激勵或推動人去行動,以達到一定目的的內在動因。因此,在實驗教學中,要講清實驗操作近期與長期的需要:具備熟練的化學實驗操作能力,不僅是當前學習的需要,也是備戰中考的需要,不但是知識鞏固的需要,也是將來終生學習發展的需要。有了明確操作動機,將正面影響操作行為,促進學生積極、主動地完成各項實驗。心理學研究表明:一些智能中等但興趣濃厚的學生的成績會大大高於智能高卻無興趣的學生。當學生對化學實驗操作產生興趣時,定能積極主動而且心情愉快地進行實驗,不覺得實驗是1種沉重的負擔。所以,在實驗教學中,給學生講述一些科學家在化學領域探究成功的故事,讓學生萌發操作興趣。另外,增補一些如「魔棒點燈」、「水變牛奶」、「鐵樹開花」、「空中生煙」等趣味實驗,以激勵學生操作願望。學生有了明確的操作動機和濃厚的操作興趣,有利於提高學生化學實驗操作能力。
二、加強基本操作訓練
布魯納指出:「不論我們選教什麼學科,務必使學生理解學科的基本結構」,「學到的觀念越是基本,幾乎歸結為定義,則它對新問題的適用性就越寬廣」。1個簡單的化學實驗,無不包含多個基本操作,如「中和反應」實驗,就容納了滴管使用、液體取用、試管振盪等多項基本操作。如果不熟練這個實驗所涉及的基本操作,那麼將無法順利而准確地完成這個實驗。
首先,做好基本操作示範。初三化學實驗基本操作大致有:固體、液體葯品的取用;量筒、托盤天平、滴管、試管夾的使用;溶解、過濾、蒸發;氣密性檢查;裝置安裝與拆卸;儀器連接與洗滌等。班杜拉認為:「人們通過觀察他人的行為,獲得示範行為的象徵性行為的表象,即使自己未直接受到強化,未能直接實際練習,也能作出與之相應的行為的過程」。所以,演示對學生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可以幫助學生學習正確、規范化的操作技術和方法,並受到良好的實驗習慣的教育。因此,教師課前要作好周密的准備,心中有數,謹小慎微,示範時做到一絲不苟。
其次,抓住實驗操作要領,提高學生記憶效率。教材上呈現的基本操作內容有的太長,學生記憶感到困難,針對這些基本操作,應補充一些言簡意賅而又不失科學性的語言,讓學生一目瞭然,便於理解掌握。如取用多量液體的「傾注法」:「瓶塞倒放口對口,緩緩倒入簽[www.t262.com)向手,輕刮殘液塞緊塞,放回原處簽朝外」;托盤天平的使用:調節螺絲達平衡,左物右碼要記清。取碼要用鑷子夾,先大後小手不拿。稱時要墊稱量紙,腐蝕易潮器皿里。右量加游等左量,稱量完畢要復原」;給試管里固體加熱:試管外壁要擦乾,不能馬虎記心間。管夾夾在中上部,緩慢上移要記住。試管口略向下斜,預防在先防破裂」等等。這樣能提高記憶效果,加強學生在化學實驗操作中的規范引領作用。
三、認真落實學生實驗
「我聽見了,但可能忘記;我看見了,就可能記住;我做過了,便真正理解了」。教師精彩的示範講解無法代替學生的動手操作。學生不親自實驗操作,雖然對各種操作規則、原理倒背如流,但操作時仍然會出現化學意象粗糙模糊,無所適從,漏洞百出的現象。如滴管在酸、鹼、鹽的性質演示實驗中,雖多次強調滴管的操作要領,一旦讓學生到講台操作,對滴管的使用仍不能做到「懸空垂直「四不要」:「不要接觸儀器壁,不要平放或倒置,不要放在實驗台,滴瓶滴管不要洗」,總有學生用滴管吸取液體時沒有排盡空氣,導致滴瓶內產生了大量的氣泡,且滴加液體時將滴管伸入試管內。落實學生實驗是提高學生化學實驗操作能力最關鍵的一環。
首先,督促學生認真完成預習提綱。實驗並非單純的操作,它是建立在對實驗原理、實驗目的、操作規則等有較好理解、掌握的基礎之上,否則,學生在操作過程中就會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常常是操作了上1步,卻不知要操作下1步,或根本不知為何要操作下1步。因此,應嚴格要求學生完成預習提綱,寫出實驗原理、實驗目的、儀器用品、所用試劑、操作步驟、注意事項,並畫出操作示意圖等。教師還應及時檢查指導,使學生明白「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學生通過預習實驗,心中才會有實驗,實驗操作時才能從容不迫,有條不紊。
其次,讓學生參與實驗准備。為了給學生提供更多的操作機會,可讓部分學生參與到實驗准備中來。學生通過參與分組實驗的准備,第一次真正領會了稀釋濃硫酸的安全操作規則,嘗到了實驗准備的艱辛,也體驗到了實驗成功准備的快樂,既加深了對各種儀器的認識,也強化了對各種試劑的狀態和顏色的印象。他們更珍惜一次次實驗機會,實驗操作更認真了。
再者,恰當分組,力爭輔導「面面俱到」。為了避免「觀察員」的出現,釆用兩人一組,優差搭配的辦法,並且同1個實驗一張實驗桌上擺放兩套同樣的實驗用品,這樣,同組的兩位學生都有操作的機會,也便於學生相互模仿學習操作。對學生的操作輔導同樣重要。每當分組實驗時,免不了學生的千呼萬喚,教師力不從心,應接不暇,學生出現的錯誤操作無法得到及時的更正,增添了學生重復錯誤操作的機會。對此,我們釆用「聯合輔導」法,即適時安排學生分組實驗,化學教師都參與對學生的實驗操作輔導。雖然加大了教師的工作量,但擴大了對學生的輔導面,對預防和避免學生的錯誤操作帶來了更大的實效。另外,輔導時要全神貫注,要有耐心和愛心,克服期待消極作用。當學生出現操作錯誤時,不能說「沒有希望」,「無可救葯」。要用溫馨的話語鼓勵學生:「努力吧,你會做得更好」。為了更加擴大對學生操作的輔導面,我們培養了「實驗標兵」,學生分組實驗時,充分發揮「實驗標兵」的能動模範和輔導作用,學生出現的錯誤操作就能得到最大限度的扼制和矯正。
第四,操作反饋要及時,鞏固應加強。通過反饋,學生才能知道練習結果,促進正確暫時聯系的形成,同時還能知道操作上的不足,這樣,學生正確的操作容易得到鞏固,錯誤的操作容易得到糾正。但通過糾正後,將所有的實驗再做一遍,顯然是不經濟和不現實的,條件也是不允許的。心理學告訴我們:通過聽覺和視覺可接受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外界信息。對應的策略是:將基本操作和重要的學生實驗如「實驗室製取O2並驗證O2性質」的演示實驗進行錄像,刻錄成光碟並配上解說詞,或網上下載適合需要的影像素材。當學生需要對某個實驗操作進行鞏固時,就觀看製作的操作光碟影像。它具有很強的機動靈活性,根據學生掌握的操作情況,決定素材的播放次數。學生再次觀看影像時,教師應至始至終地在現場,學生出現迷惑時,教師要及時釆取相應有效的措施,或暫停講述,或緩慢播放講解,直到學生掌握為止。另外,許多學生家裡有播放光碟條件,雙休日期間,借給學生光碟,讓學生在家裡觀看,這樣為學生反饋和鞏固化學實驗操作提供了便利。
最後,開發多種有益活動,提高化學實驗操作能力。巴甫洛夫認為,「在學習活動中,如果有多種分析器的參加,可以提高大腦皮層的興奮性,促進暫時聯系的形成」。為了減緩操作的遺忘,1個實驗完畢後,必須要求學生寫出比較完整的實驗報告。此外,還可適量開展說實驗、化學晚會、家庭小實驗、實驗原理和操作要領及實驗安全規則檢測、操作競賽等活動。
總之,提高學生化學實驗操作能力,是時代的需要,是培養學生化學學科綜合素質的需要。作為新時代的化學教師,要千方百計地尋求提高學生操作能力的有效策略,並不遺餘力,腳踏實地開展各項工作,提高學生化學實驗操作能力就一定不在話下。
Ⅳ 如何進行初中化學實驗的有效教學
就這個問題談一些個人體會.一、要了解初中化學習題編排的特點:初中化學習題課是根據章節安排的,每一節後面有練習題,每一章節後面有習題,接著有每一章的小結,小結後面有復習題.這樣初中化學是由練習題、習題及復習題組合而成.從這些習題的特點看,練習題是基本知識的簡單運用,習題是基本知識的一般運用,復習題是基本知識較綜合性的運用,從解題程度看,是容易,不太容易到稍難一點的訓練過程,逐步提高學生的解答問題能力.
二、要掌握初中化學習題課的教學原則:習題課教學的第一教學原則是選擇和設計習題,這是十卜如則分關鍵的一步,題目選得好可以有效的提高課堂效率,做到事半功倍,否則只會增加師生的負擔,而收效甚微,那麼如何選擇呢?1、如:初三階段的教學要緊靠《教學課程標准》和《考試說明》教學要深入解讀,並把自己的理解體現在選題中.2、立足基礎,回歸教材是以不變應萬變,提高習題課教學效率的基本策略.教材中例題、習題的設置體現著本節知識應達到的能力要求,習題課中要重視教材的基礎作用和示範作用,注意挖掘教材例題和習題的復習功能,做到舊題新解,一題多解.3、重視「雙基」強化訓練「雙基」主要指學生須掌握的基礎知識,基本能力.從習題課教學來看學生做錯題丟分的原因,主要是學生對基礎知識理解還不夠扎實,如:一些常見化學物質的化學式,元素化合價不準確,基本思想方法沒有掌握,這些都應引起我們的重視.三、要重視上好習題課上好習題課是提高學生解題能力的有效手段,要上好習題課必須認真考慮習題課的結構.習題課結構,一般分為四個環節:出示習題 分析解答 具體解答 歸納思路具體教學過程可以這樣安排:1、教師首先復習本章節的基礎知識、基本的思想方法,並總結各公式、定理間的內在聯系,然後有針對性地出示有關習題.2、教師在分析解答中,應結合各章節經常出現的易錯誤點深入的進行分析,加深學生對錯誤解答的深刻認識,從而有效的提橡雀高學生掌握正確型棚解答問題的能力.3、讓學生獨立完成一些有針對性的練習題,了解其效果並要學生指出:「自己是如何思考解答的,並總結解題思路,做到舉一反三」.
Ⅵ 如何提高初中生的化學實驗探究能力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學科,通過實驗探究可有效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能力及實驗探究能力。新課改重視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重視探究教學和學生探究能力的培養。本文就初中生化學實驗探究能力的培養進行探討。
1 利用趣味演示實驗,激發學生探究興趣
由於受到社會環境、家庭環境等因素的影響,一些初中學生缺乏學習興趣,給教師的教學增加一定的難度[1]。因此,教師在進行化學實驗教學時,應准確把握化學實驗的特徵,為學生演示趣味性實驗等,充分激發初中生的探究興趣及學習熱情,促使實驗教學有效、高效。
例如,在上第一節化學課時,教師為學生演示趣味實驗――燒不壞的手帕:教師准備一塊手帕、一瓶酒精及兩個盆子,並告訴學生這塊手帕是燒不壞的。學生聽了之後展開了激烈的討論,幾乎每個學生都認為世界上根本沒有燒不壞的手帕。接著教師在手帕上澆上酒精,並將其點燃,立馬燃起藍色的大火,彷彿手帕立馬會變成灰燼。學生們瞪大了眼睛,想親眼見證手帕是如何被燒壞的。但是事與願違,火滅了,手帕卻完好無損!此次實驗後,學生情緒高漲,對化學課的興趣十分濃厚,每一次化學課都期待教師給他們帶來新的驚喜,探究慾望強烈。
2 重視實驗操作訓練,打牢探究實驗基礎
教師在設計課堂實驗時,應重視為學生設計一些基本的操作環節,從而訓練學生基本的實驗操作能力,為有效開展探究實驗奠定基礎。與此同時,教師設計的探究實驗應具備一定的連續性,促使學生的實驗探究能力得到長足培養和發展[2]。
例如,在實驗室製取氧氣的探究實驗中,教師設計了實驗器具的選擇環節,鼓勵學生自主判斷並選擇實驗需要的儀器、葯品及裝置等,從而讓學生通過切身體驗探究出選擇實驗裝置的依據。學生在選擇實驗裝置及器具之前,要對實驗儀器的名稱、使用方法等有詳細的了解,在此基礎上才能完成實驗探究。在自主選擇實驗室製取氧氣要用到的儀器的過程中,學生的基本實驗操作得到訓練,基本實驗操作能力得到培養,從而增強了學生進行探究實驗的自信心,為培養學生的實驗探究能力提供了保障。又如,在土壤中pH的測定這一探究實驗中,教師要求學生分別用不同種類的土壤、水以及不同量的土壤、水等進行幾組實驗。在實驗探究之前,學生並不知道每一組實驗將會出現什麼樣的結果,需要學生自己動手操作實驗才能得出結論。在實驗自主探究過程中,學生的主體性得以體現,並帶著疑問進行實驗操作,從而培養了學生的實驗基礎及實驗探究能力。
3 加強實驗管理培訓,培養學生探究能力
教師可以嘗試讓學生動手准備進行探究實驗所需的葯品、儀器、裝置等,增強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及實驗管理能力,從而培養學生的實驗探究能力。教師提前將學生分成若干個小組,要求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准備實驗用品,促使學生在准備過程中加深認識常用的化學實驗儀器,掌握它們的規格、名稱、型號等,同時在實驗前就能了解化學葯品的性質、特徵等,不但能減輕教師的負擔,還能增加自身的化學知識儲備。
例如,將硝酸銨添加到試劑瓶的探究實驗,學生通過准備實驗用品認識到硝酸銨的顏色、狀態及化學式等,並在裝硝酸銨的過程中發現其極易結塊,從而激發學生的探究慾望,在接下來的實驗中,學生注意力集中,實驗探究效果良好。又如,在實驗室製取二氧化碳的探究實驗中,學生准備相關實驗葯品、儀器,並製作玻璃彎管。在此過程中,學生通過自主探究了解到玻璃在受熱以後就會軟化、變形,還知道實驗室製取二氧化碳時用的玻璃彎管是90°的;當用高錳酸鉀制度氧氣時,需要的玻璃彎管是120°的。同時,學生切身體驗到一個玻璃彎管的製作花費的時間相當長,且會消耗很多酒精,於是對化學實驗的葯品、儀器等更加珍惜。另外,在准備過程中,學生預先了解到稀鹽酸、大理石等葯品及相應的實驗裝置,進行探究實驗時更加自信。
當然,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教師可以定期開放化學實驗室,有效拓展初中化學課堂的教學形式,不僅能加強學生的實驗管理培訓,還能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實驗探究習慣,從而取得實驗探究能力的長足發展。
例如,組織學生進行小組合作探究,以各自的探究興趣為依據,在實驗過程中探究新的化學實驗葯品、儀器等,可以有效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實驗探究習慣、探究意識。又如,當實驗室製取二氧化碳的探究實驗結束後,教師開放實驗室,鼓勵學生進行自主探究。很多學生利用實驗室的葯品完成新的實驗探究活動:利用純鹼、雞蛋殼、石粉、食醋、小蘇打、一次性輸液管以及小的玻璃葯瓶等成功製取二氧化碳,實驗探究效果良好,學生的實驗探究能力得到顯著提高。
初中化學實施實驗探究教學是順應新課改的發展要求,重視用新的教學理念取代傳統的教學思路,並在教學實踐中不斷研究、探索,通過持續的改革和創新,找尋更多更有效的探究教學策略,有效培養初中生的化學實驗探究能力。
Ⅶ 如何提高初中化學教學質量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實驗教學可以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幫助學生形成化學概念,獲得化學知識和實驗技能,培養觀察和實驗能力,還有助於培養實事求是、嚴肅認真的科學態度和科學的學習方法。」充分認識實驗教學在化學教學中的地位和作用,切實採取措施加強實驗教學,是提高化學教學質量的重要環節。這要求教師「要積極創造條件,努力完成,使每個學生都有動手做實驗的機會」。有一句格言很恰當地表達了化學實驗的重要性:「我聽見因而我忘記,我看見因而我記得,我親手做因而我理解。」本文結合本人的教學實踐,談談在初三化學教學中如何加強實驗教學的幾點做法。一、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提高學生學習化學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興趣是一種特殊的意識傾向,是動機產生的重要主觀原因,良好的學習興趣,是求知慾的源泉,是思維的動力。初中化學教學是化學教育的啟蒙階段。初中行舉此學生年齡孝好奇心強,他答銷們學習化學的動機檔迅往往是以滿足好奇心和感興趣為主的。化學實驗教學的首要任務是如何激發學生對學習化學的興趣,並使這種「短暫」的興趣能夠穩定地保持並得以發展,從而提高他們學習化學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我在教學中主要抓以下三點。(一)強化演示實驗教學課堂教學中的演示實驗,最能調動學生的情緒,激發他們學習的興趣和求知慾。人教版新教材按照義務教育新大綱規定的31項演示實驗內容,在各章節中共安排了85個課堂演示實驗。這些實驗有的是對化學概念、原理的闡述,有的是對元素化合物知識的分析、驗證,有的則屬於實驗基本操作技能。對這些演示實驗,我全部安排在45分鍾課堂教學中完成,並力求做到演示操作規范、實驗現象明顯、分析表述准確簡練。對部分演示實驗裝置或實驗操作還作了適當的補充和改進,以增強實驗效果。
Ⅷ 怎樣提高初中化學實驗教學的有效率
以實驗為基礎是化學教學的基本特徵,實驗為學生提供了化學學習的認知背景,不但有助於學生形成化學概念,理解化學定律和化學原理,而且能激發他們對化學學習和探究的興趣.實驗教學對啟迪學生思維、培養科學方法和創新精神均能產生積極有效的作用.因此,教師如何有效地設計與實施實驗教學,促進學生提高化學學習的效益,是中學化學教學改革中非常關鍵的一個環節.下面就提高實驗有效性的策略談談我個人的體會.
一、教學觀念的轉變是發揮新課程實驗有效性的前提
我認為,只有加強實驗教學的有效性,才能達到新課程預期的培養目標,才能真正使學生養成「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動手實踐」的學習方法和習慣.因此,教師應當轉變教學觀念,確立新的教學觀:①教學要密切聯系學生的生活世界,讓教學內容與生活世界結緣;②教師的教學方式應該服務於學生的學習方式;③注重讓學生理解、探究,給學生自由思考的空間,幫助學生發現學會知識對個人的意義;④教師應當營造和諧、融洽的學習氛圍,建立平等的師生關系;⑤教師要鼓勵學生拓展知識面,確立學習目標,提高綜合學習能力.只有切實加強新課程下化學實驗教學,才能發揮實驗教學的實效性作用.
二、創設有效的實驗情景,提高學生學習化學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1、適當地藉助多媒體技術,使演示實驗更形象更直觀,效果更優化.如:
初中化學教材(滬教版)「一氧化碳與氧化鐵的反應」實驗中,實驗開始時應先通入一氧化碳後加熱玻璃管.當老師提出:如果這兩個步驟顛倒了,結果如何呢?學生議論紛紛,討論熱烈.於是我用動畫演示的方式播放了先通入一氧化碳後加熱時發生的爆炸現象.學生印象深刻,記憶猶新.
2、利用實驗情景,激發好奇心,提高學生學習化學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好奇是創造行為的開始,是學生探索心理的推動力,在創造性思維中具有觸發催化的作用,從而成為學生行為的內在動力之一.愛因斯坦說過,他沒有特別的天賦,只有強烈的好奇心.學生對事物感到好奇的時候,往往是創造性思維迸發的時候.因此化學教師要善於利用實驗,精心創設化學情景,激發學生強烈的探究興趣,那麼探究意識的培養也就水到渠成了.為此,上好化學第一課對初中學生而言影響重大.因為學生往往帶著一種好奇的心理步入化學殿堂的,他們期盼著早日能揭開這個神秘的面紗,期盼著早日喜歡上化學這一門新的學科.比如,教師在進行第一節化學課教學時一開始就可以向學生介紹:「從今天起我們開始學習一門新的課程」
,並將事先填充的氫氣球放飛到教室上空,氫氣球下系一標語,上面寫著:學好化學.此時,學生精神抖擻,課堂上布滿歡快的氣氛.老師問:「氫氣球為什麼能向上飛?」 「
假如改用口吹的氣球,它能不能向上飛呢?」
.對於這些疑問,老師可不作答,既而還可以再提出一連串的問題:鋼鐵是如何煉成的?鐵為什麼會生銹?煤氣為什麼會使人死亡?人胃裡的胃酸過多可以用具有什麼性質的葯物治療?森林火災如何預防?等等.在學生面前不斷提出他們暫時還解決不了的問題,讓學生在無盡的問題中產生濃厚的求知慾,從而在學習過程中永不滿足,不斷進取.同時還可以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採用「視頻導入」抓住學生的眼球,把化學世界絢麗多彩的第一印象呈現出來,拓展學生求知的視野;還可以設計幾個趣味實驗,如「點不燃的手帕」「雨落花開綠葉出」「空中生煙」等有趣的化學「魔術」學生急切想知道:這是怎麼回事?為什麼會有此現象?自己能否操作?從此,學生學習化學的積極性特高,興趣很濃.甚至還可以通過小故事、科學史實、實物等情景創設,激發學生進一步探究學習的好奇心和慾望,使他們感受到學習化學的愉悅性.因為有了好奇心才會有問題,有了問題才會產生學習的慾望.有了學習的慾望才能真正激發學生學習的內在動機,自主積極獲取知識,使「要我學」變成「我要學』,增強了實驗教學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