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化學知識 > 工業殺菌劑托爾化學怎麼樣

工業殺菌劑托爾化學怎麼樣

發布時間:2023-06-11 11:20:57

㈠ 卵磷脂的紅外光譜圖

有機化學課程基本要求與教學大綱

(供成教葯學專業本科班用)

有機化學課程基本要求

一、性質和任務

有機化學是葯學專業的一門重要的基礎課,其任務是通過本科程的學習,使學生掌握學習本專業所必須的有機化學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以便為學好後續的有關課程,以及在畢業後進一步深造或進行科學研究奠定足夠的有機化學的基礎。

二、理論知識和技能的基本要求

1、掌握有機化合物的命名,有機化合物的異構(碳鏈、位置及官能團異構、構象、順反及對映異構);

2、掌握重要的有機化學反應:取代、加成、氧化、酯化、醯化、脫羧、偶聯等反應。

3、能運用電子效應(誘導與共軛)理論,理解結構與性質的關系。

4、掌握自由基取代、親電取代、親核取代、親電加成及親核加成反應機理。

5、熟悉雜環、糖類、脂類、及氨基酸的結構、名稱和化學性質。

6、了解紫外光譜、紅外光譜、核磁共振譜產生的基本原理,熟悉紅外光譜的特徵吸收峰、核磁共振譜的化學位移、峰的裂分及其在結構鑒定中的應用。

7、掌握有機化合物的制備、分離提純、純度測定的基本技能與方法。具體包括:蒸餾、迴流、重結晶、萃取、層析、電泳、熔點測定、折光率測定等基本操作;酯化、醯化有機制備反應。

三、教材與參考性學時

教材:《有機化學》第五版 呂以仙主編 人衛出版社。

《有機化學》第四版 倪沛州主編 人衛出版社。

學時:96h,其中理論學時64,實驗學時32。每學時50分鍾。

在教學過程中,應貫徹啟發式教學法,盡量採用多媒體教學手段,以突出重點、突破難點;避免與中學及基礎化學內容的簡單重復,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注意培養學生的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有機化學課程教學大綱

一、講授部分

第一章 緒論

掌握:有機物與有機化學概念,碳的sp3、sp2、sp雜化軌道。共價鍵的極性與分子的極性。共價鍵的斷裂方式與有機反應類型。

熟悉:Lewis酸鹼理論,八隅體結構,簡化路易斯結構式。有機化合物的分類。

了解:研究有機化合物的步驟和方法;成鍵分子軌道及必須滿足的三原則,反鍵分子軌道。有機化學與醫學的關系。

第二章 烷烴和環烷烴

掌握:烷烴的命名,碳鏈異構,伯、仲、叔、季碳原子,伯、仲、叔氫原子,乙烷與正丁烷的構象(定義、穩定性及兩種書寫形式):烷烴的結構特徵:σ鍵。鹵代自由基反應機理,伯、仲、叔氫的反應活性,伯、仲、叔碳自由基的相對穩定性。

掌握:脂環烴的命名(單環、螺環與橋環),三元、四元環的開環加成、環己烷的椅式構象,以及取代環己烷的優勢構象規律。

了解:烴及其分類,鏈狀烷烴的物理性質規律。

第三章 對映異構

掌握:手性、手性分子、非手性分子、手性碳、對稱面的各自含義及相互關系。對映體、非對映體、外消旋體的定義、判據及它們之間的區別。

熟悉:左旋、右旋、比旋光度的含義及表達符號。Fischer投影式的書寫要點,鏈狀化合物的D/L和R/S構型標記法。二取代環烷烴的對映異構的判別(僅從平面環考慮)。

了解:手性分子的形成和生物作用。無手性分子的對映異構現象,外消旋體的拆分。

第四章 烯烴和炔烴

掌握:烯烴的命名,順反異構(產生條件,構型標記),π鍵的特徵。誘導效應和共軛效應(π-π,P-π),烯烴的親電加成反應(加鹵素、鹵化氫、硫酸)及其反應機理,馬氏規則及理論解釋,烯烴與HBr加成的過氧化物效應,烯烴的氧化(被KMnO4和臭氧氧化)。

掌握:共軛二烯烴的結構和親電加成反應規律(1,2-加成和1,4-加成)。炔烴的結構,炔烴的加成反應,炔氫的酸性和炔淦的生成。

熟悉:乙烯基,烯丙基的結構。

了解:天然存在的共軛二烯烴。烯烴的聚合反應和醫用高分子材料。

第五章 芳香烴

掌握:苯的結構特徵。親電取代反應(鹵代、硝化、磺化),親電取代反應機理及定位規律(兩類定位基、活性及其應用)。苯環側鏈的取代及氧化。

熟悉:萘、蒽、菲的結構及編號規律。萘的親電取代反應和加成反應,判斷芳香性的4n+2規則。苯、苯基和苄基的結構。

了解:致癌稠環芳烴,化合物的不飽和度。

第六章 有機波譜學基礎

掌握:生色基和助色基、紅移和藍移的概念,紅外吸收峰的位置和強度,屏蔽效應和化學位移。

熟悉:各類圖譜的表示方法和圖譜的識別。常見有機物官能團的紅外特徵吸收頻率大致范圍,解析紅外光譜圖的一般步驟。影響化學位移的因素,峰面積與質子數的關系,自旋偶合裂分的一般規律。1HNMR譜的解析(尋找信號的位置、數目、強度及裂分狀態)。

了解:紫外光譜、紅外光譜、核磁共振譜產生的基本原理。分子的振動,核的自旋和共振。

第七章 鹵代烴

掌握:伯、仲、叔鹵代烷的結構,鹵代烷、烯的命名。鹵代烷的親核取代反應(被-OH,-CN,-NH2,-OR等取代),親核取代反應機制(Sn1、SN2的特點)及影響因素(烷基、親核試劑、鹵素和溶劑)。消除反應及Saytzeff規則,消除反應機制,消除與取代的競爭(烷基結構、試劑、溶劑和溫度影響的一般規律)。

熟悉:乙烯型、烯丙型、孤立型鹵代烯烴的取代活性及鑒別方法。格氏試劑的生成及其與CO2的加成。

了解:鹵代烷的親核取代反應的立體化學,鹵代烷與環境保護。

第八章 醇、硫醇、酚

掌握:伯、仲、叔醇的結構,醇的命名。醇的化學性質:與Na反應,與無機含氧酸成酯,脫水成烯,醇的氧化。硫醇的結構和命名,弱酸性、與重金屬作用、氧化成二硫化物。酚的結構與化學性質(酸性、氧化、親電取代)。鄰二醇類的特性(與氫氧化銅和過碘酸反應),烯醇與FeCl3顯色。

熟悉:醇、酚的物理性質和光譜特徵。苄醇、苦味酸的結構、lysol的組成。

了解:正碳離子的重排,二甲亞碸的結構和性能。

第九章 醚和環氧化合物

掌握:醚的結構和命名,醚的化學性質:質子化成鹽,醚鍵斷裂,與HX作用。環氧化合物的結構和命名,三員環氧化物的開環(酸催化和鹼催化)。

熟悉:乙醚的特性與過氧化,醚的一般物理性質。

了解:環氧化物的開環反應機制。冠醚的結構與功能。

第十章 醛和酮

掌握:醛酮的結構和命名,親核加成反應:加HCN、ROH或RSH(半縮醛、縮醛、縮酮的生成),加格氏試劑及氨的衍生物;親核加成反應機理。α-碳及其氫的反應:醇醛縮合、鹵仿的生成。氧化反應:被Tollens試劑、Fehling試劑氧化。還原反應:催化氫化,被LiAlH4、 NaBH4還原和clemmensen還原。

熟悉:羰基化合物的紅外光譜特徵吸收峰,醛基的質子信號。

了解:甲醛的性質,羰基加成的立體化學。醛酮與亞硫酸氫鈉的加成。

第十一章 羧酸和取代羧酸

掌握:羧酸的結構和命名。酸性與成鹽(電子效應對酸性的影響)。羧酸衍生物的生成:成醯鹵、成酸酐、成酯、成醯胺(反應活性差別)。乙二酸、丙二酸的脫羧。羥基酸的命名。羥基酸的特殊性質:酸性、氧化、醇酸的脫水(羥基位置的不同,其脫水方式不同)。酮酸的性質:酸性、β-酮酸的脫羧。酮式—烯醇式互變異構(分子中明顯存在烯醇結構的必要條件)。

熟悉:羧酸的物理性質:狀態、水溶性、沸點、熔點、IR譜特徵吸收峰。乳酸、蘋果酸、酒石酸、檸檬酸、異檸檬酸、水楊酸、丙酮酸、草醯乙酸、草醯基的結構。

了解:α- 酮酸的氨基化反應。

第十二章 羧酸衍生物

掌握:醯鹵、酸酐、酯和醯胺的命名。醯基的親核取代:水解、醇解和氨解及親核取代反應機理(影響「三解」反應活性的因素)。Claisen酯縮合反應。

熟悉:醯鹵、酸酐、酯和醯胺的物理性質和光譜性質(與羧酸比較)。尿素的性質:弱鹼性、水解、與亞硝酸反應、縮二脲的生成與縮二脲反應。胍的結構、強鹼性。丙二醯脲的結構和互變異構。

了解:聚醯胺的結構、性質和用途。

第十三章 胺和生物鹼

掌握:胺的分類和命名(伯、仲、叔胺,季銨鹽,季胺鹼)。胺的結構。胺的化學性質:鹼性與成鹽(溶劑化、電子效應、空間效應的影響),醯化與磺醯化,伯、仲、叔胺與亞硝酸反應。重氮鹽的性質:取代(放氮)與偶聯(保留氮)反應,注意與芳胺或酚偶聯的條件和部位。

熟悉:胺的物理性質:氫鍵,熔、沸點,N-H、C-N紅外特徵吸收峰。腎上腺素、乙醯膽鹼的結構。

了解:生物鹼的概念及臨床應用,嗎啡、可待因和海洛因的結構、功能和毒害。苯丙氨類葯物,生源胺的概念。

第十四章 雜環化合物

掌握:雜環化合物的分類和命名。吡咯的電子結構和性質:酸鹼性、親電取代反應。吡啶的電子結構和性質:水溶性,鹼性,親電取代和親核取代,氧化與還原。

熟悉:血紅素的基本骨架及功能。咪唑的結構與功能。吡啶衍生物:維生素pp、雷米封的結構與功能。嘧啶及其衍生物(C、U、T)的結構。嘌呤(9H、7H)、腺嘌呤、鳥嘌呤的結構。磺胺類葯物的基本結構。

了解:尿酸的互變異構。NAD+和NADH的結構和功能。

第十五章 糖 類

掌握:單糖的開鏈結構,單糖的環狀結構(Harworth式),變旋光現象。單糖的化學性質:成苷,鹼性條件下的轉化(差向異構化),酸催化脫水,被Tollens、Benedict等弱氧化劑氧化(還原糖),被溴水、稀硝酸氧化。二糖的結構特徵和性質(組成的單糖、苷鍵、有無還原性和變旋光現象)。澱粉、糖原、纖維素的結構特徵和生物學性質。

熟悉:D-核糖、D-葡萄糖、D-甘露糖、D-果糖的開鏈結構和環狀結構。麥芽糖、纖維二糖、乳糖、蔗糖的結構。

了解:氨基糖與血型物質。環糊精。

第十六章 脂 類

掌握:脂類的概念。脂肪酸的結構、分類和命名。三醯甘油的結構、組成和物理性質。化學性質:水解和皂化、加成、酸敗。皂化值、碘值和酸值的含義。

熟悉:軟脂酸、硬脂酸、油酸、亞油酸的結構。脂肪酸的共性:碳鏈、構型、熔點、分布。必需脂肪酸。甘油磷脂的結構通式。α-卵磷脂、α-腦磷脂的結構與組成。

熟悉:甾族化合物的基本結構及5α-,5β-構型。膽固醇、維生素D、膽酸、甘氨膽酸和牛磺膽酸的結構特徵,

了解:鞘磷脂的組成。葡萄糖腦苷脂的組成。磷脂與細胞膜的生物學意義。各種甾族化合物的生物學意義。腎上腺皮質激素和性激素。

第十七章 氨基酸與多肽

掌握:氨基酸的分類、α- 氨基酸的構型。常見氨基酸的名稱與結構(甘氨酸、丙氨酸、絲氨酸、半胱氨酸、蛋氨酸、天門冬氨酸、谷氨酸、賴氨酸和精氨酸)。必需氨基酸。α-氨基酸的化學性質:兩性與等電點(定義,中性、酸性、鹼性氨基酸的pI范圍),等電點的應用,脫羧,與亞硝酸反應,顯色反應。

熟悉:肽的結構與命名。肽鍵的構型。

了解:生物活性肽。氨基酸等電點的計算。

(本章蛋白質部分及第十八章在生物化學課程中講授)。

二、實驗部分

1、熔點的測定:意義、毛細管法測熔點、顯微熔點儀測熔點。

2、常壓蒸餾及沸點的測定:意義、蒸餾裝置的安裝及拆卸。

3、水蒸氣蒸餾:原理、意義和裝置。

4、萃取:液-液萃取和固-液萃取的基本原理,分液漏斗的使用。索式提取器的使用(示範)。

5、薄層層析:基本原理,點樣、展開和顯色。

6、紙層析和紙電泳:基本原理,意義、裝置、操作。

7、乙醯苯胺的制備:合成反應原理,重結晶、抽濾裝置及其使用。

8、鹵代烴、醇、酚、醛、酮、羧酸及其衍生物、糖類、胺類等有機化合物的典型性質及官能團鑒定實驗:驗證課堂所學的內容以加深印象。實驗現象的觀察。

9、模型作業:有機分子模型的使用,加深對有機分子立體結構的理解。

[天文學]

由太陽東西兩邊光譜線的位移,測定太陽的自轉的速度(德國 沃格耳)。

[物理學]

提出通過控制個別粒子的運動,有可能實現違背熱力學第二定律的假想實驗(英國 麥克斯韋)。

[化 學]

提出一種氣體密度測定的方法,測定了許多有機物的分子量,在高溫條件下測定了許多無機物的氣體密度,證明汞、鎘氣體是單原子,鹵素在高溫下也是單原子等(德國 威·邁耶爾)。

發現轉化酶,轉化蔗糖為兩個單糖:葡萄糖和果糖。發現卵磷脂(德國 霍普·賽勒)。

開始生產使用照相底片(英國 斯萬)。

[生物學]

發表《人類原始及類擇》一書,以大量材料進一步論證人來源於猿,並提出性選擇在從猿到人過程中的作用(英國 查·達爾文)。

出版《人體測量學》一書,為人體測量法開辟新道路(比利時 格特勒)。

[地 學]

提出關於在密度和海流不連續面上的波浪和漣波的理論(英國 湯姆生)。

公元1872年

[數 學]

數學分析的「算術化」,即以有理數的集合來定義實數(德國 戴特金、康托爾、維爾斯特拉斯)。

發表「愛爾朗根計劃」,把每一種幾何學都看成是一種特殊變換群的不變數(德國 克萊茵)。

[物理學]

提出H定理,用以證明氣體趨於平衡分布,從而提出熵的統計幾率解釋,建立了熱力學第二定律的統計基礎(奧地 波爾茨曼)。

[化 學]

從石炭酸和甲醛合成第一個熱固性塑料—酚醛樹脂(美籍比利時人 巴克蘭特)。

[生物學]

提出氧化是發生在組織中而不是在血液中的概念(德國 浦弗留格)。

公元1873年

[數 學]

證明了e是超越數(法國 埃爾米特)。

[物理學]

發現(晶體)硒在光照射下電阻減小的光導電效應,即內光電效應,隨後德國人西門子用此製成光導電管(英國 施密斯)。

《電和磁》問世,完成了經典電磁理論基礎(英國 詹·麥克斯韋)。

[地 學]

發展了「地槽」理論,使其具有更加固定的形式(美國 丹納)。

公元1874年

[天文學]

發現到4等為止的亮星集中在與銀道成17度交角的大園上(美國 古爾德)。

[物理學]

提出顯微鏡理論,明確顯微鏡分辨本領的極限(德國 阿貝)。

[化 學]

提出碳原子價鍵的空間結構學說,由於碳的四個價鍵上取代基不同,導致了光學異構體,並預計了異構體的數目,也指出雙鍵的存在將引起順反異構,這是立體化學的開端(荷蘭 范霍夫,法國 勒貝爾)。

[生物學]

出版《我們的身體形式》一書。該書就人體胚胎的形態變化提出機械的解釋(德國 海斯)。

[地 學]

繪制北半球的天氣圖(丹麥 霍夫邁爾)。

公元1875年

[物理學]

發現各向同性的透明介質置於強電場中呈現雙折射的電光效應,後被用於快速光閘,稱克爾盒(蘇格蘭 克爾)。

[化 學]

發現化學元素鎵(法國 布瓦斯培德朗)。

用鉑石棉催化製造硫酸,為硫酸接觸法的工業化奠定技術基礎(德國 文克勒)。

發現有機反應中烯烴和含氫化合物的加成定向法則(俄國 馬爾柯夫尼可夫)。

[生物學]

首次描述了細胞里的染色體(德國 斯脫勞伯格)。

證明受精作用是精、卵的胞核的結合(德國 赫脫維奇)。

發現了腦中的微電流,成為生物物理研究腦的基礎,並引起了電生理技術的發展(美國 卡頓)。

[地 學]

發表《阿爾卑斯山脈的成因》,從收縮說的觀點說明褶皺山脈的形成(奧地利 修斯)。

公元1876年

[數 學]

《解析函數論》發行,把復變函數論建立在冪級數的基礎上(德國 維爾斯特拉斯)。

[天文學]

提出小行星帶空隙區和土星光環狹縫形成的動力學理論(美國 刻克伍德)。

[物理學]

根據德羅夏原理,製成第一台四沖程內燃機,被廣泛採用(德國 奧托)。

提出氣體分子輸運過程的積分微分方程(奧地利 波爾茨曼)。

發明留聲機,是實用錄音技術的開始(美國 愛迪生)。

[化 學]

提出染色物質的生色基團理論,指出不飽和原子團是生色基,而有些基團如羥基則是輔色基(德國 威特)。

引入熱力學位(即化學位)的概念。熱力開始廣泛應用於化學,為判斷化學反應的方向及化學平衡提供了根據(美國 吉布斯)。

提出鹽溶液的電導可以從加和溶液中所有離子的活動性來推算(德國 柯勞許)。

[地 學]

將地槽分為正地槽與准地槽(德國 斯蒂爾)。

公元1877年

[天文學]

提出火星表面上有「人工運河」的看法(義大利 斯基帕雷利)。

發現火星的兩個小衛星——火衛一和火衛二(美國 阿·霍爾)。

發現(晶體)硒和金屬接觸處在光照射下產生電動勢的光生伏打效應,後美國人弗里茲於1883年用此製成光伏打電池(英國 沃·亞當斯)。

《聲的理論》出版,基本上完成聲音的數學理論(英國 瑞利)。

[化 學]

發現異雙丁烯具有兩種結構形式的反應,開始認識到互變異構現象的存在(俄國 布特列洛夫)。

發現在強酸性金屬鹵化物催化下脂肪烴、芳香烴的烷基化反應,也可制備芳香酮(法國 費萊德爾,美國 克雷夫茲)。

[生物學]

發表《日光殺菌的研究》,是放射微生物學的萌芽(英國 唐斯、布倫特)。

[地 學]

提出第一個大陸漂移說(俄國 貝漢諾夫)。

提出大氣環流理論(美國 費雷爾)。

公元1878年

[天文學]

根據太陽輻射的斥力作用,建立彗星形狀的理論,把彗尾分成三種類型(俄國 勃列基興)。

[化 學]

提出確定多相體系平衡條件的相律(美國 吉布斯)。

發現化學元素鐿(瑞士 馬利納克)。

[生物學]

發表《關於創傷傳染病病因的研究》,提出各種傳染病均由一定病原菌引起(德國 柯赫)。

[地 學]

從收縮說出發探討褶皺形成的力學原理(瑞士 海姆)。

公元1879年

[天文學]

建立潮汐摩擦理論,由此提出月球起源的學說,認為地球因受太陽的起潮力作用,其中一部分物質被拉出而形成月球(英國 喬·達爾文)。

應用黑體的輻射與溫度間的經驗公式,求得太陽表面溫度為攝氏六千度(奧地利 斯忒藩)。

開始使用偏振光度計,編制4,260顆恆星的實測星等的大光度星表(美國 愛·皮克林)。

[物理學]

發現通電流的金屬中,在磁場的作用下產生橫向電動勢的效應(美國 愛·霍爾)。

發現黑體輻射率與絕對溫度的經驗律(奧地利 斯忒藩)。

以實驗說明陰極射線是帶電粒子,為電子的發現奠定基礎(英國 克魯克斯)。

[化 學]

發現化學元素釤(法國 布瓦培德朗)。

發現化學元素鈧(瑞典 拉·尼爾遜)。

發現化學元素銩和鈥(瑞典 克利夫)。

提出毛細電滲現象是由液體界面形成雙電層引起的假說 (德國 赫爾姆霍茨)。

[地 學]

按溫度指標首次進行氣候分類(德國 蘇潘)。

公元1880年

[天文學]

提出變星分類法(美國 愛·皮克林)。

[物理學]

研究晶體的對稱性,發現了晶體的壓電效應(法國 居里兄弟)。

發明白熾電燈泡(美國 愛迪生)。

利用焦耳—湯姆森的狹口膨脹效應,發展了氣體液化的技術(德國 林德)。

在麥克斯韋電磁理論的基礎上,開始發展介質的分子論,推出折射率和介質密度之間的關系(荷蘭 羅倫茲)。

[化 學]

發現化學元素釓(瑞士 馬利納克)。

公元1881年

[數 學]

1881~1884年,制定了向量分析(美國 吉布斯)。

1881~1886年,連續發表《微分方程所確定的積分曲線》的論文,開創微分方程定性理論(法國 彭加勒)。

[天文學]

用電阻熱輻射計精確測定在地表熱輻射的太陽常數值,開始了太陽輻射的研究(美國 蘭格萊)。

第一次攝到彗星的照片(法國 詹森,美國 德拉帕爾)。

[物理學]

根據光的電磁理論,推出電介質球微粒密度起伏的光散定律,用以解釋天空呈藍色,天光呈偏振等大氣中光現象(英國 瑞利)。

首次拍攝到子彈引起的壓縮激震波錐面的照片,推得錐角和超聲速倍數的關系(奧地利 馬赫)。

各自提出有基本單位的電荷存在,斯通尼名之為電子(德國 黎凱、赫爾姆霍茨,英國 斯通尼)。

[化 學]

提出實在氣體的狀態方程式(荷蘭 范德瓦爾)。

[生物學]

採用病原菌毒素的接種法防治一些疾病,開創了醫學上的免疫學(法國 巴斯德)。

公元1882年

[數 學]

證明了圓周率是超越數(德國 林德曼)。

制定運算微積,是求解某些微分方程的一種簡便方法,工程上常有應用(英國 亥維賽)。

[天文學]

觀測證實水星近日點的長期進動有超差,並精確測算出其數據。(美國 紐康)。

首次人工合成靛藍(德國 約·拜耳)。

提出稀溶液的冰點下降、沸點升高定律,不同物質在同種溶劑中引起的冰點下降反比於它們的分子量,提供了測定不揮發、可溶性物質分子量的新方法(法國 拉烏爾)。

[地 學]

1882~1883年為「第一屆國際極年」,研究南北極的氣象、地磁、極光等。參加國有美、英及歐洲一些國家。

設置北極海觀測所(挪威 霍恩等)。

人文地理學》出版,書中按自然地理要素來論述地理環境決定論(德國 拉采爾)。

首次繪制世界年雨量分布圖(美國 盧米斯)。

公元1883年

[數 學]

建立集合論,發展了超窮基數的理論(德國 康托爾)。

[物理學]

《力學科學》出版,反對牛頓力學中時空、質量等絕對觀念,主張從相對關繫上來理解這些概念(奧地利 馬赫)。

發現在真空玻璃泡中可從金屬板極通電流到熱燈絲極,但反之不能。這可以說是熱電發射現象的第一次發現,實質上也是二極真空管整流作用的最早發現(美國 愛迪生)。

提出從層流到湍流的無量綱比數,把理論流體力學和工程水力學接連起來(英國 奧·雷諾)。

[化 學]

製得錳鋼,經淬火變得超硬,用於粉碎岩石、金屬切削及鋼軌,正式引入「合金鋼」一詞(英國 哈德費爾德)。

[生物學]

第一次報告染色體的遺傳連續性原理,及在性細胞形成時染色體出現減數現象(比利時 范貝納登)。

公元1884年

[數 學]

《數論的基礎》出版,是數理邏輯中量詞理論的發端(德國 弗萊格)。

[物理學]

理論上證明黑體表面輻射率定律(奧地利 波耳茨曼)。

[化 學]

提出壓力、溫度對化學反應影響的平衡變動原理(法國 勒夏忒列)。

[生物學]

1884~1885年,證實細胞核是遺傳的基礎(德國 赫脫維奇、斯特勞伯格、克里克爾、魏斯曼)。

確定日光是提供綠色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能源,並證明在光能轉化為生物能過程中葉綠素起著重要作用,從而說明整個生物界的能量主要來自日光(俄國 季米里亞捷夫)。

[地 學]

根據氣溫與降水二要素,並聯系重要指示植物進行氣候分類,後被廣泛應用(德國 寇本)。

公元1885年

[天文學]

1885~1886年,建立恆星的光譜分類法(美國 愛·皮克林、安·莫里)。

[物理學]

1885~1890年,相繼製成並使用三輪及四輪汽油內燃機汽車(德國 本茨)。

發現氫原子光譜的14條譜線的波長可用一個式子表示,後人稱之為巴爾默公式(瑞士 巴爾默)。

全面提出激震波波面層前後的絕熱的突變條件(法國 休岡諾)。

[化 學]

發現化學元素釹和鐠。利用氧化釷、氧化鈰製得白熱燈罩芯(奧地利 威斯巴克)。

1885~1886年,提出稀溶液理論,將稀溶液中溶質分子和理想氣體的分子相對應,解釋了稀溶液的熱力學性質。並推得用電極電位來求化學平衡的公式(荷蘭 范霍夫)。

1885~1890年,完成晶體構造的幾何理論,奠定了經典結晶化學的基礎(俄國 弗德洛夫)。

發現電位與汞的表面張力成正比,得出迅速的滴汞與電解質不顯示電位差,後被用作滴汞電位計(德國 赫姆霍爾茨)。

[地 學]

《地球之面貌》問世,根據收縮說對整地球表面的構造作了綜合分析(奧地利 修斯)。

提出石油礦床的背斜說(美國 愛·懷特)。

公元1886年

[物理學]

在氣體放電管中發現穿過陰極孔的極隧射線(英國 戈爾德斯坦)。

懷疑耳蝸有分析頻率的功能,提出耳蝸的電話說(英國 維·盧瑟福)。

[化 學]

通過冰晶石降低氧化鋁熔點的方法電解制鋁,制鋁發展為工業(美國 查·霍爾,法國 赫洛特)。

發現化學元素鏑(法國 布瓦斯培德朗)。

發現化學元素鍺(德國 文克勒)。

首次人工合成生物鹼——毒芹鹼(德國 萊登伯格)。

[地 學]

按構造與形態首次進行海岸分類(德國 李希霍芬)。

根據6000次深測記錄繪制大西洋海深圖(美國 馬·莫里)。

提出彈性表面波理論,認為表面波是構成地震波的主要部分,後被證實(英國 瑞利)。

公元1887年

[數 學]

1887~1896年,出版了四卷《曲面的一般理論的講義》總結了一個世紀來關於曲線和曲面的微分幾何學的成就(德國 達布爾)。

開始編制照相天圖星表(法國 巴黎天文台亨利兄弟負責,國際協作)。

根據恆星光譜不同,提出第一個恆星演化的理論,用以說明恆星是變的(英國 洛基爾)。

[物理學]

發現紫外光照在火花隙的負極上容易引起放電,是光電效應的早期徵兆(德國 亨·赫茲)。

第一次精確地安排實驗,試圖測量由於地球在「以太」中運動而引起的光干涉效應,但所得結果未超過期待值的百分之一(美國 邁克耳遜、莫雷)。

提出「以太」是旋渦海綿質的數學理論(英國 湯姆生)。

[化 學]

提出電解質的電離學說,認為電解質在水溶液中部分電離成正、負自由離子,溶液性質是所有離子性質的加和函數。提出電解

閱讀全文

與工業殺菌劑托爾化學怎麼樣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33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396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42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35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76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399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89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92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79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13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46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77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90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42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40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29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40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17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78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