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如何上好一節化學課
九年級化學課是初中生在初中階段最後學的一門課程,我們作為九年級的化學老師有幸每年的九月份都要迎來一批新的學生,他們在經過兩年初中的知識再積累後,有些學生的學習成績比較優異,有些學生的各學科基礎知識還是比較薄弱,但他們都是第一次接觸到化學這門新課程,不管他們之前的成績如何,他們肯定對這門新課程充滿著期待,期待著新老師會給他們帶來哪些希望,期待著自己能把這門化學學好,所以這門化學對他們來說都是充滿著太多的新鮮感,狠不得開學的第一節化學課就能學到好多好多的化學知識,也希望今後能學好這門化學。我們九年級化學老師每年都會碰到這樣的挑戰和機遇——有些學生的其他學科基礎知識比較差,但他們當中還是有一部分學生是能夠把初學的化學這門課程學好的,所以我們老師不必過多地去了解他們的歷史,他們在學習化學這門新課程上的起跑線是一樣,請我們給予他們同樣的愛心和耐心,這樣他們的希望就能實現,他們就會對學習化學產生極大的動力。那我們應該怎樣去幫助他們去實現他們的願望呢?根據個人的教學經驗,本人認為要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一、上好第一節化學課 作為化學老師,我們上的第一節課到底能夠給他們帶來哪些驚奇?這是學生最感興趣的問題,顯然學生對新老師的興趣是大過對掌握新知識的興趣。學生都會看著這位新老師到底有哪些過人之處,今後能夠給他們帶來多少愉悅、多少知識、多少回憶!所以我們上好第一節課是非常重要的。當然我們也不應該只上好第一節課就可以了,相反我們今後應該上好每一節課,每一節課都能給學生帶來新的東西,只有這樣,學生學習化學的動力才能持久。上好一節課要從教學的設計、方法、語言、板書、教態、效果等等各方面都要盡善盡美,同時要體現出鮮明的學科特點,讓學生學完這一節課後感覺到這化學課上得真好,值! 二、要有耐心地引他們進入化學實驗室 九年級化學(人教版)的第一單元的課題3的內容就是「走進化學實驗室」,編寫教材的專家們已經為我們老師指明了教學的程序——一定要讓學生們走進化學實驗室,他們雖然沒有掌握化學實驗操作基本技能,但請我們的老師放心地讓他們走進化學實驗室,不要怕他們出什麼事,因為他們絕大多數人除了帶著興趣走進實驗室以外還懷著一顆忐忑之心進入到實驗室,我們除了給他們作操作技能的指導外還要不斷地給他們壯膽,鼓勵他們敢於動手做實驗,實驗操作技能是要通過實踐才能掌握和提高的,只有通過不斷的歷練,他們在今後的實驗操作中才能得心應手,所以我們一定要有耐心地帶好他們走好第一步,他們才會有信心走好今後學好化學的每一步。 三、帶領學生參觀化學儀器室 我們多花一些時間帶領學生走進化學儀器室,化學儀器室里的各種實驗用品對他們來說都是充滿著好奇和未知,他們每個人在參觀各種實驗儀器和葯品時都會問著很多的問題,有些問題我們可以直接講給他們聽,但很多的問題都是要在今後的學習中才能不斷的得到解決,讓他們帶著更多想要知道的問題去學好化學,我們要做好學生提問問題的筆記,更重要的是今後學到、用到這些實驗器材和葯品應該如何正確地使用,在今後的教學中不斷還原出他們在參觀化學儀器室時所要了解的問題,並在課堂上得到解決。 四、引導學生自己准備好分組實驗 化學課除了演示實驗外,還有比較多的學生分組實驗。帶領學生參觀化學儀器室只是讓他們飽飽眼福而已,要想讓他們有更多的機會也過過手癮那是最好不過了,所以只要有學生的分組實驗要准備,我都要將全班分成4個大組輪流到實驗室里准備實驗,每一個同學都要獨立完成准備幾個小組的實驗,這樣的做法起到一舉多得的效果:如能大膽地與老師、同學交流從而獲得更多的知識,能夠熟悉實驗儀器和葯品等等,我還要讓他們先做一遍,由他們指導和帶動下一節課要做實驗的同學能夠更好的做好實驗。 五、有針對性做一些化學小魔術活躍課堂氣氛 魔術是能夠產生特殊幻影的戲法,是最能吸引人的一種表演方式,是充滿著神秘感的,它能讓人們去觀看這種不可思議的表演效果。化學課上做一些有針對性的化學小魔術不但可以活躍課堂氣氛,更能讓學生在欣賞小魔術的同時用化學知識解釋其中的奧秘,從而不斷培養他們熱愛學習化學的興趣,讓他們對學習化學的興趣不斷地得到延續下去。小魔術所需要的器材和葯品最好是初中化學實驗室里能提供的或者是日常中生活就能找到的用品,讓他們也能親自動手做一下這些小魔術。初中生能做的小魔術也比較多,如:魔棒點燈、燒不壞的手帕、死灰復燃、白糖變「黑雪」等等。這些小魔術要緊扣教學目標進行教學,不能為了做魔術而做魔術,要讓學生在欣賞魔術的同時還能夠去了解其中的相關知識。 六、努力培養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 學好化學,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努力激發培養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享受學習的樂趣,是初中化學教學的任務之一,也是減輕學生課業負擔,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有效途徑。怎樣激發、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呢? 如何在教學中培養和保持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
第一: 激發興趣,引導學生樂學。在講到一些比較抽象難懂、枯燥乏味的元素符號、化學式等化學用語和基本概念時,我們可增加一些化學史或多開展一些化學小游戲等等。 第二:誘導探究激興趣。誘導探究,培養學生科學的學習方法、能力及創新精神,是化學教學的重要任務,也是最終目的。在教學過程中,必須考慮到學生通過多種途徑(實驗、操作、觀察、設計、討論等)尋找問題的答案,進一步探索新知識的興趣,整個環節應該在教師的啟發誘導下,以思維為主線,視聽並舉,激發探究化學知識的興趣。 第三:研討釋疑增興趣,學生通過學習一些疑問已經解決,但同時又會產生或提出一些新的問題。此時,教師只要給以恰當的誘導,讓學生充分發表意見,使探究更深入,這樣學生獲得的知識就會更加全面深刻,其科學的學習態度就會得到培養和提高。 新的學期,新的希望,作為九年級化學老師的我們引導學生學好這門化學是我們共同的心願,願我們的老師都能各顯其能,幫助更多的學生學好化學這門課程!
❷ 人教版初三化學目錄
第一單元走進化學世界(課題1物質的變化和性質,課題2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課題3走進化學實驗室)
第二單元我們周圍的空氣(課題1空氣,課題2氧氣,課題3製取氧氣,實驗活動1氧氣的實驗室製取與性質)
第三單元物質構成的奧秘(課題1分子和原子,課題2原子的結構,課題3元素)
第四單元自然界的水(課題1愛護水資源,課題2水的凈化,課題3水的組成,課題4化學式與化合價)
第五單元化學方程式( 課題1質量守恆定律,課題2如何正確書寫化學方程式,課題3利用化學方程式的簡單計算)
第六單元碳和碳的氧化物(課題1金剛石、石墨和C60,課題2二氧化碳製取的研究,課題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實驗活動2二氧化碳的實驗室製取與性質)
第七單元燃料及其利用(課題1燃燒和滅火,課題2燃料的合理利用與開發,實驗活動3燃燒的條件)
第八單元 金屬和金屬材料(課題1 金屬材料、課題2 金屬的化學性質、課題3 金屬資源的利用和保護)
第九單元 溶液(課題1 溶液的形成、課題2 溶解度、課題3 溶質的質量分數)
第十單元 酸和鹼 (課題1 常見的酸和鹼、課題2 酸和鹼之間會發生什麼反應)
第十一單元 鹽 化肥(課題1 生活中常見的鹽、課題2 化學肥料)
第十二單元 化學與生活(課題1 人類重要的營養物質、課題2 化學元素與人體健康、課題3 有機合成材料)
附錄I初中化學實驗室常用儀器
附錄IⅡ相對原子質量表
附錄III部分名詞中英文對照表
元素周期表
(2)走進化學實驗室如何導入擴展閱讀:
發展
我國化學教育從初三開始,高中成為理科之一,除兩本必修教材外,又有《化學與生活》《化學與技術》《物質結構與性質》《化學反應原理》《有機化學基礎》《實驗化學》六個選修課程。全國一共六個版本:人教版、蘇教版、魯教版、浙科版,粵教版,上教版。
知識技能
1、掌握數學、物理等方面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
2、掌握無機化學、分析化學(含儀器分析)、有機化學、物理化學(含結構化學)、化學工程及化工制圖的基礎知識、基本原理和基本實驗技能;
3、了解相近專業的一般原理和知識;
4、了解國家關於科學技術、化學相關產業、知識產權等方面的政策、法規;
5、了解化學的理論前沿、應用前景、最新發展動態,以及化學相關產業發展狀況;
6、掌握中外文資料查詢、文獻檢索及運用現代信息技術獲取相關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實驗設計,創造實驗條件,歸納、整理、分析實驗結果,撰寫論文,參與學術交流的能力。
❸ 初中化學說課稿
初中化學說課稿模板(通用5篇)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時常要開展說課稿准備工作,說課稿有助於提高教師的語言表達能力。那麼什麼樣的說課稿才是好的呢?以下是我為大家收集的初中化學說課稿模板(通用5篇),歡迎大家分享。
一、教材分析
《酸的通性》是在學生學習稀硫酸、稀鹽酸後對一類物質化學性質的概括,而且是學生第一次概括一類物質的化學性質,它對學生今後學習「鹼的通性」、「鹽的化學性質」具有重要的作用,而且對於培養學生從諸事物的個性中概括出共性並達到認識事物的能力,使學生在增長知識的同時,逐步學會分析和解決問題的方法,培養學生的比較、歸納能力。
根據本節課的內容特點以及在教材中的特殊地位,確定如下的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了解酸的涵義。
2、了解酸的通性(本節課的教學重點)。
3、了解金屬活動性順序(本節課的教學難點)及其意義。
二能力目標:
1、使學生逐步懂得從個別到一般的認識事物規律的過程(即從現象到本質)。
2、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情意目標:
1、使學生初步認識一般規律有其局限性。
二、教法學法設計
為了更好地突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對教法和學法作如下設計:
1、貫徹「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的原則,在教學中採用問題和演示實驗為教學情境,配以講授、討論、歸納、對比等方法的綜合運用,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通過提問、思考、議論(討論)、講解、練習等教學手段,引導學生動口、動腦,引導學生分析、討論、釋疑,從而培養學生的分析、解釋一些簡單問題的能力。
三、教學過程設計
教學過程是特殊的認識過程,只有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才能如期完成教學目標。因此,教學過程是學生認知過程和情意活動的有機結合。結合本課的實際,對教學過程作如下的設計:
一總體思路:
⑴導入→⑵回憶已學知識→⑶歸納酸的通性→⑷分析變化的本質→⑸酸的通性的本質→⑹酸的涵義→⑺鞏固練習及遷移(編有酸與金屬不能發生反應的題目)→⑻質疑→⑼金屬與酸反應→⑽金屬活動性順序→⑾本質→⑿鞏固遷移
1、以信息加工理論為基礎的設計思想
本課的總體設計思想是根據基於現代認知(信息加工)理論的學習和記憶基本模式構建的。
信息加工理論的內部過程及以此為基礎構建的學習過程可描述如下:
信息加工理論的內部過程學習過程(學習事件)
①接受器接受刺激①引起注意,確保刺激被接受
②通過感覺登記器登記信息②告知學習目標,建立適當的預期
③選擇性知覺信息,以便在STM中儲存③提示從LTM中提取先前學習的內容
④通過復述在STM中保持信息④以富有特色的方式呈現材料,確保選擇性知覺
⑤為在LTM中保存對信息進行意義編碼⑤以適當的語義編碼指導學習
⑥將LTM中的信息提取到STM中⑥引出反應,包括反應生成
⑦反應生成並進入效應器⑦提供學習結果的反饋
⑧學習結果學習者的環境中⑧評估作業,包括提供學習結果反饋機會
⑨通過執行策略對過程實行控制⑨安排多種練習以幫助將來的提取和遷移
根據本課實際——教學重點(酸的通性、金屬活動性順序)、難點(金屬活動性順序)安排兩次上述的學習過程(學習事件)以此達到課堂教學重點突出。即⑴—⑺為第一次學習過程,重點落實酸的通性;⑺—⑿為第二次學習過程,重點突破金屬活動性順序。
2、以人類認識自然的基本過程為基礎的設計思想
人類認識自然、認識事物的一般過程是從外現的、具體的、生動的、形象的感性認識逐步升華為內在的、本質的、抽象的理性認識。因此,在設計中要體現人類認識事物的一般過程,以便使學生感到學得自然、學得輕松。本課總體設計中的「⑵→⑶→⑷⑸⑹」、「⑼→⑽→⑾」均體現了認識規律(即:現象→規律→本質)。同時設計中的「⑵→⑶⑷⑸⑹→⑺」、「⑼→⑽⑾→⑿」也體現了理論聯系實際,理論來自於實踐同時又指導實踐的思想(即:實踐→理論→實踐)。
3、以整體的連貫性為基礎的設計思想
為了能使整堂課一氣呵成,成為一個統一的、完整的體系。首先,將教材中酸的涵義部分移至酸的通性之後,目的是使學習既符合學生的認識過程,又使教學內容順利落實。不把知識強加於學生,讓學生在自然、輕松的有效學習中獲得知識,而不時接受知識;其次,特意在環節⑺中設計了不能發生的酸和金屬的反應,以此順理成章地將學生思維遷移至研究金屬活動性順序的知識上來。
一、教材分析
(一)教學地位和作用
第三單元《我們周圍的空氣》是初中內容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一單元所學知識也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而其中「性質活潑的氧氣」就是我們要仔細學習的內容,本課程是典型的物質製取課,也是學生初次通過化學實驗來獲得新物質
(二)教學目標
(1)、知道氧氣的實驗室制備方法、收集方法和檢查裝置氣密性的方法。
(2)、了解實驗室制氧氣的步驟及驗證氧氣的性質。
(3)、知道二氧化錳的催化作用。
(4)、認識制氧氣所需儀器的名稱及知道這些儀器的連接和使用方法。
(5)、知道實驗室收集氧氣的方法(排水法和向上排空氣法)的原理。
(三)教學難點與重點
1、重點:實驗室製取氧氣的制備方法、收集方法和檢查氣密性的方法。
2、難點:製取氧氣的儀器連接和組裝,氧氣和驗滿和氧氣性質的實驗。
二學情分析
一>學生情況
九年級學生剛剛接觸化學,特別對於化學實驗有濃厚的興趣,通過前面的學習學生初步具備了簡單的實驗操作和觀察能力,所以對於氧氣的製取會更加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小組合作能力。
二>教法和學法
為了體現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觀念,本節課採用了復習,歸納,閱讀,講解,討論及當堂練習相結合的教學方法,在教學過程中,充分利用多媒體,網路這些現代教學媒體和實驗教學來激發學生的求知慾。
三、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引入新知
上課前,我會用PPT向學生展示幾張人類在特殊環境下的工作圖片,然後提問:在這類特殊環境下,人們是怎樣呼吸的?如果在實驗室,我們又會怎樣製取氧氣?層層提問,引發學生的思考,從而進行探討。然後引導學生回憶以前學習的水的.電解,給予學生一個正確的思考方向。
二>實驗探究,探究新知
我會向學生系統的說明實驗室製取氣體應該遵循的方法步驟。
實驗探究1:學生根據我給的資料卡,討論出最佳製取氧氣的葯品和方法:過氧化氫在常溫下就能分解出氧氣。但是速度很慢
實驗探究2:學生討論:有什麼方法可以讓過氧化氫的反應速率加快,學生再根據實驗室提供的葯品,探究實驗,相互討論總結出最適合製取氧氣的方法是:在過氧化氫中加入二氧
化錳,並且根據對二氧化錳的後期處理,發現催化劑的存在,並且定義,這樣更能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
三>聯系生活,擴展新知(5分鍾)
讓學生根據催化劑的性質,舉出生活中常見的催化劑,我會適當引導,把生活和化學緊密聯系起來,讓學生從生活中學習化學,從而激發學生對化學的強烈興趣。四>科學探究實驗室用過氧化氫和二氧化錳製取氧氣(15分鍾)
實驗步驟(多媒體課件演示),根據演示的實驗,學生能准確選擇實驗儀器。(對於一些實驗的注意事項,我會正確引導,讓學生從這些方面去考慮)
一、說教材
1、本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章的教學重點是物質結構的初步知識及一些化學基本概念、化學用語等。構成物質的微粒有分子、原子、離子。分子是由原子構成的,離子是帶電的原子或原子團。因此,可以說對原子的學習更是本章的重中之重。理解原子的概念,運用分子、原子的觀點分析化學反應的實質,使學生對宏觀物質的性質認識得更為深刻;了解原子的結構,使學生能深入了解宏觀物質的組成、結構。
2、教學目標
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和編寫教材的意圖及本節的特點,結合初三學生的認知水平、年齡特點、日常學習態度等確定本節課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a、理解原子的概念,掌握原子、分子之間的相似、相異和相互關系;
b、用原子和分子的觀點加深對化學反應實質的理解;
c、了解原子的組成,了解核電荷數、質子數和核外電子數的關系;
d、認識物質的可分性。
(2)能力目標培養學生的觀察、想像、分析推理、歸納總結及閱讀等能力。
(3)思想情感目標
進行化學史教育,激發學生愛科學的熱情,培養學生嚴肅認真的科學態度;認識物質的可分性,逐步培養量變引起質變的辨證唯物主義觀點。
3、教學重點:原子概念;原子的結構
教學難點:原子概念的形成
4、對於教材的處理
要讓學生理解看不見、摸不著的微觀粒子原子的概念及結構是本課時教學上最大的難點。故將此種微粒通過電腦製作成形象、生動的模擬動畫,讓學生更直觀的接受分子、原子的真實存在,理解分子、原子概念,初步形成原子結構模型。
二、說教法
主線:激疑——探索——引導分析——歸納總結
1、對於原子概念的教學,我採用實驗—分析—歸納等相結合的教學方法。首先從實驗入手,引導學生仔細觀察,直觀接受宏觀物質的可變性,並積極思維,逐步認識到分子雖小,在化學變化中卻可以再分的客觀事實;通過演示模擬動畫,分析水分解反應的實質得:在反應過程中,構成水分子的氧微粒和氫微粒並沒有改變。從而概括出原子的概念。
2、引導學生討論、比較、分析、歸納總結出原子的基本性質。
3、列表比較分子、原子的相似、相異及相互關系,進行抽象思維訓練。
4、對於原子結構的教學,仍從觀察實驗現象入手,引導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從而初步建立原子的核型結構;充分利用模擬動畫,進一步學習原子的組成。
三、說學法
主線:觀察實驗——發現問題——分析問題——總結,得出結論
1、引導學生觀察實驗現象,從實驗入手,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2、引導學生充分發揮想像力,積極思維,並藉助形象、直觀的模擬動畫,接受微觀粒子的客觀存在。
3、引導學生通過對舊知識的回顧,並進行分析、比較、歸納,引出新知識。
4、通過小結、課堂練習,鞏固課堂所學知識。
一、說教材
教材是教師執教的依據,也是學生學習的依據。首先談談我對教材的理解,本節課是人教版初中化學第四單元課題三《水的組成》第二課時的內容。本節內容是繼空氣之後,學生學習的日常生活中最為熟悉的物質之一,對於學生能從化學的視角看待物質世界具有重要意義,同時本節課的學習,也為學生從宏觀到微觀的跨越奠定基礎,單質化合物的學習不僅豐富了物質分類的內容,也是將物質進一步分類的依託。因此,本節內容具有承上啟下的橋梁作用。
二、說學情
學生是課堂學習的主體,掌握他們的情況有利於課堂的教學。九年級的學生好奇心強,大腦機能顯著發展並趨於成熟,首先他們對化學的興趣逐步由直覺興趣、操作興趣、具有因果關系的興趣向具有概括性的認知興趣遷移。其次是知識基礎:在生活中學生已經初步的對水的物理性質有所了解。最後是能力水平:學生已初步具備了收集、分析、提取有用信息的能力,也初步具備了與人合作、交流、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具備學好本節課的知識和能力。
三、說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程標准,教材特點和學生實際,我確定了如下教學目標:
1、認識水的組成;知道單質、化合物的區別以及氧化物的含義。
2、從人類認識水的組成的過程中體會科學探究和思維的方法,認識實驗探究和創新思維的重要性。
3、了解人類認識物質世界的過程和方法,增強科學探究的慾望,發展學習化學的興趣。
四、說教學重難點
【重點】
通過電解水實驗探究水的組成;單質、化合物、氧化物的概念。
【難點】
准確區分單質、化合物、氧化物的概念。
確定這樣的重難點,是我在對教材了解的基礎上,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並充分結合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況而制定的。
五、說教學方法
為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教學方法的選擇尤為重要。在教法方面,我將採用啟發誘導的方式,通過創設情境、演示實驗與提問的方式,讓同學們感受新知,鞏固新知。教學過程不僅需要教師的活動,而且需要學生的活動。學生的學習方法有:探究學習法、多種感官協同法、小組討論法。
六、說教學過程
接下來我來重點說一下我的教學過程。教學過程包括了四個環節:導入新課、新課講授、鞏固提升、小結作業。我將會這樣展開我的教學:
環節一:導入新課
在這一環節中,我採用創設情境法:上課伊始,首先我將引導學生思考,在日常生活中如空氣一樣,與人類的生活息息相關,並且是人體組成中含量最多的一種物質是什麼。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引出歷史上人們一直認為水是一種單一的物質,他們認為水不可以繼續分解,水到底能不能分解呢?從而引出本課主題。這樣設計不但可以活躍課堂氣氛,還能讓學生從生活中感受化學、發現化學,培養學科興趣。
環節二:新課講授
導入之後就是新課講授環節,這一環節我將重點講解電解水實驗與單質、化合物、氧化物的概念。
關於電解水實驗,是中學化學的重要知識內容,在講解時,我會首先演示電解水的實驗,讓學生注意觀察,電極上發生什麼現象?兩支玻璃管內的液面有什麼變化?接著讓學生通過氫氣在氧氣中燃燒生成水,引導學生猜想電解水後會生成什麼物質,然後讓學生根據小組的猜想結果進行驗證實驗。實驗完成後,分別用火星的木條和點燃的火柴靠近兩極氣體進行檢驗。通過水的電解實驗鞏固氧氣的檢驗,練習氫氣的驗純,分析實驗現象,並在此基礎上推斷水的組成。即水在通電的條件下,發生分解反應產生氫氣和氧氣,說明水中含有氫元素和氧元素。最後讓學生書寫電解文字表達式鞏固新知識,完成電解水實驗的學習。
在認識了水的組成的基礎上,教材結合前面所學的元素、氧氣等知識,從它們組成上的區別歸納出單質、化合物、氧化物的概念。在講解時,教師可展示水分子分解示意圖,並提問學生「水電解生成氧氣和氫氣兩種氣體,能不能說明水是由氧氣和氫氣組成的混合物」,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總結水、氫氣、氧氣雖然都是純凈物,但它們的組成卻各不相同。接著讓學生思考它們的區別,從而引出單質、化合物的概念。接著引導學生觀察CO2、P2O5、Fe3O4、MnO2、CO、SO2等物質的組成有什麼特點引出氧化物的概念。
經過以上過程便完成了電解水實驗以及單質、化合物、氧化物概念的學習。之所以採用提問與討論相結合的方法展開教學,是為了加強學生對所學知識的主動思考,而不是教師的直接灌輸,激發學生探究新知識的積極性,體現「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同時培養學生相互合作、相互交流的能力。
環節三:鞏固提升
新課講授後就是鞏固提升環節,我會讓學總結物質的簡單分類及單質、化合物、氧化物概念中的注意點。即單質和化合物都必須是純凈物;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氧化物。在鞏固新知的基礎上,進一步深化了所學的知識內容。
環節四:小結作業
課程最後,我會請學生回答本堂課的收獲有哪些,由學生總結課堂內容。最後布置作業:課後收集歷史上科學家們對水的組成的研究都經歷了哪些過程,下節課來談談從這些探究歷程中自己有什麼啟發。
七、說板書設計
1、問好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大家好,我是今天的6號考生,我說課的題目是《製取氧氣》。下面開始我的說課。
2、總括語
為了處理好教育學的關系,突出新課標的教學理念,在教學過程中,我不僅要做到精講精練,還有引導學生積極地參與到課堂中來,開拓學生思維。為了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改變,由被動學習,轉變為積極的探索發現式學習,本節課,我將從教材分析教學目標,教學過程等六個環節加以設計和說明。
3、教材分析
教材是進行教學評判的依據,是學生獲取知識的重要來源,首先,談一談我對教材的理解。本節課選自人教版化學九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第三課,主要介紹了製取氧氣的方法,為後面製取二氧化碳的實驗學習打下基礎。
4、教學目標
結合教材內容和學生的心理特點,認知水平,制定本節課的三維教學目標如下:
1、知識與技能目標:了解實驗室製取氧氣的方法和原理,知道二氧化錳在化學反應中的作用。這也是本節課的重點。
2、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本節課的實驗,逐漸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動手能力,這也是本節課的難點。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學生感受到實驗成功的喜悅,激發學生的探究慾望,從而產生對化學學科的好奇心和求知慾。
5、學情分析
合理把握好學情是上好一堂課的基礎,本節課所面對的學生群體具有以下特點:初三的學生正處於心理斷乳期,有較強的好勝心,因此我會通過小組PK的方式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便於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
6、教學教法
俗話說,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只有傳授到學生有效的學習方法,才能夠快速提升學習效率。本節課我將採用的教法為講授法,實驗法等。引導學生使用自主學習法和合作探究法來進行學習。
7、教學過程
充分的學情分析以及教學目標的合理制定是上好一堂課的前提,而教學活動的精彩開展則是上好一堂課的關鍵環節。本節課我將從以下4個環節展開我的教學過程。
導入
良好的導入就像磁石一樣牢牢地吸引住學生的目光,能夠讓學生快速地融入到課堂中。本節課我將以試講的方式來進行導入:同學們好,上課。在上課之前呢,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多媒體上的這個視頻,我們看看視頻中講了什麼樣的內容呢?視頻播放結束了,哪位同學願意說一說他都看到了什麼呢?好,就請最後一排靠牆的男同學來回答一下吧。請坐,他告訴我們呢,看到了潛水運動員和登山愛好者都在使用氧氣罐來維持正常呼吸。觀察得很認真。同學們我們都知道我們的呼吸離不開氧氣,它非常重要,那同學們知道如何製取這么重要的氣體嗎?老師看到大家的臉上充滿了疑惑,沒關系,我們一起來走進化學實驗室,開始今天的學習吧。
通過這樣的方式導入,可以將生活和學習相聯系,激發學生的好奇心。
新授
其次我會給學生三分鍾的時間,自主閱讀教材。並找出製取氧氣的方法,學生給出的答案是加熱高錳酸鉀制氧氣,分解過氧化氫制氧氣和加熱氯酸鉀制氧氣。通過這種方式,可以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和專注力。接下來,我會先進行實驗的演示,把少量高錳酸鉀裝入試管中,並在試管口放一團棉花,用帶有導管的塞子,塞緊試管加熱試管,用排水法收集氧氣。並引導學生回答出放棉花的作用,是為了防止加熱時高錳酸鉀粉末進入導管。通過我的演示可以減少學生在後面親自動手實驗時出現不必要的錯誤,也能夠幫助學生提高觀察能力。接著我會將全班分為10個小組,前後桌4人為一小組,學生在組內進行親手操作。與此同時我會走下講台,及時的指導學生順利完成實驗,提醒學生在操作過程中注意安全,學生可以通過親手操作感受到化學的神奇和實驗成功的喜悅。緊接著我會進行過氧化氫制氧氣的實驗。拿兩個試管,一個只有過氧化氫溶液,另一個在裡面加入了二氧化錳,分別用帶有的木條放到試管口,學生通過觀察不難發現,木條在接觸到放有二氧化錳的試管處迅速熄滅,知道用這種方法可以檢驗氧氣是否集滿。我也會補充相關內容,如二氧化錳可以加這個化學反應,它叫做催化劑。學生通過實驗對比和記錄,從而歸納出實驗的步驟,並能夠深刻理解催化劑的作用。最後我會提出一個問題,引導學生思考在工業中是否可以使用這種辦法來製取氧氣?提高學生的發散思維,將所學知識與實際相聯系。
小結
在課堂快要結束時,我會通過提問學生的方式,來總結本堂課的知識,起到鞏固的作用。
作業
作業環節,我會請學生查閱,是否所有的催化劑都能夠加快化學反應,下節課分享。
8、板書設計
最後是我的板書設計,好的板書可以激發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和發散性,我的板書簡單明了,直觀易懂,是一節課內容的濃縮,我會在黑板中央的正上方寫上本節課的題目,黑板正中央為本節課的重點內容,黑板右下方寫上本節課的作業,這樣的板書清晰地展示了本節課的教學重難點以及教學邏輯,可以讓同學們更好的理解和掌握。
以上是我說課的全部內容,謝謝各位考官的耐心傾聽。
;❹ 講授一節化學課開始應該怎麼導入
導入是課堂教學的開端,是教學樂章的前奏,是師生情感共鳴的第一音符,是師生心靈溝通的第一座橋梁。俗話說:「良好的開端,等於成功的一半」。設計精煉、新穎、富有啟發性的導入方式,可以撥動學生學習的心弦,把注意力集中起來,誘發思維,激發求知慾,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達到「先聲奪人」的效果。
「教學有法,但教無定法」。教學方法是多種多樣的,新課的導入也如此。由於教學內容不同,教學對象各異,教師得設計靈活多變、生動有趣的導言,才會使課堂教學變得生機而有活力。
一、實驗法
化學是一門實驗科學。新課伊始,若能巧妙地安排一個現象新穎、變化明快的實驗,再配以生動的描述,將能引起學生濃厚的認識興趣和激發起強烈的求知慾。然後,教師抓住這一最佳時機,因勢利導,引導學生透過現象認識事物本質,就可以使化學課引人入勝,生動活潑。
〈一〉用趣味實驗導入新課
「興趣是人的認識需要的情緒表現,是積極探索某種事物的認識傾向。」以此為契機,可以把學生的學習向深引入。例如,講「燃燒和緩慢氧化」一節時,先安排學生看一個「水中生火」的趣味實驗:通過玻璃管將氧氣與浸在熱水中的白磷接觸,結果白磷竟然在水中燃燒起來,出現了「水火相容」的奇跡。這種酷似魔術的實驗,讓學生感到不可思議,探究問題的積極性非常高漲,從而為燃燒條件的講解作了一個良好的鋪墊。
〈二〉創設「矛盾」實驗導入新課
教學實踐表明,平淡無奇,無矛盾沖突地導入新課,是很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和激起學生的興趣的。在新課導入時,若設計一些「矛盾」實驗,造成認知沖突的情景,構成懸念,即對某一問題學生想急於解決,但用所學過的知識卻又無法解決的心理狀態。在這種氛圍中,學生的注意力最集中,思維最活躍,講授新課的效果自然也就好。如「分子」一節的教學,一開始教師不動聲色地在黑板上寫下:「1+1≠2」,此時,學生感到疑惑不解,立即將他們的「好奇心」激發出來,並形成認知沖突。接著,教師演示實驗:將50毫升酒精與50毫升水混合,學生觀察後發現總體積不等於100毫升。但這個「矛盾」實驗的演示結果並未使懸念解除,反而更令學生口「 悱」心「憤」。這時,教師指出:「要想明白個中原因,必須學習分子的有關知識。」「矛盾」的實驗,造成認知「沖突」的情景,再加上恰當的設問,很快就激起學生對新知識的強烈渴望和需求。
二、故事法
故事對人們有著特殊的吸引力。而青少年學生好奇、好問,富於想像力,對於引人入勝的故事更是喜聞樂道。上課開始,可運用與教學內容有關的故事、傳說使他們很快安靜下來,還可以造成懸念,把學生的無意注意及時轉移到有意注意上來,從而達到新課導入的目的。例如,在講「甲烷」這節課時,一上課,教師說:「今天先講個故事。」全班鴉雀無聲。「1928年夏天,趁軍閥混戰,群龍無首的機會,軍閥徐源泉部下的一名軍長,把貪婪的目光盯上了富麗豪華的東陵慈禧墓,想發筆橫財,開墓後,他們首先看到的是一個精緻的煙盒裝著上等的鴉片,這時一個軍官煙癮大發,摸出火柴就想美美抽幾口,那知剛一點火,墓室就發生了爆炸,裡面的官兵被炸得血肉橫飛。後來經調查才知道,爆炸是一種叫甲烷的氣體引發的。甲烷究竟是何方神聖呢?我們這一節課就來認識它的一些性質。」近乎離奇的故事,讓學生驚訝不已,學生立刻就對甲烷產生了很大的好奇心理,從而自覺地進入學習的角色。這樣導入新課,不僅給學生製造了一個懸念,使他們產生的濃厚的學習情趣和求知慾,而且為主題教學奠定了良好的基礎,這足見故事導入的長處和優點。
三、觀察法
這類新課導入是通過實物、模型、掛圖等直觀教具,為學生提供與教學有關的感性材料,直觀而鮮明地引出新課的主題。例如「分子」一節的新課導入就可用觀察法。上課時老師先出示有分子照片的掛圖,指導學生仔細觀察,讓他們首先對「分子是真實存在的」,「分子間有間隔」等性質有一個感性認識。又如,新課伊始,教師有次序地先後出示渾濁的河水、自來水、蒸餾水各一瓶,可快速而自然地導入「水的凈化」的教學。類似地,出示一把「劍」導入「鐵」,投影出鑽石和石墨導入「碳的幾種單質」等等都能起到良好的效果,初中化學中不少內容都可用此法導入。
四、溫故法
孔子說:「溫故而知新」,巴甫洛夫也指出:「任何一個新的問題的解決都是利用主體經驗中已有的舊工具實現的。」也即是說,各種新知識,都是從舊知識中發展而來的。「溫故知新」的過渡式導課,也是化學課堂教學常用的方法。
例如,在講「二氧化碳的實驗室製法」時,一開始,教師引導學生回顧前面所學過的O2、H2的實驗室製法中的葯品、裝置、步驟及操作要點,然後在「溫故」的基礎上「入題」、「知新」。同樣,可通過復習「酸的通性」導入「鹼的通性」,回憶分子的性質導入原子的教學等等。值得注意的是,溫故導課中的「溫故」是為「知新」服務的,切不可顛倒主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