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天然葯物化學主要研究內容是什麼
天然葯物化學的研究內容主要是:葯用的植物或植物中活性成分的提取、分離、必要的結構改造以及合成,從而尋找安全高效的新的化合物。
《天然葯物化學》是運用現代科學技術理論、方法或手段研究天然產物中具有生物活性的化學物質的一門學科。
隨著社會的發展、科技的進步和多學科的交叉重組野此,天然葯物化學所研究的內容也在不斷的完善和擴充。
天然葯物化學本身也已不再是僅為化學成分的分離提取、結構鑒定等研究內容,而是逐步發展為運用現代科學理論與方法研究天然葯物中化學成分的提取分離、結構鑒定。
由於我國中葯現代化的關鍵歸根到底是搞清楚中葯發揮葯理作用的活性物質基礎,進而以活性成分為指標制定中葯質量標准,所以天然葯物化學在中葯現代化的進程中頌滑迅發揮著重要作用。
天然葯物化學課程(包括理論課和實驗課)是我國葯學專業教學中規定設置的一門主要專業課程,是整個葯學學科中的一個重要組讓山成部分,是葯學和葯劑等專業學生的必修專業課程。
學生在學習《天然葯物化學》課程前應該學完有關專業基礎課如無機化學、物理化學、分析化學、有機化學、生理學、葯理學、葯用植物學、生葯學、葯物化學等課程的學習。
❷ 什麼是葯物化學主要研究內容包括哪些
葯物化學(Medicinal Chemistry)是建立在化學和生物學基礎上,對葯物結構和活性進行研究的一門學科。
葯物化學的任務包括:研究葯物的化學結構和活性間的關系(構效關系);葯物化學結構與物理化學性質的關系;闡明葯物與受體的相互作用;鑒定葯物在體內吸收、轉運、分布的情況及代謝產物;通過葯物分子設計或對先導化合物的化學修飾獲得新化學實體創制新葯。(*≧m≦*)
❸ 葯物化學的研究方向
1.天然葯物有效成分結構的鑒定及構效關系的研究:中國東北產植物中的有效成分的提取、分離、結構鑒定及活性的研究。天然葯物的合成及構效關系的研究。抗癌、抗病毒、治療高血脂、心腦血管疾病葯物的研究。
2.天然葯物化學成分及其生物活性的研究:以研究天然葯物化學為主要目標,通過提取、分離、純化得到單體化合物成分,利用波譜學及化學手段進行結構鑒定;發現有生物活性的先導化合物及有效部位;研究與開發創新葯物。
3.中葯化學成分及其生物活性的研究:研究內容包括中葯中的有效成分提取、分離、結構鑒定等,重點在長白山道地葯材新的葯用部位及有效部位的化學成分研究。生物活性研究主要在抗癌、抑菌、治療糖尿病、高血脂、心血管疾病等的預防與治療方面進行研究。
4.靶向葯物系統研究:為使葯物能更好地被吸收,提高葯物生物利用度和達到最佳治療效果,設計研究靶向葯物系統,使葯物通過與載體結合或被載體包埋,形成可在體內可動性的指向靶組織釋葯的給葯體系,也就是利用載體葯物釋放系統改變葯物的動力學過程,即主要改變葯物的體內分布,僅使葯物作用於病變部位的靶細胞,而避免對正常細胞的作用。使葯物在特定時間內,以預定的速率在機體特定部位釋放一種或多種葯物,並且可控制葯物的代謝速率。
5.天然葯物的結構鑒定及構效關系的研究:以中國特有的中草葯和天然產物為主要研究對象,綜合運用化學(主要為波譜學技術)和生物學兩大學科的最新理論和實驗技術,研究發現可能開發成為新葯的先導化合物,並開展相關的基礎理論研究。 19世紀末葉出現了一股尋找具有葯用價值化學品的熱潮。P·艾利希(Paul Ehrlich,1854—1915)是化學療法的最熱情的探索者之一。雖然他所作的研究工作可以追溯到19世紀70年代,但他所作的主要貢獻卻在20世紀才應用起來。當艾利希在布雷斯勞和萊比錫還是一名學生的時候,就對染料及它們對於活組織的作用產生了極大的興趣。他的表兄C·威格特(Carl Weigert,1845—1905)教了他給細菌染色的技術。威格特並不是第一個把有色化合物作為生物著色劑的人;1875年在威格特用甲基紫著色顯示動物組織內的細菌之前,人們將鉻酸、洋紅和蘇木精用於同樣的目的作法已有10年以上的歷史了。各種不同的染色法在細菌學家和組織學家中間迅速地發展起來了。R·科赫(RoberKoch,1843—1910)把細菌對染料的反應作為辨別不同細菌的工具,H·C·J·格拉姆(Gram)在1884年介紹了他所採用的鑒別技術,其他許多科學家作出了進一步的貢獻。
基於一些具體的染料對某些細菌或某種組織的選擇性,艾利希(Ehrlich)得出這樣一種見解:使用恰當的染料來治療疾病應該是可能的。他於1887年證明了亞甲基藍可使活神經細胞著色但不影響鄰近的組織,同樣地它能使某些細菌著色而對其它細菌無影響。能否找出某些染料,它可以附著在某一特定的生物體上,從而將該生物體殺死而又不損害宿主生物體細胞呢。
1889年艾利希成為了羅伯特·科赫在柏林的傳染病研究所的成員。1892年當E·馮·貝林(EmilVonBehring,1854—1917)發現醫治白喉的抗毒素時,他已與E·馮·貝林建立了密切聯系。艾利希同血清的發展有很大的關系。他後來成為了在美因河畔法蘭克福的國家血清研究所的所長。雖然他整天忙於血清生產和實驗,他仍繼續努力去尋找一種既對病原體有高度專一性而對高等動物又相對無毒的染料。他得到卡西樂化工廠的合作,為他提供在他們實驗室里生產出來一些新化合物樣品。此外由於喬治·施派爾-豪斯公司(GeorgSpeyer-Haus)在1906年建立,他得以置身於一群助手——化學家們和細菌學家們中間,進行化合物的合成和改性工作,並研究這些化合物對於病原體和動物的效應和作用。在早期階段艾利希提出了他的具有殺菌作用的側鏈理論。根據這一理論設計一種具有側鏈的分子而且對某一寄生菌有互補作用應該是可能的。用側鏈的方法把這種分子附著到微生物體上。可能阻礙微生物的活動或者可能殺死微生物。既然這些側鏈將只會作用於病原生物體而不會傷害宿主細胞,因此設計這些有效的魔彈將是可行的。他的這些想法部分是受到血清療法的成功的影響而產生的。在這里病原體本身刺激著那些使病原體死亡的特別活躍的物質的形成,而不傷害大多數宿主細胞。因為不可能造出許多有效的血清來治療多種疾病,所以有必要發展化學療法,製造出使寄生細菌致死的具有特效的化合物。
因為對一種生物體來說是有毒的某一化學葯品差不多肯定會對其他細胞顯示毒性,艾利希提出了治療指數(therapeutic index)作為保證化學葯品使用的安全標准,該項指數實質上是宿主動物所能忍受的最高劑量與有效治療劑量之比。 早在20世紀初艾利希和志賀(清)。(潔)就發現錐蟲紅對治療錐體蟲所引起的疾病有特效。而F·E·P·梅斯尼爾(Mesnil)和M·尼科爾(Maurice Nicolle)則證明了錐蟲藍的療效則更高。這些葯物在治療一些熱帶疾病如昏睡病和馬錐體蟲病方面取得了某些成功。1906年科赫(Koch)採用對氨基苯胂來治療人類由錐體蟲引起的疾病。該化合物是由貝尚(Bechamp)於1863年制備成功的,據信是砷酸的醯替苯胺。1905年利物浦的醫生H·W·托馬斯和A·布列恩爾(Breinl)在他們的報告中宣布該化合物具有毒殺錐體蟲的作用;所以用對氨基苯胂(Atoxyl無毒的)這一名稱,因為它對宿主並無毒性。艾利希知道砷和氮在周期表中屬於同一族元素,因此對砷化合物極感興趣;他證實了該化合物對錐體蟲有作用,但發現它不能使用,因為它的毒性太強會損害視覺神經。他對貝尚所制備的對氨基苯胂的化學結構,表示懷疑,並提出了該化合物的正確結構。因為他對染料有豐富的實踐經驗,所以他還提出,該結構會出現一個游離的氨基。
大約在這一時期,引起梅毒的生物體梅毒螺旋體(Treponema pal-lim)被 E·霍夫曼(Hoffmann)和F·紹丁(Fritz Schaudinn)發現。紹丁指出,該生物體(一種螺旋體)與其說是細菌,倒不如說它更具有原生動物的特徵。艾利希設計了能在患這些疾病的兔子和老鼠身上作試驗的一些新的砷化合物。從偶氮基在錐體紅這樣的染料中是一個有療效的單元這一點出發,他運用推理方法假定三價砷可能比五價砷更為有效,正如在對氨基苯胂中所發現的一樣。他的化學師A·伯塞姆(Alfred Bertheim)制備了這些化合物;發現阿撒司丁(對乙醯胺基苯胂酸)是治療錐蟲病實驗的特別有效的物質。第418號化合物,即胂苯甘氨酸被證明更為有效。更多的化合物在實驗室里被合成出來,並在他的日本助手羽田佐八城(Sahachiro Hata)的指導下進行了試驗。1909年用606號化合物治療梅毒獲得成功。該葯物後來在市場上銷售時名為灑爾佛散或胂凡納明。後來在1912年又有一種更方便的化合物914——新灑爾佛散被研製出來了。使用這些砷制劑的治療法很快就被介紹開來。雖然新灑爾佛散並不是沒有缺點,但40年代前,在有效的抗生素仍未被用來治療梅毒的時期內,它一直是醫治這種疾病的標准葯物。含砷制劑成為特效葯這一成功給人們帶來了一種極樂觀的情緒。認為化學工業可以製造類似的各種化學治療葯劑。然而一切熱情又變成了失望。因為對那些有療效的化合物的研究結果並不能使人知道應該如何合成各種分子,使之對某些疾病既有特效而又不會對宿主有害。除了拜爾205和幾樣其它化合物外,在1910年—1930年之間在研製化學治療劑方面幾乎沒有獲得真正的成功。
拜爾205即日耳曼寧,在1920年被採用為治療非洲昏睡病的特效葯。日耳曼拜爾公司(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這家公司的美國的分支機構被查封並被迫改為一個獨立的公司)在這些葯品被嚴格限制的情況下弄到這些葯品,因而被指控為一直利用葯品作為一種政治武器來幫助德國收復失去的殖民地。巴斯德研究所(Pasteur Insti-tute)的 E·福爾諾(Ernest Fourneau,1872—1949)盡管是在未獲得專利權和拜爾公司拒絕為他的研究提供葯品的情況下,還是把這種化合物鑒定出來了。一群科學家連同不列顛染料公司在解決上述的困難題中也起了積極的作用。通過查閱戰前德國的專利文獻,福爾諾得知他們對復雜的尿素衍生物進行了大量研究。在這些公開專利文獻里還有證據進一步表明:如今對於由一些醯胺鍵合氨基苯甲醯基和萘胺苯磺酸端基有很大興趣,就像對錐蟲染料的興趣一樣。通過一種測試分析排除了幾百種可能的化合物之後,范圍縮小到25種,並對每種化合物都進行了合成以及生物和化學方面的實驗。其中的一種福爾諾309被證實具有拜爾205所具有的殺錐蟲能力,無毒性並具有化學穩定性。與巴斯德研究所設法弄來的56mg德國產品相比較的結果證明,兩種化合物是完全一樣的,德國人拒絕承認這兩種化合物是一樣的;福爾諾309在英國和美國獲得專利權,該化合物對早期昏睡病有顯著療效,但對晚期昏睡病卻無能為力。1919年W·A·雅各布斯(Walter Abraham Jacobs)和洛克菲勒醫葯研究所的 M·海德爾伯格(Michael Heidelberger)證實了錐蟲砷胺對影響中樞神經的系統的晚期昏睡病具有療效。
❹ 葯物化學研究的主要內容和主要任務有哪些
簡述葯物化學的主要研究內容和任務?
答:葯物化學是用現代科學方法和手段研究化學葯物的化學結構、理化性質、合成工藝、構效關系、體內代謝和尋找新葯的途徑和方法的綜合性應用基礎學科.
葯物化學的主要研究內容:
1.化學結構與葯名—通用名和化學名
2.理化性質—溶解性、穩定性和鑒定方法
3.合成方法和工藝;
4.葯理活性—作用機制、吸收與代謝途徑和構效關系;
葯物化學的主要研究任務:
1.為有效利用現有葯物提供理論基礎
2.為生產化學葯物提供經濟合理的方法和工藝
3.不斷探索開發新葯的途徑和方法 .
❺ 中葯化學的研究內容是什麼
中葯化學的研究內容有六個
1.中葯有效成分的提取與分離方法,特別是一些較為先進且應用較廣的方法。
2.各類化合物的結構特徵與分類。
3.各類化合物的理化性質及常用的提取分離與鑒別方法。
4.常用重要化合物的結構測定方法。
5.常用中葯材中所含的化學成分及其提取分離、結構測定方法和重要生物活性。
6.常用中葯材使用時的注意事項和相關的質量控製成分。
內容
主要介紹了中葯成分的一般提取、分離方法,結構測定的一般程序。
❻ 天然葯物化學研究的內容有哪些
天然葯物化學研究的內容包括研究各種天然葯物化學成分和活性成分的結構特點、理化性質、提取分離及結構鑒定等知識;研究有效跡粗成分在植物體內隨生態環境、生長季節、時間消長以及發育階段的動態變化;研究中草葯在加工炮製和貯藏過程中的成分變化;研究有效成分的構效關系。
天然葯物利用自然界中的植物、動 物及礦物質等經簡單加工而製成的葯物。在我國,天然葯物一般指中葯材,由於中葯中絕大部分都是植物類葯物,且古代的稱謂是「本草」,所以又稱中草葯,具有我國自己的特點,與中醫共同構成了中國民族文化的瑰寶,是中華民族五千年以來繁衍昌盛的一個重要姿枝鎮因素,也是全人類的寶貴遺產。
❼ 什麼是葯物化學,它研究的內容和任務是什麼
葯物化學是建立在多種化學學科和生物學科基礎之上,設計、合成和研究用於預防、診斷和治療疾病葯物的一門學科。研究內容涉及發現、發展和鑒定新葯,以及在分子水平上解釋葯物及具有生物活性化合物的作用機理。此外,葯物化學還涉及葯物及其有關化合物代謝產物的研究、鑒定和合成。
葯物化學部分主要包括葯物的名稱、化學結構、理化性質及構效關系等方面容。是執業葯師必備的葯學專業知識的重要組成部分。
【基本要求】
1掌握常用葯物的名稱、 化學名稱、化學結構、理化性質、用途及重要葯物類型的構效關系。
2.掌握葯物在貯存過程中可能發生的化學變化及其化學結構和穩定性之間的關系;以確保用葯安全、有效。
3.掌握一些重要葯物在體內發生的與代謝有關的化學變化及與生物活性的關系。
4.熟悉以光學活性體供葯的葯物的立體化學結構、生物活性特點及命名。
5.熟悉近年來上市的新葯的名稱、化學名稱、化學結構和用途。
6了解各類葯物的發展史和最新進展。
7.了解影響葯效的一些結構因素,葯物化學修飾的目的和方法,新葯開發的途徑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