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用重鉻酸鉀法測定化學需氧量的上限和下限分別是多少
重鉻酸鉀法測定適用范圍
1、用0.25mol/L濃度的重鉻酸鉀溶液可測定大於50mg/L的COD值,未經稀釋水樣的測定上限是700mg/L
2、用0.025mol/L濃度的重鉻酸鉀溶液可測定5~50mg/L的COD值,但低於10mg/L時測量准確度較差。
⑵ 生活污水的化學需氧量一般是多少
這個根據地區的不同是有一定的差異性的,一般的生活污水化學需氧量≤400吧
四川永沁環境
⑶ 淡水養殖化學需氧量的國家標准值是多少
對化學需氧量我國漁業水質標准雖未規定.但有關專家學者建議,淡水養殖不超過10mg/L,海水養殖不超過3mg/L。要降低水中的化學需氧量,一方面是選擇粘結性好、不易敗壞水質的餌料,合理投餌,根據放養數量、個體發育大小來確定投餌量,盡量減少殘餌。還可以做一個細目的網篩,沉放水底,作為接受器,每日檢查餌料利用情況,根據殘餌數量來修正或確定投餌量。另一方面是勤換水,多換水,向水中充氣,以加快有機物的分解,降低水體中的化學需氧量。
⑷ 化學需氧量空白多少
高濃度和低濃度是不是不一樣,高濃度的做了25ml左右,低濃度19ml左右
⑸ 化學需氧量標准物質一覽表
化學需氧量標准物質一覽表如下銀拍:
化學需氧量COD(Chemical Oxygen Demand)是以化學方法測量水樣中需要被氧化的還原性物質的量。廢水、廢水處理廠出水和受污染的水中,能被強氧化劑氧化的物質(一般為有機物中搏橘)的氧當量。
國家排放COD標准很多,不同行業都有很多行業標准,按照污水綜合排放標准:
第一類污染物最高允許排放最高濃度(1997年12月31日之前建設的單位),一級A標COD標准值50mg/L,一級B標COD標准值60mg/L 。
第二三類污染物最高允許排放最高濃度(1998年1月1日後建設的單位),二級標准值100mg/L, 三級排放標准值120mg/。
cod標准:
COD是水體化學需氧量(Chemical Oxygen Demand)是以化學方法測量水樣中需要被氧化的還原性物質賣團的量飲用水的標准:
Ⅰ類和Ⅱ類水化學需氧量(COD)≤15mg/L。Ⅲ類水化學需氧量(COD)≤20mg/L。Ⅳ類水化學需氧量(COD)≤30mg/L。Ⅴ類水化學需氧量(COD)≤40mg/L。COD的數值越大表明水體的污染情況越嚴重。
⑹ 關於測定化學需氧量的問題
化學需氧量 也就是COD,重鉻酸鉀法一般如下緩吵,再添加一個國標你看看吧。
COD(mg/l)=c*(v0-v1)*8000/v2
c 硫酸亞晌慶鐵案滴定溶液
v0 空白
V1 實驗水樣
V2 取樣容量
8000 1/4的O2摩爾質量,以mg/L單位換算宴哪握。
根據你的說法 COD =0.1033(24.92-19.55)*8000/20=221.8884
⑺ 化學需氧量cod國家標准
COD標准:
COD是水體化學需氧量(Chemical Oxygen Demand)是以化學方法測量水樣中氏行需要被氧化的還原性物質的量飲用水的標准:
Ⅰ類和Ⅱ類水化學需氧量(COD)≤15mg/L。Ⅲ類水化學需氧量(COD)≤20mg/L。Ⅳ類水化學需氧量(COD)≤30mg/L。Ⅴ類水化學需氧量(COD)≤40mg/L。COD的數值越大表明水體的污染情況越嚴重。
飲用水的標准:類和類水化學需氧量(COD)15mg/L。類水化學需氧量(COD)20mg/L。類水化學需氧量(COD)30mg/L。類水化學需氧量(COD)40mg/L。COD的數值越大表明水體的污染情況越嚴重。化學需氧量COD(Chemical Oxygen Demand)是以化學方法測量水樣中需要被氧化的還原性物質的量。廢水、廢水處理廠出水和受污染的水中,能被強氧化劑氧化的物質(一般為有機物)的氧當量。在河流污染和工業廢水性質的研究以及廢水處理廠的運行管理中,它是一個重要的而且能較快測定的有機物污染參數,常以符號COD表示。
化學需氧量標准物質一覽表如下:
化學需氧量COD(Chemical Oxygen Demand)是以化學方法測量水樣中需要被氧化的還原性物質的量。廢水、廢畝局水處理廠出水和受污染的水中,能被強氧化劑氧化的物質(一般為有機物)的氧當量。
國家排放COD標准很多,不同行業都有很多行業標准,按照污水綜合排放標准:
第一類污染物最高允許排放最高濃度(1997年12月31日之前建設的單位),一級A標COD標准值50mg/L,一級B標COD標准值60mg/L 。
第二三類污染物最高允許排放最高濃度(1998年1月1日後建設的單位),二級標准值100mg/L, 三級排放標准值120mg/。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
第四條 保護環境是國家的基本國策。國家採取有利於節約和循環利用資源、保護和改善環境、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的經濟、技術政策和措施,使經濟社會發展與環境保護相協調。
第五條 環境保護堅持保護優先、預防為主、綜合治理、公眾參與、損害擔責的原則。
第六條 一切單位和個人都有保護環境的義務。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對本行政區域的環境質量負責。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生產經營者應當防止、迅核讓減少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對所造成的損害依法承擔責任。公民應當增強環境保護意識,採取低碳、節儉的生活方式,自覺履行環境保護義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