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淺談如何上好初中化學第一節課
淺談如何上好初中化學課
[導讀] 「設疑導入」是提出問題而導入新課的方式。教師根據授課的內容,提出問題,設置懸念,引起驚奇,激發興趣,引出新課。
趙緒珍
化學對於初中學生是起始學科,對它還充滿著神秘感,心裡對有著期望。而老師既是科學文化知識的傳授者,又是學生學習知識的導航者、主導者。那我們如何才能上好化學課呢?下面就本人這些年的教學實踐來談談我的幾點做法:
一、好的引入能培養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所以每一節課的引入教師要掌握好的方法。新課導入得法,可引起學生的注意和興趣,充分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加強師生間的雙邊活動。新課導入方式很多,但沒有固定的模式,它因人而異,因課而異。教師無論以什麼形式引入新課,只要能迅速創造一種融洽的教學氛圍,把學生帶進一個與教學任務和教學內容相適應的理想境界,就都是好的導入方法。下面是我在教學中的幾種導入方法:
1.文學詩句、謎語式導入
在《生活中常見的鹽》用的就明朝於謙的《石灰吟》「千錘萬鑿出深山、 烈火焚燒若等閑。 粉骨碎身渾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間。」讓學生猜這說的是什麼物質,從而引發石灰石。那麼,它的主要成分是什麼呢,繼而引出碳酸鈣。
2.溫故知新式導入
「溫故知新式」是教師通過復習已學的知識,進而開始新課題的導入方式。學生的學習實質是在舊知識形成理性基礎之上,使舊知識擴展和延「深」形成一個新理念,從而使新舊知識相互結合,構成新的知識結構。因此,新知識傳授開始時,通過復習再現學生原有知識內容中與新知識相聯系的有關內容,教師很容易提出新的課題,使學生不知不覺地進入學習新課的角色。這樣,有利於新舊知識的聯系,有利於促進知識的系統化,有利於形成新的知識結構,為學生學習新的知識提供了極為方便的學習條件。
3.利用設疑導入
「設疑導入」是提出問題而導入新課的方式。教師根據授課的內容,提出問題,設置懸念,引起驚奇,激發興趣,引出新課。這樣可以使學生發覺問題所在,提高注意力,開動腦筋。例如,「常見的鹽」一節的導入可做如下的設計:「大家知道,純鹼的化學成分為碳酸鈉,它屬於鹽類,可為什麼它的名字中有一個「鹼」字?它的溶液是顯鹼性的嗎?如果其溶液顯鹼性,其中的原因是什麼呢?這節課,我們就要搞清這些問題。」接下去,教師通過實驗和講解,展開教學活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大增。
期刊文章分類查詢,盡在期刊圖書館
4.故事導入
如在講《幾種常見的鹽》一節的開始,介紹著名化學家侯德榜的故事:他在美國攻讀化學博士學位後,看到我國制鹼工業被一家美國公司壟斷,非常氣憤,毅然放棄國外優厚的待遇回到祖國,在塘沽建起永利鹼廠。通過改進生產工藝,產品質量優異,1925年在美國舉辦的博覽會上獲得金質獎章。此後,他精心實驗,刻苦鑽研,提出了先進的「侯氏制鹼法」,名震中外,為祖國爭得了榮譽,從而導入新課。
二、備好每一節課是成功的基礎
教學是一門藝術,備好課是搞好藝術的基本條件。不經武裝的戰士上戰場,只能束手就擒;沒有充分准備的教師上講台,充其量是「信口開河」,決談不上駕馭課堂的能力。所以,我們在備課中一定要把握教學的基礎和重難點,考慮好如何突破重難點,讓學生易於掌握。而不失去信心,聽不懂,從而產生厭學的心理。
三、教師做好演示實驗,指導學生做好分組實驗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實驗教學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幫助學生形成概念,獲得知識和技能,培養觀察能力和實驗能力,還有助於培養學生實事求是,嚴肅認真的科學態度和科學的學習方法。因此,一定要重視實驗教學。教師的演示實驗一定要直觀、明顯、省時、准確、安全。教師在做演示實驗時一定要注意操作的規范化,才能給學生打好基礎。學生做分組實驗時,教學要指導好學生做好每一步,正確使用化學儀器,實驗操作規范化,記錄好實驗數據,觀察好實驗現象,並根據實驗現象培養學生的分析整理能力,使學生能得到全面發展。
四、創造一個民主和詣的課堂氛圍
新課程下要求教師和學生是共同的學習者,這應該說是教師與學生的真正平等階段。在這個階段里,要求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改變一言堂,把課堂還給學生,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自主學習,給學生充分的學習時間,放手讓學生自主學習,創設自學的「氣氛」,讓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得到充分的發揮。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主動學習和實踐能力。如我在講《金屬的化學性質》時,讓學生做好分組探究實驗,讓學生通過實驗自己去探究鐵,銅,鎂,銀的金屬活動性順序。學生自己上講台做小老師去講解,下面的同學可以進行質疑,這樣就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讓化學與多媒體充分結合
化學中有的抽象的知識可以用多媒體進行演示,可以把抽象的知識直觀化。例如在講《原子的構成》一課時,對於原子的構成學生很難理解,這時我就用多媒體課件演
㈡ 如何教好初中化學教師教學經驗
首頁 化學資訊 化學教學 正文
淺談如何教好初中化學
lxj5858 2014-10-17 04:30:00 136
在學校中,學生得到系統知識的主陣地是課堂,但隨著社會的發展和科學技術的進步,其自身的存在的一些不足越來越凸現出來,轉變教育理念,改革課堂教學模式,成為時代的需要和社會發展的要求。新課程改革的教學理念強調,基礎教育的任務不僅僅是傳授知識,更重要的是讓學生改變單一的接受性學習,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通過研究性、參與性、體驗性和實踐性學習,培養終身學習的願望和能力,促使學生知識技能、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整體發展。因此,新課標理念下的化學教學活動不應同於傳統的課堂教學,改變教學活動模式是體現最新教學理念的關鍵。
一、利用化學特點,從開始培養學生興趣
當學生對一門學科有了興趣,那就有了巨大的求知動力。興趣的培養在於誘導。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因勢利導,引導他們及時排除不利於發展學生認識興趣的因素。有針對性地幫助他們掃除學習中的障礙,喚起他們對學習的興趣,使他們能積極主動自覺地學習。初三學生剛接觸化學,開始會對化學頗有些興趣,尤其對化學實驗更感到有意思。但當學到化學用語、元素符號和基本概念時,常會感到抽象難懂、枯燥乏味,往往會把化學視為「第二外語」或認為化學是一門「死記硬背」的學科,有可能會使原有的興趣消失。如何在教學中培養和保持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引導學生突破初中化學知識的分化,使原有的、暫時的興趣轉變為穩定的、持久的興趣?為此,及時對學生進行化學史教育,講化學的發展和形成,結合書本及相關資料介紹科學家探索化學奧秘的軼事等等。
二、改革傳統的教學方法,靈活運用教學手段
1、合理運用合作學習形式。合作學習是化學學習的一種重要手段。新課程的實施中更注重讓學生在合作學習中獲取進步,在互動合作中獲取知識應成為學生獲得知識的重要途徑。同學之間相互取長補短,集思廣益,共同提高。所以在教學中要教會把學生置於集體之中,處理好個人和集體的關系,學會合作學習。
2、合理運用探究式學習方式。科學探究活動是學習化學的重要途徑。化學是以實驗為基礎的一門自然科學,在教學中,提倡和鼓勵學生通過化學實驗進行探究性學習,要盡可能創造條件讓學生多動手參與實驗操作,努力發揮化學實驗在探究性學習中的作用,激勵學生改進實驗方案,參與設計。如在「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這節教學中,講述二氧化碳與水反應這一性質時,先把鹽酸滴到紫色石蕊試液中,然後又把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試液中,讓學生去分析二氧化碳使石蕊試液變紅的原因。給學生創設問題情境後,學生通過猜想與假設,收集資料,設計實驗,交流討論等環節,最終得出了科學結論。這樣就成功地把書上的演示實驗轉變成了探究性實驗,從而引導學生通過實驗去發現和探究解決問題的方法,在實驗中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使學生的學習方式實現由被動接受式向互動探究式的轉變。
三、轉變評價試,激勵學生學習動機
1、變被動評價為學生主動評價。目前世界各國的教育評價逐步成為由教師、學生、家長、管理者,甚至包括專業研究人員共同參與的交互過程,這也是教育民主化、人性化發展進程的體現。實現評價主體的多元化,讓學生及家長共同參與到評價過程中來,一方面可以發展學生的自我反省、自我教育的意識和能力,另一方面,也可以使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有機結合起來,促進學生的進步。
2、加強對評價過程的重視,實現終結性評價與形成性評價相結合,實現評價中心的轉移。從過分關注結果逐步轉向對過程的關注。傳統的學習評價主要是終結性評價,它是面向過去的評價,往往表現為「一考定終身」;同時,這種評價往往只要求學生提供問題的答案,而對學生獲得答案的過程卻漠不關心,導致學生只重結論,忽視過程。而關注過程的形成性評價,則是面向未來、重在發展的評價。
3、加強師生、生生互動,活躍課堂氣氛。初中學生學習動機的激發與維持,很大程度上不是由於內在的學習需求,而是更多地藉助他人肯定、課堂氛圍等外在因素,因此,學習過程往往伴隨著濃厚的個人情緒,覺得有意義、有趣、得到了肯定、贊揚或鼓勵,他們就學得積極主動,反之,就消極、被動。這樣,課堂評價就成為調控學生,促進其發展的有效手段。而新課程理念所倡導的下的評價方式,將由單一走向多元,教學中既有教師對學生的評價,也有學生對學生的評價,以及學生之間的相互評價,既注重過程性評價,也重視結果性評價。
四、充分利用教材,拓展化學課程資源
新課程要求教師是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新教材留給教師的空間很大,要求我們不僅能使用教材還要能駕馭教材、補充教材,開發一切可以開發的資源。隨著生產力的發展,科學技術的進步,化學與人們生活越來越密切,日常生活就可以成為化學學習資源;只有將學生已有的生活知識和經驗設計成富有情趣的學習活動,使學生從熟悉的周圍事物中學習,理解知識,感受課堂知識與社會生活的密切聯系,變「教科書是學生的世界」為「世界是學生的教科書」,這樣才能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同時,我們的教學不能片面地停留在「是什麼」、「為什麼」上,還要更多地在「如何做」上下功夫,貼近學生的個體實際,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
課程改革的最終目標是解放人,重視個體獨特的體驗,個性發展的需求。課堂教學是學生與教師共同構建的一種互動過程,它是開放的、動態的,有利於促進人的全面而又自由的發展的。作為新課程的實踐者,只有如此,才能培養出高素質的專業型社會實用人才。
作者:張振武
來源:233網校
相關推薦
新課標下,高中化學老師的角色轉變應該如何做?任重而道遠
10-29
高中化學老師,只要做好一件事,高中化學課堂教學就不難進行
07-30
談2020年高考化學學科4種關鍵能力 在高考中的作用
04-15
初三化學教學心得
11-30
初中化學實驗教學探析
11-26
更多
㈢ 如何上好一節化學課心得體會
化學是一門實用性的學科,怎樣上好一堂化學課呢?下面收集整理的上好化學課的方法以供大家學習。
1、激發學習興趣
「好的開始就等於成功的一半」。上好第一節化學課,對培養今後學生學習化學興趣尤為重要。初中學生第一次上化學課,總是存在好奇的心。所以,我們想要上好第一節課,首先要精心設計,認真准備,要設置許多問題「催化」他們去思考,去探索,「加速」他們主動地學習。例如,緒言課一開始就向學生提問:「什麼是化學?」學生面面相覷,不能回答。老師再問:「氫氣球為什麼能飛?」「如果改用口吹的氣球,它能不能飛呢?」學生異口同聲地回答:「用口吹的氣球不能飛。」對於這些疑問,老師可不作答,既而還可以再提出一連串的問題:「熱天時食物為什麼會腐爛?」「鐵為什麼會生銹?」「煤氣為什麼會致人死亡?」「人胃裡的胃酸過多可以用什麼葯治療?」等等。恰當的設置「問題」,在學生面前不斷地提出他們暫時還解決不了的問題,讓學生在無盡的問題中產生求知的濃厚興趣,從而在學習過程中使其永不滿足。
2、利用化學實驗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生動有趣的實驗是誘發學生學習興趣的重要途徑。對初三學生來說,化學是一門新開設的學科,本身對它就有好奇心和求知慾,加上他們早已枯燥了書本的理論知識,迫切想把所學的知識在實踐應運時,利用化學實驗進一步激發他們的好奇心和興趣,讓他們在實踐中學習,是他們的興趣所在。在認真做好課本上的第一個演示實驗和學生實驗的同時,要多安排一些學生感興趣的實驗。例如:在第一節課是可以先避開書本,做幾個趣味性很強的實驗「燒不壞的手帕」、「空杯生牛奶」、「魔棒點燈」等等,讓學生睜大好奇的雙眼,然後再引入新課,這樣學生在課堂上注意力集中,精神飽滿,對化學課表現出濃厚的興趣。另外,課後可以讓學生親自動手做實驗,就更加有趣味性和挑戰性,讓學生自己主動地去思考,去鑽研,有利於提拔化學拔尖人才。
3、展現化學實用性
我們生活日常生活中處處有化學,化學與人人有關,衣食住用樣樣離不開化學,化學教師就充分利用這個有利條件,讓學生所學的化學知識與日常生活緊密相結合,時時給化學提供實用的機會。例如,在緒言部分講到銅綠時,可以讓學生回去找找看家裡有沒有這種東西,讓他們自己去思考,銅為什麼會生成銅綠?什麼條件下容易生成銅綠?它與銅是同一種物質嗎?加熱它看看有什麼現象?等一系列的問題,讓學生自己去解決,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還有,講到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和氫氣的有關知識時可以和地球的「溫室效應」、「酸雨」和剛剛發射成功的「神舟五號」飛船結合起來,引導他們用學過的化學知識解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問題,讓他們體會化學知識的無所不在和化學知識的實用性。
4、開展興趣活動
豐富多彩的化學興趣活動,對於學習緊張的初三學生來講,是極具誘惑力的,這樣既能讓學生在緊張的學習之餘輕松一下,又能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獲得和鞏固許多化學知識。化學興趣活動的內容及方式很多,如:「化學魔術」可以做「手帕包火」、「魔棒點燈」等等;「化學知識講座」可以講講「酸雨的形成」、「溫室效應的原因」、「日常生活化學」、「化學故事」等等;「化學課外活動」可以帶學生到附近的工廠或生活小區讓他們去發現生活中的化學;還可以讓學生自己組織一個「化學晚會」設計一些與化學有關的相聲、魔術、小品、謎語和笑話等等。
5、強化學習興趣
初中化學的難點及知識分化點一般有:化學用語、溶液的計算等。一個學生即使興趣較高,一旦幾次被難倒,興趣也會大減,從而影響學習成績,所以幫助學生突破難點和知識分化點很重要,例如化學用語中元素符號、化學式,不要求學生一天就把它記完,可採取分批分段記憶,日積月累,量變到質變。化學方程式的書寫教給他們「四步走」:一寫,正確寫出反應物、生成物的化學式;二配,配平化學反應方程式;三注,註明反應條件及符號;四查,最後檢查化學反應方程式書寫正確不正確。將常見元素的化合價、酸鹼鹽熔解性編成口訣幫他們識記。對於溶液的計算,重點授以方法,讓他們多練,盡可能地幫助學生總結歸納出公式、規律,對於零碎的化學知識,教師幫助總結。這樣有助於學生記憶及掌握,不至於使學生感到為難,從而使他們的學習興趣不減。
來源:學科網
㈣ 如何搞好初中化學教學
初中化學教學:
一、激發興趣,引導學生樂學
偉大的科學家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求知的巨大動力,發明創造的源泉。興趣的培養在於誘導。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因勢利導,引導他們及時排除不利於發展學生認識興趣的因素。有針對性地幫助他們掃除學習中的障礙,喚起他們對學習的興趣,使他們能積極主動自覺地學。
學生剛接觸化學,開始會對化學頗有些興趣,尤其對化學實驗更感到有意思。但當學到化學用語、元素符號和基本概念時,常會感到抽象難懂、枯燥乏味,往往會把化學視為「第二外語」或認為化學是一門「死記硬背」的學科,有可能會使原有的興趣消失。如何在教學中培養和保持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引導學生突破初中化學知識的分化,使原有的、暫時的興趣轉變為穩定的、持久的興趣?為此,我們及時對學生進行了化學史教育,講化學的發展和形成,結合書本介紹科學家探索化學奧秘的軼事,如道爾頓提出近代原子學說,居里夫人一生榮獲兩次諾貝爾獎,談聞名世界的中國古代發明如造紙術、火葯等,論化學與現代化建設和生活的密切關系。使學生清楚地認識到:化學用語是國際通用的語言,是國際上用來表示物質的組成、結構和變化規律的一種特殊形式的交流工具,並感到學好化學知識是多麼重要,它將直接關繫到祖國的發展和建設。從而增強了他們學習的自覺性和積極性。
中學化學需識記的知識比較多,有時又很集中。我們把元素符號、原子團等製成小卡片,把化合價編成順口溜,把重點內容寫成韻語,簡化記憶。例如在氫氣還原氧化銅的實驗過程中,應是先通氫氣,把試管內空氣排凈後再用酒精燈加熱,當黑色氧化銅完全變為紅色銅時,要先撤酒精燈,等試管完全冷卻後再撤掉氫氣流。這個實驗經演示講解後,我們用氫――燈――燈――氫四個字來表示,使學生很快地掌握,並能完整准確地說出其四個字順序的含義及為什麼。
另外,我們還根據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更多地依賴於學習興趣,其形象識記能力超過抽象識記能力,喜歡動手,想像力比較豐富的特點,成立了化學科技興趣小組,目的即為鍛煉學生動腦、動手、動筆、動口能力,從激發興趣著眼,訓練發現思維和創新思維,發動學生利用小葯瓶、塑料袋、鐵絲、蠟燭等廣泛開展小製作、小實驗活動。例如,學習了燃點以後,我們組織了學生做「燒不焦手帕」、「玻璃棒點燈」等實驗。在教學中我們還藉助於圖片、模型、幻燈、電影等手段進行直觀教學。這些活動的開展消除了學生學習化學的畏難情緒,使學生感到化學有趣,樂意學,使智力和能力同時得到了發展。
二、精講多練,提高教學效率
提高教學效率是現代教學的基本要求,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教學是師生的共同活動。在教學過程中應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但必須是在充分發揮教師主導作用下才能真正做到。如果教學中形成滿堂灌、注入式的局面,或者教師放任自流,學生各行其是,都不能保證教學質量。
教學過程是在教師指導下的認識過程。就化學課來說,我們主要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實驗能力、自學能力和創新能力。而這些能力的提高,關鍵在於教師的啟發和引導。教師要在課堂四十五分鍾內向學生傳授化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並使他們能輕松接受,這必須要下一番工夫。它除了要求教師自身極淵博的知識,較強的表達能力和組織能力,還要在課前充分理解吃透教材,並且還應了解掌握學生,結合學生暴露的問題,瞄準學習目標,深入准確、畫龍點睛地講。要符合學生的認識規律,激發思維,擴大密度,使他們在短短的幾十分鍾內思維始終保持在最佳狀態,只有這樣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㈤ 初中時期化學課很重要嗎該如何快速學好這一門課
初中時期化學課很重要嗎?該如何快速學好這一門課?
在學習上,不是越打好基礎越慢,反而後期的成績會提高很多。到了初三才開始學化學,學生們免不了緊張。如果我們翻閱化學教科書,會發現要背很多東西。在此基礎上,可以重新發現規律,形成自己的問題解決思路。
學習總結和歸納。化學的知識點比較細膩,比較多,所以要特別是學習結束後整理整理,使知識系統化。因為系統的知識才更有利於記憶。只有對雜亂無章的知識點進行分類和總結,才能找到內在的聯系和規律,形成知識網。解題的時候才能游刃有餘。
㈥ 淺談怎樣上好初中化學課
怎麼樣學好初中化學?有什麼好的學習方法?
沒有想到,初中三年馬上就過去了.回頭想想.還是很懷念.在家整理出了一些卷子和一些書本有很多.而且中考的時候沒有每個人想像的那麼可怕.它只是一場簡單考試,然後三年初中就結束了.在初三的時候,我們翻過多少的參考書,多少的卷子.就為了這一場考試.那麼,現在我就要告訴即將成為初三學生怎麼樣學好初中化學的方法.
學生們做實驗
第六就是要堅守實驗問題
實驗呢,第一點就是要多考慮過量的問題,第二是吸氣的時候需要考慮氣體,通過液體之後一定會帶出來微量的液體,比如說是水.第三呢,就是抓住反應現象等等.第四就是需要環保,效率要高,第五就是除雜要干凈,不能引入新的雜質進去.
上方就是關於怎麼樣學好初中化學的一些方法,一共六點,請同學們一定要記好,這些都是前輩為你們所准備的,希望你們可以考上自己理想的高中吧!
㈦ 淺談怎樣提高初中化學課教學質量
在倡導素質教育的今天,應試教育依然搞得轟轟烈烈,我們既要切實減輕中小學課業負擔,還給學生更多的時間與空間,又要深入推進素質教育,減負不能降質,還要達成增效的目標,這就要求我們教師不得不在提高課堂效率上做足文章。那麼,我們如何在有限的時間內大面積提高化學教學質量?我認為必須進行有效教學,即從提高課堂效率做起,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樹立正確的教學觀念
觀念是行為的先導,要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必須樹立正確的教學觀念。有效教學的理念主要表現在:一是要珍惜時間,談歲歲合理利用時間;二是要理解學生,正確看待學生;三是要求教師有「全人」的概念。學生發展是全面的發展,而不是某一方面或某一學科的發展。因此,教師要樹立「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的思想。
二、最大化提高課堂效率
教學是師生的共同活動。在教學過程中應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如果教學中形成滿堂灌、注入式的局面,或者教師放任自流,學生各行其是,都不能保證教學質量。
1、開展探究學習,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學習過程,轉變學習方式
新課含睜改下的教學,注重學習方式的轉變,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學習過程,開展探究性學習,讓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去發現問題、收集資料並形成假設方案,最後對假設進行驗證與交流。
如:測定空氣中氧氣含量的實驗探究。實驗原理是什麼?難道只能用紅磷來測定空氣中氧氣的含量嗎?能否用木炭來代替?如果能用,應該怎麼做?帶著這樣的疑問,我們開始了一系列探究實驗。學生設計了許多富有創造性的實驗方案,如用木炭代替紅磷,但集氣瓶中放NaOH溶液代替水的;有用凸透鏡聚光加熱的等等。並且要求他們講出自己所選裝置的優點和不足,分析溶液進入集氣瓶不到1/5的原因,並要求學生找到一般規律,對生成物和反應物的要求按探究的步驟嘗試寫探究報告。
學生們集思廣益、發表了各自的見解,想出許多種解決問題的方法,使實驗設計得更加完善,實驗更加成功,那麼這些方法是否都可行呢?教師先不加以評論,讓學生通過親身實驗去探究,讓實驗事實說話,這樣學生體會會更深。
2、建立學習小組,提高學習效率
如何讓所有學生都動起來,這是現在學校,特別是農村中學的難題。
管理學知識告訴我們:化整為零,使活動單元縮小化,任務具體化,效益就能最大化。我實行小組自主管理,我根據班級人數將學生劃分成學習小組,每組4-6人。各小組選出組長一名,對小組負責,小組內互相督促、互相鼓勵、互相啟發、共同提高。展開互助學習,一個同學會,其他同學都會了;在課堂進行一些小組間的競賽,增強學生的競爭意識、團隊精神;經常搞一些辯論活動,讓學生學會溝通、表達自己、展示自我。 3、創設情景,激發學生探究慾望
課堂雀櫻教學中,要善於創設情景,捕捉學生的興奮點,設計幾個動情點,以激發學生的興趣。例如在講《酸鹼中和反應》一課時,創設這樣一個情景:【學生表演小品】上課鈴聲一響,有一同學走進教室突然感到胃很不舒服,可能是胃酸過多引起的。然後讓全班同學幫助該同學解決這一難題。同學們七嘴八舌,有的說:給她吃胃舒平,有的說:吃氫氧化鎂,有的說:吃雞蛋殼,有的用墨魚骨,有的用小蘇打等等。學生表演惟妙惟肖,課堂氣氛空前高漲,很快就進入了學習狀態。
4、利用多種途徑,讓學生快樂學習?
初中化學需識記的知識比較多,有時又很集中。如元素符號,學生很難很快記住,為此我從講第一節課開始,將需記住的元素符號分批地布置給學生,並實施形象化教學,如H像梯子能爬高,C像半月能照明,O像嘴巴能呼吸……並讓學生製成小卡片,上課時讓學生比賽,看誰記得牢記得快;把化合價編成順口溜;把重點內容寫成韻語,簡化記憶,讓學生發現學習的樂趣,培養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
5、開展課外活動,增強學生參與意識,體驗成功的喜悅
通過舉辦化學講座、化學課外實驗、化學晚會、化學牆報、參觀化工廠、進行社會熱點問題的調查、撰寫化學小論文等活動,讓學生感到化學就在我們身邊,學好化學可以解決很多問題,讓學生感到學有所用,體驗成功的喜悅。這些活動能開闊學生視野,激發他們的興趣,為進一步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三、教師應不斷提高自身素養
教師要經常性地進行教學反思,
教師要給學生一碗水,自己首先有一桶水。課堂的主體是學生,主導卻是教師,只有對自己的學科了解得越多,才能表達得更清楚,或者使用更多有效的教學策略,才能游刃有餘。但提高教師的綜合素質並不是一下子就能完成的,要在一朝一夕中鍛煉,不斷地汲取知識、充實自己、學會反思。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總結教學的得失與成敗,對整個教學過程進行回顧、分析和審視,只有這樣才能形成自我反思的意識和自我監控的能力,才能不斷豐富自我素養,提升自己的品味。
總之,教無定法,貴在得法,不管採用什麼樣的教學方式,有效的課堂教學才是我們的目的,是我們永恆的追求。探索如何優化教學過程,實現有效教學,這是每個教師義不容辭的職責,也是推進化學教學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
㈧ 如何打造高效的初中化學課堂教學
初中化學教學是化學教育的啟蒙和基礎階段。它不僅能為學生升入高一級學校學習奠定基礎,也能為學生將來參加工作解決一些實際問題做好准備。鑒於初中化學課時少、任務重、內容分散及有些概念極易混淆等特點,要想提高初中化學教育教學質量就必須打造初中化學教學中的高效課堂。下面本人根據兩年多來在初中化學教學改革中的探索,談一談對構建初中化學教學中的高效課堂一點粗淺的認識,僅供參考。
一、教師要明確高效課堂的概念以及對其有一個准確的認識
(一)高效課堂教學:就是最大程度地發揮課堂教學的功能與作用,在規定時間內最大限度地完成教學任務,完美地實現教育教學三維目標的整合,以求得課堂教學的最大效益,達到教書育人的目的。
(二)「高效課堂」屬於「有效課堂」的范疇。「有效課堂」是我們課堂教學的第一境界,而更高層次的追求應該是「高效課堂」。「高效課堂」更符合時代和個體的價值取向,其顯性標志是:課堂教學既有課程內容選擇上的廣度和深度,又有課程實施安排上的密度和適度,還有課程組織落實上的力度和效度。也就是說,「高效課堂」要做到信息量大、思維含量高,情感培育要真正觸及人格和靈魂。
二、教師要掌握一些高效課堂的教學方法和策略
(一)激發興趣,引導學生樂學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求知的巨大動力,是發明創造的源泉。興趣的培養在於誘導。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因勢利導,引導並及時排除不利於發展學生認識興趣的因素。有針對性地幫助學生掃除學習中的障礙,喚起他們的學習興趣,使他們能積極主動自覺地學。
初中化學對學生來說是一門新學科,大部分學生開始會對化學學習頗有興趣,尤其對化學實驗更感到有意思。但是當學到化學用語、元素符號和基本概念時,常常會感到抽象難懂、枯燥乏味。因此把化學視為「第二外語」或認為化學是一門「死記硬背」的學科,不能靈活地理論聯系實際,原有的興趣也就慢慢地消失了。如何在教學中培養和保持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引導學生突破初中化學知識的分化,使原有的、暫時的興趣轉變為穩定的、持久的興趣呢?本人採取的方法是:結合書本中介紹科學家探索化學奧秘的軼事,對學生進行化學發展史的教育,如道爾頓提出近代原子學說,居里夫人一生榮獲兩次諾貝爾獎,談聞名世界的中國古代發明如造紙術、火葯等,論化學與現代化建設和生活的密切關系等等。使學生清楚地認識到:化學用語是國際通用的語言,是國際上用來表示物質的組成、結構和變化規律的一種特殊形式的交流工具。讓學生感到學好化學知識將直接關繫到祖國的發展和建設的重要性,從而增強了他們學習化學的自覺性和積極性。
初中化學需識記的知識比較多,有時又很集中。如人教版教材上冊第四單元課題2元素一節就出現了二十七種元素符號,如果讓學生一下都記住很難,為此我從第一章開始,將需記住的元素符號分批分期地布置給學生,並經常提問檢查,分化難點。同時把元素符號、原子團等製成小卡片,把化合價編成順口溜,把重點內容寫成韻語,簡化記憶。例如在煉鐵的實驗過程中,應是先通一氧化碳,把試管內空氣排凈後再用酒精燈加熱,當紅色氧化鐵完全變為黑色時,要先撤酒精燈,等試管完全冷卻後再撤掉一氧化碳。這個實驗經演示講解後,我們用氣—燈—燈—氣四個字來表示,使學生很快地掌握,並能完整准確地說出其四個字順序的含義及為什麼。
另外,我們還根據初中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更多地依賴於學習興趣、其形象識記能力超過抽象識記能力、再造想像力比較豐富的特點,成立了化學興趣小組,目的即為鍛煉學生動腦、動手、動筆、動口能力。從激發興趣著眼,訓練學生的發散思維和創新思維,發動學生利用小葯瓶、塑料袋、鐵絲、蠟燭等廣泛開展微型實驗活動和將教材中的個別演示實驗改成家庭小實驗。例如學習了著火點以後,我們組織了學生做「燒不焦手帕」、「玻璃棒點燈」等實驗。除引導學生做實驗外,在教學中我還藉助於圖片、模型、幻燈、多媒體等手段進行直觀教學。這些活動的開展消除了初中學生學習化學的畏難情緒,使學生感到化學有趣、樂意學,智力和能力同時得到了發展。
(二)精講多練,提高教學效率
打造高效課堂是現代教學的基本要求,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教學是師生的共同活動。在教學過程中應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但必須是在充分發揮教師主導作用下才能真正做到。如果教學中形成滿堂灌、注入式的局面,或者教師放任自流,學生各行其是,都不能保證教學質量。
教學過程是在教師指導下的認識過程。初中化學教學主要是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實驗能力、自學能力和創新能力。而這些能力的提高,關鍵在於教師的啟發和引導。教師要在四十五分鍾課堂內向學生傳授化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並使學生能輕松接受,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它除了要求教師自身有極其淵博的知識,較強的表達能力和組織能力外,還要求教師在課前要充分理解吃透教材、掌握學生。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結合學生暴露的問題、瞄準學習目標,深入准確、畫龍點睛地講,同時還要符合學生的認識規律,激發思維,擴大密度,使他們在短短的幾十分鍾內思維始終保持在最佳狀態,只有這樣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所謂精講,既要配合教材內容,又要面向全體學生。精就是要突破重點,帶過一般,設疑破難,創造思維情境。練是鞏固知識的途徑之一,練要練到點子上,要精心設計一些針對性較強的問題,引導學生在分析研究這些問題的過程中,掌握所學知識。能讓他們親自動手操作的或口頭表達練習的,就盡可能讓他們動手動口實踐,以達到真正掌握知識,舉一反三的目的。有些問題能學生自己解決或小組合作解決和自我展示的,教師只糾正和點評就可以了。
例如:初中化學知識主要分為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元素及其化合物、化學計算、化學與生活五大部分。就拿元素及其化合物來說,知識內容龐雜,涉及到三十多種元素,七十多種化合物和眾多的化學方程式,如若把這些知識孤立地講,往往會事倍功半。但只要抓住他們的內在聯系、區別異同、歸納對比、形成網路,抓住其實質就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為此,在教學中我通過觀察學生的表情、舉動以及接受效果,針對學生感到有困難的地方,教材的關鍵點、知識聯系的轉折點以及易混淆的地方,結合思考題給學生以點撥、啟發和疏通,從而達到精講多練,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目的。
(三)讓學生由感知知識走向動手實驗
化學教學中有這樣一句話講實驗不如給學生演示實驗,演示實驗不如讓學生親自動手做實驗,這三種方法掌握知識的效果是逐漸遞升的,講實驗和演示實驗只是學生的一種感知,只運用了學生的眼和腦,而動手實驗則是一種感受,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它能讓學生體會知識獲得的全部過程。這樣學生就會體會到由「提出問題」、「建立假設」、「進行實驗」、「獲得結論」、「交流評價」的全部過程。這樣學生的眼、手、腦、心等身體的各個部位都參與了學習,效果自然就會很好,掌握的知識也就非常牢固。合作探究是學生掌握知識最有效的途徑,它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也能讓學生在合作學習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實驗並不會都能成功,那麼失敗時分析失敗的原因也就是發現新問題,發現新知識的過程。這樣書本上的知識就會在實驗中得到擴展,得到升華。現在的化學試題中往往設計一些問題實驗探究題,這也是學生的一個弱項,把分組實驗搬進課堂,讓學生親自動手去做,發現問題及時解決,就能很好地提高學生這方面的能力,增強了學生的應試技巧,避免在考試中失分,達到了一石二鳥的效果。動手實驗既能讓學生掌握課本上的實驗知識和化學實驗的基本操作,也能讓學生在實驗探究中發現問題,進而引出書本上沒有但在試題中常見的化學問題,這些問題讓學生在合作探究中解決,既增加了學生的知識面,又達到知識在實驗中升華的效果。
三、建立融洽的師生關系,創建有效的學習氛圍。
俗話說:「親其師信其道」,在化學課堂教學中,由於學生學習化學的程度參差不齊,因此教師要尊重學生的思想,不要挫傷他們的積極性,尤其對差生更要多加關注。教學過程中要求教師知識傳授嚴謹的同時,更要求注重培養學生的自信心。教師要努力尋找他們的閃光點加以鼓勵,給他們介紹一些學習方法,讓他們感受到成功的喜悅,提高學習的積極性,進而建立一種融洽的師生關系。師生關系的融洽使學生感覺到課堂氣氛輕松,表現出願意配合老師的教學,使教與學的活動得到良好開展,從而創建出有效的學習氛圍。
總之,高效課堂是當今教育的主流,也是全面提高教學成績和深化素質教育的有效途徑,它的開展既減輕了教師負擔,又減輕學生的學業負擔,高效課堂作為一種理念,更是一種價值追求,一種教學實踐模式。在今後的課堂教學中,將會引起我們更多的思考、更多的關注。
㈨ 如何上好一節初中化學課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我認為一節好課應該是全面落實教學目標。在教學過程有序合理,即首先僅僅圍繞核心內容展開,以人為本;其次在教學過程中,重在學生的認識過程、體驗、感悟;另外方法滲透與外顯;知識與能力的提升與應用;生活與化學,生活與社會;明線與暗線呼應,暗線在結尾時應外顯,由暗轉明。教學內容詳略得當;全體學生充分參與;學生個性得到發展;課堂氣氛民主和諧。 比如在上單質碳的化學性質時,我採用問題導入:展示視頻,提問精典廣告詞「鑽石恆久遠,一顆永流傳」體現出碳單質有什麼樣的化學性質呢?這樣的提問,逐步吸引學生注意力,提取知識儲備。 傳授新知的第一階段:首先,引導學生得出碳在常溫下性質穩定後,提出問題:金剛石的化學性質在任何溫度條件下都是穩定的嗎?其次,播放金剛石在氧氣中燃燒的實驗,引導學生觀察現象,分析原因,得出結論—碳在加熱時可與氧氣反應,生成二氧化碳並放出熱量。另外,接著講述木炭的用途,展示新聞視頻。引導學生思考,分析條件差異進而得出結論—氧氣不足,碳燃燒生成一氧化碳。最後引導學生比較上述兩種情況,分析得出結論—碳與氧氣反應時,根據條件不同可得到不同的產物。進而引導學生思考在使用碳單質作為燃料時應注意什麼問題。 通過這樣設計,培養學生將社會生活與化學知識聯系的能力以及通過比較等方法分析問題的能力,並將所學應用於社會生活。 第二階段:首先是問題切換—碳與氧氣的反應實際上就是碳單質獲得氧的一個過程。它既然可以從氧氣中獲得氧元素,那能不能從其他含有氧的物質中獲取氧元素呢?創設問題情境,將學生注意轉移到新問題上。其次,指導學生進行實驗探究,以驗證猜想。在實驗中,指導學生觀察、記錄現象,分析現象。讓學生體驗探究,培養動手能力、觀察能力和分析能力以及處理數據的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最後,請學生小結歸納得出結論。教師接著講述氧化反應和還原反應,指導學生對知識的遷移。 第三階段:引導學生對本課內容進行較系統的歸納總結,這樣讓學生了解知識結構,便於記憶,訓練學生的邏輯思維。 最後一個階段是課堂反饋,指導學生完成相應的課堂練習,這樣及時鞏固知識,反饋學生的學習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