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化學里一共有幾族元素如題 謝謝了
8族 1族有氫(H)、鋰(Li)、鈉(Na)、鉀(K)、銣(Rb)、銫(Cs)、鈁(Fr)七種,其中鋰(Li)、鈉(Na)、鉀(K)、銣(Rb)、銫(Cs)、鈁(Fr)六種是鹼金屬 2族有鈹(Be),鎂(Mg),鈣(Ca),鍶(Sr),鋇(Ba),鐳(Ra) 硼族元素指元素周期表中ⅢA族所有元素,目前共計硼(B)、鋁(Al)、鎵(Ga)、銦(In)、鉈(Tl)和Uut六種 碳族元素包括碳(C)、硅(Si)、鍺(Ge)、錫(Sn)、鉛(Pb)、uuq五種 氮族元素是元素周期表ⅤA 族的所有元素,包括氮(N)、磷(P)、砷(As)、銻(Sb)、鉍(Bi)和Uup共計六種 氧族元素是元素周期表上ⅥA族元素,這一族包含氧(O)、硫(S)、硒(Se)、碲(Te)、釙(Po)、Uuh六種元素 鹵族元素指周期系ⅦA族元素。包括氟(F)、氯(Cl)、溴(Br)、碘(I)、砹(At),簡稱鹵素 6種惰性元素,即:氦(He)、氖(Ne)、氬(Ar)、氪(Kr)、氙(Xe)和氡(Rn)
B. 化學元素周期表中有7個種族共有幾個元素
元素周期表中共有118種元素。將元素按照相對原子質量由小到大依次排列,並將化學性質相似的元素放在一個縱列。每一種元素都有一個序號,大小恰好等於該元素原子的核內質子數,這個序號稱為原子序數。
在周期表中,元素是以元素的原子序排列,最小的排行最前。表中一橫行稱為一個周期,一列稱為一個族(8、9、10縱行為一個族)。
元素周期表有7個周期,16個族。每一個橫行叫作一個周期,每一個縱行叫作一個族。這7個周期又可分成短周期(1、2、3)、長周期(4、5、6、7)。共有16個族,又分為7個主族(ⅠAⅡA ⅢA ⅣA ⅤA ⅥA ⅦA), 7個副族(ⅠB ⅡB ⅢB ⅣB ⅤB ⅥB ⅦB),一個第Ⅷ族(包括三個縱行),一個零族。
按照元素在周期表中的順序給元素編號,得到原子序數。原子序數跟元素的原子結構有如下關系:
質子數=原子序數=核外電子數=核電荷數
(2)八族有多少化學元素擴展閱讀:
同一周期內,從左到右,元素核外電子層數相同,最外層電子數依次遞增,原子半徑遞減(零族元素除外)。失電子能力逐漸減弱,獲電子能力逐漸增強,金屬性逐漸減弱,非金屬性逐漸增強。
元素的最高正氧化數從左到右遞增(沒有正價的除外),最低負氧化數從左到右遞增(第一周期除外,第二周期的O、F元素除外)。
同一族中,由上而下,最外層電子數相同,核外電子層數逐漸增多,原子半徑增大,原子序數遞增,元素金屬性遞增,非金屬性遞減。
元素化合價:
(1)除第1周期外,同周期從左到右,第二周期元素最高正價由鹼金屬+1遞增到氮元素+5(氟無正價,氧無最高正價),其他周期元素最高正價由鹼金屬+1遞增到+7,非金屬元素負價都由碳族-4遞增到-1。
(2)同一主族的元素的最高正價、最低負價均相同。(ⅥA、ⅦA、0族除外)
C. 元素周期表第八族到底是不是副族
元素周期表第八族到底不是副族。
為了與7個主族對應,列了7個副族。另外,第VIII族的三個縱行的元素性質相似,所以列為一族。第VIII族元素在周期系中是特殊的一族,它包括4、5、6三個周期的九種元素,它們是鐵、鈷、鎳、釕、銠、鈀、鋨、銥和鉑。
副族
化學元素周期表中只含有長周期元素的豎列(不包括第Ⅷ族,即過渡元素)。長周期元素即最外層電子為1或2,電子在次外層除s和p層外填充的元素,即第4至7周期元素。副族在化學元素周期表中用羅馬數字後加B(如ⅡB)表示。值得注意的是,副族是從ⅢB開始到ⅦB,隔著三列第Ⅷ族後然後是ⅠB、ⅡB。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化學元素
D. 化學元素周期表第8族
是為了與7個主族對應,列了7個副族.另外,第VIII族的三個縱行的元素性質相似,所以列為一族.
第VIII族元素在周期系中是特殊的一族,它包括4、5、6三個周期的九種元素,它們是鐵
、鈷、鎳、釕、銠、鈀、鋨、銥和鉑。
第VIII族元素在周期系中位置的特殊性是與它們之間性質的類似和遞變關系相聯系的。
在九種元素中,雖然也存在著一般的垂直相似性,如鐵、釕、鋨,但水平相似性如鐵、
鈷、鎳則更為突出。因此,為了便於研究,通常把這九種元素分成兩組,把位於第4周期
的鐵、鈷、鎳三種元素稱為鐵系元素,其餘六種元素則稱為鉑系元素。由於鑭系收縮的
緣故,位於第5周期的釕、銠、鈀與位於第6周期的鋨、銥、鉑非常相似而與第4周期的鐵
、鈷、鎳差別較大。鉑系元素被列為稀有元素,和金、銀一起稱為貴金屬。
1.鐵系元素
鐵、鈷、鎳三種元素的最外層都有兩個4s電子,只是次外層的3d電子數不同,分別為6、
7、8,它們的原子半徑十分相似,所以它們的性質很相似。
由於第一過渡系列元素原子的電子填充過渡到第Ⅷ族時,3d電子已經超過5個,所以它們
的價電子全部參加成鍵的可能性減少,因而鐵系元素已經不再呈現出與族數相當的最高
氧化態。
一般條件下,鐵的常見氧化態是+2和+3,與強氧化劑作用,鐵可以生成不穩定的+6氧化
態的高鐵酸鹽。
一般條件下,鈷和鎳的常見氧化態都是+2,與強氧化劑作用,鈷可以生成不穩定的+3氧
化態,而鎳的+3氧化態則少見。
我們從物理性質、化學性質、用途三個方面來介紹鐵系元素的通性。
⑴物理性質
鐵系元素的原子半徑、離子半徑、電離勢等性質基本上隨原子序數的增加而有規律地變
化。但鎳的原子量比鈷小,這是因為鎳的同位素中質量數小的一種占的比例大。
鐵系元素單質都是具有金屬光澤的白色金屬。鈷略帶灰色。它們的密度都比較大,熔點
也比較高,它們的熔點隨原子序數的增加而降低,這可能是因為3d軌道中成單電子數按
Fe、Co、Ni的順序依次減少(4、3、2),金屬鍵依次減弱的緣故。
鈷比較硬而脆,鐵和鎳卻有很好的延展性。它們都表現有鐵磁性,它們的合金是很好的
磁性材料。
2化學性質
由鐵系元素的標准電極電勢看,它們都是中等活潑的金屬。它們的化學性質表現在以下
幾個方面:
①在酸性溶液中,Fe、Co和Ni分別是鐵、鈷、鎳離子的最穩定狀態。空氣中的氧能把酸
性溶液中的Fe氧化成Fe,但是不能氧化Co和Ni成為Co和Ni。
由值看出,高氧化態的鐵(Ⅵ)、鈷(Ⅲ)、鎳(Ⅳ)在酸性溶液中都是很強的氧化劑
。
②在鹼性介質中,鐵的最穩定氧化態是+3、而鈷和鎳的最穩定氧化態仍是+2; 在鹼性介
質中把低氧化態的鐵、鈷、鎳氧化為高氧化態比在酸性介質中容易。低氧化態氫氧化物
的還原性按Fe(OH)2、Co(OH)2、Ni(OH)2的順序依次降低。
例如:向Fe的溶液中加入鹼,能生成白色的Fe(OH) 2的沉澱,但空氣中的氧立即把白色
的Fe(OH)2氧化成紅棕色的Fe(OH)3沉澱:
在同樣條件下生成的粉紅色的Co(OH) 2則比較穩定,但在空氣中放置,也能緩慢地被空
氣中的氧氧化成棕褐色的Co(OH) 3:
而在同樣條件下生成的綠色的Ni(OH) 2最穩定,根本不能被空氣中的氧所氧化。
由此可見,Fe(OH)2的還原性最強,也最不穩定,Ni(OH)2的還原性最差,也最穩定。這
是由它們在鹼性介質中的標准電極電勢的大小決定的。
③鐵系元素易溶於稀酸中,只有鈷在稀酸中溶解得很慢。它們遇到濃硝酸都呈「鈍態」
。鐵能被熱的濃鹼液侵蝕,而鈷和鎳在鹼溶液中的穩定性比鐵高。
④在沒有水汽存在時,一般溫度下,鐵系元素與氧、硫、氯、磷等非金屬幾乎不起作用
,但在高溫下卻發生猛烈反應。
⑶用途
鐵、鈷、鎳主要用於製造合金。鐵是重要的基本結構材料,鐵合金用途廣泛。鈷的合金
具有很高的硬度,鎳是不銹鋼的主要成分之一,由於鎳不與強鹼作用,實驗室中常用鎳
坩堝熔融鹼性物質。鎳粉還可做氫化反應的催化劑。
E. 元素周期表中第八族元素有什麼特殊性,主族和副族為什麼這樣分
第八族就是VIII族,都是稀有氣體元素,也叫做惰性氣體
化學性質非常穩定,除了比較重的幾個元素能和氟,氧等非常活潑的氣體反應以外,很難發生化學反應.還有一個常見的用途就是霓虹燈裡面填充的氣體,其實也是利用的他們惰性的性質
廣義過渡元素又有兩種說法.
第一種說法:周期表(長式)里所有副族元素都叫過渡元素,這些元素在周期表裡的位置是介於典型金屬和非金屬之間的,表示由金屬性向非金屬性過渡的意思.
從原子結構來看,原子最外電子層的S、P軌道上的電子都排滿則完成一個周期.在長周期里開始的兩種元素電子排在最外層的S軌道上,在周期表裡叫S區元素,而繼之增加的電子(即副族元素)不是排在最外電子層的P軌道上,而是排在次外層的d軌道上叫d區元素,或者排在倒數第三層的f軌道上(第六、第七周期的鑭系和錒系元素)叫f區元素.將d軌道、f軌道排滿後,再增加的電子才排在最外電子層的p軌道上,叫p區元素.把d區和f區的元素統稱過渡元素.從原子結構看,過渡者即表示從電子排在S軌道向排在p軌道過渡的意思.
第二種說法:是周期表(長式)里除ⅠB、和ⅡB外的從ⅢB到Ⅷ族的元素、叫過渡元素.按照這種說法ⅠB的Cu、Ag、Au和ⅡB的Zn、Cd、Hg不叫d區而叫ds區,它們不是過渡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