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相對原子質量表的初中常用相對原子質量
初中常用相對原子質量:
氫 H (1)、碳C(12)、氮N(14)、氧O(16)、鈉Na(23)、鎂Mg(24)
鋁Al(27)、硅Si(28)、磷P(31)、硫S(32)、氯Cl(35.5)、鉀K(39)
鈣Ca(40)、錳Mn(55)、鐵Fe(56)、銅Cu(63.5)、鋅Zn(65)、
銀Ag(108)、鋇Ba(137)、碘I(127)。
相對原子質量表:
1、是指按照原子序數排列。 本表數據源自最近元素周期表,以12C=12為標准。 本表方括弧內的原子質量為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最長的同位素質量數。
2、相對原子質量末位數的不確定度加註在其後的括弧內。 原子量加方括弧的為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最長的同位素的質量數。
3、由於原子的實際質量很小,如果人們用它們的實際質量來計算的話那就非常的麻煩,例如一個氫原子的實際質量為1.674×10⁻²⁷千克,一個氧原子的質量為2.657×10⁻²⁶千克。
4、一個碳-12原子的質量為1.993×10⁻²⁶千克。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是其各種同位素相對原子質量的加權平均值。元素周期表中最下面的數字為相對原子質量。
5、相對原子質量是指以一個碳-12原子質量的1/12作為標准,任何一種原子的平均原子質量跟一個碳-12原子質量的1/12的比值,稱為該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原子量為質量單位,符號u,它定義為碳12原子質量的1/12。
(1)鋅的化學計量數是多少擴展閱讀:
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來源:
1、相對原子質量(原子量):1個氫原子質量約為1.67×10^-27 kg,一個氧原子質量約為2.657×10^-26kg,書寫使用都不方便。
2、所以國際上用相對質量來進行基本計算:以一種碳原子質量的1/12作為標准(約1.67×10^-27kg),其他原子與它相比較,所得的比值,作為這種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簡稱原子量,符號為Ar,單位為1,不寫。
3、1959年,在慕尼黑召開的國際純粹暨應用物理學聯合會(International Union of Pure and Applied Physics,簡稱IUPAP)上,德國J.H.馬陶赫建議C=12.0000作為原子量基準,並提交國際純粹與應用化學聯合會考慮,後者於1960年接受這一建議。
4、1961年,在蒙特利爾召開的國際純粹與應用化學聯合會上,正式通過這一新基準。1979年,由國際相對原子質量委員會提出原子量的定義,用它作為標准之後,其它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都接近整數,便於記憶與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