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屬於常見的人工合成食品添加劑有那些
最常見的就是色素,例如檸檬黃、莧菜紅、胭脂紅、日落黃、亮藍。
B. 生活中哪些東西是由化學合成的
衣服、鞋子、添加劑、農葯、塑料
我們現在的衣食住行,多都是合成的,如衣服是合成纖維,吃的有「人造肉」,(即蛋白質),開的車車輪也是合成的
C. 生活中常見的化學合成物質有哪些
各種塑料、各種食品添加劑、各種化纖
D. 化學合成食品添加劑
主要的防腐劑:
山梨酸及其鹽和山梨酸的衍生物,比如:山梨酸鉀,山梨酸酯,溴代山梨酸
尼泊金酯
苯甲酸鈉
苯甲酸
碳酸鈉
丙酸鈣,丙酸鈉
脫氫醋酸,雙乙酸鈉
細菌素
納他黴素
主要的乳化劑:
山梨醇酐單硬脂酸酯
山梨醇酐單油酸酯
單硬脂酸甘油酯
聚氧乙烯山梨糖醇酐脂肪酸酯
主要的酸性調節劑:
磷酸
蘋果酸
酒石酸(化學法生產的那種)
主要的甜味劑:
糖精
甜蜜素
A-K
三氯蔗糖
阿斯巴甜
主要的食品保鮮劑:
Sp-3大米保鮮劑
青鮮素(MH)
過氧化酶甲醯
過硫酸銨
溴化鉀
二氧化氯
碳酸氫鈉
碳酸氫銨
膨鬆劑
E. 常見9大塑料添加劑有哪些
添加劑主要有以下幾種分類:
1、抗氧化劑(Antioxidant)
塑料中的不飽和雙鍵受氧原子、熱與光的侵襲而引起斷裂產生自由基,由此引起連鎖反應,使分子鏈斷裂或形成鏈交聯,而導致塑料成品的強度降低或變脆。抗氧化劑的功能就在於延緩塑料因氧化而分解,延長塑料產品的壽命。
塑料工業所用的抗氧化劑依功能可區分為:
(1)氧化連鎖反應抑制劑:如烷基酚(Alkyl phenol)、丁基化基甲苯(Butylated hydroxytoluene 簡稱BHT)、芳香胺類(Aromaticamines)、苯基–B-耐胺(Phenyl-B-Naphtylamine)、烷對錕(Alkyl quinone)、烯基雙酚(Alkylene bisphenol)、烷基酚硫醚(Alkyl phenolthioether)、水楊酸苯指(Phenyl salicylate)等。
(2)過氧化物分解劑:如劉醇急硫醚系、硫丙酸酯(Thio propionate ester)、有機亞磷酸化合物(Organic phosphites)、二硫磺酸鹽系等。
(3)重金屬不活性化劑:如醯胺化物、聯氨化物、芳香族胺系化合物等。
2、抗靜電劑(Antistatic agent)
抗靜電劑的主要功能是賦予塑料產生導電性,以使其避免因摩擦而造成靜電的積存。常用的抗靜電劑有四級銨鹽(Quaternaryammoniumsalt)、乙氧化胺類、脂肪酸酯類與磺化臘類(Sulfonated wax)等。
3、發泡劑(Blowingagent)
塑料用發泡劑主要有三類:
①氮氣、二氧化碳、及空氣,直接壓入塑料熔膠中使發泡;
②揮發性液體如丁烷、戊烷、石油醚、二氟二氯甲烷等,在升溫後即揮發膨脹,而使塑料體發泡,常見的聚苯乙烯泡綿即屬於這類型;
③分解性化學發泡劑,這類發泡劑一般為固體粉末,它們在加熱時即分解放出氣體(通常為氮或二氧化碳),而使塑料產生細胞狀結構,並減輕重量。
該類發泡劑多為有機的偶氮化合物,如偶氮雙甲醯胺(Azodicarbonamide)、偶氮雙異丁晴(Azobisisobutyro-nitrile簡稱AIBN)。發泡的塑料主要有:ABS、PS、PVC、PU、EVA、PE、PP等。
4、阻燃劑(Flameretardant)
當添加難燃劑的塑料暴露於火焰時,能自行抑制火焰的蔓延,防止煙霧的形成,當火焰去掉時燃燒便會停止。
塑料使用的難燃劑原理大致可分三種:
(1)反應型(Reactivetype)的難燃劑可與氧反應形成惰性氣體,籠罩在燃燒物四周,降低燃燒物氧氣含量,以達到終止燃燒的目的。凡是燃燒時能產生CO、CO2、NH3及鹵素化合物,如PVC、PU泡綿、聚酯或環氧樹酯等均選用本法。
(2)非反應型(Non-Reactivetype)的難燃劑是含有鹵素、磷、氮或硼的化合物,當發生燃燒時,就能分解出一種惰性物,披蓋在塑料燃燒物表面,形成一層障礙物,以隔絕外界之氧氣,達到耐燃之目的。
(3)含水氧化物如氧化鋁的難燃劑遭遇燃燒時,可放出水氣,吸收燃燒過程之熱氣,使燃燒物周圍溫度降低而達抑制火焰的蔓延,防止煙霧形成。
5、潤滑劑(Lubricant)
滑劑可分為內部滑劑與外部滑劑,內部滑劑最主要的功能是改善樹脂的內流動性,減少樹脂分子鏈間的內摩擦,如脂肪酸脂類(硬脂酸單甘油酯);外部滑劑在降低樹脂對加工機械之黏著,並提高產品表面的光滑易於脫模,如HoechstWax。
6、耐沖擊改質劑(Impactmodifier)
耐沖擊改質劑通常是具有特殊性的樹脂以混煉(Compounding)方式添加,而改善塑料的耐沖擊性。耐沖擊改質劑常常影響到塑料的耐熱性、流動性或加工性,選擇時必須慎重。
7、增塑劑(Plasticizer)
絕大部分合成樹脂具有可塑性,但可塑性的大小卻不相同,為了使樹脂易於塑化和賦予製品柔軟性,一般在樹脂中加入一些低分子物質,這些低分子物稱為增塑劑。增塑劑是液體或低熔點物質,與樹脂應有較好的混溶性。常用的增塑劑由鄰苯二甲酸酯類、脂肪族二元酸酯類、磷酸酯類、氯化石蠟等。
8、著色劑(Coloring agent)
是為了美化和裝飾塑料而在物料中加入的含色料的添加劑稱為著色劑。
9、填料(Filling material)
是加於塑料的配合料中以降低成本,有時也可增進塑料的物理性能,如硬度、剛度及沖擊強度的相對惰性的物質稱為填料。最常用的填料有粘土、硅酸鹽、滑石、碳酸鹽等。
F. 與化學有關的食品添加劑有哪些
大部分食品添加劑都與化學有關,只有部分食品添加劑是天然提取或發酵而成。
G. 現在有什麼添加劑學名都是什麼~
以下是所有食品添加劑的內容。
http://www.cnfoodadd.com/
http://www.chinafoodadditives.com/
http://www.kechengfood.com.cn/
http://www.foodmate.net/lesson/39/7.php
食品添加劑
學時分配:2學時
學習重點:食品添加劑定義、使用要求及衛生管理,常見食品添加劑的作用、作用原理及其安全性。
基本概念;
食品添加劑:指為改善食品品質和色、香、味以及防腐和加工工藝的需要,加入食品中的化學合成或天然物質。在我國「營養強化劑」也屬於食品添加劑,營養強化劑是指「為增強營養成分而加入食品中的天然或人工合成的屬於天然營養素范圍的食品添加劑」。。
基本要求:
我國1990年頒布的「食品添加劑分類和代碼」,按其主要功能作用不同,其分類和代碼分別為:酸度調節劑(01)、抗結劑(02)、消泡劑(03)、抗氧化劑(04)、漂白劑、膨鬆劑、膠姆糖基礎劑、著色劑、護色劑、乳化劑、酶制劑、增味劑、麵粉處理劑、被膜劑、水分保持劑、營養強化劑、防腐劑、穩定和凝固劑、甜味劑、增稠劑、其他共21類,另有食用香料、加工助劑。
食品添加劑的使用要求:
1.經過安全性毒理學評價證明在使用限量內長期使用對人體安全無害。
2.不影響食品感官理化性質,對食品營養成分不應有破壞作用。
3.食品添加劑應有嚴格的衛生標准和質量標准,並經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正式批准、公布。
4.食品添加劑在達到一定使用目的後,經加工、烹調或儲存時,能被破壞或排除。
5.不得使用食品添加劑掩蓋食品的缺陷或作為偽造的手段。不得使用非定點生產廠、無生產許可證及污染或變質的食品添加劑。
常見的食品添加劑:
一、抗氧化劑
1.抗氧化劑的作用機理
抗氧化劑的作用機理是比較復雜的,存在著多種可能性。如有的抗氧化劑是由於本身極易被氧化,首先與氧反應,從而保護了食品。如VE。有的抗氧化劑可以放出氫離子將油脂在自動氧化過程中所產生的過氧化物分解破壞,使其不能形成醛或酮的產物如硫代二丙酸二月桂酯等。有些抗氧化劑可能與其所產生的過氧化物結合,形成氫過氧化物,使油脂氧化過程中斷,從而組織氧化過程的進行,而本身則形成抗氧化劑自由基,但抗氧化劑自由基可形成穩定的二聚體,或與過氧化自由基ROO。結合形成穩定的化合物。如BHA、BHT、TBHQ、PG、茶多酚等。
2.幾種常用的脂溶性抗氧化劑
(1)BHA:丁基羥基茴香醚。因為加熱後效果保持性好,在保存食品上有效,它是目前國際上廣泛使用的抗氧化劑之一,也是我國常用的抗氧化劑之一。和其它抗氧化劑有協同作用,並與增效劑如檸檬酸等使用,其抗氧化效果更為顯著。一般認為BHA毒性很小,較為安全。
(2)BHT:二丁基羥基甲苯。與其它抗氧化劑相比,穩定性較高,耐熱性好,在普通烹調溫度下影響不大,抗氧化效果也好,用於長期保存的食品與焙烤食品很有效。是目前國際上特別是在水產加工方面廣泛應用的廉價抗氧化劑。一般與BHA並用,並以檸檬酸或其他有機酸為增效劑。相對BHA來說,毒性稍高一些。
(3)PG:沒食子酸丙酯。對熱比較穩定。PG對豬油的抗氧化作用較BHA和BHT強些。毒性較低。
(4)TBHQ:特丁基對苯二酚。是較新的一類酚類抗氧化劑,其抗氧化效果較好。
二、漂白劑
這類物質均能產生二氧化硫,二氧化硫遇水則形成亞硫酸。除具有漂白作用外,還具有防腐作用。此外,由於亞硫酸的強還原性,能消耗果蔬組織中的氧,抑制氧化酶的活性,可防止果蔬中的維生素C的氧化破壞。
亞硫酸鹽在人體內可被代謝成為硫酸鹽,通過解毒過程從尿中排出。亞硫酸鹽這類化合物不適用於動物性食品,以免產生不愉快的氣味。亞硫酸鹽對維生素 B1與破壞作用,故B1含量較多的食品如肉類、穀物、乳製品及堅果類食品也不適合。因其能導致過敏反應而在美國等國家的使用受到嚴格限制。
三、著色劑
又稱色素,是使食品著色後提高其感官性狀的一類物質。食用色素按其性質和來源,可分為食用天然色素和食用合成色素兩大類。
1.食用合成色素,屬於人工合成色素。食用合成色素的特點:色彩鮮艷、性質穩定、著色力強、牢固度大、可取得任意色彩,加上成本低廉,使用方便。但合成色素大多數對人體有害。合成色素的毒性有的為本身的化學性能對人體有直接毒性;有的或在代謝過程中產生有害物質;在生產過程還可能被砷、鉛或其它有害化合物污染。
在我國目前允許使用的合成色素有莧菜紅、胭脂紅、赤鮮紅(櫻桃紅)、新紅、誘惑紅、檸檬黃、日落黃、亮藍、靛藍和它們各自的鋁色淀。以及合成的β-胡蘿卜素、葉綠素銅鈉和二氧化鈦。
2.食用天然色素,使用天然色素主要是由動植物組織中提取的色素,人天然色素成分較為復雜,經過純化後的天然色素,其作用也有可能和原來的不同。而且在精製的過程中,其化學結構也可能發生變化;此外在加工的過程中,還有被污染的可能,故不能認為天然色素就一定是純凈無害的。
合成食用色素同其它食品添加劑一樣,為達到安全使用的目的,需進行嚴格的毒理學評價。包括①化學結構、理化性質、純度、在食品中的存在形式以及降解過程和降解產物;②隨同食品被機體吸收後,在組織器官內的瀦留分布、代謝轉變和及排泄狀況;③本身及其代謝產物在機體內引起的生物學變化,亦及對機體可能造成的毒害及其機理。包括急性毒性、慢性毒性、對生育繁殖的影響、胚胎毒性、致畸性、致突變性、致癌性、致敏性等。
四、護色劑
護色劑又稱發色劑。在食品的加工過程中,為了改善或保護食品的色澤,除了使用色素直接對食品進行著色外,有時還需要添加適量的發色劑,使製品呈現良好的色澤
1.發色劑的發色原理和其他作用:①發色作用,為使肉製品呈鮮艷的紅色,在加工過程中多添加硝酸鹽(鈉或鉀)或亞硝酸鹽。硝酸鹽在細菌硝酸鹽還原酶的作用下,還原成亞硝酸鹽。亞硝酸鹽在酸性條件下會生成亞硝酸。在常溫下,也可分解產生亞硝基(NO),此時生成的亞硝基會很快的與肌紅蛋白反應生成,穩定的、鮮艷的、亮紅色的亞硝化肌紅蛋白。故使肉可保持穩定的鮮艷。②抑菌作用:亞硝酸鹽在肉製品中,對抑制微生物的增殖有一定的作用。
2.發色劑的應用
亞硝酸鹽是添加劑中急性毒性較強的物質之一,是一種劇毒葯,可使正常的血紅蛋白變成高鐵血紅蛋白,失去攜帶氧的能力,導致組織缺氧。其次亞硝酸鹽為亞硝基化合物的前體物,其致癌性引起了國際性的注意,因此各方面要求把硝酸鹽和亞硝酸鹽的添加量,在保證發色的情況下,限制在最低水平。
抗壞血酸與亞硝酸鹽有高度親和力,在體內能防止亞硝化作用,從而幾乎能完全一直亞硝基化合物的生成。所以在肉類腌制時添加適量的抗壞血酸,有可能防止生成致癌物質。
雖然硝酸鹽和亞硝酸鹽的使用受到了很大限制,但至今國內外仍在繼續使用。其原因是亞硝酸鹽對保持腌制肉製品的色、香、味有特殊作用,迄今未發現理想的替代物質。更重要的原因是亞硝酸鹽對肉毒梭狀芽孢桿菌的抑製作用。但對使用的食品及其使用量和殘留量有嚴格要求。
五、酶制劑
酶制劑指從生物(包括動物、植物、微生物)中提取具有生物催化能力酶特性的物質。主要用於加速食品加工過程和提高食品產品質量。
我國允許使用的酶制劑有:木瓜蛋白酶——來自未成熟的木瓜的膠乳中提取;以及由米麴黴、枯草芽孢桿菌等所製得的蛋白酶;α-澱粉酶——多來自枯草桿菌;糖化型澱粉酶——我國用於生產本酶制劑的菌種有黑麴黴、根酶、紅曲酶、擬內孢酶;由黑麴黴、米麴黴、黃麴黴生產的果膠酶等。
六、增味劑
是指為補充、增強、改進食品中的原有口味或滋味的物質。有的稱為鮮味劑或品味劑。
我國目前允許使用的增味劑有谷氨酸鈉、-鳥苷酸二鈉和5』-肌苷酸二鈉5』-呈味核甘酸二鈉、琥珀酸二鈉和L-丙氨酸。
谷氨酸鈉為含有一分子結晶水的L-谷氨酸一鈉。易溶於水,在150℃時失去結晶水,210℃時發生吡咯烷酮化,生成焦谷氨酸,270℃左右時則分解。對光穩定,在鹼性條件下加熱發生消旋作用,呈味力降低。在PH為5以下的酸性條件下加熱時易可發生吡咯烷酮化,變成焦谷氨酸,呈味力降低。在中性時加熱則很少發生變化。
谷氨酸屬於低毒物質。在一般用量條件下不存在毒性問題,而核甘酸系列的增味劑均廣泛的存在於各種食品中。不需要特殊規定。
近年來,有開發了許多肉類提取物、酵母抽提物、水解動物蛋白和水解植物蛋白等。
七、防腐劑
是指能抑制食品中微生物的繁殖,防止食品腐敗變質,延長食品保存期的物質。防腐劑一般分為酸型防腐劑、酯型防腐劑和生物防腐劑。
一、酸型防腐劑:常用的有苯甲酸、山梨酸和丙酸(及其鹽類)。這類防腐劑的抑菌效果主要取決於它們未解離的酸分子,其效力隨PH 而定,酸性越大,效果越好,在鹼性環境中幾乎無效。
1.苯甲酸及其鈉鹽:苯甲酸又名安息香酸。由於其在水中溶解度低,故多使用其鈉鹽。成本低廉。
苯甲酸進入機體後,大部分在9~15小時內與甘氨酸化合成馬尿酸而從尿中排出,剩餘部分與葡萄糖醛酸結合而解毒。
2.山梨酸及其鹽類:又名花楸酸。由於在水中的溶解度有限,故常使用其鉀鹽。山梨酸是一種不飽和脂肪酸,可參與機體的正常代謝過程,並被同化產生二氧化碳和水,故山梨酸可看成是食品的成分,按照目前的資料可以認為對人體是無害的。。
3.丙酸及其鹽類:抑菌作用較弱,使用量較高。常用於麵包糕點類,價格也較低廉。
丙酸及其鹽類,其毒性低,可認為是食品的正常成分,也是人體內代謝的正常中間產物。
4.脫氫醋酸(dehydroacetic acid)及其鈉鹽:為廣譜防腐劑,特別是對黴菌和酵母的抑菌能力較強,為苯甲酸鈉的2~10倍。本品能迅速被人體吸收,並分布於血液和許多組織中。但有抑制體內多種氧化酶的作用,其安全性受到懷疑,故已逐步被山梨酸所取代,其ADI值尚未規定。
二、酯型防腐劑:包括對羥基苯甲酸酯類(有甲、乙、丙、異丙、丁、異丁、庚等)。成本較高。對黴菌、酵母與細菌有廣泛的抗菌作用。對黴菌和酵母的作用較強,但對細菌特別是革蘭氏陰性桿菌及乳酸菌的作用較差。作用機理為抑制微生物細胞呼吸酶和電子傳遞酶系的活性,以及破壞微生物的細胞膜結構。其抑菌的能力隨烷基鏈的增長而增強;溶解度隨酯基碳鏈長度的增加而下降,但毒性則相反。但對羥基苯甲酸乙酯和丙酯復配使用可增加其溶解度,且有增效作用。在胃腸道內能迅速完全吸收,並水解成對羥基苯甲酸而從尿中排出,不在體內蓄積。我國目前僅限於應用丙酯和乙酯。
三、生物型防腐劑
主要是乳酸鏈球菌素。乳酸鏈球菌素是乳酸鏈球菌屬微生物的代謝產物,可用乳酸鏈球菌發酵提取而得。乳酸鏈球菌素的優點是在人體的消化道內可為蛋白水解酶所降解,因而不以原有的形式被吸收入體內,是一種比較安全的防腐劑。,不會向抗生素那樣改變腸道正常菌群,以及引起常用其它抗生素的耐葯性,更不會與其它抗生素出現交叉抗性。
其它防腐劑包括雙乙酸鈉,既是一種防腐劑,也是一種螯合劑。對谷類和豆製品有防止黴菌繁殖的作用。仲丁胺,本品不應添加於加工食品中,只在水果、蔬菜儲存期防腐使用。市售的保鮮劑如克霉靈、保果靈等均是以仲丁胺為有效成分的制劑。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分壓的增高,影響需氧微生物對氧的利用,能終止各種微生物呼吸代謝,如高食品中存在著大量二氧化碳可改變食品表面的PH,而使微生物失去生存的必要條件。但二氧化碳只能抑制微生物生長,而不能殺死微生物。
八、甜味劑
是指賦予食品甜味的食品添加劑。按來源可分為:(1)天然甜味劑,又分為糖醇類和非糖類。其中①糖醇類有:木糖醇、山梨糖醇、甘露糖醇、乳糖醇、麥芽糖醇、異麥芽糖醇、赤鮮糖醇;②非糖類包括:甜菊糖甙、甘草、奇異果素、羅漢果素、索馬甜。(2)人工合成甜味劑其中磺胺類有:糖精、環己基氨基磺酸鈉、乙醯磺胺酸鉀。二肽類有:天門冬醯苯丙酸甲酯(又阿斯巴甜)、1-a-天冬氨醯-N-(2,2,4,4-四甲基-3-硫化三亞甲基)-D-丙氨醯胺(又稱阿力甜)。蔗糖的衍生物有:三氯蔗糖、異麥芽酮糖醇(又稱帕拉金糖)、新糖(果糖低聚糖)。
此外,按營養價值可分為營養性和非營養性甜味劑,如蔗糖、葡萄糖、果糖等也是天然甜味劑。由於這些糖類除賦予食品以甜味外,還是重要的營養素,供給人體以熱能,通常被視做食品原料,一般不作為食品添加劑加以控制。
1.糖精:學名為鄰-磺醯苯甲醯,是世界各國廣泛使用的一種人工合成甜味劑,價格低廉,甜度大,其甜度相當於蔗糖的300~500倍,由於糖精在水中的溶解度低,故我國添加劑標准中規定使用其鈉鹽(糖精鈉),量大時呈現苦味。一般認為糖精納在體內不被分解,不被利用,大部分從尿排出而不損害腎功能。不改變體內酶系統的活性。全世界廣泛使用糖精數十年,尚未發現對人體的毒害作用。
2.環己基胺基磺酸鈉(甜蜜素):1958年在美國被列為「一般認為是安全物質」而廣泛使用,但在70年代曾報道本品對動物有致癌作用,1982 年的FAO/WHO報告證明無致癌性。美國FDA長期實驗於1984年宣布無致癌性。但美國國家科學研究委員會和國家科學院仍認為有促癌和可能致癌作用。故在美國至今仍屬於禁用於食品的物質。
3.天門冬醯苯丙氨酸甲酯(阿斯巴甜)。其甜度蔗糖的100~200倍,味感接近於蔗糖。是一種二肽衍生物,食用後在體內分解成相應的氨基酸。我國規定可用於罐頭食品外的其他食品,其用量按生產需要適量使用。
此外也發現了許多含有天門冬氨酸的二肽衍生物,如阿力甜,亦屬於氨基酸甜味劑,屬於天然原料合成,甜度高。
4.乙醯磺胺酸鉀:本品對光、熱(225℃)均穩定,甜感持續時間長,味感由於糖精鈉,吸收後迅速從尿中排除,不在體內蓄積,與天門冬氨醯甲酯1:1合用,有明顯的增效作用。
5.糖醇類甜味劑:糖醇類甜味劑屬於一類天然甜味劑,其甜味與蔗糖近似,多系低熱能的甜味劑。品種很多,如山梨醇、木糖醇、甘露醇和麥芽糖醇等,有的存在於天然食品中,多數的通過將相應的糖氫化所得。而其前體物則來自天然食品。由於糖醇類甜味劑升血糖指數低,也不產酸,故多用做糖尿病、肥胖病患者的甜味劑和具有防止齲齒的作用。該類物質多數具有一定的吸水性,對改善脫水食品復水性、控制結晶、降低水分活性均有一定的作用。但由於糖醇的吸收率較低,尤其是木糖醇,在大量食用時有一定的導致腹瀉的能力。
6.甜葉菊甙:為甜葉菊中含的一種強甜味成分,是一種含二萜烯的糖苷。甜度約為蔗糖的300倍。但甜葉菊甙的口感差,有甘草味,濃度高時有苦味,因此往往與蔗糖、果糖、葡萄糖等混用,並與檸檬酸、蘋果酸等合用以減弱苦為或通過果糖基轉移酶或α-葡萄糖基轉移酶使之改變結構而矯正其缺點。國外曾對其作過大量的毒性實驗,均未顯示毒性作用。而在食用時間較長的國家,如巴拉圭對本品已有100年食用史,日本也使用達15年以上,均未見不良副作用報道。
此外,可由甘草、羅漢果、索馬甜、非洲竹竿等中可提取天然甜味劑。
H. 人工化學食品添加劑有哪些
這個問題比較大噢。食品添加劑有上千種之多,食品添加劑可分為天然提前食品添加劑和化學合成食品添加劑的,天然的有像從植物里提取的果膠、卡拉膠、天然色素等很多種。化學合成的如單甘酯、甜蜜素、山梨酸鉀、苯甲酸鈉等市場上常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