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科學家怎麼求出圓的面積公式的呢
令其半徑為r,對其周長進行無限等分n份,則每一份就是一個小的等腰三角形,底為2πr/n,腰為圓的半徑r,其頂角為2π/n,所以一個三角形的面積為πr/n*(√r^2-(πr/n)^2),因為三角形有n個,故而再乘以n,得到S=πr*(√r^2-(πr/n)^2)當n趨近於無窮大的時候,很容易看到-(πr/n)^2為零,即s=πr^2。他們不一定是這樣算得,至於怎麼算得我也不知道,但是我感覺這應該是比較容易想到的一種方式了,不需要很高深的數學知識,初中生應該就可以看懂
Ⅱ 科學家是怎麼求熱量的
LZ您好
絕熱的裝置是很容易製造的(也就是與外界沒有熱交換)
之後在絕熱的裝置中進行溫度交換且不做功的實驗,並定義單位1的比熱容是什麼玩意就好...
至於熱量自身的定義(當然熱量出現的歷史早於比熱容),那這個對初三學生就超綱了.
但可以解釋以下,物體的溫度代表了物體內能,也就是物體內部分子運動的活躍程度,根據查理定律(因為是法國的物理學家查理發現的),以理想氣體為參照物,一定物質的量等容的理想氣體,其壓強與溫度成線性關系,也即如果將其繪制於坐標紙上,會發現溫度與壓強呈現單調遞增的一次函數關系,若將這條一次函數自然延伸並與x軸相交,此時P=0(壓強當然不可能為負數),對應的溫度是-273.15攝氏度.
至此,就定義了:把-273.15攝氏度定義為絕對0度(0K)
當物體溫度等於絕對0度時,其內能或者熱量值為0(當然實際不是,因為分子間總有距離,所以還有勢能)
至此熱量的基礎值也被定義出來了.就可以回到開頭,去定義單位1的比熱容是什麼了...
Ⅲ 求化學家鮑林的資料
登陸http://www..com/s?wd=%BB%AF%D1%A7%BC%D2%B1%AB%C1%D6&cl=3
鮑林 Linus Pouling 美國化學家。1901年2月28日出生於俄勒岡州皮特蘭市一個葯劑師家中。自幼對父親在葯房配葯發生興趣。在中學時代他就喜歡做化學實驗。由於化學成績優秀,老師破格讓他做高一級的化學實驗並參加老師的研究工作。1922年畢業於俄勒岡州立大學化工系,然後到加州理工學院攻讀化學。1925年獲博士位,曾到歐洲各國作訪問學者。1927年回到加州大學理工學院,1931年升任教授。1969年任斯坦福大學化學教授一職直到退休。1974年任該校榮譽教授。 鮑林的主要成就有:對化學鍵本質提出獨特見解。首先提出化學鍵有混合特徵,即既有共價鍵又有離子鍵。創立雜化軌道理論,首先提出碳原子有sp、sp2和sp3雜化,從而從化學鍵本質來闡明碳原子成鍵的復雜性。此外,還測定一批化合物的鍵長、鍵角等。最早提出電負性概念,並用實驗測定元素電負性的數值。這有助於預見各種化合物的共價性和離子性,以及極化程度等,進而從理論上預測化合物性質。提出共振學說,引出共振能概念,認為共振使化合物分子特別穩定的見解。發現氫鍵,並提出形成氫鍵的理論。指出氫鍵本質上跟共價鍵和范德華力不同。他還用氫鍵理論解釋水、氨等締合現象獲得成功。首先提出蛋白質分子的螺旋狀結構。在蛋白質分子中,由於氫鍵的作用可形成兩種螺旋體,一種是α螺旋體,另一種是β螺旋體。這為以後發現 DNA結構提供了理論基礎。提出用維生素C抗癌的建議並做了大量研究工作。鮑林著述甚多,主要著作有《化學鍵的本質》《量子力學導論》《分子構造》《線光譜結構》《大學化學》《普通化學》等。一生得過兩次諾貝爾獎,一次是1954年諾貝爾化學獎,另一次是1962年諾貝爾和平獎。此外曾獲吉布斯獎、理查茲獎、牛頓—路易斯獎、巴斯德獎、戴維獎、羅豪諾索夫獎等數十項獎。鮑林晚年致力於和平事業,反對生產毀滅性武器。有「和平老人」的美名。鮑林曾指導我國著名化學家唐有祺、盧嘉錫等化學家工作。他曾兩次訪問我國,關心我國的化學事業。
Ⅳ 科學家怎樣測的一個原子的質量
質譜法是通過測定同位素的原子量,然後根據其在自然界的豐度計算得到的。它所使用的儀器叫質譜儀,這種方法的最大優點是精度高。現代原子量幾乎都是由質譜潔測定的。在質譜儀中,被測樣品(氣體和固體的蒸氣)中的元素經陰極射線的作用產生帶正電荷的離子,正離子先後通過電場和磁場後發生偏轉。無論正離子速度的大小,只要其電荷與質量之比e/m,簡稱荷質比)相同的離子就會收斂在一處,在照相板上留下痕跡;不同e/m的正離子將收斂在不同位置,從而形成相應的線條。將這些線條的位置與l2C原子質譜上的譜線和相應的質量標度比較可求得這些離子即元素的相對質量。同時,用電流檢示計通過測定離子流的強度求出這些元素的相對豐度,進而便可算出該元素的原子量。此外還有一種核反應法。它是通過質能關系式DM=Q/C2,根據核反應的能量變化Q來計算兩核間的質量差值,進而求出原變化Q來計算兩核簡的質量差值,進而求出原子量,這種方法對測定短半衰期的放射性同位素原子量是唯一的。由於用質譜測定原子量時,必須同時測定同位素豐度,而有些元素同位素的組成因來源不同而有漲落,以導致實際測得這些元素的原子量並非固定不變。因此,現在每兩年需修訂一次原子量表。
測定阿伏加德羅常數
已知NaCl晶體中靠的最近的Na+與Cl-的距離為d
其密度為P
摩爾質量為M
計算阿伏加德羅常數的公式
1mol
NaCl
的體積為
V=M/P
而NaCl是立方晶體,四個NaCl分子所佔的體積是(2d)^3
1mol
NaCl
的個數為
V/[(2d)^3/4]=V/2d^3
所以阿伏加德羅常數=M/2Pd^3
如果P是原子密度,則八個原子所佔的體積是(2d)^3
阿伏加德羅常數=M/Pd^3
Ⅳ 急求化學家的事跡
侯德榜是我國制鹼工業的先驅,在中國被帝國主義列強瓜分的是自己忘我研究,成功研製出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制鹼工藝,比西方的「索爾維制鹼法」不僅成本低廉,而且更使用環保,並創建了我國首個制鹼工廠生產「紅三角」牌鹼,可謂是我國化學工業的奠基人,體現出其極大的愛國奉獻精神。
諾貝爾可以說是最具獻身精神的化學家了,在他研製黃色炸葯的過程中,歷經多次爆炸,實驗室也被徹底的炸毀,在一次爆炸之後,他在大火中沖出來並高喊著「我成功了」,而他的多名助手也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價。
居里夫人也是化學史上里程碑式的人物,為了提取鐳,他和丈夫每天和數噸重的瀝青打交道,經過多年的努力,他們最終提取了幾毫克的鐳,居里夫人也因此患上了重病。
Ⅵ 求多個知名化學家名字,及生平簡介
門捷列夫:俄國化學家。1834年2月7日生於西伯利亞托博爾斯克,1907年2月2日卒於聖彼得堡。1850年入聖彼得堡師范學院學習化學,1855年畢業後任敖德薩中學教師。1857年任聖彼得堡大學副教授。1859年他到德國海德堡大學深造。1860年參加了在卡爾斯魯厄召開的國際化學家代表大會。1861年回聖彼得堡從事科學著述工作。1863年任工藝學院教授,1865年獲化學博士學位。1866年任聖彼門捷列夫得堡大學普通化學教授,1867年任化學教研室主任。1893年起,任度量衡局局長。1890年當選為英國皇家學會外國會員。
重大成果
門捷列夫的最大貢獻是發現了化學元素周期律。今稱門捷列夫周期律。1869年2月,門捷列夫編制了一份包括當時已知的全部63種元素的周期表(表1)。同年3月,他委託N.A.緬舒特金在俄國化學會上宣讀了題為《元素的屬性與原子量的關系》的論文,闡述了元素周期律的要點:①按照原子量的大小排列起來的元素,在性質上呈現明顯的周期性。②原子量的大小決定元素的特徵。③應該預料到許多未知單質的發現,例如,預料應有類似鋁和硅的,原子量位於65~75之間的元素。④已知某些元素的同類元素後,有時可以修正該元素的原子量。 1871年門捷列夫又發表了《化學元素周期性的依賴關系》論文,對化學元素周期律作了進一步闡述。他還重新修訂了化學元素周期表(表2),把1869年豎排的表格改為橫列,突出了元素族和周期的規律性;劃分了主族和副族,使之基本上具備了現代元素周期表的形式。 門捷列夫在發現周期律及製作周期表的過程中,除了不顧當時公認的原子量而改排了某些元素(Os、Ir、Pt、Au;Te、I;Ni、Co)的位置外,並且考慮到周期表中合理的位置,修訂了其他一些元素(In、La、Y、Er、Ce、Th、U)的原子量,而且預言了一些元素的存在。在1869年的元素周期表中,門捷列夫為4種尚未被發現的元素留下空位。1871年他又發表論文《元素的自然體系和運用它指明某些元素的性質》,對一些元素,例如,類鋁、類硼和類硅的存在和性質以及它們的原子量做了詳盡的預言。這樣的空位共留下6個。門捷列夫的這些推斷為後來的化學實驗所證實。 元素周期律的發現激起了人們發現新元素和研究無機化學理論的熱潮。元素周期律的發現在化學發展史上是一個重要的里程碑,它把幾百年來關於各種元素的大量知識系統化起來,形成一個有內在聯系的統一體系,進而使之上升為理論。 門捷列夫還曾研究氣體和液體的體積與溫度和壓力的關系,於1860年發現氣體的臨界溫度並提出了液體熱膨脹的經驗式。1865年研究了溶液的性質,提出了溶液的水合物學說,為近代溶液學說奠定了基礎。1872~1882年,他和他的學生准確地測定了數種氣體的壓縮系數。 門捷列夫因發現周期律而獲得英國皇家學會戴維獎章。他還曾獲英國科普利獎章。1955年科學家們為了紀念元素周期律的發現者門捷列夫,將101號元素命名為鍆。門捷列夫運用元素性質周期性的觀點寫成《化學原理》一書,曾被譯成英、法等多種文字。
偉大的女科學家-居里夫人
個人簡介
居里夫人MarieCurie(1867-1934)法國籍波蘭科學家,研究放射性現象,發現鐳和釙兩種放射性元素,一生兩度獲諾貝爾獎。居里夫人MarieCurie(1867-1934)法國籍波蘭科學家,研究放射性現象,發現鐳和釙兩種放射性元素,一生兩度獲諾貝爾獎。作為傑出科學家,居里夫人有一般科學家所居里夫人沒有的社會影響。尤其因為是成功女性的先驅,她的典範激勵了很多人。很多人在兒童時代就聽到她的故事但得到的多是一個簡化和不完整的印象。世人對居里夫人的認識。很大程度上受其次女在1937年出版的傳記《居里夫人》(MadameCurie)所影響。這本書美化了居里夫人的生活,把她一生所遇到的曲折都平淡地處理了。美國傳記女作家蘇珊·昆(SusanQuinn)花了七年時間,收集包括居里家庭成員和朋友的沒有公開的日記和傳記資料。於去年出版了一本新書:《瑪麗亞·居里:她的一生》(MariaCurie:ALife),為她艱苦、辛酸和奮斗的生命歷程描繪了一幅更詳細和深入的圖像。
生平經歷
如果只看簡歷,很容易使人覺得瑪麗亞·居里只是一帆風順的成功科學家。她於1867年11月在波蘭華沙出生。有一兄三姊,父母親都是教師。她15歲時以第一名的成績中學畢業。其後當了幾年家庭教師,於1891年到法團巴黎大學索邦分校(Sorbonne)接受大學教育,1894年畢業,獲得數學和物理兩張證書。1895年,她與任教於巴黎市工業物理和化學學院的皮埃爾·居里(PierreCurie)結婚,1897年秋長女伊倫(Irène)出生。此前。她跟索邦的李普曼(GabrielLippman)做磁學研究,並發表了第一篇論文;此時,為了博士學位論文作準備,她開始在皮埃爾的實驗室進行新課題,皮埃爾也很快便加人了妻子的工作。他們的實驗筆記從1897年12月6日開始,到1898年2月17日記錄了第一次觀察到新的放射性元素釙(polonium)為止。經過幾個月追蹤和分析,他們在7月18日正式提交法國科學院宣讀的報告中提出兩個重要發現:一是元素釙、二是r放射性」(radioactivity)這個概念。釙的純化和另一新元素鐳的分離等現象的發現,對化學研究有很大刺激;而放射性研究,則是物質本質研究的突破性發現。1903年6月,居里夫人通過論文答辯,獲頒物理科學博士。11月初居里夫婦獲頒英國皇家學會的戴維獎章(HumphreyDavyMedal);11月中旬更獲悉與貝克勒爾(HenriBecquerel)同獲諾貝爾物理學獎這一最高榮譽,以表彰他們對放射性現象的研究。1905年他們得次女伊芙(Eve)。1906年皮埃爾去世。1911年居里夫人獲諾貝爾化學獎。表彰她發現釙和鐳。1934年居里夫人去世。1935年她的長女伊倫和女婿的里奧·居里(FrédéricJoliot-Curie)獲諾貝爾化學獎(他們的科學發現,居里夫人在世時就知道了)。1937年次女出版的《居里夫人》,成為風靡全球的一本傳記.
微生物學的奠基人-巴斯德
個人簡介
巴斯德於1822年出生在法國東部的多爾鎮。他在巴黎讀大學,主修自然科學。他的天賦在學生時代並沒有顯露出來,他的一位教授把他的化學成績評為「及格」。但是巴斯德在1847年獲巴斯德得博士學位,不久便證明了教授的裁判還為時過早,年僅二十六歲的巴斯德因對酒石酸的鏡像同分異構體的研究而一躍跨入著名化學家的行列之中。
重大成果
巴斯德並不是提出疾病細菌學說的第一個人,類似的假說以前就由吉羅拉摩·費拉卡斯托羅、弗里德里克·亨利及其他人提出過。但是巴斯德通過大量的實驗和論證有力地支持了細菌學說,這種支持是使科學界相信該學說正確的主要因素。 如果疾病是由細菌引起的,那麼通過防止有害細菌進入人體就可以避免疫病,這看來是合乎邏輯的。因此巴斯德強調防菌方法對內科臨床的重要性,他對把防菌方法引入外科臨床的約瑟夫·李斯特有著重大的影響。 有害細菌可以通過食品和飲料進入人體。巴斯德發明了一種消滅飲料中的微生物的方法(叫做巴斯德氏消毒法),這種方法在使用之處幾乎把受污染的牛奶傳染源徹底消除了。 巴斯德年過半百又開始潛心研究炭疽——一種侵襲牛和許多其他動物包括人在內的嚴重傳染病。巴斯德證明有一種特殊的細菌是這種病的致病因素。但是遠比這更為重要的是他發明一種弱株炭疽桿菌,用這種弱株給牛注射,會使這種病發作輕微,而無致命危險,並且還會使牛對此病的正常狀況產生免疫力。巴斯德公開演示證明了他的方法會使牛產生免疫力,引起了巨大的轟動。人們很快就認識到他的一般方法可用於許多其他傳染病的預防。 巴斯德本人在他那舉世無雙的著名成就基礎之上發明了一種人體免疫法,此法使人接種後對可怕的狂犬病具有免疫能力。從那時起,其他科學家也發明了防治許多嚴重疾病如流行性斑疹傷寒和脊髓灰質炎的疫苗。 巴斯德是一位格外勤奮的科學工作者。在他的功勞簿上有許多仍有價值的小成果。就是他的而不是任何他人的實驗,令人信服地證明了微生物並不是自然產生的。巴斯德還發現了厭氧生活現象,即某些微生物能在無空氣或無氧的條件下生存。巴斯德對蠶病的研究成果有巨大的商業價值。他的其他成就之一就是發明了雞霍亂——家禽的霍亂疫苗。巴斯德於1895年在巴黎附近去世。 人們常把巴斯德和發明天花疫苗的英國醫生愛德華·詹納相比較。雖然詹納的工作比巴斯德早八十年,但是我認為詹納遠不如巴斯德重要,因為他的免疫方法只對一種疾病有效,而巴斯德的方法可以而且已經用於許多種疾病的預防。 自從十九世紀中葉以來,世界許多地區的人口估計壽命大體上增長了一倍。在整個人類史上,人類壽命的這種巨大增長對個人生活來說可能比任何其他發明都具有更大的影響。實際上現代科學和醫學真正把第二次生命賜給了我們現在生活著的每一個人。假如這種壽命的延長可以完全歸功於巴斯德的工作的話,我就會毫不猶豫地把他列在本書之首。巴斯德的貢獻是如此重要以致於上個世紀死亡率下降的最大成就應當毫無疑問地歸功於他。因此他在本冊中得以名列前茅。巴斯德一生進行了多項探索性的研究,取得了重大成果,是19世紀最有成就的科學家之一。他用一生的精力證明了三個科學問題:(1)每一種發酵作用都是由於一種微菌的發展,這位法國化學家發現用加熱的方法可以殺滅那些讓啤酒變苦的惱人的微生物。很快,「巴氏殺菌法」便應用在各種食物和飲料上。(2)每一種傳染病都是一種微菌在生物體內的發展:由於發現並根除了一種侵害蠶卵的細菌,巴斯德拯救了法國的絲綢工業。(3)傳染病的微菌,在特殊的培養之下可以減輕毒力,使他們從病菌變成防病的葯苗。他意識到許多疾病均由微生物引起,於是建立起了細菌理論。
20世紀最偉大的化學家-萊納斯·卡爾·鮑林
個人簡介 萊納斯·卡爾·鮑林(LinusCPauling,1901-1994)是美國著名的化學家。他極富個萊納斯·卡爾·鮑林性和創新精神,不斷開拓邊緣學科,在化學的許多領域卓有建樹,是20世紀最偉大的化學家。
Ⅶ 我突然好好奇科學家是如何計算出公式的
加入一個博士群,一天群里討論關於一滴水從很高的地方落下來能不能將人砸死,於是群里展開精密計算,各種空氣密度不同的摩擦系數最後得出結論高處落下的水滴可以砸死人,這時我在電腦前吸了一口煙,說道,你們淋過雨嗎? 群里一片寂靜,過一會兒屏幕顯示我被群主移出該群…… 是不是這個
Ⅷ 科學家如何計算物質的摩爾質量准確的說應該是如何測量用實驗方法
如果是可溶於水的非電解質,可用沸點法,如果是氣體,可用擴散法。
Ⅸ 化學家及其成就
羅伯特·虎克
發現了形變同應力成正比的固體彈性定律,製成了 波義耳顯微鏡,觀察到植物細胞。
波義耳
波義耳一馬略特定律:一定質量的氣體在溫度不變時,它的壓強和體積成反比著作《懷疑派化學家》《關於空氣彈性及其物理力學的新實驗》《懷疑派化學家》可以作為近代化學的開始。。
格勞伯
對金屬冶煉、酸鹼鹽的製取有較多的研究,對於振興德國的工業做出了重大貢獻,著作《新的哲學熔爐》
卡文迪許
論文「論人工空氣的實驗」。這篇論文主要介紹了他對固定空氣(即二氧化碳,在化學命名法提出之前,人們是這樣稱呼二氧化碳的)、易燃空氣(即氫氣)的實驗研究。測得固定空氣比普通空氣重1.57倍,確認了水是由氫氣和氧氣化合而成的,實驗驗證了萬有引力定律的科學性發現了比熱的測定法。他還運用萬有引力定律,通過實驗測定出地球的密度為水的密度的5.5倍,
布萊克
1754年發現了固定空氣(二氧化碳)
約瑟夫·普利斯特列
編著出版過《基礎英語語法》和《語言學原理》寫過《口才學和辯論學講義》。1764年,愛丁堡大學授予他法學博士。從此,他開始了科學生涯,著有《電學史》一書,1766年他被推薦為英國皇家學會的會員。他證明,植物吸收「固定空氣」可以放出「活命空氣」(實則氧氣)。還發現「活命空氣」既可以維持動物呼吸,又能使物質更猛烈地燃燒。皇家學會曾授予他卡普里獎。他出版過巨著《關於種種空氣的實驗與觀察》(三卷).以後他的研究成果又匯集於《與自然科學各個部門有關的實 驗與觀察》(三卷)。
卡爾·威爾海姆·舍勒
氧氣的發現人之一,同時對氯化氫、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二氧化氮等多種氣體,都有深入的研究。假說:「空氣是由兩種性質不同的流體組成,其中一種表現出不能吸引燃素的性質,即不助燃,而占空氣總量1/3到1/4的另一種流體,則特別能吸引燃素;即能助燃。舍勒還把不助燃的空氣稱為「濁空氣」,把助燃的空氣稱為「火空氣」,火空氣實際上就是現在大家熟悉的氧氣。
約翰·道爾頓
近代化學之父。1808年繼承古希臘樸素原子論和牛頓微粒說,提出原子學說,其要點:(1)化學元素由不可分的微粒—原子構成,它在一切化學變化中是不可再分的最小單位。(2)同種元素的原子性質和質量都相同,不同元素原子的性質和質量各不相同,原子質量是元素的基本特徵之一。(3)不同元素化合時,原子以簡單整數比結合。推導並用實驗證明倍比定律。如果一種元素的質量固定時,那麼另一元素在各種化合物中的質量一定成簡單整數比。 發現混合氣體中,各氣體的分壓定律。最先從事測定原子量工作,提出用相對比較的辦法求取各元素的原子量,並發表第一張原子量表,為後來測定元素原子量工作開辟了光輝前景。建議用簡單的符號來代表元素和化合物的組成。
安托萬-洛朗·拉瓦錫
1768年,他被評選為法國科學院的「名譽院士」。在《化學概要》這篇論文中,拉瓦錫除了正確地描述燃燒和吸收這兩種現象之外,在歷史上還第一次開列出化學元素的准確名稱。從試驗的角度驗證並總結了質量守恆定律。為了表明守恆的思想,用等號而不用箭頭表示變化過程,正是現代化學方程式的雛形。拉瓦錫最重要的發現:燃燒原理,即燃燒是物質同某種氣體的一種結合。
亨弗利·戴維
戴維先後在電化學、建立酸的氫學說、發現碘元素、發明礦用安全燈、創制電弧燈等方面作出貢獻。1303年他被選為英國皇家學會會員,1807年出任皇家學會秘書, 1820年被選為皇家學會會長。發現鉀、鈉兩元素。
蓋-呂薩克
1805年研究空氣的成分。在一次實驗中他證實:水可以用氧氣和氫氣按體積1∶2的比例製取。1808年他證明,體積的一定比例關系不僅在參加反應的氣體中存在,而且在反應物與生成物之間也存在。
李比希
他用實驗方法證明:植物生長需要碳酸、氨、氧化鎂、磷、硝酸以及鉀、鈉和鐵的化合物等無機物;人和動物的排泄物只有轉變為碳酸、氨和硝酸等才能被植物吸收。這些觀點是近代農業化學的基礎。著有《有機物分析》、《生物化學》、《化學通信》、《化學研究》、《農業化學基礎》、《關於近世農業之科學信件》等。1829年發現並分析馬尿酸;1831年發現並製得氯仿和氯醛;1832年與F.維勒共同發現安息香基並提出基團理論,為有機結構理論的發展作出貢獻;1839年提出多元酸理論。
維勒
1828年他發表了「論尿素的人工製成」一文,引起了化學界的震動。這被認為是第一次人工合成有機物,對當時流行的生命力學說是巨大的沖擊,並開創了有機合成的新時代。他還曾研究苦杏仁油,發現了氫醌、尿酸,可卡因等。1827年和1828年發現了鋁和鈹兩種元素。對硼、鈦、硅的化合物進行了廣泛研究並發現了硅的氫化物。
中國近代化學的啟蒙者徐壽
直到1884年逝世,徐壽共譯書17部,105本,168卷,共約287萬余字。其中譯著的化學書籍和工藝書籍有13部,反映了他的主要 貢獻。徐壽所譯的《化學鑒原》、《化學鑒原續編》、《化學鑒原補編》、《化學求質》、《化學求數》、《物體遇熱改易記》、《中西化學材料名日表》,加上徐建寅譯的《化學分原》。合稱化學大成,將當時西方近代無機化學、有機化學、定性分析、定量分析、物理化學以及化學實驗儀器和方法作了比較系統的介紹。這幾本書和徐壽譯著的《西藝知新初集》,《西藝知新續集》這一套介紹當時歐洲的工業技術的書籍被公認是當時最好的科技書籍。此外,徐壽在長期譯書中編制的《化學材料中西名目表》、《西葯大成中西名目表》對近代化學在我國的傳播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
歐內斯特·盧瑟福
他關於放射性的研究確立了放射性是發自原子內部的變化。放射性能使一種原子改變成另一種原子,而這是一般物理和化學變化所達不到的;這一發現打破了元素不會變化的傳統觀念,使人們對物質結構的研究進入到原子內部這一新的層次,為開辟一個新的科學領域——原子物理學,做了開創性的工作1912年,盧瑟福根據α粒子散射實驗現象提出原子核式結構模型。人工核反應的實現是盧瑟福的另一項重大貢獻。論證了原子的核模型,因而一舉把原子結構的研究引上了正確的軌道,於是他被譽為原子物理學之父。由於電子軌道也就是原子結構的穩定性和經典電動力學的矛盾,才導致玻爾提出背離經典物理學的革命性的量子假設,成為量子力學的先驅。
。
Ⅹ 科學家怎麼求出圓的面積公式的呢
先把圓平均分成若干偶數等份,:如8、16、32、64、128等份,分的份數越多,拼成的圖形越接近長方形,長方形的長相當於圓的周長的一半,即Πr,長方形的寬即是圓的半徑r,所以圓的面積即是長方形的面積S=Πr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