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化學知識 > 化學加固法有哪些

化學加固法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2-04-20 00:00:09

❶ 基礎加固的常用方法有哪些

人工加固地基的方法有密實法、換土法和加固法三類:
1、密實法
用密實法處理地基又可分為:
①碾壓夯實法:對含水量在一定范圍內的土層進行碾壓或夯實。此法影響深度約為200毫米,僅適於平整基槽或填土分層夯實。
②重錘夯實法:利用起重機械提起重錘,反復夯打,其有效加固深度可達1.2米。此法適用於處理粘性土、砂土、雜填土、濕陷性黃土地基和對大面積填土的壓實以及雜填土地基的處理。
③機械碾壓法:用平碾、羊足碾、壓路機、推土機及其他壓實機械壓實鬆散土層。碾壓效果取決於被壓土層的含水量和壓實機械的能量。對於雜填土地基常用 8~12噸的平碾或13~16噸的羊足碾,逐層填土,逐層碾壓。
④振動壓實法:在地基表面施加振動力,以振實淺層鬆散土。振動壓實效果取決於振動力、被振的成分和振動時間等因素。用此法處理以砂土、爐渣、碎石等無粘性土為主的填土地基,效果良好。
⑤強夯法:利用重量為8~40噸的重錘從6~40米的高處自由落下,對地基進行強力夯實的處理方法。經過強夯的地基承載能力可提高3~4倍,以至6倍,壓縮性可降低200~1000%,影響深度在10米以上。此法適用於處理砂土、粉砂、黃土、雜填土和含粉砂的粘性土等。施工時雜訊與振動較大。
⑥堆載預壓法:在堆積荷載作用下,使飽和軟土層排水固結,提高抗剪能力,增加地基的穩定性。
⑦砂井堆載預壓法:在軟土層中按一定距離打入管井,井中灌入透水性良好的砂,形成排水「砂井」,在堆載預壓下,加速地基排水固結,提高地基承載能力。此外,還有擠密砂樁法和振動水沖樁法等。

2、換土法
當地基持力層軟弱,密集法不能滿足建築物荷載要求時,可採用換土墊層的辦法處理土層。此法是先將基礎底下一定深度的軟弱土層挖出,回填砂、碎石、素土或灰土等,逐層夯實,便成為承載能力較高的墊層。

3、加固法
用加固法處理地基可分為:
①化學加固法:通過壓力灌注或攪拌混合等措施,使化學溶液或膠結劑進入土層,使土粒膠結。所用漿液主要有:高標號硅酸鹽水泥和速凝劑配製成的水泥漿液;以水玻璃為主加氯化鈣配製成的水玻璃漿液;以丙烯酸氨為主的漿液;以重鉻酸鹽木質素漿等紙漿液為主的漿液。應用較多的是水泥漿液;紙漿液雖加固效果較好,但有毒,會污染地下水。
②高壓旋噴法:利用噴射化學漿液與土粒混合攪拌處理地基。多使用水泥漿液。為防止漿液流失,常加入三乙醇胺和氯化鈣等速凝劑。此法還可用於建築物地基的補強。
③硅化加固法:此法是在滲透性較強的土層,利用一定的壓力,把漿液通過下端帶孔的管子注入土中,使土粒膠結起來。其加固效果同所用的化學溶液濃度、土壤滲透性和注液壓力有關。對於滲透系數每分鍾小於 10-6米的粘性土,壓力注入的硅酸鈉溶液要依靠電滲作用,才能進入土層空隙,這種方法稱為電硅化法。此法加固作用快,工期短,還可用來制止流砂、堵塞泉眼,也可用於加固已建工程。

❷ 泥水平衡盾構的土體加固化學加固方法包括哪些

泥水平衡盾構的土體加固化學加固方法包括哪些
1、注漿法,按原理還分為兩種:不改變土顆粒排列的滲透注漿法;注漿材料使顆粒間隙減小、土體被擠密的劈裂注漿法。前者適用於砂礫土層,後者適用於砂土層。

2、高壓噴射攪拌法,高壓噴射加固材料,使其與被攪動的土砂混合,形成改良土層。
3、凍結法,對軟弱地層或含地下水土層實施凍結,使土體在工作時間內具有較高的強度和止水性。

❸ 人工加固地基的方法有哪些

主要有錨桿靜壓預制樁加固技術;高壓旋噴樁加固技術;化學灌漿加固技術;深層攪拌樁復合地基加固技術;包柱式新舊基礎連接技術;植筋式新舊基礎邊接技術等。

1、注漿加固法

注漿加固法適用於砂土、粉土、粘性土和人工填土等地基加固。一般用於防滲堵漏、提高地基土的強度和變形模量以及控制地層沉降等。

2、樹根樁法

樹根樁法適用於淤泥、淤泥質土、粘性土、粉土、砂土、碎石土及人工填土等地基土上既有建築的修復和增層、古建築的整修、地下鐵道的穿越等加固工程。

鑽孔機具設備的選用:鑽孔機具設備因根據基礎類型、地質條件及場地條件合理選用,對軟粘土可採用清水護壁,對粉砂必須採用泥漿護壁。


3、錨桿靜壓樁法

錨桿靜壓樁法適用於淤泥、淤泥質土、粘性土、粉土和人工填土等地基土

4、加大基礎底面積法

對於經復核承載力相差不大的地基基礎,可採用增大基礎底面面積方法提高基礎與地基的接觸面積,從而減少土體應力,達到加固基礎的目的。

5、高壓噴射注漿法

高壓噴射注漿法適用於淤泥、淤泥質土、粘性土、粉土、黃土、砂土、人工填土和碎石土等地基。當現場含有較多大粒徑塊石、大量植物根莖或其它有機質時,應根據現場的具體條件來判斷其適用程度,對地下水流過大及已經涌水的工程,應謹慎使用。

部分細小的土料隨著漿液冒出水面,其餘土粒在噴射流的沖擊力,離心力和重力等作用下,與漿液攪拌混合,並按一定的漿土比例有規律地重新排列。漿液凝固後,便在土中形成一個固結體與樁間土一起構成復合地基,從而提高地基承載力,減少地基的變形,達到地基加固的目的。

❹ 濕陷性黃土地基常用的處理方法有哪幾種

一、墊層法

墊層法是先將基礎下的濕陷性黃土一部分或全部挖除,然後用素土或灰土分層夯實做成墊層,以便消除地基的部分或全部濕陷量,並可減小地基的壓縮變形,提高地基承載力,可將其分為局部墊層和整片墊層。當僅要求消除基底下1~3m濕陷性黃土的濕陷量時,宜採用局部或整片土墊層進行處理;當同時要求提高墊層土的承載力或增強水穩性時,宜採用局部或整片灰土墊層進行處理。

墊層的設計主要包括墊層的厚度、寬度、夯實後的壓實系數和承載力設計值的確定等方面。墊層設計的原則是既要滿足建築物對地基變形及穩定的要求,又要符合經濟合理的要求。同時,還要考慮以下幾方面的問題:

1.局部土墊層的處理寬度超出基礎底邊的寬度較小,地基處理後,地面水及管道漏水仍可能從墊層側向滲入下部未處理的濕陷性土層而引起濕陷,因此,設置局部墊層不考慮起防水、隔水作用,地基受水浸濕可能性大及有防滲要求的建築物,不得採用局部土墊層處理地基。

2.整片墊層的平面處理范圍,每邊超出建築物外牆基礎外緣的寬度,不應小於墊層的厚度,即並不應小於2m。

3.在地下水位不可能上升的自重濕陷性黃土場地,當未消除地基的全部濕陷量時,對地基受水浸濕可能性大或有嚴格防水要求的建築物,採用整片土墊層處理地基較為適宜。但地下水位有可能上升的自重濕陷性黃土場地,應考慮水位上升後,對下部未處理的濕陷性土層引起濕陷的可能性。

二、重錘表層夯實及強夯

重錘表層夯實適用於處理飽和度不大於60%的濕陷性黃土地基。一般採用2.5~3.0t的重錘,落距4.0~4.5m,可消除基底以下1.2~1.8m黃土層的濕陷性。在夯實層的范圍內,土的物理、力學性質獲得顯著改善,平均干密度明顯增大,壓縮性降低,濕陷性消除,透水性減弱,承載力提高。非自重濕陷性黃土地基,其濕陷起始壓力較大,當用重錘處理部分濕陷性黃土層後,可減少甚至消除黃土地基的濕陷變形。因此在非自重濕陷性黃土場地採用重錘夯實的優越性較明顯。

強夯法加固地基機理一般認為,是將一定重量的重錘以一定落距給予地基以沖擊和振動,從而達到增大壓實度,改善土的振動液化條件,消除濕陷性黃土的濕陷性等目的。強夯加固過程是瞬時對地基土體施加一個巨大的沖擊能量,使土體發生一系列的物理變化,如土體結構的破壞或排水固結、壓密以及觸變恢復等過程。其作用結果是使一定范圍內的地基強度提高、孔隙擠密。

單點強夯是通過反復巨大的沖擊能及伴隨產生的壓縮波、剪切波和瑞利波等對地基發揮綜合作用,使土體受到瞬間加荷,加荷的拉壓交替使用,使土顆粒間的原有接觸形式迅速改變,產生位移,完成土體壓縮-加密的過程。加固後土體的內聚力雖受到破壞或擾動有所降低,但原始內聚力隨土體密度增大而得以大幅提高;單點強夯如圖1所示,夯錘底下形成夯實核,呈近似的拋物線型,夯實核的最大厚度與夯錘半徑相近,土體成千層餅狀,其干密度大於1.85g/cm3;

三、擠密樁法

擠密樁法適用於處理地下水位以上的濕陷性黃土地基,施工時,先按設計方案在基礎平面位置布置樁孔並成孔,然後將備好的素土(粉質粘土或粉土)或灰土在最優含水量下分層填入樁孔內,並分層夯(搗)實至設計標高止。通過成孔或樁體夯實過程中的橫向擠壓作用,使樁間土得以擠密,從而形成復合地基。值得注意的是,不得用粗顆粒的砂、石或其它透水性材料填入樁孔內。

灰土擠密樁和土樁地基一般適用於地下水位以上含水量14%~22%的濕陷性黃土和人工黃土和人工填土,處理深度可達5~10米。灰土擠密樁是利用錘擊打入或振動沉管的方法在土中形成樁孔,然後在樁孔中分層填入素土或灰土等填充料,在成孔和夯實填料的過程中,原來處於樁孔部位的土全部被擠入周圍土體,通過這一擠密過程,從而徹底改變土層的濕陷性質並提高其承載力。其主要作用機理分兩部分:

(一)機械打樁成孔橫向加密土層,改善土體物理力學性能

在土中擠壓成孔時,樁孔內原有土被強制側向擠出,使樁周一定范圍內土層受到擠壓,擾動和重塑,使樁周土孔隙比減小,土中氣體溢出,從而增加土體密實程度,降低土壓縮性,提高土體承載能力。土體擠密范圍,是從樁孔邊向四周減弱,孔壁邊土干密度可接近或超過最大幹密度,也就是說壓實系數可以接近或超過1.0,其擠密影響半徑通常為1.5~2d(d為擠密樁直徑),漸次向外,干密度逐漸減小,直至土的天然干密度,試驗證明沉管對土體擠密效果可以相互疊加,樁距愈小,擠密效果愈顯著。

(二)灰土樁與樁間擠密土合成復合地基

上部荷載通過它傳遞時,由於它們能互相適應變形,因此能有效而均勻地擴散應力,地基應力擴散得很快,在加固深度以下附加應力已大為衰減,無需堅實的下卧層。

樁徑宜為300~450mm,並可根據所選用的成孔設備或成孔方法確定;

樁距可為樁徑的2.0~2.5倍;

樁頂標高以上應設置300~500mm厚的2:8灰土,其壓實系數不小於0.95;

灰土擠密樁和土擠密樁復合地基承載力特徵值:《建築地基處理技術規范》JGJ79-2002規定應通過現場單樁或多樁復合地基載荷試驗確定。初步設計當無試驗資料時,可按當地經驗確定,但對灰土擠密樁復合地基的承載力特徵值,不宜大於處理前的2倍,並不大於250kpa;對於土擠密樁復合地基承載力特徵值,不宜大於處理前的1.4倍,並不宜大於180kpa.

用靜載荷試驗可測定單樁和樁間土的承載力,也可測定單樁復合地基或多樁復合地基承載力。當不用載荷試驗時,樁間土的承載力可採用靜力初探測定。

樁體特別是灰土填孔的樁體,採用靜力初探測定其承載力不一定可行,但可採用動力觸探測定。

處理後復合地基的載荷試驗,應按《建築地基處理技術規范》JGJ79-2202中附錄A的要求進行。

對高層建築或更重要的建築工程,應盡量通過載荷試驗確定處理後復合地基承載力特徵值和變形模量,這樣不僅安全可靠,而且還不受規范中承載力特徵值的限制,拓寬土擠密樁、灰土擠密樁地基的使用范圍。

當基礎的埋深大於0.5米時,處理地基的承載力特徵值可按有關規范進行計算,深度修正系數取1.0,寬度不作修正,即:Fa=Fak+0+1.0*γm *(d-0.5)

工程資料表明:灰土擠密樁地基的承載力特徵值已超過了400kpa,拓寬了灰土樁應用范圍。

隨著灰土樁應用范圍的擴展,有的方法對樁間土並不產生擠密效應,應用的土質也不限於黃土和填土,在此情況下,需要有一個理論計算方法,根據其作用機理,完全可以建立一個復合地基承載力的計算公式:

(1)、 Fspk=(K1*Fpk*Ap+K2*Fsk*As)/A

式中:Fspk—復合地基承載力特徵值(kpa)

Fpk—土樁或灰土樁承載力特徵值(kpa)

Fsk—天然土地基承載力特徵值(kpa)

A— 有效加固面積(平方米),A=Ap+As

Ap—土樁或灰土樁截面積(平方米)

As—樁間土受壓面積(平方米)

K1—與土樁或灰土樁不同樁徑、不同土質材料有關的系數,對於孔隙比不大於1.3、液性指數不大於1的一般粘性土和雜填土,K1可查表(表略)

K2—擠密後沉降量在10mm時的承載力特徵值與擠密前地基受壓沉降量在10mmm時承載力的比值,亦可取K2=1.0

(2)、若已知樁體的承載力特徵值Fpk和變形模量Eop、樁間土的承載力特徵值Fsk和變形模量Eos(一般按原地基取值)、處理地基中樁的置換率m,則可按下列公式計算復合地基承載力特徵值:

Fspk=m*Fpk+(1-m)Fsk

E0sp=m*Eop+(1-m)Eos

一般情況下,上式計算結果偏於安全。但少量工程除外,即設計值高於實測值。

(3)、若已知樁土應力比,復合地基承載力特徵值也可按下式計算:

Fspk=m*n*Fsk+(1-m)Fsk=[1+m(n-1)]Fsk=Fsk/Us

式中:n—樁土應力比

Us—應力擴散系數,Us=1/[1+m(n-1)]

(4)、復合地基承載力也可按剛度進行計算:

Fspk*A=Fpk*Ap+Fsk*As

式中符號意義同上式。

施工:成孔應按設計要求、成孔設備、現場土質和周圍環境等情況,選用沉管(震動、錘擊)或沖擊等方法。

質量檢驗:灰土擠密樁和土擠密樁地基竣工驗收時,承載力應採用復合地基載荷試驗。

一般來說,擠密樁可以按等邊三角形布置,這樣可以達到均勻的擠密效果。每根樁都對其周圍一定范圍內的土體有一定的擠密作用,即使樁與樁之間有一小部分尚未被擠密的土體,因為其周圍有著穩定的、不會發生濕陷的邊界這一部分也不會發生濕陷變形。樁與其周圍被擠密後的土體共同形成了復合地基,一起承受上部荷載。可以說,在擠密樁長度范圍內土體的濕陷性已完全被消除處理後的地基與上部結構渾然一體,即使樁底以下土後的土體即使有沉降變形,也是微小的和均勻的,不致對上部結構形成威脅。樁的間距的大小直接影響到擠密效果的好壞,也與工程建設的經濟性密切相關。

四、樁基礎

樁基礎既不是天然地基,也不是人工地基,屬於基礎范疇,是將上部荷載傳遞給樁側和樁底端以下的土(或岩)層,採用挖、鑽孔等非擠土方法而成的樁,在成孔過程中將土排出孔外,樁孔周圍土的性質並無改善。但設置在濕陷性黃土場地上的樁基礎,樁周土受水浸濕後,樁側阻力大幅度減小,甚至消失,當樁周土產生自重濕陷時,樁側的正摩阻力迅速轉化為負摩阻力。因此,在濕陷性黃土場地上,不允許採用摩擦型樁,設計樁基礎除樁身強度必須滿足要求外,還應根據場地工程地質條件,採用穿透濕陷性黃土層的端承型樁(包括端承樁和摩擦端承樁),其樁底端以下的受力層:在非自重濕陷性黃土場地,必須是壓縮性較低的非濕陷性土(岩)層;在自重濕陷性黃土場地,必須是可靠的持力層。這樣,當樁周的土受水浸濕,樁側的正摩阻力一旦轉化為負摩阻力時,便可由端承型樁的下部非濕陷性土(岩)層所承受,並可滿足設計要求,以保證建築物的安全與正常使用。

五、化學加固法

在我國濕陷性黃土地區地基處理應用很多,並取得實踐經驗的化學加固法包括硅化加固法和鹼液加固法,其加固機理如下:

硅化加固濕陷性黃土的物理化學過程,一方面基於濃度不大的、粘滯度很小的硅酸鈉溶液順利地滲入黃土孔隙中,另一方面溶液與土的相互凝結,土起著凝結劑的作用。

鹼液加固:利用氫氧化鈉溶液加固濕陷性黃土地基在我國始於20世紀60年代,其加固原則為:氫氧化鈉溶液注入黃土後,首先與土中可溶性和交換性鹼土金屬陽離子發生置換反映,反映結果使土顆粒表面生成鹼土金屬氫氧化物。

六、預浸水法

預浸水法是在修建建築物前預先對濕陷性黃土場地大面積浸水,使土體在飽和自重應力作用下,發生濕陷產生壓密,以消除全部黃土層的自重濕陷性和深部土層的外荷濕陷性。預浸水法一般適用於濕陷性黃土厚度大、濕陷性強烈的自重濕陷性黃土場地。由於浸水時場地周圍地表下沉開裂,並容易造成「跑水」穿洞,影響建築物的安全,所以空曠的新建地區較為適用。

❺ 軟土地基的處理方法

在公路工程中處理軟土地基主要採用以下幾種方法: 對於沉降量不大的路堤,高路堤填土適當採用土工布墊隔,限制了軟基和路基的側向位移,增加了側向約束,從而降低應力水平,加強了路基剛度與穩定性,提高了路基的水平橫向排水,使荷載均布。採用土工布覆蓋攤鋪,既提高路基剛度,也使邊坡受到維護,有利於排水,增加地基穩定性。
此外,在確定地基處理方法時,還要注意節約能源。注意環境保護,避免因為地基處理對地面水和地下水產生污染,避免振動噪音對周圍環境產生不良影響等。 通過在軟土地基中加入水泥或其它化學材料,進行軟土地基處理的方法稱為化學加固法。適用於處理砂土、粉土、淤泥質粘土、粉質粘土、粘土和一般人工填土,也可以在處理裂隙岩體及已有構築物地基加強中。
水泥或其它化學材料注入土體後,與土體發生化學反應,吸收和擠出土中部分水與空氣形成具有較高承載力的復合地基。
主要加固方法:硅化法、粉噴樁、旋噴樁、注漿、水泥土攪拌法。
硅化法:用水玻璃為主的混合溶液對軟土進行化學加固的方法稱為硅化法,藉助於電的作用進行加固稱為電硅化法。它的特點是加固作用快,工期短,但造價較高,不適用於滲透系數太小的土。
旋噴樁:旋噴樁可分為粉體噴射樁、高壓噴射注漿法等。對於強度低、壓縮性高、排水性能較差的軟土,採用灰土樁(水泥土樁、石灰土樁、二灰土樁等)與地基組成復合地基,大部分荷載由樁體承受,從而提高地基承載力,減少工後沉降。它的施工工藝比較復雜,需要配置專門的旋噴設備。利用粉噴樁施工造價較高,處理效果可靠,適用土層范圍廣。

❻ 什麼是軟土,軟土地基處理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軟土【soft soil】是淤泥(muck)和淤泥質土(mucky soil)的總稱。主要是由天然含水量大、壓縮性高、承載能力低的淤泥沉積物及少量腐殖質所組成的土。軟土是指濱海、湖沼、谷地、河灘沉積的天然含水量高、孔隙 比大、壓縮性高、抗剪強度低的細粒土。具有天然含水量高、天 然孔隙比大、壓縮性高、抗剪強度低、固結系數小、固結時間長、 靈敏度高、擾動性大、透水性差、土層層狀分布復雜、各層之間物 理力學性質相差較大等特點。
軟基處理常用工法及其特點
軟土地基處理的主要措施有
1、復合地基法:水泥土攪拌樁、粉噴樁、碎石樁等;缺點:造價較高
2、排水固結法
(1)塑料排水板聯合堆載:工期長,效果不理想
(2)塑料排水板聯合真空預壓:工期90天以後,效果容易控制,成本低
3、強夯法:缺點:質量不可控,易形成「彈簧土」。
4、無排水砂墊層真空預壓:新型工法,工期短 造價低 成本比塑料排水板聯合真空預壓節約三分之一,效果可靠
施工現場常用處理軟土路基方法
在施工中經常碰到的情況多數不是軟土地基,因為如果有軟土地基一般情況在設計時應該根據地質資料,提出處理方法。多數情況是有局部地段地質情況和原來設計不同,出現局部地基承載力達不到設計要求,或者由於局部地段含水量過大(原有排水系統不暢,原有地基土質滲水性不好)造成地基軟彈(翻漿,彈簧土地段)。根據出現的這些情況一般常用的方法主要有:
1、換填。這是最常用的方法。這種方法最大有效處理深度3米。採用人工或機械挖除路堤下全部軟土,換填強度較高的粘性土或砂、礫、卵石、片石等滲水性材料。換填的深度要根據承載力確定。
2、拋石填築。就是在有軟土或彈簧土以及有積水的路段填石頭,填石的高度以露出要處理的路段原有土層(或積水)高度為宜。在填石的過程中注意一定要用推土機把石塊壓實,不能出現軟彈現象。然後再填築土方。
3、盲溝。就是在要處理的路段根據要處理的路段的長度,在橫向或縱向挖盲溝,盲溝通常用滲水性大孔隙填料或片石砌築而成。也可以填入不同級配的石塊起到排水的功能。注意盲溝的出口要與排水溝連接,以便把路基中的水排出路基。
4、排水砂墊層。排水砂墊層是在路堤底部地面上鋪設一層砂層,作用是在軟土頂面增加一個排水面,在填土的過程中,荷載逐漸增加,促使軟土地基排水固結滲出的水就可以從砂墊層中排走。為確保砂墊層能通暢排水,要採用滲水性良好的材料。砂墊層一般的厚度為0.6~1.0米。為了保證砂墊層的滲水作用,在砂墊層上應該填一層粘性土封住水不讓水返上路基。在路基兩側要修好排水溝,通過砂墊層滲出的水通過排水溝排出路基外,保持路基的穩定。
5、石灰淺坑法。由於粘性土含水量影響,施工中經常出現「彈簧土」松軟現象。一般較輕的可以採用挖土曬干,敲碎回填的方法:「石灰淺坑法」可以用於各種不同面積的路段(就是說大面積可以使用,小面積也可以使用)。具體做法是:挖40~50cm方形或圓形,深一般1m上下的坑,清除坑內的滲水(最好挖好坑後,第二天清除滲水),放入深為坑深1/3的生石灰,即可回填碾壓。坑的行距和坑距在輕度彈簧路段為5~6m,在嚴重彈簧路段為3~4m。
軟基處理廣泛地應用在我國沿海及內地。例如:天津、連雲港、上海、杭州、寧波、溫州、福州、廈門、湛江,廣州等沿海地區,以及昆明、武漢、南京等內地地區。特別是填海的一些地區,一般建築前都需要進行勘測,然後進行軟基處理,否則存在很大的風險和後患。

❼ 木結構與構件加固方法有哪些

木結構構件的加固方法:
1、嵌補加固法,對於木柱的干縮裂縫,當裂縫深度不超過柱徑(或該方向截面尺寸1/3)時,可按嵌補方法進行修整。當裂縫寬度不大於3mm時,可在柱的油飾或斷白過程中,用膩子勾抹嚴實;當裂縫寬度在3~30mm時,可用木條嵌補,並用耐水性膠粘劑粘牢;當裂縫寬度大於30mm時,除用木條以耐水性膠粘劑補嚴粘牢外,尚應在柱的開裂段內加鐵箍2~3道,若柱的開裂段較長,則箍距不宜大於0.5m,鐵箍應嵌入柱內,使其外皮與柱外皮齊平。對於梁枋的干縮裂縫,當水平裂縫深度(當有對面裂縫時,用兩者之和)小於梁寬或梁直徑的1/4時,可採用嵌補的方法進行修整,即先用木條和耐水性膠粘劑,將縫隙嵌補粘結嚴實,再用2道以上鐵箍或玻璃鋼箍箍緊。
2、墩接加固法,當柱腳腐朽嚴重,但自柱底面向上未超過柱高的1/4時,可採用墩接柱腳的方法處理。墩接時,根據腐朽程度、部位和墩接材料,可分為木料墩接、鋼筋混凝土墩接和石料墩接三種類型。木料墩接常用榫卯樣式有巴掌榫、抄手榫等,施工時,除應注意使墩接榫頭嚴密對縫外,還應加設鐵箍,鐵箍應嵌入柱內;鋼筋混凝土墩接僅用於牆內的不露明的柱子,高度不得超過1m,柱徑應大於原柱徑的0.2m,並留出0.4m~0.5m長的鋼板或角鋼,用螺栓將原構件夾牢,混凝土強度不應低於C25;石料墩接可用於柱腳腐朽部分高度小於0.2m的柱子。
3、化學加固法,木材內部因蟲蛀或腐朽形成中空時,若柱表層完好厚度不小於50mm,可採用不飽和聚酯樹脂進行灌注加固。首先應在柱中應力小的部位開孔,然後清除朽爛的木塊、碎屑,最後灌入樹脂至飽滿,且每次灌注量不宜超過3kg,每次間隔時間不宜少於30min.文獻[4]中指出,該法用於徐州戲馬台古建築群之一風雲閣的木柱加固維修,加固後沒有發現問題,使用效果良好。
4、FRP加固法,FRP復合材料是由纖維材料與基體材料(樹脂)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後形成的高性能材料。在加固工程中,通過粘結劑將其粘貼在被加固構件表面,從而提高結構構件的承載力。FRP復合材料具有自重輕、受力性能好、便於施工等優點,木結構加固中主要應用與木樑、木柱、榫卯節點的加固。文獻[5]和文獻[6]對碳纖維布加固木構架榫卯節點進行研究,結果表明,該加固方式對榫卯節點強度和剛度提高不是很大,但能恢復到未破損之前的狀態,適合於破損程度較小的榫卯節點。

閱讀全文

與化學加固法有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39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04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50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42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84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08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99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01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87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23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55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84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99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73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48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37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50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23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86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