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化學知識 > 太倉和夏化學怎麼樣

太倉和夏化學怎麼樣

發布時間:2022-04-20 13:29:33

『壹』 長江是一條怎麼樣的河

長江(the Changjiang River; the Yangtze River )cháng jiāng是中國第一大河,幹流全長6397公里(以沱沱河為源),一般稱6300公里。流域總面積一百八十餘萬平方公里,年平均入海水量約九千六百餘億立方米。以幹流長度和入海水量論,長江均居世界第三位。

長江的上源沱沱河出自青海省西南邊境唐古拉山脈各拉丹冬雪山,與長江南源當曲會合後稱通天河;南流到玉樹縣巴塘河口以下至四川省宜賓市間稱金沙江;宜賓以下始稱長江,揚州以下舊稱揚子江。長江流經西藏、四川、重慶、雲南、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蘇等省市區,在上海市注入東海。有雅礱江、岷江、沱江、嘉陵江、烏江、湘江、漢江、贛江、青弋江和黃浦江等支流。在江蘇省鎮江市同京杭大運河相交。

長江在湖北省宜昌市以上為上游,水急灘多;宜昌至江西省湖口間為中游,曲流發達,多湖泊(鄱陽、洞庭兩湖最大);湖口以下為下游,江寬,江口有沖積而成的崇明島。長江水量和水利資源豐富,盛水期,萬噸輪可通武漢,小輪可上溯宜昌。

長江流域是中國人口密集經濟繁榮的地區,沿江重要城市有重慶、武漢、南京、上海。

長江可供開發的水能總量達二億千瓦,是中國水能最富集的河流。長江幹流通航里程達二千八百多公里,素有「黃金水道」之稱。

長江在重慶奉節以下至湖北宜昌為雄偉險峻的三峽江段(瞿塘峽、巫峽、西陵峽),世界最大的水利樞紐工程三峽工程就位於西陵峽中段的三斗坪。

*——*——*——*——*——*——*——*——*——*——*——*——*——*——*——*——*——*——*——*——*——*——

長江是中國第一大河,世界大河之一,幹流全長六千三百多公里,發源於青藏高原唐古拉山脈主峰各拉丹冬雪山的西南側(北緯33°28′,東經91°08′)。幹流流經青、藏、 川、滇、 鄂、湘、贛、皖、蘇、滬10省、市、自治區,注入東海。全長約6300公里(若以當曲為源頭,長江全長應為6403公里),居世界第3位。流域介於北緯24°30′~35°45′,東經90°33′~112°25′,面積180餘萬平方公里(不包括淮河流域),約佔全國土地總面積的1/5。年均入海水量達1萬億立方米,居世界第3位。古時簡稱江,六朝以後才有大江和長江之稱。

幹流概況 長江幹流各段名稱不一:源頭至當曲口(藏語稱河為「曲」)稱沱沱河,為長江正源,長358公里;當曲口至青海省玉樹縣境的巴塘河口,稱通天河,長813公里;巴塘河口至四川省宜賓岷江口,稱金沙江,長2308公里;宜賓岷江口至長江入海口,約2800餘公里,通稱長江,其中宜賓至湖北省宜昌間稱「川江」(奉節至宜昌間的三峽河段又有「峽江」之稱),湖北省枝城至湖南省城陵磯間稱荊江,江蘇省揚州、鎮江以下又稱揚子江。 流域內高原、山地佔65.6%;丘陵佔24%;平原、低地佔10.4%。

長江支流流域面積超過1萬平方公里的有48條;5萬平方公里以上的有雅礱江、岷江及其支流大渡河、嘉陵江、烏江、沅江、湘江、漢江和贛江等9條。其中雅礱江、岷江、嘉陵江和漢江超過10萬平方公里,以嘉陵江流域面積最大,約16萬平方公里。

中國大部分的淡水湖分布在長江中下游地區,面積較大的有鄱陽湖、洞庭湖、太湖和巢湖。

長江源於青藏高原巴顏喀拉山與唐古拉山脈間,在唐古拉山脈主峰各拉丹冬西南側。這里冰川廣布,冰雪融水就是長江的源頭。從江源到人海口,可分為三大段。四川宜賓以上為上游;宜賓至湖北宜昌為中游;宜昌以下為下游。上游段約長三千五百公里,楚瑪爾河是長江的北源;木魯烏蘇河是長江的南源,流程較長,水量也較多,按照「河源唯遠」的原則,其最長支流沱沱河應為長江的正源。自當曲河口到青海玉樹一段稱通天河,長八百一十三公里,河道較寬,水流舒緩。自玉樹到宜賓稱為金沙江,古稱麗水,從北向南流,穿過橫斷山脈,到雲南石鼓附近折向東北入四川盆地,在宜賓與岷江匯合,全長二千三百公里。自宜賓以下才稱長江。 中游段約長一千公里,因流經四川盆地,故俗稱川江。從宜賓到重慶,河道頗曲折。自奉節白帝山到宜昌南津關一段,江水穿過四川與湖北邊境山區的大峽谷地帶,自西至東有瞿塘峽、巫峽、西陵峽,統稱三峽,全長二百零四公里,灘多流急,江水落差甚大,自古稱為長江天險。 下游段約長一千八百五十公里,江水落差甚小,水流緩慢,江面寬闊,一般都超過二公里,最窄處也有六百五十公尺。河道非常曲折,尤其是自湖北枝江到湖南城陵磯一段,古稱荊江,素有「九曲回腸」之稱。由於流速緩慢,泥沙淤積多,每當汛期來臨,極易造成潰堤泛濫災害,自古有「萬里長江,險在荊江」的說法。從宜昌到蕪湖一段,兩岸湖泊極多,其中以洞庭湖和鄱陽湖最大。洞庭湖是長江的天然水庫。江水入江蘇後,因受山勢所阻,向東北繞過寧鎮山地。自鎮江以下,折向束南,進入三角洲地區,地勢平坦,湖泊星羅棋布,水道交織似網,一片水鄉澤國景象。江口竟寬達八十公里,呈現江海相連的壯觀景色。 長江兩岸多名山大澤,風光秀麗,有許多游覽勝地。由於流程長,流域廣,土地肥沃,灌溉便利,中游有「天府之國」,下游多「魚米之鄉」,物產豐富。中華民族的搖籃雖在黃河流域,但據史載,周武王滅殷後,領域南達長江流域,此後黃河、長江兩流域便成為中國歷史文化發展的重心。沿江有不少名城,如重慶、宜昌、武昌、南京、上海等。上海更是中國最大的工商業城市。兩岸有許多名勝古跡,是了解中國歷史的珍貴資料,還有不少神話傳說,是中國文學的寶貴遺產。 長江干支流自古以來就是中國南方橫貫東西、縱連南北的水上交通大動脈,航道總長八萬多公里。萬噸級輪船可達南京,三千噸級可抵達漢口,一千噸級可至重慶,五百噸級可通宜賓。

■長江中下游平原

中國長江三峽以東的中下游沿岸帶狀平原。北界淮陽丘陵和黃淮平原,南界江南丘陵及浙閩丘陵。由長江及其支流沖積而成。面積約20多萬平方千米。地勢低平,海拔大多50米左右。中游平原包括湖北江漢平原、湖南洞庭湖平原(合稱兩湖平原)、江西鄱陽湖平原;下游平原包括安徽長江沿岸平原和巢湖平原(皖中平原)以及江蘇、浙江、上海間的長江三角洲。氣候大部分屬北亞熱帶,小部分屬中亞熱帶北緣。年均溫14~18℃,最冷月均溫0~5.5℃,絕對最低氣溫-10~-20℃,最熱月均溫27~28℃,無霜期210~270天。農業一年二熟或三熟,年降水量1000~1400毫米,集中於春、夏兩季。地帶性土壤僅見於低丘緩岡,主要是黃棕壤或黃褐土。南緣為紅壤,平原大部為水稻土。農業發達,土地墾殖指數高(上海62.1%,江蘇45.6%),是重要的糧、棉、油生產基地。盛產稻米、小麥、棉花、油菜、桑蠶、薴麻、黃麻等。河汊縱橫交錯,湖盪星羅棋布,湖泊面積2萬平方千米,相當於平原面積10%。兩湖平原上,較大的湖泊有1300多個,包括小湖泊,共計1萬多個,面積1.2萬多平方千米,占兩湖平原面積的20%以上,是中國湖泊最多的地方。有鄱陽湖、洞庭湖、太湖、洪澤湖、巢湖等大淡水湖,與長江相通,具有調節水量,削減洪峰的天然水庫作用,產魚、蝦、蟹、蓮、菱、葦,還有中華鱘、揚子鱷、白鱀豚等世界珍品,水產在中國占重要地位,素稱魚米之鄉。是經濟最發達的地區之一,有上海市、南京市、武漢市、南昌市、蘇州市、無錫市、常州市、南通市、蕪湖市、長沙市等城市。主要工業有鋼鐵、機械、電力、紡織和化學等,是重要的工業基地。平原居中國南北和東西交通網的樞紐地帶,水陸交通都很發達。長江貫穿中部,成為一條東西向的水運大動脈,加上其無數支流,構成一龐大水道網。

■長江三角洲
中國長江和錢塘江在入海處沖積成的三角洲。包括江蘇省和上海市東南部、浙江省東北部。是長江中下游平原的一部分。面積約5萬平方千米。三角洲頂點在鎮江市、揚州市一線,北至小洋口。南臨杭州灣。海拔多在10米以下,間有低丘(如惠山、天平山、虞山、狼山等)散布,海拔200~300米。長江年均輸沙量4~9億噸,一般年份有28%的泥沙在長江中沉積,個別年份高達78%,三角洲不斷向海延伸。長江以南常州市、常熟市、太倉市、金山縣一帶的古沙嘴海拔多為4~6米;長江以北揚州市、泰州市、泰興市、如皋市一帶的古沙嘴海拔7~8米。江南和江北的古沙嘴是冰後期最高海面穩定後逐漸發展起來的,到距今約2000年時北岸沙嘴伸到廖角嘴,南岸沙嘴隨長江主流向東南延伸與錢塘江口沙嘴相連,泥沙繼續堆積,1958~1973年平均每年前移148米。屬北亞熱帶季風氣候,雨量充沛,水道縱橫,湖盪棋布,向有水鄉澤國之稱。土地肥沃,農業產水稻、棉花、小麥、油菜、花生、蠶絲、魚蝦等,是中國人口最稠密的地區之一。在長江下游和滬寧線兩旁有許多重要城鎮,如上海市、蘇州市、常州市、無錫市、鎮江市、揚州市、泰州市、南通市等。其中,上海是中國最大的工商業城市,世界著名的外貿港口,蘇州、無錫等是風景游覽地和新興的工業城市。

『貳』 「彭」的來歷和這個姓的名人

彭姓是當今中國姓氏排行第三十九位的大姓,人口較多,約佔全國漢族人口的百分之零點四九。�

尋根溯源 彭姓起源有三:1、據《通志·氏族略》和《姓氏尋源》所載,顓頊帝有玄孫陸終,陸終第三子姓�名鏗,受封於彭地(今江蘇徐州),建立大彭國,稱彭祖,其子孫以國為氏。2、據《國語》所載:「祝融之後,八姓,己、董、彭、禿、女、斟、曹、芊,周滅之。」此說是講彭姓為祝融之後,為八姓之一。3、漢後,有他族改姓而來。據《姓氏考略》所載,有胡、西羌、南蠻,清時滿、蒙、回、苗、白、瑤、土家、苦聰、彝、拉祜等民族有此姓。

繁衍播遷 殷商時諸侯國大彭,即今天的江蘇徐州銅山境內是彭姓的發源地,其後彭姓的繁衍播遷,均是出自此支。商末時,大彭氏失國,此時已有彭姓人遷居河南南陽一帶,其中有位名叫彭仲爽的人由南陽去楚為大夫,是為彭姓徙居湖南、湖北的開始。秦末時楚漢爭霸,位於楚國都城的徐州處於戰亂狀態,有一支彭姓為避戰亂而離彭城遠遷隴西。漢時有長平(今河南西華)侯彭宣,舉家遷居河南淮陽,後於淮陽發展成為望族。魏晉時,由於戰亂及官職周遷等原因,彭姓人大舉南遷,此際有史料表明,今山東、陝西、甘肅、江西、四川、福建等省均有彭姓人在活動。南北朝北齊時,彭宣八世孫彭景直徙居瀛州(今河北河間),九世孫中有一支遷居安定(今甘肅涇川縣北)。唐玄宗時,為避安史之亂,彭景直之子彭構雲遷居袁州宜春,彭姓開始稱盛於江西省境,彭構雲五世孫彭軒因仕宦而落籍廬陵(今江西吉安)吉水之山口村,並有江西其他彭姓輾轉遷徙於福建。其中彭士然的後裔遷湖南西部,唐末時,彭軒六世孫彭嗣元遷居分宜縣。宋神宗時,嗣元的九世孫彭延年因被任命為潮州刺史,遂定居於廣東揭陽之浦口村,是為彭姓廣東始祖。後又於此派分出福建漳州、泉州等支派,在閩粵發展成為望族。其中彭延年的第三子彭銳的裔孫彭君達,於明洪武十六年(一三八三年)遷入廣東梅州,是為梅州彭姓始祖。另據載,彭姓亦為明朝洪洞大槐樹遷民姓氏之一,有一百四十五人分遷於河南、甘肅、山東、河北、湖北、湖南等地。自清代開始,閩粵彭姓有部分移居台灣,並有移居東南亞及歐美的彭姓人。至此,彭姓已廣布全國各地。如今,彭姓分布廣泛,尤以湖南、四川、湖北等省分布最多,上述三省的彭姓約佔全國漢族彭姓人口的百分之四十九。

名人精粹 彭越: 漢朝時昌邑人,初事項羽,後附劉邦,在收魏、定梁、滅楚的戰斗中建奇功,被封為梁王。後被劉邦奪其兵權,夷其三族,並誅之。彭宣:淮陽郡陽夏(今河南太康)人,漢哀帝時官至大司馬,封長平侯。彭龜年:清江人,宋代文學家,有《止堂集》傳世。彭俞:宜春(今屬江西)人,少隱集雲峰,學邃於易,官至終朝散郎。有《君子傳》、《循吏龜鑒》等傳世。彭孫 :浙江海鹽人,明代進士,工詩,才華橫溢,與王士禎齊名,號稱彭王。彭孫貽:浙江海鹽人,字仲謀,清代詩畫家,以賢孝著稱,善詩,工墨蘭。與同邑吳仲木同時受到賢士推崇,當時人稱「武原二仲」。彭兆蓀:江蘇鎮洋(今太倉)人,清代詩人,龔自珍曾以其與舒位並舉,贊其所作「清深淵雅」。彭啟豐:長洲(今江蘇吳縣)人,清代書畫家,曾官至兵部尚書。彭紹升:長洲人,清代學者,曾用禪學精神解釋儒書,企圖調和儒佛兩家的思想。著有《二林居集》。彭玉麟:湖南衡陽人,湘軍首領,曾國藩之股肱,剿滅太平天國居功至偉,秉性剛直,善畫梅。彭湃:廣東海豐人,無產階級革命家,著名農民運動領導人之一,曾於一九二九年任中共中央農委書記,同年八月二十四日在上海被捕,三日後被殺害,享年三十三歲,遺著有《海豐農民運動》。彭德懷: 湖南湘潭人,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十大元帥之一,為新中國的解放立下不朽的功勛,抗美援朝驚天地,泣鬼神,「打敗美帝野心狼」。一九五八年為民請命,在廬山會議中被打倒,文革中受迫害,屈屈而終,享年七十六歲。彭真:山西曲沃人,原名傅懋恭,他是中國共產黨、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重要領導人,他品德高尚,性格剛直,才能卓越。彭加木:廣東韶關人,他是傑出的生物化學家和植物病毒學家

『叄』 夏天化學 [急!!!!!!!!!]

夏天老是有打雷天氣,閃電時空氣中的氮氣和氧氣化合物生一氧化氮,一氧化氮進一步與氧氣化合生成二氧化氮,二氧化氮被水吸收變成硝酸在下雨時降落到地面。而且打雷以後空氣特別清新是因為空氣中的氧氣變成了臭氧。
N2+O2=(放電)2NO
2NO+O2=2NO2
3NO2+H2O=2HNO3+NO
3O2=(放電)2O3

夏天做饅頭時容易酸,加點鹼就不酸了,而且做出來的饅頭很蓬鬆。就是因為饅頭中的有機酸和純鹼反應消耗掉了就不酸了,反應過程中產生二氧化碳造成饅頭變的蓬鬆了。
2H(+)+CO3(2-)=CO2(氣體符號)+H2O

夏天空氣潮濕實驗容易潮解,食鹽為什麼會潮解?如何使其不潮解?
因為食鹽中常含有氯化鎂。氯化鎂在空氣中有潮解現象。為了防止食鹽的潮解一般可將食鹽放在鍋中干炒。由於氯化鎂在高溫下水解完全生成氧化鎂(MgO),失去潮解性
MgCl(2)+H2O=(加熱)2HCl+MgO

夏天廁所內(指不能沖水的)味道特別難聞,為什麼冬天就沒有那麼難聞(冬天也不好聞)呢
?主要是因為廁所內的味道(不是臭味的那種味道)主要是銨的味道,尿中含有尿素,尿素分解產生氨氣,氨氣在水中的溶解度隨溫度升高而下降,就到了空氣中所有夏天比冬天味道重。
(NH2)2CO→CO2+NH3

還有夏天老喝的碳酸飲料,開瓶時放出二氧化碳。這個太簡單了我就不寫方程式了。

『肆』 李時珍是怎樣編制本草綱目的

李時珍
李時珍 字東璧,號瀕湖,湖北蘄州(今湖北省蘄春縣蘄州鎮)人,生於明武宗正德十三年(公元1518年),卒於神宗萬曆二十一年(公元1593年)。其父李言聞世當地名醫。李時珍繼承家學,尤其重視本草,並富有實踐精神,肯於向勞動人民群眾學習。李時珍三十八歲時,被武昌的楚王召去任王府「奉祠正」,兼管良醫所事務。三年後,又被推薦上京任太醫院判。太醫院是專為宮廷服務的醫療機構,當時被一些庸醫弄得烏煙瘴氣。李時珍再此只任職了一年,便辭職回鄉。李時珍曾參考歷代有關醫葯及其學術書籍八百餘種,結合自身經驗和調查研究,歷時二十七年編成《本草綱目》一書,是我國明以前葯物學的總結性巨著。在國內外均有很高的評價,已有幾種文字的譯本或節譯本。另著有《瀕湖脈學》、《奇經八脈考》等書。

李家世代業醫,祖父是「鈴醫」。父親李言聞,號月池,是當地名醫。那時,民間醫生地位很低。李家常受官紳的欺侮。因此,父親決定讓二兒子李時珍讀書應考,以便一朝功成,出人頭地。李時珍自小體弱多病,然而性格剛直純真,對空洞乏味的八股文不屑於學。自十四歲中了秀才後的九年中,其三次到武昌考舉人均名落孫山。於是,他放棄了科舉做官的打算,專心學醫,於是向父親求說並表明決心:「身如逆流船,心比鐵石堅。望父全兒志,至死不怕難。」李月池在冷酷的事實面前終於醒悟了,同意兒子的要求,並精心地教他。不幾年,李時珍果然成了一名很有名望的醫生。

《本草綱目》共五十二卷,分十六部、六十類。經二十七年(1578年)著成。共收載歷代諸家本草所載葯物一千八百九十二種,其中植物葯1094種。礦物、動物及其他葯798種,有374種為李氏所新增。每種葯首先以正名為綱,附釋名為目;其次是集解、辨疑、正誤,詳述產狀;再次是氣味、主治、附方,說明體用。內容極其豐富,是我國葯物學的寶貴遺產,對後世葯物學的發展作出重大貢獻。

《本草綱目》的故事於行醫的十幾年中,李時珍閱讀了大量古醫籍,又經過臨床實踐發現古代的本草書籍 「品數既煩,名稱多雜。或一物析為二三,或二物混為一品」(《明外史本傳》)。特別是其中的許多毒性葯品,竟被認為可以「久服延年」,而遺禍無窮。於是,他決心要重新編纂一部本草書籍。從三十一歲那年,他就開始醞釀此事,為了「窮搜博採」,李時珍讀了大量參考書。家藏的書讀完了,就利用行醫的機會,向本鄉豪門大戶借。後來,進了武昌楚王府和北京太醫院,讀的書就更多,簡直成了「書迷」。他自述「長耽嗜典籍,若啖蔗飴」(《本草綱目》原序)。顧景星在《李時珍傳》里,也贊他「讀書十年,不出戶庭,博學無所弗瞡」。他不但讀了八百餘種萬余卷的醫書,還看過不少歷史、地理和文學名著及敦煌的經史巨作連數位前代偉大詩人的全集也都仔細鑽研過。

他還從中摘錄了大量有關醫葯學的詩句。而這些詩句也確實給了他許多真實有用的醫葯學知識,幫助他糾正了前人在醫葯學上的許多謬誤。如古代醫書中,常常出現「鶩與鳧」。它們指的是什麼?是否有區別?歷代葯物學家眾說紛紜,爭論不休。李時珍摘引屈原《離騷》中的「將與雞鶩爭食乎」,「將泛乎若水中之鳧乎」兩句,指出詩人把「鶩」與「鳧」對舉並稱,就是它們不是同一種禽鳥的明證。他又根據詩中對它們不同生活環境的描繪,證明「鶩」是家鴨,「鳧」是野鴨子,葯性不同。屈原的詩賦,竟成了李時珍考證葯物名實的雄辯依據。 在編寫《本草綱目》的過程中,最使李時珍頭痛的就是由於葯名的混雜,使葯物的形狀和生長的情況十分的不明。過去的本草書,雖然作了反復的解釋,但是由於有些作者沒有深入實際進行調查研究,而是在書本上抄來抄去在「紙上猜度」,所以越解釋越糊塗,而且矛盾倍出,使人莫衷一是。例如葯物遠志,南北朝著名醫葯學家陶弘景說它是小草,象麻黃,但顏色青,開白花,宋代馬志卻認為它像大青,並責備陶弘景根本不認識遠志。又如狗脊一葯,有的說它像萆薢,有的說它像拔葜,有的又說它像貫眾,說法極不一致。類似此情況很多,李時珍不得不一次又一次地擱下筆來。這些難題該怎樣解決呢?

在他父親的啟示下,李時珍認識到,「讀萬卷書」固然需要,但「行萬里路」更不可少。於是,他既「搜羅百氏」,又「采訪四方」,深入實際進行調查。 李時珍穿上草鞋,背起葯筐,在徒弟龐憲、兒子建元的伴隨下,遠涉深山曠野,遍訪名醫宿儒,搜求民間驗方,觀察和收集葯物標本。

他首先在家鄉蘄州一帶采訪。後來,他多次出外采訪。除湖廣外,還到過江西、江蘇、安徽好多地方。均州的太和山也到過。盛產葯材的江西廬山和南京的攝山、茅山、牛首山,估計也有他的足跡。後人為此寫了「遠窮僻壤之產,險探麓之華」的詩句,反映他遠途跋涉,四方采訪的生活。 李時珍每到一地,就虛心地向各式各樣的人物請求。其中有采葯的,有種田的,捕魚的,砍柴的,打獵的。熱情地幫助他了解各種各樣的葯物。比如芸苔,是治病常用的葯。但究竟是什麼樣的?《神農本草經》說不明白,各家注釋也搞不清楚。李時珍問一個種菜的老人,在他指點下,又察了實物,才知道芸苔,實際上就是油菜。這種植物,頭一年下種,第二年開花,種子可以榨油,於是,這種葯物,便在他的《本草綱目》中一清二楚地註解出來了。

不論是在四處采訪中,還是在自己的葯圃里,李時珍都非常注意觀察葯物的形態和生長情況。

蘄蛇,即蘄州產的白花蛇。這種葯有醫治風痹、驚搐、癬癩等功用。李時珍早就研究它。但開始,只從蛇販子那裡觀察。內行人提醒他,那是從江南興國州山裡捕來的,不是真的蘄蛇。那麼真正蘄蛇的樣子又是怎麼樣的呢?他請教一位捕蛇的人。那人告訴他,蘄蛇牙尖有劇毒。人被咬傷,要立即截肢,否則就中毒死亡。在治療上述諸病有特效,因之非常貴重。州官逼著群眾冒著生命危險去捉,以便向皇帝進貢。蘄州那麼大,其實只有城北龍峰山上才有真正的蘄蛇。李時珍追根究底,要親眼觀察蘄蛇,於是請捕蛇人帶他上了龍峰山上。那裡有個狻猊洞,洞周圍怪石嶙峋,灌木叢生。纏繞在灌木上的石南藤,舉目皆是。蘄蛇喜歡吃石南藤的花葉,所以生活在這一帶。李時珍置危險於度外,到處尋找。在捕蛇人的幫助下,終於親眼看見了蘄蛇,並看到了捕蛇、制蛇的全過程。由於這樣深入實際調查過,後來他在《本草綱目》寫到白花蛇時,就得心應手,說得簡明准確。說蘄蛇的形態是:「龍頭虎口,黑質白花、脅有二十四個方勝文,腹有念珠斑,口有四長牙,尾上有一佛指甲,長一二分,腸形如連珠」;說蘄蛇的捕捉和製作過程是:「多在石南藤上食其花葉,人以此尋獲。先撒沙土一把,則蟠而不動,以叉取之。用繩懸起,刀破腹以去腸物,則反尾洗滌其腹,蓋護創爾,乃以竹支定,屈曲盤起,扎縛炕干。」同時,也搞清了蘄蛇與外地白花蛇的不同地方:「出蘄地者,雖乾枯而眼光不陷,他處者則否矣。」這樣清楚地敘述蘄蛇各種情況,當然是得力於實地調查的細致。 李時珍了解葯物,並不滿足於走馬看花式的調查,而是一一采視,對著實物進行比較核對。這樣弄清了不少似是而非、含混不清的葯物。用他的話來說,就是「一一采視,頗得其真」,「羅列諸品,反復諦視」。

當時,太和山五龍宮產的「榔梅」,被道士們說成是吃了「可以長生不老的仙果」。他們每年採摘回來,進貢皇帝。官府嚴禁其他人採摘。李時珍不信道士們的鬼話,要親自采來試試,看看它究竟有什麼攻效。於是,他不顧道士們的反對,竟冒險采了一個。經研究,發現它的功效跟普通的桃子、杏子一樣,能生津止渴而已,是一種變了形的榆樹的果實,並沒有什麼特殊攻效。 鯪鯉,即今天說的穿山甲,是過去比較常用的中葯。陶弘景說它能水陸兩棲,白天爬上岩來,張開鱗甲,裝出死了的樣子,引誘螞蟻進入甲內,再閉上鱗甲,潛入水中,然後開甲讓螞蟻浮出,再吞食。為了了解陶弘景的說法是否對頭,李時珍親自上山去觀察。並在樵夫、獵人的幫助下,捉到了一隻穿山甲。從它的胃裡剖出了一升左右的螞蟻,證實穿山甲動物食蟻這點,陶弘景是說對了。不過,從觀察中,他發現穿山甲食蟻時,是搔開蟻穴,進行舐食,而不是誘蟻入甲,下水吞食,李時珍肯定了陶弘景對的一面,糾正了其錯誤之處。

就這樣,李時珍經過長期的實地調查,搞清了葯物的許多疑難問題,於萬曆戊寅年(公元1578年)完成了《本草綱目》編寫工作。全書約有200萬字,52卷,載葯1892種,新增葯物374種,載方10000多個,附圖1000多幅,成了我國葯物學的空前巨著。其中糾正前人錯誤甚多,在動植物分類學等許多方面有突出成就,並對其他有關的學科(生物學、化學、礦物學,地質學,天文學等等)也做出貢獻。達爾文稱贊它是「中國古代的網路全書」。

二、李時珍的太醫院生涯

1551—1556年這段時間內,封建皇帝征如醫官,下令各地選拔醫技精湛的人到太醫院就職,於是在武昌楚王府的李時珍,也被推薦到了北京。

關於李時珍這一段在太醫院工作的經歷,史學界有諸多爭論,有人認為李時珍曾出任太醫院院判(正六品),但也有人認為他只是擔當御醫(正八品)。無論其職位高低,李時珍被薦於朝是不可否認的事實。太醫院的工作經歷,有可能給他的一生帶來了重大影響,為他創造《本草綱目》埋下很好的伏筆。

這期間,李時珍非常積極地從事葯物研究工作,經常出入於太醫院的葯房及御葯庫,認真仔細地比較、鑒別全國各地的葯村,搜集了大量的資料,同時他還有機會飽覽了王府和皇家珍藏的豐富典籍,與此同時他也可能從宮廷中獲得了當時有關民間的大量本草相關信息,並看到了許多平時難以見到的葯物標本,使他大大開闊了眼界,豐富了知識領域。談到這一點,就必須聯繫到明代宮修的另一部著名本草書籍——《本草品匯精要》。

2002年,中國文化研究會全文影印出版了《本草品匯精要》,該書是明孝宗於弘治16年(1503)8月下詔太醫院編修的一部國家葯典。在司設監太監劉文泰的組織下,一個設有總督、提調、總裁、副總裁、篡修、驗葯等9種職位的修撰班子組成,包括謄錄、繪畫人員在內共49人。在經歷一年半修訂後,葯典編纂完成。編撰者按照宋人唐慎微的《證類本草》舊例順序,把入葯之物分為玉石、草、木、果等10部,每部分為上、中、下三品編寫,全書共收葯物1815種,正文用朱墨兩色分寫。正文之前繪有精美的彩色寫生圖達1358幅之多,是中國第一部大型彩繪圖書。同時編撰者還舍棄了當時已比較成熟的雕版印刷技術,而由14位工匠分色繕寫文字,8位宮廷畫師負責繪圖。全書完成後,由明孝宗親自撰寫序言,並仿照《永樂大典》格式裝幀成36冊,裝入楠木盒中保存,是為明代宮廷的正統抄本。

但是,此書完稿後僅兩個月,明孝宗卻意外「駕崩」,其死因成為天大疑案。而原書編纂人員中的49人中有12人涉嫌謀害孝宗皇帝,遭到查辦,於是這部明代葯典《本草品匯精要》一直封藏在宮中內庫里。後不知通過何種途徑於1877年藏入羅馬國家圖書館。

李時珍是在距此事約50年左右進入太醫院任職的,他不可能前朝舊事一無所知。而此時孝宗後繼位的明武宗已逝,明世宗也已出任皇帝30餘年,對故去的疑案未必再加關心,所以封藏在宮中的《本草品匯精要》有可能在不公開的情況下得以窺見,因此不能排除李時珍在太醫院工作期間很幸運地看到了此書。也正是由於這個原因,促使他意欲編著一部能超出此書的新本草專著,而在太醫院的工作環境是不可能滿足他的想法、實現願望的,因為李時珍淡於功名榮祿,所以在太醫院任職沒有太長時間,就託病辭職歸家了。

三、《本草綱目》的重大貢獻

在李時珍任職太醫院前後的一段時期,經長時間准備之後,李時珍開始了《本草綱目》的寫作。在編寫過程中,他腳穿草鞋,身背葯簍,帶著學生和兒子建元,翻山越嶺,訪醫采葯,足跡遍及河南、河北、江蘇、安徽、江西、湖北等廣大地區,以及牛首山、攝山、茅山、太和山等大山名川,走了上萬里路,傾聽了千萬人的意見,參閱各種書籍800多種,歷時27年,終於在他61歲那年(1578年)寫成。

《本草綱目》凡16部、52卷,約190萬字。全書收納諸家本草所收葯物1518種,在前人基礎上增收葯物374種,合1892種,其中植物1195種;共輯錄古代葯學家和民間單方11096則;書前附葯物形態圖1100餘幅。這部偉大的著作,吸收了歷代本草著作的精華,盡可能的糾正了以前的錯誤,補充了不足,並有很多重要發現和突破。是到16世紀為止我國最系統、最完整、最科學的一部醫葯學著作。

面對浩瀚的本草寶庫,如何駕馭、操縱它便成為最關鍵的問題。可以說這是李時珍最大的貢獻之一。他不僅解決了葯物的方式、檢索等問題,更重要的是體現了他對植物分類學方面的新見解,以及可貴的生物進化發展思想。李時珍打破了自《神農本草經》以來,沿襲了一千多年的上、中、下三品分類法,把葯物分為水、火、土、金石、草、谷、萊、果、木、器服、蟲、鱗、介、禽、獸、人共16部,包括60類。每葯標正名為綱,綱之下列目,綱目清晰。書中還系統地記述了各種葯物的知識。包括校正、釋名、集解、正誤、修治、氣味、主治、發明、附錄、附方等項,從葯物的歷史、形態到功能、方劑等,敘述甚詳。尤其是「發明」這項,主要是李時珍對葯物觀察、研究以及實際應用的新發現、新經驗,這就更加豐富了本草學的知識。

根據馬元俊先生的研究,李時珍在植物學方面所創造的人為分類方法,是一種按照實用與形態等相似的植物,將其歸之於各類,並按層次逐級分類的科方法。李時珍將一千多種植物,據其經濟用途與體態、習性和內含物的不同,先把大同類物質向上歸為五部(即草、目、菜、果、谷為綱),部下又分成30類(如草部9類、木部6類、菜、果部各7類、谷5類是為目),再向下分成若干種。他不僅提示了植物之間的親緣關系,而且還統一了許多植物的命名方法。

總之,李時珍採用以綱挈目的方法,將《本草經》以下歷代本草的各種葯物資料,重新進行剖析整理,使近200萬字的本草巨著體例嚴謹,層次分明,重點突出,內容詳備,實乃「博而不繁,詳面有要」。

雖然《本草綱目》是一部葯物學專著,但它同時還記載了與臨床關系十分密切的許多內容。原書第三、第四卷為「百病主治葯」,記有113種病症的主治葯物,其中第三卷外感和內傷雜病中,就包括有專門治療傷寒熱病、咳嗽、喘逆類的葯物,第四卷則主要為五官、外科、婦、兒科諸病。原書中明確提出能治療瘟疫的葯物有:升麻、艾葉、臘雪、丹砂、陽起石、火葯、大青、麻黃、威靈仙、葎草、大麻、大豆豉、葫、竹筍、梨、松、豬苓、竹、石燕、犀、桃蠹蟲等20餘種。

此外,《本草綱目》中收載各類附方11096首,涉及臨床各科,包括內科、外科、婦科、兒科、五官科等,其中2900多首為舊方,其餘皆為新方。治療范圍以常見病、多發病為主,所用劑型亦是丸散膏丹俱全,且許多方劑既具科學科,又有簡便廉驗之特點,極具實用性。如治療咳嗽病的方劑,即在多種葯物附方中出現,舉例如下:

肺氣喘急:馬兜鈴二兩(去殼及膜),酥半兩(入碗內拌勻,慢火炒干),甘草(炙)一兩,為末。每服一錢,水一盞,煎六分,溫呷或噙之。

哮喘痰嗽:鴨掌散:用銀杏五個,麻黃二錢半,甘草(炙)二錢。水一鍾半,煎八分,卧時服。又金陵一鋪治哮喘,白果定喘湯,服之無不效者,其人以此起家。其方:用白果二十一個(炒黃),麻黃三錢,蘇子二錢,款冬花、法制半夏、桑白皮(蜜炙)各二錢,杏仁(去皮尖)、黃芩(微炒)各一錢半,甘草一錢。水三鍾,煎二鍾,隨時分作二服。不用姜。

肺熱痰咳,胸膈塞滿:用栝蔞仁、半夏(湯泡七次,焙研)各一兩。薑汁打麵糊丸梧子大。每服五十丸,食後姜湯下。

因此,《本草綱目》在臨床治療方面亦有伋高的參考價值。

四、《本草綱目》最著名的金陵版及其它版本流傳

《本草綱目》脫稿於1578年,又經過反復三次修改後終於定稿。為了能盡快刊刻此書,李時珍不顧年高體弱,於1580及1590年兩次前往太倉和南京,請當代文學家、曾任刑部尚書的王世貞作序,之後經金陵出版書商胡承龍應允刻印。從1590年(明萬曆十八年)起,至1593(明萬曆二十一年)止,前後歷時四年才全部刻完。在原書即將出版之時,李時珍告別人世,沒有能目睹自己心血的問世。三年後的1596年,《本草綱目》在南京全部出版,史稱金陵版。目前該版本已成為世界珍寶,存世不多。根據日本著名醫史文獻學者真柳誠教授的研究,該書在世界各地收藏情況如下( 括弧內為目錄中所列):

1)日本、國立公文書館內閣文庫本(別42函 8號)

全帙本。為井口直樹所獻本。內閣文庫所藏這一金陵本,於1992年由大阪Orient出版社影印出版。

2)日本、國立國會圖書館本(205-5)

全帙本。為田澤仲舒的舊藏書,後獻於國立國會圖書館。

3)日本、東洋文庫本(11-3-A-c-23)

雖是全帙本,但一部分是鈔補內容,為岩崎久彌舊藏書。

4)日本、東北大學附屬圖書館狩野文庫本(狩8?21595?36)

全帙本。中國學者狩野亨吉的舊藏書。

5)美國、國立國會圖書館本(G141.76/L61.4)[16]

全帙本。日本的舊藏書。

6)中國、中醫研究院圖書館本(0953/子21-1578)

全帙本,謂思補山房的舊藏書。

7)中國、上海圖書館本(善本480471-90)

全帙本。1993年由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影印出版。根據其藏書印可知,此書曾為解放前的上海市科學技術圖書館藏書。更早的藏書印模糊不清,只知為 「中國□□□(科學院?)圖書館」 之藏書印。

8)日本、京都府立植物園大森記念文庫本(38番)

闕卷19~21和卷47~49等6卷。為植物學者白井光太郎的舊藏書。

9)日本、武田科學振興財團杏雨書屋本(貴593)

現僅存卷19~28共10卷。江戶本草學者小野蘭山和幕末考證醫學者伊澤蘭軒的舊藏書。

10)日本、宮城縣圖書館伊達文庫本(30196 伊?BR> 現僅存卷36~38共3卷。經曲直瀨養安院、奧田慶安、幕末的考證醫學者弘前藩醫澀江抽齋、伊達家等輾轉所藏,傳至於今。

除了上述著名的金陵版之外,《本草綱目》還有江西版、湖北版、杭州版、本立堂版等多種,先後在國內翻刻60餘次,同時還有一些簡編本出現。

《本草綱目》不僅為我國葯物學的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而且對世界醫葯學、植物學、動物學、礦物學、化學的發展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該書出版後,很快就傳到日本,以後又流傳到歐美各國,先後被譯成日、法、德、英、拉丁、俄、朝鮮等十餘種文字在國外出版,傳遍五大洲。早在1951年,在維也納舉行的世界和平理事會上,李時珍即被列為古代世界名人;他的大理石雕象屹立在莫斯科大學的長廊上。不僅對中醫葯學具有極大貢獻,而且對世界自然科學的發展也起了巨大的推動作用,被譽為「東方醫葯巨典」,英國著名生物學家達爾文也曾受益於《本草綱目》,稱它為「中國古代網路全書」。英國著名中國科技史專家李約瑟在《中國科學技術史》中寫道:「16世紀中國有兩大天然葯物學著作,一是世紀初(1505年)的《本草品匯精要》,一是世紀末(1595年)的《本草綱目》,兩者都非常偉大。」

李時珍行醫,既珍視前人經驗,又注重親身實踐,醫術不斷提高。很快他的名聲即傳遍蘄州。當時封藩在蘄州的第三個孫子富順王朱厚焜,特請他到王府為自己的兒子診病。此子愛吃燈花、生米、泥土,李時珍根據上述症狀,診其為蟲病,於是用殺蟲葯物治好了這種怪病。

不久,封藩在武昌的楚王,又把李時珍請去當侍醫。一天,楚王的兒子突然昏厥不省人事,李時珍根據中醫理論辨證後,大膽施用傕吐、攻下類葯物,從死亡邊緣救回了世子的性命。由此,李時珍被召聘為楚王府「奉祠正」(掌祭祀禮節的官署),並兼管王府的「良醫所」,期間曾治癒許多疾病,楚王欲重金酬謝,但都被李時珍拒絕。由此可見,李時珍是一位不重權貴、不務名利、只求為病人解除痛苦的一位醫德高尚的醫生。

五、紀念李時珍

李時珍於1593年逝世,享年75歲。李時珍逝世後遺體被安葬在蘄州城東。到今天為止,蘄州一帶的中醫每年清明都要到墓地朝拜,許多人常把墳頭的青草帶回家以消災滅病。新中國成立後,為了紀念這位舉世聞名的科學家,1954年,將其墳墓列為全國重點保護單位,蘄春縣人民政府對墓地進行了修繕,碑前青石上刻有著名人物畫家蔣兆和所畫的李時珍像,墓前另立石碑,上刻原中國科學院院長郭沫若先生的題詞。1978年,湖北省文化局重修李時珍墓,並初具陵園規模。1980年,在陵園內正式成立了國家文物保護機構——李時珍紀念館,並於1982年再次被指定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目前紀念館內保存有與李時珍相關的大量資料及著作,是全國聞名的機構。

李時珍一生著述頗豐,除代表作《本草綱目》外,還著有《奇經八脈考》、《瀕湖脈學》、《五臟圖論》等十種著作。這位偉大的科學家將永遠被世界人民所懷念。

『伍』 和夏化學(太倉)怎麼樣包括工資待遇、工作環境等,麻煩知道的朋友說一下,對我很重要,謝謝!

工資待遇還可以,在同一地區也不算低的了,工作環境比其他化工廠要好,至少安全教育和保護措施做的不錯。工資的話看學歷和經驗,平均的話比上面的回答要高蠻多的。

『陸』 江蘇太倉和夏化學待遇怎麼樣

日企,崑山老闆入了日本籍回來辦的廠,交5險1金,當然都是最低標准,工作環境都差不多,至於工資的話那就要看你是去做什麼的了,不過估計頂多3000,如果是操作工的話可能2500-2800左右

『柒』 迪皮埃 怎麼樣

迪皮埃
首先介紹一下tpi復材構件背景,TPI官方網站www.tpicomposites.com,全
名TPI復材構件(太倉)有限公司。在太倉浮橋鎮的東北邊,太倉港濱江大道緯
一路一號。
從07年底正式開始進入狀態的。一開始生產34米長的風力發電風葉turbine
。後來才開始生產37米的
,到2010年開始生產40米的葉片。
裡面大體分2大部門,前道和後道。前道主要的工作從EASTMAN裁剪玻纖布開始,
把裁好的大大小小的玻纖布送到模具。(玻纖分很多種)一般人接觸了會皮膚過
敏發紅發癢。模具把玻纖一層層的鋪好,還要泡沫芯材再加環氧樹脂通過真空灌
注,外加抗減腹板和翼梁蓋板spar
cap用膠黏劑通過模具加熱成型葉片,前道的
加強筋很累的,幾乎是站的不休息的,模具要很多人一起工作的,老外吉姆他們
經常在那邊指揮的,模具經常接觸到化學物質,nc55,3m
77,環氧樹脂,膠黏
劑,那些東西都貼著危險標簽的。有的腐蝕性很強的,有的帶氣味很難聞的,還
有丙酮用來洗工具的,有個胖子班組長說話很難聽的。
後道切割房主要是切割葉
片邊緣多餘的膠黏劑和玻纖,然後打磨光滑再送到手糊加強葉片邊緣,這里工作
要穿防護服的,帶頭罩的,溫度很高,夏天都超過40攝制度的而且風塵厲害的很
,班組長張建雲很強的,人稱「小霸王」,在那裡NCR再整形維修缺陷葉片(幾乎
每片葉片都要修補),然後手糊好了之後通過加溫加強葉片強度再拿到打磨房進
行打磨HP高壓片,在上麵糊一層軟膠,打磨房的班組長都還不錯,因為兄弟多,
所以也夠哥們。然後進行根部切割(很簡單,操作一個機器切割根部而且環境還
可以),再送到噴漆房噴漆,噴漆房環境很差,主要是異味,但是工資很高,起
碼2000,然後到根部上螺絲的硬體部門,也很輕松的一個崗位。最後送到稱重那
邊稱重配重上標簽出貨,最輕松的一個工作。還有QA是檢驗品質的,不過都很簡
單輕松,月工資3000出頭。小部件雖然小,但是也很瑣碎的,而且也要接觸那些
化學物品,有人鼻子出血過,也有人的手指爛掉過。。。
大體就這樣了,工資普通工人1000-1500,路貼50元,廠車除外。交4金,社保醫
保住房公積金,失業保險金。班組長一般工資在3500左右的有,2000不到的也有
,主要看呆的時間,主管級別的工資都是上萬了。有個姓謝
的主管太垃圾,就
知道叫別人幹活,甜言蜜語,有人看不慣打他了,後來還被叫到派出所了。食堂
的時間表是上午6點,中午11點半,下午17點晚上23點。以前還可以換了幾家越
來越不行了。上班晚上一般不能睡覺的,後道的如果班組長ok的話可以睡
的,
就是怕老外半夜來突襲。一年一次年夜飯。空氣環境很差,肯定越來越差,空氣
中的風塵夏天陽光下面清清楚楚,不知道他們是怎麼通過環境測試的。雖然有空
調,夏天溫度還是很高,因為葉片要保持恆溫23度左右。以前人事上面總管是吳
飛,後來擠掉了,競爭激烈嘛,為了爭把下屬做替罪羔羊的有,在公司搞男女關
系離婚的有,為了一個女人打架的有,想盡辦法剋扣工資的有,有差點瞎了眼睛
的有,反正明白人都會離開TPI。你明白了?

『捌』 太倉和夏化學有限公司怎麼樣

本人今年即將入職,給你分享一下我知道的和夏化學。

  1. 薪酬:和夏一貫秉持量才適用原則,力求吸引最優秀的人才。在薪資福利方面皆提供同行業中有競爭性的薪酬與福利。對待不同崗位,不同能力的員工提供與資質匹配的薪酬。所以,薪酬高低是與能力、資質掛鉤的。

  2. 工作環境:和夏以建立『花園式企業』為目標,一直堅持綠色環保、綠色化學的生產概念。工作環境整潔、無異味。在生產時,作業間內保證明亮開闊,全自動設備外部全部標上用途名稱,保證安放有序和整潔密封,即使是在原料投放車間,也沒有刺鼻氣味的原因。從生產、裝卸到排污,流水線上的每道工序都管控地非常嚴格。同時,在生產過程中配備高效的凈化設備以對排出的化學氣體進行有效處理。做到保證員工的生命健康,保障員工的安全利益。從健康關懷的理念出發,把安全和環保做到位,以「綠色化學」為生產目標。所以,工作環境是很不錯的。

  3. 發展空間:和夏化學定位國際市場,其產品100%出口,其客戶包括德國、法國、英國、日本等國際知名企業,如日本化葯、資生堂、巴斯夫等。短短幾年的發展,和夏化學用它過硬的產品質量,優秀的服務吸引著來自世界各地的優秀客戶。此外,和夏化學擁有、多功能化的硬體設備體系、中試放大驗證的技術、國際化的團隊和跨行業多元化的客戶。


    希望這些資料能夠幫到你。最後送你一首和夏化學「七字言」,與君共勉。

    「有想法就有辦法,有思路就有出路; 有作為就有地位,有能力就有魅力;思路一變天地寬,思路不變原地轉。 」


『玖』 東至縣怎麼樣

東至縣位於長江中下游南岸,系皖江之首,北望安慶,南鄰江西,是安徽省的西南門戶。轄29個鄉鎮,人口54萬,面積3256平方公里(1958年由東流、 至德兩縣合並而成),境內舜耕山(又名大歷山),相傳為舜躬耕之地,堯訪舜時由此渡河,留下眾多遺址和傳說,縣城遂稱「堯渡」,自古就有「堯舜之鄉」美 譽。

中文名稱: 東至縣
外文名稱: DongXian
所屬地區: 中國 安徽省
下轄地區: 堯渡鎮、東流鎮、大渡口鎮等
面積: 3256平方公里
人口: 54萬人(200年)
著名景點: 仙寓山生態旅遊區、香口溫泉、歷山、東塢山瀑布群
建立時間: 春秋前
特產: 大理岩、石灰岩、白雲岩

目錄

基本介紹
生態
資源
產業
交通
行政區劃
發展狀況綜合
農業
工業和建築業
固定資產投姿
國內貿易
財政、金融
教育、文化和衛生
人口、人民生活和社會保障
歷史沿革
新城區基本介紹
生態
資源
產業
交通
行政區劃
發展狀況 綜合
農業
工業和建築業
固定資產投姿
國內貿易
財政、金融
教育、文化和衛生
人口、人民生活和社會保障
歷史沿革
新城區展開 編輯本段基本介紹
東至縣
本數據來源於網路地圖,最終結果以網路地圖數據為准。
郵編:247200 代碼:341721 區號:0566 拼音:Dōng Zhì Xiàn 英譯:Dong 東至縣
County 東至縣位於安徽省西南部,長江南岸,東與貴池區、石台縣、祁門縣接壤,西、北與望江縣、安慶市隔長江相望,南與江西省毗鄰。總面積3256平方千米。總人口54萬人(2010年)。 全縣轄12個鎮、3個鄉:堯渡鎮、東流鎮、大渡口鎮、勝利鎮、張溪鎮、洋湖鎮、葛公鎮、香隅鎮、官港鎮、昭潭鎮、龍泉鎮、泥溪鎮、花園鄉、木塔鄉、青山鄉。縣政府駐堯渡鎮。 東部為山地,東至、石台、祁門三縣交界處的仙寓山海拔1375米,中南部多丘陵,西北部為沿江平原。長江流經西北,堯渡河、香隅河北流入長江。龍泉河南流入鄱陽湖。升金湖在縣境北部,有河流與長江相通,水產資源豐富,已辟為國家級水禽自然保護區。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年均氣溫16.1℃,年降水量1544毫米。礦藏有煤、鐵、銻、石灰石、白雲石等。 為全國優質棉基地縣,全國紅茶出口基地縣、安徽省彌猴桃鮮果出口基地、山梔等中葯材生產基地。206國道縱貫縣境,318國道通過北部,222、231、325、327省道穿境而過。沿江有香口、東流、大渡口等港口。有升金湖國家自然保護區;陶公祠、建德文廟大成殿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東流古街為省級歷史文化保護區。 東至縣
東至縣位於長江中下游南岸,系皖江之首,北望安慶,南鄰江西,是安徽省的西南門戶。轄15個鄉鎮,人口54萬,面積3256平方公里(1958年由東流、至德兩縣合並而成),境內舜耕山(又名大歷山),相傳為舜躬耕之地,堯訪舜時由此渡河,留下眾多遺址和傳說,縣城遂稱「堯渡」,自古就有「堯舜之鄉」美譽。
編輯本段生態
東至縣襟江帶湖,生態優美。是首列國家生態經濟示範區和《中國二十一世紀》試點地區,人與自然協調,生態環境優良。東至南部多山,林茂水豐,植被豐富多樣,森林覆蓋率達58.7%。北部為長江沖積平原,河湖縱橫,這里有國際重要濕地–––國家級珍禽自然保護區升金湖,擁有水面 20萬畝,是我國最大的白頭鶴越冬種群的棲息地,其中越冬東方白鶴佔世界總數的1/8,有國家一級保護鳥類6種,是冬季生態旅遊觀鳥的好去處。
編輯本段資源
東至縣資源豐富,特產眾多。已探明的礦產尤以高品位的石灰石、白雲石、方解石儲量大,分別達20億噸、4億噸、2億噸以上。農業資源得天獨厚,具有農、林、牧、副、漁全面發展的優越條件。是全國「商品糧基地縣」、「全國優質棉基地縣」、「全國速生豐產林基地縣」、「全國綠化先進縣」、「沿江漁業高效示範區」和「全國紅茶出口基地縣」。「東至雲尖」等7個品種綠茶,多次在全國農業博覽會上獲金獎,並被國務院辦公廳和省政府指定為接待專用茶。
編輯本段產業
東至縣
東至縣產業凸現,特色鮮明。擁有紡織服裝、化工、機械、玩具、新型非金屬材料和綠色食品生產加工等六大支柱產業,以東至香隅化工園區為龍頭的化學工業,以東至華源紡織股份有限公司為龍頭的紡織企業集團,以東齒機械股份有限公司為龍頭的機械業,以凱林木業有限公司為龍頭的木材加工綜合加工業,以東至玩具總廠為龍頭的玩具加工業,以辰鑫植物油廠為龍頭的綠色食品加工業等構架了東至工業的軸心。農業已形成優質米、優質油、優質棉、食用菌、茶葉、禽畜、水產、經果林等八大農產品開發基地,並漸成規模。
編輯本段交通
東至縣交通便捷,優勢明顯。長江黃金水道流經縣內85公里,沿江有香口、東流、大渡口3個港口,縱貫全縣南北的206國道和橫穿東西的318國道與安慶長江大橋相連,4條省道在縣內結網,已建好的銅(陵)九(江)鐵路、沿江高速、安(慶)景(德鎮)高速橫穿全境。 縣城距安慶機場、港口、火車站50公里。每天有直達上海、義烏、溫州、蘇州、常熟、太倉、南京、合肥、九江、景德鎮、九華山、安慶的客車。 距安慶50公里、池州112公里、銅陵213公里、合肥247公里、南京386公里、武漢389公里、九江121公里、南昌319公里、杭州515公里、景德鎮150公里、九華山156公里、黃山266公里、廬山160公里、小孤山68公里、龍宮洞105公里、石鍾山106公里、天柱山164公里、蓬萊仙洞80公里、武夷山480公里。
編輯本段行政區劃
1959年由東流、至德二縣合並,取二縣首字為名。 1988年,全縣轄9區,3鎮,41鄉:堯渡區、東流區、大渡口區、香隅區、昭潭區、官港區、勝利區、張溪區、葛公區,堯渡鎮、東流鎮、大渡口鎮,張溪鄉、官港鄉、昭潭鄉、洋湖鄉、泥溪鄉、高山鄉、建新鄉、坦埠鄉、白笏鄉、勝利鄉、瓦壟鄉、木塔鄉、利安鄉、鐵爐鄉、花園里鄉、西灣鄉、馬坑鄉、青山鄉、東勝鄉、徐村鄉、良田鄉、長安鄉、長嶺鄉、七里湖鄉、楊橋鄉、新庭鄉、八都湖鄉、新豐鄉、慶豐鄉、永豐鄉、石城鄉、汪坡鄉、五豐鄉、合鎮鄉、臨江鄉、香口鄉、姜壩鄉、查橋鄉、馬田鄉、平原鄉、洪方鄉。 1992年,撤銷徐村鄉、良田鄉,並入堯渡鎮;撤銷長安鄉、長嶺鄉、七里湖鄉,並入東流鎮;撤銷楊橋鄉、新庭鄉、八都湖鄉、新豐鄉、慶豐鄉,並入大渡口鎮;撤銷合鎮鄉、臨江鄉、香口鄉,合並設立香隅鎮;撤銷昭潭鄉、永豐鄉,合並設立昭潭鎮;撤銷官港鄉、石城鄉,合並設立官港鎮;撤銷勝利鄉、姜壩鄉,合並設立勝利鎮;撤銷張溪鄉、汪坡鄉、五豐鄉,合並設立張溪鎮;撤銷洋湖鄉,設立洋湖鎮;撤銷洪方鄉,並入平原鄉;撤銷馬田鄉,並入查橋鄉。行政區劃調整後,全縣轄9鎮16鄉:堯渡鎮、東流鎮、大渡口鎮、香隅鎮、昭潭鎮、官港鎮、勝利鎮、張溪鎮、洋湖鎮、平原鄉、查橋鄉、泥溪鄉、高山鄉、建新鄉、坦埠鄉、白笏鄉、瓦壟鄉、木塔鄉、利安鄉、鐵爐鄉、花園里鄉、西灣鄉、馬坑鄉、青山鄉、東勝鄉。 1993年,撤銷平原鄉,設立葛公鎮。1994年,撤銷東勝鄉,設立龍泉鎮,鎮政府由黃荊港遷至龍泉。 1995年,從堯渡鎮析出良田鄉;從大渡口鎮析出楊橋鄉、慶豐鄉;從葛公鎮析出洪方鄉;從張溪鎮析出汪坡鄉;從東流鎮析出七里湖鄉;從官港鎮析出石城鄉。行政區劃調整後,全縣轄11鎮21鄉:堯渡鎮、東流鎮、大渡口鎮、香隅鎮、昭潭鎮、龍泉鎮、官港鎮、勝利鎮、張溪鎮、洋湖鎮、葛公鎮、查橋鄉、泥溪鄉、高山鄉、建新鄉、坦埠鄉、白笏鄉、瓦壟鄉、木塔鄉、利安鄉、鐵爐鄉、花園里鄉、西灣鄉、馬坑鄉、青山鄉、良田鄉、楊橋鄉、慶豐鄉、洪方鄉、汪坡鄉、七里湖鄉、石城鄉。 2000年,東至縣轄11個鎮、21個鄉。 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全縣總人口475194人,其中:堯渡鎮 45539人、東流鎮 26443人、大渡口鎮 29195人、勝利鎮 34580人、張溪鎮 20077人、洋湖鎮 19249人、葛公鎮 15383人、香隅鎮 33479人、官港鎮 17530人、昭潭鎮 19231人、龍泉鎮 15726人、慶豐鄉 13768人、楊橋鄉 17618人、瓦壟鄉 13866人、白笏鄉 10191人、坦埠鄉 9103人、汪坡鄉 8838人、高山鄉 7685人、洪方鄉 6564人、查橋鄉 12076人、七里湖鄉 6970人、建新鄉 8432人、良田鄉 6103人、花園里鄉 6901人、馬坑鄉 4338人、利安鄉 8135人、木塔鄉 6783人、石城鄉 8315人、泥溪鄉 15186人、西灣鄉 6082人、青山鄉 13954人、鐵爐鄉 7854人。 2001年,撤銷良田鄉,並入堯渡鎮;撤銷楊橋鄉、慶豐鄉,並入大渡口鎮。全縣村委會數由2000年底的360個減少到358個:張溪鎮六聯村、沿河村、復興村合並為六聯村。調整後,東至縣轄11個鎮、18個鄉,共有13個居委會、358個村委會:堯渡鎮、東流鎮、大渡口鎮、勝利鎮、張溪鎮、洋湖鎮、葛公鎮、香隅鎮、官港鎮、昭潭鎮、龍泉鎮、瓦壟鄉、白笏鄉、坦埠鄉、汪坡鄉、高山鄉、洪方鄉、查橋鄉、七里湖鄉、建新鄉、花園里鄉、馬坑鄉、利安鄉、木塔鄉、石城鄉、泥溪鄉、西灣鄉、青山鄉、鐵爐鄉。 2004年底,東至縣轄11個鎮、18個鄉:堯渡鎮、東流鎮、大渡口鎮、勝利鎮、張溪鎮、洋湖鎮、葛公鎮、香隅鎮、官港鎮、昭潭鎮、龍泉鎮、瓦壟鄉、白笏鄉、坦埠鄉、汪坡鄉、高山鄉、洪方鄉、查橋鄉、七里湖鄉、建新鄉、花園里鄉、馬坑鄉、利安鄉、木塔鄉、石城鄉、泥溪鄉、西灣鄉、青山鄉、鐵爐鄉。 2007年2月1日,省、市政府正式批准東至縣鄉鎮行政區劃調整方案:將原有11個鎮、18個鄉調整為12個鎮、3個鄉。此次行政區劃調整前,29個鄉鎮平均人口在1.84萬人左右,其中有21個鄉鎮在2萬人以下,最小的鄉鎮只有4600人。調整後,最大的鄉鎮達388平方千米,最小的鄉鎮也有100平方千米;人口最多的鄉鎮達7.5萬,最少的鄉鎮也達到1.22萬。2月5日東至縣召開全縣鄉鎮行政區劃調整工作動員大會。此次鄉鎮行政區劃調整從2007年1月上旬開始至2007年2月底完成。具體方案為: 將查橋鄉、建新鄉整建制並入堯渡鎮。調整後的堯渡鎮轄39個村(居)委會,面積388平方千米,人口75619人。鎮政府駐堯渡街。 將七里湖鄉整建制並入東流鎮。調整後的東流鎮轄15個村(居)委會,面積120平方千米,人口33355人。鎮政府駐東流。 將瓦壟鄉整建制並入勝利鎮。調整後的勝利鎮轄21個村委會,面積145平方千米,人口58191人。鎮政府駐勝利集鎮。 將汪坡鄉、坦埠鄉、白笏鄉整建制並入張溪鎮。調整後的張溪鎮轄26個村(居)委會,面積264平方千米,人口58461人。鎮政府駐張溪。 將高山鄉整建制並入洋湖鎮。調整後的洋湖鎮轄14個村委會,面積180平方千米,人口31433人。鎮政府駐洋湖。 將洪方鄉整建制並入葛公鎮。調整後的葛公鎮轄16個村委會,面積251平方千米,人口25616人。鎮政府駐葛公。 將石城鄉整建制並入官港鎮。調整後的官港鎮轄16個村委會,面積243平方千米,人口29044人。鎮政府駐官港。 將鐵爐鄉整建制並入龍泉鎮。調整後的龍泉鎮轄15個村(居)委會,面積187平方千米,人口27097人。鎮政府駐龍泉灣。 將西灣鄉、泥溪鄉整建制合並,設立泥溪鎮,轄13個村委會,面積183平方千米,人口24251人。鎮政府駐泥溪沖。 將利安鄉、木塔鄉整建制合並,設立新的木塔鄉,轄13個村委會,面積240平方千米,人口16668人。鄉政府駐木塔。 將馬坑鄉、花園里鄉整建制合並,設立新的花園里鄉,轄14個村委會,面積249平方千米,人口12285人。鄉政府駐花園。 保留大渡口鎮、香隅鎮、昭潭鎮、青山鄉。 2010年有12個鎮、3個鄉:堯渡鎮、東流鎮、大渡口鎮、勝利鎮、張溪鎮、洋湖鎮、葛公鎮、香隅鎮、官港鎮、昭潭鎮、龍泉鎮、泥溪鎮、花園鄉、木塔鄉、青山鄉。
編輯本段發展狀況
綜合
東至縣2007全年生產總值(GDP)38.0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15.5%。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2.8億元,增長8.1%;第二產業增加值11.1億元,增長25.0%;第三產業增加值14.1億元,增長15.4%。三次產業結構黃33.7:29.2:37.1。接戶籍人口計算,人均生產總值7077元,比上年增加1137元。 年末全縣從業人員36.2萬人,比上年增加0.5萬人。其中,第一產業17. 萬人,減少0.7萬人;第二產業9.5萬人,增加1.1萬人;第三產業9.7萬人,增加0.1萬人。
農業
全年農作物種植面積72770公頃,比一年較少1174公頃,糧食、油料、棉花種植面積分別為33984公頃、l4109公頃和17866公頃。 東至縣
全年糧食產量21.3萬噸 , 減產2.7%,油料產量32884噸,增產11.8%。棉花產量23585噸,增產19.8%,創歷史最好水平。 全年肉類總產量28659噸,比上年增長4.9%,水產品產量42057噸,增長4.5%。 年末全縣農業機械總動力29.6萬千瓦,比上年增長l.4%。農用拖拉機15316台,農用運輸車1453輛。全年化肥施用量(折純)25333噸。農村用電量5580萬千瓦小時。有在效灌溉面積33.22千公頃;新增節水灌溉面積700畝。
工業和建築業
全年實現工業增加值7.4億元,比上年增長28.7%。其中,國有及年主營業務收入500萬元以上的非國有工業企業《以下簡稱規模以上工業)實現增加值4.8億元,增長34.0% 全縣規模以上工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141.8,比上年提高10.6個百分點。企業主營業務收入148643億元,增長35.1%;實現稅稅9233萬元,增長8.2%,其中利潤3375億元,增長17.3%。 全年全社會建築業實現增加值3.7億元,比上年增長18.5%,三級及以上建築業實現利稅2641萬元,增長23.1%。房屋建築施工面積46.8萬平方米,房屋建築竣工面積36.4萬平方米。
固定資產投姿
年固定資產投資271455萬元,比上年增長65.7%。其中,城鎮投資225071萬元,增長66.5%;農村投資25849萬元,增長67.1%。從產業看,第一產業投資3382萬元,增長-40.6%;第二產業投資87197萬元,增長198.0%;第三產業投資180876萬元,增長40.4%。 全年房地產開發投資20535萬元,比上年增長55.9%。商品房屋銷售額17455萬元,增長10.9%。
國內貿易
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13364萬元,比上年增長19.0%。分城鄉看,縣城消費品零售額48854萬元,增長22.5%。縣城以下消費品零售額64510萬元,增長16.5%。分行業看,批發業 東至縣大橋
15136萬元,增長18.0%;零售業零售額75698萬元,增長19.5%,住宿和餐飲業零售額11608萬元,增長19.0%;其他行業零售額10922萬元,增長2l.7%。 六、對外經濟和旅遊 全年進出口總額860萬美元,比上年增長42.6%,其中,出口785萬美元,增長50.1%;進口75萬美元,下降6.3%
財政、金融
全年財政收入25761萬元,比上年增長31.9%,其中地方財政收入10822萬元,增長33.0%。增值稅、營業稅、企業所得稅等主體稅種增長較快,分別增長21.6%、56.8%和113.6%。財政支出63449萬元,增長36.4%。其中,一般公共服務支出增長30.6%,公共安全支出增長7.8%,教育支出增長35.4%,醫療衛生支出增長43.8%,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增長9.3%。 年末全縣金融機構各項存款余額39.6億元 ,比上年末增長4.6億元,增長12.8%。其中,企業存款4.4億元,增長10.0%;城鄉居民 儲蓄存款31.3億元,增長15.1%,金融機構各項貸款余額21.5億元,比上年來增加4.0億元,增長22.9%。
教育、文化和衛生
年末全縣中等職業學校2所,在校生4546人,普通中學41所,在校生38942人,小學195所,在校生40841人。初中階段適齡人口入學率為99.61%,小學學齡兒童入學率為99.19%。 年末人全縣廣播綜合人口覆蓋率93.8%,電視綜合人口覆蓋率95.4%。年末公共圖書館藏書8萬冊。 全縣共有衛生機構《不含診所、醫務室等》36個,其中醫院、衛生院33個。醫院、衛生院床位912張。專業衛生技術人員1174人,其中執行醫師和執行助理醫師426人,注冊護士286人。
人口、人民生活和社會保障
2007年,全縣人口出生率為9.96‰,比上年下降1.92個千分點;死亡率為5.03‰,下降0.94個千分點;自然增長率建4.93‰,下降0.98個千分點。年末全縣戶籍人口537225人,比上年增加2294人。 全年在崗職工年平均17031元,比上年增長19.8%;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3696元, 東至縣
增長19.6%。農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2690元,增長10.3%,其中食品支出增長10.3%。 全年新增就業崗位3915人,2012名下崗失業人員實現再就業,年末全縣參加城鎮基本養老保險人數為18263人,醫療保險人數為26522人,參加失業保險人數為20l00,工傷保險參保10215人,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參保12096人。
編輯本段歷史沿革
東至縣境古無大的建置。據《東流具志》、《建德縣志》記載:虞、夏、商、周屬揚州地,秦屬九江郡、鄣郡。西漢分屬豫章郡彭澤、鄱陽縣和丹陽郡石城縣地。東漢不變。三國時屬吳國彭澤、丹陽、鄱陽三郡地。晉分屬豫章郡彭澤縣、鄱陽郡鄱陽縣、宣城郡石城縣地。南朝宋、齊,分屬揚州宣城郡石城、歷陵縣地和江州鄱陽郡鄱陽、潯陽郡彭澤縣地,梁、陳二代在今縣境設南太原郡,置和城(今東流鎮)、晉陽(今張溪一帶)兩縣,屬南豫州。隋平陳後,太原郡及和城、晉陽兩縣並廢,地分屬潯陽郡龍城縣、九江郡彭澤縣和宣州郡秋浦縣、饒州鄱陽郡鄱陽縣。唐至德二年(757),分秋浦、鄱陽兩縣地在梅城置至德縣,以年號為縣名,屬江南西道潯陽郡。乾元元年(758)屬饒州,永泰元年(765)改屬池州。會昌初(841—846),在原和城縣舊址建東流場,屬江州彭澤縣。《方輿紀要》載,五代楊吳順義二年(922)改至德為建德縣,仍屬池州,歷南唐不變。南唐保大十一年(953),升東流場為東流縣,屬江州。北宋太平興國三年(978),改屬池州池陽郡,並割貴池之晉陽鄉益東流。兩宋時東流、建德兩縣均屬江南東路池州池陽郡。元初屬江淮行省,元二十一年(1284)改屬江浙行省,元二十三年屬江浙行省池州路。明和清初屬池州府。明洪武初,池州路為九華府、華陽府,後仍改為池州府,直隸南京。清順治二年(1645)屬江南省,康熙十五年(1676)屬安徽省。雍正元年(1723)隸兩江總督,雍正十一年屬安徽省寧池太道。民國元年(1912)東流、建德兩縣直屬安徽省。3年元月,建德縣因與浙江省建德縣重名改為秋浦縣,3年6月至17年8月底屬安徽省蕪湖道。21年10月秋浦縣復名至德縣,同月改屬安徽省第八專區。1949年4月22、23日兩縣先後解放,同年5月13日同屬皖南行署池州專區。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兩縣仍屬皖南行署池州專區。1953年2月24日改屬安徽省安慶專區。1959年5月15日,兩縣合並為東至縣,以堯渡鎮為縣城,仍屬安慶專區。1965年7月14日東至縣改屬池州專區,1971年3月29日專區改地區,隸屬不變。1980年元月29日改屬安慶行署。1988年9月2日,池州行署恢復,東至縣復屬池州行署。2000年6月25日,國務院批准撤銷池州地區和縣級貴池市,設立地級池州市。東至縣屬池州市至今為變。
編輯本段新城區
東至縣新城區在老區的東北方向,地址位於現在的老梅城區,新老區通過擊壤橋相連,是東至縣政府為緩解老區擁擠的市場和交通而全力打造的容行政辦公,經濟貿易於一體的的新縣城。新城區轄兩個主幹道,一是南北方向的東流大路,二是東西方向的梅林大道。 隨著縣城東至二中新區和至德小學兩所名校的啟用,目前整個新城區的發展呈現一片優異的態勢,百悅星城,舜帝花園,梅林苑等房地產產業發展迅猛,東至縣玩具廠等一批輕工業迅速崛起,商業步行街也在全力打造中,特別是隨著堯渡大橋的順利開通,新老城區的交通也更加方便快捷。 此外還規劃有縣城火車站站前區、城南新區以及大渡口(石台)省級經濟開發區、香隅化工園區等重點發展地區!這些都會支撐起東至未來的經濟發展。 隨著新城區的不斷完善,整個縣城的發展將更加和諧和穩定!

閱讀全文

與太倉和夏化學怎麼樣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39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04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50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42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84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08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99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01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87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23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55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84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99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73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48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37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50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23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86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