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如何做好化學實驗探究的有效教學
1.教師是實驗探究的組織者
�「教師是教育改革成功的關鍵」 ,只有發揮教師在實驗教學中的組織引導作用,才能使實驗教學有效開展,學生才能獲得知識,體驗快樂,全面持續發展。教師做好實驗探究的組織者,實驗前應組織學生認識實驗目的,操作過程,注意事項,組織好有關實驗用品;實驗中組織好學生實驗,防止意外事故的發生;實驗結束後組織好實驗報告與實驗反思。另外教師要善於組織學生發現、尋找搜集和利用生活的實驗資源,組織學生在日常生活中觀察,在日常生活中實驗,在日常生活中學習。組織學生制定實驗計劃,實驗方案。鼓勵學生積極觀察並做好記錄。尊重學生信任學生,使實驗得以順利有效進行,營造良好的實驗氛圍,使學生積極投入實驗,認真記錄現象,分析實驗。創設寬松、平等、信任、理解的實驗氛圍;調動學生實驗積極性,觀察會更細致,假設會更新穎,思維更活躍,探究熱情會更高。
�2.教師是有效實驗的引導者
�有效進行實驗教學,必須發揮教師的引導作用,引導學生假設,引導學生正確操作,引導學生觀察分析獲取知識與技能。
�2.1引導學生設計實驗,選擇合適的儀器
�例如有兩套裝置:固體加熱制氣體和固體與液體不需加熱制氣體的裝置。如何選擇製取氧氣和石灰石與稀鹽酸反應製取二氧化碳的儀器,激活進一步探究所需的知識和經驗。
�2.2引導學生觀察實驗現象,分析實驗得出結論,體驗快樂
�教師尊重學生的不同感受,引導學生主動地有個性的實驗,尊重學生從實驗中獲得的獨特體驗,引導學生反思,評價實驗。如蠟燭的燃燒,有的觀察到有黑煙,有的觀察到熔化,有的觀察到有水等,應引導學生全面觀察。
�2.3引導學生正確面對實驗中的困難。鼓勵學生相互學習,取長補短。不是所有的實驗都能獲得成功,也不是所有實驗現象都明顯。例如做「鐵絲在氧氣中燃燒」的實驗,若操作時,將點燃的細鐵絲一下就插到集氣瓶底部,鐵絲燃燒放出大量的熱,氣體體積膨脹,使大部分氧氣從集氣瓶口逸出,會出現鐵絲燃燒現象不明顯,實際上這樣的實驗是不成功的。因而引導學生反思實驗,尋找實驗失敗的原因,這比實驗本身更重要。這樣會使實驗教學效果最大化。
�3.教師是實驗教學的參與者
�有效實施化學實驗教學,教師必須參與,做好演示實驗,與學生溝通、合作、交流、分享。一方面,教師應成為學生實驗的參與者,學會從學生的角度觀察、傾聽和交流,而不是指責,培養師生和諧關系,使化學實驗更有效。另一方面,教師要分享學生的認識和喜悅。實驗教學能讓學生獲得成功的喜悅,並養成探究的熱情和動手、動腦的習慣。教師參與學生歡呼,分享實驗成果和愉悅,讓學生喜愛化學,使化學在學中可持續發展。
�4.學生積極有效參與化學實驗教學是核心
�有效實施化學實驗教學必須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只有全體學生全面參與實驗,從實驗中獲得發展,積極有效參與實驗,「真正動手操作,動眼觀察,動腦思考」,使實驗探究發揮傳授知識與技能,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增進對科學的情感,理解科學的本質,初步形成科學探究能力。
�參與是個體投身認識與實踐活動的過程和形式,而化學課程中的科學探究是學生積極主動獲取化學知識,認識和解決化學問題的重要實踐活動。學生通過親身經歷和體驗科學探究活動,可以保持飽滿的情緒、濃厚的學習興趣。如氧氣在實驗室里是如何得到的?實驗室製取氧氣可運用雙氧水與二氧化錳、加熱氯酸鉀與二氧化錳或加熱高錳酸鉀三種方式得到,教師做好前兩個演示實驗外,學生還可以就氣體的製取實驗的有關設計、操作、思路等練習探究用高錳酸鉀製取氧氣,在實驗探究中既可以讓學生自己動手去尋找結論,又引導學生感受實驗,體驗過程,發揮獨特視角與個性化理解。同時激發了學生的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興趣才能最大化的開發學生的實驗思維。
�總之,有效的實施實驗教學能使學生健康快樂的成長,師生和諧的發展,還可以提高學生的化學素養。
Ⅱ 教師怎樣做才能適應初中化學新課程的要求
新課程理念下的初中化學課堂教學藝術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化,那種依靠增加課時,來完成教學任務,提高教學 質量的做法,顯然是違背了教學規律,不利於學生的全面發展,妨礙提高全民 族素質這一總目標的實現。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提高教學質量,必須以提高 課堂教學效率和質量為中心。 課堂教學是整個教學工作的核心,課堂教學應該抓好每一個環節。 一、應用信息反饋原理調整教學 化學教學與其它任何需要課堂上隨時了解教學現狀,找出現狀與達到目的之間的差距,為改進教學 提供依據。這就必須應用反饋信息原理作為主要手段,教學一樣,只有通過反饋信息才能實現調控。化學課 堂教學是要在規定的時間內達到一定的教學目的,是否能達到這個教學目的, 以便經常取得反饋信息, 對課堂教學做到有效控制,保證教學過程處於最佳狀態。在教學過程中,教師 要從學生反饋的信息(如課堂提問、實驗操作、課堂練習以及學生的臉部表情 變化等)改變和調整教學,對教學進行有效控制。因此,教師必須採取多種方 式方法,引導學生提供正確的反饋信息,迅速而有效地調整教學,保證課堂教 學過程的信息流處於最佳傳輸狀態,獲得最優教學效果。如果在教學過程中出 現的偶發事件,使原來設計方案中信息的傳輸程序受到沖擊、干擾甚至破壞, 在這種情況下,教師要根據當時的反饋信息果斷地採取隨機控制的辦法,改變、 調整信息的傳輸程序或信息傳輸手段,以保證教學效果不受影響。 二、教學目的、任務明確具體 初中化學教學是化學教育的啟蒙階段。要貫徹全面發展的方針,著眼於提 高全民族的素質,要以化學基礎知識教育學生,培養學生的基本技能和能力, 為學生參加社會主義建設和進一步學習打好基矗化學與社會生活、生產有著廣 泛的聯系,對於我國實現工業、農業、國防和科學技術現代化具有重要的作用。 教師組織一堂課,首先要根據教學大綱,教材和學生實際,確定教學目的 和任務。教學目的任務是教學的綱,教學目的、任務一要具體明確,二要全面 恰當,在知識技能方面明確哪些應該理解,哪些應該掌握。在能力、思想品德 方面,通過哪些內容、活動或練習,培養哪些能力和思想品德。一堂課,一方 面有主要的一兩項目的。如學習新知識,或進行某種技能訓練。同時,要全面 考慮發展雙基和教育的各項任務以及能力的培養,如何貫穿在學習知識、技能 的過程中。例如通過演示實驗,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這要求教師不僅做好實 驗,還要教給學生如何觀察實驗過程和結果;要培養學生的技能,就要通過一 定的練習,使學生掌握相當的技能。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隨時注意學生的反 饋信息,及時調整教學過程和方法,以適應實際需要,防止出現教學上的盲目性和隨意性。 三、設計好教學方案 化學教學方案的設計是根據化學教學目的、教學任務和教學目標,結合化 學教學內容、學生的實際水平和具體情況,以及教學條件和環境,並預測在教 學過程中可能引起的教與學的效果。要制定出教學方案必須做到以下幾點: (1)要熟練地掌握教材。教材是課堂教學的主要依據,教師只有對教材的 高度熟悉,對教材相關的知識點做到博學精通,心中有數,以及注意對教材內 容的前後聯系,這樣才能回答和處理學生就教材內容提出的疑問,也就能就教 學情況變換教學方法。例如,教學中經常出現這樣的情況:教師提出一個問題, 學生一時答不上來,卡殼了,怎麼辦?或放緩思考的坡度,或化難為易,或變 換角度等。這些都必須熟悉教材才能辦到。 (2)要熟悉學生情況。教師在上課前必須通過各種渠道了解學生的知識能 力及興趣愛好、課外閱讀等方面的情況,把握學生的思維動向。對同一個問題, 由於每個學生知識基礎和思考的角度不同,會有不同的看法。這就要求教師要 注意把握學生思維的脈搏,關注學生認知發展的動向。 (3)要充分備課。備課實際上是在腦海里活現上課情景,既要把講課的內 容、方法、步驟仔細推敲、揣摩,又要在頭腦中裝著學生,形成一個在腦海中 上課的情景。例如,當教師講到某個地方,學生會提出什麼疑問,教師如何作 答;教師提出某個問題,學生會怎樣回答,一般有幾種答案,教師怎樣引導, 最後該怎樣歸納等等。如果在備課過程中多從學生方面考慮,會有利於提高教 師的應變能力。 (4)對演示實驗有充分的准備。演示實驗是化學課堂教學非常重要的一個 環節,演示實驗的成功與否將直接影響教學進度和教學效果,這就要求教師必 須對所演示實驗的目的要求、儀器裝置、實驗葯品等做到心中有數,准確無誤, 並從實驗效果的直觀性強、實驗簡易快捷以及確保實驗安全等前提下做好預備 實驗。(5)加強學習,不斷擴大知識面。 「知識就是力量」「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 任何一種能力的形成,都是以一定的知識作為前提條件的。因為只有加強學習, 不斷擴充知識面,具有廣泛的知識,才能對學生進行解惑,隨機應變地處理課 堂教學中發生的問題。 四、運用適當的教學方法 教學方法,是完成教學任務所採用的手段,是使教學過程達到優化的一種 推動力。 化學教學要從學生實際出發,從學科的特點出發。初中生學習化學,往往 反映內容多,雜亂,理不出頭緒,要記的東西多,容易忘。學生剛剛開始學習化學時,對實驗現象興趣很濃,但並沒有因此形成穩定發展的內在動機,也不 曉得應該怎樣由表及裡,由淺入深地想問題,更不會聯系自己熟悉的事物和現 象去想問題,不重視記憶、理解重要的事實、述語和原理、造成知識上的脫節, 甚至學習水平分化,所以教師要有針對性地下功夫,為學生創設更好的學習情 境,針對初中學生的心理特徵,最主要的是激發和發展學生探索、求知的內在 動機。 比如,在緒言課教學中,演示鎂帶燃燒,鹼式碳酸銅受熱分解,澄清石灰 水變渾濁,教師應引導學生思考這些生動的實驗現象,有什麼特點?有什麼共 同點?表明了什麼道理?應當得出什麼結論?並在這一認識過程中,從學習方 法上給學生以啟迪,初中學生關於化學的准備知識是薄弱的,加以化學運動形 態較物理運動形態更復雜、更抽象、一般難以直接地、簡明地重現,這就給學 生化學思維能力的發展,帶來了較大的困難。再加上初中階段的學習內容,因 受學習水平的限制,描述性知識偏多,概念多,而且集中,這就要求教師在教 學中,隨時向學生指明需要記憶的內容,記憶的方法,要努力化難為易,多聯 系學生熟悉的常識和日常生活中的實際,多設計一些生動形象化的教學方式, 多引導學生議論、討論和練習。在學生認識水平的基礎上,引導得出結論,上 升為概念和理論。初中學生一般不大講究學習方法,或習慣於按照學語文、數 學的方法來學習化學,這就需要化學教師從一開始就運用典型實例,給學生以 指導,要結合實驗或實物來記憶物質的性質,變化的條件,以及反應後的產物。 要注意聯系對比,從個別中概括出一般,從個性分析出共性。比如,學習過氧 氣的物理性質以後,要給學生點明,學習和記憶的順序,即按色、態、味、嗅、 溶解性、密度、熔沸點的順序,雖然不一定求全,但有個記憶和再現的順序, 就便於聯想和回憶;當學習氫氣的物理性質時可以提示學生聯系氧氣的物理性 質來學習、記憶。 五、加強實驗教學。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實驗教學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幫 助學生形成概念,獲得知識和技能,培養觀察能力和實驗能力,還有助於培養 學生實事求是,嚴肅認真的科學態度和科學的學習方法。因此,一定要重視實 驗教學,教師的演示實驗一定要直觀、顯明、省時、准確、安全。學生實驗一 定要課前准備好,課上教師組織、指導好。 六、掌握化學課堂教學的應變技巧 課堂教學能否做到隨機應變,常常是判斷一個教師是否成熟的標志,能做 到這一點,除了前面提到的兩個方面外,還必須要求教師具有高度的自我控制 能力、良好的心理素質和高尚的思想品德等,對課堂教學能做出快速而准確的 判斷和恰當的處理方法。化學課堂教學中偶然性的產生因素較多,教學失控的原因復雜,但一般出現較多的情況有以下幾點: (1)對學生認識能力評價過高,疑難問題教學處理不好,課堂教學陷入被 動。 (2)對學生認識能力評價過低,教學過程激發不起學生的求知慾望,課堂 教學和學生思維陷入「鈍化」狀態。(3)學生的個體差異較大,個別學生的回答和發問或遠離主題,或虎頭蛇 尾,不著邊際。 (4)對實驗探索不足或設備條件不具備,導致課堂演示實驗失敗。 (5)學生求異思維活躍,提出許多超越知識體系范疇或教學進度的問題。 如何對課堂教學中出現的偶發事件進行隨機調控,下面我就化學課堂教學 中出現的偶發事件提出幾種應變技巧。 (一)繞道迂迴,調節難度。 在課堂教學中,發現當原來設計的問題失去對學生思維的鍛煉效能時,應 及時調節難度。如果原來設計的問題難度過大,要適當變換角度或適當補充鋪 墊,放緩思考的坡度或化難為易;如果原來設計的問題過於淺易,要追加問題, 以調節難度,實現預期的教學目的。 (二)因勢利導,變被動為主動。 在教學過程中,由於突發事件的發生,使課堂陷入被動,這時可想辦法轉 移學生的注意力,因勢利導,把出現的事情與教學聯系起來,扭轉被動局面, 往往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在作演示實驗時,由於客觀原因實驗不成功或出 現結果異常,學生議論紛紛,這時教師可馬上話鋒一轉,叫學生回答實驗為什 么不成功,這樣可引導學生從反應的原理、實驗裝置設計、試劑的選擇以及條 件的控制等方面進行思考和分析,同樣可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三)製造氛圍,創設情境。 沉悶的課堂氣氛難以激發學生的思維,但過於喧嘩的課堂又難以使學生冷 靜思考,及時把握教學中學生的情緒,及時調控課堂使學生的思維保持興奮活 潑狀態。如在課堂教學中,將實驗設計更具有新穎性,儀器安裝更具有審美性, 操作演示更具有規范性;將思考問題的設計帶有連續性、階梯性、跳躍性;教 學語言的選擇注重情意性、幽默感以及懸念的巧設和思維路徑的變異等都是創 造良好課堂氣氛的有效途徑。 (四)當機立斷,對症下葯。 當學生的發問或回答出乎意料之外,而根據要求必須做出明確回答時,應 當機立斷,給予果斷的肯定或否定的答復,以避免因猶豫不決而帶來的課堂混 亂和學生思想上的彷徨。如果在教學過程中,對關鍵之處學生答非所問時,要 及時把握學生的思維脈搏,發現問題症結,採取針對性措施。總之不能讓學生 牽著鼻子走,把教學的主動權始終控制在教師手中。課堂教學是一門藝術,要 求教師具有較好的教學藝術,教學藝術的培養並非一日之功,它是以教師高尚 的修養、深厚的功力、廣博的知識、熟練的技巧和豐富的經驗為基礎的,在教 學過程中,要作到對教材的高度熟悉、對學生的充分了解、對知識的科學態度 和對學生的真摯感情,才能適應現代教學的需要,靈活自如地駕馭課堂教學進 程。 總之,教師是教學過程的設計者和指導者,學生是教育的客體,又是學習 與發展的主體。教師的教要落實到學生的學上。課堂教學是一種教學形式,教 師的一堂課不能只滿足合乎科學性、系統性,還必須看到學生是否有了獲得知 識的動力,學生是否帶著一種高漲的情緒,進行思考和學習,是否處在積極的 智力活動中。2、初中化學新課程實施十年來取得哪些成果或變化? 一貫以來都是教材中心的課程與教學,而且是採用全國統一版本的教材。在這次新課程中,教育部配套制定了教材多樣化和實驗區選擇使用教材的政策。義務教育化學課程標准實驗教材全國共有5個版本通過教育部中小學教材審查,進入實驗區使用,分別是:人民教育出版社的、上海教育出版社的、山東教育出版社的、科學出版社和廣東教育出版社聯合出版的,以及湖南教育出版社的。與以往的化學教材相比,此次新課程的教材無論是理念還是內容及具體呈現方式都有很大的變化和發展。 國際科學教育界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系統提出「科學素養」和「STS教育思想」、「科學探究和基於探究的科學教學觀」、「以關注學生已有認識和個人概念對科學學習的重要影響為特徵的建構主義學習觀」、以及「重視體現科學本質觀的科學教育」等為核心內容的現代科學教育思想理論,這些對世界各國面向21世紀科學教育的課程教材以及教學和評價的改革產生了巨大且深遠的影響,國際科學教育理論界對以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為核心的科學教育理論形成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共識。與此同時,我們國家的科學教育和化學教育界在教學方法改革上積極提倡以啟發式教學為主導思想的多樣化教學,在課程與教學目標上重視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實驗能力、思維能力,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在課程與教學內容改革上著重強調要注意聯系生產生活實際力圖轉變單純應試教育的偏差。這些共同構成了中學化學新課程改革的思想背景和理論基礎。 一.善於吸收——做學習型的教師。 1.學科綜合要求教師要不斷學習。新課程提倡各科知識的互相滲透,這就要求教師具有廣博的知識面,要不斷開發課程資源。 2.課堂的即時生成要求教師不斷學習。新課程要求課堂教學具有民主化、開放化,學生可暢所欲言,很多問題是無法預見的,這可能會讓我們教師防不勝防。只有不斷學習,教師在課堂上才會上得得心應手、左右逢源,這樣的課堂自然會精彩紛呈。 3.時代的發展、科學的進步要求教師不斷學習。科學發展日新月異,如果我們教師還抱著當初在學校學的那一點點知識來應付教學,自然會捉襟見肘,陷入困境。所以教師要緊跟時代的步伐,不斷更新教育理念,不斷充實自己,不斷超越自我,改變並完善教育教學行為。 其次要向同行學習,見多才能識廣,要廣泛尋求機會學習同行的優點,「擇其善者而從之」,在借鑒總提升自己。 第三.向學生學習,在師生的互動中,學生思維的靈活、獨到之處,常常是教師做不及的,這種互動時迸發的思想火花,最為絢麗,這種教學相長,也非常有利於教師的提高。 第四.向自然學習,「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自然永遠是沉默的智者,總在無聲中給我們以心靈的啟示。 二.長於研究——做反思型教師。 上完一節課,我們總有些感受,要麼感覺神清氣爽,要麼感覺心煩氣躁,在這種情緒的波動中,我們完全可以反思自己的成功之處、得意之處是什麼,或者自己的失敗之處是什麼,憋氣的地方在哪裡,為什麼出現這種狀況,如何改進等等。如果上完課後感覺木然,無喜也無憂,那就值得警惕,這種職業的麻木感很可怕,它能消磨掉人的意志和激情,讓人在懈怠總一天天地重復著單調的日子,以至毫無工作的樂趣和成就感。這就更要反思,最簡單的反思就是想想這節課學生收獲了沒有?收獲了多少?課程的哪個環節處理得最好?哪個環節還有待提高?這樣回憶教學流程、檢點教學得失,既有利於自己的提高,也有利於學生的發展。人往往是在反思中走向進步的。 三.樂於合作——做合作型教師。 合作學習能改善教學系統中的社會心理氣氛;促進人們非認知品質的發展;提升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提高學生的學業成績;提升教育教學的效能。 1.與專家的合作。專家們具有先進的教育教學思想和理念,他們長於理論;教師工作在教學第一線,對於學生的實際情況更為了解,具有豐富的經驗,正是也二者之間理論與實踐的關系,教師與專家之間具有天然的合作條件,二者之間是一種相輔相成、互相租界、共同發展的雙贏、互惠的合作關系。 2.與同行合作。新課程提倡 之間互相借鑒,互相學習,取長補短。如其中綜合課程和研究性課程,僅靠教師個人現有的知識、技能、經驗、時間及能力去獨立解決和完成是不可能的。同時教師之間的合作,能實現跨學科、跨年級、跨區域的學習,實現資源共享。 3.與學生合作。師生互動,有利於構建新的知識,有利於形成學生的發展。新課程的課程觀下,教學過程從被動接受式的認知活動走向交往、對話、合作,以動態生成的方式推進教學活動。在這個過程中,師生分享彼此的經驗和知識,從而達到共識、共享、共進。 4.與家長合作。新課程的實施意味著對傳統的突破和創新,需要家長的理解、廣泛支持與合作。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老師和家長的教育就像一對翅膀,缺少一個方面都將是孤掌難鳴。
Ⅲ 化學:如何做好初中化學演示實驗
心理學告訴我們,當外界刺激物新奇的吸引住學生的注意力時,在大腦皮層上就產生穩固而強烈的興奮中樞,使得暫時聯系更容易形成和鞏固。這種相應的強化是學生進而理解現象和本質以達到鞏固知識的必要條件。實驗現象以新奇刺激對學生的知識理解、消化起到十分積極的作用。那麼在化學教學中如何達到這一效果呢?其實在教學中,我認為,精心設計演示實驗,在積極做好教材規定要做的實驗的同時,針對學生難理解的內容,補充並改進演示實驗,我從事化學教學已有9年,對於裡面的一些知識即使講千遍,不如做實驗。通過做實驗能讓一些深奧、抽象的理論知識變為更直觀,能讓學生在愉快的環境中接受知識,但要想成功地做好演示實驗,最起碼要做到以下三點:
一、准備要充分。首先要熟悉教材,熟悉實驗內容和實驗步驟,明確實驗的目的,教材中規定的演示實驗是根據大綱對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要求和教材重點而設置的。教師應仔細鑽研大綱,通覽教材,深刻領會教材的體系和重點,在這個基礎上弄清每個演示實驗要給學生什麼知識?建立什麼概念?揭示什麼原理?要示範哪些實驗操作?要發展哪些方面的能力?考慮如何引導學生進行觀察,觀察什麼,如何觀察。對於這些,教師必須做到心中有數。否則,做演示實驗,就僅是為了完成教材中的規定,讓學生看看而已;其結果必然缺乏對學生的引導或引導不當而降低教學效果。當然更不能使演示實驗成了「魔術表演」。演示實驗即使是最簡單的實驗,教師在課前都要試做兩次,對於反應溫度、溶液濃度、葯品用量都要做到心中有數。課堂演示要保證萬無一失。演示實驗所需葯品和儀器要列個清單,走進課堂前,一一對照,看是否遺漏,小東小西缺一樣都會影響實驗的進程,從而影響學生的情緒。
二、操作要規范。初三學生剛接觸化學這門新課程,對如何進行實驗操作自然不甚了解。因此,教師在講解演示實驗時,要做到現象鮮明,操作規范。因為教師的一舉一動都會成為學生獨立操作的依據和榜樣,對學生的實驗技能起著示範作用。所以在演示實驗中,教師操作應按規定進行,有條不紊。讓學生不僅學會觀察實驗現象,也學會注意操作,並充分模仿和思考。
其次演示桌上要整潔,與實驗無關的東西(哪怕是下一步演示要用的),皆不要放在演示桌上。以免影響學生觀察。試劑的取用要適當,多了浪費,少了現象不明顯或造成實驗失敗。
三、要注意安全。演示實驗要絕對安全。發生事故,無論是學生還是教師,哪一方受傷都會造成不良影響。製取有毒氣體,一定要檢查裝置的氣密性。對易燃、易爆(如爆鳴氣)要更加小心。例如在演示氯氣製法時,適當控制二氧化錳和鹽酸的量,以便在收集若干瓶氯氣後,所剩氯氣的量就很少了,但仍要將多餘氯氣通入鹼液中。最後將裝置移到室外,反應基本上就停止了。要學生聞氯氣要煽聞。為防止意外,每次演示實驗,最好都要在提籃中(木製)放些水和濕布,以防萬一。
Ⅳ 如何進行初中化學實驗教學
吉安縣梅塘中學 曾昭勇
如何根據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特點,利用化學實驗教學的優勢和方法,進行有效的教學活動,是當前初中化學實驗教學的重要任務。我們可以建構實驗教學新模式,不斷誘導學生建立新的目標,引發學生的認知沖突,發揮教師主導作用,幫助學生建立新的認知結構,並採取一定的輔助教學途徑,實現初中化學實驗的有效教學。並讓學生通過化學實驗這一實踐活動來獲取化學知識培養學習學生能力是最佳選擇。
一、讓化學實驗在化學教學過程中唱主角
通過化學實驗可以使學生獲得更多的感性認識,避免了傳統教學中只重視理性認識而忽視感性認識的錯誤做法。在化學實驗中讓學生尋找操作錯誤的原因,探索最合理的操作程序,從真正意義上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也讓學生明白了知識的結論重要,獲取知識的過程、手段更重要。通過化學實驗能提高學生的觀察判斷能力,分析現象的能力,讓學生透過簡單現象發現內在的本質。若以小組形式組織學生進行化學實驗還可以培養學生團隊的意識,協作的精神,這也是素質教育最新要求。通過化學實驗使學生能提高環保意識,節能降耗的意識。例如在實驗結束時,對實驗廢棄物(包括用剩的葯品,取葯品用的紙槽等)的處理,以及實驗室制氧氣後對催化劑的回收再利用,能讓學生懂得環保是每一個人的義務,節約是有理論依據的,通過實驗可培養學生的科學作風,科學習慣。利用好化學實驗可以全方位的提升學生的素質,要使之落在實處。
二、讓化學實驗貼近現實生活
現行課本中的演示實驗、學生實驗有典型性,實驗現象也很吸引人,確實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但是由於課本中所列實驗用品很多在日常生活中找不到,沒法在生活中得以親身體驗。所以學生往往把教師的演示實驗看成一次精彩的魔術表演,而學生只不過是一名觀眾。為了避免化學實驗脫離實際,使學生不僅喜歡看演示實驗,更喜歡從日常生活中尋找合適的物品自己設計方案自己親手做實驗。例如在歸納物質的物理性質時,通過日常生活中人人離不開的食醋、食鹽、醬油的對比讓學生自己總結三者的區別後,再歸納物理性質包括的范圍;利用兩張廢紙,一張撕成碎片,另一張點燃,來推知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的區別;利用廢電池的金屬外殼,水垢來製取氫氣和二氧化碳;到學校附近的化工廠考察化學變化在工業上的應用;到大自然中採集土壤樣品;利用植物來製取酸鹼指示劑;通過調節水樣的酸鹼度現象觀察牽牛花顏色的變化。還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實地滅火比賽,教師製造出不同位置不同燃料的火災,讓學生自己尋找滅火的材料,設計滅火的方案,通過親身的體驗讓學生明白滅火的原理。同時也增強消防意識,還可以讓學生從家中自製一些溶液互換後通過簡單的實驗推出溶液的名稱。指導學生利用物質的物理性質或化學性質進行科技小發明,利用木炭的吸附製作凈水裝置。
總之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多創立與實際生活相聯系的實驗情境,使學生有更多機會參與到化學實驗中,讓學生在實驗中收獲知識,得到樂趣。
三、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 ,建構新的認知結構
學習的過程關鍵在於學習者認識到自己的認知結構存在不足或者錯誤,然後在外界和內部的推動下形成完善和優化認知結構的意識,形成預期的認知目標,才能實現認知結構的轉變。教師作為重要的外界因素,其引導作用不容忽視。因此就要求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教師應當在化學實驗課堂上進行有意識的引導和幫助。通過滲透到課堂的每一個環節中進行指引。首先,問題導入設置問題情境;其次,建構概念創設判斷條件;再次,問題解決形成最近發展區,獲得獨立概念和結果;最後,歸納總結,通過獲得的新概念和原有認知結構進行融合,形成新的知識體系。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通過許多實例進行有意識的應用和嘗試。例如在進行下面的實驗時,就可以進行嘗試。在燃燒和緩慢氧化的教學中,對白磷的燃燒演示實驗進行改進,用導管向燒杯的熱水中緩緩通入氧氣,可看到熱水中的白磷與氧氣接觸後,也開始燃燒,產生火光。演示結束後,引導學生思考3個問題:
在介紹上面的問題後,繼續向同學演示紅磷燃燒的實驗。先將少量紅磷放在鐵紗網上,然後使用酒精燈進行加熱,要求學生注意觀察紅磷在空氣中燃燒的現象,思考現象背後原因和規律。藉助於這種方法可以極大的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進行主動思考。由於實驗現象饒有趣味,所提出的問題富有思考性,可以促進學生認知結構的變化,建立新的認知結構。
四、讓化學實驗成為探究性課題
利用學生學過的知識解決生活和學習中的實際問題,最能激發學生的求知慾,也是開發學生創造力的最好方法。選擇合適的實驗項目是關鍵,要求教師把握好尺度,所定實驗用品從生活中能找到、實驗操作簡易無危險、實驗目標比教材中要求略高、實驗方案要求多樣化、實驗內容融合相關學科,例如可以設置如下實驗項目:
(1) 證明自來水不是純凈物
(2) 驗證白酒中含有水
(3) 收集一瓶你卧室里的空氣樣品
(4) 收集一些利用水生植物製得的氧氣
(5) 測定蘋果、桔子的酸鹼度
(7) 證明紙中主要成分是碳元素、氫元素
對教材中的實驗裝置進行改進,讓學生利用物理中學過的電學知識設計一套檢驗酸、鹼、鹽溶液導電性的裝置。讓學生利用實驗中破損儀器,日常生活中的廢舊物品如飲料瓶、葯瓶、輸液管、廢筆桿等製作簡單的儀器。例如可製作簡易的啟普發生器,洗氣瓶,沖洗瓶,集氣瓶等儀器。
化學實驗是化學科學認識的源泉,是訓練科學方法的有效途徑,是養成科學態度的必由之路。在素質教育全面展開的今天,化學教師應充分利用化學實驗在化學教學中獨特的作用,在安全第一的前提下,構建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習平台,讓學生充分發揮主動性,展示創造能力,讓學生在化學實驗中獲取真知,收獲樂趣。
Ⅳ 如何加強小組合作,提高初中化學教學質量
初中化學教學是化學教育的啟蒙和基礎階段。它不僅能為學生升入高一級學校學習奠定基礎,也能為學生將來參加工作解決一些實際問題做好准備。鑒於初中化學課時少、任務重、內容分散及有些概念極易混淆等特點,要想提高初中化學教育教學質量就必須打造初中化學教學中的高效課堂。下面本人根據兩年多來在初中化學教學改革中的探索,談一談對構建初中化學教學中的高效課堂一點粗淺的認識,僅供參考。
一、教師要明確高效課堂的概念以及對其有一個准確的認識
(一)高效課堂教學:就是最大程度地發揮課堂教學的功能與作用,在規定時間內最大限度地完成教學任務,完美地實現教育教學三維目標的整合,以求得課堂教學的最大效益,達到教書育人的目的。
(二)「高效課堂」屬於「有效課堂」的范疇。「有效課堂」是我們課堂教學的第一境界,而更高層次的追求應該是「高效課堂」。「高效課堂」更符合時代和個體的價值取向,其顯性標志是:課堂教學既有課程內容選擇上的廣度和深度,又有課程實施安排上的密度和適度,還有課程組織落實上的力度和效度。也就是說,「高效課堂」要做到信息量大、思維含量高,情感培育要真正觸及人格和靈魂。
二、教師要掌握一些高效課堂的教學方法和策略
(一)激發興趣,引導學生樂學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求知的巨大動力,是發明創造的源泉。興趣的培養在於誘導。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因勢利導,引導並及時排除不利於發展學生認識興趣的因素。有針對性地幫助學生掃除學習中的障礙,喚起他們的學習興趣,使他們能積極主動自覺地學。
初中化學對學生來說是一門新學科,大部分學生開始會對化學學習頗有興趣,尤其對化學實驗更感到有意思。但是當學到化學用語、元素符號和基本概念時,常常會感到抽象難懂、枯燥乏味。因此把化學視為「第二外語」或認為化學是一門「死記硬背」的學科,不能靈活地理論聯系實際,原有的興趣也就慢慢地消失了。如何在教學中培養和保持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引導學生突破初中化學知識的分化,使原有的、暫時的興趣轉變為穩定的、持久的興趣呢?本人採取的方法是:結合書本中介紹科學家探索化學奧秘的軼事,對學生進行化學發展史的教育,如道爾頓提出近代原子學說,居里夫人一生榮獲兩次諾貝爾獎,談聞名世界的中國古代發明如造紙術、火葯等,論化學與現代化建設和生活的密切關系等等。使學生清楚地認識到:化學用語是國際通用的語言,是國際上用來表示物質的組成、結構和變化規律的一種特殊形式的交流工具。讓學生感到學好化學知識將直接關繫到祖國的發展和建設的重要性,從而增強了他們學習化學的自覺性和積極性。
初中化學需識記的知識比較多,有時又很集中。如人教版教材上冊第四單元課題2元素一節就出現了二十七種元素符號,如果讓學生一下都記住很難,為此我從第一章開始,將需記住的元素符號分批分期地布置給學生,並經常提問檢查,分化難點。同時把元素符號、原子團等製成小卡片,把化合價編成順口溜,把重點內容寫成韻語,簡化記憶。例如在煉鐵的實驗過程中,應是先通一氧化碳,把試管內空氣排凈後再用酒精燈加熱,當紅色氧化鐵完全變為黑色時,要先撤酒精燈,等試管完全冷卻後再撤掉一氧化碳。這個實驗經演示講解後,我們用氣—燈—燈—氣四個字來表示,使學生很快地掌握,並能完整准確地說出其四個字順序的含義及為什麼。
另外,我們還根據初中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更多地依賴於學習興趣、其形象識記能力超過抽象識記能力、再造想像力比較豐富的特點,成立了化學興趣小組,目的即為鍛煉學生動腦、動手、動筆、動口能力。從激發興趣著眼,訓練學生的發散思維和創新思維,發動學生利用小葯瓶、塑料袋、鐵絲、蠟燭等廣泛開展微型實驗活動和將教材中的個別演示實驗改成家庭小實驗。例如學習了著火點以後,我們組織了學生做「燒不焦手帕」、「玻璃棒點燈」等實驗。除引導學生做實驗外,在教學中我還藉助於圖片、模型、幻燈、多媒體等手段進行直觀教學。這些活動的開展消除了初中學生學習化學的畏難情緒,使學生感到化學有趣、樂意學,智力和能力同時得到了發展。
(二)精講多練,提高教學效率
打造高效課堂是現代教學的基本要求,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教學是師生的共同活動。在教學過程中應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但必須是在充分發揮教師主導作用下才能真正做到。如果教學中形成滿堂灌、注入式的局面,或者教師放任自流,學生各行其是,都不能保證教學質量。
教學過程是在教師指導下的認識過程。初中化學教學主要是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實驗能力、自學能力和創新能力。而這些能力的提高,關鍵在於教師的啟發和引導。教師要在四十五分鍾課堂內向學生傳授化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並使學生能輕松接受,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它除了要求教師自身有極其淵博的知識,較強的表達能力和組織能力外,還要求教師在課前要充分理解吃透教材、掌握學生。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結合學生暴露的問題、瞄準學習目標,深入准確、畫龍點睛地講,同時還要符合學生的認識規律,激發思維,擴大密度,使他們在短短的幾十分鍾內思維始終保持在最佳狀態,只有這樣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所謂精講,既要配合教材內容,又要面向全體學生。精就是要突破重點,帶過一般,設疑破難,創造思維情境。練是鞏固知識的途徑之一,練要練到點子上,要精心設計一些針對性較強的問題,引導學生在分析研究這些問題的過程中,掌握所學知識。能讓他們親自動手操作的或口頭表達練習的,就盡可能讓他們動手動口實踐,以達到真正掌握知識,舉一反三的目的。有些問題能學生自己解決或小組合作解決和自我展示的,教師只糾正和點評就可以了。
例如:初中化學知識主要分為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元素及其化合物、化學計算、化學與生活五大部分。就拿元素及其化合物來說,知識內容龐雜,涉及到三十多種元素,七十多種化合物和眾多的化學方程式,如若把這些知識孤立地講,往往會事倍功半。但只要抓住他們的內在聯系、區別異同、歸納對比、形成網路,抓住其實質就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為此,在教學中我通過觀察學生的表情、舉動以及接受效果,針對學生感到有困難的地方,教材的關鍵點、知識聯系的轉折點以及易混淆的地方,結合思考題給學生以點撥、啟發和疏通,從而達到精講多練,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目的。
(三)讓學生由感知知識走向動手實驗
化學教學中有這樣一句話講實驗不如給學生演示實驗,演示實驗不如讓學生親自動手做實驗,這三種方法掌握知識的效果是逐漸遞升的,講實驗和演示實驗只是學生的一種感知,只運用了學生的眼和腦,而動手實驗則是一種感受,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它能讓學生體會知識獲得的全部過程。這樣學生就會體會到由「提出問題」、「建立假設」、「進行實驗」、「獲得結論」、「交流評價」的全部過程。這樣學生的眼、手、腦、心等身體的各個部位都參與了學習,效果自然就會很好,掌握的知識也就非常牢固。合作探究是學生掌握知識最有效的途徑,它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也能讓學生在合作學習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實驗並不會都能成功,那麼失敗時分析失敗的原因也就是發現新問題,發現新知識的過程。這樣書本上的知識就會在實驗中得到擴展,得到升華。現在的化學試題中往往設計一些問題實驗探究題,這也是學生的一個弱項,把分組實驗搬進課堂,讓學生親自動手去做,發現問題及時解決,就能很好地提高學生這方面的能力,增強了學生的應試技巧,避免在考試中失分,達到了一石二鳥的效果。動手實驗既能讓學生掌握課本上的實驗知識和化學實驗的基本操作,也能讓學生在實驗探究中發現問題,進而引出書本上沒有但在試題中常見的化學問題,這些問題讓學生在合作探究中解決,既增加了學生的知識面,又達到知識在實驗中升華的效果。
三、建立融洽的師生關系,創建有效的學習氛圍。
俗話說:「親其師信其道」,在化學課堂教學中,由於學生學習化學的程度參差不齊,因此教師要尊重學生的思想,不要挫傷他們的積極性,尤其對差生更要多加關注。教學過程中要求教師知識傳授嚴謹的同時,更要求注重培養學生的自信心。教師要努力尋找他們的閃光點加以鼓勵,給他們介紹一些學習方法,讓他們感受到成功的喜悅,提高學習的積極性,進而建立一種融洽的師生關系。師生關系的融洽使學生感覺到課堂氣氛輕松,表現出願意配合老師的教學,使教與學的活動得到良好開展,從而創建出有效的學習氛圍。
總之,高效課堂是當今教育的主流,也是全面提高教學成績和深化素質教育的有效途徑,它的開展既減輕了教師負擔,又減輕學生的學業負擔,高效課堂作為一種理念,更是一種價值追求,一種教學實踐模式。在今後的課堂教學中,將會引起我們更多的思考、更多的關注。
Ⅵ 化學課上如何保證學生實驗的有效開展
盡量少講解,實驗在於趣味性,不在於枯燥的一步一步照著老師所講的去做實驗。
只要不是危險性實驗的話,講一下化學用品的注意事項就行了,其他的讓學生參照課本和所學的來自行完成。我就很懷念高中時做實驗,雖然才幾個實驗,但老師從不羅嗦。不像現在大學里,一步一步的說完她才讓你動手做實驗,根本沒意思,基本上做完也就忘了。
Ⅶ 如何打造高效的初中化學課堂教學
初中化學教學是化學教育的啟蒙和基礎階段。它不僅能為學生升入高一級學校學習奠定基礎,也能為學生將來參加工作解決一些實際問題做好准備。鑒於初中化學課時少、任務重、內容分散及有些概念極易混淆等特點,要想提高初中化學教育教學質量就必須打造初中化學教學中的高效課堂。下面本人根據兩年多來在初中化學教學改革中的探索,談一談對構建初中化學教學中的高效課堂一點粗淺的認識,僅供參考。
一、教師要明確高效課堂的概念以及對其有一個准確的認識
(一)高效課堂教學:就是最大程度地發揮課堂教學的功能與作用,在規定時間內最大限度地完成教學任務,完美地實現教育教學三維目標的整合,以求得課堂教學的最大效益,達到教書育人的目的。
(二)「高效課堂」屬於「有效課堂」的范疇。「有效課堂」是我們課堂教學的第一境界,而更高層次的追求應該是「高效課堂」。「高效課堂」更符合時代和個體的價值取向,其顯性標志是:課堂教學既有課程內容選擇上的廣度和深度,又有課程實施安排上的密度和適度,還有課程組織落實上的力度和效度。也就是說,「高效課堂」要做到信息量大、思維含量高,情感培育要真正觸及人格和靈魂。
二、教師要掌握一些高效課堂的教學方法和策略
(一)激發興趣,引導學生樂學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求知的巨大動力,是發明創造的源泉。興趣的培養在於誘導。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因勢利導,引導並及時排除不利於發展學生認識興趣的因素。有針對性地幫助學生掃除學習中的障礙,喚起他們的學習興趣,使他們能積極主動自覺地學。
初中化學對學生來說是一門新學科,大部分學生開始會對化學學習頗有興趣,尤其對化學實驗更感到有意思。但是當學到化學用語、元素符號和基本概念時,常常會感到抽象難懂、枯燥乏味。因此把化學視為「第二外語」或認為化學是一門「死記硬背」的學科,不能靈活地理論聯系實際,原有的興趣也就慢慢地消失了。如何在教學中培養和保持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引導學生突破初中化學知識的分化,使原有的、暫時的興趣轉變為穩定的、持久的興趣呢?本人採取的方法是:結合書本中介紹科學家探索化學奧秘的軼事,對學生進行化學發展史的教育,如道爾頓提出近代原子學說,居里夫人一生榮獲兩次諾貝爾獎,談聞名世界的中國古代發明如造紙術、火葯等,論化學與現代化建設和生活的密切關系等等。使學生清楚地認識到:化學用語是國際通用的語言,是國際上用來表示物質的組成、結構和變化規律的一種特殊形式的交流工具。讓學生感到學好化學知識將直接關繫到祖國的發展和建設的重要性,從而增強了他們學習化學的自覺性和積極性。
初中化學需識記的知識比較多,有時又很集中。如人教版教材上冊第四單元課題2元素一節就出現了二十七種元素符號,如果讓學生一下都記住很難,為此我從第一章開始,將需記住的元素符號分批分期地布置給學生,並經常提問檢查,分化難點。同時把元素符號、原子團等製成小卡片,把化合價編成順口溜,把重點內容寫成韻語,簡化記憶。例如在煉鐵的實驗過程中,應是先通一氧化碳,把試管內空氣排凈後再用酒精燈加熱,當紅色氧化鐵完全變為黑色時,要先撤酒精燈,等試管完全冷卻後再撤掉一氧化碳。這個實驗經演示講解後,我們用氣—燈—燈—氣四個字來表示,使學生很快地掌握,並能完整准確地說出其四個字順序的含義及為什麼。
另外,我們還根據初中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更多地依賴於學習興趣、其形象識記能力超過抽象識記能力、再造想像力比較豐富的特點,成立了化學興趣小組,目的即為鍛煉學生動腦、動手、動筆、動口能力。從激發興趣著眼,訓練學生的發散思維和創新思維,發動學生利用小葯瓶、塑料袋、鐵絲、蠟燭等廣泛開展微型實驗活動和將教材中的個別演示實驗改成家庭小實驗。例如學習了著火點以後,我們組織了學生做「燒不焦手帕」、「玻璃棒點燈」等實驗。除引導學生做實驗外,在教學中我還藉助於圖片、模型、幻燈、多媒體等手段進行直觀教學。這些活動的開展消除了初中學生學習化學的畏難情緒,使學生感到化學有趣、樂意學,智力和能力同時得到了發展。
(二)精講多練,提高教學效率
打造高效課堂是現代教學的基本要求,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教學是師生的共同活動。在教學過程中應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但必須是在充分發揮教師主導作用下才能真正做到。如果教學中形成滿堂灌、注入式的局面,或者教師放任自流,學生各行其是,都不能保證教學質量。
教學過程是在教師指導下的認識過程。初中化學教學主要是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實驗能力、自學能力和創新能力。而這些能力的提高,關鍵在於教師的啟發和引導。教師要在四十五分鍾課堂內向學生傳授化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並使學生能輕松接受,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它除了要求教師自身有極其淵博的知識,較強的表達能力和組織能力外,還要求教師在課前要充分理解吃透教材、掌握學生。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結合學生暴露的問題、瞄準學習目標,深入准確、畫龍點睛地講,同時還要符合學生的認識規律,激發思維,擴大密度,使他們在短短的幾十分鍾內思維始終保持在最佳狀態,只有這樣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所謂精講,既要配合教材內容,又要面向全體學生。精就是要突破重點,帶過一般,設疑破難,創造思維情境。練是鞏固知識的途徑之一,練要練到點子上,要精心設計一些針對性較強的問題,引導學生在分析研究這些問題的過程中,掌握所學知識。能讓他們親自動手操作的或口頭表達練習的,就盡可能讓他們動手動口實踐,以達到真正掌握知識,舉一反三的目的。有些問題能學生自己解決或小組合作解決和自我展示的,教師只糾正和點評就可以了。
例如:初中化學知識主要分為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元素及其化合物、化學計算、化學與生活五大部分。就拿元素及其化合物來說,知識內容龐雜,涉及到三十多種元素,七十多種化合物和眾多的化學方程式,如若把這些知識孤立地講,往往會事倍功半。但只要抓住他們的內在聯系、區別異同、歸納對比、形成網路,抓住其實質就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為此,在教學中我通過觀察學生的表情、舉動以及接受效果,針對學生感到有困難的地方,教材的關鍵點、知識聯系的轉折點以及易混淆的地方,結合思考題給學生以點撥、啟發和疏通,從而達到精講多練,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目的。
(三)讓學生由感知知識走向動手實驗
化學教學中有這樣一句話講實驗不如給學生演示實驗,演示實驗不如讓學生親自動手做實驗,這三種方法掌握知識的效果是逐漸遞升的,講實驗和演示實驗只是學生的一種感知,只運用了學生的眼和腦,而動手實驗則是一種感受,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它能讓學生體會知識獲得的全部過程。這樣學生就會體會到由「提出問題」、「建立假設」、「進行實驗」、「獲得結論」、「交流評價」的全部過程。這樣學生的眼、手、腦、心等身體的各個部位都參與了學習,效果自然就會很好,掌握的知識也就非常牢固。合作探究是學生掌握知識最有效的途徑,它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也能讓學生在合作學習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實驗並不會都能成功,那麼失敗時分析失敗的原因也就是發現新問題,發現新知識的過程。這樣書本上的知識就會在實驗中得到擴展,得到升華。現在的化學試題中往往設計一些問題實驗探究題,這也是學生的一個弱項,把分組實驗搬進課堂,讓學生親自動手去做,發現問題及時解決,就能很好地提高學生這方面的能力,增強了學生的應試技巧,避免在考試中失分,達到了一石二鳥的效果。動手實驗既能讓學生掌握課本上的實驗知識和化學實驗的基本操作,也能讓學生在實驗探究中發現問題,進而引出書本上沒有但在試題中常見的化學問題,這些問題讓學生在合作探究中解決,既增加了學生的知識面,又達到知識在實驗中升華的效果。
三、建立融洽的師生關系,創建有效的學習氛圍。
俗話說:「親其師信其道」,在化學課堂教學中,由於學生學習化學的程度參差不齊,因此教師要尊重學生的思想,不要挫傷他們的積極性,尤其對差生更要多加關注。教學過程中要求教師知識傳授嚴謹的同時,更要求注重培養學生的自信心。教師要努力尋找他們的閃光點加以鼓勵,給他們介紹一些學習方法,讓他們感受到成功的喜悅,提高學習的積極性,進而建立一種融洽的師生關系。師生關系的融洽使學生感覺到課堂氣氛輕松,表現出願意配合老師的教學,使教與學的活動得到良好開展,從而創建出有效的學習氛圍。
總之,高效課堂是當今教育的主流,也是全面提高教學成績和深化素質教育的有效途徑,它的開展既減輕了教師負擔,又減輕學生的學業負擔,高效課堂作為一種理念,更是一種價值追求,一種教學實踐模式。在今後的課堂教學中,將會引起我們更多的思考、更多的關注。
Ⅷ 有效化學課堂教學中需要關注的幾個問題
有效化學課堂教學中需要關注的幾個問題
作者: 劉娜
【關鍵詞】高中;新課程改革;課堂教學;成效
【中圖分類號】G633.8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9-5071(2012)07-0257-01
新課程改革已經走過幾年的時間,課程改革給我們教學帶來了很多的變化。如教學方式、學習方式等一系列的改變。要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拓展學生的綜合能力,重點應該在課堂教學中。課堂教學效果的好壞直接影響了學生學業成績。我覺得在現代化學有效課堂教學中應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1 充分做好課堂教學前的准備
一個完整的課堂教學時間不僅僅是課堂上的時間。教學前的准備以及課堂教學後的總結,都應該包含在整個課堂教學過程中。
一個有效的課堂教學之前必須要有一個有效的課前准備。一個有效的備課過程應該注意兩個問題。
(1)熟悉學生。教師要想教會學生,必須先了解學生,了解學生的學習能力、知識結構以及學生的個性。
(2)熟悉教材。 教師對所教的內容要有一個全面系統的了解,然後在教學內容方面才能運用自如。
2 合理的進行課堂教學設計
在整個備課過程中除了備學生、備教材之外,還有一個重點就是備方法。一個合理的教學設計應該包括教師的講授、實驗、學生的自學、討論、總結這樣幾個環節。一個精彩的課堂教學設計應該把每個教學環節精確到每一分鍾。
3 恰當的運用現代化多媒體教學手段
當今社會多媒體教學手段基本普及。但,是不是每一節課都要用課件呢?我一直認為:多媒體教學只是課堂教學中一種較為理想的教學輔助手段。多媒體課件是突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的工具。凡是能夠用普通媒體如模型、掛圖等實現的就無須用多媒體課件展示。課堂演示的普通化學實驗絕不能以錄像或動畫代替。實驗媒體是任何其他媒體所取代不了的。化學教師不能捨本逐末,放棄垂手可做的實驗而去用計算機模擬實驗。
4 關注實驗教學的細節
實驗是化學科學賴以形成和發展的基礎,是學習化學的媒介,也是中學化學教學的重要手段。 學生實驗過程中不要怕失敗。失敗、反常現象是一種不可或缺的教學資源。特別是探究實驗要對學生巧妙的引導,通過問題的提出、學生的猜想、設計實驗方案、得到結論與解釋、最後進行反思與評價。
5 提高教師對作業的應用能力
作業提供了一個教給學生學習技能的良好機會。它提供給教師和學生思考問題、了解各種學習方法和手段的相對優點、以及運用這些方法和手段的機會。作業完成以後,通過討論不同學生完成作業的不同方法及各種方法的優缺點,可以讓學生們從中掌握諸多學習技能。對於學生作業,教師要精心批改,並給於適當的評語。做錯的作業要及時要求學生訂正。這樣及時的反饋,才是一個有效的作業同時也是一個有效的復習過程。
6 提升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語言行為藝術
不會說話的教師不是一名好教師。會說話但不懂語言藝術的教師也不是一名好教師。作為化學教師的教學語言應力求做到:精當——准確嚴謹;精煉——言簡意賅;精巧——言近旨遠;精彩——妙趣橫生。
7 注重課後學生自我復習指導
教師要讓學生養成一個課課清、單元清的好習慣。每次上新課之前要對上節課內容有所復習。每節課結束,要對本堂課內容進行簡單的復習。單元結束後應該有個單元總結復習。
以上是我對課堂教學的一些粗淺見解。
課堂教學是學生學習的主陣地,有效的課堂教學在於教師在課前的准備、課程的設計以及課後的反饋。一個有效的課堂教學往往會讓老師、學生事半功倍。現在的社會是一個快節奏、多樣化、信息化的時代,教師應能熟練運用各方面的素材來組織、實施課堂教學。這樣一個高效的課堂教學才會讓學生越學越輕松、成效也會越來越明顯。
Ⅸ 如何優化高中化學實驗教學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學科,化學實驗教學是化學教學中最全面、最有效的教學形式之一。作為化學學科的重要基礎,化學實驗是學生學習化學的重要工具,在化學實驗的過程中融合了許多科學方法,科學思想。
一、演示實驗操作規范
高中學生的模仿能力很強,老師的言行舉止,影響著自己的學生。作為一名化學老師。我們上課特別是演示實驗時的一點一滴學生都會銘記在心。以前我們對一些危險性比較大的實驗如溴與苯反應製取溴苯的實驗、稀釋濃硫酸的實驗等,不敢做,也怕傷及學生和自己,其實做過之後會發現只要我們操作規范,是不會有危險的。若老師對這些實驗存有懼怕心理,那讓我們的學生怎辦,也叫他們知難而退?還有我們老師有時對廢液的處理很隨意。其實我們在上課時也可以准備一個大燒杯作為廢液缸,對廢液進行集中處理,否則在學生實驗時他們也會很隨意,有時就會直接倒入水池。實驗室製取c12的反應,我們有些老師根本不檢驗實驗裝置的氣密性,導致我們的學生做類似制氣體的實驗時也會犯同樣的錯誤。如果每次我們都能規范操作,何愁學生實驗的動作會不規范。也就是說作為演示實驗的老師每一個細微的動作都必須規范。才能帶出一批規范的學生。
二、把簡單演示實驗改為學生實驗
化學實驗具有兩種作用:探索作用和實驗作用。根據學生實際情況,結合現有的實驗條件,把演示實驗改為學生實驗,可盡量多地給學生動手機會,發揮它的探索作用,為培養具有創造思維的學生打下基礎。故在可能的情況下,盡可能將演示實驗改為在教師「導」下,由學生自己動手實驗。例如Fe(OH)2的制備實驗,我以一個課桌為實驗小組,每組配備好實驗用品,當講到Fe(OH)2製取時,指導學生嚴格按著實驗步驟進行實驗,學生就能清楚地觀察到最初生成的白色絮狀沉澱,在空氣中迅速變為灰綠色,最終變成紅褐色(為盡快觀察到實驗現象,可滴加少量氧化性試劑,像雙氧水等)的過程。這樣,不僅細微的現象得以彰顯,學生的印象深刻,而且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實驗技能。當然有一些演示實驗亦可讓學生上講台演示,再比如銀鏡反應,我會讓2名學生上台實驗,可以隨時指導,其他同學可以觀察現象,便於師生間的溝通,生生間台上台下的互動,取長補短。
三、學生實驗准備充分
要想上好一堂學生實驗課,必須做好多方面的充分准備工作。教師的准備工作:為了使實驗過程不出現差錯,達到預期效果,教師課前必須做好充分的准備工作。這就要求教師課前認真鑽研教材,反復試驗,熟悉實驗的每一個步驟。只有這樣,教師才能預測學生實驗時會出現的問題。並及時地解釋學生提出的各種問題和各種現象。實驗員的准備工作:實驗員的課前准備的充分與否,直接關繫到實驗的成敗。如果實驗用具、儀器、葯品等出現了問題,實驗就很難成功。學生的准備工作:學生要想在實驗課上順利完成實驗,達到預期效果,課前就必須預習好。如不同鹽溶液酸鹼性的測定,我先跟大家一起學習PH試紙的正確使用方法,提醒大家操作的注意事項,實驗員會把所用的不同鹽溶液,PH試紙、玻璃棒、濾紙、表面皿等葯品及儀器准備齊全。有一定難度的,教師可以指導學生認真閱讀有關教材內容,採取具體措施,對實驗中的關鍵步驟要點播和提示,然後讓學生寫出簡明的實驗提綱。學生通過課前的預習,既可以增強學生對該實驗的目的要求及對實驗步驟和方法的明確,又可以避免學生在實驗中那些不必要的失誤。另外,學生進入實驗室前,一定不要忘記帶教材、實驗記錄、筆等用品,以免影響實驗進程。只有這樣,學生走進實驗室才能做到心中有數,目的明確,避免了實驗的盲目性。
四、適當增加簡單的設計性實驗
目前,我校高中化學所做的絕大多數實驗是教材中預先設計好的,學生只是通過實際操作,觀察一下實驗現象,即可得出事先已確定的結論,它束縛了學生的創造思維,不利於能力的培養。而讓學生自己設計實驗方案,選擇實驗器材、葯品,確定實驗步驟,分析實驗結果,是克服學生普遍存在的理論高分、實驗低能的有效手段。試卷上有道這樣的試題:長期存放的Na2SO3可能會被部分氧化,先通過實驗來測定Na2SO3試劑的純度,出題人給出的方案是,先用稀鹽酸除去亞硫酸鈉,然後再加BaCl2產生BaSO4沉澱,通過求BaSO4的量就可得出Na2SO3試劑的純度,我趁勢追問大家還有什麼辦法求算Na2SO3試劑的純度,其中有學生就說通過測定SO2質量,其思路是:用稀鹽酸與試劑反應產生的SO2被鹼石灰吸收,通過稱量鹼石灰吸收SO2前後的質量,進而求算Na2SO3試劑的純度,問題是能確保生成的SO2能全部被鹼石灰吸收嗎?學生就會想到用H2把裝置中的SO2全部趕出被鹼石灰吸收,我又問怎麼確保鹼石灰不吸收空氣中的成分呢?學生說裝鹼石灰球型乾燥管後連一個裝鹼石灰球型干煤管。因此,設計實驗對於學生創造思維和創新能力的培養有著重要的作用。
五、拓展生活小實驗
僅課堂上的實驗是有限的,為了能更好提高學生的實驗能力,老師們應提倡學生多做生活中的小實驗,如用注射的針筒(或滴管)吸取少量稀硝酸,射在已經漂白的花瓣上,在射到硝酸的地方,白色又轉變為紅色,形成紅白雙色的花。這是因為二氧化硫跟紅色素結合生成的無色物質不穩定,在有氧化劑(如硝酸)的作用下,就被分解而恢復原來的物質。因為生活中的小實驗與課堂實驗相結合、互相滲透、互相補充和完善,這樣可以大大優化課堂教學,提高教學質量,也有利於學生科學素質的發展。
Ⅹ 化學課堂演示實驗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實驗是學生學習化學時加強理論聯系實際的重要手段。而新型的學習方式——探究性學習,突破了原有的教學模式,要求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自主地動手動腦,變被動接受知識為主動構建知識。在課堂教學中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以類似於科學研究的方式,主動獲得知識,利用知識解決問題。由於初中生的年齡和心理特點,求知慾旺盛,對新鮮事物容易接受,在化學實驗中容易調動學生的感知能力,這就為在化學演示實驗教學中開展探究性學習提供了條件。
多年的教學得到的教訓是:在演示實驗教學中,多數學生只顧伸長脖子看實驗的現象(類似於看熱鬧),對老師的操作動作和操作步驟視而不見。而學生看學生實驗時注意操作過程、動作,實驗的現象結果,注重實驗的成敗,並能指出操作過程中的優缺點。相反,擔任實驗操作的學生非常注意展示自我的能力,如操作出現失誤,改正後印象特別深刻,並能做到長久記憶。因此,在初中化學教學中,對學生開放演示實驗是開展探究性學習的好辦法。
在實際的教學中,演示實驗對學生開放,除了能引起他們的有意注意,增強觀察力,培養學生動手能力和動腦的習慣外,更重要是增強了學生的自信心,培養了學生的探究興趣和創新精神。演示實驗對學生開放,主要是把一些驗證性實驗改為探究性實驗,要求學生在探究實驗中,在實驗觀察的基礎上,通過討論和科學總結得出結論。如在「測定空氣中氧氣含量」的實驗時,要求學生先閱讀教材,掌握原理,然後出示教材所示儀器和葯品,引導學生設計測定氧氣含量的方案,鼓勵學生大膽實驗,不同次的實驗倒流回集氣瓶中的水的體積也不同,有的超過集氣瓶容積的1/5,有的不足1/5,有的剛好1/5。不管哪種情況都能讓學生進一步探究下去,並找出其中的原因。最後更深層次要求學生探究用硫或木炭代替磷的可行性。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設計並實施實驗,得出結論,從而激發了學生的探究熱情和興趣,主動地學習新知識。由此可以體會出開放演示實驗實施探究性學習的科學性。在教學「活性炭的吸附性」一實驗時,出示儀器:試管5支、濾紙2張、漏斗2支;葯品:活性炭、滴加有紅墨水的水,然後出示探究課題:「活性炭的特性」要求學生根據教材所示原理設計實驗的操作步驟,然後實驗。學生當即按教材步驟實驗,結果發現水由紅色變成了烏黑色而非教材所言褪色。引導學生探究變色的原因。怎樣處理呢?有學生想到了過濾,然後又有學生提出疑問:是不是濾紙把紅墨水過濾了?引導學生進一步探究濾紙的功能,設計對照實驗,最後學生通過實驗得出了結論「活性炭能吸收雜質」,而總結出活性炭的吸附性。進一步提出問題讓學生探究:你知道防毒面具是怎樣做到防毒的嗎?有一部分學生立即明白過來,防毒面具中的化學成分原來是活性炭顆粒。這樣不僅在課堂上讓學生嘗到探究學習的樂趣,而且把探究的觸角伸到了課堂之外,融入到了實際的生活當中,讓學生真正體會到化學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生活中處處有化學。由此可見,化學演示實驗的教學中開展探究性學習,變「驗證性實驗」為「研究性實驗」不僅僅變了教學方式和原教材的編排順序,也使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到課堂教學的每一個環節中,通過學生親自動手動腦,設計實驗,參與討論甚至爭論等,把生活、社會實際問題與自我知識技能聯系起來,積極地自我構建知識,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能力和素質,從而提高了課堂實驗教學的效果。
在演示實驗教學中開展探究性學習,對老師自身也有促進作用,它要求教師要不斷地學習,從而了解化學新知識,不斷更新自身的知識結構,同時了解教育發展的新動向。開放的實驗不僅培養了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綜合概括能力和創新能力,而且對提高學生的科學素質更具深刻的意義。在實驗教學中開展探究性學習,正是順應了教育教學改革和發展的洪流,對提高教師的教育教學能力具有深遠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