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如何提高初中學生化學學習的探究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學科,通過實驗探究可有效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能力及實驗探究能力。新課改重視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重視探究教學和學生探究能力的培養。本文就初中生化學實驗探究能力的培養進行探討。
1 利用趣味演示實驗,激發學生探究興趣
由於受到社會環境、家庭環境等因素的影響,一些初中學生缺乏學習興趣,給教師的教學增加一定的難度[1]。因此,教師在進行化學實驗教學時,應准確把握化學實驗的特徵,為學生演示趣味性實驗等,充分激發初中生的探究興趣及學習熱情,促使實驗教學有效、高效。
例如,在上第一節化學課時,教師為學生演示趣味實驗――燒不壞的手帕:教師准備一塊手帕、一瓶酒精及兩個盆子,並告訴學生這塊手帕是燒不壞的。學生聽了之後展開了激烈的討論,幾乎每個學生都認為世界上根本沒有燒不壞的手帕。接著教師在手帕上澆上酒精,並將其點燃,立馬燃起藍色的大火,彷彿手帕立馬會變成灰燼。學生們瞪大了眼睛,想親眼見證手帕是如何被燒壞的。但是事與願違,火滅了,手帕卻完好無損!此次實驗後,學生情緒高漲,對化學課的興趣十分濃厚,每一次化學課都期待教師給他們帶來新的驚喜,探究慾望強烈。
2 重視實驗操作訓練,打牢探究實驗基礎
教師在設計課堂實驗時,應重視為學生設計一些基本的操作環節,從而訓練學生基本的實驗操作能力,為有效開展探究實驗奠定基礎。與此同時,教師設計的探究實驗應具備一定的連續性,促使學生的實驗探究能力得到長足培養和發展[2]。
例如,在實驗室製取氧氣的探究實驗中,教師設計了實驗器具的選擇環節,鼓勵學生自主判斷並選擇實驗需要的儀器、葯品及裝置等,從而讓學生通過切身體驗探究出選擇實驗裝置的依據。學生在選擇實驗裝置及器具之前,要對實驗儀器的名稱、使用方法等有詳細的了解,在此基礎上才能完成實驗探究。在自主選擇實驗室製取氧氣要用到的儀器的過程中,學生的基本實驗操作得到訓練,基本實驗操作能力得到培養,從而增強了學生進行探究實驗的自信心,為培養學生的實驗探究能力提供了保障。又如,在土壤中pH的測定這一探究實驗中,教師要求學生分別用不同種類的土壤、水以及不同量的土壤、水等進行幾組實驗。在實驗探究之前,學生並不知道每一組實驗將會出現什麼樣的結果,需要學生自己動手操作實驗才能得出結論。在實驗自主探究過程中,學生的主體性得以體現,並帶著疑問進行實驗操作,從而培養了學生的實驗基礎及實驗探究能力。
3 加強實驗管理培訓,培養學生探究能力
教師可以嘗試讓學生動手准備進行探究實驗所需的葯品、儀器、裝置等,增強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及實驗管理能力,從而培養學生的實驗探究能力。教師提前將學生分成若干個小組,要求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准備實驗用品,促使學生在准備過程中加深認識常用的化學實驗儀器,掌握它們的規格、名稱、型號等,同時在實驗前就能了解化學葯品的性質、特徵等,不但能減輕教師的負擔,還能增加自身的化學知識儲備。
例如,將硝酸銨添加到試劑瓶的探究實驗,學生通過准備實驗用品認識到硝酸銨的顏色、狀態及化學式等,並在裝硝酸銨的過程中發現其極易結塊,從而激發學生的探究慾望,在接下來的實驗中,學生注意力集中,實驗探究效果良好。又如,在實驗室製取二氧化碳的探究實驗中,學生准備相關實驗葯品、儀器,並製作玻璃彎管。在此過程中,學生通過自主探究了解到玻璃在受熱以後就會軟化、變形,還知道實驗室製取二氧化碳時用的玻璃彎管是90°的;當用高錳酸鉀制度氧氣時,需要的玻璃彎管是120°的。同時,學生切身體驗到一個玻璃彎管的製作花費的時間相當長,且會消耗很多酒精,於是對化學實驗的葯品、儀器等更加珍惜。另外,在准備過程中,學生預先了解到稀鹽酸、大理石等葯品及相應的實驗裝置,進行探究實驗時更加自信。
當然,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教師可以定期開放化學實驗室,有效拓展初中化學課堂的教學形式,不僅能加強學生的實驗管理培訓,還能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實驗探究習慣,從而取得實驗探究能力的長足發展。
例如,組織學生進行小組合作探究,以各自的探究興趣為依據,在實驗過程中探究新的化學實驗葯品、儀器等,可以有效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實驗探究習慣、探究意識。又如,當實驗室製取二氧化碳的探究實驗結束後,教師開放實驗室,鼓勵學生進行自主探究。很多學生利用實驗室的葯品完成新的實驗探究活動:利用純鹼、雞蛋殼、石粉、食醋、小蘇打、一次性輸液管以及小的玻璃葯瓶等成功製取二氧化碳,實驗探究效果良好,學生的實驗探究能力得到顯著提高。
初中化學實施實驗探究教學是順應新課改的發展要求,重視用新的教學理念取代傳統的教學思路,並在教學實踐中不斷研究、探索,通過持續的改革和創新,找尋更多更有效的探究教學策略,有效培養初中生的化學實驗探究能力。
『貳』 如何做好初中化學分組實驗
「以實驗為基礎」是化學學科的基本特徵,它是建立在觀察和實驗的基礎之上的,在實際學習中,學生實驗是學生學習化學最直觀、最重要的手段。如何上好化學分組實驗,這是每個化學教師不可避免的課題。因此,教師組織學生進行分組實驗,需要做過細的工作,尤其要抓好以下幾個環節:一、加強課堂演示實驗操作的示範性教師平時課堂演示實驗操作的示範,對於學生實驗能力的培養是不可低估的,因此,教師在實驗教學中應做到:1.操作正確、規范。正確和規范的操作是演示實驗成功的基礎,也是提高演示效果的前提,同時還直接影響到對學生實驗技能的培養。在教師示範操作中,指出實驗步驟的要領,使學生心中有數,操作有序,才能做好分組實驗。2.對現象和結果的解釋要有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在演示時,對出現的意料之外的現象或結果要做科學的分析或解釋,一時無法解釋的,不要忙於做出結論。對於沒有成功的演示應在以後補做。3.注意實驗的方法和技巧。教師精湛的實驗操作技藝,有利於培養學生的觀察力,並給學生美的感受,為實驗的成功打下基礎。4.教師要多設計一些正面的、反面的和側面的不當操作,讓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去認識什麼是科學的,什麼是不科學的,什麼是欠科學的,從而使學生明白一個實驗應該怎麼做、不能怎麼做、不宜怎麼做。二、加強實驗前的預習指導,精心籌備實驗1.指導學生閱讀教材,熟悉實驗內容,弄懂實驗原理,明確實驗目的,記牢實驗步驟,掌握要領及注意事項,做到胸有成竹。2.檢查實驗器材,消除隱患。對學生實驗時可能出現的問題故障,要心中有數,以便能決解實驗中突發的事件。3.分好實驗小組,小組要盡可能分得小,力求每個學生都能獨立做實驗。不要一個人做實驗,其他同學觀看。4.嚴格檢查實驗報告中的准備部分是否完成。比如:可以根據學生實際設計一張實驗報告單,把重點的部分以填空的形式出現,課前預習時能填的填好,需要在實驗過程中填的需做實驗才能完成。5.提高分組實驗教學有效性,要注意學生的實驗心理。教師得在心理上貼近學生,知道學生在做實驗時怕什麼,喜歡什麼,對實驗課還有什麼要求等,心理問題得到解決,就會充分的調動起學生的積極性。三、加強巡視,注意引導,提倡探究學生在進實驗室前的要求是:①能回答實驗前教師的各種問題;②實驗過程中不許互相詢問,保持安靜;③實驗台上的葯品、試劑瓶、儀器等要擺放整齊;④實驗中,同組同學要互相協作,各小組互相監督;⑤實驗結束後,立即清點儀器補充好試劑葯品,愛護實驗室的一切器材和設備;⑥注意節約用水,節約用電,節約葯品,不能隨意亂放亂倒,養成良好的習慣。學生實驗時,不規范的操作時常出現。常見的有:取完葯品後試劑瓶塞不及時蓋好;酒精燈燈帽「躺」在實驗桌上;用過的火柴亂扔在地上或水槽中;使用膠頭滴管取液時,取多了擠回原瓶中等等,針對這些現象,教師切忌坐鎮指揮,而應巡視引導,及時規范操作。教師要督促學生輪流實驗,使每個學生都能熟練地完成實驗。對於動手能力較弱的小組,應該多關心並給予指導看到不良的實驗習慣,一定要及時指正。這樣,經過一個階段的訓練,學生就能養成良好的實驗習慣,形成規范的操作技能。分組實驗是以學生為主體的探究活動。在學生實驗時,要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發揮學生主觀能動性,通過學生的動手、動腦、觀察、思考進行實驗的全程性探究,實現實驗目的。例如,在實驗二氧化碳性質的實驗中,在燒杯中點燃一支蠟燭,然後向燒杯中傾倒二氧化碳,觀察能力弱的學生描述為:蠟燭火焰熄滅,觀察能力強的學生描述為蠟燭火焰由大變小,最後熄滅,所以在進行現象觀察時,教師要悉心指導,及時提醒學生注意觀察細微的現象,對於觀察到的現象和測得的數據要及時如實記錄,不能僅憑書本知識而不顧實驗事實猜想現象。教師的引導與學生的實驗同步進行,學生通過觀察、思考、解答,探究熱情自然會高昂起來。四、認真總結,及時反饋實驗後,教師要作好小結,要求學生認真寫好實驗報告,既可補足未能解決的問題,又能全面鞏固和發展實驗的成果。對實驗過程有所側重地進行小結,應以學生是否能自覺地、熟練地把理論運用於實際作為小結的主要內容。同時予以表揚和批評,使學生取得經驗教訓,明確努力方向。五、細評價,多賞識對學生分組實驗的評價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1.實驗報告的評價,評價學生整理資料、解釋結果、推理和分類的能力。2.實驗等級量表,在做實驗過程中,教師通過觀察、記錄方法對學生在實際操作中表現作評價。3.自我評價報告,用核定表形式寫自我評價報告或感想,適用於評價學生情感,如態度、興趣等。4.相互評價,在小組范圍內,小組成員之間相互評價,適合於學生反思能力。在學生評價過程中,教師要以賞識的眼光挖掘、激發、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不同差異的學生能夠在愉快的教學環境中茁壯成長,是師與生心靈溝通的主要方式。總之,學生實驗比教師單一的上課和實驗演示要困難得多。它既有教學內容,又有實驗組
『叄』 如何在中學化學課堂上開展探究性學習
一、 對初中化學化學研究性學習的認識
所謂化學探究性學習,是指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從學習生活和社會生活中選擇並確定研究專題,通過模擬化學學科研究的方式去獲取化學信息、應用化學知識和技能、分析其因果聯系,並提出解決化學問題的方法與建議。它強調學生的自主發展,即通過學生廣泛地接觸社會,在多元、動態、開放的大課堂中求得全面發展。「化學研究型學習」和「研究」有著本質的區別,它仍是一種學習,只不過是一種「像化學家一樣工作」的學習,形似「研究」,但實是「學習」。這種活動更多地強調過程,而不是結果。探究性學習強調一種主動探究和創新實踐的精神,著力於給學生終身受用的知識和能力,反映和適應了時代對教育的要求。九年級學生無論從知識背景還是動手能力來講都比初中其他年級學生有了很大的提高,在初中化學教學中開展探究性學習順應了教育改革發展的需求,而且化學和學生的日常生活密切相關,如工業的區位選擇、城市化過程中的一系列問題、生活垃圾的處理等都和學生們的生活相關。從這些題目中進行選題,有利於提高學生們的學習積極性,鍛煉學生們的綜合能力,因此開展化學探究性學習是可行而且必要的。
二、探究性學習對初中化學教學的價值
1.探究性學習有利於學生對化學知識的理解和運用。例如,在「活動與探究」、「科學·技術·社會」、「家庭小實驗」、「調查與研究」、「拓展性課題」等系列活動中,通過學生們自己動手活動來學習知識,在活動中拓展了教材內容,這樣學生們自己動手實驗操
作,不僅從理論上學到了知識,而且實驗能力得到加強。
1
2.探究性學習有利於化學知識和技能的遷移與發展。例如,在「嘉魚縣新城區工廠種類分布的調查」活動中,利用「工廠生產過程中排放的廢物對環境的影響」及生態城市的建設,圍繞嘉魚縣新城區及工業園區的周圍的環境保護問題,學生們通過調查問卷及詢問父母、親戚、朋友等,很好地遷移與發展了教材中的知識,達到了探究性學習的目的。
3.探究性學習有利於化學能力的培養。在探究性學習小組活動中,把班級分成多個小組,每個小組負責不同的專題,分別推選出一名同學擔任小組長,每個人都必須承擔一定的責任,每個學生都有明確的分工,為了完成任務,學生們必須去觀察實際,大膽嘗試,學會與人合作,與陌生人打交道,學會調查,這樣下來,不僅培養了學生獨立思考解決問題的能力,而且鍛煉了他們的人際交往能力,語言表達能力,搜索和處理信息、資料的能力。
三、初中化學探究性學習的實施步驟
1.選題 對於九年級學生而言,探究性學習是一個全新的挑戰,他們需要教師的指導,教師要提供給學生一些課題。另外,在化學教學中,啟發學生就某個知識點提出探究性學習的課題,經某一學生提出後,供所有學生參考、選擇。
2.指導 對選中課題的各個小組進行指導。例如「常用洗滌劑的品種、主要成分、去污能力和毒性的調查」中,如何進行表格設計,怎樣問卷調查,怎樣記錄,如何搜集資料,如何整理、分析資料,怎樣寫小論文、調查報告等進行指導,幫助學生完成任務。
『肆』 初中化學課堂教學中如何組織學生進行有效討論
在課堂教學中如何組織學生進行有效的體驗式探究活動
教學過程是師生互動、積極交流、共同成長的過程,即是所謂「教學相長」。如果沒有交流、沒有互動,也就可以說不存在或未發生教學。而課堂是教學的主陣地,如何提高教學質量,關鍵在於課堂教學。
新課程實施以來,大家都致力於課堂教學改革。我的課堂教學也出現了多樣化的教學模式,我教的模式和學生學的模式都發生了變化。我在課堂教學中重點探索如何組織學生進行有效的體驗式探究活動。經過幾年的實踐,已有所成效,現總結如下:
一、確立學生主體地位和教師的主導地位
新課程教學實施的一個基本原則是確立學生主體地位和教師的主導地位。「讓課堂充滿生命活力,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已經成為我們的共識。在上課的過程中,我特別注意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滿足學生的主體需要,學生們敢於、樂於大膽地發表自己的見解,個性得到了張揚。尤其是組織小組進行活動時,先責任到人,每個成員都發揮自己的主人翁作用,都要講解或表達個人見解。在檢查落實時,每個成員都有責任監督、發現及指出他人的不足,這樣就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
教師在學生活動時要進行有效的指導、點撥和幫助,充當學生的引路人,把他們從偏執引向正軌。因此,在常規教學中,我除了創設豐富多彩的教學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提供便利的學習服務外,更著重指導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思維方式,掌握學習策略,同時與學生分享自己的想法和情感,真正成為學生的向導。
二、實現多樣化的教學形式
在課堂教學實施的過程中,為了給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為了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我積極地探索多種教學形式,如課堂討論、組織辯論賽、編演小品劇、開展知識競賽、演講等學生喜歡的活動,學生在積極主動狀態下學到了知識,極大地促進了思維的發展。我在設計這些活動和指導學生編演時充分考慮到要達到什麼目的,學生從中學到什麼,避免表演只起到活躍課堂氣氛的作用。
引導性問題的提出是課堂教學的核心環節,是重中之重。在課堂教學中,我首要解決的問題就是如何設計一個能引導學生思考、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和想
var script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script.src = 'http://static.pay..com/resource/chuan/ns.js'; document.body.appendChild(script);
象能力的引導性問題。為此,我在備課的過程中,著力考慮盡可能的藝術化、情境化地設置問題。
在設計討論時注意到要有啟發性,既不能因簡單而流於形式,也不能因太難而泯滅熱情。在課堂教學的每一個環節都從教學需要出發,從學生需要出發,不能為了創設情景而創設情景,我知道,如果一味追求表面的形式,那會遠離課程改革的要求。
課堂教學不同於單憑語言來塑造形象的文學藝術,它是教師嫻熟地運用綜合的教學技能技巧,按照科學和美的規律而進行的一種獨創性的教學實踐活動。在這一過程中,課堂教學講解藝術的掌控顯得更為重要。講解得當,才能奏響賞心悅目的教學曲。
課堂講解一要講在學生的需要及時雨上,二要講在學生的興奮升華上,三要講在學生的思考困惑上,四要講在學生的感悟總結上。否則也就不是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無法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就構建不了高質量的課堂教學?
三、創造有「規則」和「秩序」的互動課堂
教師要努力營造一個和諧、寬松、融洽、生生互動、師生互動的課堂氛圍,讓學生敢於探究、樂於探究。教師們談到小組活動時,都有過這樣的感受:當某個小組闡述觀點、表達成果時,其他小組的同學要麼忙著整理自己的資料,要麼談笑,學生們不傾聽、不補充、不否定,明顯的錯誤發現不了。教師也只是與該小組學生對話,對每個小組成員來說,他們只了解了本小組的研究內容,其他小組完成的那部分之師知之甚少了。也就是說,每個學生獲得的知識是不完整的。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我和學生一起建立了課堂傾聽的新「規則」,師生擁有共同的「秩序」,這樣其他組學生就不會置身於活動之外了。毫無疑問,沒有了有效的課堂管理,就不會有高質量的課堂教學。
我校屬於農村學校,學生的生活環境、接受的信息、與人交流的條件較城區或多或少地受到限制。與人合作交流、共同探究是其成長的迫切需要。因而在在課程改革中,我更多地考慮到學生發展的需要,嘗試小組合作、情景體驗和自主探究的教學方式,依據學生年齡特點適當制定學生參與評價的內容和方法,為學生搭建體驗、展示、成長的平台。
『伍』 怎樣上好初中化學實驗課
化學實驗是進行科學探究活動的重要方式,要適應教育改革和新世紀社會對人才的要求,在教學中發展學生智力,培養能力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一環,尤其在當前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新形勢下,加強實驗教學是提高化學教學質量,提高學生素質的重要一環。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以實驗的魅力來吸引學生,抓住學生,才能使化學教學立於不敗之地。觀察老師演示實驗的操作、現象;上好實驗課,獨立地做好學生實驗,是學好化學的基礎。物質的性質要通過實驗來驗證,一些物質的製取要通過實驗來完成,上好化學實驗課,對鞏固所學知識,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創新意識是很有幫助的。
步驟/方法
一、演示實驗,設疑激思
演示實驗教學,在演示之前向學生交待清楚實驗內容、目的及觀察的現象,告訴學生應該觀察什麼,從什麼角度去觀察,怎樣捕捉稍縱即逝的現象,通過實驗現象的觀察,認真鋪設一些必要的階梯設下疑問,激發學生思考。例如在做化學變化的演示實驗時,先讓學生觀查用沙紙打磨後鎂條的色態及燃燒過程中的現象、此實驗說明了什麼問題?等,再如在講「金屬活動性順序前面的金屬能把後面的金屬從它的鹽溶液里置換出來」時設下疑問:能否所有金屬都符合這一規律?學生猶豫,不能正確回答,這時便補充鈉與硫酸銅溶液的反應實驗,實驗前先讓學生按一般規律設想,說出實驗現象,很快有的學生就說出「鈉表面覆蓋一層銅」,因在金屬活動性順序中鈉排在銅的前面,所以鈉能置換硫酸銅中的銅。接著教師開始演示,並要求學生認真觀察鈉的變化,溶液的顏色變化。實驗結果表明:鈉漂浮在硫酸銅溶液表面,迅速旋轉產生火球並消失,溶液中出現藍色沉澱,這精彩的現象,瞬間的變化,學生凝神觀察,猜測被推翻,為什麼會出現以上現象呢?你從而發現了鈉有哪些性質?這一個一個的疑問激發了學生的思維活力,經討論和教師點撥,對金屬鈉學生有了初步了解,再通過教師解釋,寫出鈉與水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和氫氧化鈉與硫酸銅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學生便明確了實驗現象的產生和鹽與金屬的反應規律中應除去「K、Ca、Na」三種活潑金屬,這樣以生動的實驗探索,不斷的設置疑問,使學生思維活躍,求知慾望逐漸增加。
二、學生實驗,創新思維
學生實驗不僅是學生學好化學的重要手段,而且在培養學生創新思維,增強創新意識,養成創新思維習慣中起重要作用。學生實驗是在完成某一單元教學內容後,在教師組織指導下由學生親自完成的課堂實驗,是學生獲取知識、形成技能、發展智能和個性品質的最佳途徑。學生實驗具有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鞏固和運用雙基、發展智力和培養能力、培養學生優良個性品質等功能。當然這些功能的發揮是在教師精心組織與指導下實現的,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是提高實驗效益的前提和關鍵。教師的指導,在實驗操作方法,實驗變數、條件的控制,實驗觀察、記錄,實驗結果的分析和概括、解釋和評價以及用實驗方法解決化學問題一般方法,如:實驗 → 觀察 → 分析 → 結論 → 實踐,問題 → 假設 → 實驗 → 觀察 → 分析 → 證實假設中起關鍵的作用;在實驗技能方面,教師指導學生認識儀器、掌握儀器的操作規程、實驗操作步驟、正確觀察、記錄和處理實驗數據等;在實驗思維方面,做到學會觀察、學會記錄、學會處理數據、學會推理、學會誤差分析等內容。
學生實驗過程中教師的指導貫穿於學生實驗的整個過程之中。由於學生實驗不同環節的要求各有所不同,因而教師的「導」也各有側重。我一般在學生實驗操作前,從實驗本身的特點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採取啟發講授模式,幫助學生明確實驗的目的要求、激活學生認知結構中的知識,並啟迪學生遵守一定的要求出把握實驗的操作要領等,以消除學生實驗中的知識、思路、方法、操作等方面的障礙。具體作法是:
(1)編制好實驗計劃 各個實驗都應編好計劃,內容應包括實驗的題目、目的、要求與方法,實驗所需的儀器、材料、工具等。若是分組實驗,還應事先分好組。
(2)做好實驗准備 實驗的器材、葯品等都應在課前做好充分准備,實驗開始前應查點儀器是否齊全、完好和配套,是否符合實驗的要求。各個實驗,力求在課前親自操作一遍,以免課堂上失誤。
(3)向學生提出明確要求 :
①每次實驗前都應要求學生對實驗教材進行預習,明確實驗的目的和主要操作步驟;②實驗過程中應讓學生有安全第一的意識,如,不得嘗葯品的味道,不得觸摸劇毒葯品,不得嗅腐蝕性氣體等;
③應教育學生愛護器材,教師應按規范標准訓練學生的實驗動作,操作步驟應合理;
④要求每個學生都能積極地獨立地參與實驗操作,不應該只由少數人操作、多數人充當「助手」和「觀察員」或「記錄員」;
⑤每次實驗之後,都應要求學生寫出合乎要求的實驗報告。在可能情況下,還可發動學生將實驗的成果製成教學掛圖、教具和標本。
(4)操作示範,消除恐懼:實驗中如果有實驗儀器和操作屬於學生首次接觸或難度較大綜合性較強的,教師要為學生作出操作示範,並結合操作點明操作要領及禁忌事項。確保實驗安全、順利。如H2純度的檢驗操作學生會很怕,我一般先演示兩遍,便消除了學生的害怕心裡,再如《溶液濃度配製》的學生實驗,對於配置操作步驟用「一算二稱(量)三溶四移的歸納;又如把《粗鹽的提純》實驗中的過濾操作要領歸納為「一角、二低、三靠」,以利於學生整體上把握和記憶。 學生開始動手實驗時,首先從實驗態度引導,讓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到實驗中來,這也是很關鍵的。特別是某些存在一定危險因素的實驗,如濃硫酸的腐蝕性、點燃氫氣(不純)會爆炸等,更要作好引導,消除學生對實驗的恐懼心理。其次,要從實驗技能和實驗思維兩個方面去導,以確保學生規范地進行實驗,做到操作明確、觀察有序、記錄科學等。由於學生實驗是由學生自行進行的,而不同學生的知識水平與能力層次也各有不同。因此,學生實驗過程中出現的問題也就各種各樣,教師難以在課前全面完整地加以預測。這就要求教師要深入學生實驗操作之中。巡視指導,及時發現問題並解決問題。對於實驗中不同的問題要採用不同的策略來引「導:對於實驗操作上個別的問題,結合學生操作情況給予個別指導;對於普遍性的問題,則集中點評,指出錯誤的原因、演示規范操作、提示操作要領;對於實驗中學生認識上的問題,面對學生的提問,我一般不直接回答,應採用啟發誘導、搭橋鋪路的方式,誘導學生展開思維,獲取答案;動手能力差的學生,作為巡視檢查的重點對象,教學中既耐心細致地給予指導,又要求學生耐心細致、努力完成實驗;對於實驗觀察中的問題,則引導學生結合實驗目的要求,分析思考實驗觀察要點和重點,做到全面觀察又重點突出。
(5)學生的動手練習:老師的講解和演示是為了使學生知道應該怎樣做和為什麼一定要這樣做的道理,而這些技能要為學生所掌握,則必須經過他們自己親自實踐,才能達到。因此,重在練習,練習時,教師注意巡視,對操作錯誤或對操作有膽怯感的同學應重點加以指導,例如:膠頭滴管的使用,剛開始時,同學們的手一直顫動,結果不是滴在試管壁上,就是滴在實驗台上,可是經過幾次反復操作,練習,同桌同學互相檢查,指出缺點與錯誤之處,很快同學們就能應用自如,掌握要領了。再如,實驗室制氧氣的實驗中,從水中取出用排水法收集滿了的集氣瓶,剛開始時,同學們取出集氣瓶感到很困難,結果,導致集氣瓶中的氧氣又逸散了,因此,我就讓同學們在制氧氣前,先反復練習從水中取集氣瓶的方法,熟練了,掌握技巧了,就不會出現上述情況了,很多的演示實驗也是同學與我共同完成的。
(6)做好小結與評價 實驗結束後,要進行小結。小結前, 要在實驗思維方面加強指導,及時把學生的思維引導到實驗總結中來。具體內容有三個方面:
1)根據實驗過程中觀察到的事象,進行歸納處理,得出正確的實驗結論;
2)根據實驗操作的體會和已有的知識經驗,推理演繹、獲取規律性知識
3)針對實驗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實驗的改革與創新。如在完成《濃硫酸的特性、稀硫酸的通性、 硫酸根離子的檢驗》實驗後,啟發學生思考:
①通過本實驗,可以得出濃硫酸具有那些特性?稀硫酸有那些通性?在實驗中是如何體現的?
②如何進行SO42-的檢驗?試歸納出檢驗的一般操作規程。
③在取用濃硫酸進行實驗時要注意那些問題?
④許多實驗中常常產生有害氣體,試舉出防止尾氣污染空氣的方法,等等。同時還要對學生實驗過程作出評價性指導,即根據實驗目的和要求對全體學生存在的普遍性問題或帶有傾向性問題以及對發展學生的智能和 實驗水平有關的問題進行講評,促使學生認識水平產生新的飛躍。我一般指定學生或實驗小組報告他們的實驗過程與結果,然後師生共同講評,指出優缺點,明確改進方向。小結之後,指導學生切斷電源整理好實驗儀器、工具和材料。課後應對學生的實驗報告進行批閱。
三、改進實驗,形成實驗能力
化學教學中,為了幫助學生形成實驗能力,為了培養學生探究創新能力,我把一些實驗進行了改進,如:證明空氣中氧氣佔五分之一的演示,我把它改成磷在裝有定量空氣的集氣瓶中燃燒後水倒吸進入五分之一加以說明,現象明顯,有說服力。再例如實驗室制二氧化碳的實驗,實驗中葯品、步驟很清楚,但我把此實驗進行了改進,讓它以習題的形式出現。我提供了(1)碳酸鈉和稀鹽酸(2)石灰石和稀硫酸(3)石灰石和濃鹽酸(4)石灰石和稀鹽酸四組葯品,並設計了幾套實驗裝置,讓學生選擇去做,這樣一來,學生好奇心大增,不再受課本步驟的約束,親自實驗驗證。在操作中,進行巡迴指導,及時糾正操作中的錯誤,學生從動手到動口,個個一副小科學家的樣子,時而眉頭緊鎖,時而笑容滿面,經反復實驗驗證,最後歸納出實驗室製取二氧化碳的最佳方案。實踐證明,通過老師的演示,學生的動手,實驗的改進,可形成以下十個方面的能力:
(1)查閱有關化學文獻資料的能力;
(2)實驗思維能力;
(3)提出問題,選擇和確立課題的能力;
(4)科學地選擇實驗方法和設計方案的能力;
(5)正確選擇儀器,並能根據實際情況調整實驗方案的能力;
(6)按實驗步驟完成實驗的能力;
(7)正確的實驗基本操作技能;
(8)正確觀察、記錄、測量和分析的能力;
(9)正確處理數據和表述實驗結果的能力;
(10)評價實驗方案、方法、過程的能力。
四、增加興趣實驗,激發興趣
化學是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大量的物質知識、定律、理論的認識與形成都建立在實驗的基礎之上。化學實驗教學作為一種實踐活動,學生可以學會觀察事物,測定數據和分析數據,在解釋實驗現象和分析實驗結果的過程中,形成分析、比較、綜合、概括等思維方法;可以形成化學概念,理解和鞏固化學知識,啟迪科學思維;可以形成實踐能力和創造能力,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所以我在教學中增加了大量的興趣實驗,如緒言的學習中我就增加將金屬鈉放入水中再滴加無色酚酞試液的實驗,一開始就讓學生產生好奇心;再如學習氧氣做磷燃燒後,我馬上補充一個煙幕彈實驗,極大的調動了學生學化學的積極性,我常這樣以實驗的魅力來抓住學生的心,讓他們愛化學。
五、實驗習題的選擇
化學實驗課重在示範和練習結合,以練為主。練的另一種方式是做實驗習題,教師的講解和演示是為了使學生知道應該怎樣做和為什麼一定要這樣做的道理,而這些技能要為學生所掌握,則必須經過他們自己親自實踐,才能達到。因此重在練習,而且現在的中考試題中實驗題既注重了基礎,占的比例又大,且靈活性、思維能力的要求更加突出,習題的選擇既要要注重基礎又要注重思維方式的培養。特別是對學生思維的嚴密性、思維的敏捷性、思維的深刻性以及思維的發散和收斂能力進行有針對性的培養和訓練。所以我選擇的書面習題一般分ABC級,A級為基礎題,BC兩級則不同。如氧氣的制備與性質學完後,第一步做做填空、選擇、簡答題;第二步做做實驗裝置改錯的文字表述題;第三步做做給出不同的材料、不同的裝置制備氧氣的最佳選擇,並評價出各自的優劣。
『陸』 如何加強小組合作,提高初中化學教學質量
初中化學教學是化學教育的啟蒙和基礎階段。它不僅能為學生升入高一級學校學習奠定基礎,也能為學生將來參加工作解決一些實際問題做好准備。鑒於初中化學課時少、任務重、內容分散及有些概念極易混淆等特點,要想提高初中化學教育教學質量就必須打造初中化學教學中的高效課堂。下面本人根據兩年多來在初中化學教學改革中的探索,談一談對構建初中化學教學中的高效課堂一點粗淺的認識,僅供參考。
一、教師要明確高效課堂的概念以及對其有一個准確的認識
(一)高效課堂教學:就是最大程度地發揮課堂教學的功能與作用,在規定時間內最大限度地完成教學任務,完美地實現教育教學三維目標的整合,以求得課堂教學的最大效益,達到教書育人的目的。
(二)「高效課堂」屬於「有效課堂」的范疇。「有效課堂」是我們課堂教學的第一境界,而更高層次的追求應該是「高效課堂」。「高效課堂」更符合時代和個體的價值取向,其顯性標志是:課堂教學既有課程內容選擇上的廣度和深度,又有課程實施安排上的密度和適度,還有課程組織落實上的力度和效度。也就是說,「高效課堂」要做到信息量大、思維含量高,情感培育要真正觸及人格和靈魂。
二、教師要掌握一些高效課堂的教學方法和策略
(一)激發興趣,引導學生樂學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求知的巨大動力,是發明創造的源泉。興趣的培養在於誘導。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因勢利導,引導並及時排除不利於發展學生認識興趣的因素。有針對性地幫助學生掃除學習中的障礙,喚起他們的學習興趣,使他們能積極主動自覺地學。
初中化學對學生來說是一門新學科,大部分學生開始會對化學學習頗有興趣,尤其對化學實驗更感到有意思。但是當學到化學用語、元素符號和基本概念時,常常會感到抽象難懂、枯燥乏味。因此把化學視為「第二外語」或認為化學是一門「死記硬背」的學科,不能靈活地理論聯系實際,原有的興趣也就慢慢地消失了。如何在教學中培養和保持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引導學生突破初中化學知識的分化,使原有的、暫時的興趣轉變為穩定的、持久的興趣呢?本人採取的方法是:結合書本中介紹科學家探索化學奧秘的軼事,對學生進行化學發展史的教育,如道爾頓提出近代原子學說,居里夫人一生榮獲兩次諾貝爾獎,談聞名世界的中國古代發明如造紙術、火葯等,論化學與現代化建設和生活的密切關系等等。使學生清楚地認識到:化學用語是國際通用的語言,是國際上用來表示物質的組成、結構和變化規律的一種特殊形式的交流工具。讓學生感到學好化學知識將直接關繫到祖國的發展和建設的重要性,從而增強了他們學習化學的自覺性和積極性。
初中化學需識記的知識比較多,有時又很集中。如人教版教材上冊第四單元課題2元素一節就出現了二十七種元素符號,如果讓學生一下都記住很難,為此我從第一章開始,將需記住的元素符號分批分期地布置給學生,並經常提問檢查,分化難點。同時把元素符號、原子團等製成小卡片,把化合價編成順口溜,把重點內容寫成韻語,簡化記憶。例如在煉鐵的實驗過程中,應是先通一氧化碳,把試管內空氣排凈後再用酒精燈加熱,當紅色氧化鐵完全變為黑色時,要先撤酒精燈,等試管完全冷卻後再撤掉一氧化碳。這個實驗經演示講解後,我們用氣—燈—燈—氣四個字來表示,使學生很快地掌握,並能完整准確地說出其四個字順序的含義及為什麼。
另外,我們還根據初中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更多地依賴於學習興趣、其形象識記能力超過抽象識記能力、再造想像力比較豐富的特點,成立了化學興趣小組,目的即為鍛煉學生動腦、動手、動筆、動口能力。從激發興趣著眼,訓練學生的發散思維和創新思維,發動學生利用小葯瓶、塑料袋、鐵絲、蠟燭等廣泛開展微型實驗活動和將教材中的個別演示實驗改成家庭小實驗。例如學習了著火點以後,我們組織了學生做「燒不焦手帕」、「玻璃棒點燈」等實驗。除引導學生做實驗外,在教學中我還藉助於圖片、模型、幻燈、多媒體等手段進行直觀教學。這些活動的開展消除了初中學生學習化學的畏難情緒,使學生感到化學有趣、樂意學,智力和能力同時得到了發展。
(二)精講多練,提高教學效率
打造高效課堂是現代教學的基本要求,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教學是師生的共同活動。在教學過程中應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但必須是在充分發揮教師主導作用下才能真正做到。如果教學中形成滿堂灌、注入式的局面,或者教師放任自流,學生各行其是,都不能保證教學質量。
教學過程是在教師指導下的認識過程。初中化學教學主要是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實驗能力、自學能力和創新能力。而這些能力的提高,關鍵在於教師的啟發和引導。教師要在四十五分鍾課堂內向學生傳授化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並使學生能輕松接受,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它除了要求教師自身有極其淵博的知識,較強的表達能力和組織能力外,還要求教師在課前要充分理解吃透教材、掌握學生。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結合學生暴露的問題、瞄準學習目標,深入准確、畫龍點睛地講,同時還要符合學生的認識規律,激發思維,擴大密度,使他們在短短的幾十分鍾內思維始終保持在最佳狀態,只有這樣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所謂精講,既要配合教材內容,又要面向全體學生。精就是要突破重點,帶過一般,設疑破難,創造思維情境。練是鞏固知識的途徑之一,練要練到點子上,要精心設計一些針對性較強的問題,引導學生在分析研究這些問題的過程中,掌握所學知識。能讓他們親自動手操作的或口頭表達練習的,就盡可能讓他們動手動口實踐,以達到真正掌握知識,舉一反三的目的。有些問題能學生自己解決或小組合作解決和自我展示的,教師只糾正和點評就可以了。
例如:初中化學知識主要分為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元素及其化合物、化學計算、化學與生活五大部分。就拿元素及其化合物來說,知識內容龐雜,涉及到三十多種元素,七十多種化合物和眾多的化學方程式,如若把這些知識孤立地講,往往會事倍功半。但只要抓住他們的內在聯系、區別異同、歸納對比、形成網路,抓住其實質就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為此,在教學中我通過觀察學生的表情、舉動以及接受效果,針對學生感到有困難的地方,教材的關鍵點、知識聯系的轉折點以及易混淆的地方,結合思考題給學生以點撥、啟發和疏通,從而達到精講多練,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目的。
(三)讓學生由感知知識走向動手實驗
化學教學中有這樣一句話講實驗不如給學生演示實驗,演示實驗不如讓學生親自動手做實驗,這三種方法掌握知識的效果是逐漸遞升的,講實驗和演示實驗只是學生的一種感知,只運用了學生的眼和腦,而動手實驗則是一種感受,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它能讓學生體會知識獲得的全部過程。這樣學生就會體會到由「提出問題」、「建立假設」、「進行實驗」、「獲得結論」、「交流評價」的全部過程。這樣學生的眼、手、腦、心等身體的各個部位都參與了學習,效果自然就會很好,掌握的知識也就非常牢固。合作探究是學生掌握知識最有效的途徑,它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也能讓學生在合作學習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實驗並不會都能成功,那麼失敗時分析失敗的原因也就是發現新問題,發現新知識的過程。這樣書本上的知識就會在實驗中得到擴展,得到升華。現在的化學試題中往往設計一些問題實驗探究題,這也是學生的一個弱項,把分組實驗搬進課堂,讓學生親自動手去做,發現問題及時解決,就能很好地提高學生這方面的能力,增強了學生的應試技巧,避免在考試中失分,達到了一石二鳥的效果。動手實驗既能讓學生掌握課本上的實驗知識和化學實驗的基本操作,也能讓學生在實驗探究中發現問題,進而引出書本上沒有但在試題中常見的化學問題,這些問題讓學生在合作探究中解決,既增加了學生的知識面,又達到知識在實驗中升華的效果。
三、建立融洽的師生關系,創建有效的學習氛圍。
俗話說:「親其師信其道」,在化學課堂教學中,由於學生學習化學的程度參差不齊,因此教師要尊重學生的思想,不要挫傷他們的積極性,尤其對差生更要多加關注。教學過程中要求教師知識傳授嚴謹的同時,更要求注重培養學生的自信心。教師要努力尋找他們的閃光點加以鼓勵,給他們介紹一些學習方法,讓他們感受到成功的喜悅,提高學習的積極性,進而建立一種融洽的師生關系。師生關系的融洽使學生感覺到課堂氣氛輕松,表現出願意配合老師的教學,使教與學的活動得到良好開展,從而創建出有效的學習氛圍。
總之,高效課堂是當今教育的主流,也是全面提高教學成績和深化素質教育的有效途徑,它的開展既減輕了教師負擔,又減輕學生的學業負擔,高效課堂作為一種理念,更是一種價值追求,一種教學實踐模式。在今後的課堂教學中,將會引起我們更多的思考、更多的關注。
『柒』 如何開展好初中化學實驗教學設計
如何開展好初中化學實驗教學設計
如何根據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特點,利用化學實驗教學的優勢和方法,進行有效的教學活動,是當前初中化學實驗教學的重要任務。我們可以建構實驗教學新模式,不斷誘導學生建立新的目標,引發學生的認知沖突,發揮教師主導作用,幫助學生建立新的認知結構,並採取一定的輔助教學途徑,實現初中化學實驗的有效教學。並讓學生通過化學實驗這一實踐活動來獲取化學知識培養學習學生能力是最佳選擇。
一、讓化學實驗在化學教學過程中唱主角
通過化學實驗可以使學生獲得更多的感性認識,避免了傳統教學中只重視理性認識而忽視感性認識的錯誤做法。在化學實驗中讓學生尋找操作錯誤的原因,探索最合理的操作程序,從真正意義上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也讓學生明白了知識的結論重要,獲取知識的過程、手段更重要。通過化學實驗能提高學生的觀察判斷能力,分析現象的能力,讓學生透過簡單現象發現內在的本質。若以小組形式組織學生進行化學實驗還可以培養學生團隊的意識,協作的精神,這也是素質教育最新要求。通過化學實驗使學生能提高環保意識,節能降耗的意識。例如在實驗結束時,對實驗廢棄物(包括用剩的葯品,取葯品用的紙槽等)的處理,以及實驗室制氧氣後對催化劑的回收再利用,能讓學生懂得環保是每一個人的義務,節約是有理論依據的,通過實驗可培養學生的科學作風,科學習慣。利用好化學實驗可以全方位的提升學生的素質,要使之落在實處。
二、讓化學實驗貼近現實生活
現行課本中的演示實驗、學生實驗有典型性,實驗現象也很吸引人,確實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但是由於課本中所列實驗用品很多在日常生活中找不到,沒法在生活中得以親身體驗。所以學生往往把教師的演示實驗看成一次精彩的魔術表演,而學生只不過是一名觀眾。為了避免化學實驗脫離實際,使學生不僅喜歡看演示實驗,更喜歡從日常生活中尋找合適的物品自己設計方案自己親手做實驗。例如在歸納物質的物理性質時,通過日常生活中人人離不開的食醋、食鹽、醬油的對比讓學生自己總結三者的區別後,再歸納物理性質包括的范圍;利用兩張廢紙,一張撕成碎片,另一張點燃,來推知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的區別;利用廢電池的金屬外殼,水垢來製取氫氣和二氧化碳;到學校附近的化工廠考察化學變化在工業上的應用;到大自然中採集土壤樣品;利用植物來製取酸鹼指示劑;通過調節水樣的酸鹼度現象觀察牽牛花顏色的變化。還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實地滅火比賽,教師製造出不同位置不同燃料的火災,讓學生自己尋找滅火的材料,設計滅火的方案,通過親身的體驗讓學生明白滅火的原理。同時也增強消防意識,還可以讓學生從家中自製一些溶液互換後通過簡單的實驗推出溶液的名稱。指導學生利用物質的物理性質或化學性質進行科技小發明,利用木炭的吸附製作凈水裝置。
總之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多創立與實際生活相聯系的實驗情境,使學生有更多機會參與到化學實驗中,讓學生在實驗中收獲知識,得到樂趣。
三、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 ,建構新的認知結構
學習的過程關鍵在於學習者認識到自己的認知結構存在不足或者錯誤,然後在外界和內部的推動下形成完善和優化認知結構的意識,形成預期的認知目標,才能實現認知結構的轉變。教師作為重要的外界因素,其引導作用不容忽視。因此就要求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教師應當在化學實驗課堂上進行有意識的引導和幫助。通過滲透到課堂的每一個環節中進行指引。首先,問題導入設置問題情境;其次,建構概念創設判斷條件;再次,問題解決形成最近發展區,獲得獨立概念和結果;最後,歸納總結,通過獲得的新概念和原有認知結構進行融合,形成新的知識體系。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通過許多實例進行有意識的應用和嘗試。例如在進行下面的實驗時,就可以進行嘗試。在燃燒和緩慢氧化的教學中,對白磷的燃燒演示實驗進行改進,用導管向燒杯的熱水中緩緩通入氧氣,可看到熱水中的白磷與氧氣接觸後,也開始燃燒,產生火光。演示結束後,引導學生思考3個問題:
在介紹上面的問題後,繼續向同學演示紅磷燃燒的實驗。先將少量紅磷放在鐵紗網上,然後使用酒精燈進行加熱,要求學生注意觀察紅磷在空氣中燃燒的現象,思考現象背後原因和規律。藉助於這種方法可以極大的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進行主動思考。由於實驗現象饒有趣味,所提出的問題富有思考性,可以促進學生認知結構的變化,建立新的認知結構。
四、讓化學實驗成為探究性課題
利用學生學過的知識解決生活和學習中的實際問題,最能激發學生的求知慾,也是開發學生創造力的最好方法。選擇合適的實驗項目是關鍵,要求教師把握好尺度,所定實驗用品從生活中能找到、實驗操作簡易無危險、實驗目標比教材中要求略高、實驗方案要求多樣化、實驗內容融合相關學科,例如可以設置如下實驗項目:
(1) 證明自來水不是純凈物
(2) 驗證白酒中含有水
(3) 收集一瓶你卧室里的空氣樣品
(4) 收集一些利用水生植物製得的氧氣
(5) 測定蘋果、桔子的酸鹼度
(7) 證明紙中主要成分是碳元素、氫元素
對教材中的實驗裝置進行改進,讓學生利用物理中學過的電學知識設計一套檢驗酸、鹼、鹽溶液導電性的裝置。讓學生利用實驗中破損儀器,日常生活中的廢舊物品如飲料瓶、葯瓶、輸液管、廢筆桿等製作簡單的儀器。例如可製作簡易的啟普發生器,洗氣瓶,沖洗瓶,集氣瓶等儀器。
化學實驗是化學科學認識的源泉,是訓練科學方法的有效途徑,是養成科學態度的必由之路。在素質教育全面展開的今天,化學教師應充分利用化學實驗在化學教學中獨特的作用,在安全第一的前提下,構建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習平台,讓學生充分發揮主動性,展示創造能力,讓學生在化學實驗中獲取真知,收獲樂趣。
『捌』 如何開展初中化學研究性學習課
一、選題准備階段的主要工作:
1、提出適合研究的問題;
2、將問題轉化為課題;
3、組建團隊、聘請輔導老師;
4、討論研究條件、確定研究樣本;
5、查閱相關資料、請教老師或有關人員,論證課題的可行性。
二、制定研究方案,寫開題報告:
制定研究方案六個要求:
1、研究要求運用相關學科知識,盡量綜合兩門以上學科內容。
2、要有檢索文獻的計劃,其中還必須有上網查詢資料的計劃。
3、要求訪問至少兩位專家,訪問形式可以多樣化(通信、電話、訪談等)
4、要有活動進程計劃,有分工和組織活動的形式。
5、要有預期達到的目標和活動的預期結果形式。
6、有聘請的指導教師。
制定研究方案:
課題研究的方案是合理組織課題研究活動的必要條件,是為完成課題研究任務而詳細編製成的「施工藍圖」,課題研究方案的設計,對以後具體實施有一定的導向作用,能使我們的研究工作更具有計劃性,減少盲目性。
三、學生研究方案的內容:
1、課題名稱及研究目標、意義;
2、研究內容;
3、研究方法和步驟;
4、預期成果;
5、具體任務分解;
6、可行性分解;
7、時間進度、人員分工;
8、可能困難分析及應對措施。
四、學生研究方案容易出現的問題:
1、活動目標不明確;
2、研究方法不合適;
3、研究內容不清晰、不具體、不聚焦;
4、行動計劃粗線條;
5、人員分工不合理;
6、不重視相關資料的收集與分析。
五、開題報告會,論證研究方案的可行性
學校處理課題研究評審小組,對課題的申請、立項、研究成果等進行評審。課題申報評審的主要程序是:
1、小組匯報
(1)所選課題的目的意義;
(2)計劃解決的主要問題和進行的主要工作;
(3)活動設計的主要思路;
(4)預期的困難和問題,自己的有利和不利條件;
(5)預期的成果及其表達形式。
2、評審小組提出問題,小組成員回答問題
3、教師評議、討論評審意見,並決定是否通過評審,確定成績。
4、反饋評審意見,向學生提供修改的建議。
六、如何撰寫開題報告:
開題報告是課題批准立項之後,課題開題要做的課題規劃和研究准備,也是課題研究的前期工作。開題報告的好壞決定著課題研究的發展方向和質量,因此撰寫開題報告對課題研究至關重要,也是課題研究過程的重要組成部分。
(一)開題報告含義
開題報告,就是當課題方向確定之後,課題負責人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撰寫的報請上級批準的選題計劃。它主要說明這個課題應該值得進行研究,自己有條件進行研究以及准備如何開展研究等問題,也可以說是對課題的論證和設計。開題報告是提高選題質量和水平的重要環節。
(二)撰寫開題報告的方法
開題報告是教育科研管理部門掌握課題研究進度、對課題進行有效管理的依據,在一定程度上能促使研究者合理安排研究時間和進度、對如期完成科研任務,具有促進作用。同時,撰寫開題報告的過程也是學習教育科研理論,全面把握課題研究領域理論的過程。
開題報告的基本結構:
(1)開題報告課題名稱。(2)課題研究的意義和國內外研究現狀。(3)課題研究的主要內容、方法。(4)課題研究工作的時間安排、課題組成員及分工。共由四個部分組:
1、課題名稱即課題的選題、申報和批准情況。包括課題名稱、課題類別批准文號、課題負責人及所在單位。課題開題的時間、地點、參加人員及開題的形式等。課題名稱就是把課題的基本情況做以簡單介紹。
2、課題研究的意義和課題國內外研究的現狀。這部分主要闡述本課題研究的意義和社會價值,以及本課題在國內外研究現狀。
課題研究的意義,就是為什麼要研究這個課題?你研究的課題有什麼實際價值?這個課題研究有什麼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通過研究要解決什麼問題。課題國內外研究的現狀就是指你要研究的課題,經仔細地查閱與本課題有關的文獻資料,了解有沒有別人研究你要研究的課題?有人研究,研究到什麼程度?如何研究的?你在別人的研究成果中有什麼啟示?根據別人的研究你如何確立自己的創意和研究思路。
3、課題研究的主要內容、方法、要點和目標。這一部分主要闡述課題研究的主要思路,確定研究的視角,研究的主要內容、方法、要點和目標。指出研究的出發點和已經過的途徑。內容,是課題具體要研究的什麼。研究內容要界定研究的范圍、研究對象,內容決定你用什麼樣的方法和研究的可操作性。
科學研究除了應用哲學方法和一般科學方法外,還要有具體的研究方法、技術手段。每項具體的科研課題都要有相對應的教育科研方法。
課題研究的出發點是課題提出要解決的問題,課題研究的目的是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4、研究工作的安排,組成研究隊伍。這部分闡述研究階段、步驟時間及分工。闡述研究進度、子課題設置及人員分工,每個階段要取得什麼形式的研究成果。課題研究所需的經費及承擔單位。分工是將課題研究組負責人、成員名單及分工情況寫出,目的是為了增強課題研究組成員的責任感,以利於計劃的落實。研究工作的安排,是研究實施步驟、時間規劃,就是研究的每一步驟、每一階段的工作任務和要求,每個階段需要的工作時間,不僅要胸中有數,還要落實到書面計劃中。這樣,就可以嚴格按步驟和時間要求進行研究,自己督促自己,自我檢查計劃的完成情況,從而保證課題研究按時保質完成。
具體也可以自己查閱資料
不懂可以追問.
『玖』 初中化學如何進行探究設計
教育應與現實生活相聯系,重視實際應用;教育應與學生經驗相聯系,重視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這些都是改革後的九年義務教育教學大綱的特點。與之配套,新的初中化學教材的課程標准也更加提倡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引導學生質疑、調查與探究,提倡在實踐中學習,使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改革後的新的各項基本要求無疑對教師的教學觀念提出了新的挑戰。如何進行探究性思維設計,促進學生形成探究性思維品質,已成為一個十分重要的課題。
我覺得充分利用與結合教材進行探究性思維設計,可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入手。
一、嘗試改變課本上探究實驗的程序化
新教材增加了很多探究性實驗,但在一些實驗的設計上,傾向於把探究的過程步驟都羅列清楚,然後在過程中間提出一些問題讓學生思考,所以在探究性思維上相對比較程序化,還沒有完全放開。為了促進學生的思維更加活躍,使探究性思維更加深化,我嘗試將一些實驗加以改進,增加其難度,使探究效果更加明顯了。例如,在對人體吸入的空氣和呼出的氣體的探究課題教學中,我設計先告知學生一些知識信息,並讓學生收集了一瓶空氣和一瓶呼出的氣體,然後將課題改為「據說人呼吸時吸收了氧氣,排出了二氧化碳,請利用這一瓶空氣和一瓶呼出的氣體,設計實驗對這一說法進行驗證」。經過小組熱烈的討論後,大家得出了以下幾種方案:
方案一:向裝空氣的瓶子里伸入燃著的木條,如木條能繼續燃燒,證明吸入的氣體中含有氧氣,從而說明人吸收了氧氣;向裝有呼出氣體的瓶子里倒入澄清石灰水,如變渾濁,證明人呼出了二氧化碳氣體。
方案二:先分別向兩瓶氣體中倒入澄清石灰水,呼出的氣體中石灰水變渾濁,而空氣中石灰水沒變渾濁,從而證明了人呼出了二氧化碳(呼出的氣體中的二氧化碳是人體排出的,因為吸入的空氣中沒有或很少量);再向這兩瓶氣體中分別伸火燃著的木條,裝空氣的瓶中木條能繼續燃燒,而裝有呼出氣體的瓶中木條熄滅,從而證明人呼吸是消耗了氧氣(吸入的空氣中含有的氧氣,在呼出的氣體中沒有了,從而證明氧氣被消耗)。
方案三:與方案二相反,是先向兩瓶氣體中伸入燃著的木條,然後再分別向兩瓶氣體中倒入澄清石灰水,理由同上。
還有一些其他的設計,有的方案只分別向兩瓶氣體中伸入燃著的木條(沒考慮氮氣),有的方案是分別向兩瓶氣體中各放一隻老鼠(條件不允許),這些都簡單給以排除。在學生討論的過程中,對方案一很容易指出不足,因為一方面只能證明吸入的氣體中含有氧氣,但不能證明氧氣被人體吸收;另一方面只能證明呼出的氣體中含有二氧化碳,但不能證明它一定是人體排出的。在方案二和方案三的討論中,不少學生認為二者都可行,但有極少數同學還是找到了其中的區別,否定了方案三的可行性,認為如先向兩瓶氣體中伸入燃著的木條,雖然能證明人消耗了氧氣,但木條燃燒後生成了二氧化碳氣體,所以再分別向兩瓶氣體中倒入澄清石灰水時,兩瓶氣體中都會變渾濁,而方案二就避免了這方面的問題。
在學生實驗的過程中,還得出了一點結論:在向瓶中倒入石灰水的時候,不能把玻璃片全部打開,否則空氣會進入裝有呼出氣體的瓶中,導致第二步伸入燃著木條時,木條在其中也能繼續燃燒,從而實驗失敗,所以最好使用膠頭滴管,使玻璃片開最小的縫隙,最大限度的減少空氣的進入。
可以看到,最後整個步驟以及儀器的使用,都與教材一致,但效果卻不一樣,一方面學生按教材按部就班的操作、觀察、紀錄,他們獲得知識的過程略顯簡單、被動、程序化,而且只知道那樣做,難以去想為什麼要那麼做。另一方面改變方式後,所有的步驟過程都由學生自己推導出來,學生不僅知道為什麼,而且能注意到每一個細節問題,從而使學生的探究性學習體現得更加完美。
二、適當提高課本中實驗的操作要來
適當提高教材中實驗的一些要求,也可以創造探究性思維的環境。在做測定空氣中氧氣含量的演示實驗時,學生發現瓶內水面上升的體積小於瓶內空氣體積的1/5,在討論完幾個方面可能的原因後,我給學生提出了新的課題──「如何精確測量空氣中氧氣的含量」。學生們都十分有興趣的進行討論設計,並得出了多種方法,然後讓大家加以比較。一種方法是先往瓶中裝滿水至膠塞位置,然後倒入量簡測量這部分水的體積(即瓶內空氣的體積),待紅磷燃燒後,冷卻至室溫,再測量一次進入瓶內的水的體積(即氧氣的體積),從而可算出氧氣的含量。該方法原理上看正確,但被別的同學評價有失誤,認為導管里還有一部分水,該水的體積沒法測量,改進的方法是直接用量筒盛水來代替燒杯盛水,這樣通過兩次讀數之差可更精確的測定出氧氣的體積,因為它避免了導管中留有水引起的誤差。還有的同學設計了如附圖所示的裝置:先向針筒裝入一定量的水,然後點燃燃燒匙中的紅磷,蓋緊膠塞,則燃燒過程中,隨氣壓的減小,針筒中的水會逐漸流入瓶中,且可直接讀出流入瓶中水的體積,即瓶中原有氧氣的體積。這種裝置避免了使用導管,所以既避免了反應後導管中空氣進入瓶中引起的誤差,又避免了導管中留有一定量的水引起的誤差,能使測量更精確,被認為設計最佳。通過這種教學設計,可以看出學生是在探究中思考,在探究中充分掌握了知識,在探究中領悟了科學研究中的嚴密性與趣味性,它不失為一種值得借鑒的途徑。
三、創設學生自學閱讀時的探究思維活境
為了適應新課程標準的指導思想,我們要盡可能多的給學生創造探究思維的機會,包括一些可由學生自學閱讀的內容,我們也可以進行探究思維教學設計。例如,在學習拉瓦錫是如何研究空氣的組成的時候,如按照常規教學,學生只需要知道它的大概過程和基本內容就行,但我在此安排了兩個思考討論題:①拉瓦錫經過實驗得出了幾個結論?②他的那些實驗事實是如何支持這幾個結論的?第一個問題是十分容易得到正確答案的,一個結論是發現空氣由氮氣和氧氣組成,另一個結論是發現氧氣約占空氣體積的1/5。但是在第二個問題上卻歷經波折,大部分同學的最初視點都是:拉瓦錫首先發現汞在空氣中加熱反應完全後,剩餘的氣體既不能供給呼吸,也不能支持燃燒,從而得出空氣中含有氮氣;然後拉瓦錫再把得到的紅色粉末加熱得到汞和氧氣,從而得出空氣中含氧氣。這種觀點是否能成立呢?它很快被另一些同學否認,因為這兒氧氣是由紅色粉末反應得到的,而不是來自於空氣,這兒存在科學性上的漏洞。於是有的同學加以補充,說還有一個實驗事實是氧化汞分解得到的氧氣的體積恰好等於開始密閉容器里所減少的體積,但其實這仍然不夠,還存在科學性上的統漏,因為這兒不能排除兩體積相等是一種偶然的結果。要完全支持那兩個結論,必定離不開第四個實驗事實:除了體積相等,拉瓦錫把得到的氧氣加到前一個容器里剩下的4/5體積的氣體中,結果發現所得氣體和原空氣的性質完全一樣。假如沒有這一個實驗,拉瓦錫的兩點結論都是站不住腳的。通過這個對閱讀材料進行的簡單的探究思維,我想學生應該有兩點印象是深刻的:一是對任何一個實驗課題進行探究時,都必須嚴格注意實驗的科學嚴密性,不存在隨隨便便成功;另一點就是平常看書時,一些看似平常的知識結論、實驗操作等背後,其實蘊藏著深厚的科學道理,值得去仔細探究。這個簡單的問題探究,無疑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學生的探究思維品質。
四、充分利用信息技術設計學生探究式學習方式
新教材還有一個特點就是把保護環境放在一個十分重要的位置,包含了如保護空氣、愛護水資源、水的凈化、使用燃料對環境的影響等多個課題。出於這方面內容教材上涉及的還不是很全面,而且文字內容十分易懂,所以教師在處理這方面內容時可以完全放開,大膽的進行探究式學習設計,讓學生在探究中獲取知識。其中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尤其是網路技術就是一個十分好的途徑。現代網路信息資源的海量化和強大的檢索功能,使學生很輕易的就能獲取遠比教材要廣泛得多的知識。教師可以將這些課題分解成一個個的子課題,由學生分小組上網去查找、去探究。去自己學習與合作學習,並可以寫成小論文的形式或利用其他信息技術將所獲得的知識展示出來,共同完成每一個大的課題,這種學習方式無疑具有探究性和先進性。我在處理保護空氣這一課題內容的時候,就是將它分成了若干個小課題讓學生自己去探究與學習,例如溫室效應、臭氧空洞、光化學煙霧、熱島效應。厄爾尼諾現象、酸雨、沙塵暴現象、電磁污染等多個課題,然後由學生分組選題,小組成員共同完成該課題,並將成果加以匯報。在給課題的同時,為了促進他們的探究活動達到一定的探究質量,我對探究內容進行了設計,要求各小組匯報的成果中,必須包括造成的危害、形成的原因、涉及的反應原理、防治的方法、最新的科技成果幾個方面的介紹。最後,我將各類課題的探究活動成果在校園網的共享區域進行展示,並且利用綜合活動課的時間進行討論,各小組派代表講解,並進行評比。通過這種探究式活動,學生很好的達到了學習目的,不僅了解了很多課外的知識,而且培養了多方面的能力,例如收集資料和整理資料的能力、撰寫論文的能力等等。
五、改造經典實驗裝置,提供學生探究空間
經典的實驗裝置所涉及的儀器往往是成套使用的,只要其中的一個部件發生損壞,則整套儀器就無法使用,所以在實驗室里經常使用的是它的簡易裝置。簡易裝置的使用其實就是儀器的組裝的問題,在理解了儀器使用的原理後,完全可以充分利用各種實驗資源,由學生自由選擇與組裝,使之成為學生探究思維活動的課題之一。例如在學習實驗室製取二氧化碳的內容時,可先讓學生討論啟普發生器使用的方法、原理和使用條件,然後向學生提供一些儀器與器材,由學生組裝盡可能多的可以制備二氧化碳氣體的裝置。
六、精心設計探究性習題,提高學生探究思維能力
選擇好的探究性習題,對於培養學生探究性思維能力可以說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為實驗方面的探究性學習會占據大量的時間,而且會受到一些客觀條件的限制,而習題只需要利用大腦的思維,避開實驗條件,利用已有的知識,在大腦里形成探究步驟,在大腦里比較分析各種可能情況的利與弊,從而得到正確的結論。所以它不僅能很好的鍛煉探究性思維能力,而且有利於形成良好的探究思維品質,學會把握探究過程的脈絡,有利於提高在實際探究中更快的找到最佳方法的能力。關於探究性習題有很多,下題就是一例。
例:某混合氣體可能含有H2、CO、CO2、H2O(氣)四種物質,請設計實驗:(1)只驗證混合氣體中確有氫氣,(2)要同時驗證混合氣體中即有H2又有CO。
這道題中要考慮的問題較多,H2、CO的驗證一般都是需要用到還原氧化銅的實驗裝置,通過檢驗產物中的水和二氧化碳來證明氫氣與一氧化碳的存在,但是會受到原氣體中的水和二氧化碳的干擾,所以就必須先將它們除去再進行還原氧化銅的實驗。需要注意的是不管是除去原混合氣體中的水和二氧化碳,還是檢驗產物中的水和二氧化碳,都存在先與後的問題,一個是需先除去二氧化碳再除去水,一個是需先檢驗水再檢驗二氧化碳,同時還存在尾氣處理的問題,它需要學生有較強的探究思維能力才能找到准確的路線與方案。通過這類試題的訓練,無疑將深刻的影響到他們的實際探究中去,能給他們創造出更多的思維訓練機會,從而提高他們的思維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