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如何在初中化學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 池貴彬
初中化學課堂教學中的德育教育
學校工作要以「德育為首」,「教學為主」。「德育為首」要求學校開設的全部課程都有對學生進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任務。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培養學生的化學基礎知識和基本實驗技能是目前化學教學的主要任務。
作為一名新時期的初中化學教師,既要培養學生的化學雙基,又要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這是全面深化課程改革,有效落實立德樹人的基本要求。德育是教育的靈魂,教人要教心,育才先育德。所以我們在初中化學教學中必須要滲透德育教育,寓思想政治教育於化學教學之中,才能達到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教學的目的。在教學中,我根據化學學科特點,結合實際,在加強雙基教學的同時,不失時機的滲透德育教育,既教書又育人,從而讓新課改的預期目標得以完美實現。
一、通過化學學習興趣的培養,使學生確立正確的學習目標
學習興趣是學習動機的重要心理成分,它是推動學生探求知識的動力,它會使學生產生學習的需要、樂於學習的情緒體驗。在初中化學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是學生對化學這門學科的學習目標正確確立的前提條件。在教學中,我通常採用創設情境激趣;利用化學知識的實用性,提高學生學習化學的熱情;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促進學生的學習興趣利用運用教材插圖,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設計趣味實驗,保持學習興趣;利用趣味教學方法增強學生的興趣;發揮情感教育作用,發展學習興趣;改革傳統教學模式,分組合作學習鞏固學生學習興趣等方式培養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比如創設學習情境可以增強學習的針對性,有利於發揮情感在教學中的作用,激發學生的興趣,使學習更為有效。在創設學習情境時,應該力求真實、生動、直觀而又富於啟迪性。如在教序言引入時,為學生表演神奇的「魔棒點燈」、「清水變牛奶」、「空瓶生煙」等魔術,同時欣賞北大校長周其鳳的《化學之歌》,一下就點燃了孩子們學習化學的熱情,使他們產生了想要學習、學好化學的強烈的願望。
二、利用化學發展史對學生進行熱愛科學的教育
德育並不僅局限於政治思想品德的教育,科學的思維方法、嚴謹的科學態度、勇於探索、勤於鑽研等品質教育也應是德育的一部分。以化學史為載體,德育教育便不再空洞乏味、蒼白無力。在「緒言」課上,我給學生指出,我國人民很早就有了探索化學的活動。古代中國人的煉金、煉丹,雖帶有些唯心主義的神秘色彩,但他們的研究傳入西方後,大大地推動了化學的形成與發展。近、現代,在化學上我國也做出了突出成績,有自己的傑出學術代表。在講解空氣的組成時,學生們會認識到,空氣這種與人們朝夕相伴的物質,它的存在與成分的發現經歷了一個多麼復雜的過程。舍勒和普利斯特里發現、製取了氧氣,這比起以前人們認為空氣是一種單一物質已是一種進步;拉瓦錫進一步得出空氣是由氧氣、氮氣組成的;到後來,有了更先進的儀器與實手段,人們才認識到空氣里還有其它物質存在。通過這些引導性的分析,激發了孩子們探索研究的慾望。
同時,在化學課堂上,化學教師也可以向學生講解國外的化學史實:原子論的創始人、英國著名化學家道爾頓和阿伏加德羅通過辛勤的努力,創立了原子論和分子學說,奠定了近代化學的基礎。俄國化學家門捷列夫具有頑強的學習精神,反復實驗總結,發現了元素周期律,編制了元素周期表,讓化學的學習和研究變得有規律可循。通過對化學史的介紹,讓孩子們明白了科學是沒有國界的,科學是相連的。希望他們明白自己肩負的重任和使命,為自己的將來,也為了自己能在未來的化學發展史上多作貢獻。同時也教育孩子們在以後的生活和學習中勇於探索、不畏困難、尊重知識、團結協作、大膽質疑、實事求是、堅持追求真理。
三、利用化學成就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我國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有著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曾對人類文明作出過巨大貢獻。在初中化學課本上,介紹了許多令人驕傲的成就:古代四大發明;商代製造的精美青銅器;春秋戰國的冶鐵煉鋼,西漢的濕法冶金;我國還是世界上最早使用天然氣的國家等等。通過中華民族悠久歷史和優秀的化學工藝的介紹,孩子們從中體會到中華民族是真正古老文明而偉大的民族,是勤奮、勇敢、智慧的民族。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我們的祖先不畏艱難,勇於創造,在科學技術方面有許多傑出的發明,愛國之情便會油然而生。
特別是新中國成立前後我國鋼鐵、化肥等方面產量的對比,使孩子們切實感受到走社會主義道路是我們國家的正確選擇,只有社會主義才能夠救中國,才能夠發展中國。改革開放後的新成就——納米碳管,高分子材料等等,更激發了他們對祖國的強烈的愛慕和崇敬之情。
在化學學習中,學生們也發現我國現代化學技術與世界先進技術間的差距,認識到我國現階段化學水平還比較低。而未來的世界強國,就是科技強國。中華民族要立於世界民族之林,就必須發展科學技術。教育他們明白這一歷史重任是自己應義不容辭地承擔的,祖國的未來就在我們身上,激勵他們為中華之振興而發憤讀書,立志獻身祖國的科技事業。
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可使他們認識到自己的命運是和祖國的興衰榮辱緊緊聯系在一起的,克服妄自菲薄、崇洋媚外的錯誤思想,樹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熱愛社會主義祖國,確立遠大的理想,明確崇高的目標,努力刻苦學習,將來報效祖國。
四、通過環境教學培養學生環保意識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類對地球的索取也在不斷增加,同時,對地球上生態環境的破壞也在不斷加劇。由於人類對生態環境造成了嚴重的破壞,引發了一系列嚴重後果:大氣污染、溫室效應、海平面上升,森林被過量砍伐,土地沙漠化等人為和自然的災害不斷,地球環球問題日趨嚴峻。在化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環境保護意識,是每個化學教師必需擔負的職責。教學中可從規范試驗操作、改進實驗、從學生身邊的學習和生活經驗出發等方面著手:
比如在講到硫的燃燒時,就可以滲透環保知識,對學生進行環保教育。告訴學生二氧化硫是一種主要的大氣污染物,是形成酸雨的主要成分,它能導致水質酸化,毀壞樹木、莊稼。微型實驗,既方便施教,又方便操作,更易讓學生觀察和記憶,培養學生嚴謹的實驗態度,同時會節省葯品,減少污染,也能增強學生的環保意識。如磷的燃燒我們可以讓他在密閉的容器中用電或激光點燃,避免了對環境的污染。
五、結合分組合作的探究性學習模式培養學生團結合作精神
在化學教學中注重讓學生懂得科技在進步。專業分工日趨細化的今天,合作是現代人必備的素質,是成功的關鍵因素。學會與他人共處與合作,是21世紀最重要的素質之一。當代青少年大多是獨生子女,從小受到父母的嬌慣,家庭的溺愛,生活環境優越,因此很容易滋長以自我為中心的嬌縱習慣,缺乏合作精神。所以在化學教學中,教師應培養學生團結合作精神。教學中,我們改革傳統教學模式,班上採用分組合作的探究學習模式。在教室里把學生的課桌分成幾個大組,每個組的同學坐在一起,在組長的帶領下,大家互相幫助學習,組內做到相互幫助,共同進步相互比,組外學習組外比。讓他們在互相幫助的前提下,形成你追我趕公平競爭的局面。把課堂真正還給學生,讓課堂真正成為學生表演的陣地,而老師只是導演。孩子們學習的積極性就被充分地調動起來,其學習的潛力也會被充分地挖掘出來。學生在課堂上是快樂的,就會激發學生在學習上的積極性,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真正實現「要我學」為「我要學」。同時,使學生在充滿合作機會的個體與群體交往中,克服自私和妒忌,學會溝通、學會互助、學會分享,既能夠尊重他人,理解他人,欣賞他人,同時也能使自己更好地得到他人的尊重、理解和欣賞。
六、結合試驗過程對學生進行自然科學方法論的教育
指導化學試驗時引導學生注意,化學試驗不是想當然,而要有一定的研究程序,即科學的研究方法:設計、實驗、觀察、記錄、處理數據、結論、評價反思,用得到的結論指導進一步的實驗。讓孩子們在學習過程中,逐步形成科學的學習方法,使他們覺得自己才是學習的主人翁,增強學習的興趣性和主動性。通過潛移默化,他們不自覺地就會養成良好的、科學的學習方法和習慣。
化學作為實驗科學,培養學生觀察實驗的能力很重要。在學習酸、鹼、鹽的時候,講到酸鹼指示劑時,閱讀資料卡片中玻義耳因為濃鹽酸濺到紫羅蘭花瓣上後變紅而發現了酸鹼指示劑的故事。然後提示學生,看起來玻義耳是無意中注意到這一現象的,但這並非偶然,正是一貫認真觀察實驗的好習慣所帶來的結果。從而教育學生認識到,實驗是化學學習中的重要環節,但必須細致觀察,尊重事實,認真思考,善於總結反思。
七、平常教學中,結合已有定律培養學生尊重科學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
辯證唯物主義是世界觀的理論體系,是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是揭示自然界、人類社會、思維最一般規律的科學。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結合化學的具體內容對學生進行辯證唯物主義教育,有利於學生科學世界觀的形成和素質的提高,形成了科學的世界觀,能使學生在學習中運用辯證唯物主義的思想探索研究,掌握科學知識。
在平常教學中,我很重視對學生實事求是的教育,從筆記的整理,作業的格式規范,實驗的記錄,乃至於考試的卷面書寫,我都嚴格要求學生。我任課班級的很多學生的筆記本作業本都被其他班級或其他學科拿去展覽,拿去作範本。學習就好比做人,來不得半點的虛偽和驕傲。我的以身作則和一絲不苟,讓孩子們感受到了老師的嚴謹,親其師信其道,從而仿效老師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堅持實事求是、一分為二的科學精神。讓孩子們形成了辯證唯物主義思想觀,掌握科學研究的思想和方法,提高自身的科學素質,培養創新能力。
形成了科學的世界觀,能使學生在日常的生活中用辯證唯物主義的思想科學地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如學習了質量守恆定律,學生們知道了化學反應生成的新物質,只是分子的破裂原子的重新組合,並沒有生成新的元素;任何一個化學反應都是客觀存在,而不是憑空臆想、臆造。通過學習,孩子們清醒地使學生認識到:小說中仙人們的點石成金,水變燃料等都是是違反客觀事實的,是根本不可能的。學生運用辨證唯物主義的觀點揭露偽科學的現象,自覺地將所學化學知識應用到實際生活中去。
總之,德育的內容豐富多彩,形式多樣,教育的方式也是靈活多變的。化學作為一門自然科學有其自身的德育教育優勢,只要我們注重並堅持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對學生進行潛移默化的不失時機的德育教育,就可以使化學教學與辯證唯物主義教育、愛國主義教育、安全環保意識等方面的教育有機結合。我們的學生就能樹立起正確的情感態度、人生觀、價值觀,最終達到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全面深化課程改革,有效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總體要求。
『貳』 在高中化學教學中如何滲透德育教育
在教學的同時,列舉一些與教學相關的事例,如某些化學物質對人類的幫助,某些科學家努力研究的精神,以增加學生的奉獻意識。又如某些化學物質對人類的危害,提醒學生化學用來造福世界,而非迫害人類。
『叄』 如何在高中化學教學中滲透德育工作
建議搜索一些化學人生哲理相關的資料做講義儲備,花點心思,網路上很多。這樣課堂上遇到類似知識點可以活學活用,信手拈來。豐富學生們化學視野,也讓自己化學課堂增色不少。德育工作是班主任做的事情,任課老師還要管這個,也是有心了。人民好教師!純手打求採納 謝謝
『肆』 求問談如何在化學教育中滲透德育教育
1. 加強德育,義不容辭 教人要教心,育才先育德。教書與育人必須並重。尤其中小學的教學更是如此,這是由中小學生的年齡段和自身特點所決定的。
以我們電廠子校為例。初中學生一般十三四歲,年齡小,知識少,好奇、貪玩,辨別能力差,處於半幼稚、半成熟的生長發育期,這種自身特點,相應形成了很強的可塑性,處於人生道路上的十字路口,是人生歷程中世界觀形成的重要階段,也是一生事業的基礎。
當前改革開放的大潮,一方面為這些天真可愛的中學生創造了安靜舒適的生活環境和優越的學習條件,但另一方面由於「拜金主義、金錢萬能」的影響,使一些學生產生了輕讀書、重經商的思想苗頭,致使有的學生學習不刻苦,成績上不去。
中等生和差生就本身而言,天資並不十分差,大多數聰明伶俐。經調查了解,他們中一部分認為學習不好照樣可以賺大錢,有的學生在日記中寫道,自己的理想是將來當美容店的女老闆,既神氣又闊氣;有的學生講,他要像電視劇《年輪》中的劉振興那樣沒有很高的文化照樣耍闊氣,帶上女秘書,坐上豪華小車做大生意。而相當多的學生認為考大學還不如在電廠當工人,掙錢又多又省力。
可以看出,這些學生學習差的根本原因,一是受經商熱、下海熱的影響,認為有錢就有一切;二是讀書無用論沖擊了年輕一代,認為「教書的不如賣飯的,造原子彈的不如販雞蛋的」;三是當前大中型企業改革中,在相當一部分企業不景氣的情況下,我們電廠比其他企業,甚至行政單位效益好,福利待遇高。因而相當多的學生家長不想讓孩子離開電廠,而有些學生自己也不想讀書繼續升學,因而錯誤地認為不費氣力就可以在電廠工作。只要有一碗飯吃就行了。
教學實踐告訴我們,這一代學生最缺乏的不是物質條件而是老一輩艱苦奮斗的革命精神、憂國憂民的憂患意識、承擔歷史責任的理想和抱負。這一切都必須通過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教育來實現。無論學校行政領導還是教師,都應把對學生的思想教育放在首位,融化在教學過程中,落實在課堂上。這樣做不僅是貫徹執行教育法所要求的,也是提高教學質量的主要途徑。
2. 貫徹《大綱》,辯證思維 《中學化學教學大綱》明確提出:中學化學教學的目的之一是:對學生進行辨證唯物主義和愛國主義教育。在現行化學教科書中,蘊含著豐富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的素材,只要努力挖掘,教學過程中有意識的插入,就能夠把辯證唯物主義教育與化學教學有機地結合起來。在分子、原子、離子知識的教學中,要讓學生在搞清概念的基礎上樹立物質無限可分的觀念,物質的可分與在某一層次的不可分組成了變化無窮的化學世界。在講授物質的分解與化合、氧化與還原、陰離子與陽離子、溶解與結晶、電解質與非電解質等概念時運用對立統一規律去闡述,使學生初步理解這一唯物辯證法的根本觀點。通過原子最外層電子數決定元素化學性質;同素異形體中由於原子排列方式不同而引起性質不同;硫酸由於濃度不同而性質不同等內容使學生理解量變引起質變的規律。總之,只要有機地適當地結合化學課的內容,將辯證唯物主義內容滲透到教學過程中,不僅能使學生加深對課程內容的深刻理解,把知識融匯貫通,而且有助於學生正確世界觀的形成,發展學生辯證思維的能力。
3. 愛國愛民,增強自尊 通過化學課緒論及第三章、第五章的學習,給學生重點介紹中國是世界上對化學工藝發明和使用最早的國家之一,許多發明創造對推進世界精神文明和科學技術進步是有卓越貢獻的,這是使學生樹立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尊心的最好素材。
造紙術是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東漢蔡倫造紙術推廣後,我國造紙工業已很發達,而歐洲人還在用非常厚重而又昂貴的羊皮作書寫材料,他們為寫一部《聖經》用了三百張羊皮。由於中國紙的發明,文化讀物日益增多,文盲減少,文化科學才日益繁榮起來。黑火葯也是我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恩格斯高度評價為:「火葯和火器的應用,決不是一種暴力行為,而是一種工業的,也是經濟的進步。」黑火葯的發明和運用,不僅具有實際意義,而且充實了化學理論。此外,我國的瓷器工藝,釀造技術,冶金技術都在世界上居於領先地位。
在現代,我國的化學和科技都取得了偉大成就,隨著第一顆原子彈爆炸之後,我國又成功地爆炸了氫彈,發射了洲際導彈和人造衛星。現在不僅能發射自己的衛星,而且還為其他國家發射衛星。這些都躋身於世界先進行列。
實踐證明,在化學教學中,愛國主義素材有機插入,不但活躍了課堂氣氛,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有助於學生樹立遠大理想,培養頑強刻苦的意志品質。
4. 弘揚先驅,精神永存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結合化學教學內容,向學生介紹中國和世界上有重大發明的化學家,頌揚他們經歷艱辛,百折不撓,搞發明創造的精神,不僅引起學生的興趣,而且有益於他們勇於探索,不怕困難的意志品質的培養和訓練。
初中化學課本上介紹了不少世界著名的化學家的事跡。如自學成才,發現多種氣體的英國化學家普里斯特利,被稱為「近代化學之父」的英國化學家道爾頓,瑞典化學家舍勒,法國化學家拉瓦錫等等,結合電廠學生思想實際,重點向他們介紹了英國化學家卡文迪許,他雖然出生於貴族家庭,是英國巨富之一,但他從不涉足貴族社會的社交活動,不過腐化墮落的生活。生活儉朴,學習刻苦,全身心地投身於化學研究。用這些名人軼事啟發引導學生要克服滿足現狀的思想,要懂得為人類進步做貢獻,才是人生最有價值和最有意義的。五、課外活動,增趣添樂課外活動,是課堂教學的補充和深化,也是培養學生多種能力的好方法。
4.1 舉辦化學晚會。在學完化學課前三章後,適時安排一次小型化學晚會,可使學生深化運用學過的知識,提高他們學習化學課的興趣。用鹼液噴霧使酚酞變紅顯示「化學晚會」的開始,接著由學生表演「魔棒點燈」,「今夜星光燦爛」,用擊鼓傳花讓他們猜化學謎語等,使大家在歡聲笑語中領略化學知識的無窮魅力和趣味。
4.3 組織參觀,豐富學生的感性認識。電廠化學實驗室擔負著全廠生產過程中的化學分析任務,條件、設備比較先進,當教完課程後組織學生去參觀現場,實際考察化學知識的作用,從而對提高他們學習化學的自覺性有一定的作用。
總之,貫徹執行「教育法」,是全體教育工作者的共同任務,只要我們努力挖掘教材,積極滲透,既要傳授知識,發展培養各種能力,又不放鬆思想教育,才能達到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的目的。
『伍』 淺談如何在化學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
淺談如何在化學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
「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教師的職業不僅僅是教書,更重要的是育人。新的課程標准把德育教育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指出:「結合教育內容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是化學教育的一項重要任務,它對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具有重要意義。」這就是說明,德育教育在整個教育教學中的重要地位。而目前中學化學教學中卻普遍存在「重視知識傳授,忽視德育教育」的現象。在化學課堂如何將德育教育滲透其中,會使化學課堂活起來,學生的綜合素質不斷提高,達到智育和德育雙贏的效果,下面我結合教材和教學實際談點自己的看法:一、教師的人格魅力是德育教育的最好素材「學高為師,身正為范」,德育是情感陶冶和潛移默化的過程,教師的自身形象和教師體現出來的精神,對學生的影響是巨大的,也是直接的,教師的言語表達、儀表都在無形中給學生美的感染,從而陶冶學生的情操。教師的言傳身教對學生的成長有著很重要的作用,所以教師的每一堂課老師教師用自己的人格來熏陶學生的場合。教師要不斷提高自己各方面的素質,引導學生在學習文化知識的同時培養良好的個性。二、按照《大綱》要求,對學生進行辯證唯物主義教育《中學化學教學大綱》明確提出:中學化學教學的目的之一是:對學生進行辯證唯物主義和愛國主義教育。在現實的化學教科書中,蘊含著豐富的辯證唯物主義觀的素材,在教學過程中,可以有意識地把辯證唯物主義教育與化學教育有機地結合起來。例如:在分子、原子、離子的教學中,讓學生在搞清概念的基礎上樹立物質無限可分的觀點,物質的可分與在某一層次的不可分組成了無窮變化的化學世界。在講授物質的分解與化合、氧化與還原、陰離子與陽離子、溶解與結晶等概念時,運用對立統一規律去闡述。在進行質量守恆定律教學時,闡明這一規律,正好驗證了哲學上物質永恆不變的規律。通過硫酸的由於濃度不同而性質不同等內容,使學生理解量變引起質變的規律。總之,只要細心地去挖掘教材內容,就可以將辯證唯物主義內容滲透到教學過程中,不僅能使學生加深對課程內容的理解,而且有助於學生正確世界觀的形成。三、結合教材,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愛國主義教育是人們對自己的民族及其文化、優良傳統的熱愛之情,培養和提高學生的愛國主義覺悟,是德育工作的重要內容。在化學教材中,介紹中國是世界上對化學工藝發明和使用最早的國家之一,許多發明創造對推進世界文明和科學技術是有卓越貢獻的,造紙術是我國的古代發明之一,我國的造紙工業很發達時,歐洲還在用羊皮作書寫材料。黑火葯的發明和運用,是一種工業的也是經濟的進步,不僅具有實際意義,而且充實了化學理論。此外,1965年我國成功地合成了牛胰島素,是世界上第一個合成蛋白質的國家。目前我國的納米技術也走在世界的前列等。實踐證明,化學教學中,愛國主義有機插入,不但活躍了課堂氣氛,增加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有助於學生樹立遠大理想,培養頑強刻苦的意志品質。四、結合化學史,培養學生勇於探索、不怕困難的品質目前的學生就像溫室里的花朵,怕吃苦,學習上不努力,承受能力都比較差。對於這種現象,結合化學教材中一些化學家的奮斗史,開設第二課堂,培養學生勤奮學習、勇於探索、不怕困難的品質。例如:英國化學家道爾頓,出生在工,出生在英格蘭北部一個窮鄉僻壤,父親是一位織布工人,母親生了6個小孩,有3個因貧窮而夭折。道爾頓讀完小學就因貧窮而輟學,但是他酷愛讀書,在幹完農活空隙還堅持自學,後來在教學中擔任助理教師。工作之餘發憤讀書。在學校的12年,他讀的書比他以後50年的還多,也為他後來的科研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針對目前學生學習惰性的情況,有效的學習一下化學家們的奮斗史,激發他們的鬥志,讓他們能夠主動地去學習。五、在化學教學中,增強環境保護意識環境問題是人類社會普遍關心的問題,環境污染、生態破壞、全球惡化以及自然災害和社會問題直接威脅著人類的生存,解決環境問題從化學教學入手是一種有效的方法。初中的教材中,《空氣》、《水》、《燃料與熱量》以及《化學與生活》等許多章節都涉及到環境保護,目的是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例如:初中化學教材第七章「燃料燃燒時對環境的影響」一節中,汽車排放的尾氣造成空氣污染,使人患呼吸道疾病;煤燃燒形成酸雨,使土壤酸化,農作物減產,河流中生物大量死亡,以及對建築物腐蝕,又如《化學與生活》中涉及到的「白色污染」,實際是聚乙烯製成的塑料袋,使用量大而且難分解。在教學中,通過大量圖書的對比,讓學生懂得環境污染的危害性,教育學生從生活中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如不使用一次性筷子和飯盒,使用布袋來代替塑料袋,不踐踏小草等,做好帶頭和宣傳作用,帶動整個家庭甚至社會共同關注環境問題。總之,中學化學教材中有大量的德育教育素材,只要我們仔細地挖掘,將德育教育與化學教育有機地
『陸』 如何在化學教學教學中進行德育教育
「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教師的職業不僅僅是教書,更重要的是育人。新的課程標准把德育教育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指出:「結合教育內容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是化學教育的一項重要任務,它對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具有重要意義。」這就是說明,德育教育在整個教育教學中的重要地位。而目前中學化學教學中卻普遍存在「重視知識傳授,忽視德育教育」的現象。在化學課堂如何將德育教育滲透其中,會使化學課堂活起來,學生的綜合素質不斷提高,達到智育和德育雙贏的效果,下面我結合教材和教學實際談點自己的看法:
一、教師的人格魅力是德育教育的最好素材
「學高為師,身正為范」,德育是情感陶冶和潛移默化的過程,教師的自身形象和教師體現出來的精神,對學生的影響是巨大的,也是直接的,教師的言語表達、儀表都在無形中給學生美的感染,從而陶冶學生的情操。教師的言傳身教對學生的成長有著很重要的作用,所以教師的每一堂課老師教師用自己的人格來熏陶學生的場合。教師要不斷提高自己各方面的素質,引導學生在學習文化知識的同時培養良好的個性。
二、按照《大綱》要求,對學生進行辯證唯物主義教育
《中學化學教學大綱》明確提出:中學化學教學的目的之一是:對學生進行辯證唯物主義和愛國主義教育。在現實的化學教科書中,蘊含著豐富的辯證唯物主義觀的素材,在教學過程中,可以有意識地把辯證唯物主義教育與化學教育有機地結合起來。例如:在分子、原子、離子的教學中,讓學生在搞清概念的基礎上樹立物質無限可分的觀點,物質的可分與在某一層次的不可分組成了無窮變化的化學世界。在講授物質的分解與化合、氧化與還原、陰離子與陽離子、溶解與結晶等概念時,運用對立統一規律去闡述。在進行質量守恆定律教學時,闡明這一規律,正好驗證了哲學上物質永恆不變的規律。通過硫酸的由於濃度不同而性質不同等內容,使學生理解量變引起質變的規律。總之,只要細心地去挖掘教材內容,就可以將辯證唯物主義內容滲透到教學過程中,不僅能使學生加深對課程內容的理解,而且有助於學生正確世界觀的形成。
三、結合教材,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愛國主義教育是人們對自己的民族及其文化、優良傳統的熱愛之情,培養和提高學生的愛國主義覺悟,是德育工作的重要內容。
在化學教材中,介紹中國是世界上對化學工藝發明和使用最早的國家之一,許多發明創造對推進世界文明和科學技術是有卓越貢獻的,造紙術是我國的古代發明之一,我國的造紙工業很發達時,歐洲還在用羊皮作書寫材料。黑火葯的發明和運用,是一種工業的也是經濟的進步,不僅具有實際意義,而且充實了化學理論。此外,1965年我國成功地合成了牛胰島素,是世界上第一個合成蛋白質的國家。目前我國的納米技術也走在世界的前列等。實踐證明,化學教學中,愛國主義有機插入,不但活躍了課堂氣氛,增加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有助於學生樹立遠大理想,培養頑強刻苦的意志品質。
四、結合化學史,培養學生勇於探索、不怕困難的品質
目前的學生就像溫室里的花朵,怕吃苦,學習上不努力,承受能力都比較差。對於這種現象,結合化學教材中一些化學家的奮斗史,開設第二課堂,培養學生勤奮學習、勇於探索、不怕困難的品質。例如:英國化學家道爾頓,出生在工,出生在英格蘭北部一個窮鄉僻壤,父親是一位織布工人,母親生了6個小孩,有3個因貧窮而夭折。道爾頓讀完小學就因貧窮而輟學,但是他酷愛讀書,在幹完農活空隙還堅持自學,後來在教學中擔任助理教師。工作之餘發憤讀書。在學校的12年,他讀的書比他以後50年的還多,也為他後來的科研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針對目前學生學習惰性的情況,有效的學習一下化學家們的奮斗史,激發他們的鬥志,讓他們能夠主動地去學習。
五、在化學教學中,增強環境保護意識
環境問題是人類社會普遍關心的問題,環境污染、生態破壞、全球惡化以及自然災害和社會問題直接威脅著人類的生存,解決環境問題從化學教學入手是一種有效的方法。
初中的教材中,《空氣》、《水》、《燃料與熱量》以及《化學與生活》等許多章節都涉及到環境保護,目的是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例如:初中化學教材第七章「燃料燃燒時對環境的影響」一節中,汽車排放的尾氣造成空氣污染,使人患呼吸道疾病;煤燃燒形成酸雨,使土壤酸化,農作物減產,河流中生物大量死亡,以及對建築物腐蝕,又如《化學與生活》中涉及到的「白色污染」,實際是聚乙烯製成的塑料袋,使用量大而且難分解。在教學中,通過大量圖書的對比,讓學生懂得環境污染的危害性,教育學生從生活中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如不使用一次性筷子和飯盒,使用布袋來代替塑料袋,不踐踏小草等,做好帶頭和宣傳作用,帶動整個家庭甚至社會共同關注環境問題。
總之,中學化學教材中有大量的德育教育素材,只要我們仔細地挖掘,將德育教育與化學教育有機地結合,一定能豐富課堂,達到一個好的教學效果。
『柒』 如何在化學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ppt.ppt
隨著教學的不斷發展,老師傳授給學生的不僅僅是知識,還應在非智力因素方面的教育加強滲透。當前人們常常探討教書育人,實則指傳授知識的同時,還要對學生非智力因素發展的加強,讓學生各方面素質都可以獲得發展,成為符合當前社會需求的人才。育人的實質就是培養健全的人格,因此,不僅要加強學生各方面能力的培養,還要加強學生人文素質的培養。化學教育不只是傳授知識和培養能力,更應是傳播文化,化學老師在教學過程里應隨時掌握學生的思想動態,不斷滲透人文教育,將知識、能力、人文相結合,為社會的發展輸送不同能力的合格型人才。
一 人文教育的含義
人文教育是指在人文精神的感染下,通過人文學科為基準實施的教育;人文教育的宗旨是為了提升學生在人文方面精神、文化方面的素養。人文教育指在人文學科的范疇里執行,傳統意義上的人文教育指通過學科的形式存在。人文教育具備了以下特點:(1)人文教育不再是古典人文主義時期對精英教育的意義,也不只是通過古典教育的內容作為價值取向;(2)人文教育培養的是完整的人;(3)人文教育應積極開發人的左腦、右腦。
二 初中化學教學中人文教育的現狀
長久以來,受到只注重升學率的應試教育影響,初中化學教學長期以來都是將知識教學當作教學重心。由於教學目標的偏差,初中化學教學較少涵蓋人文精神的培養,人文教育被不斷淡化,具體體現為教學內容過於重視邏輯性、系統化及網路化的化學知識結構設定,將學生對社會、生活乃至就業方面的化學素質需求過於忽略,也對化學在科技研究乃至社會應用層面上的問題過於忽略。在教學過程里,局限於加強掌握化學知識、解題技能的理性思維訓練,忽略了人們在情感、心願等方面非理性因素的需求及發展。在教學方法上,推崇理性,追尋規范化、統一化,忽略學生獲得個性解放及創新能力的培養。學生每天雖然都處在豐富的化學世界中,但是欠缺通過已掌握的知識對周圍相關現象及問題處理的能力。老師始終將教給學生化學知識當作自身唯一的教學目標,學生如果沒有掌握好知識,老師就會有挫敗感。可當前倡導的是令所有人都發展的教育,而非經營式教育。化學教育承擔的是令所有人都具備化學素養的責任。學生也應具有一定的化學素養,這也是教學的終極目標。所以,化學教學應將精力放在化學基本知識及和化學相關的人文教育方面,而非對學生而言較難的專業問題方面。
三 在初中化學教學中滲透人文教育的策略
1.進行豐富多彩的活動,展現化學美的育人功能
審美教育是人們在人文素質方面不可欠缺的構成部分,美育不但可以提升素質、陶冶情操,並且有利於智力的開發,是一種崇高的精神活動,對加快學生整體發展具有無法取代的作用。化學美屬於科學美,化學在展現物質內部豐富的運動方式和規律時,體現了化學范疇中具備的豐富的美育素材,所以,具有特殊的美學意義。
2.透過化學科學研究實驗,養成學生求真務實的人文精神
初中教學的人文精神中心思想為讓學生全面發展,也就是讓學生在學習科學知識、建立科學素養的同時,培養其具備積極、向上、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初中化學探究實驗是培養學生人文精神的主要依據,在這一過程里,不但是探索化學知識的過程,還是令學生了解科學家如何進行科學探索的過程,感受科學研究所經受的困苦,養成學生嚴謹的實驗態度、勇敢探索、堅毅的科學品質以及求真務實的人文精神。
3.充分探尋化學哲理,培養學生堅強的奮斗精神及毅力
在以往的化學教學中,老師會竭盡所能地運用化學史及科學家的奮斗過程、人格魅力來激發學生,讓學生對學習勇敢追求,為事業勇於奉獻,從而感受人文教育。在教學過程里,應將傳授知識及德育的最佳結合點確定好,在潛移默化中進行滲透。化學中富含的哲理,一線老師應積極開發這些資源。
4.大量實施探究活動,培養學生團結合作的意識
懂得如何合作是教育的目標之一,也是化學大綱中的新要求。由於經濟的不斷提高,知識的不斷進步,國家間的經濟、科技往來的不斷擴大,人們相互間的合作和交流也十分頻繁,以自我為中心的學習、生活方式會對人際往來、生活品質造成嚴重的影響,只有具備合作精神、和睦相處的品質,才可以在當前時代站穩腳跟。學生在實驗中,需要進行分工合作,一定要具備團結互助的精神,才可以將實驗的任務完成。
四 結束語
要建立具有現代化、高品質的社會主義人才,只加強學術能力是不夠的,人文精神的滲透是不可欠缺的。老師不僅要注重知識的傳授,還應有效地運用當前的教材,有計劃地將人文因素滲透進去,為社會提供更全面的人才。
『捌』 如何將德育與化學教學交融
正目前,中學化學教學中普遍存 在重視化學知識傳授,忽視對學生德育教育的培養。對於化學教材史實中的人文資源,沒有很好地進行開發和利用,以汲取豐富的精神養料,造成德育資源的浪費和 教育的缺失。因此,結合化學內容,滲透德育教育,是中學化學必須解決的問題。下面談一談在初中化學教學中如何針對相應的知識點進行德育滲透。一、結合物質 的結構、性質和用途的教學對學生進行辯證唯物主義觀點的教育
『玖』 如何將德育教育滲透於高中化學教學活動中
德育教育涵蓋內容很廣,滲透到高中化學中也很容易,因為化學與生產生活聯系密切,在聯系生活的時候便很方便將德育滲透。例如:霧霾與膠體引申到環境保護人人有責;汽車尾氣處理與氣體除雜引申到節能減排從我做起;將幫助別人快樂自己聯繫到催化劑的作用;將化學平衡的觀念引申到為人處事之中可知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內涵。諸如此類不一而足。
『拾』 如何在學科教學過程中滲透德育
一、在課題中滲透德育
課題即文章的標題,通常被稱作文章的「題眼」,是文章精要內容的提煉、概括與濃縮。好的課題不僅能窺探出文章的主要內容,還能透射出作者要表達的思想感情,此時,教師可以把課題當作德育滲透的切入點,從而進行德育滲透。如在教學《生命生命》一課時,在揭示課題後,可以讓學生根據自己對生命的理解,給課題加上不同的標點符號,(有的學生在課題中間加問號,有的學生加感嘆號……)再讓學生根據自己加的標點符號,有感情的朗讀、解讀課題,從而引發學生對生命的感悟:「生命雖然很短暫,但要好好的珍惜生命,要讓有限的生命創造出無限的價值。」這樣學生就從課題中感悟到了生命的意義,進而願意好好地把握生命、珍惜生命。
二、在創設情境中滲透德育
情境教學是教師圍繞課堂教學目標而創設的能幫助學生學習的一種常見的教學形式。在教學時作者在文中所要表達的情感,常常因為學生入不了「境」,而不容易理解和接受,這就需要教師用各種方法創設一種符合課文內容的情境,使學生似親眼所見,親身經歷。讓學生與作者能夠產生在情感上的「親」,從而引起學生的共鳴,做到入境悟情,受到教育。如在教學《圓明園的毀滅》一課時,當學習英法聯軍入侵圓明園這段時,我播放了一段《火燒圓明園》的視頻,學生看著熊熊大火把我國園林藝術的瑰寶、建築藝術的精華化為灰燼,臉上的表情頓時變成了憤怒。視頻放完了,我立即讓學生說說心中的感受,有的學生說:「圓明園的景色太美了,但是被英法聯軍毀滅了,我恨英法聯軍」。有的學生說:「圓明園的奇珍異寶不是被侵略者掠走,就是被燒毀,侵略者太可惡了……」此時,學生已被侵略者的所作所為激怒,對侵略者的仇恨可以說是不言而喻,同時也深刻地體會到因為國家貧窮落後才會任人宰割、任人欺負,作為一名學生我們應該為振興中華而努力學習,為祖國的繁榮富強貢獻自己的力量。
三、在指導朗讀中滲透德育
古語說:「讀書百遍,其義自見。」讓學生朗誦一些聲情並茂、文質兼美的課文佳作,有利於他們體驗祖國文學的音韻美,加深對課文內容、思想感情的品味,並培養美好的心靈和高尚的情操。如《再見了,親人》一文的語言是充滿感情的。作者有意識地在陳述的語氣中,較多地運用了祈使句、感嘆句,以及設問、反問等句式,表達了贊美、感激、關切、崇敬等感情內容,字里行間洋溢著中朝兩國人民的深情厚誼。為了讓學生體會這種感情,我讓學生弄明白朝鮮人民給志願軍做了哪些事,為此而付出了什麼代價後,指導學生朗讀重點句、重點段,從多次反復的朗讀中,激發他們的感情,使他們產生共鳴,從而體會到中朝人民的友誼確實是比山還高、比海還深,是用鮮血凝成的。
四、在課外閱讀中培養學生的高尚情操
課外閱讀是語文德育實施的途徑之一。積極開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語文課外閱讀,不僅有利於發展學生的意志性格特徵,而且有助於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教師應該針對學生的年齡特徵、興趣愛好、思想實際,向學生推薦有關讀物,列出書目,引導學生去讀,要加強閱讀指導,激發學生課外閱讀興趣,教給他們讀書方法,特別是評價與欣賞的方法,使學生從閱讀中有所收獲。一本好書相當於一位良師益友,不僅可以擴大學生的知識面,提高學習成績,而且還能培養刻苦學習、戰勝困難的奮斗精神,所以應該鼓勵學生訂閱書刊雜志,使學生擴大視野,提高思想覺悟。
五、在寫作中滲透德育
作文是對生活的反映,所以我們引導學生體驗生活的過程就應該視作德育的過程。如:我們可以讓學生利用周末到大自然中去,讓學生去觀察、感受大自然。學生在草地上漫步,在花下徘徊,直接面對大自然,會產生創作的沖動,這樣既能寫出一篇優美的文章,鍛煉了寫作能力,也能激發學生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達到德育的目的。同時,還可以讓小學生在作文中寫真人真事,抒發真情實感。用葉聖陶先生的話說,就是寫出「誠實的自己的話。」這是對小學生最起碼的要求,也是在作文教學中滲透品德教育的基礎。我認為,作文教學是兩條線交織在一起的,一條是傳授作文的基本知識,一條是培養學生的道德品質,忽略了哪一條線,都會導致作文教學的失敗。因此,在作文教學中應不失時機的對學生進行德育滲透。
總之,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滲透德育的方法是多種多樣的,小學語文教材蘊含著豐富的德育因素,作為一名語文教師,應該切實把握語文教學過程中德育滲透的切入點,結合有效的方法,以情入理,情理交融,靈活自然地在小學語文教學的過程中進行德育滲透,這樣,學生在「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潛移默化中,逐漸受到思想品德的熏陶,提高對真善美和假惡丑的辨別能力,形成正確的思想認識和健康的道德情感,從而促進學生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