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遼寧石油化工大學工科的學費是多少,獎學金怎麼算啊謝謝
遼寧石油化工大學
收費標准:
1、本科
(1)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自動化、電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專業學費4800元/年。
(2)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工業設計、社會體育、英語、俄語專業學費4600元/年。
(3)化學工程與工藝、應用化學、環境工程、生物工程、環境科學、過程裝備與控制工程、油氣儲運工程、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測控技術與儀器專業學費4200元/年。
(4)材料化學、給水排水工程、金屬材料工程、工程管理、工商管理、旅遊管理、會計學、金融學、國際經濟與貿易、市場營銷、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信息與計算科學、政治學與行政學專業學費4000元/年。
(5)國有民營(二級學院)化學工程與工藝、應用化學、過程裝備與控制工程、油氣儲運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自動化等各專業學費11000元/年。
(6)國有民營(二級學院)工程管理、市場營銷等各專業學費10000元/年。
2、專科
高職各專業學費4700元/年。
獎勵資助:
1、獎學金設置
(1)新生獎學金:在新生中按入學成績評定,獎金額度為一等獎每人5000元,二等獎每人2000元。
(2)侯祥麟獎學金:在一年級有關專業中評定,獎金額度為每人2000元。
(3)中石化獎學金:每年評定一次,獎金額度為每人2000元。
(4)中石油獎學金:每年評定一次,獎金額度為每人3000元。
(5)企業家獎學金:在第五學期評定,獎金額度為1000元。
(6)勤奮獎學金:從二年級開始,每學期評定一次,獎勵面34%,獎金額度為600~200元。
(7)百佳千優特色獎學金:分為科技實踐、社會實踐、文化藝術、思想學術、精神文明、體育運動等專項,每學年評定一次。
(8)其它獎學金:如學科競賽優秀獎、大學生文化節、思想學術節、體育節等活動項目獎,大學生科技訓練計劃、社會實踐計劃、社會工作創新計劃中的優秀項目獎等。
2、幫助經濟困難的學生完成學業的措施
(1)國家獎學金:獎勵品學兼優的貧困大學生,獎金額度為每人每年6000~4000元。
(2)中石油特困生獎學金:每年評定一次,獎金額度為2000元。
(3)特困生獎學金:每學期評定一次,獎勵面6%,獎金額度為每人300~200元。
(4)其它優秀特困生獎學金:每年評定一次,部分企業有條件助學等。
(5)國家助學貸款:按有關規定設置。
(6)勤工助學:提供若干崗位,用於支付經濟困難學生勤工助學的報酬。臨時困難補助:視情況按有關規定發放。
(7)另有一些企業在我校設立了學習優秀特困學生助學金。
⑵ 全國奧數一等獎,化學物理競賽一等獎獎勵多少錢學校獎勵多少錢
奧賽得獎是沒有獎金的,除了獎狀,最多有點小紀念品。
得獎之後,有些中學會發獎金,再往後保送的大學入學以後可能會有新生獎學金,這個要看慣例,也可以在商量保送的時候問招生老師。
⑶ 瑪麗.居里除了鐳的射性元素以外還有那些中大科學成果
1898年 若涅獎金,巴黎科學院。
1900年 若涅獎金,巴黎科學院。
1902年 若涅獎金,巴黎科學院。
1903年 諾貝爾物理學獎金(與享利·柏克勒爾和比埃爾·居里合得)。
1904年 奧西利獎金(巴黎報業辛迪加頒發,與埃都亞·布郎利合得)。
1907年 阿克托尼安獎金,英國皇家科學協會。
1911年 諾貝爾化學獎金。
1921年 埃倫·理查茲研究獎金。
1924年 阿讓德依侯爵1923年大獎金,附銅獎章,全國工業促進會。
1931年 卡麥倫獎金,愛丁堡大學頒發。
(二)居里夫人所得獎章
1903年 伯特洛獎章(與比埃爾·居里合得)。
1903年 巴黎市榮譽獎章(與比埃爾·居里合得)。
1903年 戴維獎章,倫敦皇家學會(與比埃爾·居里合得)。
1904年 馬特奇獎章,義大利科學學會(與比埃爾·居里合得)。
1908年 克爾曼大金獎章,利爾工業協會。
1909年 埃利約特·克瑞生金獎章,佛蘭克林研究院。
1910年 亞爾伯特獎章,皇家藝術學會,倫敦。
1919年 西班牙阿爾豐斯十二世大十字勛章。
1921年 本哲明·佛蘭克林獎章,美國哲學學會,費拉德爾菲亞。
1921年 約翰·斯考特獎章,美國哲學學會,費拉德爾菲亞。
1921年 國家社會科學研究院金獎章,紐約。
1921年 威廉·吉布斯獎章,美國化學學會,芝加哥。
1922年 美國放射學學會金獎章。
1924年 羅馬尼亞政府一級褒獎,有證書和金獎章。
1929年 紐約市婦女俱樂部聯合會獎章。
1931年 美國放射學學院獎章。
(三)居里夫人所得名譽頭銜
1904年 莫斯科帝國人類學及人種志之友協會名譽會員。
1904年 英國皇家科學協會名譽會員。
1904年 倫敦化學學會外國會員。
1904年 巴塔維哲學學會通訊會員。
1904年 墨西哥物理學會名譽會員。
1904年 墨西哥科學院名譽院士。
1904年 華沙工業及商業促進委員會名譽委員。
1906年 阿根廷科學學會通訊會員。
1907年 荷蘭科學學會外國會員。
1907年 愛丁堡大學名譽法學博士。
1908年 聖彼得堡帝國科學院通訊院士。
1908年 布朗斯威克自然科學學會名譽會員。
1909年 日內瓦大學名譽醫學博士。
1909年 波倫亞科學院通訊院士。
1909年 捷克科學文學藝術學士院外國合作院士。
1909年 費城葯劑學院名譽職員。
1909年 克拉科夫科學院現任院士。
1910年 智利科學科學院現任院士。
1910年 美國哲學學會會員。
1910年 瑞典皇家科學院外國院士。
1910年 美國化學學會會員。
1910年 倫敦物理學會名譽會員。
1911年 倫敦通靈研究學會名譽會員。
1911年 葡萄牙科學院外車通訊院士。
1911年 曼徹斯特大學名譽理學博士。
1912年 比利時化學學會名譽會員。
1912年 聖彼得堡帝國實驗醫學研究院合作會員。
1912年 華沙科學學會實任會員。
1912年 雷姆堡大學哲學部名譽職員。
1912年 華沙攝影學會會員。
1912年 雷姆堡工藝學校名譽博士。
1912年 維爾那科學學會名譽會員。
1913年 阿姆斯特丹皇家科學院特別院士(數學部及物理學部)
1913年 北明翰大學名譽博士。
1913年 愛丁堡科學及藝術聯合會名譽會員。
1914年 莫斯科大學物理醫學學會名譽會員。
1914年 劍橋哲學學會名譽會員。
1914年 倫敦衛生學研究院名譽會員。
1914年 費城自然科學院通訊院士。
1918年 西班牙皇家醫療電學及醫療放射學學會名譽會員。
1919年 西班牙皇家醫療電學及醫療放射學學會名譽會長。
1919年 馬德里鐳研究院名譽院長。
1919年 華沙大學名譽教授。
1919年 波蘭化學學會會員。
1920年 丹麥皇家科學及文學學士院普通院士。
1921年 耶魯大學名譽理學博士。
1921年 芝加哥大學名譽理學博士。
1921年 西北大學名譽理學博士。
1921年 史密斯學院名譽理學博士。
1921年 維爾斯利學院名譽理學博士。
1921年 賓夕法尼亞女子醫學院名譽博士。
1921年 哥倫比亞大學名譽理學博士
1921年 匹茲堡大學名譽理法博士。
1921年 賓夕法尼亞大學名譽法學博士。
1921年 布發羅自然科學學會名譽會員。
1921年 紐約礦物學俱樂部名譽會員。
1921年 美國放射學學會名譽會員。
1921年 新英格蘭化學教師聯合會名譽會員。
1921年 美國博物學博物院名譽會員。
1921年 新澤西化學學會名譽會員。
1921年 工業化學學會名譽會員。
1921年 克力斯提阿尼亞學士院院士。
1921年 諾克斯藝術及科學學士院終身名譽院士。
1921年 美國鐳學會名譽會員。
1921年 挪威醫學放射學學會名譽會員。
1921年 紐約法國同盟會名譽會員。
1922年 巴黎醫學科學院自由合作院士。
1922年 比利時俄國科學組名譽院士。
1923年 羅馬尼亞醫療礦泉學及氣候學學會名譽會員。
1923年 愛丁堡大學名譽法學博士。
1923年 布拉格捷克斯洛伐克數學家及物理學聯合會名譽會員。
1924年 華沙市名譽市民。
1924年 姓名與巴斯特並列刻於紐約市政廳某建築上。
1924年 華沙波蘭化學學會名譽博士。
1924年 克拉科夫大學名譽醫學博士。
1924年 克拉科夫大學名譽哲學博士。
1924年 里加市名譽市民。
1924年 雅典通靈研究學會名譽會員。
1925年 波蘭盧布林醫學學會名譽會員。
1926年 馬羅「旁提菲西亞·泰伯林那」普通會員。
1926年 巴西聖保羅化學學會名譽會員。
1926年 巴西科學院通訊院士。
1926年 巴西女權發展聯合會名譽會員。
1926年 巴西聖保羅葯劑及化學學會名譽會員。
1926年 華沙工藝學校化學部名譽博士。
1927年 莫斯科科學院名譽院士。
1927年 波希米亞文學及科學學會名譽會員。
1927年 蘇聯科學院名譽院士。
1927年 美國州際醫學研究生聯合會名譽會員。
1927年 紐西蘭研究院名譽會員。
1929年 波蘭波茲南科學之友學會名譽會員。
1929年 格拉斯哥大學名譽法學博士。
1929年 格拉斯哥市民名譽市民。
1929年 聖勞倫斯大學名譽理學博士。
1929年 紐約醫學科學院名譽院士。
1929年 美國波蘭醫科及齒科聯合會名譽會員。
1930年 法國發明家及學者協會名譽會員。
1930年 法國發明家及學者協員會名譽會長。
1931年 日內瓦世界和平聯合會名譽會員。
1931年 美國放射學學院名譽職員。
1931年 馬德里純物理學及自然科學學士院外國通訊院士。
1932年 哈雷德國皇家自然科學院院士。
1932年 華沙醫學學會名譽會員。
1932年 捷克化學學會名譽會員。
1933年 倫敦英國放射學研究院及倫琴學會名譽會員。
[編輯本段]著文
《論放射性》
《放射性物質的研究》
《現代人的智慧》
《我的信念》
《懷念皮埃爾·居里》
⑷ 中山大學 獎學金制度如何
本科生獎學金30項,獎勵總金額611.83萬元。獎學金最高金額5000元/年,最低金額200元/年
1、凱思獎學金
由中山大學校友捐贈,獎勵對象為當年被中山大學錄取的本科新生。每年獎勵200名
,獎勵金額為每人10000元人民幣,在入學當年發放。評獎條件:
l 高中階段在全國中學生數學、物理、化學、信息學(計算機)、生物學等學科奧林匹克競賽中獲全國決賽一、二、三等獎或雙科獲省(自治區、直轄市)賽區一等獎;或在國際科學與工程大獎賽、國際環境科研項目奧林匹克競賽中獲獎的應屆高中畢業生。
l 對於第一志願報考中山大學、高考總分按原始分計分超過所在省(自治區、直轄市)劃定的重點大學最低錄取控制分數線50分以上或按標准分計分超過80分以上的新生,根據對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分配的獎勵名額,以高考總分(不含附加分)從高到低排序,並適當考慮學科平衡,擇優獎勵。
2、優秀學生獎學金
根據學生每一學年綜合測評成績(涵蓋學業成績、社會活動、社會工作、各類競賽等方面)評定。獎學金分三個等級,按測評成績而定。獲獎金額為一等獎2000元/人/年;二等獎學金1500元/人/年;三等獎學金1000元/人/年。獲獎面一般在30%左右。
3、單項獎學金
在科學研究、社會公益、文藝、體育或社會工作等方面對校、院(系)有突出貢獻者。獲獎金額為800元/人/年。獲獎面一般在3%左右。
4、捐贈獎學金
捐贈獎學金是由社會團體、個人或公司的捐贈所設立的獎學金。獲校優秀學生獎學金二等以上,符合捐贈者規定的條件者可申請。
5、優秀畢業生獎:
獲優秀畢業生的學生由學校授予稱號,頒發證書和紀念品。優秀畢業生人數按條件而定,不限名額,符合條件的均可評選。
⑸ 2014年諾貝爾醫學獎獎金是多少
2014年諾貝爾醫學獎的獎金是1000萬瑞典克朗(約合140萬美元)
1991年,諾貝爾獎達到了600萬瑞典克朗,這是自1901年成立以來首次獲得諾貝爾獎的實際價值。從那時起,諾貝爾獎逐年上升。 1992年的諾貝爾獎為650萬瑞典克朗,1993年為670萬瑞典克朗。
2000年諾貝爾獎五人獎和諾貝爾經濟學獎達到了900萬瑞典克朗(合100萬美元),遠遠超過了原始基金的面值,並且大大超過了原始獎品的實際價值。在2001年諾貝爾獎頒發100周年之際,諾貝爾獎總額為1000萬瑞典克朗(約合140萬美元),此後一直保持這一水平。
1901年12月10日頒發了第一屆諾貝爾獎。除了戰時中斷外,頒獎典禮還於當年的這一天在斯德哥爾摩和奧斯陸舉行。
自獲得諾貝爾獎以來,其選擇過程從未改變。每年,瑞典和其他國家/地區都贏得了諾貝爾獎獲得者以及各個學科和行業權威,以認真推薦大約2,000名候選人,其中數百人被正式推薦給評審委員會,並經過長期的調查和秘密會議,決定贏得最終獎。人。
諾貝爾獎的頒獎重點是重大科學成就,必須經過時間的考驗,證明這些科學家的工作確實在科學和生產發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遵守本文將確保基本上准確地選擇獲獎者,並確保獎項的高水平科學成就。此外,獎項委員會還注重獎勵具有開創性的基礎研究,基礎理論研究和工具創新研究。
⑹ 中山大學求進報的報社大事記
1月3日
籌備小組正式向校黨委組織部提出創辦《求進》報社的建議,得到校黨委組織部劉偉南部長、鍾光副部長的支持和贊同。
1月中旬
籌備小組開始向各系黨總支,黨章學習小組徵集對辦社的意見。
3月20日
籌備小組在學校學生會辦公室(東十二1 0 1)召開了第一次會議,組織科孫信章同志到會,各院系黨章學習小組組長參加了會議。
3月-5月
籌備小組積極籌備創刊號。
4月
學校財務處為《求進》報拔下專款。
5月上旬
《求進》報創刊號與讀者見面,校黨委書記張幼峰同志題與了封面.黨委組織部劉偉南部長、鍾光副部長、中文系潘允中教授、原黨委宣傳部副部長、團委書記陳紹奇同志撰寫了賀辭。
5月22日
於小禮堂召開《求進》報社成立大會。學校黨委組織部劉偉南部長、黨委宣傳部陳紹奇副部長,團委書記夏紀康同志到會祝賀。
5月底
《求進》報社確立主要工作人員及記者,成立了以唐榮生(計算機83級)為社長、林鏡明(中文系83級)為主編的第一屆社委和編委,借用計算機科學系團總支為《求進》報社的辦公地點,全面、有秩序地開展工作。《求進》刊物第二期出版。
9月-10月
《求進》刊物第三期出版,自此期起《求進》採用固定封面。
11月
報社外聯部劉學原、劉文骨、汪利巒、莫麗霞前往海軍艦隊與他們交流黨章學習的體會。
12月
《求進》第四期出版
12月底
報社在梁球琚堂第三會議室召開茶話會,總結經驗,聽取各系黨章學習小組的意見,校團委副書記劉惠祥到會。 3月
《求進》刊物第五期出版。
4月
召開全校黨章學習小組組長座談會,匯報了前紀念「七一」(即中國共產黨成立二十五周年)座談會,各系黨總支副書記、各系黨章學習小組負責人參加了會議。校黨委書記張幼峰同志、黨委會宣傳部長李群同志、黨委組織部部長劉偉南同志到會並做重要講話。
5月4日
求進報社、地理系團總支與《黃金時代》雜志社、珠江啤酒廠聯合舉辦「五四」聯歡晚會。
5月底
校黨委張幼鋒書記召集求進報社主要負責同志座談,對報社的辦刊方針、宗旨做了明確的闡述,對報社一年的工作給予肯定,勉力大家再接再厲,辦好《求進》。
6月
與廣州美術學院工藝系黨章學習小組聯合舉辦經驗交流會。報社新的一屆領導班子成立,熊東紅任社長、程學源任主編。《求進》第六期出版
9月-10月
《求進》刊物第七期出版
12月
《求進》刊物第八期出版 2月19日
《求進》報社召開了全體人工作人員會議,制訂了本學期的工作計劃。
2月底
重新成立記者部。邰先宇同學任《求進》報社記者部部長。
3月
《求進》刊物 1—8期送圖書館備存。《求進》第九期(即反對資產階級自由化專刊號)出版。
4月3、4日
報社聯合演講協會舉辦全校首屆黨的知識競賽活動,全校二十個系全都組織參加,經兩天比試,圖書館學生、哲學系,化學系分獲一、二、三等獎。
4月19日
社員羅文穗參加了校團委組織的前往三水調查的活動。
5月1、2日
報社社員參加外語系黨總支組織前往珠海的參觀、社會調查活動。
5月7日
報社首次評選了《求進》報社的優秀積極分子。同日,改選並產生了新的一屆領導班子,邰先宇任社長,程學源任主編。
5月14日
邀請廣州市十大公僕之一孟維娜同志到我校作演講。
5月中旬
《求進》報社首次批判
資產階級自由化,堅持黨的領導的專題會議召開。
5月21日
《求進》刊物第十期(即兩周年紀念專刊)出版。
6月
報社舉辦「黨在我心中」主題演講比賽。
《求進》刊物第十期出版。
報社舉辦「黨在我心中」主題演講比賽。
9月
報社例會制度確立。例會安排在雙周星期四晚下課後,既是工作碰頭會,也是小型座談會和小型學術沙龍聚會。
11月
報社邀請團委副書記須少華老師作「如何成為成功人士和如何避免失敗」的演講。 4月
報社組織題為「當代社會與當代大學生」的對話會。
5月23日
求進報社與校團委、校學生會聯合舉辦以「當代大學生的困惑與出路」為主題的「求進論壇」,這是求進第一次以論壇的形式開展思想交流活動。
5月
報社與研究生學術中心、史苑學社等六個社團聯合舉辦「當代大學生的困惑及其出路」 研討會。五所高校的四十多位本科生、研究生參加了研討會。會議還邀請了廣州市委薄利公關公司丘舜平總經理。《廣州研究》董美超同志、中大的李萍老師、劉悅倫老師與同學們座談。
8月23日
省委宣傳部、省團委在江門市聯合舉辦為期一周的以「求進」命名的「廣東省大學生求進夏令營」。共有全省二十二所的高校的五十多名同學參加。黃建勛、熊國熊向兄弟院校的同學詳細介紹了《求進》自創辦以來的工作。
12月
報社發起舉辦全校各學生報刊負責同學座談會,全校二十多家學生報刊的近四十位同學和代表對我校報刊的現狀、質量、影響、發展、存在問題和創辦經驗進行了深入的交流和探討。 3月中旬
《求進》編輯部舉辦「簽字雜文徵文比賽」。
3月-5月
報社舉辦「國事論壇「系列講座。邀請了何博傳(《山坳上的中國》作者)、馬寧(廣州市第一處赴台探親者)、劉偉(被法國聘為研究院的年輕博士)、曹淳亮(廣州十大傑出青年之一,《南風窗》總編)、黎元江(廣州市委宣傳部部長)、周世儉(前駐美大使館一等參贊)等主講。聽眾踴躍,場面熱烈。
4月中旬
《求進》、《中大青年》、《向大海》等六家刊物聯合籌備舉辦紀念五四七十周年系列活動,主要內容有學術研討會、學術牆、演講等。
5月中旬
報社舉辦第二屆黨的基本知識競賽活動。
5月
為總結《求進》辦刊的特色,編輯部編輯出版《十五、十六期合刊暨四周年紀念刊》。張幼鋒書記、劉偉南部長題字祝賀,省委宣傳部高校組織處、中山大學宣傳部、學生處、團委發來賀信、賀辭。
12月
報社邀請黨委組織部領導、校團委負責人、各黨章學習小組負責人舉行「迎接九十年代」茶話會,探討新時代大學生應有之精神。
1989.12-1990.05
報社發起「國情探查」活動,組織社員及黨章學習小組負責人先後到第一站中國銀行分行、第二站廣東省茶葉進出口公司第一茶場、第三站萬寶電器集團、第四站南海縣企業參觀調查,並於《求進》上做出調查總結。 3月
中山大學黨委組織部與報社同學共同舉辦第三屆黨的基本知識競賽,各院系、單位等19個代表隊參加了比賽,省委高校工委組織處歐俊全處長前來觀看決賽並頒獎。
4月
報社向全校同學發出「積極開展研讀馬列原著活動」的倡議書,並在報社中建立了一個「馬列原著研讀小組」,每單周星期五例會前組織學習,同時邀請有關教授進行輔導。
11月
報社組織社員往番禺進行國情調查活動。
11月
報社組織關於中大心理咨詢發展狀況和我校大學生社會實踐狀況的調查。
12月
報社邀請黨委組織部領導、部分院系黨總支書記及各黨章學習小組負責人舉行「如何進一步搞好黨章學習小組」的經驗交流暨研討會。
12月
第二十期《求進》刊物出版。 4月
《求進》刊物改采電腦排版,擴大發行。
6月-10月
報社為慶祝黨成立七十周年,組織承辦了黨史知識競賽、「黨在我心中」演講比賽等系列活動;編輯部同時在《求進》一系列回顧紀念與時事評論文章。
9月
報社採取推薦與自薦的方式建立了各院系成員組成的求進通訊員隊伍,並擇優吸納加入報社,完善了招新制度。同時在例會制度中增設指導老師與內部交流結合的專題討論內容。 5月
報社舉辦「黨章學習小組活動日設計系列大賽」,得到各院系黨章學習小組廣泛參與和積極實施;同時通過組織各黨章學習小組經驗交流會、播放實事記錄片、舉行求進論壇等系列活動,集中促進校內黨章學習小組交流協作和工作創新。
6月
出版紀念求進報社成立七周年的第26期《求進》特刊。
9月
為更好配合學校新生軍訓,報社受中大武裝部委託承辦《軍訓快報》。軍訓期間共出版四期,基本上由新生供稿,擇優刊載,主要反映新生軍訓、生活的動態和精神風貌,配合學校和軍訓部隊進行國防教育,受到軍訓新生、武裝部和軍訓師領導的一致好評。 1月
報社在黨委組織部的領導下對全校各系黨章學習小組進行了一次全面調查,總結了人員組成、活動內容、形式等基本情況以及存在的困難,提出了發展建議。
12月
報社社徽誕生。 6月
在「老求進」的熱情促動下,「求進發展基金會」初步成立,11日報社九周年社慶上,籌備小組當場認捐三萬元人民幣。
6月
《求進》刊物第三十期出版。
9月21日
「求進」接受了廣州電視台的專題采訪,對如何構建大學的精神家園,如何把「求進精神」發揚光大,新老「求進人」暢所欲言,在廣州電視台「七彩羊城」播出後,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應。 6月
報社十周年社慶隆重舉行。中共廣東省委高校工委組織處發來賀信,中大黨委黃水生書記、蘇一凡副書記、組織部陳亞宗部長欣然題詞祝賀。經黨委組織部統一,「求進發展基金」正式成立,《中山大學求進基金章程》、《中山大學求進基金管理細則》於社慶大會通過並開始執行。
9月
由黨校主辦的《黨校生活》基於在在政治宣傳和引導、思想覺悟的升華等宗旨和主題上的一致,與《求進》合刊,稱為《求進》專刊。 9月
《軍訓快報》擴大版面,四期四十個版面。
10月
報社開展「中大人看讀書」系列活動,以進行「讀書狀況問卷調查」為主,結合採訪專家學者、分析校內外相關信息、深入了解中大學子讀書的現狀與趨向。
11月
《求進報》創刊號與讀者見面,廖蘊玉教授為其題詞。報社通過與各院系黨章學習小組聯合舉辦《求進報》,旨在引到促進黨章學習小組相互交流、總結經驗、表彰先進、樹立典型,有力地推動各院系黨章學習小組的工作;同時為同學認識黨、了解黨提供一個宣傳理論、交流思想的園地。其創立擴大了求進精神宣傳的廣度、深度和靈活性。
11月
報社召開《求進報》創刊座談會暨大學生道德素質研討會。11月出版的《求進》(正刊)同時進行了關於「大學生形象設計」的系列討論。 5月
《求進》刊物第三十八期、第三十九期出版。
10月
報社在學生黨員中開展有關黨員素質的調查。
11月
《求進》刊物第四十期、第四十一期出版。 5月
《求進》刊物第四十二期出版。
9月
報社與南方文學社合辦「一封家書」徵文活動。
11月
《求進》刊物第四十三期出版。
1999年
7月
報社組織有關高校改革及其影響的調查。
9月
報社舉辦「祖國在我心中」徵文活動。
10月
為慶祝中山大學建校7 5周年,報社與中山大學校友會合辦校友紀念講座。
10月
《求進》刊物第四十四期出版。
11月
《求進》刊物第四十五期出版。
12月
為促進廣東省各高校學生報社活動與文化交流,擴大反映華南高效信息與特色,報社聯絡《中國大學生》雜志社,發起建立「《中國大學生》廣東區記者網路中心」,包括中大在內的13所高校的代表加入了這一記者網路。 5月
「求進」網站初步建立。
5月
為總結經驗,探索新時期黨章學習小組的發展模式、工作方法、內部建設,報社 舉辦黨章學習小組工作評比」活動。
6月
報社十五周年紀念特刊出版。
10月
求進報社珠海分社成立。求進報社建立了在指導老師的督導下,以社長領導制為核心,社委會民主決策,編輯部、秘書處、沙龍部和宣策部四大部門協作的四級運作制度;並建立健全了社內例會制度,力求做到管理科學,程序透明,運行高效的組織管理架構。
10月
珠海分社「我的大學四年」論壇,是珠海校區第一個面向全校的學生論壇。
珠海分社舉辦第一期求進沙龍,求進沙龍開始在珠海校區紮根. 11月
珠海分社舉辦新生黨員座談會,探索如何在新辦學模式下發揮黨員學生的先進性。 3月14日
建立求進報社珠海校區分社團支部,開中山大學社團團組織的先河。
6月
珠海分社出版迎接黨的十六大《求進報》專版。 9月~10月
四期《軍訓快報》出版。新生軍訓在珠海校區和北校區兩地同時進行,報紙的出版工作也由報社三校區共同配合進行。報社和校武裝部聯系協商將《軍訓快報》擴為出版四期,每期8開8版,採用新聞紙印刷。
10月上旬
珠海分社和北校區分社均成功完成了社員招新。珠海分社吸收了50名新社員,北校區分社吸收了25名新社員。招新後,將採取專門培訓,參與社務以及活動,讀書計劃和出遊等方式讓新社員盡快融入求進這個大家庭。
11月8日
中山大學求進報社18周年社慶暨求進報社北校區分社成立大會在中山大學北校區隆重舉行。校黨委組織部副部長羅鎮忠、求進報社指導老師鄭哲、兄弟社團負責人和新老求進近100人出席了這次大會。新老求進人濟濟一堂,共敘情誼。深圳市技術質量監督局副局長程學源和中共佛山市委組織部副部長熊國雄等還代表因事不能前來的老求進專程發來賀電。羅鎮忠副部長在會上定和贊揚了求進報社在過去為校園文化和學生黨建工作作出的努力和貢獻,並對求進報社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黨委組織部鄭哲老師宣布求進報社北校區分社成立,並任命第一屆北校區分社社委。求進報社北校區分社的成功建立,使報社成為在廣州、珠海三校區同時擁有分社的統一整體,顯示出強大的生命力和與時俱進的拓展精神。
11月28日-12月25日
承辦中山大學2003年科技藝術節的系列活動之——「『神舟』 飛天與科學精神的追求」徵文比賽。本次比賽在中山大學南校區、北校區和珠海校區同時進行,共收到參賽文章102篇,其中南校區56篇,北校區37篇,珠海校區19篇,由社會學系王寧教授、哲學系李大超博士為主的評審會評出得獎作品.。 2月-5月底 報社與中山大學校友總會合作,報社就 「5.31」運動和「7.23」事件與校友會合作,報社記者兵分四路,走訪了居住在北京、南寧、廣州、湖南四地在解放戰爭時期的學生革命運動中發揮過重要作用的校友,搜集到一批珍貴史料,進行歷史檔案的收集和整理工作,並以此為基礎精心製作並出版了《迎接光明 走向自由》紀念特刊。
2003年10月-2004年6月
報社針對編輯部成員開展了編輯基礎培訓,旨在擴展新編輯的綜合素質,提高新編輯的工作技能。培訓包括理論與實踐兩大部分:理論部分內容涉及編輯學、語言學(現代漢語)、文章學、法學、文獻學和邏輯學等諸多學科領域,包含導論、現代漢語語法與修辭、文面與格式、編輯過程中的基礎寫作、版面設計與美術編輯、社會科學信息檢索與利用以及邏輯學基礎;實踐部分包括撰寫讀書筆記、模擬訪談與調研、前往珠海特區報社參觀和交流等。
與學校武裝部合作出版四期《軍訓快報》,涵蓋中山大學南校區、北校區、珠海校區以及新成立的東校區,內容豐富,極好的配合了學校軍訓工作,為新生的大學生活展示了一個視角。
中山大學80周年校慶當天,報社19周年社慶在康樂園舉行。同時,求進報社東校區分社正式成立。 5月
求進報社20周年社慶隆重舉行,出版《理想·信念——求進二十周年紀念文集》。通過《中山大學求進報社社友會章程》,建立起社委會制度。10月,結合黨建工作新需要,設立黨建聯絡部。求進報社建立了在指導老師的督導下,形成了四個校區並行的發展模式,繼續奉行以社長領導制為核心,社委會民主決策,編輯部、秘書處、沙龍部和宣策部和黨建聯絡部五大部門協作的四級運作制度,力求做到管理科學,程序透明,運行高效的組織管理架構。
⑺ 諾貝爾的設置的原因獎項的設立歷年來的獲獎者
諾貝爾獎 (Nobel Prize) 創立於1901年,它是根據瑞典著名化學家、硝化甘油炸葯發明人阿爾弗雷德·貝恩哈德·諾貝爾 (Alfred Bernhard Nobel, 1833.10.21--1896.12.10) 的遺囑以其部分遺產作為基金創立的。諾貝爾獎包括金質獎章、證書和獎金支票。
諾貝爾生於瑞典的斯德哥爾摩。諾貝爾一生致力於炸葯的研究,因發明硝化甘油引爆劑、硝化甘油固體炸葯和膠狀炸葯等,被譽為「炸葯大王」。他不僅從事理論研究,而且進行工業實踐。他一生共獲得技術發明專利355項,並在歐美等五大洲20個國家開設了約100家公司和工廠,積累了巨額財富。
1896年12月10日,諾貝爾在義大利的聖雷莫逝世。逝世的前一年,他立囑將其遺產的大部分(約920萬美元)作為基金,將每年所得利息分為5份,設立物理、化學、生理與醫學、文學及和平5種獎金,授予世界各國在這些領域對人類作出重大貢獻的人。據此,1900年6月瑞典政府批准設置了諾貝爾基金會,瑞典議會通過了《頒發諾貝爾獎金章程》,並於次年諾貝爾逝世5周年紀念日,即1901年12月10日首次頒發諾貝爾獎。自此以後,除因戰時中斷外,每年的這一天分別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和挪威首都奧斯陸舉行隆重授獎儀式。1990年諾貝爾的一位重侄孫克勞斯·諾貝爾又提出增設諾貝爾地球獎,授予傑出的環境成就獲得者。該獎於1991年6月5日世界環境日之際首次頒發。 諾貝爾遺囑
1968年瑞典中央銀行於建行300周年之際,為紀念諾貝爾,出資增設了諾貝爾經濟獎(全稱為「瑞典中央銀行紀念阿爾弗雷德·伯恩德·諾貝爾經濟科學獎金」,亦稱「紀念諾貝爾經濟學獎」),授予在經濟科學研究領域作出重大貢獻的人。該獎於1969年開始與其他5個獎項同時頒發。
1990年諾貝爾的一位重侄孫克勞斯·諾貝爾又提出增設諾貝爾地球獎,授予全世界為保護環境作出重大貢獻的人士。這項被稱為綠色諾貝爾獎的「聯合國——地球是一體」獎於1991年6月5日世界環境日之際由「地球是一體」協會在聯合國的贊助下首次頒發。
諾貝爾獎包括金質獎章、證書和獎金支票。其中獎金數視基金會的收入而定,獎金的面值由於通貨膨脹逐年有所提高,最初約為3萬多美元,20世紀60年代約為7.5萬美元,80年代約為22萬美元,90年代達到100萬美元左右。2001年每項諾貝爾獎獎金金額為1000萬瑞典克朗(約合95萬美元)。2005年每項貝爾獎獎金金額為1000萬瑞典克朗(約合130萬美元)。 諾貝爾遺產到底有多少錢
金質獎章約重半鎊,內含黃金23K,獎章直徑約為6.5厘米,正面是諾貝爾的浮雕像。不同獎項、獎章的背面飾物不同。每份獲獎證書的設計也各具風采。頒獎儀式隆重而簡朴,每年出席的人數限定在1500人至1800人之間,其中男士要穿燕尾服或民族服裝,女士要穿嚴肅的晚禮服,儀式中所用的鮮花從世界各地空運而來,以表示對知識的尊重。
諾貝爾獎自1901年頒發以來,共有六位華人獲得諾貝爾科學獎,他們分別是李政道、楊振寧、丁肇中、李遠哲、朱棣文和崔琦。>>
根據諾貝爾遺囑,在評選的整個過程中,獲獎人不受任何國籍、民族、意識形態和宗教的影響,評選的唯一標準是成就的大小。但也有人指出,諾貝爾獎特別是和平獎在評選過程中有時仍受政治等因素影響。
諾貝爾獎評選的全過程都是保密的,而且沒有復議。在發表最後結果時,也只有獲獎人的姓名和簡要理由。有關評選的記錄和候選人材料等,50年內都不得向外界公開。即使過了這一時限,也僅供研究諾貝爾獎的專業人員查閱。諾貝爾獎各頒獎機構都極為強調其嚴格的獨立性。即便是瑞典和挪威政府,對評選結果也不能施加任何影響。
遵照諾貝爾遺囑,物理學獎和化學獎由瑞典皇家科學院評定,生理學或醫學獎由瑞典皇家卡羅林醫學院評定,文學獎由瑞典文學院評定,和平獎由挪威諾貝爾委員會選出。1968年又增設了經濟學獎,獎金由瑞典中央銀行提供,委託瑞典皇家科學院評定。負責評定諾貝爾文學獎的瑞典文學院首建於1786年,是以維護和發展瑞典文學和文字為宗旨的國家學院。18名終身院士組成諾貝爾文學獎評委會,每年10月的一個星期四公開宣布當年度的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根據古老的傳統,退出文學院的院士名額將不添加,只有在現任院士去世後才增添新的院士。2005年10月11日,瑞典文學院院士、諾貝爾文學獎評委克努茨·安隆德教授在當日出版的《瑞典日報》上撰文宣布退出瑞典文學院,原因是他對文學獎評委會2004年評選奧地利女作家埃爾弗里德·耶利內克為諾貝爾文學獎得主不滿。
諾貝爾獎的每個授獎單位設有一個由5人組成的委員會負責評選工作,這個委員會三年一屆。其評選過程和原則為:
——評選過程的第一步是推薦候選人。推薦者必須有一定資格,他們必須是:前諾貝爾獎獲得者、諾貝爾獎評委會委員、特別指定的大學教授、諾貝爾獎評委會特邀教授、有代表性的作家協會主席(文學獎)、某些國際性會議和組織的成員(和平獎)、各國議會議員和內閣成員(和平獎)。任何人都不能推薦自己為獲獎者。瑞典和挪威政府無權干涉諾貝爾獎的評選工作,不能表示支持或反對被推薦的候選人。推薦候選人工作在每年2月1日前結束,9月份左右推薦人把推薦報告遞交有關評選機構。評選委員會在對候選人的成就進行討論後,於10月中旬公布評選結果。各諾貝爾獎評選委員會對候選人的評審工作都是秘密進行的。
——每年9月至次年1月31日,接受各項諾貝爾獎推薦的候選人。通常每年推薦的候選人有1000—2000人。
——2月1日起,各項諾貝爾獎評委會對推薦的候選人進行篩選、審定,工作情況嚴加保密。到9月份時,各領域的獲獎人已基本內定,然後由評委會召開大會正式決定。
——10月的第二個星期里,選出本年度諾貝爾獎獲得者。選舉結果揭曉,立即通知獲獎者。
——12月10日是諾貝爾逝世紀念日,這天分別在斯德哥爾摩和奧斯陸(和平獎)隆重舉行諾貝爾獎頒發儀式。在瑞典,由國王為獲獎者授獎。
瑞典諾貝爾基金會宣布,2006年諾貝爾獎頒獎儀式將在10月第一周和第二周舉行,各獎項的獎金均為1000萬瑞典克朗(約合140萬美元)。
歷屆諾貝爾獎獲獎名錄
1901年12月10日第一屆諾貝爾獎頒發。
德國科學家倫琴因發現X射線獲諾貝爾物理學獎。
荷蘭科學家范托霍夫因化學動力學和滲透壓定律獲諾貝爾化學獎。
德國科學家貝林因血清療法防治白喉,破傷風獲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法國作家蘇利·普呂多姆因詩《命運》、《幸福》、《眼睛》等散文;《論藝術》、《詩句的斷想》等著作獲諾貝爾文學獎。
瑞士人桂南因創立國際紅十字會、法國人帕西因創立國際和平聯盟和各國議會聯盟而共同獲諾貝爾和平獎。
1902年12月10日第二屆諾貝爾獎頒發。
荷蘭科學家洛倫茲因創立電子理論、荷蘭科學家塞曼因發現磁力對光的塞曼效應而共同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
德國科學家費雪因合成嘌呤及其衍生物多肽獲諾貝爾化學獎。
美國科學家羅斯因發現瘧原蟲通過瘧蚊傳入人體的途徑獲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瑞士人戈巴特因創建國際和平局、桂科蒙因宣傳和平、反對戰爭而共同獲得諾貝爾和平獎。
德國歷史學家塞道爾·蒙森獲諾貝爾文學獎。
1903年12月10日第三屆諾貝爾獎頒發。
法國科學家貝克勒爾因發現天然放射性現象、居里夫婦因發現放射性元素鐳而共同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
瑞典科學家阿倫紐斯因電解質溶液電離解理論獲諾貝爾化學獎。
丹麥科學家芬森因光輻射療法治療皮膚病獲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挪威作家比昂松因《羅馬史》、《羅馬國家法》等獲諾貝爾文學獎。
英國人克里默因仲裁國際爭端,推動國際和平運動,領導國際工人協會獲諾貝爾和平獎。
1904年12月10日第四屆諾貝爾獎頒發。
英國科學家瑞利因發現氬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
英國科學家拉姆賽因發現六種惰性所體,並確定它們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獲得諾貝爾化學獎。
俄國科學家巴浦洛夫因消化生理學研究的巨大貢獻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西班牙作家埃切加萊·埃薩吉雷因劇作《在劍柄上》、《最後的夜晚》、《懷疑》等、法國作家米斯特拉爾因詩《米海耶》《仁那皇後》等而共同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1873年成立的國際法協會因促進國際和平與合作獲得諾貝爾和平獎。
1905年12月10日第五屆諾貝爾獎頒發。
德國科學家勒納因陰極射線的研究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
德國科學家拜耳因研究有機染料及芳香劑等有機化合物獲得諾貝爾化學獎。
德國科學家科赫因對細菌學的發展獲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波蘭作家顯克微支因小說《三部曲》、《你往何處去》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奧地利女強人蘇納特因積極促進世界和平獲得諾貝爾和平獎。
1906年12月10日第六屆諾貝爾獎頒發。
英國科學家湯姆遜因研究氣體的電導率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
法國科學家穆瓦桑因分離元素氟、發明穆瓦桑熔爐獲得諾貝爾化學獎。
義大利科學家戈爾吉和西班牙科學家拉蒙·卡哈爾因對神經系統結構的研究而共同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義大利作家卡杜齊因詩《撒旦頌》,著作《早期義大利文學研究》獲諾貝爾文學獎。
美國總統羅斯福因成功調解日俄沖突獲諾貝爾和平獎。
1907年12月10日第七屆諾貝爾獎頒發。
美國科學家邁克爾遜因測量光速獲諾貝爾物理學獎。
德國科學家畢希納因發現無細胞發酵獲諾貝爾化學獎。
法國科學家因發現瘧原蟲在致病中的作用獲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英國作家魯德耶德·吉卜林因詩《營房歌曲》、小說《吉姆》獲諾貝爾文學獎。
義大利人莫內塔因堅持不懈地宣傳和平思想、法國人雷諾為解決國際爭端樹立了典範而共同獲得諾貝爾和平獎。
1908年12月10日第八屆諾貝爾獎頒發。
法國科學家李普曼因發明彩色照片的復制獲諾貝爾物理學獎。
英國科學家盧瑟福因研究元素的蛻變和放射化學獲諾貝爾化學獎。
德國科學家埃爾利希因發明「606」、俄國科學家梅奇尼科夫因對免疫性的研究而共同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德國作家歐肯因《偉大思想家的人生觀》獲諾貝爾文學獎。
瑞典人阿諾德森因為和平解散挪威-瑞典聯盟盡力奔波、丹麥人巴耶因積極從事國際和平運動而共同獲得諾貝爾和平獎。
1909年12月10日第九屆諾貝爾獎頒發。
義大利科學家馬可尼、德國科學家布勞恩因發明無線電報技術而共同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
德國科學家奧斯特瓦爾德因催化、化學平衡和反應速度方面的開創性工作獲諾貝爾化學獎。
瑞士科學家柯赫爾因對甲狀腺生理、病理及外科手術的研究獲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瑞典作家拉格洛夫因小說《古斯泰·貝林的故事》等獲諾貝爾文學獎。
比利時人貝爾納特因調解國際爭端、爭取限制軍備、法國人德康斯坦因促進法美和解而共同獲得諾貝爾和平獎。
1910年12月10日第十屆諾貝爾獎頒發。
荷蘭科學家范德瓦爾斯因研究氣體和液體狀態工程獲諾貝爾物理學獎。
德國科學家瓦拉赫因脂環族化合作用方面的開創性工作獲諾貝爾化學獎。
俄國科學家科塞爾因研究細胞化學蛋白質及核質獲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德國作家海澤因小說《傲子女》、《天地之愛》等獲諾貝爾文學獎。
1891年成立的國際和平局因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國際合作獲諾貝爾和平獎。
1911年12月10日第十一屆諾貝爾獎頒發。
德國科學家維恩因發現熱輻射定律獲諾貝爾物理學獎。
法國科學家瑪麗·居里(居里夫人)因發現鐳和釙,並分離出鐳獲諾貝爾化學獎。
瑞典科學家古爾斯特蘭因研究眼的屈光學獲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比利時作家梅特林克因劇本《青鳥》、《莫娜娃娜》獲諾貝爾文學獎。
奧地利人弗里德因創建幾種宣傳和平的刊物,並創建國際新聞協會獲諾貝爾和平獎。
1912年12月10日第十二屆諾貝爾獎頒發。
荷蘭科學家達倫因發明航標燈自動調節器獲諾貝爾物理學獎。
德國科學家格利雅因發現有機氫化物的格利雅試劑法、法國科學家薩巴蒂埃因研究金屬催化加氫在有機化合成中的應用而共同獲得諾貝爾化學獎。
法國醫生卡雷爾因血管縫合和器官移植獲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德國作家霍普特曼因劇本《織工們》獲諾貝爾文學獎。
美國人魯特因促使24項雙邊仲裁協定的簽訂獲諾貝爾和平獎。
1913年12月10日第十三屆諾貝爾獎頒發。
荷蘭科學家卡曼林歐尼斯因研究物質在低溫下的性質,並制出液態氦獲諾貝爾物理學獎。
瑞士科學家韋爾納因分子中原子鍵合方面的作用獲諾貝爾化學獎。
法國科學家裡歇特因對過敏性的研究獲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印度詩人泰戈爾因詩《新月集》、《吉檀迦利》等獲諾貝爾文學獎。
比利時外交官拉方丹因促使日內瓦和平會議通過阻止空戰決議獲諾貝爾和平獎。
1914年12月10日第十四屆諾貝爾獎頒發。
德國科學家勞厄因發現晶體的X射線衍射獲諾貝爾物理學獎。
美國科學家理查茲因精確測定若干種元素的原子量獲諾貝爾化學獎。
奧地利科學家巴拉尼因前庭器官方面的研究獲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1915年12月10日第十五屆諾貝爾獎頒發。
英國科學家威廉·亨利·布拉格和威康·勞倫斯·布拉格父子因用 X射線分析晶體結構獲諾貝爾物理學獎。
德國科學家威爾泰特因對葉綠素化學結構的研究獲諾貝爾化學獎。
法國作家羅曼·羅蘭因小說《約翰·克里斯朵夫》獲諾貝爾文學獎。
1916年12月10日第十六屆諾貝爾獎頒發。
瑞典作家海登斯坦因詩《朝聖與漂泊的年代》獲諾貝爾文學獎。
1917年12月10日第十七屆諾貝爾獎頒發。
英國科學家巴克拉因發現 X射線對元素的特徵發射獲諾貝爾物理學獎。
丹麥作家吉勒魯普因小說《日耳曼人的徙工》、丹麥作家彭托皮丹因小說《希望之鄉》、《幸運的彼得》、《冥國》而共同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1863年成立的國際紅十字委員會因在建立戰俘與家屬通訊方面的大量工作獲諾貝爾和平獎。
1918年12月10日第十八屆諾貝爾獎頒發。
德國科學家普朗克因創立量子論、發現基本量子獲諾貝爾物理學獎。
德國科學家哈伯因氨的合成獲諾貝爾化學獎。
註:本屆諾貝爾獎僅頒發兩項
1919年12月10日第十九屆諾貝爾獎頒發。
德國科學家斯塔克因發現正離子射線的多普勒的效應和光線在電場中的分裂獲諾貝爾物理學獎。
比利時科學家博爾德因發現免疫力,建立新的免疫學診斷法獲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瑞士作家斯皮特勒因史詩《奧林匹亞的春天》獲諾貝爾文學獎。
美國總統威爾遜因倡議創立國際聯盟獲諾貝爾和平獎。
1920年12月10日第二十屆諾貝爾獎頒發。
瑞士科學家紀堯姆因發現合金中的反常性質獲諾貝爾物理學獎。
德國科學家能斯脫因發現熱力學第三定律獲諾貝爾化學獎。(1921年補發)
丹麥科學家克羅格因發現毛細血管的調節機理獲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挪威作家漢姆生因小說《土地的成長》、《維克多利亞)獲諾貝爾文學獎。
法國人布爾茨瓦因在創立國際聯盟中做了大量工作獲諾貝爾和平獎。
1921年12月10日第二十一屆諾貝爾獎頒發。
美籍德裔科學家愛因斯坦闡明光電效應原理獲諾貝爾物理學獎。
英國科學家索迪因研究放射化學、同位素的存在和性質獲諾貝爾化學獎。
法國作家法郎士因小說《現代史話》獲諾貝爾文學獎。
瑞典人布蘭延、挪威人蘭格因倡導國際和平而共同獲得諾貝爾和平獎。
1922年12月10日第二十二屆諾貝爾獎頒發。
丹麥科學家玻爾因研究原子結構及其輻射獲諾貝爾物理學獎。
英國科學家阿斯頓因用質譜儀發現多種同位素並發現原子獲諾貝爾化學獎。
英國科學家希爾因發現肌肉生熱、德國科學家邁爾霍夫因研究肌肉中氧的消耗和乳酸代謝而共同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西班牙作家貝納文特·馬丁內斯因劇本《利害關系》、《星期六晚上》等獲諾貝爾文學獎。
挪威人南森因領導國際賑濟飢荒工作獲諾貝爾和平獎。
1923年12月10日第二十三屆諾貝爾獎頒發。
美國科學家密立根因測量電子電荷,並研究光電效應獲諾貝爾物理學獎。
奧地利科學家普雷格爾因有機物的微量分析法獲諾貝爾化學獎。
加拿大科學家班廷、英國科學家麥克勞德因發現胰島素而共同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愛爾蘭作家葉芝因詩劇《胡里痕的凱瑟琳》獲諾貝爾文學獎。
1924年12月10日第二十四屆諾貝爾獎頒發。
瑞典科學家西格班因研究 X射線光譜學獲諾貝爾物理學獎。
荷蘭科學家埃因托芬因發現心電圖機制獲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波蘭作家萊蒙特因小說《農民》獲諾貝爾文學獎。
1925年12月10日第二十五屆諾貝爾獎頒發。
德國科學家弗蘭克、赫茲因闡明原子受電子碰撞的能量轉換定律而共同獲得獲諾貝爾物理學獎。
奧地利科學家席格蒙迪因闡明膠體溶液的復相性質獲諾貝爾化學獎。
愛爾蘭作家肖伯納因劇本《聖女貞德》獲諾貝爾文學獎。
英國首相張伯倫因策劃簽訂《洛迦諾公約》、美國人道威斯因制定道威斯計劃而共同獲得諾貝爾和平獎。
1926年12月10日第二十六屆諾貝爾獎頒發。
法國科學家佩林因研究物質結構的不連續性,測定原子量獲諾貝爾物理學獎。
瑞典科學家斯韋德堡因發明高速離心機並用於高分散膠體物質的研究獲諾貝爾化學獎。
丹麥醫生菲比格因對癌症的研究獲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義大利作家黛萊達因小說《離婚之後》、《灰燼》、《母親》獲諾貝爾文學獎。
法國人白里安因促進《洛迦諾和約》的簽訂、德國人施特萊斯曼因對歐洲各國的諒解作出貢獻而共同獲得諾貝爾和平獎。
1927年12月10日第二十七屆諾貝爾獎頒發。
美國科學家康普頓因發現散射 X射線的波長變化、英國科學家威爾遜因發明可以看見帶電粒子軌跡的雲霧室而共同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
德國科學家維蘭德因發現膽酸及其化學結構獲諾貝爾化學獎。
奧地利醫生堯雷格因研究精神病學、治療麻痹性痴呆獲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法國哲學家柏格森因哲學著作《創造進化論》諾貝爾文學獎。
法國人比松因多方謀求和平與法德和好、德國人奎德因反對非法軍事訓練而共同獲得諾貝爾和平獎。
1928年12月10日第二十八屆諾貝爾獎頒發。
英國科學家理查森因發現電子發射與溫度關系的基本定律獲諾貝爾物理學獎。
德國科學家溫道斯因研究丙醇及其維生素的關系獲諾貝爾化學獎。
法國科學家尼科爾因對斑疹傷寒的研究獲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挪威女作家溫塞特因小說《克里斯門·拉夫朗的女兒》獲諾貝爾文學獎。
1929年12月10日第二十九屆諾貝爾獎頒發。
法國科學家德布羅意因提出粒子具有波粒二項性獲諾貝爾物理學獎。
英國科學家哈登因有關糖的發酵和酶在發酵中作用研究、瑞典科學家奧伊勒歇爾平因有關糖的發酵和酶在發酵中作用而共同獲得諾貝爾化學獎。
荷蘭科學家艾克曼因發現防治腳氣病的維生素B1、英國科學家霍普金斯因發現促進生命生長的維生素而共同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德國作家曼因小說《布登勃洛克一家》獲諾貝爾文學獎。
美國人凱洛格因在簽訂《凱洛格·白里安公約》的工作獲諾貝爾和平獎。
1930年12月10日第三十屆諾貝爾獎頒發。
印度科學家拉曼因研究光的散射,發現拉曼效應獲諾貝爾物理學獎。
德國科學家費歇爾因研究血紅素和葉綠素,合成血紅素獲諾貝爾化學獎。
美國科學家蘭斯坦納因研究人體血型分類、並發現四種主要血型獲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美國作家劉易斯因小說《大街》、《巴比特》獲諾貝爾文學獎。
瑞典人瑟德布洛姆因努力謀求世界和平獲諾貝爾和平獎。
1931年12月10日第三十一屆諾貝爾獎頒發。
德國科學家博施、伯吉龍斯因發明高壓上應用的高壓方法而共同獲得諾貝爾化學獎。
德國科學家瓦爾堡因發現呼吸酶的性質的作用獲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瑞典作家卡爾費爾特因詩集《荒原和愛情之歌》獲諾貝爾文學獎。
美國人亞當斯因爭取婦女、黑人移居的權利、美國人巴特勒因促進國際相互了解而共同獲得諾貝爾和平獎。
1932年12月10日第三十二屆諾貝爾獎頒發。
德國科學家海森堡因提出量子力學中的測不準原理獲諾貝爾物理學獎。
美國科學家朗繆爾因提出並研究表面化學獲諾貝爾化學獎。
英國科學家艾德里安因發現神經元的功能、英國科學家謝靈頓因發現中樞神經反射活動的規律而共同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英國作家高爾斯華綏因長篇小說《福爾賽世家》諾貝爾文學獎。
1933年12月10日第三十三屆諾貝爾獎頒發。
英國科學家狄拉克、奧地利科學家薛定諤因建立量子力學中的波動方程而共獲諾貝爾物理學獎。
美國科學家摩爾根因創立染色體遺傳理論獲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蘇聯作家蒲寧因小說《舊金山來的紳士》獲諾貝爾文學獎。
英國人安吉爾因證論戰爭會給國家帶來利益的荒謬性獲諾貝爾和平獎。
1934年12月10日第三十四屆諾貝爾獎頒發。
美國科學家尤里因發現重氫獲諾貝爾化學獎。
美國科學家邁諾特、墨菲、惠普爾因發現治療貧血的肝制劑而共同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義大利作家皮蘭德婁因劇本《六個尋找作者的劇中人》獲諾貝爾文學獎。
英國人亨德森因熱心裁減軍備工作獲諾貝爾和平獎。
1935年12月10日第三十五屆諾貝爾獎頒發。
英國科學家查德威克因發現中子獲諾貝爾物理學獎。
法國科學家約里奧·居里因合成人工放射性元素獲諾貝爾化學獎。
德國科學家斯佩曼因發現胚胎的組織效應獲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德國人奧西茨基因揭露德國秘密重整軍備獲諾貝爾和平獎。
1936年12月10日第三十六屆諾貝爾獎頒發。
奧地利科學家赫斯因發現宇宙輻射、美國科學家安德林因發現正電子而共同獲諾貝爾物理學獎。
荷蘭科學家德拜因 X射線的偶極矩和衍射及氣體中的電子方面的研究獲諾貝爾化學獎。
英國科學家戴爾、德國科學家勒維因發現神經脈沖的化學傳遞而共同獲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美國作家奧尼爾因劇本《天邊外》、《在榆樹下的慾望》獲諾貝爾文學獎。
阿根廷人拉馬斯因對結束玻利維亞和巴拉圭戰爭作出貢獻獲諾貝爾和平獎。
1937年12月10日第三十七屆諾貝爾獎頒發。
美國科學家戴維森、英國科學家湯姆遜因發現電子在晶體中的衍射現象而共獲諾貝爾物理學獎。
英國科學家霍沃恩因研究碳水化合物和維生素、瑞士科學家卡勒因研究胡蘿卜素、黃素和維生素、匈牙利科學家森特哲爾吉因發現維生素C而共同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法國作家馬丁·杜加爾因小說《若望·巴魯瓦》獲諾貝爾文學獎。
英國人塞西爾因維護國際和平獲諾貝爾和平獎。
1938年12月10日第三十八屆諾貝爾獎頒發。
義大利科學家費米因用中子輻射產生人工放射性元素獲諾貝爾物理學獎。
德國科學家庫恩因研究類胡蘿卜素和維生素獲諾貝爾化學獎。但因納粹的阻撓而被迫放棄領獎。
比利時科學家海曼斯因發現呼吸調節中勁動脈竇和主動脈竇的作用獲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美國女作家賽珍珠因小說《大地》獲諾貝爾文學獎。
1931年成立的高森國際難民辦公室獲諾貝爾和平獎。
1939年12月10日第三十九屆諾貝爾獎頒發。
美國科學家勞倫斯因發明迴旋加速器獲諾貝爾物理學獎。
德國科學家布特南特因性激素方面的工作、瑞士科學家盧齊卡因聚甲烯和性激素方面的研究工作而共同獲得諾貝爾化學獎。布特南特因納粹的阻撓而被迫放棄領獎。
德國科學家多馬克因發現磺胺的抗菌作用獲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但因納粹的阻撓而放棄。
芬蘭作家西倫佩因小說《夏夜的人們》獲諾貝爾文學獎。
1940年~1942年的諾貝爾獎因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的影響而中斷。
1943年12月10日第四十三屆諾貝爾獎頒發。
美國科學家斯特恩因發明質子磁矩獲諾貝爾物理學獎。
匈牙利科學家赫維西因在化學研究中用同位素作示蹤物獲諾貝爾化學獎。
丹麥科學家達姆因發現維生素K、美國科學家多伊西因研究維生素K的化學性質,而共同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1944年12月10日第四十四屆諾貝爾獎頒發。
美國科學家拉比獲諾貝爾物理學獎。
德國科學家哈恩因發現重原子核的裂變獲諾貝爾化學獎。
美國科學家厄蘭格、加塞因發現單一神經纖維的高度機能分化,而共獲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丹麥作家延森因歷史小說《漫長的旅程》獲諾貝爾文學獎。
為資助國際紅十字會的工作而給予國際紅十字委員會諾貝爾和平獎。
1945年12月10日第四十五屆諾貝爾獎頒發。
奧地利科學家泡利因發現量子的不相容原理獲諾貝爾物理學獎。
芬蘭科學家維爾塔寧因發明酸化法貯存鮮飼料獲諾貝爾化學獎。
英國科學家弗萊明、弗洛里、錢恩因發現青黴素及其臨床效用,而共同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智利作家米斯特拉爾因西班牙語詩歌創作上的成就獲諾貝爾文學獎。
美國人赫爾因促進聯合國的誕生獲諾貝爾和平獎。
1946年12月10日第四十六屆諾貝爾獎頒發。
美國科學家布里奇曼因高壓物理學的一系列發現獲諾貝爾物理學獎。
美國科學家薩姆納因發現酶結晶、美國科學家諾思羅普、斯坦利因制出酶和病素蛋白質純結晶而共同獲得諾貝爾化學獎。
美國科學家馬勒因發現 X射線輻照引起變異獲諾貝爾生
⑻ 中山大學有哪些值得爭取的獎學金
有國家獎學金、國家勵志獎學金、中山大學優秀學生獎學金、中山大學勵志獎學金、中山大學專項獎學金、中山大學英才獎學金。
中山大學(Sun Yat-sen University),簡稱中大,位於廣州市,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是教育部、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和廣東省共建的綜合性全國重點大學,位列首批國家「雙一流」A類、「985工程」、「211工程」,入選國家「珠峰計劃」、「111計劃」、「2011計劃」。
中山大學圖書館是中國高等教育文獻保障體系 (CALIS) 華南地區中心, CALIS 數字圖書館基地,中國高校人文社會科學文獻中心( CASHL )華南區域中心,教育部 16 個文科文獻信息中心之一。
截至2019年9月30日,中山大學已與全球近40個國家和地區的逾200所院校簽署了校級合作協議,開展與高水平大學多層次、寬領域務實合作。
學校與20多個國際知名大學或研究機構建立了戰略夥伴關系,開展實質性合作,例如:化學學院與諾貝爾獎獲得者Jean-Marie Lehn(傑-馬里·萊恩)教授合作建立「中山大學萊恩功能材料研究所」、物理與天文學院與諾貝爾獎獲得者丁肇中教授領導的AMS合作體開展戰略協作等。
⑼ 中山大學怎麼樣
簡介:中山大學位於改革開放前沿的廣東省。座落在珠江之畔、南海之濱。現有四個校區,總面積達6.17平方公里,廣州南校區佔地1.17平方公里,北校區佔地0.39平方公里,廣州東校區佔地1.13平方公里,珠海校區佔地3.48平方公里。各校區樹木蔥籠,綠草如茵,景色秀麗,各具風格,是陶冶情操、讀書治學的勝境。 中山大學是一所具有優良辦學傳統的名牌大學。1924年,由世紀偉人孫中山先生親手創辦,並親筆題寫校訓:「博學、審問、慎思、明辨、篤行」。原名國立廣東大學,1926年,為紀念中山先生,改名為國立中山大學。上世紀三十年代,中山大學設有文、理、法、工、農、醫、師范等7個學院。1935年學校設立研究院,開始招收研究生。五十年代,全國高校院系調整,中山大學成為一所以文理科為基礎的綜合性大學。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山大學一直是全國重點大學之一,也是我國首批博士、碩士學位授予單位和建立首批博士後科研流動站的單位之一。2000年9月,中山大學珠海校區在珠海市唐家灣建成,為新世紀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2001年10月26日,中山大學與中山醫科大學合並,強強聯合,組成新的中山大學,學科設置更加齊全,辦學力量更為壯大。 中山醫科大學前身之一為博濟醫學堂,成立於1866年,是我國最早設立的西醫學府,孫中山先生曾在此學醫並從事革命活動。1936年,博濟醫學堂發展成為嶺南大學醫學院。1953年,中山大學醫學院、嶺南大學醫學院合並成立華南醫學院,1954年廣東光華醫學院並入。學校先後改名為廣州醫學院、中山醫學院,1985年,改名為中山醫科大學,並逐步發展成為一所多學院醫科大學,在醫學遺傳學、眼科學、腫瘤學、寄生蟲學、內科腎臟病學、器官移植、傳染性肝病、生物醫學工程及分子醫學等方面成績顯著。 中山大學有著悠久的辦學歷史和深厚的學術傳統,學校的歷史是和一批大師級的教授、學者聯系在一起的。自建校以來,學校不斷延攬名師,魯迅、郭沫若、馮友蘭、傅斯年、趙元任、顧頡剛、周谷城、俞平伯、陳寅恪、岑仲勉、姜立夫等蜚聲海內外的專家學者都曾執教於中山大學。柯麟、梁伯強、謝志光、陳心陶、陳耀真、秦光煜、林樹模、周壽愷、鍾世藩、毛文書、陳國禎等著名醫學專家曾執教於中山醫科大學。大師們言傳身教,嚴謹治學的科學作風和開創學術新領域的勇氣給中山大學這座科學殿堂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感染著一代又一代的莘莘學子。 中山大學是一所涵蓋人文科學、社會科學、自然科學、技術科學、工學、醫學、葯學和管理科學等在內的綜合性大學,是中國的文化和學術在南方的一個重鎮。全校設有36個學院(直屬系), 98個本科專業,其中有19個本科專業是國家特色專業,擁有哲學、中國語言文學、歷史學、數學、物理學、化學、生物學等7個國家級基礎科學研究和人才培養基地,以及生命科學與技術1個國家級人才培養基地,學校還擁有國家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和中國的第一個大學生體育訓練基地。研究生教育方面,全校擁有22個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32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180個,碩士學位授權點251個,還有專業學位點23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23個,國家級重點學科25個和廣東省重點學科34個。 中山大學師資力量雄厚。全校共有教職工近13000人,具有高級職稱者3000多人,其中博士生導師1000多人。教師隊伍中各類學科人才輩出,有中國科學院院士10人、中國工程院院士3人。 中山大學擁有水平先進、設施完善的實驗室和科研基地。目前,學校有4個國家重點實驗室,2個國家重點學科專業實驗室,1個國家工程研究中心,8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有6個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3個衛生部重點實驗室以及15個廣東省重點實驗室。 中山大學有著強大的醫療資源,擁有全國高校中規模最大的附屬醫院系統。全校共有附屬第一醫院、附屬第二醫院(孫逸仙紀念醫院)、附屬第三醫院、附屬第五醫院(珠海醫院)、附屬第六醫院(附屬胃腸肛門醫院)等5所附屬綜合性醫院,以及中山眼科中心(含眼科醫院)、腫瘤防治中心(含腫瘤醫院)、光華口腔醫院等3個專科醫院。 中山大學圖書館總建築面積達11萬余平方米,位居全國高校首位,是教育部高教文獻保障體系華南地區中心,也是中國高等教育文獻保障體系的7個中心之一。館內藏書529.63萬冊,除了提供傳統的書刊借閱服務,還有互聯網信息瀏覽、光碟資料庫檢索、網路資料庫檢索等多種形式的電子信息服務,為師生員工迅速有效地利用電子資源提供了有效的保障。 中山大學四個校區均建立了規模可觀的校園網,四個校區之間的連接速率已達到千兆,在教學樓、辦公樓、學生宿舍、教工住宅之間實現了光纜連接,校園網的規模、用戶數位居華南地區高校前列,是國內高校中網路鋪設面最廣、規模最大、技術最先進、出口速率最高的校園網之一,為學校教學、科研、管理水平的整體提高奠定了良好的基礎條件。 中山大學依託廣東,毗鄰港澳,對外學術交流活躍。迄今為止,學校已與美國、加拿大、日本、澳大利亞、英國、法國、德國等國家和地區的100多所著名大學、學術機構和團體建立了學術交流關系,並與其中的40多所簽署了交流協議,其中包括7所學校的校際本科生交換協議,根據協議,我校全日制本科學生在讀期間,均可申請前往這些大學進行半年到一年的學習。 中山大學現有本科生30000多人,博士研究生4000多人,碩士研究生9000多人,在職攻讀碩士學位5000多人,外國留學生近1500人。 中山大學歷來重視學生的全面發展,校園文化素以「開放性、包容性、多樣性」在全國高校中獨樹一幟。寬松自主的氛圍使得各級學生會和220多個學生社團充分發揮創意、盡情施展才華,營造了品位高雅、青春動感的校園生活。暑假「三下鄉」活動、中外優秀文化講座、醫學人文講座、藝術與人生講壇、科技藝術節、維納斯歌手大賽、「挑戰杯」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學生創意基金等幾十個品牌活動已經成為中大學子彰顯個性、拓展素質、提升自我的大舞台。 中山大學先進的人才培養模式結出了豐碩的成果。近年來,中大學子頻頻參加國內外各類比賽,均取得了不俗的成績。2002年,獲亞洲創業計劃大賽會場冠軍,並囊括所有單項冠軍。繼2002年我校學生辯論隊獲全國大專辯論賽冠軍之後,2003年代表中國參加國際大專辯論賽獲得冠軍。2004年,我校代表隊在第四屆「挑戰杯」中國大學生創業計劃競賽中獲總決賽銀獎,在葡萄牙舉行的21屆國際企業管理挑戰賽(GMC)世界總決賽中我校管理學院暴風雪隊獲得世界總決賽冠軍。2005年,獲得第九屆「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科技學術科技作品競賽終審決賽一等獎。2006年,我校Blackstone團隊在 「IBM杯」中國高校SOA應用大賽中力奪冠軍;我校學生獲香港舉行的第四屆投資策劃ACCA大學生公開賽冠軍。2007年,我校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葉泉志同學因在業余天文搜索與觀測中發現不少小行星而獲得由國際行星協會公布的蘇梅克近地天體獎;近幾年來我校還連續獲得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一等獎和數學建模美國賽一等獎;我校兩支參賽隊榮獲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本科組全國一等獎;我校學生榮獲第十屆「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特等獎。2008年,我校P&T團隊獲得「IBM杯」全國大學生SOA業務流程建模競賽決賽大中華區總冠軍;在ACM國際大學生程序設計競賽(ACM/ICPC)全球總決賽中,我校一直是中國六所傳統強校之一,共10次沖出亞洲走向世界,在第27屆ACM國際大學生計算機程序設計大賽銀獎,在第28屆ACM國際大學生程序設計大賽總決賽中獲銅獎,成為大陸當年唯一獲得獎牌的高校,在第30屆競賽中,出線資格隊數在亞洲大學居第二,在第32屆全球總決賽再創佳績;我校作品IQ小博網獲第六屆「挑戰杯」瓮福中國大學生創業計劃競賽銀獎;我校物理科學與工程技術學院羅鑫同學獲選赴德參加第58屆諾貝爾獎得主大會;我校傳播與設計學院樊瑾同學以總分第二的成績入選中國大學生北極(斯瓦爾巴德)考察隊;等等。 建校80餘年來,中山大學為社會輸送各類英才十餘萬人,校友遍及海內外,已成為了社會各界的中堅力量。在當前人才競爭激烈的環境下,以「綜合素質高、發展後勁大」著稱的中大畢業生,在就業市場上具有明顯的優勢。據統計,近年來,我校畢業生進入世界500強企業、全國知名企業、各大醫院、政府機關、高校、科研院所以及出國、升學深造的畢業生人數始終保持在畢業生總人數的80%以上。隨著粵港澳經濟一體化進程的加快,南中國經濟圈的崛起必將為中大學子提供更加廣闊的發展前景。 我校研究生就業情況保持穩定,就業滿意度高。2006至2008年,我校畢業研究生就業率保持在95%左右,高等院校、醫療衛生系統、公務員系統、國有重點企業等成為我校畢業研究生的主要擇業對象。 中山大學位於改革開放前沿的廣東省。現有四個校區,總面積達6.17平方公里,分別座落在珠江之畔、南海之濱。廣州南校區佔地1.17平方公里,北校區佔地0.39平方公里,廣州東校區佔地1.13平方公里,珠海校區佔地3.48平方公里。各校區樹木蔥籠,綠草如茵,景色秀麗,均是陶冶情操、讀書治學的勝境。
注冊資本:111423萬人民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