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化學知識 > 舉例說明細胞的哪些化學反應

舉例說明細胞的哪些化學反應

發布時間:2022-05-07 23:03:31

㈠ 說明細胞中進行的化學反應的特點

1、基本上都需要酶催化,效率較高。
2、所需反應條件一般比較溫和。
3、容易受溫度、pH值變化的影響。

㈡ 幫我列舉一下細胞放能和吸能反應的實例,還有ATP有哪些特點

細胞放能有:呼吸作用,同時呼吸作用又分為有氧呼吸和無氧呼吸兩大部分。
1.有氧呼吸時通過各種酶,把葡萄糖有機物徹底分解,產生二氧化碳和水,釋放能量,產生許多ATP
2.無氧呼吸時通過各種酶的作用,把葡萄糖和有機物不徹底分解成乙醇和二氧化碳或乳酸等物質,同時釋放少量的能量。
細胞吸能有:細胞的光合作用,發生在光反應中時,ADP+pi-ATP,用於暗反應中的c02還原。
ATP(樓上講的那些是基本,我就不講了,補充一些其他內容)
1.ATP與ADP可以互相轉化的。
ATP的合成:ADP+pi+能量-ATP
ATP的水解:ATP-ADP+pi+能量
2.ATP的形成途徑:
對於動物和人來說,所需的ATP大多來自細胞的呼吸作用,對於綠色植物來說除了細胞呼吸外,還可以來自光合作用。
3.ATP中能量的運用:
ATP中的能量可以直接轉換成其他各種形式的能量,用於各項生命活動。例如:機械能,電能,化學能,光能...
差不多就這些內容了吧!
給分嘛!你看那個對你更有用,就選那個吧!謝謝!

㈢ 細胞器的功能,所在細胞種類,生物化學反應(比如光合作用,細胞呼吸)以及輸入與輸出

染色體(Chromosome )是細胞內具有遺傳性質的物體,易被鹼性染料染成深色,所以叫染色體(染色質);其本質是脫氧核甘酸,是細胞核內由核蛋白組成、能用鹼性染料染色、有結構的線狀體,是遺傳物質基因的載體。

DNA(Deoxyribonucleic acid),中文譯名為脫氧核糖核酸,是染色體的主要化學成分,同時也是基因組成的,有時被稱為「遺傳微粒」。DNA是一種分子,可組成遺傳指令,以引導生物發育與生命機能運作。主要功能是長期性的資訊儲存,可比喻為「藍圖」或「食譜」。其中包含的指令,是建構細胞內其他的化合物,如蛋白質與RNA所需。帶有遺傳訊息的DNA片段稱為基因,其他的DNA序列,有些直接以自身構造發揮作用,有些則參與調控遺傳訊息的表現。

核糖體是蛋白質合成的場所,它是由RNA和蛋白質構成的,蛋白質在表面,RNA在內部,並以共價鍵結合。核糖體是多種酶的集合體,有多個活性中心共同承擔蛋白質合成功能。而每個活性中心又都是由一組特殊的蛋白質構成,每種酶或蛋白也只有在整體結構中才具有催化活性。每一細胞內核糖體的數目可達數百萬個,游離核糖體合成細胞質留存的蛋白質,如膜中的結構蛋白;而附在內質網上的核糖體合成向細胞外分泌的蛋白質,合成後向S-ER輸送,形成分泌泡,輸送到高爾基體,由高爾基體加工、排放。

內質網
一般真核細胞中都有內質網,只有少數高度分化真核細胞,如人的成熟紅細胞以及原核細胞中沒有內質網。在電鏡下可以看到內質網是一種復雜的內膜結構,它是由單層膜圍成的扁平囊狀的腔或管,這些管腔彼此之間以及與核被膜之間是相連通的。內質網按功能分為糙面內質網(rough ER)和光面內質網(smooth ER)兩類。糙面內質網上所附著的顆粒是核糖體,它是蛋白質合成的場所。因此糙面內質網最主要的功能是合成分泌性蛋白質,膜蛋白以及內質網和溶酶體中的蛋白質。所合成蛋白質的糖基化修飾及其折疊與裝配也都發生在內質網中。其次是參與製造更多的膜。 光面內質網上沒有核糖體,但是在膜上卻鑲嵌著許多具有活性的酶。光面內質網最主要的功能是合成脂類,包括脂肪、磷脂和甾醇等。
粗面內質網內質網是指細胞質中一系列囊腔和細管,彼此相通,形成一個隔離於細胞質基質的管道系統。它是細胞質的膜系統,外與細胞膜相連,內與核膜的外膜相通,將細胞中的各種結構連成一個整體,具有承擔細胞內物質運輸的作用。內質網能有效地增加細胞內的膜面積,內質網能將細胞內的各種結構有機地聯結成一個整體。根據內質網膜上有沒有附著核糖體,將內質網分為滑面型內質網和粗面型內質網兩種。滑面內質網上沒有核糖體附著,這種內質網所佔比例較少,但功能較復雜,它與脂類、糖類代謝有關。粗面內質網上附著有核糖體,其排列也較滑面內質網規則,功能主要與蛋白質的合成有關。這兩種內質網的比例與細胞的功能有著密切的聯系,如胰腺細胞中粗面型內質網特別發達,這與胰腺細胞合成和分泌大量的胰消化酶蛋白有關,在睾丸和卵巢中分泌性激素的細胞中,則滑面型內質網特別發達,這與合成和分泌性激素有關。細胞質中內質網的發達程度與其生命活動的旺盛程度呈正相關。
滑面內質網可分為滑面內質網和粗面內質網。電鏡下,內質網是由單位膜構成的扁囊(池)和小管,並互相通連。粗面內質網由扁囊和附著在其外表面的核糖體構成,表面粗糙,細胞核周圍的粗面內質網可與核膜外層通連。主要功能是合成分泌蛋白質。滑面內質網表面光滑無核糖體附著,主要參與類固醇、脂類的合成與運輸,糖代謝及激素的滅火等。

葉綠體
高等植物葉綠體外行如凸透鏡,具有雙層膜結構,兩膜間沒有聯系。在葉綠體內部存在復雜的層膜結構,它懸浮於基質中,這些層膜又叫類囊體(thylakoids),與葉綠體內膜可能無聯系。類囊體也是雙層膜結構,呈扁盤狀。類囊體通常是幾十個垛疊在一起而成為基粒(grana),類囊體膜上有光合作用的色素和電子傳遞系統。在綠色植物和藻類中普遍存在的葉綠體是光合作用場所。同時葉綠體也有自己特有的雙鏈環狀DNA,核糖體和進行蛋白質生物合成的酶,能合成出一部分自己所必需的蛋白質,因此葉綠體內共生起源假說為許多人所認可。葉綠體是綠色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細胞含有的細胞器,是植物細胞的「養料製造車間」和「能量轉換站」。

液泡是植物細胞質中的泡狀結構。幼小的植物細胞(分生組織細胞),具有許多小而分散的液泡,在電子顯微鏡下才能看到。以後隨著細胞的生長,液泡也長大,互相並合,最後在細胞中央形成一個大的中央液泡,它可占據細胞體積的90%以上。這時,細胞質的其餘部分,連同細胞核一起,被擠成為緊貼細胞壁的一個薄層。有些細胞成熟時,也可以同時保留幾個較大的液泡,這樣,細胞核就被液泡所分割成的細胞質索懸掛於細胞的中央。具有一個大的中央液泡是成熟的植物生活細胞的顯著特徵,也是植物細胞與動物細胞在結構上的明顯區別之一。

細胞壁(cellwall)是細胞的外層,在細胞膜的外面,細胞壁之厚薄常因組織、功能不同而異。植物、真菌、藻類和原核生物都具有細胞壁,而動物細胞不具有細胞壁。細胞壁本身結構疏鬆,外界可通過細胞壁進入細胞中。

細胞膜(cell membrane)又稱細胞質膜(plasma membrane)。細胞表面的一層薄膜。有時稱為細胞外膜或原生質膜。細胞膜的化學組成基本相同,主要由脂類、蛋白質和糖類組成。各成分含量分別約為50%、42%、2%~8%。此外,細胞膜中還含有少量水分、無機鹽與金屬離子等。
細胞膜有重要的生理功能,它既使細胞維持穩定代謝的胞內環境,又能調節和選擇物質進出細胞。細胞膜通過胞飲作用(pinocytosis)、吞噬作用(phagocytosis)或胞吐作用(exocytosis)吸收、消化和外排細胞膜外、內的物質。在細胞識別、信號傳遞、纖維素合成和微纖絲的組裝等方面,質膜也發揮重要作用。

線粒體
線粒體具有雙層膜結構,外膜是平滑而連續的界膜;內膜反復延伸折入內部空間,形成嵴。內外膜不相通,形成膜腔。光鏡下,線粒體成顆粒狀或短桿狀,橫徑0.2um~8um,細菌大小。線粒體是細胞內產生ATP的重要部位,是細胞內動力工廠或能量轉換器。線粒體具有半自主性,腔內有成環狀的DNA分子和70S核糖體,它們都能自行分化,但是部分蛋白質還要在胞質內合成。 ( 註:厭氧性生物無線粒體)線粒體使細胞進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場所,是細胞的「動力車間」。細胞生命活動所需的能量,大約90%來自線粒體飛翔鳥類胸肌細胞中線粒體的數量比不飛翔鳥類多。運動員肌細胞線粒體的數量比缺乏鍛煉的人多。在體外培養細胞時,新生細胞比衰老細胞或病變細胞的線粒體多。

鞭毛(flagllum)在某些細菌菌體上具有細長而彎曲的絲狀物,稱為鞭毛。鞭毛的長度常超過菌體若干倍。在某些菌體上附有細長並呈波狀彎曲的絲狀物,少則1-2根,多則可達數百根。這些絲狀物稱為鞭毛,是細菌的運動器官。
鞭毛是細菌的運動器官。鞭毛菌在液體環境下可自由移動,速度迅速。 1. 化學趨向性運動,有助於細菌向營養物質處前進,而逃離有害物質. 2. 與細菌致病性相關 3. 可用以細菌的鑒定和分類 應用 ①鑒別細菌 ②分血清型.

纖毛,從一些原核細胞和真核細胞表面伸出的、能運動的突起。鞭毛較長,數目少;纖毛與鞭毛有相同的結構,但較短,數目多。鞭毛則又稱傘毛或繖毛。
位於細胞游離面,較微絨毛粗而長,光鏡下可見:根部有一個基體。電鏡結構為細胞膜和細胞質組成,細胞質中有縱行排列的微管,每根微管都與細胞質中的基體連接,纖毛的功能 滑動模型
是能定向擺動,排出上皮表面的塵埃和細菌等物,纖毛的擺動與微管的相互滑動有關。 鞭毛/纖毛的運動是由軸絲動力蛋白所介導的相鄰二聯體微管之間的相互滑動所致。從一個二聯體的A管伸出的動力蛋白臂的馬達結構域在相鄰的二聯體的B管上「行走」,其過程如右圖。 滑動模型 ⑴A管的動力蛋白頭部與B管的接觸促使動力蛋白結合的ATP水解,產物釋放,同時造成頭部角度的改變。 ⑵新的ATP結合使動力蛋白頭部與B管脫離 ⑶ATP水解,釋放的能量使頭部的角度復原 ⑷帶有水解產物的動力蛋白發揮活性,而另一側的動力蛋白則處於失活狀態,相鄰的二聯體之間的動力蛋白想兩側交替的滑動將導致鞭毛/纖毛向不同方向彎曲。

高爾基體
由一系列扁平小囊和小泡所組成,分泌旺盛的細胞,較發達。在電鏡下得到確認的高爾基體是由單層膜圍成的扁平囊和小泡,成堆的囊並不像內質網那樣相互連接。在一個細胞中高爾基體只有少數幾堆,至多不過上百。
(1)是細胞分泌物的最後加工和包裝的場所,分泌泡通過外排作用排出細胞外
(2)能合成多糖,如粘液,植物細胞的各種細胞外多糖。
高爾基體主要是對來自內質網的蛋白質進行加工、分類和包裝的「車間」及「發送站」

溶酶體
溶酶體是由高爾基體斷裂產生,單層膜包裹的小泡,數目可多可少,大小也不等,含有60多種能夠水解多糖,磷脂,核酸和蛋白質的酸性酶,這些酶有的是水溶性的,有的則結合在膜上。溶酶體的pH為5左右,是其中酶促反應的最適pH。 根據溶酶體處於,完成其生理功能的不同階段,大致可分為:初級溶酶體,次級溶酶體和殘余小體。 溶酶體的功能有二:一是與食物泡融合,將細胞吞噬進的食物或致病菌等大顆粒物質消化成生物大分子,殘渣通過外排作用排出細胞;二是在細胞分化過程中,某些衰老細胞器和生物大分子等陷入溶酶體內並被消化掉,這是機體自身重新組織的需要。

中心體(centriole) 中心體是細胞中一種重要的無膜結構的細胞器,存在於動物及低等植物細胞中。每個中心體主要含有兩個中心粒。它是細胞分裂時內部活動的中心。高中《生物》對「中心體和中心粒」是這樣描述的:「動物細胞和低等植物細胞中都有中心體。它總是位於細胞核附近的細胞質中,接近於細胞的中心,因此叫中心體。在電子顯微鏡下可以看到,每個中心體含有兩個中心粒,這兩個中心粒相互垂直排列。中心體與細胞的有絲分裂有關。」筆者認為如此描述不盡嚴謹,有以下幾處值得商榷: 1 中心體的位置 中心體一般位於細胞核旁,高爾基區中央。在細胞分裂前,中心體完成自身復製成兩個,然後分別向細胞兩極移動;到中期時,兩個中心體分別移到細胞兩極;到細胞分裂後期、末期,隨細胞的分裂分配到兩個子細胞中。而且,絕大多數動物細胞的中心是細胞核區,而中心體只是位於細胞核一側的高爾基區的中央。 因此,以「位於……接近於細胞的中心」而命名「中心體」不盡科學,只能說:「中心體通常位於細胞核一側的細胞質中」。 2 中心體的組成及其可視度 2.1 發現及組成 早在19世紀Von Beneden(1876)觀察細胞有絲分裂過程中發現中心粒(centrioles)。在光學顯微鏡下可以看到中心粒成對存在。中心粒在細胞分裂時,周圍出現一個比較明亮的區域稱中心粒團。在中心粒團的外面還有一圈染色較深的區域,合起來稱為中心球(centrosphere)。成對的中心粒及其所附屬的中心球統稱中心體(centrosome)。 2.2 可視度 在電子顯微鏡下可以看到中心粒的超微結構。中心粒為成對的圓筒狀小體,長度大約為0.3—0.5微米,直徑為0.15—0.20 微米。每個中心粒由27條很短的微管組成。在橫切面上,可以看到中心粒圓筒狀的壁是由9組三聯體微管盤繞成環狀結構。盡管普通光學顯微鏡的解析度為0.2微米,但已可以看到成對的中心粒的存在了。 因此,在普通光學顯微鏡下可以看到、每個中心體主要含有兩個中心粒。而在電子顯微鏡下已經可以看到中心粒的三聯體組成等更細微的結構了。 3 中心粒與細胞分裂 在細胞分裂前期,成對的中心粒進行自身復製成兩對,然後向細胞兩極移動,當中有凝膠化的紡錘絲相連。到中期時,成對的中心粒(中心體)移到細胞兩極,當中的紡錘絲形成紡錘體。到了分裂後期、末期,紡錘絲、紡錘體逐漸不鮮明,已在細胞兩極的中心體也隨細胞的分裂分配到兩個子細胞中。 中心體在細胞分裂時期,中心粒在結構上也發生一定的變化。首先是在中心粒的周圍生長出一些圓形小體,每個圓形小體有一個短桿與中心粒上的每個三聯體微管相聯。因此,實際上每個中心粒上是相聯九對圓形紡錘絲、紡錘絲以中心粒向四周放射,這種放射的紡錘絲——星射線就構成中心粒四周的星體。中心體之間的紡錘絲(星射線)牽引著染色體,導致了染色體的移動,故稱為染色體絲。 因此,中心粒(中心體)參加細胞分裂的活動,是細胞分裂時內部運動的中心。即,中心粒與細胞分裂有關,而不僅僅「與細胞的有絲分裂有關」。只是,中心體在有絲分裂過程中發現,在有絲分裂過程中研究得較多而已。 綜上所述,對於「中心體和中心粒」應如此描述:「動物細胞和低等植物細胞中都有中心體,它通常位於細胞核一側的細胞質中。在光學顯微鏡下可以看到,每個中心體主要含有兩個中心粒,這兩個中心粒互相垂直排列,中心體與細胞分裂有關」。

跨膜運輸(across membrane transport) 胞質溶膠中合成的蛋白質進入到內質網、線粒體、葉綠體和過氧化物酶體則是通過一種跨膜機制進行定位的,需要膜上運輸蛋白(protein translocators)的幫助。被運輸的蛋白通常是未折疊的狀態,細菌的質膜上也有類似的運輸蛋白。 物質的跨膜運輸方式 物質進出細胞,既有順濃度梯度的擴散,包括自由擴散、協助擴散等,統稱為被動運輸(passive transport);也有逆濃度梯度的運輸,稱為主動運輸(avtive transport)。

㈣ 生活中有哪些常見的化學反應

生活中常見的化學反應有:

1、光合作用:植物通過光合作用把二氧化碳和水轉化成食物(葡萄糖)和氧氣。這是日常化學反應最常見的一種也最重要的一個,因為通過這個反應植物為自己和動物生產食物,而且將二氧化碳轉化為氧氣。

2、細胞呼吸:與光合作用相反,細胞呼吸的反應過程是將能量分子結合我們吸入的氧氣釋放細胞所需的能量、二氧化碳和水。細胞能夠使用的能量的直接來源是一種叫做三磷酸腺苷(ATP)的化學能。

3、燃燒:每次點燃一根火柴,升一把火,或者是搞一次燒烤,會看到那跳動著的艷麗火苗。燃燒反應很多,舉例來講,一些壁爐和氣體烤爐的化學反應是丙烷的燃燒反應。

4、生銹:隨著時間的推移,鐵變成一種紅色,片狀覆層稱為生銹。這是一種氧化反應的一個例子。日常生活中形成銅表面的銅綠和銀變色都屬於這類。

5、混合反應:把醋和小蘇打混合製作出「化學火山」的效果,或者在食譜中把牛奶和發酵粉混合,再加上一些其他的東西,這些料理復合產生二氧化碳氣體和水,正是二氧化碳氣泡形成的火山效果,來幫助焙烤食品上升。

6、電池:電池使用電化學或氧化還原反應將化學能轉換成電能。自發的氧化還原反應發生在原電池,而非自發的化學反應發生在電解槽中。

7、消化:在消化過程中成千上萬化學反應的發生。只要你把食物放進嘴裡,在你的唾液澱粉酶開始將糖和其他碳水化合物分解成更簡單的形式以便身體可以吸收。鹽酸在肚子與食物反應將其分解,而酶的作用則是切斷蛋白質和脂肪,使它們能夠通過腸壁被吸收進入血液。

8、酸鹼反應:把一種酸(例如,醋,檸檬汁,硫酸,鹽酸)與鹼(如,小蘇打,肥皂,氨,丙酮)混合,就會發生的酸-鹼反應。這些反應中和酸和鹼,得到的鹽和水。生成的鹽當然不僅僅是氯化鈉,不同的酸鹼反應還會生產氯化鉀等。

㈤ 生物化學中的反應大體可分為哪四類

和普通的化學反應相比,它具有以下的特點: 1、在生物體中所進行的生物化學反應都是遠離平衡點的反應,它需要從外界獲取能量或向外界輸出物質、能量和熵。 2、參與反應的蛋白質一般都是固定在膜上或細胞骨架上,使細胞內每時每刻所進行的成千上萬種生物化學反應,猶如行駛在具有立交的高速路上機動車,各行其是,互不幹擾。例如細胞核中DNA的復制、轉錄都必須附著在核骨架上才能正確進行。 3、細胞中生物化學反應的主要類型是氧化還原反應,電子在定位於膜上或骨架上的蛋白質之間進行高速傳遞。例如電子傳遞鏈(內膜嵴)、光合作用(類囊體膜上) 4、由於細胞中的生物化學反應是在膜分隔的空間中進行,因此存在著位置信息效應,即生物大分子只有在特定位置發生反應,其特定功能才能得以發揮。例如,RNA轉錄、加工只在核中一定區域進行;蛋白質生物合成是在細胞質中進行,線粒體和葉綠體只能合成自己需要的一小部分蛋白質,糖酵解發生在細胞質中,三羧酸循環發生在線粒體基質中。 5、膜的分隔使細胞中的生物化學反應成為一種由濃度梯度驅動的方向性化學反應。例如,溶酶體膜上V-型ATP酶,葉綠體類囊體膜上的F-型ATP酶等都是由H+濃度梯度驅動。 6、細胞內所進行的生物化學反應都需要有酶的催化。酶的催化效率高,反應條件溫和,具有方向性,對底物有高度專一性。 7、生物體或細胞中所進行的生物化學反應,在復雜的網路體系中都可以通過正、負反饋得到自動調控。而載著反饋過程藍本的基因負責調制機體應如何讀、如何理解同一基因。 8、在生物體中所進行的生物化學反應,從本質上說都是由一種或幾種作用物與受體蛋白等相互選擇引起的。例如,激素、神經遞質等通過與特定的受體蛋白結合形成復合物,在由後者引發一系列化學或物理的連鎖反應、酶對底物的選擇等。
編輯本段生化反應與水的關系
體內生化反應都由酶催化,酶和反應物溶於內環境的水中,才能發生反應,水為體內物質提供載體和介質。
以水作為反應物的生化反應
1)大分子有機物的消化(水解) 2)糖原分解 3)ATP分解 4)有氧呼吸第二階段 5)光合作用的光反應

㈥ 小麥體內的細胞都在進行哪些化學反應

小麥體內的細胞中都在進行哪些化學反應?

光合反應,呼吸反應

所有的動植物的真核細胞的共有的結構,包括生物膜系統、細胞骨架系統、細胞基質、細胞核與各種細胞器,人體神經細胞沒有細胞壁葉綠體和液泡,小麥的表皮細胞有細胞壁、葉綠體和液泡。

⑦線粒體

小麥節水灌溉是指在麥田中以較少的灌水量獲得較高的增產和經濟效益。 它包括 2 個方面的內容:①防止大水漫灌,或盲目增加灌水次數,以合理的灌水量獲得高產,從而避免水資源的浪費,擴大灌溉面積;②限額灌水,並配合以適當的農藝措施,最大限度地利用有限水源,保證相當的產量水平。 冬小麥節水灌溉的主要措施如下。

㈦ 都有哪些細胞器中發生化學反應發生什麼反應

線粒體,有氧呼吸第二三步,葉綠體光反應暗反應,(幾乎大部分細胞器都有化學反應,建議你上網路查查,比較全

㈧ 細胞膜可進行的生物化學反應

A、核糖體和中心體沒有膜結構,不屬於生物膜系統,A錯誤;
B、生物膜系統細胞內所有生物膜結構的統稱,包括核膜、細胞膜和細胞器膜,B正確;
C、生物膜為酶提供了很多位著點,使許多化學反應都是在生物膜上進行,C正確;
D、物膜系統分隔細胞器,保證細胞生命活動高效、有序地進行,D正確.
故選:A.

㈨ 小麥內細胞進行哪些化學反應

要看是哪個細胞了,比如說小麥的葉子表皮細胞可以光合反應,化合反應合成糖類,呼吸作用,也就是氧化反應,將葡萄糖分解為二氧化碳和水以及能量

㈩ 有關人體細胞內的化學反應

選A CO2是在在線粒體基質上合成的 B不對是因為 RNA類酶可以在細胞核內產生 細胞核不是細胞器。

閱讀全文

與舉例說明細胞的哪些化學反應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4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09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60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51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91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18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09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07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98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32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61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91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10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91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3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42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62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28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91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