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如何進行初中化學實驗教學
吉安縣梅塘中學 曾昭勇
如何根據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特點,利用化學實驗教學的優勢和方法,進行有效的教學活動,是當前初中化學實驗教學的重要任務。我們可以建構實驗教學新模式,不斷誘導學生建立新的目標,引發學生的認知沖突,發揮教師主導作用,幫助學生建立新的認知結構,並採取一定的輔助教學途徑,實現初中化學實驗的有效教學。並讓學生通過化學實驗這一實踐活動來獲取化學知識培養學習學生能力是最佳選擇。
一、讓化學實驗在化學教學過程中唱主角
通過化學實驗可以使學生獲得更多的感性認識,避免了傳統教學中只重視理性認識而忽視感性認識的錯誤做法。在化學實驗中讓學生尋找操作錯誤的原因,探索最合理的操作程序,從真正意義上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也讓學生明白了知識的結論重要,獲取知識的過程、手段更重要。通過化學實驗能提高學生的觀察判斷能力,分析現象的能力,讓學生透過簡單現象發現內在的本質。若以小組形式組織學生進行化學實驗還可以培養學生團隊的意識,協作的精神,這也是素質教育最新要求。通過化學實驗使學生能提高環保意識,節能降耗的意識。例如在實驗結束時,對實驗廢棄物(包括用剩的葯品,取葯品用的紙槽等)的處理,以及實驗室制氧氣後對催化劑的回收再利用,能讓學生懂得環保是每一個人的義務,節約是有理論依據的,通過實驗可培養學生的科學作風,科學習慣。利用好化學實驗可以全方位的提升學生的素質,要使之落在實處。
二、讓化學實驗貼近現實生活
現行課本中的演示實驗、學生實驗有典型性,實驗現象也很吸引人,確實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但是由於課本中所列實驗用品很多在日常生活中找不到,沒法在生活中得以親身體驗。所以學生往往把教師的演示實驗看成一次精彩的魔術表演,而學生只不過是一名觀眾。為了避免化學實驗脫離實際,使學生不僅喜歡看演示實驗,更喜歡從日常生活中尋找合適的物品自己設計方案自己親手做實驗。例如在歸納物質的物理性質時,通過日常生活中人人離不開的食醋、食鹽、醬油的對比讓學生自己總結三者的區別後,再歸納物理性質包括的范圍;利用兩張廢紙,一張撕成碎片,另一張點燃,來推知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的區別;利用廢電池的金屬外殼,水垢來製取氫氣和二氧化碳;到學校附近的化工廠考察化學變化在工業上的應用;到大自然中採集土壤樣品;利用植物來製取酸鹼指示劑;通過調節水樣的酸鹼度現象觀察牽牛花顏色的變化。還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實地滅火比賽,教師製造出不同位置不同燃料的火災,讓學生自己尋找滅火的材料,設計滅火的方案,通過親身的體驗讓學生明白滅火的原理。同時也增強消防意識,還可以讓學生從家中自製一些溶液互換後通過簡單的實驗推出溶液的名稱。指導學生利用物質的物理性質或化學性質進行科技小發明,利用木炭的吸附製作凈水裝置。
總之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多創立與實際生活相聯系的實驗情境,使學生有更多機會參與到化學實驗中,讓學生在實驗中收獲知識,得到樂趣。
三、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 ,建構新的認知結構
學習的過程關鍵在於學習者認識到自己的認知結構存在不足或者錯誤,然後在外界和內部的推動下形成完善和優化認知結構的意識,形成預期的認知目標,才能實現認知結構的轉變。教師作為重要的外界因素,其引導作用不容忽視。因此就要求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教師應當在化學實驗課堂上進行有意識的引導和幫助。通過滲透到課堂的每一個環節中進行指引。首先,問題導入設置問題情境;其次,建構概念創設判斷條件;再次,問題解決形成最近發展區,獲得獨立概念和結果;最後,歸納總結,通過獲得的新概念和原有認知結構進行融合,形成新的知識體系。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通過許多實例進行有意識的應用和嘗試。例如在進行下面的實驗時,就可以進行嘗試。在燃燒和緩慢氧化的教學中,對白磷的燃燒演示實驗進行改進,用導管向燒杯的熱水中緩緩通入氧氣,可看到熱水中的白磷與氧氣接觸後,也開始燃燒,產生火光。演示結束後,引導學生思考3個問題:
在介紹上面的問題後,繼續向同學演示紅磷燃燒的實驗。先將少量紅磷放在鐵紗網上,然後使用酒精燈進行加熱,要求學生注意觀察紅磷在空氣中燃燒的現象,思考現象背後原因和規律。藉助於這種方法可以極大的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進行主動思考。由於實驗現象饒有趣味,所提出的問題富有思考性,可以促進學生認知結構的變化,建立新的認知結構。
四、讓化學實驗成為探究性課題
利用學生學過的知識解決生活和學習中的實際問題,最能激發學生的求知慾,也是開發學生創造力的最好方法。選擇合適的實驗項目是關鍵,要求教師把握好尺度,所定實驗用品從生活中能找到、實驗操作簡易無危險、實驗目標比教材中要求略高、實驗方案要求多樣化、實驗內容融合相關學科,例如可以設置如下實驗項目:
(1) 證明自來水不是純凈物
(2) 驗證白酒中含有水
(3) 收集一瓶你卧室里的空氣樣品
(4) 收集一些利用水生植物製得的氧氣
(5) 測定蘋果、桔子的酸鹼度
(7) 證明紙中主要成分是碳元素、氫元素
對教材中的實驗裝置進行改進,讓學生利用物理中學過的電學知識設計一套檢驗酸、鹼、鹽溶液導電性的裝置。讓學生利用實驗中破損儀器,日常生活中的廢舊物品如飲料瓶、葯瓶、輸液管、廢筆桿等製作簡單的儀器。例如可製作簡易的啟普發生器,洗氣瓶,沖洗瓶,集氣瓶等儀器。
化學實驗是化學科學認識的源泉,是訓練科學方法的有效途徑,是養成科學態度的必由之路。在素質教育全面展開的今天,化學教師應充分利用化學實驗在化學教學中獨特的作用,在安全第一的前提下,構建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習平台,讓學生充分發揮主動性,展示創造能力,讓學生在化學實驗中獲取真知,收獲樂趣。
Ⅱ 如何有效開展化學實驗教學
一、教師是有效實施化學實驗教學的關鍵
「教師是教育改革成功的關鍵」只有發揮教師在實驗教學中的組織引導和參與作用才能使實驗教學有效開展,學生才能獲得知識,體驗快樂,全面持續發展。
1、教師是實驗探究的組織者。
教師應從自己做實驗,甚至「黑板實驗」得出結論,學生「背實驗」的怪圈中走出,將動手、動腦、體驗實驗還給學生。教師做好組織者,實驗前組織學生認識實驗目的,操作過程,注意事項,組織好有關實驗用品;實驗中組織好學生實驗,防止意外事故的發生;實驗結束後組織好實驗報告與實驗反思。
①組織學生發現、尋找搜集和利用農村中的實驗資源,組織學生在日常生活中觀察,在日常生活中實驗,在日常生活中學習。組織學生制定實驗計劃,實驗方案。
②組織學生積極觀察並做好記錄。尊重學生信任學生,使實驗得以順利有效進行,營造良好的實驗氛圍,使學生積極投入實驗,認真記錄現象,分析實驗。創設寬松、平等、信任、理解的實驗氛圍;調動學生實驗積極性,觀察會更細致,假設會更新穎,思維更活躍,探究熱情會更高。
③創設實驗情境,激發實驗熱情,培養學生實驗興趣,調動學生實驗積極性。實驗應從農村學生熟悉的、日常生活中的內容出發,與社會發展社會熱點相連系,來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實驗熱情。發揮「化學實踐活動是激發和維持學生學習化學興趣的最主要途徑」。
④問題是實驗關鍵,有了問題就應該實驗探究,用實驗來驗證問題的假設。教師應創設問題讓學生質疑,假設、探究實驗並獲得結論。
⑤教師應提供學生合作交流實驗。合作與交流是實驗順利完成的關鍵,也是實驗教學的目的之一。只有合作與交流才能使團隊獲得成功。
2、教師是有效實驗的引導者
有效進行實驗教學,必須發揮教師的引導作用,引導學生假設,引導學生正確操作,引導學生觀察分析獲取知識與技能。
①引導學生設計實驗,選擇儀器。如制o2的兩套裝置:固體加熱制氣體;固體與液體不需加熱制氣體。激活進一步探究所需的知識和經驗,如用鋅與希硫酸制氫氣的儀器選擇。
②引導學生觀察實驗現象,分析實驗得出結論,體驗快樂。教師尊重學生不同感受,引導學生主動地有個性的實驗,尊重學生從實驗中獲得的獨特體驗,引導學生反思,評價實驗。如蠟燭燃燒,有的觀察到有黑煙,有的觀察到熔化,有的觀察到有水等,應引導學生全面觀察,反思自己不足。
③引導學生正確面對實驗中的困難。不是所有的實驗都能獲得成功,所有實驗現象都會明顯。因而引導學生反思實驗,尋找實驗失敗的原因,比實驗本身更重要。這樣會使實驗教學效果最大化。
3、教師是實驗教學的參與者
有效實施化學教學,教師必須參與,做好演示實驗,與學生溝通、合作、交流、分享。
①教師應成為學生實驗的參與者,學會從學生的角度觀察、傾聽和交流,而不是指責,培養師生和諧關系,使化學實驗更有效。
②分享學生的認識和喜悅。實驗教學能讓學生獲得成功的喜悅,並養成探究的熱情和動手、動腦的習慣。教師參與學生歡呼,分享實驗成果和愉悅,讓學生喜愛化學使化學在學生中可持續發展。
③與學生一起實驗。這在演示實驗和分組實驗中同等重要,教師實驗能示範操作技能,「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師生同演示便於學生觀察、體驗、參與,使實驗效果更優化」。
4、師生同參與
實驗是師生共同提高的過程,學生敏銳的觀察力,豐富的想像力是教師學習的,而教師的知識與技能是學生該吸取的。
①適時點撥。拓展學生實驗探究技能與實驗知識,特別是現象分析,以獲取正確結論。
②學會觀察。在實驗教學中應觀察學生的操作,學生的表情,傾聽實驗中的聲音,適時給予關注、指導。
③關注實驗方案。教師應關注學生假設的合理性,操作步驟的可行性。
二、學生積極有效參與是實驗教學的核心
農村中學有效實施化學實驗教學必須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只有全體學生全面參與實驗,從實驗中獲得發展,積極有效參與實驗,「真正動手操作,動眼觀察,動腦思考」,使實驗探究發揮傳授知識與技能,培養科學素養的固有功能。
1、學生參與實驗,形成科學探究能力。
參與是個體投身認識與實踐活動的過程和形式,而「化學課程中的科學探究是學生積極主動獲取化學知識,認識和解決化學問題的重要實踐活動。學生通過親身經歷和體驗科學探究活動,激發化學學習興趣,增進對科學的情感,理解科學的本質,初步形成科學探究能力。
①給每位學生平等的實驗機會,包括操作、交流、探究、獲取知識技能,特別關注性格內向生與後進生,多給他們以實驗。給同一位學生不同的操作,全面培養學生,發展學生。
②化學實驗是實驗教學發生的基礎,而學生是實驗教學的主體。因此應讓學生充分探究、交流合作、反思、注重學生探究的過程與方法。
③讓實驗成為學生發展個性,舒展個性的空間,培養學生的獨特視角。
2、學生積極有效參與化學實驗教學,確保實驗教學三維目標的最大化實現。
①積極參與實驗,要求學生情緒飽滿,興趣濃厚,而不是敷衍了事,應付式參與實驗。主動積極參與實驗能有效避免事故的發生,使實驗順利完成並取得成效。
②有效參與實驗是學生自我動手、動腦,思維活躍參與實驗,這樣能獲得實驗策略,探究現象之後的本質,使學生創新素質與思維能力得以提升。
3、學生真正參與實驗。
在農村中學化學實驗教學中,學生真正參與實驗,有效與積極參與的和諧統一,能使實驗探究在培養學生三維目標中最優化。
①讓學生真正實驗,即設計實驗,動手實驗,體驗實驗,分析結果。「實驗前預習實驗內容,實驗過程中要仔細觀察發生的現象,聯想學生的知識進行分析判斷,認真做好記錄,實驗後如實寫出實驗報告」。
②重過程、重體驗。在實驗中應注重學生實驗的過程,注重學生的操作,讓學生自己動手去尋找結論,又引導學生感受實驗,體驗過程,發揮獨特視角與個性化理解。
③實驗設計應關注學生興趣。
三、實驗是實驗教學的載體
農村中學進行有效的化學實驗應關注農村特點,從校本出發,做好典型實驗。並讓實驗延伸到課外,根植於生活,做好農村實驗的開發,為學生的全面可持續發展做出實驗教學應有的功效。
1、實驗應關注農村又結合學校實際。
實驗是實驗教學有效開展的載體,做好實驗的選擇與准備能發揮學生積極能動性,實驗目標更易達到。
①挖掘生活中的探究活動。讓實驗源於生活,服務生活,充分調動學生的情感,讓化學知識走進生活。如:自製凈水器,無儀器可考慮竹子等替代。廚房中的化學等。
②根據學校配備,做好演示實驗。演示實驗起示範、啟發作用,能培養學生觀察、分析、綜合和規范操作的作用。有的演示實驗讓學生參與演示,既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又能及時發現學生操作的不足。
2、做好典型實驗,讓學生觸類旁通。
根據新課程標准,初中化學就實驗內容來說可歸為以下幾種類型:「①有關製取實驗;②有關性質實驗;③有關生活實驗;④有關概念定律闡明實驗;⑤有關定量計算實驗。」
①而每類實驗的原理、裝置、操作都有規律可循,因而應做好典型實驗,由典型實驗引導、培養學生的實驗能力,如:製取o2可運用雙氧水與二氧化錳或氯酸鉀與二氧化錳兩種方式,就使氣體的製取實驗的有關設計、操作、思路培養練習掌握內化。
②處理好演示實驗,學生實驗。實驗後注意實驗的歸納反思,使實驗目的更清晰,效果更優化。學生能觸類旁通,將知識技能內化。
3、做好實驗的開發與拓展,使實驗根植於生活。
家庭實驗、自主實驗,使學生養成探究慾望,樂於實驗,使化學實驗延伸到課外,伴隨學生生活。
①教師應培養和激發學生實驗興趣,結合農村實際設計一些實驗,讓學生自主進行,對家庭實驗進行分類,採用多種實驗形式,讓學生自主選擇,使學生關注社會、關注生活。
②組織形式多樣,個別與合作的實驗、調查。為學生提供更自由的實驗,提供開放性實驗,激發學生的思維、想像空間,使實驗的教育功能在三維目標中最優化。
農村中學有效實施化學實驗教學能使學生健康快樂成長,師生和諧發展,增強學生的化學素養,使新課程三維目標得到全新落實。親愛的同學們快樂實驗吧!
有效實施化學實驗教學關鍵在於人即教師與學生,只有教師組織、引導、參與實驗,使實驗順利有效的開展學生情緒飽滿,思維積極有效參與實驗才能使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維目標實現最優化。其次是實驗的對象實驗本身也是制約農村有效開展化學實驗教學的一個因素。
Ⅲ 怎樣上好初中化學實驗課
化學實驗是進行科學探究活動的重要方式,要適應教育改革和新世紀社會對人才的要求,在教學中發展學生智力,培養能力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一環,尤其在當前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新形勢下,加強實驗教學是提高化學教學質量,提高學生素質的重要一環。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以實驗的魅力來吸引學生,抓住學生,才能使化學教學立於不敗之地。觀察老師演示實驗的操作、現象;上好實驗課,獨立地做好學生實驗,是學好化學的基礎。物質的性質要通過實驗來驗證,一些物質的製取要通過實驗來完成,上好化學實驗課,對鞏固所學知識,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創新意識是很有幫助的。
步驟/方法
一、演示實驗,設疑激思
演示實驗教學,在演示之前向學生交待清楚實驗內容、目的及觀察的現象,告訴學生應該觀察什麼,從什麼角度去觀察,怎樣捕捉稍縱即逝的現象,通過實驗現象的觀察,認真鋪設一些必要的階梯設下疑問,激發學生思考。例如在做化學變化的演示實驗時,先讓學生觀查用沙紙打磨後鎂條的色態及燃燒過程中的現象、此實驗說明了什麼問題?等,再如在講「金屬活動性順序前面的金屬能把後面的金屬從它的鹽溶液里置換出來」時設下疑問:能否所有金屬都符合這一規律?學生猶豫,不能正確回答,這時便補充鈉與硫酸銅溶液的反應實驗,實驗前先讓學生按一般規律設想,說出實驗現象,很快有的學生就說出「鈉表面覆蓋一層銅」,因在金屬活動性順序中鈉排在銅的前面,所以鈉能置換硫酸銅中的銅。接著教師開始演示,並要求學生認真觀察鈉的變化,溶液的顏色變化。實驗結果表明:鈉漂浮在硫酸銅溶液表面,迅速旋轉產生火球並消失,溶液中出現藍色沉澱,這精彩的現象,瞬間的變化,學生凝神觀察,猜測被推翻,為什麼會出現以上現象呢?你從而發現了鈉有哪些性質?這一個一個的疑問激發了學生的思維活力,經討論和教師點撥,對金屬鈉學生有了初步了解,再通過教師解釋,寫出鈉與水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和氫氧化鈉與硫酸銅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學生便明確了實驗現象的產生和鹽與金屬的反應規律中應除去「K、Ca、Na」三種活潑金屬,這樣以生動的實驗探索,不斷的設置疑問,使學生思維活躍,求知慾望逐漸增加。
二、學生實驗,創新思維
學生實驗不僅是學生學好化學的重要手段,而且在培養學生創新思維,增強創新意識,養成創新思維習慣中起重要作用。學生實驗是在完成某一單元教學內容後,在教師組織指導下由學生親自完成的課堂實驗,是學生獲取知識、形成技能、發展智能和個性品質的最佳途徑。學生實驗具有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鞏固和運用雙基、發展智力和培養能力、培養學生優良個性品質等功能。當然這些功能的發揮是在教師精心組織與指導下實現的,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是提高實驗效益的前提和關鍵。教師的指導,在實驗操作方法,實驗變數、條件的控制,實驗觀察、記錄,實驗結果的分析和概括、解釋和評價以及用實驗方法解決化學問題一般方法,如:實驗 → 觀察 → 分析 → 結論 → 實踐,問題 → 假設 → 實驗 → 觀察 → 分析 → 證實假設中起關鍵的作用;在實驗技能方面,教師指導學生認識儀器、掌握儀器的操作規程、實驗操作步驟、正確觀察、記錄和處理實驗數據等;在實驗思維方面,做到學會觀察、學會記錄、學會處理數據、學會推理、學會誤差分析等內容。
學生實驗過程中教師的指導貫穿於學生實驗的整個過程之中。由於學生實驗不同環節的要求各有所不同,因而教師的「導」也各有側重。我一般在學生實驗操作前,從實驗本身的特點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採取啟發講授模式,幫助學生明確實驗的目的要求、激活學生認知結構中的知識,並啟迪學生遵守一定的要求出把握實驗的操作要領等,以消除學生實驗中的知識、思路、方法、操作等方面的障礙。具體作法是:
(1)編制好實驗計劃 各個實驗都應編好計劃,內容應包括實驗的題目、目的、要求與方法,實驗所需的儀器、材料、工具等。若是分組實驗,還應事先分好組。
(2)做好實驗准備 實驗的器材、葯品等都應在課前做好充分准備,實驗開始前應查點儀器是否齊全、完好和配套,是否符合實驗的要求。各個實驗,力求在課前親自操作一遍,以免課堂上失誤。
(3)向學生提出明確要求 :
①每次實驗前都應要求學生對實驗教材進行預習,明確實驗的目的和主要操作步驟;②實驗過程中應讓學生有安全第一的意識,如,不得嘗葯品的味道,不得觸摸劇毒葯品,不得嗅腐蝕性氣體等;
③應教育學生愛護器材,教師應按規范標准訓練學生的實驗動作,操作步驟應合理;
④要求每個學生都能積極地獨立地參與實驗操作,不應該只由少數人操作、多數人充當「助手」和「觀察員」或「記錄員」;
⑤每次實驗之後,都應要求學生寫出合乎要求的實驗報告。在可能情況下,還可發動學生將實驗的成果製成教學掛圖、教具和標本。
(4)操作示範,消除恐懼:實驗中如果有實驗儀器和操作屬於學生首次接觸或難度較大綜合性較強的,教師要為學生作出操作示範,並結合操作點明操作要領及禁忌事項。確保實驗安全、順利。如H2純度的檢驗操作學生會很怕,我一般先演示兩遍,便消除了學生的害怕心裡,再如《溶液濃度配製》的學生實驗,對於配置操作步驟用「一算二稱(量)三溶四移的歸納;又如把《粗鹽的提純》實驗中的過濾操作要領歸納為「一角、二低、三靠」,以利於學生整體上把握和記憶。 學生開始動手實驗時,首先從實驗態度引導,讓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到實驗中來,這也是很關鍵的。特別是某些存在一定危險因素的實驗,如濃硫酸的腐蝕性、點燃氫氣(不純)會爆炸等,更要作好引導,消除學生對實驗的恐懼心理。其次,要從實驗技能和實驗思維兩個方面去導,以確保學生規范地進行實驗,做到操作明確、觀察有序、記錄科學等。由於學生實驗是由學生自行進行的,而不同學生的知識水平與能力層次也各有不同。因此,學生實驗過程中出現的問題也就各種各樣,教師難以在課前全面完整地加以預測。這就要求教師要深入學生實驗操作之中。巡視指導,及時發現問題並解決問題。對於實驗中不同的問題要採用不同的策略來引「導:對於實驗操作上個別的問題,結合學生操作情況給予個別指導;對於普遍性的問題,則集中點評,指出錯誤的原因、演示規范操作、提示操作要領;對於實驗中學生認識上的問題,面對學生的提問,我一般不直接回答,應採用啟發誘導、搭橋鋪路的方式,誘導學生展開思維,獲取答案;動手能力差的學生,作為巡視檢查的重點對象,教學中既耐心細致地給予指導,又要求學生耐心細致、努力完成實驗;對於實驗觀察中的問題,則引導學生結合實驗目的要求,分析思考實驗觀察要點和重點,做到全面觀察又重點突出。
(5)學生的動手練習:老師的講解和演示是為了使學生知道應該怎樣做和為什麼一定要這樣做的道理,而這些技能要為學生所掌握,則必須經過他們自己親自實踐,才能達到。因此,重在練習,練習時,教師注意巡視,對操作錯誤或對操作有膽怯感的同學應重點加以指導,例如:膠頭滴管的使用,剛開始時,同學們的手一直顫動,結果不是滴在試管壁上,就是滴在實驗台上,可是經過幾次反復操作,練習,同桌同學互相檢查,指出缺點與錯誤之處,很快同學們就能應用自如,掌握要領了。再如,實驗室制氧氣的實驗中,從水中取出用排水法收集滿了的集氣瓶,剛開始時,同學們取出集氣瓶感到很困難,結果,導致集氣瓶中的氧氣又逸散了,因此,我就讓同學們在制氧氣前,先反復練習從水中取集氣瓶的方法,熟練了,掌握技巧了,就不會出現上述情況了,很多的演示實驗也是同學與我共同完成的。
(6)做好小結與評價 實驗結束後,要進行小結。小結前, 要在實驗思維方面加強指導,及時把學生的思維引導到實驗總結中來。具體內容有三個方面:
1)根據實驗過程中觀察到的事象,進行歸納處理,得出正確的實驗結論;
2)根據實驗操作的體會和已有的知識經驗,推理演繹、獲取規律性知識
3)針對實驗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實驗的改革與創新。如在完成《濃硫酸的特性、稀硫酸的通性、 硫酸根離子的檢驗》實驗後,啟發學生思考:
①通過本實驗,可以得出濃硫酸具有那些特性?稀硫酸有那些通性?在實驗中是如何體現的?
②如何進行SO42-的檢驗?試歸納出檢驗的一般操作規程。
③在取用濃硫酸進行實驗時要注意那些問題?
④許多實驗中常常產生有害氣體,試舉出防止尾氣污染空氣的方法,等等。同時還要對學生實驗過程作出評價性指導,即根據實驗目的和要求對全體學生存在的普遍性問題或帶有傾向性問題以及對發展學生的智能和 實驗水平有關的問題進行講評,促使學生認識水平產生新的飛躍。我一般指定學生或實驗小組報告他們的實驗過程與結果,然後師生共同講評,指出優缺點,明確改進方向。小結之後,指導學生切斷電源整理好實驗儀器、工具和材料。課後應對學生的實驗報告進行批閱。
三、改進實驗,形成實驗能力
化學教學中,為了幫助學生形成實驗能力,為了培養學生探究創新能力,我把一些實驗進行了改進,如:證明空氣中氧氣佔五分之一的演示,我把它改成磷在裝有定量空氣的集氣瓶中燃燒後水倒吸進入五分之一加以說明,現象明顯,有說服力。再例如實驗室制二氧化碳的實驗,實驗中葯品、步驟很清楚,但我把此實驗進行了改進,讓它以習題的形式出現。我提供了(1)碳酸鈉和稀鹽酸(2)石灰石和稀硫酸(3)石灰石和濃鹽酸(4)石灰石和稀鹽酸四組葯品,並設計了幾套實驗裝置,讓學生選擇去做,這樣一來,學生好奇心大增,不再受課本步驟的約束,親自實驗驗證。在操作中,進行巡迴指導,及時糾正操作中的錯誤,學生從動手到動口,個個一副小科學家的樣子,時而眉頭緊鎖,時而笑容滿面,經反復實驗驗證,最後歸納出實驗室製取二氧化碳的最佳方案。實踐證明,通過老師的演示,學生的動手,實驗的改進,可形成以下十個方面的能力:
(1)查閱有關化學文獻資料的能力;
(2)實驗思維能力;
(3)提出問題,選擇和確立課題的能力;
(4)科學地選擇實驗方法和設計方案的能力;
(5)正確選擇儀器,並能根據實際情況調整實驗方案的能力;
(6)按實驗步驟完成實驗的能力;
(7)正確的實驗基本操作技能;
(8)正確觀察、記錄、測量和分析的能力;
(9)正確處理數據和表述實驗結果的能力;
(10)評價實驗方案、方法、過程的能力。
四、增加興趣實驗,激發興趣
化學是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大量的物質知識、定律、理論的認識與形成都建立在實驗的基礎之上。化學實驗教學作為一種實踐活動,學生可以學會觀察事物,測定數據和分析數據,在解釋實驗現象和分析實驗結果的過程中,形成分析、比較、綜合、概括等思維方法;可以形成化學概念,理解和鞏固化學知識,啟迪科學思維;可以形成實踐能力和創造能力,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所以我在教學中增加了大量的興趣實驗,如緒言的學習中我就增加將金屬鈉放入水中再滴加無色酚酞試液的實驗,一開始就讓學生產生好奇心;再如學習氧氣做磷燃燒後,我馬上補充一個煙幕彈實驗,極大的調動了學生學化學的積極性,我常這樣以實驗的魅力來抓住學生的心,讓他們愛化學。
五、實驗習題的選擇
化學實驗課重在示範和練習結合,以練為主。練的另一種方式是做實驗習題,教師的講解和演示是為了使學生知道應該怎樣做和為什麼一定要這樣做的道理,而這些技能要為學生所掌握,則必須經過他們自己親自實踐,才能達到。因此重在練習,而且現在的中考試題中實驗題既注重了基礎,占的比例又大,且靈活性、思維能力的要求更加突出,習題的選擇既要要注重基礎又要注重思維方式的培養。特別是對學生思維的嚴密性、思維的敏捷性、思維的深刻性以及思維的發散和收斂能力進行有針對性的培養和訓練。所以我選擇的書面習題一般分ABC級,A級為基礎題,BC兩級則不同。如氧氣的制備與性質學完後,第一步做做填空、選擇、簡答題;第二步做做實驗裝置改錯的文字表述題;第三步做做給出不同的材料、不同的裝置制備氧氣的最佳選擇,並評價出各自的優劣。
Ⅳ 如何上好初中化學探究實驗課
相信你已經知道——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
去化學實驗室你一定要知道自己什麼能做,什麼不能做。在初中化學的第一本書中就有介紹。
並且要仔細看老師的演示,記住他說的要點。
最重要的,就是懷著一顆積極進取、渴求知識的心,大膽的去探索吧!
加油~
Ⅳ 如何上好一節化學實驗課
化學實驗課有時候比你的一般課程都重要。因為實驗課主要訓練動手能力。但在動手之前是要有準備的。上實驗課前,自己首先必須搞清楚這節實驗課到底是為了要干什麼?怎麼干?也就是實驗原理。所以實驗課前必須搞清實驗原理,否則上了實驗課也白上。實驗時有時候會牽扯多方面的知識,復習一下,有助於更好的應用實驗解決更多的問題。然後就是主要操作步驟,良好的操作步驟主要是為了減小事故,減小系統誤差和偶然誤差。也應當注意。(但有些情況下可不必過分注重實驗的非必要步驟!)
Ⅵ 如何上好化學實驗課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我相信不少化學老師第一節課也是通過實驗來介紹化學和利用實驗來吸引學生
,來激發學生對化學的興趣.在化學教學的過程中,學生每當知道自己有機會進入實驗室就興奮得不得了.我們一定要抓住這種機會,讓學生通過做實驗,通過生動和直觀現象,使學生感知充分的、可信的事實材料,激勵學生積極思維,形成觀念或概念,達到掌握化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發展智力,養成科學態度和科學方法,培養解決化學實際問題的能力.學生通過實驗,不僅要掌握人類從生產實踐和科學實驗中總結出來的規律性知識,還要在思想觀點、意志品德方面受到熏陶,從終身教育的意義看,更為重要的是還必須掌握正確的思維方法、學習方法和實踐行為過程必需的操作方法等科學方法.即如何進行觀察,並通過觀察來發現和分析問題;如何搜集文獻資料;如何設計和進行實驗;如何整理數據和撰寫報告;等等.這都是讓學生動腦動手,理論聯系實際,經受科學方法的嚴格訓練的重要途徑.實驗是化學教學中必不可少的環節,無論是對掌握知識還是培養各方面能力都發揮重要的作用,然而在實際的實驗教學中,學生實驗課存在的最顯著的問題往往是課堂紀律不好,直接影響教學效果.通過認真分析其原因,我覺得要充分發揮實驗課的作用,要做好以下幾點.
一、學生一定要明確實驗目的.學生沒有明確實驗目的就來到實驗室,來到實驗室不知道做什麼,這是絕對不允許的.所以要指導學生課前預習實驗教材和學習有關章節內容,要擬訂實驗思考題,要求學生在預習中作到明確實驗目的,搞清實驗內容,並理解基本原理,操作步驟,實驗裝置和注意事項(包括操作、儀器的使用和安裝、葯品用量、觀察現象、廢物處理,安全防護等各方面的注意事項),扼要地作好筆記,為能自覺地、『有目的地、獨立地進行實驗打好基礎.按實驗內容的多少和難易程度,以及實驗室的設備情況將全班學生合理分組也是很重要的,讓學習好的學生輔導後進生,盡量照顧人人都有動手的機會,讓後進生也感受實驗的樂趣.
二、加強上課時的組織指導.指導學生嚴格遵守化學實驗操作規程,學生違反操作的情況是難以避免的.例如,不按需要取葯品,試劑裝滿試管;加熱液體時,液體體積超過試管的三分之一;滴加只是用兩三滴就夠了,他們卻取一毫升;用剩的試劑隨便倒到下水道.指導學生遵守操作規程是一項必須堅持不懈進行的重要工作,指導中既應重視使學生明確每一個正確操作所依據的原理,認識錯誤操作可能發生的危害,更要多給學生練習的機會,嚴格要求學生養成正確操作的習慣和熟練的技巧.「不能代替學生操作如需教師示範,示範後也要求學生重做,在糾正錯誤中向學生分析說明原理.還有通過答疑與質疑,指導學生認真觀察和積極思維.教師在巡視指導中,要善於根據實驗內容和學生情況給學生恰當地揭示觀察要點.例如,觀察反應物和生成物的某些特徵性質,反應中發生的某些特殊現象等.要善於對學生恰當地啟發提問.例如在實驗室製取氧氣的實驗中,可以叫學生拿一個雞蛋來,做個沒有雞蛋殼的雞蛋送給媽媽,同時概括出發生的現象,以及化學反應方程式等;要善於及時啟發學生解決實驗失敗的問題.例如,當學生觀察到反常現象或實驗失敗而不知如何解決時,教師必須及時地給予提示,或從理論方面,或從儀器裝置方面,或從操作方面去仔細檢查,找出原因,使之重新做實驗並獲得成功.這樣,既保證了實驗進度,又培養了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有利於提高實驗課的質量.
Ⅶ 如何上好一節化學實驗課麻煩告訴我
化學是一門實驗性很強的基礎學科,針對這個特點,在教學中上好實驗課顯得尤為重要。我就如何上好化學實驗課談談自己膚淺的認識。一、注重實驗課導入導入的目的是激起學生強烈的求知慾望,引發他們濃厚的學習興趣。濃厚的學習興趣和強烈的求知慾望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他們愉快地進行學習,表現高昂的探索精神,達到新課伊始,趣味橫生的境界。比如我們在上二氧化碳的性質實驗課的時候,我們可以用生活中常見的汽水進行導入,使學生從常見的事物中,引發學生進行思考,形成良好的學習氛圍,為後面的實驗教學打下良好的基礎。二、課前准備充分,備用多套實驗方案單純的實驗往往只能起到驗證實驗結論的效果,而不能有效地發展學生的創新能力。學生在做實驗時,往往有自己獨特的見解和自認為可行的方案。他們在實驗的過程中,難免有用實驗來驗證自己的觀點是否正確的心理。教師應考慮實際情況,准備多套方案供學生篩選。因而,教師在事先應揣度學生的學習心理,考慮實驗的實際情況,做好准備,以備不時之需,達到良好的實驗效果。
Ⅷ 如何讓學生喜歡上化學實驗課
化學是以實驗為基礎的一門學科,化學實驗能力的培養,是化學教育的重要培養目標.它是一門實踐性與理論性聯系很強的學科,實驗教學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通 過實驗教學,可以培養學生的好奇心、興趣愛好,激發他們的求知慾,使學生對學習產生興趣和需要,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實驗操作技能,以及觀察問題、分析問 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能夠較全面地提高學生的基本素質.
淺析如何上好化學實驗課
1增加興趣實驗,激發興趣
化學是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大量的物質知識、定律、理論的認識與形成都建立在實驗的基礎之上。化學實驗教學作為一種實踐活動,學生可以學會觀察事物,測定數據和分析數據,在解釋實驗現象和分析實驗結果的過程中,形成分析、比較、綜合、概括等思維方法;可以形成化學概念,理解和鞏固化學知識,啟迪科學思維;可以形成實踐能力和創造能力,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所以筆者在教學中增加了大量的興趣實驗,如緒言的學習中筆者就增加將金屬鈉放入水中再滴加無色酚酞試液的實驗,一開始就讓學生產生好奇心;再如學習氧氣做磷燃燒後,筆者馬上補充一個煙幕彈實驗,極大地調動了學生學化學的積極性,筆者常這樣以實驗的魅力來抓住學生的心,讓他們愛化學。
2演示實驗,設疑激思
演示實驗教學,在演示之前向學生交待清楚實驗內容、目的及觀察的現象,告訴學生應該觀察什麼,從什麼角度去觀察,怎樣捕捉稍縱即逝的現象,通過實驗現象的觀察,認真鋪設一些必要的階梯設下疑問,激發學生思考。例如在做化學變化的演示實驗時,先讓學生觀查用砂紙打磨後鎂條的色態及燃燒過程中的現象、此實驗說明了什麼問題?這一個一個的疑問激發了學生的思維活力,經討論和教師點撥,這樣以生動的實驗探索,不斷地設置疑問,使學生思維活躍,求知慾望逐漸增加。
3學生實驗,探索創新
學生實驗具有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鞏固和運用雙基、發展智力和培養能力、培養學生優良個性品質等功能。在實驗技能方面,教師指導學生認識儀器、掌握儀器的操作規程、實驗操作步驟、正確觀察、記錄和處理實驗數據等;在實驗思維方面,做到學會觀察、學會記錄、學會處理數據、學會推理、學會誤差分析等內容。
筆者一般在學生實驗操作前,從實驗本身的特點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採取啟發講授模式,幫助學生明確實驗的目的要求、激活學生認知結構中的知識,並啟迪學生遵守一定的要求去把握實驗的操作要領等,以消除學生實驗中的知識、思路、方法、操作等方面的障礙。
Ⅸ 如何上好初三化學實驗課
化學是一門研究物質的組成、結構、性質和變化規律的一門科學,化學探究實驗是學生獲取化學知識必不可少的一條途徑,所以實驗是學習化學的基礎,特別是新教材對學生探究能力的培養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在教學中必須充分地重視實驗,運用實驗去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實驗中鍛煉學生去觀察實驗現象,探究實驗步驟,領會操作要領,在得出實驗結論的同時,體會自主學習帶來的愉悅心情。以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自主學習的能力有很大的作用。可很多時候,因為實驗課的紀律不好或者老師的准備不足,有的學生把實驗課當成「看熱鬧」而抱著「好玩」的態度來實驗。達不到預期的效果。如何提高實驗課的質量,教學中應注意以下幾點: 一、做好課堂演示試驗
培養學生良好的實驗習慣課堂教學中的演示試驗最能調動學生的情緒,激發他們學習的興趣和求知慾。所以教學中一定不要用「講實驗,背實驗」代替做實驗。對於一些重要的演示實驗,教師進行操作,學生認真觀察現象,並分析得出結論。對於簡單的要求不高的試驗,可對學生開放實驗室,讓學生親自動手做。對於一些難度大要求高現象又不明顯的實驗,教師邊演示邊讓學生提出問題,討論後評價實驗的優缺點,進而改進實驗。也可以運用多媒體課件演示不容易觀察現象,反應時間較長、對環境有一定影響的實驗,課堂上的演示實驗教師一定要操作規范,為了幫助學生加強記憶,也可以將操作要點以「口訣」的方式介紹給學生,如往試管里裝入粉末狀葯品要「一斜、二送、三直立」;裝塊狀葯品要「一橫、二放、三慢豎」;液體葯品取用的要點是「瓶塞倒放、兩口緊挨、緩慢傾倒、加蓋放回」;酒精燈的使用要注意「兩查、兩不、兩禁止」。這樣就能便於學生掌握實驗基本操作的要領。演示實驗時強調學生有目的的觀察,並記錄實驗現象,分析試驗結果,培養學生良好的實驗習慣,為學生實驗的順利進行打好基礎。 教材里安排的每個演示實驗,都有一定的教學目的,教師在上課前必須認真准備好,首先要向學生介紹每個儀器的名稱、性能、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項,然後引導學生觀察和分析實驗現象,以達到預期的教學目的,如演示實驗室用高錳酸鉀制備氧氣,為什麼要先檢驗裝置的氣密性?試管口為什麼向下傾斜,導管口放棉花的作用?怎樣加熱?何時收集氧氣?
實驗完畢是先從水槽中移出導管,還是先移去酒精燈?用過氧化氫制氧,加入MnO2的作用?引出催化劑的「一變兩不變」,通過上述實驗現象,觀察分析,使學生達到掌握知識的目的,知道所以然。
教師的演示實驗不只是要驗證怎樣的結論,而且要依據實驗現象啟發學生產生的原因,從知識聯系的內部結構得應有的結論,如做二氧化碳性質時為幫助加深對硬水概念的理解,給新制的石灰水中通入二氧化碳,會看到什麼現象?繼續通入又會有什麼現象?把澄清的溶液加熱又會看到什麼現象?再滴人鹽酸哪?由上述現象啟發引導學生從化學式及化學方程式的角度理解掌握,之所以沉澱產生與消失是因為生成難溶性的碳酸鈣及可溶性的碳酸氫鈣、氯化鈣,這樣做把性質和實驗室制備原理有機的結合起來,再啟發學生課外能否用食醋去除水垢,以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做好實驗課前的准備和課堂指導工作實驗前教師應充分准備好儀器、葯品、器材,並將它們擺放整齊有序,保持實驗室的清潔、整齊。同時,指導指導學生進行預習,要求學生認真閱讀實驗內容,寫出預習提綱,通過預習,明確實驗目的,了解實驗步驟、操作過程和實驗時應注意的事項,做到實驗前心中有數。切忌不預習,盲目進實驗室。
對實驗內容不熟,邊看邊做,因時間不允許,心裡發急,操作不熟而做不好,甚至慌亂中做錯而出現事故。實驗過程中,教師要巡視指導學生嚴格遵守化學實驗操作規程,讓學生學會觀察和分析,做好試驗記錄。以次保證實驗課的順利進行,提高實驗課的質量。
三、變驗證性的實驗為探究性的實驗許多初三學生都反映'岡《上化學課時,老師在課堂上作演示實驗,感覺很新奇,輪到自己做了,開始還感覺很有意思,可時間長了也挺沒勁的。因為自己做的實驗都是老師在課堂上做過的,不用做也知道結果。這樣的實驗僅僅為了達到學科教學目標而進行實驗,這對培養學生的興趣和創新思維能力以積試驗探究的能力非常不利。所以,在教學中教師挖掘出驗證性的實驗,將其轉化成探究性的實驗進行教學。
這樣既激發了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慾,又培養了他們的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當然這類實驗,教師一定要精心篩選,選出一些有代表性的,符合學生實際水平的問題來探究。例如:在做「二氧化碳的性質」的實驗中,結合課本我和學生在教材上現有實驗的基礎上一起提出以下問題:
① 二氧化碳通入無色酚酞試劑里會出現什麼現象?②石灰水中滴入無色酚酞會出現什麼現象,然後再同如二氧化碳呢?③ 少量二氧化碳通入石灰水中出現什麼現象?繼續通人二氧化碳直到足量又怎樣呢?學生通過探究性實驗,可以探究自己還未認識的世界,幫助學生形成化學概念,理解和鞏固化學知識,掌握實驗技能,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實驗能力和探究能力,使學生學會科學研究的方法。
四、利用多媒體手段,提高化學實驗課的教學質量化學教學中,有一些抽象的難於用語言表達的,如:物質的微觀結構,以及化學反應的本質是原子的重新組合。這些知識單靠語言和文字描述不清,我們可以通過計算機軟體製作的課件進行動畫模擬,形象生動的表現分子、原子、離子的微觀運動特徵,變抽象為直觀,讓學生直接認識微觀世界。化學演示實驗是教師在課堂上的演示,可許多演示實驗效果不明顯,只有少數學生觀察得到,或者現象本身不易觀察,如: 如固體的溶解、分子的擴散以及氣體的溢出等現象,我們將這些演示實驗通過多媒體投影儀展示,採用放大、慢放、定格、重播等效果幫助學生觀察,學生就可以清楚地看到氣體的產生和溢出,顏色的變化及沉澱的析 等現象,這樣增強了可見度和動態感,變抽象內容為直觀現象,學生看得一清二楚,增強了演示效果。同時,活躍了課堂教學氣氛,激發了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
Ⅹ 如何幫助初中學生更好地進行化學實驗學習
然而在許多地處偏僻的農村中學,由於特殊的地理位置,現在在校學生越來越少,辦學條件差,教學設備少,化學實驗儀器嚴重不足,但基於化學課強調實驗配合教學的特點,那麼,我們如何利用有限的教學儀器,來搞好初中化學教學呢?這是擺在我們農村化學教師面前不得不思考的現實問題。結合農村中學的特點,我從以下三個方進行了小談。
一、利用演示實驗加強直觀教學
演示實驗是一種最有效的直觀教學方法。有人說,即使講千遍,不如做實驗。要成功地做好演示實驗,最起碼要做到以下三點:
(一)要准備充分
首先要熟悉教材,熟悉實驗內容和實驗步驟,明確實驗的目的,考慮如何引導學生進行觀察,觀察什麼,如何觀察。切莫使演示實驗成了「魔術表演」。演示實驗即使是最簡單的實驗,教師在課前都要試做兩次,對於反應溫度、溶液濃度、葯品用量都要做到心中有數。課堂演示要保證萬無一失。演示實驗所需葯品和儀器要列個清單,走進課堂前,一一對照,看是否遺漏,小東小西缺一樣都會影響實驗的進程,從而影響學生的情緒。
(二)要操作規范
演示實驗中,教師的一舉一動都會成為學生獨立操作的依據和榜樣,對學生的實驗技能起著示範作用。教師操作應按規定進行,有條不紊。演示桌上要整潔,與實驗無關的東西(哪怕是下一步演示要用的),皆不要放在演示桌上,以免影響學生觀察。試劑的取用要適當,多了浪費,少了現象不明顯或造成實驗失敗。
實驗中產生的現象要明顯,必須使全班每個學生,特別是最後一排學生都看得清楚。現象不明顯,學生看不到,必然影響課堂紀律,達不到應有的效果。如何使現象明顯,每個學生都能看得見,教師確實需要事先動一番腦筋,如教師可根據產物的顏色選擇放在實驗儀器後面的襯托物,以幫助學生觀察。
(三)要注意安全
演示實驗要絕對安全。發生事故,無論是學生還是教師,哪一方受傷都會造成不良影響。製取有毒氣體,一定要檢查裝置的氣密性。對易燃、易爆要更加小心。例如在演示氯氣製法時,適當控制二氧化錳和鹽酸的量,以便在收集若干瓶氯氣後,所剩氯氣的量就很少了,但仍要將多餘氯氣通入鹼液中。最後將裝置移到室外,反應基本上就停止了。要學生聞氯要煽聞。為防止意外,每次演示實驗,最好都要在提籃中(木製)放些水和濕布。
二、讓學生多動手以提高興趣
學生多動手實驗,可以使學生獲得生動的感性知識,從而更好地理解、鞏固所學化學知識,形成化學概念,促進觀察、分析和解決問題等各方面能力的提高,並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農村中學條件限制的條件下,教學時可採取如下措施:
(一)首先做好教學講授的配套工作
課堂演示實驗是配合講授、課堂討論的重要環節,好的實驗能使課堂氣氛生動活潑,學生學習興趣增強,注意力集中。這就要求我們教師要特別重視常規演示實驗,在每次的演示中保證做到:事先做好充分的准備;實驗要規范,保證讓全班同學看清、看懂;對實驗中可能出現的問題和學生感興趣的問題,一一列寫在小黑板或紙上,演示完後讓學生解答,然後共同分析討論得出實驗結論,並將討論結果寫在課本演示實驗旁,同時提出1——2道課後實驗習題。這樣做的目的是使同學們注意觀察演示實驗,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使演示實驗不流於形式,改變按課本背實驗的不良做法。
(二)充分調動學生的實驗積極性
為進一步調動學生化學實驗的積極性和參與意識,讓學生根據已學知識來自己設計實驗,完成實驗。例如,將初中化學乙醇和苯、甲醛和乙酸等物質的鑒別改為由學生自己設計動手的實驗。原來學生只在作業本上完成乙醇和苯、甲醛和乙酸等物質的鑒別、分離,現在改為由他們先設計合理方案,自己選擇儀器,然後獨立在實驗室完成自己設計自己動手的實驗。這樣安排,老師雖然費時費力,但學生的實驗積極性和參與意識增強了。他們千方百計翻書查資料,設計出最好、最合理的方案來,甚至有的同學還能找到連老師都沒想到的簡單易行的好方案來。
這種放手讓學生參與的做法激勵了學生積極思考的意識,增強了化學實驗思維能力,拓寬了學生知識面,變被動、機械的學習為主動靈活的學習,學生動手能力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學生們普遍反映這種實驗解題比過去只按書本背幾種混和、分離、鑒別、加什麼試劑、有什麼現象的死背硬記更有意義;做這樣的實驗,不但覺得學得開心,而且知道怎樣做,做後記得也牢,同時也改變了過去實驗只能按課本「照方抓葯」,個別人動手大家觀看的現象。
三、讓學生多做「想像實驗」
(一)指導學生想像實驗結果
某些實驗,由於受農村中學條件的限制,只要是學生利用所學知識能進行推測想像的,乃至是學生利用現有智力能進行創造想像的,都可先由學生想像其結果,再由教師(或學生)進行實驗驗證;現條件下,無法進行實驗驗證的,可由教師講解點評。實踐證明,這樣做的教學效果比直接由實驗得出結論的教學效果好得多。
如教學「烯烴化學性質」時,為消除學生由特殊到一般認識過程中的疑惑,可增補實驗證明丙烯能使溴水、酸性高錳酸鉀溶液褪色等。其實施過程,就可採用提出問題、設計實驗,先討論實驗結果,再進行實驗驗證的方法。指導學生想像實驗結果,不僅有利於學生想像能力的提高,而且有利於學生直覺思維的發展。
(二)引導學生設計實驗
教學中,指導學生搞好實驗設計,啟發學生畫好實驗裝置圖,完成相應的題目要求等,可使學生創造性想像能力得到鍛煉和提高。如做完「鈉和乙醇的反應」實驗,可提出如下問題:鈉取代了羥基上的氫原子還是碳原子上的氫原子?如何設計實驗予以證明?由於教學時間的短暫以及還有其它教學任務尚需完成,因而此實驗只好使學生通過想像而完成。這樣,既要求學生能畫出相應的實驗裝置圖或其草圖,還要求學生必須明確要取定量的乙醇與過量的鈉反應並准確測定生成的氫氣的體積,爾後經過計算才能確定。對解決這一問題感到有困難的學生,可引導其回憶已做過的測定電石純度的實驗習題。
(三)鼓勵學生大膽想像
教學過程中,教師可營造想像實驗情境,鼓勵學生大膽想像、大膽創造。如教學「分子」一節,時,可拿出事先准備好的瓶香水在講台上噴幾下,一會兒教室內便清香撲鼻。「這一現象如何解釋呢?」對尚未認識微觀世界,不知分子為何物的學生來說,確實不好自通。但教師只要鼓勵學生敢於大膽想像、大膽假設,並給予正確引導,學生從「粒子」和「粒子運動」的角度還是能作出解釋的。無疑,這會使學生的創造性想像能力得到鍛煉和提高。
總之,化學實驗是初中化學教學的一項重要內容,它能幫助學生加強映像,開闊視野,擴大知識面,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它是初中學生的好朋友。農村中學盡管條件差,但化學實驗不能省,我們要結合農村中學的特點,讓學生在有限的實驗中獲得無限的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