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拉瓦錫:化學科學的奠基人是誰
生平簡介拉瓦錫於1743年8月26日出生於巴黎,父親是巴黎高等法院的專屬律師,母親也出身於富裕的律師家庭。拉瓦錫11歲時進入當時巴黎的名牌學校——馬沙蘭學校。在校時他一直熱心鑽研自然科學,並逐漸加深了這方面的興趣。中學畢業的暑假,拉瓦錫跟隨著名的礦物學家讓?艾蒂安?格塔爾去考察幾個山區,繪製法國礦產地圖。在這個夏天裡,拉瓦錫確實知道了很多東西。地下蘊藏的各種礦物可真多啊!多少物質還保持著自己的秘密:尚未發現的元素的秘密。
年,拉瓦錫進入索爾蓬納學院學習法學。他除了按時去聽羅馬法的課學習法典外,還抽時間去聽著名化學教授魯埃爾的課。在化學課上,拉瓦錫了解到酸和鹽及格塔爾的理論,認識到還有很多問題有待解決。當教授講一物體燃燒過程中本身揮發掉一種特殊物質——燃素時,他很感興趣地聽著。拉瓦錫從魯埃爾那裡還了解到了元素。他在法國圖書館找到了羅伯特?波義耳的著作,反復看了好幾遍。與此同時,拉瓦錫還在發奮准備法學考試。
年春天,拉瓦錫順利地在法學院畢業,獲得了學士學位。
年是決定拉瓦錫命運的一年,他擔任了征稅承包業主,並被任命為皇家科學學士院會員,1775年,又就任兵工廠監督這一官職。他在兵工廠內造了間實驗室,他的大部分財產都被用於這個「實驗研究所」。在這個研究所中,「爆發了一場為一門現代科學奠定基礎的革命,使世界生活發生了深刻變化。」年,拉瓦錫的《初等化學概述》出版,隨後,法國資產階級革命爆發,作為稅收承包業主的拉瓦錫被捕入獄。1794年5月,拉瓦錫被殺害。
歷史業績當時一些化學家「證明」水可以變為泥土。他們曾注意到,在一個密封的裝有水的容器里,水蒸發後,容器裡面留下了一些土一樣的渣滓。「由此可見,土生於水」。
就是針對這種主張,拉瓦錫才取得了他的第一個重大發現。自從他伴隨格塔爾旅行時起,他就對密度和性質發生了興趣。現在,他就開始一系列實驗,來確定水蒸發後留下的土一樣的渣滓,究竟是來自水的分解物,還是來自容器內部的腐蝕這一問題。他的科學座右銘是不靠猜想,而要根據事實。「我要從事實出發講話」。他從重復多次的實驗中發現並最終證明:水蒸發後余留下來的土似的渣滓,來自容器而不是來自水,因為在每次用純清水做的實驗中,在水消失後,容器所失去的重量和容器中土的沉澱物的重量是相等的。因此,「土不是水變的」,這個結論意味著煉金術和煉金術所主張的「水變土,土變鐵,鐵變金」的學說,最終被推翻了。
這只不過是拉瓦錫很多實驗的開始。他進而證明,植物並不僅僅是「一定份量的水所變成的一定份量的木」。而是水、土和空氣各種物質的綜合體——植物在其中生存並且從中攝取營養。
拉瓦錫對空氣的構成特別感興趣。在他之前有些科學家早已觀察到空氣有不同的「種類」——也就是說,有不同的氣體。但直到1777年拉瓦錫才宣布,空氣包含「兩種有伸縮性的流體,一種可供呼吸,另一種則具有毒性」。對於這種可供呼吸的「生命攸關」的流體,他以「氧氣」這個名稱加以命名。他也第一次給元素這個化學名詞下了定義。拉瓦錫稱元素為「一種用化學分解方法不能分解成任何更簡單的物質的那種物質」。
這就奠定了現代化學整個結構的基石。在這個基礎上,拉瓦錫不但發現了一個嶄新的化學理論,也匯編了一部嶄新的化學詞典。拉瓦錫所發明的許多術語,至今都還是化學家們的國際通用詞彙。
年拉瓦錫的《初等化學概論》出版,在寫作該書的過程中,他恪守一個准則:永遠只從已知進到未知,永遠只從觀察到的結果歸納出特定的原因。他說:「我只講事實。」他的《概論》的出版,標志著現代化學的一個新紀元,為拉瓦錫同時代的大多數科學家進入大自然這間神秘的實驗室,打開了一扇新的大門。
安東?羅蘭?拉瓦錫是18世紀法國著名的化學家。他創立了化學科學,為化學元素的現代研究奠定了基礎。他的科學精神和不怕困難的拼搏意志永遠激勵著後來人。
B. 著名化學家拉瓦錫為什麼被送上斷頭台
拉瓦錫因為是波旁王朝的包稅官,所以被送上斷頭台。
拉瓦錫雖很少參與波旁王朝的橫征暴斂,但包稅官的身份還是激起了激進群眾的憤怒,他不懂得這在政治上意味著什麼。而在新的激進政府通令他們清算帳目予以交代之後,拉瓦錫和他的同僚們卻擔心被沒收財產而東躲西藏,從而激化了矛盾,也給佛克羅伊之流提供了中傷的機會。
但是,拉瓦錫在大革命時期也為新政府做了大量有益的工作。如設計城市照明、制定農業改革方案、貢獻火葯製造和礦物探尋資料,並參加了新政府主張的改革舊度量衡制,創造新的國際通用單位工作,擔任改革委員會委員。
他進行了蒸餾水比重和銅、鉑熱膨脹系數的精確測定,確定了質量單位克和長度單位米」1794年5月8日的早晨,就在波拉斯·德·拉·勒沃西奧執行了28個人的死刑,拉瓦錫是第四個登上斷頭台的。
(2)拉瓦錫是哪個國家的化學家擴展閱讀:
拉瓦錫對化學的第三大貢獻是否定了古希臘哲學家的四元素說和三要素說,建立在科學實驗基礎上的化學元素的概念:「如果元素表示構成物質的最簡單組分。
那麼目前我們可能難以判斷什麼是元素。如果相反,我們把元素與目前化學分析最後達到的極限概念聯系起來,那麼我們現在用任何方法都不能再加以分解的一切物質,對我們來說,就算是元素了。」
C. 拉瓦錫—簡介
安托萬-洛朗·拉瓦錫(A.L.Lavoisier,1743.8.26-1794.5.8)法國著名化學家,近代化學的奠基人之一,「燃燒的氧學說」的提出者。1743年8月26日生於巴黎,因其包稅官的身份在法國大革命時的1794年5月8日於巴黎被處死。拉瓦錫與他人合作制定出化學物種命名原則,創立了化學物種分類新體系。拉瓦錫根據化學實驗的經驗,用清晰的語言闡明了質量守恆定律和它在化學中的運用。這些工作,特別是他所提出的新觀念、新理論、新思想,為近代化學的發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礎,因而後人稱拉瓦錫為近代化學之父。拉瓦錫之於化學,猶如牛頓之於物理學。
法國著名化學家。近代化學的奠基人之一。1743年8月26日生於巴黎,1794年5月8日卒於同地。
1743年8月26日生於巴黎。
1763年獲法學學士學位,並取得律師開業證書,後轉向研究自然科學。他最早的化學論文是對石膏的研究,發表在1768年《巴黎科學院院報》上。他指出,石膏是硫酸和石灰形成的化合物,加熱時會放出水蒸氣。1765年他當選為巴黎科學院候補院士。
1768年他研究成功浮沉計,可用來分析礦泉水。
1775年任皇家火葯局局長,火葯局裡有一座相當好的實驗室,拉瓦錫的大量研究工作都是在這個實驗室里完成的。
1775年,拉瓦錫對氧氣進行研究。他發現燃燒時增加的質量恰好是氧氣減少的質量。以前認為可燃物燃燒時吸收了一部分空氣,實際上是吸收了氧氣,與氧氣化合,這就是徹底推翻了燃素說的燃燒學說。
1778年任皇家科學院教授。
1794年5月8日於巴黎被處死
D. 拉瓦錫為什麼會被送上斷頭台
1768年,在拉瓦錫成為法國科學院名譽院士的同時,他當上了一名包稅官,在向包稅局投資五十萬法郎後,承包了食鹽和煙草的征稅大權,並先後兼任皇家火葯監督及財政委員。1771年,28歲的拉瓦錫與征稅承包業主的女兒結了婚,更加鞏固了他包稅官的地位。在法國大革命中,拉瓦錫理所當然地成為革命的對象。
1794年5月8日的早晨,就在波拉斯·德·拉·勒沃西奧執行了28個人的死刑。拉瓦錫是第四個登上斷頭台的。他泰然受刑而死……著名的法籍義大利數學家拉格朗日痛心地說:「他們可以一眨眼就把他的頭砍下來,但他那樣的頭腦一百年也再長不出一個來了。」
拉瓦錫出身名門,他繼承了父母和姨母的巨額遺產,即使不靠征稅承包業的收入,也完全可以過上富庶的生活。僅為追求更多金錢使名譽受到玷污,甚至賠上性命,令人惋惜。然而,瑕不掩瑜,他的一生仍是充滿著光輝的一生。
安托萬-洛朗·拉瓦錫(A.L.Lavoisier,1743.8.26-1794.5.8)法國著名化學家,近代化學的奠基人之一,「燃燒的氧學說」的提出者。1743年8月26日生於巴黎,因其包稅官的身份在法國大革命時的1794年5月8日於巴黎被處死。
拉瓦錫與他人合作制定出化學物種命名原則,創立了化學物種分類新體系。拉瓦錫根據化學實驗的經驗,用清晰的語言闡明了質量守恆定律和它在化學中的運用。這些工作,特別是他所提出的新觀念、新理論、新思想,為近代化學的發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礎,因而後人稱拉瓦錫為近代化學之父。拉瓦錫之於化學,猶如牛頓之於物理學。
E. 大化學家拉瓦錫為何被送上斷頭台
因為他參加了征稅承包集團,而征稅人為了自己能多中飽私囊而剝削老百姓,在大革命的時候,這些人就成了,重點打擊對象,所以被送上斷頭台。
F. 法國化學家拉瓦錫怎樣發現空氣成分的
法國化學家拉瓦錫(A.
L.
Lavoisier,1743—1794)較早地運用天平作為研究化學的工具,在實驗過程中重視化學反應中物質質量的變化。當他知道了普利斯特里從氧化汞中製取氧氣(當時稱之為「脫燃素空氣」)的方法後,就做了一個著名的研究空氣成分的實驗(見教材第一章閱讀材料)。他擺脫了傳統的錯誤理論(燃素說)的束縛,根據事實對實驗作了科學的分析和判斷,揭示了燃燒是物質跟空氣里的氧氣發生了反應,指出了物質里根本不存在一種所謂「燃素」的特殊東西。1777年,拉瓦錫在接受其他化學家見解的基礎上,認識到空氣是兩種氣體的混合物,一種是能助燃、有助於呼吸的氣體,並把它命名為「氧」,意即「成酸的元素」(拉瓦錫當時認為,非金屬燃燒後通常變為酸,氧是酸的本質,一切酸中都含有氧元素);另一種不助燃、無助於生命的氣體,命名為氮,意思是「不能維持生命」。
1785年英國化學家卡文迪許(H.
Cavendish
1731—1810)用電火花使空氣中氮氣跟氧氣化合,並繼續加入氧氣,使氮氣變成氮的氧化物,然後用鹼液吸收而將之分離,剩餘的氧氣用紅熱的銅除去,但始終殘余有1%的氣體不跟氧氣化合,當時就認為可能是一種新的氣體,這種見解卻沒有受到化學家們應有的重視。
G. 法國化學家拉瓦錫的簡介
法國著名化學家,近代化學的奠基人之一,「燃燒的氧學說」的提出者。
制定出化學物種命名原則,創立了化學物種分類新體系。他所提出的新理論,為近代化學的發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礎,因而後人稱拉瓦錫為近代化學之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