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化學知識 > 化學書正四面體怎麼做

化學書正四面體怎麼做

發布時間:2022-05-10 04:31:39

① 高中化學怎麼學求!

一、幾個常見的熱點問題
1.阿伏加德羅常數
(1)條件問題:常溫、常壓下氣體摩爾體積增大,不能使用22.4 L/mol。
(2)狀態問題:標准狀況時,H2O、N2O4、碳原子數大於4的烴為液態或固態;SO3、P2O5等為固態,不能使用22.4 L/mol。
(3)特殊物質的摩爾質量及微粒數目:如D2O、18O2、H37Cl等。
(4)某些特定組合物質分子中的原子個數:如Ne、O3、P4等。
(5)某些物質中的化學鍵數目:如白磷(31 g白磷含1.5 mol P-P鍵)、金剛石(12 g金剛石含2 mol C-C鍵)、晶體硅及晶體SiO2(60 g二氧化硅晶體含4 mol Si-O鍵)、Cn(1 mol Cn含n mol單鍵,n/2 mol 雙鍵)等。
(6)某些特殊反應中的電子轉移數目:如Na2O2與H2O、CO2的反應(1 mol Na2O2轉移1 mol電子;Cl2與H2O、NaOH的反應(1 mol Cl2轉移1 mol電子。若1 mol Cl2作氧化劑,則轉移2 mol電子);Cu與硫的反應(1 mol Cu反應轉移1 mol電子或1 mol S反應轉移2 mol電子)等。
(7)電解質溶液中因微粒的電離或水解造成微粒數目的變化:如強電解質HCl、HNO3等因完全電離,不存在電解質分子;弱電解質CH3COOH、HClO等因部分電離,而使溶液中CH3COOH、HClO濃度減小;Fe3+、Al3+、CO32–、CH3COO–等因發生水解使該種粒子數目減少;Fe3+、Al3+、CO32–等因發生水解反應而使溶液中陽離子或陰離子總數增多等。
(8)由於生成小分子的聚集體(膠體)使溶液中的微粒數減少:如1 mol Fe3+形成Fe(OH)3膠體時,微粒數目少於1 mol。
(9)此外,還應注意由物質的量濃度計算微粒時,是否告知了溶液的體積;計算的是溶質所含分子數,還是溶液中的所有分子(應考慮溶劑水)數;某些微粒的電子數計算時應區分是微粒所含的電子總數還是價電子數,並注意微粒的帶電情況(加上所帶負電荷總數或減去所帶正電荷總數)。
2.離子共存問題
(1)弱鹼陽離子只存在於酸性較強的溶液中:Fe3+、Al3+、Zn2+、Cu2+、NH4+、Ag+ 等均與OH–不能大量共存。
(2)弱酸陰離子只存在於鹼性溶液中:CH3COO–、F–、CO32–、SO32–、S2–、PO43–、 AlO2–均與H+不能大量共存。
(3)弱酸的酸式陰離子在酸性較強或鹼性較強的溶液中均不能大量共存。它們遇強酸(H+)會生成弱酸分子;遇強鹼(OH–)會生成正鹽和水:HSO3–、HCO3–、HS–、H2PO4–、HPO42–等。
(4)若陰、陽離子能相互結合生成難溶或微溶性的鹽,則不能大量共存:Ba2+、Ca2+與CO32–、SO32–、PO43–、SO42–等;Ag+與Cl–、Br–、I– 等;Ca2+與F–,C2O42–等。
(5)若陰、陽離子發生雙水解反應,則不能大量共存:Al3+與HCO3–、CO32–、HS–、S2–、AlO2–等;Fe3+與HCO3–、CO32–、AlO2–等。
(6)若陰、陽離子能發生氧化還原反應則不能大量共存:Fe3+與I–、S2–;MnO4–(H+)與I–、Br–、Cl–、S2–、SO32–、Fe2+等;NO3–(H+)與I–、S2–、SO32–、Fe2+等;ClO–與I–、S2–、SO32–等。
(7)因絡合反應或其它反應而不能大量共存:Fe3+與SCN–;Al3+與F–等(AlF63–)。
(8)此外,還有與Al反應反應產生氫氣的溶液(可能H+;可能OH–,含H+時一定不含NO3–);水電離出的c(H+)=10–13 mol/L(可能為酸溶液或鹼溶液)等。
3.熱化學方程式
(1)△H=生成物總能量-反應物總能量
=反應物中的總鍵能-生成物中的總鍵能
注意:①同一熱化學方程式用不同計量系數表示時,△H值不同;②熱化學方程式中計量系數表示物質的量;③能量與物質的凝聚狀態有關,熱化學方程式中需標明物質的狀態;④△H中用「+」表示吸熱;用「-」表示放熱;⑤計算1 mol物質中所含化學鍵數目時,應首先區分晶體類型,分子晶體應看其分子結構(如P4中含6個P-P鍵,C60中含30個C=C鍵和60個C-C鍵),原子晶體應看其晶體結構,特別注意化學鍵的共用情況(如1 mol SiO2中含4 mol Si-O鍵,1 mol 晶體Si中含2 mol Si-Si鍵);⑥在表示可燃物燃燒熱的熱化學方程式中,可燃物前系數為1,並注意生成的水為液態。
(2)物質分子所含化學鍵的鍵能越大,則成鍵時放出的能量越多,物質本身的能量越低,分子越穩定。
(3)蓋斯定律:一定條件下,某化學反應無論是一步完成還是分幾步完成,反應的熱效應相同。即反應熱只與反應的始態和終態有關,而與反應所經歷的途徑無關(注意:進行相關計算時,熱量應帶「+」、「-」進行運算)。
例如: ,△H1=△H2+△H3
4.元素周期率與元素周期表
(1)判斷金屬性或非金屬性的強弱
金屬性強弱 非金屬性強弱
①最高價氧化物水化物鹼性強弱 ①最高價氧化物水化物酸性強弱
②與水或酸反應,置換出H2的易難 ②與H2化合的易難或生成氫化物穩定性
③活潑金屬能從鹽溶液中置換出不活潑金屬 ③活潑非金屬單質能置換出較不活潑非金屬單質
(2)比較微粒半徑的大小
①核電荷數相同的微粒,電子數越多,則半徑越大:陽離子半徑<原子半徑<陰離子半徑
如:H+<H<H–;Fe>Fe2+>Fe3+;Na+<Na;Cl<Cl–
②電子數相同的微粒,核電荷數越多則半徑越小.即具有相同電子層結構的微粒,核電荷數越大,則半徑越小。
如:① 與He電子層結構相同的微粒:H–>Li+>Be2+
② 與Ne電子層結構相同的微粒:O2–>F–>Na+>Mg2+>Al3+
③ 與Ar電子層結構相同的微粒: S2–>Cl–>K+>Ca2+
③電子數和核電荷數都不同的微粒
同主族:無論是金屬還是非金屬,無論是原子半徑還是離子半徑從上到下遞增。
同周期:原子半徑從左到右遞減。
同周期元素的離子半徑比較時要把陰陽離子分開。同周期非金屬元素形成的陰離子半徑大於金屬元素形成的陽離子半徑。
例如:Na+<Cl–;第三周期,原子半徑最小的是Cl,離子半徑最小的是Al3+
(3)元素周期結構

(4)位、構、性間關系


二、無機框圖中的題眼
1.中學化學中的顏色
(1)焰色反應:Na+(黃色)、K+(紫色,透過藍色鈷玻璃)
(2)有色溶液:Fe2+(淺綠色)、Fe3+(黃色)、Cu2+(藍色)、MnO4–(紫紅色)、Fe(SCN)3(血紅色)
(3)有色固體:紅色:Cu、Cu2O、Fe2O3;紅褐色固體:Fe(OH)3;藍色固體:Cu(OH)2;黑色固體:CuO、FeO、FeS、CuS、Cu2S、Ag2S、PbS;淺黃色固體:S、Na2O2、AgBr;黃色固體:AgI、Ag3PO4(可溶於稀硝酸);白色固體:Fe(OH)2、CaCO3、BaSO4、AgCl、BaSO3等。
(4)反應中的顏色變化
① Fe2+與OH–反應:產生白色絮狀沉澱,迅速轉變成灰綠色,最後變成紅褐色。
② I2遇澱粉溶液:溶液呈藍色。
③ 苯酚中加過量濃溴水:產生白色沉澱(三溴苯酚能溶於苯酚、苯等有機物)。
④ 苯酚中加FeCl3溶液:溶液呈紫色。
⑤ Fe3+與SCN–:溶液呈血紅色。
⑥ 蛋白質溶液與濃硝酸:出現黃色渾濁(蛋白質的變性)。
2.中學化學中的氣體
(1)常見氣體單質:H2、N2、O2、Cl2
(2)有顏色的氣體:Cl2(黃綠色)、溴蒸氣(紅棕色)、NO2(紅棕色)。
(3)易液化的氣體:NH3、Cl2、SO2。
(4)有毒的氣體:F2、O3、HF、Cl2、H2S、SO2、CO、NO(NO、CO均能與血紅蛋白失去攜氧能力)、NO2(制備時需在通風櫥內進行)。
(5)極易溶於水的氣體:NH3、HCl、HBr;易溶於水的氣體:NO2、SO2;能溶於水的氣體:CO2、Cl2。
(6)具有漂白性的氣體:Cl2(潮濕)、O3、SO2。
注意:Cl2(潮濕)、O3因強氧化性而漂白(潮濕Cl2中存在HClO);SO2因與有色物質化合生成不穩定無色物質而漂白;焦碳因多孔結構,吸附有色物質而漂白。
(7)能使石蕊試液先變紅後褪色的氣體為:Cl2(SO2使石蕊試液顯紅色)。
(8)能使品紅溶液褪色的氣體:SO2(加熱時又恢復紅色)、Cl2(加入AgNO3溶液出現白色沉澱)。
(9)能使無水硫酸銅變藍的氣體:水蒸氣。
(10)能使濕潤的碘化鉀澱粉試紙變藍的氣體:Cl2、Br2、NO2、O3。
(11)不能用濃硫酸乾燥的氣體:NH3、H2S、HBr、HI。
(12)不能用無水CaCl2乾燥的氣體:NH3(原因:生成:CaCl2•8NH3)。
3.有一些特別值得注意的反應
(1)單質+化合物1 化合物2
2FeCl2+Cl2 2FeCl3 4Fe(OH)2+O2+2H2O 4Fe(OH)3
2Na2SO3+O2 2Na2SO4 2FeCl3+Fe 3FeCl2
(2)難溶性酸、鹼的分解
H2SiO3 SiO2+H2O Mg(OH)2 MgO+H2O
2Fe(OH)3 Fe2O3+3H2O 2Al(OH)3 Al2O3+3H2O
(3)不穩定性酸、鹼的分解
2HClO 2HCl+O2↑ 4HNO3 4NO2↑+O2↑+2H2O
NH3•H2O NH3↑+H2O H2SO3 SO2↑+H2O
(4)不穩定性鹽的分解
NH4Cl NH3↑+HCl↑ 2AgBr 2Ag+Br2
CaCO3 CaO+CO2↑ 2NaHCO3 Na2CO3+CO2↑+H2O;
(5)金屬置換金屬:Fe+Cu2+ Cu+Fe2+、2Al+Fe¬2O3 2Fe+Al2O3
(6)金屬置換非金屬:2Na+2H2O 2NaOH+H2↑ Zn+2H+ Zn2++H2↑
2Mg+CO2 2MgO+C 3Fe+4H2O Fe3O4+4H2↑
(7)非金屬置換非金屬:2F2+2H2O 4HF+O2 Cl2+H2S(HBr、HI) 2HCl+S(Br2、I2)
2C+SiO2 Si+2CO↑ C+H2O CO+H2
3Cl2+2NH3 N2+6HCl Si+4HF SiF4+2H2
(8)非金屬置換金屬:H2+CuO Cu+H2O C+2CuO 2Cu+CO2↑
4.一些特殊類型的反應
(1)化合物+單質 化合物+化合物
Cl2+H2O HCl+HClO 2H2S+3O2 2SO2+2H2O
4NH3+5O2 4NO+6H2O CH4+2O2 CO2+2H2O
(2)化合物+化合物 化合物+單質
4NH3+6NO 5N2+6H2O 2H2S+SO2 3S+2H2O
2Na2O2+2H2O 4NaOH+O2↑ NaH+H2O NaOH+H2↑
2Na2O2+2CO2 2Na2CO3+O2 CO+H2O CO2+H2
(3)一些特殊化合物與水的反應
① 金屬過氧化物:2Na2O2+2H2O 4NaOH+O2↑
② 金屬氮化物:Mg3N2+3H2O 3Mg(OH)2+2NH3↑
③ 金屬硫化物:Al2S3+6H2O 2Al(OH)3+3H2S↑
CaS+2H2O Ca(OH)2+H2S↑
④ 金屬碳化物:CaC2+2H2O Ca(OH)2+C2H2↑
Al4C3+12H2O 4Al(OH)3+3CH4↑
⑤ 金屬氫化物:NaH+H2O NaOH+H2↑
⑥ 金屬磷化物:Ca3P2+6H2O 3Ca(OH)2+2PH3↑
⑦ 非金屬的鹵化物:NCl3+3H2O NH3+3HClO PCl3+3H2O H3PO3+3HCl
SiCl4+3H2O H2SiO3+4HCl SOCl2+H2O 2HCl+SO2↑
(4)雙水解反應
① Al3+(或Fe3+)與HCO3–、CO32–:Al3++3HCO3– Al(OH)3↓+3CO2↑
2Al3++3CO32–+3H2O 2Al(OH)3↓+3CO2↑
② Al3+與HS–、S2–:Al3++3HS–+3H2O Al(OH)3↓+3H2S↑
2Al3++3S2–+6H2O 2Al(OH)3↓+3H2S↑
③ Al3+與AlO2–:Al3++3AlO2–+6H2O 4Al(OH)3↓
(5)一些高溫下的反應
3Fe+4H2O Fe3O4+4H2↑ 2Al+Fe¬2O3 2Fe+Al2O3
C+H2O CO+H2 CaCO3 CaO+CO2↑
CaCO3+SiO2 CaSiO3+CO2↑ Na2CO3+SiO2 Na2SiO3+CO2↑
(6)能連續被氧化的物質
① 單質:Na Na2O Na2O2 C CO CO2
N2 NO NO2 P P2O3 P2O5 S SO2 SO3
② 化合物:CH4 CO CO2 NH3 NO NO2
H2S S(或SO2) SO2 SO3 CH3CH2O CH3CHO CH3COOH
CH3OH HCHO HCOOH CO2

5.有機中常見的分離和提純
(1)除雜(括弧內為雜質)
① C2H6(C2H4、C2H2):溴水,洗氣(或依次通過酸性高錳酸鉀溶液、NaOH溶液,洗氣)
② C6H6(C6H5-CH3):酸性高錳酸鉀溶液、NaOH溶液,分液
③ C2H5-Br(Br2):Na2CO3溶液,分液(主要考慮C2H5Br在NaOH條件下能水解)
④ C6H5-Br(Br2):NaOH溶液,分液
⑤ C2H5-OH(H2O):加新制生石灰,蒸餾
⑥ C6H6(C6H5-OH):NaOH溶液,分液(或直接蒸餾)
⑦ CH3COOC2H5(CH3COOH、C2H5OH):飽和碳酸鈉溶液,分液
⑧ C2H5OH(CH3COOH):NaOH,蒸餾
(2)分離
① C6H6、C6H5OH:NaOH溶液,分液,上層液體為苯;然後在下層液體中通過量的CO2,分液,下層液體為苯酚(或蒸餾收集不同溫度下的餾分)
② C2H5OH、CH3COOH:NaOH,蒸餾收集C2H5OH;然後在殘留物中加硫酸,蒸餾得CH3COOH。
四、化學實驗
1.化學實驗中的先與後
(1)加熱試管時,應先均勻加熱後局部加熱。
(2)用排水法收集氣體結束時,先移出導管後撤酒精燈。
(3)製取氣體時,先檢查裝置氣密性後裝葯品。
(4)稀釋濃硫酸時,應將濃硫酸慢慢注入水中,邊加邊攪拌。
(5)點燃H2、CH4、C2H4、C2H2等可燃氣體時,先檢驗氣體的純度。
(6)檢驗鹵化烴分子的鹵元素時,在水解後的溶液中先加稀HNO3中和鹼液再加AgNO3溶液。
(7)檢驗NH3(用紅色石蕊試紙)、Cl2(用澱粉KI試紙)等氣體時,先用蒸餾水潤濕試紙後再與氣體接觸。
(8)中和滴定實驗時,用蒸餾水洗過的滴定管、移液管先用待裝液潤洗。
(9)焰色反應實驗時,每做一次,鉑絲應先沾上稀鹽酸放在火焰上灼燒到無色時,再做下一次實驗。
(10)H2還原CuO時,先通H2後加熱,反應完畢後先撤酒精燈,冷卻後再停止通H2。
(11)檢驗蔗糖、澱粉水解產物時,先加NaOH中和催化作用的硫酸,再加新制Cu(OH)2懸濁液或銀氨溶液。
2.中學化學實驗中的溫度計
(1)測液體的溫度:如測物質溶解度;實驗室制乙烯等。
(2)測蒸氣的溫度:如實驗室蒸餾石油;測定乙醇的沸點等。
(3)測水浴溫度:如溫度對反應速率影響的反應;苯的硝化反應;苯的磺化反應;制酚醛樹脂;銀鏡反應;酯的水解等。
3.常見實驗裝置
(1)氣體發生裝置:固、固加熱型;固、液不加熱型;固(液)、液加熱型。

(2)各種防倒吸裝置——用於防止液體的倒吸。

(3)常見的凈化裝置和尾氣吸收裝置
① 常見的凈化裝置——用於除去氣體中的雜質氣體。

② 常見的尾氣吸收裝置——用於吸收尾氣。

(4)常見的量氣裝置——通過排液法測量氣體的體積。

(5)過濾、蒸餾、分液裝置

4.物質的分離和提純
(1)物質分離提純的常用方法
方法 適用范圍 舉例
過濾 分離不溶性固體和液體混合物 粗鹽提純時,將粗鹽溶於水,過濾除去不溶性雜質
結晶 分離溶解度隨溫度變化差別大的固體混合物 分離KNO3和NaCl的混合物
蒸發 除去溶液中的揮發性溶劑 從食鹽水中提取食鹽
蒸餾 分離沸點差別大的液體混合物 由普通酒精製取無水酒精
萃取 提取易溶於某種溶劑的物質 用CCl4提取I2水中的I2
分液 分離互不相溶的液體混合物 分離水和苯的混合物
(2)物質分離提純的常用化學方法
①溶解法:利用特殊的溶劑(或試劑)把雜質溶解而除去,或提取出被提純物質的一種方法。
②沉澱法:利用沉澱反應將雜質轉化為沉澱而除去,或將被提純物質轉化為沉澱而分離出來。
③轉化法:將雜質轉化為被提純物質而除去的一種方法。
④加熱分解法:通過加熱將雜質轉化成氣體而除去的一種方法。
⑤酸鹼法:通過加酸、鹼調節溶液的pH,從而使雜質轉化為沉澱而除去。
⑥氧化還原法:通過加氧化劑或還原劑,將雜質轉化為氣體、沉澱或其它物質而除去。
⑦離子交換法:通過離子交換樹脂除去溶液中的特定離子。
5.常見離子的檢驗方法
離子 檢驗方法 主要現象
H+ 酸鹼指示劑;活潑金屬Zn;碳酸鹽等 變色,產生氫氣,產生CO2氣體
Na+、K+ 焰色反應 鈉「黃」鉀「紫」
Al3+ OH– 先生成白色沉澱,後白色沉澱溶解形成無色溶液
Fe3+ KSCN溶液,NaOH溶液 溶液變紅色,生成紅褐色沉澱
NH4+ NaOH溶液、加熱 生成能使濕潤的紅色石蕊試紙變藍的氣體
OH– 酚酞溶液 溶液變紅色
Cl– AgNO3、稀硝酸 生成不溶於稀硝酸的白色沉澱
SO42– 稀HCl、BaCl2溶液 生成不溶於HCl的白色沉澱
CO32– 鹽酸、澄清石灰水 生成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的無色無味氣體
五、物質結構與性質
1.原子結構與性質
原子核:同位素、原子量——物理性質
(1)原子(AZX)
核外電子——化學性質
(2)元素的化學性質主要由原子最外層電子數和原子半徑決定。
例如:最外層電子數相等,半徑不等(同主族元素),性質出現遞變性;
Li和Mg、Be和Al的最外層電子數不等,半徑相近,性質相似。
(3)原子核外電子排布(掌握1~36號元素)
① 能量最低原理:電子先排能量低的能層和能級,然後由里往外排能量高的(能層和能級均影響電子的能量)。
② 泡里不相容原理:每個原子軌道上最多排2個自旋相反的電子,即原子核外沒有2個電子的運動狀態完全相同。
③ 洪特規則:電子在能量相同的各個軌道上排布時,電子盡可能分佔不同的原子軌道;
當軌道上電子呈半滿、全滿或全空時,體系能量最低。
(4)電離能比較:首先應寫出微粒的外圍電子排布式,再根據使體系能量最低去比較;根據用原子的電離能數據也可推測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
(5)電負性:元素的原子吸引電子的能力。元素的電負性越大,則元素的非金屬性越強;元素的電負性越小,則元素的金屬性越強。電負性相差越大的元素形成化合物時,化合物的離子性越強(形成離子鍵)。
2.分子結構與性質
(1)化學鍵——化學性質(決定分子的穩定性)
離子鍵 共價鍵 金屬鍵
成鍵微粒 陰、陽離子 原子 金屬離子和自由電子
微粒間相互作用 靜電作用 共用電子對 靜電作用
成鍵原因 活潑金屬(如ⅠA、ⅡA)和活潑非金屬(如ⅥA、ⅦA) 成鍵原子具有未成對電子 金屬
(2)化學鍵理論
① 共價鍵理論(VB):共價鍵的形成實則是電子的配對。該理論不能解釋碳形成甲烷分子。
② 雜化軌道理論:能量相近的軌道可以兼並成能量相同的幾個等價軌道。用以解釋碳能形成甲烷分子(實則是碳原子採取sp3雜化,形成四個兼並軌道,再與氫成鍵)。雜化後,原子的成鍵能力增強。
③ 價層電子對互斥模型
a.分子中的價電子對(包括成鍵電子對和孤電子對)由於相互排斥,盡可能遠離,電子對之間夾角越小,排斥力越大。
b.由於孤電子對只受一個原子核的吸引,電子雲比較「肥大」,故電子對之間排斥力大小順序為:孤電子對與孤電子對大於孤電子對與成鍵電子對大於成鍵電子對與成鍵電子對(因此,均採取sp3雜化,電子對構型都為正四面體形的CH4、NH3、H2O分子中鍵角依次減小)。
c.微粒中價電子對數為:n=(中心原子的價電子數+每個配位原子提供的價電子數±微粒所帶的電荷數)/2(微粒帶負電荷時取「+」,帶正電荷時取「-」)。主族元素的價電子數等於最外層電子數,氫和鹵素作為配位原子時,提供一個電子,當ⅥA族元素作為配位原子時,認為不提供電子(由價電子對數可確定中心原子的雜化形式:電子對數分別為2、3、4時,中心原子分別採取sp、sp2、sp3雜化)。
d.當配位原子不是氫、ⅥA、ⅦA族元素時,可運用等電子原理,尋找其熟悉的等電子體來判斷其構型。
④ 等電子原理
a.具有相同原子數目和相同電子總數(或價電子總數)的分子或離子具有相同的結構特徵。
b.常見等電子體:N2、CO、CN–、C22–(電子總數為14e–,存在叄鍵);
CO2、CS2、COS、BeCl2、N3–、OCN–、SCN–(價電子數為16e–,均為直線型);
BCl3、CO32–、SiO32–、NO3–(價電子數為24e–,均為平面正三角形);
NCl3、PCl3、NF3、PF3、SO32–(價電子數為24e–,均為三角錐形);
SiCl4、CCl4、SiO44–、SO42–、PO43–(價電子數為24e–,均為正四面體形)。
(3)分子極性:分子中正、負電荷重心是否重合
① 與鍵的極性有關;② 與分子的空間構型有關。
類型 實例 鍵角 鍵的極性 空間構型 分子的極性
A2 H2、N2、Cl2等 ― 非極性鍵 直線形 非極性分子
AB HCl、NO、CO等 ¬― 極性鍵 直線形 極性分子
AB2 CO2、CS2等 180° 極性鍵 直線形 非極性分子
H2O、H2S等 <180° 極性鍵 「V」形 極性分子
SO2分子 120° 極性鍵 三角形 極性分子
ABC COS 180° 極性鍵 直線形 極性分子
AB3 BF3分子 120° 極性鍵 三角形 非極性分子
NH3、PCl3等分子 <109.5° 極性鍵 三角錐形 極性分子
AB4 CH4、CCl4等分子 109.5° 極性鍵 正四面體形 非極性分子
(4)相似相溶原理:極性相似,相互溶解,極性相差越大,則溶解度越小。
如:水為強極性分子,強極性的HX、NH3等易溶於水;
有機物均為弱極性或非極性分子,有機物間可相互溶解。
(5)共價鍵的類型
① 電子對是否偏移:極性鍵和非極性鍵。
② 成鍵方式:頭碰頭——δ鍵;肩並肩——π鍵。頭碰頭時電子雲重疊最大,故δ鍵較π鍵穩定。當兩原子間形成多個共價鍵時,首先形成一個δ鍵,其餘則只能形成π鍵。
(6)分子間作用力及氫鍵——物理性質
① 分子間作用力——范德華力
對於分子組成和結構相似的物質,其相對分子質量越大,范德華力越大,熔、沸點越高。
例如:沸點 F2<Cl2<Br2<I2。
② 氫鍵
a.形成氫鍵的因素:含N、O、F,且含有與N、O、F直接相連的H。
b.氫鍵對物質性質的影響:分子間氫鍵的形成,使物質在熔化或汽化的過程中,還需克服分子間的氫鍵,使物質的熔、沸點升高;分子間氫鍵的形成,可促進能形成氫鍵的物質之間的相互溶解。
3.晶體結構與性質——物理性質
(1)晶體類型及其性質
離子晶體 分子晶體 原子晶體 金屬晶體
組成微粒 陰、陽離子 分子 原子 金屬離子和自由電子
微粒間的相互作用 離子鍵 分子間作用力 共價鍵 金屬鍵
是否存在單個分子 不存在 存在 不存在 不存在
熔、沸點 較高 低 很高 高低懸殊
硬度 較大 小 很大 大小懸殊
導電情況 晶體不導電,
溶於水或熔融狀態下導電 晶體或熔融狀態下不導電,
溶於水時部分晶體能導電 晶體為半導體或絕緣體 晶體導電
(2)晶體熔、沸點高低的比較
一般規律:原子晶體>離子晶體>分子晶體。
① 離子晶體:離子晶體的晶格能越大,則離子鍵越強,晶體熔、沸點越高。
晶格能比較:陰、陽離子所帶電荷越多,半徑越小,則晶格能越大。
例如:MgO>NaCl(Mg2+半徑小,所帶電荷多)。
FeO>NaCl(Fe2+與Cl–電子層數相同,O2–與Na+電子層數相同,但FeO中離子所帶電荷數多)
② 分子晶體:組成和結構相似的分子晶體,相對分子質量越大,分子間作用力越強,晶體的熔、沸點越高。
例如:F2<Cl2<Br2<I2。
此外,當分子形成分子間氫鍵時,分子晶體的熔、沸點升高。
例如:NH3、H2O、HF的熔、沸點均比同主族下一周期的氫化物來的高。
③ 原子晶體:原子半徑越小,鍵長越短,鍵能越大,鍵越牢固,晶體的熔、沸點越高。
例如:金剛石>二氧化硅>金剛砂>晶體硅。
④ 金屬晶體:金屬離子所帶電荷越多,半徑越小,金屬鍵越強,晶體的熔、沸點越高。
例如:Na<Mg<Al。
(3)晶體化學式的確定
① 分子結構:分子結構中每一個微粒均屬於該分子,按結構中的微粒數書寫的式子即為其化學式。
② 晶體結構
分攤法:按晶體結構中各微粒對結構單元的貢獻計算出的微粒數目的最簡整數比書寫的式子即為其化學式。
緊鄰法:按晶體結構中各微粒周圍與之距離最近且相等的另一微粒數目的最簡整數比書寫的式子即為其化學式。
(4)金屬晶體
① 金屬的導電性、導熱性和延展性均與自由電子有關。
② 金屬晶體的堆積方式
六方堆積(Mg、Zn等):配位數為12;面心立方堆積(Al、Cu等):配位數為12;
體心立方堆積(Na、K等):配位數為8。
4.配合物
Na3AlF6:存在離子鍵(Na+與AlF63–間)、配位鍵(Al3+與F–間)。
Ag(NH3)2OH:存在離子鍵(Ag(NH3)2+與OH–間)、配位鍵(Ag+與NH3間)。
六、化學與環境
1.臭氧空洞
(1)污染物:CF2Cl2、NOx等
(2)機理:CF2Cl2在高空紫外線作用下產生氯原子,作O3分解的催化劑。NOx直接作O3分解的催化劑。
(3)危害:紫外輻射增強使患呼吸系統傳染病的人增加;受到過多的紫外線照射還會增加皮膚癌和白內障的發病率;強烈的紫外輻射促使皮膚老化;使城市內的煙霧加劇,使橡膠、塑料等有機材料加速老化,使油漆褪色等。
2.酸雨(pH小於5.6)
(1)污染物:氮氧化物、硫氧化物。
(2)酸雨的危害:可以侵入肺的深部組織,引起肺水腫等疾病而使人致死;引起河流、湖泊的水體酸化,嚴重影響水生動植物的生長;破壞土壤、植被、森林;腐蝕金屬、油漆、皮革、紡織品及建築材料;滲入地下,使水中鋁、銅、鋅、鎘的含量比中性地下水中高很多倍。
(3)酸雨的治理
① 鈣基固硫:S+O2 SO2、SO2+CaO CaSO3、2CaSO3+O2 2CaSO4(變廢為寶)。
② 尾氣處理
a.氨水吸收法:2NH3+SO2+H2O (NH4)2SO3
(NH4)2SO3+H2SO4 SO2↑+H2O+(NH4)2SO4(作化肥)
b.石灰乳吸收法:SO2+Ca(OH)2 CaSO3+H2O
2CaSO3+O2+4H2O 2CaSO4•2H2O(石膏,變廢為寶)
c.飽和Na2SO3溶液吸收法:Na2SO3+SO2+H2O 2NaHSO3
2NaHSO3 Na2SO3+SO2↑+H2O(Na2SO3可循環使用)
3.溫室效應
(1)污染物:CO2、CH4(為CO2的20倍左右)等。
(2)危害:全球變暖使大氣、海洋環流規律變化,加劇「厄而爾尼諾」現象的危害;全球變暖還使極地冰川溶化,海平面上升;引發風暴潮、鹽水倒灌。
4.白色污染
污染物:一次性塑料餐具、塑料袋。
5.光化學煙霧
(1)污染物:氮氧化物、碳氫化合物。
(2)機理:在氮氧化物作用下,空氣中O2轉變成O3,可將碳氫化合物氧化成醯類物質。光化學煙霧的主要成分為含氮氧化物、O3、醯類物質等。

② 關於化學正四面體結構的問題

根據幾何定義,正四面體屬於四面體。正四面體是棱長相等的四面體,且中心對稱。如甲烷(嚴格的ab4)。四面體多為不嚴格「正四面體」,如氯仿,由於氫原子與氯原子的不同作用,分子構型為「不正」的四面體。

③ 化學--正四面體

通常都是一些原子中軌道發生了雜化,變成了 sp3雜化軌道,於是便成為了四面體.如CH4,SiH4,CCl4.
建議:學一下化學選修三

④ [化學]如何根據結構簡式判斷物質的結構是正四面體

糾正,NH3正規應該叫三角錐形,雖然也是正四面體,但是是極性分子.所謂根據結構簡式判斷應該是2鹵代物有沒有同分異構體.有的話不是正四面體,沒有的話就是正四面體.

⑤ 用水果和牙簽做甲烷的正四面體結構模型,求圖片

可以看到嗎,CH4,甲烷,1個碳4個氫原子,中間用牙簽鏈接,表示化學鍵,原子用水果顆粒表示,C的可以用大塊不同水果,H的小一點。看自己喜歡怎麼表達,拿蘋果切5個小塊,牙簽一串起來就可以了。

⑥ 化學結構中,分子的空間構型怎樣區分四面體和正四面體

分子結構中,一個原子和氣體相同的四個原子形成了4個共價鍵,如果每個鍵長相等,那麼就是正四面體,反之,有一個不一樣就是四面體。

⑦ 如何用簡單幾何求出正四面體兩頂點與中心的夾角

中心p在底面高線的交點O與頂點的連線上(能證明)設正四面體邊為a底面又是等邊三角形,底邊上的一條高可算出,高線的交點位於高與三角形頂點的2/3處能算出OB的長,勾股定理得AO的長,設AP=x則
OB^2+(AO-X)^2=X^2
另外餘弦定理:a^2=x^2+x^2-2x*x*cosAPB
可解出cosAPB=-1/3
好像就是109.5度

⑧ 【高一化學】正四面體和平面正方形結構題目》》》

怎麼說呢,化學是一門實驗科學,所以是正四面體就是正四面體,就是因為經過顯微鏡觀察,它就是這個樣子,所以不要一味的去追求理論,它的好多理論實在實驗的基礎上建立的,盡量的記住它們即可
正四面體,頂點的原子對中心的相互作用是相等的,所以,甲烷和四氯化碳有可能是這種結構,氨分子不可能,離子倒是可能,僅僅從理論的方向來說的話,只能說可能,畢竟都是從真正的現象裡面推論出來的,平面正方形中間一個原子,四周對它的作用也是一樣的,關鍵還是在於記住,昌嘉所謂的理論化學那麼牛,還不是從現象中推論出來的,化學本來只是就零碎一點,別嫌麻煩,盡量的記住這些東西吧,畢竟化學不是數學,它還沒有達到真正的大統一的地步,
希望我的答案對你有幫助,

⑨ 化學上四面體和三角錐的區別

1、中心原子不同:

四面體是指中心原子在四面體體心。

三角錐中的中心原子在頂角上。

2、原子個數不同:

雖然都是外形都是四面體,但四面體型的分子有五個原子。

三角錐的分子只有四個原子。

3、四面體和三角錐都是sp3雜化:

三角錐形分子一般由四個原子組成,中心原子sp3雜化(有一對孤電子對),中心原子處於另外三原子構成平面之外,如NH3等。

而四面體一般由五個原子構成,中心原子sp3雜化,中心原子處於其他四原子構成的四面體的中心,如一氯甲烷,二氯甲烷等。

(9)化學書正四面體怎麼做擴展閱讀

分子結構包括了分子的構造、構型和構象。構造是分子中原子成鍵的順序和鍵性.以前叫做結構,根據國際純粹和應用化學聯合會的建議改為「構造」。表示化合物的化學組成式叫做構造式。

由於有機化合物中存在著同分異構現象,因此一個分子式可能代表兩種或兩種以上具有不同結構的物質。在這種情況下,知道了某一物質的分子式,常常可利用該物質的特殊性質,通過定性或定量實驗來確定其結構式。

結構式不同而化學式相同不一定是同一種物質,其性質也往往不一樣。比如各種有機物的同分異構體,化學式相同,但是結構式不一樣,就顯示出性質的差異。更不必說相同化學式的不同類物質,比如二甲醚和乙醇的分子式均為C2H6O,但其結構不同。

⑩ 高中化學:正四面體分子的鍵角是一定的嗎能用圖片表示一下嗎謝謝

見圖

閱讀全文

與化學書正四面體怎麼做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7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11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66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54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94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23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13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12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403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37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63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94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14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1008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6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45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69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31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93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