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化學品危害的預防方法
對危險化學品危害的防治單靠某一種措施是難以奏效,必須採取一系列的綜合措施,多管齊下,方能消除其危害。
1、組織管理措施:
1.1 認真貫徹落實安全生產的法律法規:危險化學品從業單位對我國的《安全生產法》、《職業病防治法》、《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條例》、《使用有毒物品作業場所勞動保護條例》等一系列法律法規必須嚴格貫徹執行。
1.2 設置安全衛生管理機構:危險化學品從業單位應設置安全衛生管理機構或明確對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的部門,不能對危險化學品的安全管理形成空白。
1.3 配備安全衛生管理人員:危險化學品從業單位在管理層應配備安全衛生管理人員,對危險化學品從業人員的安全健康進行管理。
1.4 制定安全衛生管理的規章制度:危險化學品從業單位必須制定安全衛生管理的規章制度,規范從業人員的安全行為和衛生習慣。
2、工程技術措施:
2.1 堅持「三同時」:危險化學品從業單位進行新建、改建、擴建和技術引進的工程項目時,其安全衛生設施必須與工程主體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入生產使用。對工程設計要進行安全、職業衛生預評價;對工程竣工後要進行安全、職業衛生的竣工驗收。
2.2 採取新技術、新工藝,消除職業危害:危險化學品的生產工藝應盡量採用新技術、新工藝,採用微機控制,隔離操作,消除作業人員直接接觸危險化學品。
2.3 加強通風,改善作業環境:生產裝置盡量採用框架式,現場的泄漏物易予消散;生產廠房應加強全面通風和局部送風,使作業人員所在環境的空氣一直處於新鮮狀態。
2.4 安全檢修,避免事故發生:危險化學品的生產裝置都要定期檢修。檢修時都要拆開設備,發生泄漏,容易發生事故。因此,檢修前一定要制訂檢修方案,辦理各種安全作業證,做好防護,專人監護,防止事故發生。
3、衛生保健措施:
3.1 職業健康監護:危險化學品從業單位對作業人員都要進行上崗前、在崗期間、離崗時和應急的健康檢查,並建立職業健康監護檔案。不得安排有職業禁忌的勞動者從事其所禁忌的作業。
3.2 作業環境定期監測:危險化學品的作業環境空氣中的危險化學品濃度要定期進行監測,監測結果要公布,並建立職業衛生檔案,監測結果要存檔。
3.3 發放保健食品:給有毒有害的作業工人要發放保健食品,如牛奶等,增強作業人員的體質和抗病能力。
4、做好個體防護:
4.1 發給個體防護用品:企業按國家的規定要發給作業者合格、有效的個體防護用品。如工作服、呼吸防護器、防護手套等,並教會工人能正確使用。
4.2 不佩帶防護用品,不得上崗:作業人員不佩帶好個體防護用品,不得上崗作業。管理人員應嚴格檢查,嚴格執行。
4.3 對防護用品做好檢查、維修:企業對防護用品應加強管理,放置固定地點,定期進行檢查,及時進行維修,使其一直處於良好的狀態。
② 如何預防化學品對人體的危害
對危險化學品危害的防治單靠某一種措施是難以奏效,必須採取一系列的綜合措施,多管齊下,方能消除其危害。
1、組織管理措施:
1.1 認真貫徹落實安全生產的法律法規:危險化學品從業單位對我國的《安全生產法》、《職業病防治法》、《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條例》、《使用有毒物品作業場所勞動保護條例》等一系列法律法規必須嚴格貫徹執行。
1.2 設置安全衛生管理機構:危險化學品從業單位應設置安全衛生管理機構或明確對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的部門,不能對危險化學品的安全管理形成空白。
1.3 配備安全衛生管理人員:危險化學品從業單位在管理層應配備安全衛生管理人員,對危險化學品從業人員的安全健康進行管理。
1.4 制定安全衛生管理的規章制度:危險化學品從業單位必須制定安全衛生管理的規章制度,規范從業人員的安全行為和衛生習慣。
2、工程技術措施:
2.1 堅持「三同時」:危險化學品從業單位進行新建、改建、擴建和技術引進的工程項目時,其安全衛生設施必須與工程主體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入生產使用。對工程設計要進行安全、職業衛生預評價;對工程竣工後要進行安全、職業衛生的竣工驗收。
2.2 採取新技術、新工藝,消除職業危害:危險化學品的生產工藝應盡量採用新技術、新工藝,採用微機控制,隔離操作,消除作業人員直接接觸危險化學品。
2.3 加強通風,改善作業環境:生產裝置盡量採用框架式,現場的泄漏物易予消散;生產廠房應加強全面通風和局部送風,使作業人員所在環境的空氣一直處於新鮮狀態。
2.4 安全檢修,避免事故發生:危險化學品的生產裝置都要定期檢修。檢修時都要拆開設備,發生泄漏,容易發生事故。因此,檢修前一定要制訂檢修方案,辦理各種安全作業證,做好防護,專人監護,防止事故發生。
3、衛生保健措施:
3.1 職業健康監護:危險化學品從業單位對作業人員都要進行上崗前、在崗期間、離崗時和應急的健康檢查,並建立職業健康監護檔案。不得安排有職業禁忌的勞動者從事其所禁忌的作業。
3.2 作業環境定期監測:危險化學品的作業環境空氣中的危險化學品濃度要定期進行監測,監測結果要公布,並建立職業衛生檔案,監測結果要存檔。
3.3 發放保健食品:給有毒有害的作業工人要發放保健食品,如牛奶等,增強作業人員的體質和抗病能力。
4、做好個體防護:
4.1 發給個體防護用品:企業按國家的規定要發給作業者合格、有效的個體防護用品。如工作服、呼吸防護器、防護手套等,並教會工人能正確使用。
4.2 不佩帶防護用品,不得上崗:作業人員不佩帶好個體防護用品,不得上崗作業。管理人員應嚴格檢查,嚴格執行。
4.3 對防護用品做好檢查、維修:企業對防護用品應加強管理,放置固定地點,定期進行檢查,及時進行維修,使其一直處於良好的狀態。
③ 預防危險化學品事故的技術措施有哪些
常見的危險化學品
常見的危險化學品有:液化氣、管道煤氣、香蕉水等油漆稀釋劑、汽油、苯、甲苯、甲醇、氯乙烯、液氯(氯氣)、液氨(氨、氨水)、二氧化硫、一氧化碳、氟化氫、過氧化物、氰化物、黃磷、三氯化磷、強酸、強鹼、農葯殺蟲劑,等等。
刺激眼睛 損傷呼吸道 灼傷皮膚 麻痹神經 燃燒爆炸
流淚致盲 胸悶窒息 潰瘍糜爛 頭暈昏迷 物毀人亡
如何預防化學事故?
1.了解所使用的危險化學品的特性,不盲目操作,不違章使用。
2.妥善保管身邊的危險化學品,做到標簽完整,密封保存,避熱避光,遠離火種。
3.居室內不要存放危險化學品。
4.乘坐車、船、飛機不要攜帶危險化學品。
5.室內積聚易燃、易爆氣體濃度過高時,應按應對燃氣泄漏辦法處置。
1.呼吸防護:在確認發生毒氣泄漏或襲擊後,應馬上用手帕、餐巾紙、衣物等隨手可及的物品捂住口鼻。手頭如有水或飲料,最好把手帕、衣物等浸濕。最好能及時戴上防毒面具、防毒口罩。
2.皮膚防護:盡可能戴上手套,穿上雨衣、雨鞋等,或用床單、衣物遮住裸露的皮膚。如已備有防化服等防護裝備,要及時穿戴。
3.眼睛防護: 盡可能戴上各種防毒眼鏡、防護鏡或游泳用的護目鏡等。
4.撤離:判斷毒源與風向,沿上風或側上風路線,朝著遠離毒源的方向迅速撤離現場。
5.洗消:到達安全地點後,要及時脫去被污染的衣服,用流動的水沖洗身體,特別是曾經裸露的部分。
6.救治:迅速撥打「120」,將中毒人員及早送醫院救治。中毒人員在等待救援時應保持平靜,避免劇烈運動,以免加重心肺負擔致使病情惡化。
7.食品檢測: 污染區及周邊地區的食品和水源不可隨便動用,須經檢測無害後方可食用。
④ 施工中怎樣預防危險化學品,油品的泄露
一、油桶和化學品容器泄漏的預防
1,確保容器有自己合適的蓋子並且密封好。
2,定期檢查容器有沒有腐蝕、凸起、缺陷、凹痕、和泄漏。把有缺陷的容器放在獨立的二次包裝桶里或者ENPAC 的泄漏應急桶里。
3,確保容器和內容物相容。比如,不要把酸放在一般的鐵桶里或把溶劑放在塑料桶里。 4,准確標識廢物容器。
二、油桶和化學品桶或其他容器的二次圍堵防泄漏
原則是把有可能泄漏的油桶、化學品桶或其他容器採用二次包裝,來控制可能發生的泄漏。需要確保二次圍堵具有的盛漏容積至少是所有容器中最大容器體積的110%和最大容積兩者之比較之大值。
1,所有的鋼桶、鐵桶、塑料桶、噸桶、千升桶或其他容器在長期的運輸、使用過程中都有可能發生損壞,造成泄漏。需要防禍於未然。把這些儲存油品、化學品和危險化學品的桶或容器放在盛漏托盤(也叫防泄漏托盤,防溢托盤,控泄盤,盛漏卡板等)、盛漏平台(也叫防溢平台,防泄漏平台)、IBC盛漏托盤(也叫IBC防泄漏托盤)上。盛漏托盤、盛漏平台、防泄漏平台具有結構堅固、可以叉車操作、防滑、可以套裝的特點,當發生泄漏時,所有泄漏液體將會沿著托盤或平台格柵自動流入托盤或平台的盛漏區域內,不會流到地面、走廊或通道。盛漏托盤和盛漏平台都具有排水塞,當泄漏至一定容積時,可以排空泄漏的液體。大部分泄漏的液體可以直接回用。
2,如果需要儲存裝有油品的油桶或化學品桶、大型圓桶或其他容器,可以選擇美國ENPAC的盛漏盆、盛漏槽、盛漏圍堤等產品。
3,如果需要臨時或經濟性儲存裝有油品的油桶或化學品桶、IBC桶或其他容器,防止泄漏,可以採用ENPAC的盛漏襯墊。不需要使用斜坡,推車可以自由進出,可以折疊,不用時可以折疊放入工具架里,節省空間。
4,大量的油桶和化學品桶放在一般的木托盤或塑料托盤上,即有可能發生泄漏。可以用叉車把這些裝有油桶和化學品桶的木托盤或塑料托盤,放在ENPAC的盛漏圍堤里。盛漏圍堤可以盛漏的體積比較大,適合大規模泄漏的預防,也適合於快速應急控制。獨特的撐扣式結構,包裝體積小,運輸方便,容易安裝,快速反應。汽車可以開進開出。
5,如果室內空間有限或由於存放介質不相容,可以考慮把油桶和化學品桶或其他容器放在戶外。ENPAC的敞蓋式盛漏箱、卷簾式防泄漏油桶儲存櫃、危險品防泄漏工作屋和危險品放泄漏儲存屋可以擔當重用。它們都具有出色的耐候性、抗化學品性、能夠經久耐用,都可以叉車操作。與通常的金屬或混凝土建築物相比,可以大大節省成本,方便靈活,並且提供更多卓越的性能。
6,如果需要油桶和化學品桶平著放置,可以使用ENPAC的油桶架,實現圓桶的儲存和防泄漏分裝的結合。油桶架耐腐蝕,防止分裝時溢濺,可以用叉車操作,方便靈活。
三、化學品的露天儲存
1,如果化學品要放在戶外,必須確保雨水不要進入。在上述二次圍堵措施上,用防水雨布包裹盛漏托盤、盛漏平台、IBC盛漏托盤,可以達到防雨水、防曬、防止蟲鳥進入包轉容器之目的
2,固定的露天堆場,必須符合《建築設計防火規范》等有關規范的要求。
3遇水受潮,曝曬和塵土污染後可能引起爆炸、燃燒、分解變質的物品,不準長期露天存放。
4,露天堆場應設垛座平台,其離地高度不低於0.3m。
5,堆垛之間應有不少於3m的通道。
6,堆場四周設有排水明溝或暗溝,並有防護圍欄。
7,垛台的設置亦應遵循互相抵觸、滅火方法不同而不能混存混放的原則。
⑤ 預防有毒化學品危害的措施有哪些
①技術控制
技術控制的目的是通過採取適當的措施,消除或降低工作場所的危害,防止工人在正常作業時受到有害物質的侵害。採取的措施主要有替代、變更工藝、隔離、通風、個體防護和衛生等幾個方面。
a、替代。控制、預防化學品危害最理想的方法就是不使用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的化學品,通常的做法是選用無毒或低毒的化學品,選用可燃化學品替代易燃化學品(如:甲苯替代噴漆、除漆中用的苯)。
b、變更工藝。
c、隔離。隔離就是通過封閉、設置屏障等措施,避免作業人員直接暴露於有害環境中。最常見的隔離方法是將生產或使用的設備完全封閉起來,使工人在操作中不接觸化學品。這類方法在上了一定規模的化工企業里早已採用,較為普遍。
d、通風。通風是控製作業場所中有毒氣體、蒸汽或粉塵最有效的措施。藉助有效的通風,使作業場所空氣中的有害氣體、蒸汽或粉塵的濃度低於安全濃度,保證工人的身體健康,也能較好地防止火災、爆炸事故的發生。
e、個體防護。當作業場所中有害化學品的濃度超標時,工人就必須使用合適的個體防護用品,它是一道較為有效的阻止有害物進入人體的屏障。防護用品包括:頭部防護器具、呼吸防護器具、眼防護器具、身體防護用品、手足防護用品等。至於採用哪類防護用品,主要是根據該化學品的特性及危害性而定。
f、衛生。衛生包括保持作業場所清潔和作業人員的個人衛生兩個方面。經常清洗作業場所,對廢物溢出物加以適當處置,保護作業場所清潔,也能有效地預防和控制化學品危害。作業人員應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防止有害物附著在皮膚上,防止有害物質通過皮膚深入體內。
②管理控制
管理控制是指通過各種管理手段,按照國家法律、法規和各類標准而建立起來的管理程序和措施,是預防危險化學品事故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方面,如建立隱患排查制度、對作業場所進行危險識別、化工行業安全生產禁令四十一條、張貼警示標志、操作規程、貼制安全標簽、產品安全技術說明書等。
⑥ 危險化學品需要哪些安全防護措施
1、替代
控制、預防化學品危害最理想的方法是不使用有毒有害和易燃、易爆的化學品,但這很難做到,通常的做法是選用無毒或低毒的化學品替代有毒有害的化學品,選用可燃化學品替代易燃化學品。例如,甲苯替代噴漆和除漆用的苯,用脂肪族烴替代膠水或粘合劑中的芳烴等。
2、變更工藝
雖然替代是控制化學品危害的首選方案,但是可供選擇的替代品很有限,特別是因技術和經濟方面的原因,不可避免地要生產、使用有害化學品。
這時可通過變更工藝消除或降低化學品危害。如以往從乙炔制乙醛,採用汞做催化劑,直到發展為用乙烯為原料,通過氧化或氯化制乙醛,不需用汞做催化劑。通過變更工藝,徹底消除了汞害。
3、隔離
隔離就是通過封閉、設置屏障等措施,避免作業人員直接暴露於有害環境中。最常用的隔離方法是將生產或使用的設備完全封閉起來,使工人在操作中不接觸化學品。
隔離操作是另一種常用的隔離方法,簡單地說,就是把生產設備與操作室隔離開。最簡單形式就是把生產設備的管線閥門、電控開關放在與生產地點完全隔開的操作室內。
4、通風
通風是控製作業場所中有害氣體、蒸氣或粉塵最有效的措施。藉助於有效的通風,使作業場所空氣中有害氣體、蒸氣或粉塵的濃度低於安全濃度,保證工人的身體健康,防止火災、爆炸事故的發生。
通風分局部排風和全面通風兩種。局部排風是把污染源罩起來,抽出污染空氣,所需風量小,經濟有效,並便於凈化回收。全面通風亦稱稀釋通風,其原理是向作業場所提供新鮮空氣,抽出污染空氣,降低有害氣體、蒸氣或粉塵,在作業場所中的濃度。全面通風所需風量大,不能凈化回收。
對於點式擴散源,可使用局部排風。使用局部排風時,應使污染源處於通風罩控制范圍內。為了確保通風系統的高效率,通風系統設計的合理性十分重要。對於已安裝的通風系統,要經常加以維護和保養,使其有效地發揮作用。
對於面式擴散源,要使用全面通風。採用全面通風時,在廠房設計階段就要考慮空氣流向等因素。因為全面通風的目的不是消除污染物,而是將污染物分散稀釋,所以全面通風僅適合於低毒性作業場所,不適合於腐蝕性、污染物量大的作業場所。
像實驗室中的通風櫥、焊接室或噴漆室可移動的通風管和導管都是局部排風設備。在冶金廠,熔化的物質從一端流向另一端時散發出有毒的煙和氣,需要兩種通風系統都要使用。
5、個體防護
當作業場所中有害化學品的濃度超標時,工人就必須使用合適的個體防護用品。個體防護用品既不能降低作業場所中有害化學品的濃度,也不能消除作業場所的有害化學品,而只是一道阻止有害物進入人體的屏障。
防護用品本身的失效就意味著保護屏障的消失,因此個體防護不能被視為控制危害的主要手段,而只能作為一種輔助性措施。
防護用品主要有頭部防護器具、呼吸防護器具、眼防護器具、身體防護用品、手足防護用品等。
6、保持衛生
衛生包括保持作業場所清潔和作業人員的個人衛生兩個方面。經常清洗作業場所,對廢物、溢出物加以適當處置,保持作業場所清潔,也能有效地預防和控制化學品危害。作業人員應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防止有害物附著在皮膚上,防止有害物通過皮膚滲入體內。
發生危險化學品事故採取的應急處置措施
1、立即組織營救和救治受害人員,疏散、撤離或者採取其他措施保護危害區域內的其他人員。
2、迅速控制危害源,測定危險化學品的性質、事故的危害區域及危害程度。
3、針對事故對人體、動植物、土壤、水源、大氣造成的現實危害和可能產生的危害,迅速採取封閉、隔離、洗消等措施。
4、對危險化學品事故造成的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狀況進行監測、評估,並採取相應的環境污染治理和生態修復措施。
以上內容參考:
網路-危險化學品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條例
⑦ 危險化學品的防護措施
隔離就是通過封閉、設置屏障等措施,避免作業人員直接暴露於有害環境中。最常用的隔離方法是將生產或使用的設備完全封閉起來,使工人在操作中不接觸化學品。
隔離操作是另一種常用的隔離方法,簡單地說,就是把生產設備與操作室隔離開。最簡單形式就是把生產設備的管線閥門、電控開關放在與生產地點完全隔開的操作室內。 通風是控製作業場所中有害氣體、蒸氣或粉塵最有效的措施。藉助於有效的通風,使作業場所空氣中有害氣體、蒸氣或粉塵的濃度低於安全濃度,保證工人的身體健康,防止火災、爆炸事故的發生。
通風分局部排風和全面通風兩種。局部排風是把污染源罩起來,抽出污染空氣,所需風量小,經濟有效,並便於凈化回收。全面通風亦稱稀釋通風,其原理是向作業場所提供新鮮空氣,抽出污染空氣,降低有害氣體、蒸氣或粉塵,在作業場所中的濃度。全面通風所需風量大,不能凈化回收。
對於點式擴散源,可使用局部排風。使用局部排風時,應使污染源處於通風罩控制范圍內。為了確保通風系統的高效率,通風系統設計的合理性十分重要。對於已安裝的通風系統,要經常加以維護和保養,使其有效地發揮作用。
對於面式擴散源,要使用全面通風。採用全面通風時,在廠房設計階段就要考慮空氣流向等因素。因為全面通風的目的不是消除污染物,而是將污染物分散稀釋,所以全面通風僅適合於低毒性作業場所,不適合於腐蝕性、污染物量大的作業場所。
像實驗室中的通風櫥、焊接室或噴漆室可移動的通風管和導管都是局部排風設備。在冶金廠,熔化的物質從一端流向另一端時散發出有毒的煙和氣,需要兩種通風系統都要使用。 當作業場所中有害化學品的濃度超標時,工人就必須使用合適的個體防護用品。個體防護用品既不能降低作業場所中有害化學品的濃度,也不能消除作業場所的有害化學品,而只是一道阻止有害物進入人體的屏障。防護用品本身的失效就意味著保護屏障的消失,因此個體防護不能被視為控制危害的主要手段,而只能作為一種輔助性措施。
防護用品主要有頭部防護器具、呼吸防護器具、眼防護器具、身體防護用品、手足防護用品等。 衛生包括保持作業場所清潔和作業人員的個人衛生兩個方面。經常清洗作業場所,對廢物、溢出物加以適當處置,保持作業場所清潔,也能有效地預防和控制化學品危害。作業人員應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防止有害物附著在皮膚上,防止有害物通過皮膚滲入體內。
危險化學品火災、爆炸事故的預防
1.防止燃燒、爆炸系統的形成
(1)替代
(2)密閉
(3)惰性氣體保護.
(4)通風置換.
(5)安全監測及連鎖。
2.消除點火源
能引發事故的火源有明火、高溫表面、沖擊、摩擦、自燃、發熱、電氣、靜電火花、化學反應熱、光線照射等,具體做法有:
(1)控制明火和高溫表面
(2)防止摩擦和撞擊產生火花
(3)火災爆炸危險場所採用防爆電氣設備避免電氣火花。
3.限制火災、爆炸蔓延擴散的措施
限制火災爆炸蔓延擴散的措施包括阻火裝置、阻火設施、防爆泄壓裝置及防火防爆分隔等。
⑧ 危險化學品生產經營單位為了預防事故發生需要做好哪些工作
分析室危險化學品應急預案
一、目的 為了積極應對危險化學品可能發生的危害事件,有序地組織開展搶救工作,最大限度減少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及時控制事故擴大。特製定「危險化學品應急預案」。
二、指導思想 分析室部分分析場所存有各種化學試劑,包括易燃的、有毒的、有腐蝕性的或是易爆炸的化學試劑。分析過程中容易發生如失火、爆炸、燒傷和中毒等事故。為確保分析室的安全,現將這些化學試劑發生的主要原因、預防措施和處理方法分述如下:
三、緊急情況響應
(一)、防火發生原因:
1.點燃的酒精燈碰翻或酒精噴燈使用不當。
2.可燃物質如汽油、酒精、乙醚等因接觸火焰或處在較高溫度下著火燃燒。 3.能自燃的物質如白磷等由於接觸空氣或長時間氧化作用而燃燒。
4.化學反應引起的燃燒或爆炸。
預防措施:
1.易燃物和強氧化劑分開放置,酸鹼試劑分開放置。
2.進行加熱或燃燒分析時,要求嚴格遵守操作規程。
3.使用易揮發的可燃物質,分析裝置要嚴密不漏氣,嚴禁在燃燒的火焰附近轉移或添加易燃溶劑。
4.易揮發的可燃性廢液只能傾入水槽,並立刻用水沖去。可燃廢物如浸過可燃性液體的濾紙、棉花等,不得倒入廢物箱內,及時在露天燒去。
5.分析室內嚴禁吸煙。
6.分析室內經常備有砂桶、滅火器等防火器材。
7.分析結束離開分析室前,仔細檢查酒精燈是否熄滅,電源是否關閉。
處理方法:
1.迅速移走一切可燃物,切斷電源,關閉通風器,防止火勢蔓延。
2.如果是酒精等有機溶劑潑灑在桌面上著火燃燒,用濕抹布、砂子蓋滅,或用滅火器撲滅。如果衣服著火,立即用濕布蒙蓋,使之與空氣隔絕而熄滅。衣服的燃燒面積較大,可躺在地上打滾,使火焰不致向上燒著頭部,同時也可使火熄滅。
(二)、防爆炸發生原因:
1、儀器裝置錯誤,在加熱過程中形成密閉系統,或操作大意,冷水流入灼熱的容器。
2、氣體通路發生堵塞故障。
3、在密閉容器里加熱易揮發的有機試劑,如乙醚。
4、減壓分析時使用薄壁玻璃容器,或造成壓力突變。
預防措施:
1、蒸餾時,儀器系統不可完全密閉。使用氣體時,應嚴防氣體發生器或導氣管堵塞。
2、在減壓蒸餾時,不可用平底或薄壁燒瓶,所用橡皮塞也不宜太小,否則易被抽入瓶內或冷凝器內,造成壓力的突然變化而引起爆炸。操作完畢後,應待瓶內液體冷到室溫,小心放入空氣後,再拆除儀器。
3、對在反應過程中估計會有爆炸危險的,則使用防護屏和護目鏡。
(三)、防中毒 發生原因:
1.接觸了有毒物質或吸入有毒氣體。
2.對有些試劑的性質不夠了解,處理不當。
3.制備有毒氣體的裝置不合理或操作不熟練。
預防措施:
1.購買有毒化學品必須先履行相關的審批手續,具備合適的存放地點,並有專人保管。
2.一切能產生有毒氣體的分析,必須在通風櫥內進行。必要時戴上防毒口罩或防毒面具。
3.有毒葯品應嚴格按操作規程和規定的限量使用。
4.使用氣體吸收劑來防止有毒氣體污染空氣。
5.有毒的廢物、廢液經過處理後再排放。
6.禁止在分析室內飲食或利用分析器具貯存食品,餐具不能帶進分析室。
7.手上如沾到葯品,應用肥皂和冷水洗除,不宜用熱水洗,也不可用有機溶劑洗手。
8.皮膚上有破傷,不能接觸有毒物質。
9. 分析室經常注意通風,即使在冬季,也適時通風。
萬一發生中毒,一般的急救方法如下:
1.誤吞毒物,常用的急救方法是給中毒者先服催吐劑,如肥皂水、芥末和水或給以麵粉和水、雞蛋白、牛奶和食用油等緩和刺激,然後用手指伸入喉部引起嘔吐,然後送醫院治療。
2.有毒物質落在皮膚上,要立即用棉花或紗布擦掉,除白磷燒傷外,其餘的均可以用大量水沖洗。如果皮膚已有破傷或毒物落入眼睛內,經水沖洗後,要立即送醫院治療。
(四)、防燒傷 燒傷是由灼熱的液體、固體、氣體、化學物質或電熱等引起的損傷。為了預防燒傷,分析時嚴防過熱的物體與身體任何部分接觸。
(五)一般傷害的採取措施是:
1 鹼熔,磺化等樣品具有強鹼強酸的性質,部分員工易對氫醌產品過敏,員工若直接接觸,對皮膚造成傷害,所以員工必須配帶手套,眼鏡等防護措施如果接觸皮膚應及時用大量清水沖洗,嚴重就醫。
2. 取樣人員為女員工,在對槽罐車盛裝的液體進行登高取樣時易發生危險。取樣人員在取樣時要佩戴安全帶等安全措施。
3. 在做金屬元素測定時,用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計,乙炔為一危險氣源。在對樣品進行前處理的過程,用到大量的濃酸,且樣品成分復雜易發生爆炸,噴濺等安全問題。一旦發生此類危險,應立即遠離通風櫥,
4. 通風櫥為可燃材料製得,員工經常在通風櫥內經行灼燒等實驗,易發生連帶火災。
5. 對於THF此類樣品進行水分測定時,要求氮氣保護,需在通風櫥內進行,現分析室只有一個通風櫥用於灼燒操作,無法進行此項檢測,若不在通風櫥進行,易發生氮氣泄漏。
⑨ 危險化學品中毒污染事故預防控制措施主要是
法律分析:主要有以下幾種措施(1)替代,即選用無毒或低毒的化學品替代已有的有毒有害化學品;(2)變更工藝,即通過變更工藝消除或降低化學品毒害;(3)隔離,即通過封閉、設置屏障等措施,避免作業人員直接暴露於有害環境中;(4)通風,即藉助於有效的通風,使作業場所中有害氣體、蒸汽或粉塵的濃度低於規定的濃度,保證作業人員的身體健康,防止火災、爆炸事故的發生。
法律依據:《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條例》
第七十條 危險化學品單位應當制定本單位危險化學品事故應急預案,配備應急救援人員和必要的應急救援器材、設備,並定期組織應急救援演練。
危險化學品單位應當將其危險化學品事故應急預案報所在地設區的市級人民政府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備案。
第七十一條 發生危險化學品事故,事故單位主要負責人應當立即按照本單位危險化學品應急預案組織救援,並向當地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和環境保護、公安、衛生主管部門報告;道路運輸、水路運輸過程中發生危險化學品事故的,駕駛人員、船員或者押運人員還應當向事故發生地交通運輸主管部門報告。
第七十二條 發生危險化學品事故,有關地方人民政府應當立即組織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環境保護、公安、衛生、交通運輸等有關部門,按照本地區危險化學品事故應急預案組織實施救援,不得拖延、推諉。有關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應當按照下列規定,採取必要的應急處置措施,減少事故損失,防止事故蔓延、擴大:(一)立即組織營救和救治受害人員,疏散、撤離或者採取其他措施保護危害區域內的其他人員;(二)迅速控制危害源,測定危險化學品的性質、事故的危害區域及危害程度;(三)針對事故對人體、動植物、土壤、水源、大氣造成的現實危害和可能產生的危害,迅速採取封閉、隔離、洗消等措施;(四)對危險化學品事故造成的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狀況進行監測、評估,並採取相應的環境污染治理和生態修復措施。
第七十三條 有關危險化學品單位應當為危險化學品事故應急救援提供技術指導和必要的協助。
第七十四條 危險化學品事故造成環境污染的,由設區的市級以上人民政府環境保護主管部門統一發布有關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