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COD值為多少時是正常范圍
COD值為25~30δ/L是正常范圍。
COD為彈塑性體受Ⅰ型(張開型)載荷時,原始裂紋部位的張開位移的簡稱,符號為δ。
在一定的條件下,採用一定的強氧化劑處理水樣時,所消耗的氧氣的量。它是表示水中還原性物質多少的一個指標。水中的還原性物質有各種有機物、亞硝酸鹽、硫化物、亞鐵鹽等。
但主要的是有機物。因此,化學需氧量(COD)又往往作為衡量水中有機物質含量多少的指標。化學需氧量越大,說明水體受有機物的污染越嚴重。
注意事項
用鄰苯二甲酸氫鉀標准溶液檢查試劑的質量和操作技術時,由於每克鄰苯二甲酸氫鉀的理論CODCr為1.176g,所以溶解0.4251g鄰苯二甲酸氫鉀(HOOCC6H4COOK)於重蒸餾水中,轉入1000mL容量瓶,用重蒸餾水稀釋至標線,使之成為500mg/L的CODcr標准溶液。用時新配。
CODCr的測定結果應保留三位有效數字。
每次實驗時,應對硫酸亞鐵銨標准滴定溶液進行標定,室溫較高時尤其注意其濃度的變化。
2. 水質檢驗中各項數據的正常指標是多少
pH(酸度) pH值反映水的酸鹼性質,天然水體的pH一般在6~9之間,決定於水體所在環境的物理、化學和生物特性。飲用水的適宜pH應在6.5~8.5之間。生活污水一般呈弱鹼性,而某些工業廢水的pH值偏離中性范圍很遠,它們的排放會對天然水體的酸鹼特性產生較大的影響。大氣中的污染物質如SO2、NOx等也會影響水體的pH,但由於水體中含有各種碳酸化合物,它們一般具有一定的緩沖能力。
SS灼燒後殘留的懸浮物的重量則是固定性懸浮物,它代表了懸浮物中無機物的含量。可用一關系式表示為:水中懸浮物=水中揮發性懸浮物+水中固定性懸浮物懸浮物包括肉服可看得見的,粒徑較大的顆粒物和粒徑較小的顆粒物。前者的粒徑通常大於0.1微米,這些懸浮物在重力或浮力的作用下,經過一定的時間後,可與水分離。而後者的粒徑比較小,粒徑在0.001~0.1微米之間,這類顆粒也稱為膠體顆粒。膠體顆粒在水中比較穩定,會產生丁達爾現象,不易產生沉澱。通常膠體顆粒表面都帶有正電荷或負電荷,是水產生渾濁的主要原因。
有機物含量1) 生化需氧量(BOD-Biochemical Oxygen Demand)生物化學需氧量簡稱生化需氧量,它是一個反映水中可生物降解的含碳有機物的含量多少以及排入水體後產生耗氧影響的指標。生化需氧量不反映具體有機物的含量,只是間接地反映出能為微生物分解的有機物的總量。在有氧的情況下,有機物生化分解好氧的過程很長,通常分為兩個階段進行:第一階段(亦稱碳化階段):主要是有機物被轉化為無機的CO2、H2O和NH3的過程,碳化階段消耗的氧量稱為碳化需氧量,用BODu表示。第二階段(亦稱硝化階段):主要是氨在硝化細菌作用下進一步被氧化為亞硝酸根和硝酸根的過程,硝化階段的耗氧量稱為硝化需氧量,用NODu表示。一般有機物在20℃條件下,需要20天才能完成第一階段的氧化分解過程,20天的生化需氧量可以BOD20表示。如此長的測定時間很難在實際工作中應用,目前世界各國均以5天(20℃)作為測定BOD的標准時間,所測得的數值以BOD5表示。對一般有機物,BOD5約為BOD20的70%。(2) 化學需氧量(COD-Chemical Oxygen Demand)化學需氧量是指在規定條件下用化學氧化劑(K2Cr2O7或KMnO4)氧化分解水中有機物時,與消耗的氧化劑當量相等的氧量(mg/L)。如果廢水中各種成分相對穩定,那麼COD與BOD之間應有一定的比例關系。一般說來,CODCr>BOD20>BOD5>CODMn,其中BOD5/CODCr可作為廢水是否適宜生化法處理的一個衡量指標。比值越大,該廢水越容易被生化處理。—般認為BOD5/CODCr大於0.3的廢水才適宜採用生化處理。3)總需氧量(TOD-Total Oxygen Demand)有機物中的主要元素是C、H、O、N、S,在高溫下燃燒後,將分別產生CO2、H2O、NO2和SO2,所消耗的氧量稱為總需氧量TOD,TOD的值一般大子COD的值。(4)總有機碳(TOC-Total Organic Carbon)有機物都含有碳,通過測定廢水中的總含碳量可以表示有機物含量。總有機碳(TOC)的測定方法:是向氧含量已知的氧氣流中通入定量的水樣,並將其送入以鉑為觸媒的燃燒管中,在900℃高溫下燃燒,用紅外氣體分析儀測定在燃燒過程中產生的CO2量,再折算出其中的含碳量,就是總有機碳TOC值。為排除無機碳酸鹽的干擾,應先將水樣酸化,再通過壓縮空氣吹脫水中的碳酸鹽。TOC的測定時間也僅需幾分鍾。
溶解氧(DO-Dissolved Oxygen)溶解氧是指溶解於1升水中的分子氧的含量,用毫克(氧)/升表示。它是衡量水體污染程度的重要指標,是水環境監測中必不可少的一項指標。在沒有污染的水體中,溶解氧是處於飽和狀態的。例如,一個大氣壓下,溫度為0℃的淡水中溶解氧的含量是10毫克/升,海水中的溶解氧含量約為淡水溶解氧含量的80%。
氮、磷等植物性營養物質氮、磷等物質主要來自於人、動物的排泄物,以及一些工廠排放的廢水中(如化肥廠、食品廠所排出的廢水中均含有氮、磷),屬植物性營養物質,是造成水體富營養化現象的主要因素之一。針對氮、磷的污染問題我國制定了嚴格的排放規定。如從1998年開始,城市污水處理廠磷的排放量不得超過1.0毫克/升。此外,對各工業企業污水中磷的排放也作出了相應的規定。
有毒物質廢水中的毒物可分為無機毒物、有機毒物和放射性物質等三類。大量有毒物質排入水體,將危及魚類等水生生物的生長以及人類的健康。在各類水質標准中,對主要毒物均規定了濃度限值。
大腸菌群數
3. 水質化學需氧量濃度多高
在飲用水的標准中Ⅰ類和Ⅱ類水化學需氧量(COD)≤15mg/L、Ⅲ類水化學需氧量(COD)≤20mg/L、Ⅳ類水化學需氧量(COD)≤30mg/L、Ⅴ類水化學需氧量(COD)≤40mg/L。COD的數值越大表明水體的污染情況越嚴重。
4. 水質檢測標準的正常度數
標准中規定水的色度不應超過15度。
水的檢測指標:
1、色度:飲用水的色度如大於15度時多數人即可察覺,大於30度時人感到厭惡。標准中規定飲用水的色度不應超過15度。
2、渾濁度:為水樣光學性質的一種表達語,用以表示水的清澈和渾濁的程度,是衡量水質良好程度的最重要指標之一,也是考核水處理設備凈化效率和評價水處理技術狀態的重要依據。渾濁度的降低就意味著水體中的有機物、細菌、病毒等微生物含量減少,這不僅可提高消毒殺菌效果,又利於降低鹵化有機物的生成量。
3、臭和味:水臭的產生主要是有機物的存在,可能是生物活性增加的表現或工業污染所致。公共供水正常臭味的改變可能是原水水質改變或水處理不充分的信號。
4、肉眼可見物:主要指水中存在的、能以肉眼觀察到的顆粒或其他懸浮物質。
(4)水檢測化學需氧量多少算正常擴展閱讀:
我國與國外水質標准差異:
目前我國的水質標准以水化學和物理指標為主,體系尚需完善,對水環境質量進行全面評價尚需努力。現行的水質標準是根據不同水域及其使用功能分別制定的,某些水質標准與WHO水質准則和美國水質標准或基準限值不僅在指標項目方面有所區別,而且在指標限值方面也有差異。
對於某些優先控制污染物,我國的水質標准值比世界衛生組織或美國環境保護局給出的標准或基準限值更為嚴格,且我國現行標准增加了較多國外基準表中沒有給出推薦值的污染物項目。
例如,優先控制污染物金屬銀,非優先控制污染物金屬鋁,有機農葯類污染物包括對硫磷、馬拉硫磷和內吸磷,以及消毒副產物氯化物。
5. 水質檢測cod標准
法律分析:化學需氧量COD是指:在一定的條件下,採用一定的強氧化劑處理水樣時,所消耗的氧化劑量。它是表示水中還原性物質多少的一個指標。目前應用最普遍的是酸性高錳酸鉀氧化法與重鉻酸鉀氧化法。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 第三十一條 從事水資源開發、利用、節約、保護和防治水害等水事活動,應當遵守經批準的規劃;因違反規劃造成江河和湖泊水域使用功能降低、地下水超采、地面沉降、水體污染的,應當承擔治理責任。開采礦藏或者建設地下工程,因疏干排水導致地下水水位下降、水源枯竭或者地面塌陷,采礦單位或者建設單位應當採取補救措施;對他人生活和生產造成損失的,依法給予補償。
6. 水質檢測ppm多少為好
美國標准:
(1)飲用水:無硬度要求。
(2)美國供水工程協會水質標准:80-100。
檢測范圍:污水、純水、海水、漁業水、泳池用水、中水、瓶裝純凈水、飲用天然礦泉水、冷卻水、農田灌溉水、景觀用水、生活飲用水、地下水、鍋爐水、地表水、工業用水、試驗用水等。
檢測目的:飲用水主要考慮對人體健康的影響,其水質標准除有物理指標、化學指標外,還有微生物指標;對工業用水則考慮是否影響產品質量或易於損害容器及管道。
(6)水檢測化學需氧量多少算正常擴展閱讀
檢測指標
1、肉眼可見物:主要指水中存在的、能以肉眼觀察到的顆粒或其他懸浮物質。
2、余氯:余氯是指水經加氯消毒,接觸一定時間後,余留在水中的氯量。在水中具有持續的殺菌能力可防止供水管道的自身污染,保證供水水質。
3、化學需氧量:是指化學氧化劑氧化水中有機污染物時所需氧量。化學耗氧量越高,表示水中有機污染物越多。水中有機污染物主要來源於生活污水或工業廢水的排放、動植物腐爛分解後流入水體產生的。
4、細菌總數:水中含有的細菌,來源於空氣、土壤、污水、垃圾和動植物的屍體,水中細菌的種類是多種多樣的,其包括病原菌。我國規定飲用水的標准為1ml水中的細菌總數不超過100個。
5、總大腸菌群:是一個糞便污染的指標菌,從中檢出的情況可以表示水中有否糞便污染及其污染程度。在水的凈化過程中,通過消毒處理後,總大腸菌群指數如能達到飲用水標準的要求,說明其他病原體原菌也基本被殺滅。標準是在檢測中不超過3個/L。
6、耐熱大腸菌群:它比大腸菌群更貼切地反應食品受人和動物糞便污染的程度,也是水體糞便污染的指示菌。
7. 正常魚池COD值一般為多少
一據研究報道:鰱、鱅、羅非魚高產塘,池水適宜透明度和COD分別為20~30cm、25~30mg/L;草魚、魴魚高產塘,池水適宜透明度和COD分別為25~35cm、10~20mg/L;桂花魚等優質魚、蝦類高產塘,池水適宜透明度分別為30~35cm和30~40cm。
二、化學需氧量(Chemical Oxygen Demand 簡稱COD),是指水體中易被強氧化劑(重鉻酸鉀)氧化的還原性物質所消耗的重鉻酸鉀的量。折算成相對應氧的量,以氧的量表示,單位為mg/L。一般還原性物質主要是有機物。通常以COD作為表徵水體中有機物含量的綜合性指標。在河流污染和工業廢水性質的研究以及廢水處理廠的運行管理中,它是一個重要的而且能較快測定的有機物污染參數,常以符號COD表示。化學需氧量是指水中的還原性物質在強氧化劑的作用下,發生氧化還原反應時消耗氧的量。從理論上講,池水透明度越大,有機物耗氧量(COD)越小,對魚類生長有利。
8. 水質cod檢測標准
法律分析:飲用水的標准:類和類水化學需氧量(COD)15mg/L。類水化學需氧量(COD)20mg/L。類水化學需氧量(COD)30mg/L。類水化學需氧量(COD)40mg/L。COD的數值越大表明水體的污染情況越嚴重。化學需氧量COD(Chemical Oxygen Demand)是以化學方法測量水樣中需要被氧化的還原性物質的量。廢水、廢水處理廠出水和受污染的水中,能被強氧化劑氧化的物質(一般為有機物)的氧當量。在河流污染和工業廢水性質的研究以及廢水處理廠的運行管理中,它是一個重要的而且能較快測定的有機物污染參數,常以符號COD表示。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
第四條 保護環境是國家的基本國策。國家採取有利於節約和循環利用資源、保護和改善環境、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的經濟、技術政策和措施,使經濟社會發展與環境保護相協調。
第五條 環境保護堅持保護優先、預防為主、綜合治理、公眾參與、損害擔責的原則。
第六條 一切單位和個人都有保護環境的義務。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對本行政區域的環境質量負責。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生產經營者應當防止、減少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對所造成的損害依法承擔責任。公民應當增強環境保護意識,採取低碳、節儉的生活方式,自覺履行環境保護義務。
9. 自來水中COD的排放標準是多少
飲用水的標准:
Ⅰ類和Ⅱ類水化學需氧量(COD)≤15mg/L。Ⅲ類水化學需氧量(COD)≤20mg/L。Ⅳ類水化學需氧量(COD)≤30mg/L。Ⅴ類水化學需氧量(COD)≤40mg/L。COD的數值越大表明水體的污染情況越嚴重。
化學需氧量COD(Chemical Oxygen Demand)是以化學方法測量水樣中需要被氧化的還原性物質的量。廢水、廢水處理廠出水和受污染的水中,能被強氧化劑氧化的物質(一般為有機物)的氧當量。
在河流污染和工業廢水性質的研究以及廢水處理廠的運行管理中,它是一個重要的而且能較快測定的有機物污染參數,常以符號COD表示。
(9)水檢測化學需氧量多少算正常擴展閱讀:
水樣在一定條件下,以氧化1升水樣中還原性物質所消耗的氧化劑的量為指標,折算成每升水樣全部被氧化後,需要的氧的毫克數,以mg/L表示。它反映了水中受還原性物質污染的程度。該指標也作為有機物相對含量的綜合指標之一。
一般測量化學需氧量所用的氧化劑為高錳酸鉀或重鉻酸鉀,使用不同的氧化劑得出的數值也不同,因此需要註明檢測方法。
為了統一具有可比性,各國都有一定的監測標准。根據所加強氧化劑的不同,分別稱為重鉻酸鉀耗氧量(習慣上稱為化學需氧量,chemical oxygen demand,簡稱cod )和高錳酸鉀耗氧量(習慣上稱為耗氧量,oxygen consumption,簡稱oc,也稱為高錳酸鹽指數)。
化學需氧量還可與生化需氧量(BOD)比較,BOD/COD的比率反映出了污水的生物降解能力。生化需氧量分析花費時間較長,一般在20天以上水中生物方能基本消耗完全,為便捷一般取五天時已耗氧約95%為環境監測數據,標志為BOD5。
含有大量的有機物的水在通過除鹽系統時會污染離子交換樹脂,特別容易污染陰離子交換樹脂,使樹脂交換能力降低。有機物在經過預處理時(混凝、澄清和過濾),約可減少50%,但在除鹽系統中無法除去,故常通過補給水帶入鍋爐,使爐水pH值降低。
有時有機物還可能帶入蒸汽系統和凝結水中,使pH降低,造成系統腐蝕。在循環水系統中有機物含量高會促進微生物繁殖。因此,不管對除鹽、爐水或循環水系統,COD都是越低越好,但並沒有統一的限制指標。在循環冷卻水系統中COD(KMnO4法)>5mg/L時,水質已開始變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