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物理跟化學有什麼區別
1、物理研究的是外在,化學研究的是本質及變化。
2、化學是研究物質的組成、結構、性質以及變化規律的科學。分子的破裂和原子的重新組合是化學變化
3、物理是研究物質結構、物質相互作用和運動規律的自然科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物理學的一個永恆主題是尋找各種序、對稱性和對稱破缺、守恆律或不變性。
化學的研究范疇是什麼?
這問題放高中的標准答案應該是,化學研究的是原子間作用和分子間作用。
實際上化學的前沿領域很多物理的東西,從頭算(計算化學)這樣的東西實際上都是量子力學的應用,在元素層面的研究比如放射性同位素的研究更多是物理方面,居里夫人發現鐳獲得的是諾貝爾物理學獎而不是化學獎。
個人感覺化學更偏特定領域的應用(比如材料)或者是實驗(有機全合成),有「理論物理」這個二級學科,但是沒有「理論化學」。化學的二級學科都是化學在某個領域的應用:材料化學、化學化工、高分子化學,或者是一個研究范圍:無機化學、有機化學、物理化學。畢竟初中生課本第一章就寫了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
舉個例子,有機全合成,目前也是有機化學相當前沿活躍的領域,目前人類生產大分子最常用的方法還是生物手段(也就是培養各種微生物等方法),全合成的意思就是通過純粹的實驗室操作從小分子獲得一個有價值的大分子,有時候還包括了對生物活性比如手性選擇。
當年R.B.伍德沃德全合成維生素B12,使用了超過70步的合成方法,每一步都是對實驗技術的考驗,每一步的難度都是累積的。有機化學文獻一般會在反應中記錄產率,而最終產率是每一步的乘積,維生素B12首次合成出來的產率是小數點後面n個0(具體數字手機一時半會查不到)。
然而40年過去了,直到今天維生素的生產依舊離不開生物手段,抗癌葯物紫杉醇的合成是利用自然界現有的有機物作為原材料進行的半合成。全合成的意義更多存在於研究新的實驗手段、探討新的反應機理、總結新的經驗理論。
我說這個例子想說明什麼呢?化學其實是一個經驗性很強的學科,它所研究的東西常常有比較明確的目的性或者經驗性,它很實在,沒有物理學那麼多外行聽起來就覺得高大上的名詞和理論體系(托這的福化學方面民科比物理民科少得多)。
化學往抽象里走就都是物理和數學了。也就是說化學沒有和理論物理或數學理論這種純理論研究意義上的方向。大概和生命科學反而比較像一些,今年屠呦呦獲得諾貝爾生理學獎並沒有涉及到合成或者是理論研究,更多的是實踐上取得的成果。
要說物理只是研究粒子的學科,我認為過於狹隘了,大一統理論應該算是物理的一大終極目標,與其說研究粒子不如說是研究各種場和相互作用。
為什麼化學作為一門實驗的、技巧的、經驗的學科長期存在,我認為主要是數學上的局限性,比如多電子體系的薛定諤方程是不可解的,目前計算機模擬化學反應一直且將長期停留在近似的階段。基礎科學的進展和數學其實是十分相關的,也許和計算機科學發展也有關系。
說來說去化學理論體繫上這幾十年來有什麼革命性的突破性的進展?並沒有。
B. 物理和化學的區別是什麼
物理學是研究物質的物理變化的科學,而化學是研究物質化學變化的學科,區別很簡單:看看到底有沒有新事物生成!有就是化學,沒就是物理
C. 求物理和化學的區別,請通俗點
物理反應沒有產生新的物質,化學反應產生了新的物質。
比如說水加熱以後變成水蒸氣,就是物流,因為水蒸氣還是水。
但是把水電解成氫氣和氧氣,就是化學了,因為生成了新的物質。
D. 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有什麼區別
一、本質不同
1、物理性質:是物質不需要經過化學變化就表現出來的性質或是物質沒有發生化學反應就表現出來的性質。
2、化學性質:是物質在化學變化中表現出來的性質。
二、特點不同
1、物理性質:
物理性質屬於統計物理學范疇,即物理性質是大量分子所表現出來的性質,不是單個原子或分子所具有的。例如:物質的顏色是大量分子集體所具有的性質,是單個分子所不具有的。
2、化學性質:化學性質的特點是測得物質的性質後,原物質消失了。如人們可以利用燃燒的方法測物質是否有可燃性,可以利用加熱看其是否分解的方法,測得物質的穩定性。物質在化學反應中表現出的氧化性、還原性、各類物質的通性等,都屬於化學性質。
(4)物理和化學怎麼區分擴展閱讀:
物理性質的研究方法
通常用觀察法和測量法來研究物質的物理性質,如可以觀察物質的顏色、狀態、熔點和溶解性;可以聞氣味(實驗室里的葯品多數有毒,未經教師允許絕不能用鼻子聞和口嘗);
也可以用儀器測量物質的熔點、沸點、密度、硬度、導電性、導熱性、延展性、溶解性和揮發性、吸附性、磁性。
E. 物理與化學的區別
物理和化學在研究內容、學科分類、性質方面都有不同。化學主要在分子、原子層面,研究物質的組成、性質、結構與變化規律,創造新物質;物理學是研究物質運動最一般規律和物質基本結構的學科
F. 物理和化學有什麼區別
物理變化指物質間固,液,氣三態之間的轉化,是由於構成物質的分子運動速率發生改變而引起的自身形態的改變,沒有新物質的生成。
化學變化是由於某種因素使構成物質的微粒之間的化學鍵發生了斷裂和組合,生成了新的物質的變化,化學變化中的最小單元就是原子。
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的本質區別是:是否生成新物質。
G. 物理和化學有什麼區別
研究內容、學科分類、性質不同。
研究內容不同:
1、化學是研究在分子、原子層次上研究物質的組成、性質、結構與變化規律,從而創造新物質的科學。
2、物理學是研究物質運動最一般規律和物質基本結構的學科。是關於大自然規律的知識;更廣義地說,物理學探索分析大自然所發生的現象,以了解其規則。
學科分類不同:
物理學分為:
1、牛頓力學與分析力學研究物體機械運動的基本規律及關於時空相對性的規律。
2、電磁學與電動力學研究電磁現象,物質的電磁運動規律及電磁輻射等規律。
3、熱力學與統計力學研究物質熱運動的統計規律及其宏觀表現。
4、狹義相對論研究物體的高速運動效應以及相關的動力學規律。
5、廣義相對論研究在大質量物體附近,物體在強引力場下的動力學行為。
6、量子力學研究微觀物質運動現象以及基本運動規律
此外,還有:粒子物理學、原子核物理學、原子與分子物理學、固體物理學、凝聚態物理學、激光物理學、等離子體物理學、地球物理學、生物物理學、天體物理學等等。
化學分為:
1、無機化學:元素化學、無機合成化學、無機高分子化學、無機固體化學、配位化學(即絡合物化學)、同位素化學、生物無機化學、金屬有機化學、金屬酶化學等。
2、有機化學:普通有機化學、有機合成化學、金屬和非金屬有機化學、物理有機化學、生物有機化學、有機分析化學。
3、物理化學:結構化學、熱化學、化學熱力學、化學動力學、電化學、溶液理論、界面化學、膠體化學、量子化學、催化作用及其理論等。
4、分析化學:化學分析、儀器和新技術分析。包括性能測定、監控、各種光譜和光化學分析、各種電化學分析方法、質譜分析法、各種電鏡、成像和形貌分析方法,
在線分析、活性分析、實時分析等,各種物理化學性能和生理活性的檢測方法,萃取、離子交換、色譜、質譜等分離方法,分離分析聯用、合成分離分析三聯用等。
5、高分子化學:天然高分子化學、高分子合成化學、高分子物理化學、高聚物應用、高分子物理。
6、核化學:放射性元素化學、放射分析化學、輻射化學、同位素化學、核化學。
7、生物化學:一般生物化學、酶類、微生物化學、植物化學、免疫化學、發酵和生物工程、食品化學、煤化學等。
其它與化學有關的邊緣學科還有:地球化學、海洋化學、大氣化學、環境化學、宇宙化學、星際化學等。
性質不同:
物理:物理學是人們對無生命自然界中物質的轉變的知識做出規律性的總結。這種運動和轉變應有兩種。一是早期人們通過感官視覺的延伸,二是近代人們通過發明創造供觀察測量用的科學儀器,實驗得出的結果,間接認識物質內部組成建立在的基礎上。
物理學從研究角度及觀點不同,可分為微觀與宏觀兩部分,宏觀是不分析微粒群中的單個作用效果而直接考慮整體效果,是最早期就已經出現的,微觀物理學隨著科技的發展理論逐漸完善。
化學:是物質在化學變化中表現出來的性質。如所屬物質類別的化學通性:酸性、鹼性、氧化性、還原性、熱穩定性及一些其它特性。
H. 物理和化學的區別是什麼
研究內容、學科分類、性質不同。
研究內容不同:
1、化學是研究在分子、原子層次上研究物質的組成、性質、結構與變化規律,從而創造新物質的科學。
2、物理學是研究物質運動最一般規律和物質基本結構的學科。是關於大自然規律的知識;更廣義地說,物理學探索分析大自然所發生的現象,以了解其規則。
物理學分為:
1、牛頓力學與分析力學研究物體機械運動的基本規律及關於時空相對性的規律。
2、電磁學與電動力學研究電磁現象,物質的電磁運動規律及電磁輻射等規律。
3、熱力學與統計力學研究物質熱運動的統計規律及其宏觀表現。
4、狹義相對論研究物體的高速運動效應以及相關的動力學規律。
5、廣義相對論研究在大質量物體附近,物體在強引力場下的動力學行為。
6、量子力學研究微觀物質運動現象以及基本運動規律。
此外,還有:粒子物理學、原子核物理學、原子與分子物理學、固體物理學、凝聚態物理學、激光物理學、等離子體物理學、地球物理學、生物物理學、天體物理學等等。
化學分為:
1、無機化學:元素化學、無機合成化學、無機高分子化學、無機固體化學、配位化學(即絡合物化學)、同位素化學、生物無機化學、金屬有機化學、金屬酶化學等。
2、有機化學:普通有機化學、有機合成化學、金屬和非金屬有機化學、物理有機化學、生物有機化學、有機分析化學。
3、物理化學:結構化學、熱化學、化學熱力學、化學動力學、電化學、溶液理論、界面化學、膠體化學、量子化學、催化作用及其理論等。
4、分析化學:化學分析、儀器和新技術分析。包括性能測定、監控、各種光譜和光化學分析、各種電化學分析方法、質譜分析法、各種電鏡、成像和形貌分析方法,在線分析、活性分析、實時分析等,各種物理化學性能和生理活性的檢測方法,萃取、離子交換、色譜、質譜等分離方法,分離分析聯用、合成分離分析三聯用等。
5、高分子化學:天然高分子化學、高分子合成化學、高分子物理化學、高聚物應用、高分子物理。
6、核化學:放射性元素化學、放射分析化學、輻射化學、同位素化學、核化學。
7、生物化學:一般生物化學、酶類、微生物化學、植物化學、免疫化學、發酵和生物工程、食品化學、煤化學等。
其它與化學有關的邊緣學科還有:地球化學、海洋化學、大氣化學、環境化學、宇宙化學、星際化學等。
I. 物理和化學有什麼本質區別沒
有。
1、本質區別:物理變化沒有新物質生成,而化學變化有。物理變化指物質的狀態雖然發生了變化,但一般說來物質本身的組成成分卻沒有改變。化學變化指相互接觸的分子間發生原子或電子的轉換或轉移,生成新的分子並伴有能量的變化的過程,其實質是舊鍵的斷裂和新鍵的生成。
2、研究內容不同:化學是研究在分子、原子層次上研究物質的組成、性質、結構與變化規律,從而創造新物質的科學。物理學是研究物質運動最一般規律和物質基本結構的學科。是關於大自然規律的知識;更廣義地說,物理學探索分析大自然所發生的現象,以了解其規則。
3、性質不同:物理學是人們對無生命自然界中物質的轉變的知識做出規律性的總結。化學是物質在化學變化中表現出來的性質,如所屬物質類別的化學通性,有酸性、鹼性、氧化性、還原性、熱穩定性及一些其它特性。
J. 物理現象和化學現象的區別
一、概念不同
1、物理現象:是指物質的形態、大小、結構、性質(如高度,速度、溫度、電磁性質)等的改變而沒有新物質生成的現象,是物理變化另一種說法。
2、化學現象:是指分子破裂成原子,原子重新排列組合生成新分子的過程,在反應中常伴有發光發熱變色生成沉澱物等,這種情況較化學現象。
二、結果不同
1、物理現象:物理現象是指可直接感知的物理事件或物理過程,物體本身不會發生變化,不會產生新物質。
2、化學現象:化學現象會產生新的物質,發生反應的兩種物質會發生變化,從而形成新物質。
三、分類不同
1、物理現象:光的折射、磁力現象、能量的轉化、液體凝固、擴散現象、光的反射。
2、化學現象:按反應物與生成物的類型分四類:化合反應、分解反應、置換反應、復分解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