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作業幫效果好不好
上課質量還是不錯的。作業幫的專題課有很多解題技巧,很實用。不過續報的電話打得有點頻繁。有可能會讓你無語。(對於我一個在作業幫上了兩百多節的課的人來說也會很頻繁地催續報,不過聽說其他app也都這樣),推薦大家去上何連偉的物理,陳銳寧,王歡老師的化學,周永亮老師的數學(講大題很擅長就是廢話太多了),張磊,靜姐的數學(耐心仔細)。看到一些回答,意思是學了這些直播課再去上課感覺效果是有,但是不大顯著,其實想給大家說,其實不要光指望什麼學習app能助你一步登天,這些直播課只是助你成功的一個台階,最主要的還是自己努力去學,考上清華北大的那些人背後付出的努力是你無法想像的。
㈡ 關於法律無情的辯論文
正反方都有了。 主席:歡迎大家繼續關注「中國移動」暨南開大學第三屆「校長杯」辯論賽初賽第五
場。首先讓我榮幸的為大家介紹一下本場比賽的評委,他們是:1998年中國名校邀請賽
亞軍隊南開大學隊場上隊長、資深辯論愛好者、信息學院史廣順副教授;文學院團委書
記翟明睿老師;歷史學院團委書記郭偉;第二屆「校長杯」亞軍隊商學院主力辯手、泰
達學院團委副書記、商學院工商管理系本科三年級學生陳潔(?);第二屆「校長杯」
亞軍隊商學院主力辯手、商學院前團委副書記、商學院工商管理系本科三年級學生於泱
冕。下面讓我們認識一下本場比賽的對陣雙方:坐在我右手邊的是本場比賽的正方化學
學院代表隊,他們所持的觀點是「法律有情」;坐在我左手邊的是本場比賽的反方經濟
學院代表隊,他們所持的觀點是「法律無情」。下面請場上的八位辯手作一下自我介
紹,有請:正方一辯,06級化學學院本科生陳銳寧;正方二辯,06級化學學院本科生王
輝;正方三辯,06級化學學院本科生李建溪;正方四辯,06級化學學院本科生陳子潤,
謝謝。下面有情反方:大家好,經濟學院經管法專業,鄭斯婧;大家好,經濟學院國經
貿系,騰超;大家好,經濟學院國經貿系,彭佳;大家好,經濟學院金融系,徐浩然。
下面有我介紹一下計時提示規程和詳細的賽制……首先請正方四辯猜測反方立論,時間
為一分鍾,有請。
陳子潤:謝謝主席、對方辯友大家好。今天的辯題是法律究竟是有情還是無情,我方斗
膽預測對方觀點,總結起來四個字「三化一改」。首先,將法律「物質化」,把法律看
作是實實在在的物體,像石頭、像鋼筋、像二主樓,對方辯友認為「石頭鋼筋二主樓」
是沒有感情的所以法律也自然沒有感情;其次,將情「片面化」,故意忽略情的深切內
涵,僅僅將情理解為表面的情感,甚至是與公正相對的法外開恩或是私情,由此推出法
律無情甚至不應該有情;再次,將有與無「模糊化」,忽略「無」是絕對意義上的沒
有、不存在,僅僅將「無」與「無情」混在一起解釋來模糊概念。最後根據以上「三
化」,我方斗膽預測對方落腳為一改,「改動辯題」,將今天的「法律有情」更改為法
律要不要公正,認為我方「有情」就是不要法律的公正了。以上就是我方對對方辯友立
論精神的預測,欲知後事如何,還請對方辯友的下回分解。謝謝。1』
主席:感謝正方四辯,下面有請反方四辯預測立論,時間同樣為一分鍾,有請。
徐浩然:謝謝主席,大家好。我方猜測對方可能從如下幾個方面展開今天的辯論。首
先,認為法律從立法到執法都有人的參與,而人是有感情的,所以法也應該是有感情
的,而這在邏輯上實際是不通的;其次,對方辯友可能認為法中有許多條款都明確規
定,在判決的時候應酌情處理,但是實際上沒有看到,這個酌的「情」是「情節」,而
非「感情」;再次,對方辯友或許認為法律尊重社情民意,故法律對大眾是有感情的,
實際上沒有看到,社情民意是人民對自己權益的呼聲,而非感情的呼喚。最後,對方辯
友可能會用發展的眼光看到,從法律越來越人情化,可能認為古時候法律無情,而當今
法律友情,但這實際上對方辯友忽視了人性並非人情,謝謝。50」
主席:不知雙方四辨的猜測是否對了呢?下面有請正方一辯進行立論陳詞,時間為三分
鍾。
陳銳寧:謝謝主席、評委、對方辯友、各位觀眾,大家晚上好。回想八十年前,魯迅先
生在翻開封建禮義的時候,透過那所謂「仁義道德」的外表,看到了滿篇的「吃人」二
字;但是在八十年後的今天,我們在歷覽諸多法律的時候,透過了她那冷酷無情的外
表,看出了她貌似威嚴卻更加和善、貌似冷酷卻更加博愛、貌似無情卻越發有情。
表面上看起來不講情面、處罰嚴厲的法律如何有情?下面我將從理論和事實兩個層面上
闡述我方觀點。首先,在理論上,從法律的根本出發點開始就無不涌現著濃濃深情。在
我國這樣一個以「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為根本目的的社會主義國家中,法律以保障我
國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為其根本出發點,在這樣拳拳的赤子之心照耀下,怎能說法律無
情?在資本主義國家,雖沒有「為人民服務」這樣偉大的目標,但自「文藝復興」時期
起,現代法律就烙上了「人本主義」的烙印,在偉大的人性的指引下,向著維護社會公
正方向發展而去。而法律,鏟除的是社會的腐敗,維護的是多數人利益,建立的是社會
的公正,進而維持了國家的長治久安,營造了百姓的安居樂業,這難道不是法律最大的
有情嗎?
其次,在事實層面上,當今世界主要分為英美法系和大陸法系。前者使用的是判例法,
在遵循先例的原則下,一個個判例是構成了其主體部分,而每一個判例都是陪審團、法
官、乃至律師共同熔鑄的結果。這樣立足於人民的法律,對方辯友怎麼能說它無情呢?
我國屬大陸法系,採用的是成文法。文字條文作為其的表現形式,絕不等同於法律本
身。法律必須包含從制定到應用的一系列過程。
從制定來看,我國法律主要由人民代表大會制定。呈遞上去的一份份提案,無不包含了
全國人民的切身情感;一場場熱烈的討論中,無不包含了各地民眾的迫切需求;代表作
出的一個個表決,無不包含了對祖國人們的認真負責;在總書記簽署最新法令時,無不
包含了對全國上下的深情厚愛。這樣一部由各地2000多位代表到全國13億人民所共同制
定的法律,對方辯友怎能說她無情?
從應用來看,一條法律須應用到所有相關的案件處理過程中,而其本身又不可能詳細的
規定到每個案件的細節。而這時就需要法律的應用者,根據法律的精神,考慮到當時當
地的文化習慣、道德風俗,在依據具體情況做出判斷。這其中,情的因素時時體現。因
此,法律的應用也必然有情。
法律是對人間公正的追求,是對人格尊嚴的維護,是對人生價值的肯定,是對人身自由
的保障。所以我們說,法律有情,而且有的是深情,是大情。只有這樣的法律才是和諧
社會的精髓,才是依法治國的真諦,才是你我可以接受、並樂於接受的真理。謝謝大
家。2』58」
10』10」
主席:下面有請反方一辯,時間同樣為三分鍾。
鄭斯婧:謝謝主席、各位評委,大家好。管子曰:「法者,天下之程式也,萬事之儀表
也。」法是國家意志的體現,是衡量人們行為的客觀標准,是普遍適用的社會規范;而
情,是情緒和情感,是處於特定狀態下的主體對於事物關系的主觀理解,是以個體差異
為特性的心理體驗。法與情本原不同,涇渭分明,不可混淆。而今天,我將從法律的本
質、作用、發展規律三個方面來論證我方論題,法律無情。
第一,從本質看,法律原本無情。法與情出自不同的本原。情感人人不同,而法律則獨
一無二。法律是利益的博弈與價值均衡的過程,絕不受感情的左右。其作用在於通過無
情的鐵律對於個體行為形成強制的約束,而達到維護個體正當利益,實現社會均衡和諧
的最終目的。
第二,從作用過程看,法律必須無情。立法是權利、義務、責任的確認,是利益協同的
過程。從法律的誕生起,即剝離了情感的作用。而司法,更不允許有感情的作用摻雜其
中。俗語說「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諸葛亮曾告誡後主:「不可偏私,使內外異法
也」。正所謂「執法必嚴、違法必究」。法律對我們形成的保護傘,正在其無情之處體
現。守法也不能因為其感情好惡而有所不同,增強法律意識、貫徹法律精神,要求我們
拋離感情,理性的認識法律的約束作用。
第三,從發展的規律看,法律獨立於感情之外。法律與時俱進,它以維護社會的整體利
益為目的。決定了它必須與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相適應,同時絕不能因主觀感情傾向而
轉移。「以情代法」必然「以情亂法」。法律與感情一旦無法劃清界限,其結果必然褻
瀆法律尊嚴,破壞法律秩序。為何我國法制至今尚未健全;為何法律的實施仍屢遭阻
礙;為何我們今天看到無數人已經觸犯法網,而仍然懵懂不知;中華文明歷史悠久,為
何中國近代的法制建設始終落由於人?究其根本,那是綿延千年的「人治思想」。法與
情的界限不明的錯誤,人治蒙蔽了我們的眼睛。先秦時代,已有先人提出「法律如巳時
之炊,如日月之明」(誰告訴我這是什麼典故……)。認法而不認制,認公而不認私的
客觀衡定律。而我們今天惟有正視法律凌駕於情感之上的理性光芒,才能使之成為守護
正義的倚天長劍,在這昭彰公允劍鋒之下,將是一個充滿真情的美好人間。謝謝。2』
59」
13』17」
主席:下面進入第二個環節,防守反擊,由反方三辯根據對方理論進行反駁,時間為一
分半鍾,有請。
彭佳:謝謝主席,大家好。對方辯友今天魚目混珠、偷梁換柱。把情與人性、人情、人
文主義相混淆。法律無情,卻要人情,維護了人權,可它卻包含了人情啊(聽不清)。
如果法律有情,那情的參與性與法的統一性如何協調?莊周尚且迷蝴蝶,那法律是該喜
歡花蝴蝶呢還是白蝴蝶呢?正所謂蘿卜青菜,各有所愛,那你說法律是維護蘿卜呀,還
是保護青菜啊。情的不穩定性與法的統一性又如何協調呢?我們說,人有悲歡離合、月
有陰晴圓缺,如果法也有情,那是不是說它要朝令夕改呀。
其二、對方辯友邏輯混亂,保護你就是對你有情嗎?那我說,對於制裁的一方,是不是
就可以說法律無情,那對方辯友今天論證的就是法律既可能有情,也可能無情嘛。對方
辯友硬扔給我幾個例子(聽不清),我今天保護了你是因為我對你有情嗎?還是說我中
有你、你中有我呢?
最後,對方辯友強加聯系,以為從法律的制定到應用有人參與就是有情(主席:對不起
時間到),謝謝。1』10」計時錯誤
主席:反方三辯真是言詞犀利,不知正方作何反擊。下面有情正方二辯,時間同樣為一
分半鍾。
王輝:謝謝主席、對方辯友,大家好。對方辯友剛才問我,法律是喜歡白蝴蝶還是花蝴
蝶。我會告訴對方辯友,如果白蝴蝶犯了法,法律就會保護白蝴蝶;如果花蝴蝶犯了
法,法律就會保護花蝴蝶(口誤- -!)。不管是《辭源》還是各種專業書籍,對法律的
定義都包含以下兩點:第一、由立法機關制定;第二、由國家政權保證實施。就怕對方
辯友剝離了制定、剝離了實施。那請問,法律難道只是幾個漢字而已嗎?人們所常說的
法律無情,是就「違法必究、執法必嚴」而言,並非是法律中沒有人的善良、情感與願
望。法律有情,不僅體現在要維護當事人的合法權利以及為受害者伸張正義,更體現在
對違法者和犯罪分子的懲戒上。對不犯分子的懲罰才是對人們群眾的關愛之情啊。新出
台的《民事證據法》規定:具有相關血緣關系的人員可以拒絕作證,如妻子可以拒絕作
出不利於丈夫的證詞。作證豁免權這一概念的出現正是觀念更新的產物,表明立法、執
法已經越來越向著尊重人情、人性的方向發展。對方辯友說得好,要與時俱進,當前社
會價值觀正在發生深刻的變革,強調尊重人情、人性,強調以人為本,那麼法律正是這
一主流思想的反映與體現。最後想請對方辯友不要踩著海邊的沙灘而否認海水的存在。
法律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手臂伸向對方辯友)。1』25」
主席:下面請雙方交換角色,有請正方三辯,你同樣有一分半鍾的時間可以把握。
李建溪:16』30謝謝主席、對方辯友大家好。在此,我對對方的理論提出以下幾點異
議。首先,對方辯友不斷強調法律無情,無非是強調法律的客觀物質性,可是對方辯友
是不是對法律的理解過於膚淺了呢。我方一辯在之前已經將法律的制定和實施中的情闡
述得一清二楚,而對方辯友剝離掉法律的制定與實施這兩個方面。法律是不是只剩下一
排冷冰冰的文字,按對方的邏輯,那中國的法律是不是就剩下那一對橫平豎直;而英國
的法律只剩下二十六個字母了呢?
其次,對方辯友不斷強調,法律在審判過程中不能講情面,那樣會使審判不公平,可是
對方辯友將情過於片面化,對方辯友強調的情,正是私情,而我方所說的是大情。法律
如陽光空氣,無時無刻不在呵護著我們,這不正是法律的大情所在么。對方辯友硬要是
把有情的法律說成是無情的冷冰冰的石頭,那我們也沒有辦法。可是有情的法律,真是
比竇娥還冤呢。她心中的冤枉有誰能與之共鳴呢?如果法律現在有嘴的話,我相信她此
時此刻一定會對對方辯友說:我是愛你的!1』13」
主席:不知對於正方的反駁,反方應該如何反擊。有請反方二辯,時間同樣為一分半
鍾。
滕超:謝謝主席、謝謝對方辯友,大家好。今天對方辯友滿口大情公情,實是偷梁換
柱,法律維護人民,呼籲自身價值的人性(?),就是有情嗎?今天對方辯友說人性就
是有情,那讓我們來看一下吧。人性,顧名思義,就是人的屬性;人情,即人的感情。
眾所周知,人的屬性分為自然屬性和社會屬性。而社會屬性正是人區別於動物的本質。
社會屬性是社會關系(聽不清)部分的總和,而社會關系中最根本的經濟關系正是由人
的根本利益決定的啊。我們都知道法律保護利益與價值,所以法律是捍衛人性的,但並
不說明法律是有情的啊。按照對方辯友的邏輯,農婦保護了別人家的農田,是不是就可
以把別人家的農田據為己有了呢?
再讓我們看看法律的本質吧,法律的本質是國家的意志,是一種規律與准繩,與請毫無
關系。「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對方辯友所說的一切法中有情,那都是一種錯誤
的揣度。把一切從人人平等出發的法條都歸結為情。那我們來看一下,這有一個孩子,
可能對自己的父母毫無感情,說不定是代溝,但是他一樣要贍養自己的父母,這是因為
情么?不是啊~是因為法律規定了他有贍養父母的義務,而他父母又接受贍養的權利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