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高中化學如何利用得失電子配平
N2是氧化產物,SO2是還原產物則:
失去電子3e-×2=6e-
得到電子2e-×3=6e-
可以從氧化還原反應角度來配平
1、看N:
(NH4)
+
—
N2
-3
價
變0
價,1個N失去3個電子,至少有2個N失去電子變成N2,失去電子總數至少為2*3=6個
2、看S:
(SO4)2-,
—
SO2
+6
價
變+4
價,1個S得到2個電子,
3、依據得失電子總數相等原則,失電子至少6,得電子至少2,最小公倍數為6.
即SO2
前面配
3,
N2前面配1(不需寫出)
(NH4)2SO4——3
SO2+N2
+H2O+NH3
4、配左邊
(NH4)2SO4
,應該是配3
(因為右邊有3個S)
3
(NH4)2SO4——3
SO2+N2
+H2O+NH3
5、再配其他H2O和
NH3,
3
(NH4)2SO4——3
SO2+
N2
+
6H2O+4NH3
6、完成,把單劃線改成
等號
3(NH4)2SO4
=
4NH3
+
3SO2
+
N2
+
6H2O
沈陽華英高考復讀學校網站有很多高考學習相關文章,你可以去看看,希望對你的學習有所幫助!
Ⅱ 高中化學,怎麼根據得失電子配平化學方程式,
有機物的主要成分是C、H所以生成物有CO2和H2O.CO2的系數等於該有機物系數和C原子的角標之積.H2O的系數等於該有機物系數和H原子的角標之積 根據CO2和H2O在推斷出O2的系數.
如2C2H6+7O2--------4CO2+6H2O
本題正確的方程式為:
2C2H2+5O2----4CO2+4H2O
Ⅲ 如何用得失電子守恆來配平化學方程式
氧化還原反應的配平,一般利用正負化合價變化總數相等的方法,即:化合價升降法。化合價升降法配平氧化還原反應的關鍵:
1、正確標出變價元素的化合價;
2、變價要「對口」;即:同種元素不同價態的物質發生氧化還原反應時,要注意不能出現「化合價交叉」。
3、從含「全變價元素」的物質配平;
4、得失電子總數要相等。
化合價升降法配平的步驟:
1、標明變價元素的化合價。
2、列出化合價的變化數。
3、求最小公倍數。根據得失電子總數相等原則,求出使化合價升高總數等於化合價降低總數應用的系數。
4、配平全變價元素的物質。用步驟3的系數配平全變價元素的物質
5、根據原子種類和數目守恆、離子電荷守恆原則配平其餘物質。
望採納,謝謝
Ⅳ 怎麼利用電子的得失來配平已寫好的化學方程式. 高一
標出化合價發生變化的元素的化合價,根據化合價變化確定電子轉移數,化合價升高的失電子,轉移給化合價降低的元素。
做題時確定化合價升高的總數以及化合價降低的總數,使之相等就可以了。
Ⅳ 怎樣根據得失電子數配平化學反應方程式
一.
氧化還原反應的判斷通過標出反應前後各元素的化合價,可以看出有無元素發生化合價改變,從而得知此反應是否氧化還原反應。那如何來標化合價呢?對於常見的,根據原子核外電子排布規律寫出原子結構示意圖,應用所學知識寫出常見化合價。對於一些不常見的,首先標出常見化合價,根據已有知識:化合物的正負化合價之和為零,算出未知元素化合價的平均值,如:中氧是非金屬應顯最低負價,則三個鐵的化合價之和為,每一個鐵的化合價為。二.
配平前的准備工作左右相等原則(發生化合價升和降的元素):(1)元素從一種價態到一種價態生成物只有一種
Ⅵ 化學:根據電子得失配平方程式的方法,怎麼做
這種方法必須要熟知各種元素的常見化合價。
標出化合價
在等號左右兩端找到化合價發生變化的元素
升高的化合價和降低的化合價取最小公倍數,分別乘以相應的系數
再用觀察法繼續配平
注意:若升高化合價的元素和降低化合價的元素在同一物質中,要改變方法,把他們看成一個整體進行配平
Ⅶ 如何用得失電子守恆來配平化學方程式
Fe2O3+6HCl=2FeCl3+3H2O
前後得失電子不發生變化,可以先把反應前後的物質化學式先寫出來,然後根據等號兩邊元素守恆定律配平。
Ⅷ 如何通過得失電子來配平化學方程式電子得失總數守恆法
配平方法:
氧化還原反應的配平,一般利用正負化合價變化總數相等的方法,即:化合價升降法.化合價升降法配平氧化還原反應的關鍵:
1、正確標出變價元素的化合價;
2、變價要「對口」;即:同種元素不同價態的物質發生氧化還原反應時,要注意不能出現「化合價交叉」.
3、從含「全變價元素」的物質配平;
4、得失電子總數要相等.
化合價升降法配平的步驟:
1、標明變價元素的化合價.2、列出化合價的變化數.
3、求最小公倍數.根據得失電子總數相等原則,求出使化合價升高總數等於化合價降低總數應用的系數.
4、配平全變價元素的物質.用步驟3的系數配平全變價元素的物質
5、根據原子種類和數目守恆、離子電荷守恆原則配平其餘物質.
例題分析:
例1、 Fe2O3+ CO—— Fe+ CO2
標明變價的元素的化合價
列出化合價的變化數
Fe2O3+ CO—— Fe+ CO2
↓3×2 ↑2
求最小公倍數
Fe2O3+ CO—— Fe+ CO2
↓3×2×1 ↑2×3 (1、3即為相應物質的系數)
配平全變價元素的物質 (1)Fe2O3 + (3)CO ——Fe + CO2
配平其餘物質 (1)Fe2O3 + (3)CO =(2)Fe + (3)CO2
再如 KBr + H2SO4(濃)— K2SO4 + SO2 + Br2 + H2O
Br:-1→ 0 上升1
S:+6→ +4 下降2
最小公倍數為2,但反應物中H2SO4的S不是全變價(生成物中還有K2SO4 +6價S)
所以升降法配平:
Br:-1→ 0 上升1×2
S:+6→ +4 下降2×1 1應配在生成物的SO2上,
(2)KBr + H2SO4(濃)— K2SO4 + (1)SO2 + Br2 + H2O
餘下觀察配平:
(2)KBr + (2)H2SO4(濃)= (1)K2SO4 + (1)SO2 + (1)Br2 + (1)H2O
Ⅸ 怎樣利用電子得失來配平化學方程式
配平方法:
氧化還原反應的配平,一般利用正負化合價變化總數相等的方法,即:化合價升降法。化合價升降法配平氧化還原反應的關鍵:
1、正確標出變價元素的化合價;
2、變價要「對口」;即:同種元素不同價態的物質發生氧化還原反應時,要注意不能出現「化合價交叉」。
3、從含「全變價元素」的物質配平;
4、得失電子總數要相等。
化合價升降法配平的步驟:
1、標明變價元素的化合價。 2、列出化合價的變化數。
3、求最小公倍數。根據得失電子總數相等原則,求出使化合價升高總數等於化合價降低總數應用的系數。
4、配平全變價元素的物質。用步驟3的系數配平全變價元素的物質
5、根據原子種類和數目守恆、離子電荷守恆原則配平其餘物質。
例題分析:
例1、 Fe2O3+ CO—— Fe+ CO2
標明變價的元素的化合價
列出化合價的變化數
Fe2O3+ CO—— Fe+ CO2
↓3×2 ↑2
求最小公倍數
Fe2O3+ CO—— Fe+ CO2
↓3×2×1 ↑2×3 (1、3即為相應物質的系數)
配平全變價元素的物質 (1)Fe2O3 + (3)CO ——Fe + CO2
配平其餘物質 (1)Fe2O3 + (3)CO =(2)Fe + (3)CO2
再如 KBr + H2SO4(濃)— K2SO4 + SO2 + Br2 + H2O
Br: -1→ 0 上升1
S: +6→ +4 下降2
最小公倍數為2,但反應物中H2SO4的S不是全變價(生成物中還有K2SO4 +6價S)
所以升降法配平:
Br: -1→ 0 上升1×2
S: +6→ +4 下降2×1 1應配在生成物的SO2上,
(2)KBr + H2SO4(濃)— K2SO4 + (1)SO2 + Br2 + H2O
餘下觀察配平:
(2)KBr + (2)H2SO4(濃)= (1)K2SO4 + (1)SO2 + (1)Br2 + (1)H2O
希望我的方法能對你有所幫助,滿意請給個評分,謝謝。
Ⅹ 怎樣用得失電子來配平化學方程式
利用電子得失配平化學方程式利用電子得失配平化學方程式利用電子得失配平化學方程式利用電子得失配平化學方程式
氧化還原反應的配平,一般利用正負化合價變化總數相等的方法,即:化合價升降法。化合價升降法配平氧化還原反應的關鍵:
1、正確標出變價元素的化合價;
2、變價要「對口」;即:同種元素不同價態的物質發生氧化還原反應時,要注意不能出現「化合價交叉」。
3、從含「全變價元素」的物質配平;
4、得失電子總數要相等。
化合價升降法配平的步驟:
1、標明變價元素的化合價。
2、列出化合價的變化數。
3、求最小公倍數。根據得失電子總數相等原則,求出使化合價升高總數等於化合價降低總數應用的系數。
4、配平全變價元素的物質。用步驟3的系數配平全變價元素的物質
5、根據原子種類和數目守恆、離子電荷守恆原則配平其餘物質。
例題分析:
例1、
fe2o3+
co——
fe+
co2
標明變價的元素的化合價
列出化合價的變化數
fe2o3+
co——
fe+
co2
↓3×2
↑2
求最小公倍數
fe2o3+
co——
fe+
co2
↓3×2×1
↑2×3
(1、3即為相應物質的系數)
配平全變價元素的物質
(1)fe2o3
+
(3)co
——fe
+
co2
配平其餘物質
(1)fe2o3
+
(3)co
=(2)fe
+
(3)co2
再如
kbr
+
h2so4(濃)—
k2so4
+
so2
+
br2
+
h2o
br:
-1→
0
上升1
s:
+6→
+4
下降2
最小公倍數為2,但反應物中h2so4的s不是全變價(生成物中還有k2so4
+6價s)
所以升降法配平:
br:
-1→
0
上升1×2
s:
+6→
+4
下降2×1
1應配在生成物的so2上,
(2)kbr
+
h2so4(濃)—
k2so4
+
(1)so2
+
br2
+
h2o
餘下觀察配平:
(2)kbr
+
(2)h2so4(濃)=
(1)k2so4
+
(1)so2
+
(1)br2
+
(1)h2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