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生化需氧量與化學需氧量的關系
不可以.
生化需氧量有生物的作用在裡面,而化學需氧量主要就是化學的直接氧化還原作用.
② 如何增加水裡的含氧量
1、生物增氧。草缸中水生植物、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所釋放出的氧氣,水生植物的盛衰對水體溶氧起著重要的作用。正常情況下草缸的溶氧量高於裸缸。
2、機械增氧。通過氣泵、潛水泵等形式強制充氧。氣泵強制充氧是我們主要的供氧途徑。
3、化學增氧。加入化學葯品增氧。目前使用的化學增氧劑主要有過氧化鈣、過氧化氫和過氧二硫銨等。
4、換水增氧。更換新水可提高溶氧量,在換水過程中水流經過一定的流程和落差可使溶氧量提高。
③ 不用氧氣泵的時候怎樣才能增加水中的含氧量
增加水流。
聽一個做器材的朋友講的,氣泵的作用不全是往水體裡面打氧,主要是把下層的水帶到上層和空氣接觸增加溶氧。所以說增加水體的上下流動也能起到溶氧的作用。
④ 如何增加養魚池中的含氧量化學拓展題
投入過氧化鈣,生成氫氧化鈣和氧氣,不要用過氧化鈉,因為過氧化鈉與水反應生成氫氧化鈉,氫氧化鈉的鹼性遠遠強於只是微溶於水的氫氧化鈣。
⑤ 生化需氧量的測定
容量法
方法提要
生化需氧量是指在有氧條件下,微生物分解水中有機有物的生物化學過程所需溶解氧的量。
取原水或經過稀釋的水樣,使其中含足夠的溶解氧,將該樣品同時分為兩份。一份測定當日溶解氧的質量濃度,另一份放入20℃培養箱內培養5d後再測其溶解氧的質量濃度,兩者之差即為5d生化需氧量(BOD5)。
儀器
恆溫培養箱(20±1)℃。
細口玻璃瓶2000mL。
量筒1000mL。
玻璃攪拌棒玻璃棒底端套上一塊比量筒口徑略小於1mm厚的硬橡膠圓塊,棒的長度以可伸至量筒底部為宜。
培養瓶250mL。
試劑
硫酸。
氯化鈣溶液(27.5g/L)。
氯化鐵溶液(0.25g/L)稱取0.25gFeCl3·6H2O溶於蒸餾水中,稀釋至1000mL。
硫酸鎂溶液(22.5g/L)稱取22.5gMgSO4·7H2O溶於蒸餾水中,稀釋至1000mL。
磷酸鹽緩沖溶液(pH7.2)稱取8.5gKH2PO4、21.75g磷酸氫二鉀和(K2HPO4)、33.4gNa2HPO4和1.7gNH4Cl,溶於蒸餾水中,稀釋至1000mL。
稀釋水在2000mL玻璃瓶內裝入一定量的蒸餾水(含銅量小於0.01mg/L),在20℃條件下用水泵或無油空氣壓縮機連續通入經活性炭過濾的空氣8h,予以曝氣,靜置5~7d,使溶解氧穩定,其溶解氧質量濃度應為8~9mg/L。
臨用時,每升稀釋水中加入無機鹽溶液(CaCl2、FeCl3·6H2O、MgSO4·7H2O和磷酸鹽緩沖液)各1.0mL,混勻,稀釋水的20℃5d生化需氧量應在0.2mg/L以下。
接種稀釋水
接種液將生活污水在20℃條件下放置24~36h取上清液,備用。
接種稀釋水於每升稀釋水中加入接種液10~100mL。
葡萄糖-谷氨酸溶液稱取於103℃烘烤1h的葡萄糖和谷氯酸各150mg於純水中,稀釋至1000mL,臨用時配製。
氫氧化鈉溶液c(NaOH)=1mol/L。
氟化鉀溶液(40g/L)。
疊氮化鈉溶液(2g/L)。
硫酸錳溶液(480g/L)稱取480g硫酸錳(MnSO4·4H2O)或400gMnSO4·2H2O或380gMnCl2·2H2O溶於蒸餾水中,過濾後稀釋至1000mL。
鹼性碘化鉀溶液稱取500gNaOH溶於300~400mL蒸餾水中,稱取150gKI(或NaI)溶於250mL蒸餾水中,將以上兩液合並,加水至1000mL,靜置,加0.05mol/LNa2S2O3標准溶液,用新煮沸放冷的蒸餾水準確稀釋為0.02500mol/L。
澱粉溶液(5g/L)。
分析步驟
水樣採集後應盡快分析,采樣後2h以內開始分析則不需冷藏。如不能及時分析,采樣後即保存在4℃或低於4℃的冷藏箱內,應在采樣後6h內進行分析。
1)樣品預處理。水樣pH應為6.5~7.5,水受到廢水污染時,可用0.5mol/LH2SO4或NaOH溶液予以調整。
含有少量余氯水樣,放置1~2h後即可消失。余氯大於0.1mg/L,可加入Na2S2O3除去,其加入量可用碘量法測定。
受工業廢水污染的水樣,由於其中可能含有其他有害物質,如金屬離子等,應根據具體情況予以處理。
當水樣中含有0.1mg/L以上的亞硝酸鹽時,可於每升稀釋水中加入2mg亞甲藍或3mL疊氮化鈉溶液處理。
當水樣中含有1mg/L以下的亞鐵鹽時,可於每升水中加入2mLKF溶液。
2)直接培養法。適用於較清潔的水樣。用虹吸法吸出兩份水樣於溶解氧瓶中,一瓶立即測定溶解氧,另一瓶立即放入(20±1)℃恆溫培養箱中,培養5d後取出,再測定溶解氧。兩者之差即為水樣的生化需氧量。
3)稀釋培養法。確定水樣稀釋倍數:根據酸性KMnO4測得耗氧量(mg/L),以1~3除之,其商即為水樣的需稀釋的倍數。
4)稀釋方法。
A.連續稀釋法,先從稀釋倍數小的配起,繼用第1個稀釋倍數的剩餘水,再注入適量稀釋用水配製成第2個稀釋倍數,以此類推。
B.稀釋操作方法。
a.將水樣小心混勻(注意勿產生氣泡),根據稀釋培養法確定的稀釋比例,取出所需體積的水樣,沿筒壁移入量筒中,然後細心地用虹吸管將配好的稀釋水或接種稀釋水加至刻度,用特製的攪拌棒在水面以下緩緩上下攪動4~5次,立即將筒中稀釋水樣用虹吸法注入兩個預先編號的培養瓶中,注入時使水沿瓶口緩緩流下,以防產生氣泡。水樣滿後,塞緊瓶塞,並於瓶口凹處注滿稀釋水,此為第1個稀釋度。
b.在上述分析步驟中,量筒內尚剩有水樣,根據第2個稀釋度需要用虹吸法向筒中注入稀釋水或接種稀釋水以下分析步驟重復上述操作,即為第2個稀釋度,按同法可做第3個稀釋度。
c.另取兩個編號的溶解氧瓶,用虹吸法注入稀釋水或接種稀釋水,塞緊後用稀釋水封口作為空白。
d.檢查各瓶編號,從空白及每一個稀釋水樣瓶中各取1瓶放入(20±1)℃培養箱中培養5d,剩餘各一瓶測定培養前溶解氧。
5)溶解氧固定。立即將分度吸管插入培養瓶液面以下,加1mLMnSO4溶液,再按同方法加入1mL鹼性溶液。蓋緊瓶塞(瓶內勿留氣泡),將水樣顛倒混勻一次,靜置數分鍾,使沉澱重新下降至瓶中部。
6)釋出碘。用分度吸管沿瓶口加入1mLH2SO4蓋緊瓶塞,顛倒混勻,靜置5min。
7)滴定。將上述溶液倒入250mL碘量瓶中,並用蒸餾水洗滌解氧瓶2~3次,用Na2S2O3標准溶液滴定至溶液呈淡黃色,加入1mL澱粉溶液,繼續至藍色剛好褪去為止,記錄用量(V1)。
8)計算:
岩石礦物分析第四分冊資源與環境調查分析技術
式中:ρ(O2)為水中溶解氧的質量濃度(以O2計),mg/L;c為硫代硫酸鈉標准溶液的濃度,mol/L;V1為硫代硫酸鈉標准溶液用量,mL;8為1/2氧的摩爾質量的數值,單位用g/mL;V為水樣體積,mL。
每天檢查瓶口是否保持水封,經常添加封口水及控制培養箱溫度;
培養5d後取出培養瓶,倒盡封口水,立即測定培養後的溶解氧,溶解氧測定方法同上。
9)標准溶液校核。將葡萄糖-谷氨酸標准溶液,以2%稀釋比例,其BOD5結果應為(200±37)mg/L。如不在此范圍內,說明實驗有誤,應找原因。
分析結果的計算
1)直接培養法。按下式計算5d生化需氧量(BOD5)的質量濃度:
岩石礦物分析第四分冊資源與環境調查分析技術
2)稀釋培養法。按下式計算5d生化需氧量(BOD5)的質量濃度:
岩石礦物分析第四分冊資源與環境調查分析技術
式中:ρ(BOD5)為水樣的5d生化需氧量的質量濃度,mg/L;ρ1為水樣培養液在培養前的溶解氧的質量濃度,mg/L;ρ2為水樣培養液在培養5d後的溶解氧的質量濃度,mg/L;ρ3為稀釋水(或接種稀釋水)在培養前的溶解氧的質量濃度,mg/L;ρ4為稀釋水(或接種稀釋水)在培養5d後溶解氧的質量濃度,mg/L;f1為稀釋水(或接種稀釋水)在培養液中所佔比例;f2為水樣在稀釋培養液中所佔比例。f1、f2的計算為:
岩石礦物分析第四分冊資源與環境調查分析技術
3)結果確定。測定2個或2個以上稀釋度的溶解氧降低量應為40%~70%,即可取平均值計算。
水樣稀釋後溶解降低率:
岩石礦物分析第四分冊資源與環境調查分析技術
式中:ρ5為水樣稀釋後溶解氧降低率,%;ρ1、ρ2同上。
⑥ 增加水中含氧量有什麼土辦法
化學方法:加入過氧化鋇(BaO2)
物理方法:翻動水或者增氧機土辦法就是攪動水。。。
⑦ 怎樣增加水中的含氧量
增加含氧量有以下:
1、生物增氧。草缸中水生植物、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所釋放出的氧氣,水生植物的盛衰對水體溶氧起著重要的作用。正常情況下草缸的溶氧量高於裸缸。
2、機械增氧。通過氣泵、潛水泵等形式強制充氧。氣泵強制充氧是我們主要的供氧途徑。
3、化學增氧。加入化學葯品增氧。目前使用的化學增氧劑主要有過氧化鈣、過氧化氫和過氧二硫銨等。
4、換水增氧。更換新水可提高溶氧量,在換水過程中水流經過一定的流程和落差可使溶氧量提高。
(7)如何化學增加生化中的含氧量擴展閱讀:
水中飽和氧含量取決於20℃時的度。一般情況下,飽和溶解氧濃度8~9mg/L在20℃時約為轉。水中飽和溶解氧的值也受鹽度的影響。
在自然水中,氧的濃度一般低於飽和溶解氧的濃度。這是由於水中存在有機物(特別是污染的水),微生物(細菌)可以利用有機物生長和消耗水中的一些氧氣。
摘要天然水體溶解氧濃度經常被用來作為水環境質量的指標。
⑧ 生化需氧量
(一)BOD簡介
BOD(Biochemical Oxygen Demand的簡寫):生化需氧量或生化耗氧量(五日化學需氧量),表示水中有機物等需氧污染物質含量的一個綜合指示。說明水中有機物由於微生物的生化作用進行氧化分解,使之無機化或氣體化時所消耗水中溶解氧的總數量。其單位ppm或毫克/升表示。其值越高說明水中有機污染物質越多,污染也就越嚴重。 為了使檢測資料有可比性,一般規定一個時間周期,在這段時間內,在一定溫度下用水樣培養微生物,並測定水中溶解氧消耗情況,一般採用五天時間,稱為五日生化需氧量,記做BOD5。數值越大證明水中含有的有機物越多,因此污染也越嚴重。 BOD,生化需氧量(BOD)是一種環境監測指標,主要用於監測水體中有機物的污染狀況。一般有機物都可以被微生物所分解,但微生物分解水中的有機化合物時需要消耗氧,如果水中的溶解氧不足以供給微生物的需要,水體就處於污染狀態。BOD才是有關環保的指標。編輯本段(二)BOD計算
生化需氧量的計算方式如下: BOD(mg / L)=(D1-D2) / P D1:稀釋後水樣之初始溶氧(mg / L) D2:稀釋後水樣經 20 ℃ 恆溫培養箱培養 5 天之溶氧(mg / L) P=【水樣體積(mL)】 / 【稀釋後水樣之最終體積(mL)】 生化需氧量和化學需氧量的比值能說明水中的有機污染物有多少是微生物所難以分解的。微生物難以分解的有機污染物對環境造成的危害更大。
⑨ 怎樣才能增加水中的含氧量
增加水流。
聽一個做器材的朋友講的,氣泵的作用不全是往水體裡面打氧,主要是把下層的水帶到上層和空氣接觸增加溶氧。所以說增加水體的上下流動也能起到溶氧的作用
⑩ 如何增加血液中的含氧量
建議:食補+運動
血液運輸氧主要靠血液中的血紅蛋白,鐵是血紅蛋白的重要組成物質,多吃一些含鐵的食物,含鐵較多的食物有豬肝、蛤蜊、海帶、黑木耳、魚、雞、牛肉、蛋、紫菜、菠菜、芝麻、紅棗、山葯、豆類等,此外,在吃含鐵食物的同時,也要多吃富含維生C的水果及蔬菜,這樣更有助於鐵質的吸收和利用。另外保健品不推薦,因為價格實在是高...
適當的運動可以增強心肺功能,促進血液循環,增強血液的載氧能力,提高組織利用氧的能力,改善新陳代謝……
運動強度不宜過大,從每天堅持走6000步開始,逐漸縮短時間,提高運動強度。
其實方法都是因人而異的,關鍵是量力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