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實驗用後化學試劑剩餘廢液的處理有相關標准或法規嗎
實驗用後化學試劑剩餘廢液的處理有相關標准或法規
一、有毒有害廢液及廢舊試劑的存放 實驗室的廢棄化學試劑和實驗產生的有毒有害廢液、廢物,嚴禁向下水口傾倒或隨垃圾丟棄,不可將廢棄的化學試劑放在樓道、陽台、庭院等公共場合,違者將受到嚴格追查和處罰。有毒有害廢液及廢棄化學試劑應按下述規定放置: 1. 固體,一般應保存在(原)舊試劑瓶中,並註明是廢棄試劑,暫存在試劑櫃中。 2. 液體,化學化工學院統一購置塑料桶(分三類並印有標志)發給各化學實驗室,用以分別收集含鹵素有機物、一般有機物、無機物廢液。廢液收集桶應隨時蓋緊,並放於實驗室較陰涼的位置。進入廢液收集桶的主要有毒有害成分須在《化學廢棄物記錄單》上登記,要寫有毒有害成分的全稱或化學式,不可寫簡稱或縮寫。桶滿後,將記錄單粘貼在相應的桶上。 3. 有害廢液不包括含劇毒試劑的廢液,劇毒廢液不可直接放入上述三類收集桶中,其具體處理辦法見我院「關於劇毒試劑管理的補充規定」。 二、有毒有害廢液及廢棄試劑的消納處理 1. 廢液的回收處理 實驗室的廢液桶裝滿後,相應的實驗技術人員通知實驗中心,由實驗中心安排人員收運廢液,同時發空桶。 回收的廢液暫時集中存放,視存量適時與主管部門和化學危險品處理廠聯系進行消納。收運及消納工作由實驗中心的相關人員負責組織、院辦公室協調配合。 2. 廢棄試劑的回收處理 當實驗室准備處理廢棄化學試劑(固體、液體)時,可填寫《廢棄試劑登記表》,交到實驗中心,由實驗中心負責聯系處理或消納。實驗中心在處理消納的前一天通知實驗室將廢棄試劑放到指定位置。 3. 廢棄劇毒試劑的回收處理 當實驗室准備處理廢棄劇毒化學試劑(固體、液體)時,可填寫《廢棄劇毒試劑登記表》,交到實驗中心,由實驗中心負責與主管部門聯系處理或消納。試劑庫
在處理消納之前通知實驗室將廢棄劇毒試劑送到實驗中心,處理之後實驗中心將公安局開據的《劇毒試劑消納單》復印件發給實驗室,以便銷帳。
❷ 實驗室廢物,廢液處理辦法有哪些
一、實驗室廢棄物收集的一般辦法
1、分類收集法:按廢棄物的類別性質和狀態不同,分門別類收集。
2、按量收集法:根據實驗過程中排出的廢棄物的量的多少或濃度高低予以收集。
3、相似歸類收集法:性質或處理方式、方法等相似的廢棄物應收集在一起。
4、單獨收集法:危險廢棄物應予以單獨收集處理。
二、實驗室處理廢液的一般原則
在證明廢棄物已相當稀少而又安全時,可以排放到大氣或排水溝中;盡量濃縮廢液,使其體積變小,放在安全處隔離儲存;利用蒸餾、過濾、吸附等方法,將危險物分離,而只棄去安全部分;無論液體或固體,凡能安全燃燒的則燃燒,但數量不宜太大,燃燒時切勿殘留在害氣體或燒余物,如不能焚燒時,要選擇安全場所填埋,不合其裸露在地面上。
一般有毒氣體可通過通風櫥或通風管道,經空氣稀釋後排除,大量的有毒氣體必須通過與氧充分燃燒或吸附處理後才能排放。
廢液應根據其化學特性選擇合適的容器和存放地點,通過密閉容器存放,不可混合貯存,標明廢物種類,貯存時間,定期處理。
三、實驗室三廢處理方法
(一)、廢氣的處理
所有產生廢氣的實驗必須備有吸收或處理裝置。 如NO2,SO2,Cl2,H2S,HF等可用導管通入鹼液中使其大部分吸收後排出;在反應、加熱、蒸餾中,不能冷凝的氣體,排入通風櫥之前,要進行吸收或其他處理,以免污染空氣。常用的吸收劑及處理方法如下:
1.1、 氫氧化鈉稀溶液:處理鹵素、酸氣(如HCl,SO2,H2S,HCN等等)、甲醛、醯氯等等。 1.2、 稀酸(H2SO4或HCl):處理氨氣、胺類等等。 1.3、 濃硫酸:吸收有機物。 1.4、 活性碳、分子篩等吸附劑:吸收氣體、有機物氣體。 1.5、 水:吸收水溶性氣體,如氯化氫、氨氣等。為避免回吸,處理時用防止 回吸的儀器。 1.6、 氫氣、一氧化碳、甲烷氣:如果排出量大,應裝上單向閥門,點火燃燒。 但要注意,反應體系空氣排凈以後,再點火。最好,事先用氮氣將空氣趕走再反應。 1.7、 較重的不溶於水揮發物:導入水底,使下沉。吸收瓶吸入後再處理。
(二)、廢液的處理
實驗室廢液可以分別收集進行處理,下面介紹幾種處理方法: 2.1、 無機酸類:將廢酸慢慢倒入過量的含碳酸鈉或氫氧化鈣的水溶液中或用 廢鹼互相中和,中和後用大量水沖洗。 2.2、 氫氧化鈉、氨水:用6mol/L鹽酸水溶液中和,用大量水沖洗。 含氰廢液:加入氫氧化鈉使pH值在10以上,加入過量的高錳酸鉀(3%)溶液,使CN- 氧化分解。如含量高,可加入過量的次氯酸鈣和氫氧化鈉溶液。 2.3、 普通簡單的廢液: 如石油醚、乙酸乙酯、二氯甲烷等可直接倒入廢液桶 中,廢液桶盡量不要密封,不能裝太滿(3/4即可)。 2.4、 有特殊刺激性氣味的液體倒入另一個廢液桶內立即封蓋,統一處理。
廢液處理注意事項
實驗室廢液不同於工業廢水,實驗室廢液的成份及數量穩定度低,種類繁多且濃度高。所以,實驗室廢液處理的危險性也相對增高。
有關處理時,一些應注意事項敘述如下:
1.充分了解處理的方法:
實驗室廢液的處理方法因其特性而異,任一廢液如未能充分了解其處理方法,切勿嘗試處理,否則極易發生意外。
2.注意皮膚吸收致毒的廢液:
大部份的實驗室廢液觸及皮膚僅有輕微的不適,少部分腐蝕性廢議會傷害皮膚,有一部份廢液則會經由皮膚吸收而致毒,最著名的例子則為高雄縣大樹鄉造成二人死亡之苯胺廢液。會經由皮膚吸收產生劇毒的廢液,於搬運或處理時需要特別注意,不可接觸皮膚。
3.注意毒性氣體的產生:
實驗室廢液處理時,如操作不當會有毒性氣體產生,最常見者列舉如下: (1)氰類與酸混合會產生劇毒的氰酸。
(2)漂白水與酸混合會產生劇毒性之氯氣或偏次氯酸。 (3)硫化物與酸混合會產生劇毒性之硫化物。
4.注意爆炸性物質的產生:
實驗室廢液處理時,應完全按照已知的處理方法進行處理,不可任意混咱其他廢液,否則容易產生爆炸的危險。一些較易產生爆炸危害的混合物列舉如下: (1)迭氮化納與鉛或銅的混合。(2)胺類與漂白水的混合。 (3)硝酸銀與酒精的混合。(4)次氯酸鈣與酒精的混合。 (5)丙酮再鹼性溶液下與氯仿的混合。(6)硝酸與醋酸酐的混合。 (7)氧化銀、氨水、酒精酸種廢液的混合。 其他一些極容易產生過氧化物的廢液(如:異丙醚),也應特別注意,因過氧化物極易因熱、摩擦、沖擊而引起爆炸,此類廢液處理前應將其產生的過氧化物先行消除。
5.其他應注意事項:
實驗室廢液因濃度高,易於處理時因大量放熱火反應速率增加而致發生意外。為了避免這種情形,再處理實驗室廢液時應把握下列原則: (1)少量廢液進行處理,以防止大量反應。 (2)處理劑倒入時應緩慢,以防止激烈反應。 (3)充分攪拌,以防止局部反應。 必要時於水溶性廢液中加水稀釋,以緩和反應速率以及降低溫度上升的速率,如處理設備含有移設裝置則更佳。
(三)、固體廢棄物的處理:
3.1、 沾附有有害物質的濾紙、包葯紙、棉紙、廢活性炭及塑料容器等東西, 不要丟入垃圾箱內,要分類收集。 3.2、 廢棄不用的葯品可交還倉庫保存或用合適的方法處理掉。 3.3、 廢棄玻璃物品單獨放入紙箱內;廢棄注射器針頭統一放入專用容器內, 注射管放入垃圾箱內。 3.4、乾燥劑和硅膠可用垃圾袋裝好後放入帶蓋得垃圾桶內;其他廢棄的固體葯品包裝好後集中放入紙箱內,放到液體廢液集中放置點由專業回收公司處理(劇毒,易爆危險品要先預處理)。
❸ 化學實驗室廢棄的液體、固體怎麼樣處理
實驗室廢物、廢液處理辦法 1.目的:為防止實驗室的污染擴散,對人員和環境燒毀處理,日產日清。 液體廢物一般可加漂白粉進行氯化消毒處理。固體可燃性
❹ 誰有實驗室廢棄物處理的方法啊越全面越好
實驗室廢棄物的處理
一、實驗室一般化學廢棄物(化學廢液)的處理
實驗室化學廢液產量大,處理任務重,是三廢處理中的重要環節。廢液處理必須分類收集、安全存放,嚴禁隨意排放。在廢液桶上將廢棄物的詳細情況,如廢棄物的成份、含量、性質、收集日期、負責人等信息填寫在廢液收集單上,貼上標簽,由專職人員定期交由學校回收處理。
二、實驗室氣體廢棄物(廢氣)的處理
1、對少量的有毒氣體可通過通風設備(通風櫥或通風管道)經稀釋後排至室外,通風管道應有一定高度,使排出的氣體易被空氣稀釋。
2、大量的有毒氣體必須經過處理如吸收處理或與氧充分燃燒,然後才能排到室外,如氮、硫、磷等酸性氧化物氣體,可用導管通入鹼液中,使其被吸收後排出。
3、對於生物安全櫃、超凈工作台、紫外燈等採用紫外臭氧殺菌的設備,由於臭氧分解的半衰期為20~50min,因此消毒結束後,需關閉紫外燈至少半個小時以上再進行無菌操作實驗。
三、實驗室固體廢氣物(廢渣)的處理
對固體廢棄物的處理,同廢液處理類似,需根據其性質進行分類收集處理,禁止隨意混合存放。其中,需特別的注意事項如下:
1、存放實驗廢棄物必須使用標記有「醫療廢物」的專用黃色塑料袋,存放生活垃圾必須使用黑色塑料袋。
2、使用過的微生物、細胞等培養材料的固體廢棄物,如:培養基、培養瓶、培養皿、培養板等需經過有效的消毒處理(如高壓蒸汽滅菌30min、或有效氯溶液浸泡2-6h)後方可丟棄或清洗。
3、鑒於溴化乙錠(EB)的強誘變性,研究院不鼓勵使用EB染料,建議選用毒性小的新型替代染料(如熒光染料、花箐類染料等)。如果一定要使用EB,則EB污染過的廢棄物嚴禁隨意丟棄,必須經過有效的凈化處理(如使用專業的EB清除劑或採用活性炭吸附、氧化使其失活等方法)。
(4)化學液體垃圾怎麼處理擴展閱讀:
化學廢棄物按污染物形態分類
(1)廢水。實驗室產生的廢水包括多餘的樣品、標准曲線及樣品分析殘液、失效的貯藏液和洗液、大量洗滌水等。幾乎所有的常規分析項目都不同程度存在著廢水污染問題。這些廢水中成分包羅萬象,包括最常見的有機物、重金屬離子和有害微生物等及相對少見的氰化物、細菌毒素、各種農葯殘留、葯物殘留等。
(2)廢氣。實驗室產生的廢氣包括試劑和樣品的揮發物、分析過程中間產物、泄漏和排空的標准氣和載氣等。通常實驗室中直接產生有毒、有害氣體的實驗都要求在通風櫥內進行,這固然是保證室內空氣質量、保護分析人員健康安全的有效辦法,但是月直接污染了環境空氣。實驗室廢氣包括酸霧、甲醛、苯系物、各種有機溶劑等常見污染物和汞蒸汽、光氣等較少遇到的污染物。
(3)固體廢物。實驗室產生的固體廢物包括多餘樣品、分析產物、消耗或破損的實驗用品(如玻璃器皿、紗布)、殘留或失效的化學試劑等。這些固體廢物成分復雜,涵蓋各類化學、生物污染物,尤其是不少過期失效的化學試劑,處理稍有不慎,很容易導致嚴重的污染事故。
❺ 化學性廢物應放入什麼包裝袋
化學性廢物應放入黃色包裝袋。
化學性廢物是在診斷、試驗、清潔、管理、消毒過程中產生的,具有毒性、腐蝕性、易燃性、反應性或遺傳毒性的化學廢棄物品。包括固體、液體、氣體廢物,如廢棄的化學試劑、化學消毒劑、汞血壓計、汞溫度計等。
有害垃圾含有對人體健康有害的重金屬、有毒的物質或者對環境造成現實危害或者潛在危害的廢棄物。包括電池、熒光燈管、燈泡、水銀溫度計、油漆桶、部分家電、過期葯品及其容器、過期化妝品等。化學性廢物屬於有害垃圾,這些垃圾一般應放入黃色包裝袋,單獨回收或填埋處理。
危害:
化學性廢物伴隨醫療服務過程而發生,如處置不當,任意露天堆放,不僅佔用大量的土地,導致可利用土地資源的減少,而且大量的有毒廢渣或廢液在自然界到處流放,很容易就接觸到土壤,有的醫療衛生機構甚至將醫療廢物簡單掩埋,這對土壤的污染則是非常大的。
而化學性廢物的有毒物質一旦進入土壤,會被土壤所吸附,對土壤造成污染,殺死土壤中的微生物和原生動物,破壞土壤中的微生態,反過來又會降低土壤對污染物的降解能力;其中的酸、鹼和鹽類等物質會改變土壤的性質和結構,導致土質酸化、鹼化、硬化,影響植物根系的發育和生長。
❻ 化工垃圾如何處理
1. 穩定化/固化技術
(1)原理:通過無機凝硬性材料或化學穩定化葯劑將危險廢物轉變成高度不溶性的穩定物質。
(2)適用於:廢渣的處理,土壤的去污處理;無機廢物宜採用自膠結固化法,有機廢物宜採用無機物包容法。
(3)優點:技術較成熟,材料廉價且充足,能處置較大范圍的危險廢物,與焚燒以及堆肥相比,其處置成本更低。
(4)缺點:處置後廢物的體積和重量均有所增加、含有有機物的廢物在固化時較困難、處置過程中需要熟練的技術工人以及昂貴的設備,處置中操作不當會導致二次污染等。
2. 快速碳酸化技術
(1)原理:將危險固體廢棄物充分徹底的暴露在高濃度的二氧化碳環境中可加快其反應,最終用於礦物的碳酸化處置。
包括鋼鐵渣、電石渣、廢石灰、煤飛塵和廢棄物的焚化爐灰、廢棄的建築材料以及某些金屬在冶煉過程中的尾礦等。
(2)優點:能有效降低廢物中鉛、鋇等重金屬的浸出,可降低80%的重金屬濃度,制備出性能優越的建築材料。
(3)缺點:該技術的預處理過程繁瑣,處置成本較高,大規模應用還有諸多難題需要解決。
3、焚燒法
(1)原理:燃燒危險廢物使之分解並無害化的過程。焚燒是一種高溫熱處理技術,以一定的過剩空氣與被處理的廢物在焚燒爐內進行氧化燃燒反應,廢物中的有毒有害物質在高溫下氧化、熱解而被破壞,可同時實現廢物無害化、減量化、資源化。
焚燒法根據不同類型的焚燒設施適用於不同的危廢處理。焚燒裝置有回轉窯、流化床焚燒爐、固定床焚燒爐、多層床焚燒爐。
4. 等離子氣化技術
(1)原理:採用等離子火炬將廢物加熱至3000-5000℃,最高可至10000℃以上,使基本粒子的活動能量遠大於分子間化學鍵的作用,物質的微觀運動以原子熱運動為主,原來的物質將被打破為原子狀態而喪失活力,從而使危險廢物轉變成無害的物質。在此過程中,原料里的有機物被分解成可燃氣體,而無機融化成可冷卻為優質建築材料的液態渣。
(2)優勢:
1)爐內溫度高,可徹底摧毀二惡英和呋喃等物質,有效保證凈化後排放尾氣的無害化效果。
2)爐內高溫可使固體廢物中的無機成分(灰分等)被熔化,形成無害化的液態玻璃體,減少填埋,環保,具有資源利用價值。
3)產生的飛灰(屬危險廢物)可返回爐內作重熔處理並形成玻璃體,可基本省去穩定化/固化處理和填埋的繁瑣步驟。節省寶貴土地資源的最徹底末端解決措施。
4)規模和處置能力的設計彈性大,基本能處理各類固體廢物,特別是能解決當前許多危險廢物處理面臨的環保難題,適應性廣。
5)等離子氣化爐為常壓固定層氣化爐,操作安全;等離子體火炬為電加熱設備,開啟和停車方便;布置緊湊,佔地面積小。
6)效率較高,具有經濟競爭性。
5. 超臨界水氧化技術
(1)原理:以超臨界水作為反應介質,以過量的氧氣、雙氧水等作為氧化劑,將污泥中的有機污染物完全氧化成水、二氧化碳、氮氣和無機鹽。
(2)進展:目前該技術在城市污泥以及各種工業污泥處理中取得了重大進展,並且已在國內外開始了中試及商業化應用。
(3)優點:與濕式氧化法相比,該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氧化速率,產物無需再進行後續處理;與焚燒法相比,該節省了前期的脫水、乾燥所需費用,也避免了氮氧化物、二氧化硫和二惡英等有害物質的處理費用。
如今環保問題越來越受到國家政府的重視,環境保護不再是一句口號,目前國家政府已從企業乃至個人都制定了詳細的法律法規,嚴格執行,讓法律不再只「躺在紙上」。化工行業的廢料回收及處理更應強制執行,面對屢屢出現的化工廢料傾倒問題,國家及政府更應高度重視,嚴懲處罰的同時,科技研發上還應繼續加強,推動整個化工行業繼續轉型升級。
請做好危廢分類
❼ 化學性廢物是怎樣處理的
1、焚燒方法。可燃廢液可在燃燒爐內燃燒,量小的可在室外安全的地方燃燒;不可燃廢液可與可燃物混合或用燃燒器噴入焚燒爐。
可生產有害氣體如二氧化氮、二氧化硫、氯化氫等經燃燒後,即可燃燒。在裝有洗滌器的焚燒爐內燃燒,或用鹼液洗滌、燃燒廢氣以除去有害氣體;對於廢渣,可在易燃溶劑中溶解和燃燒。
2、吸附法。活性炭、硅藻土、鋁土礦、疊層織物、聚丙烯、聚酯片材、氨基甲酸乙酯泡沫塑料、草屑、鋸末等吸附劑與吸附劑一起被充分吸收和燃燒。
3、溶劑萃取法。對於低濃度含水廢水,可採用正己烷等不與水混溶的揮發性溶劑萃取,分離溶劑後焚燒。
4、蒸餾法。利用廢液中各組分的不同沸點,通過蒸餾或分餾去除有害組分。
5、中和法。酸鹼中和反應將酸鹼值調節到中性。
6、沉澱法。加入合適的沉澱劑,控制溫度和pH值,可以將有害成分去除到低溶解性的沉澱物或聚合物中。
7、水解法。在室溫或加熱條件下,可以加入氫氧化鈉或氫氧化鈣來水解容易水解的物質,如有機酸或無機酸的酯和一些有機磷化合物。如果水解產物無害,可以中和、稀釋和排放。如果水解產物有害,可在排放前通過吸附和其它適當方法進行處理。
8、氧化法。添加適當的氧化劑,如臭氧和氯化化合物,可以將有害成分轉化為無害或有害程度較低的物質。
9、還原法。對於重金屬,可添加適當的還原劑,如鐵屑、銅屑、硫酸亞鐵、亞硫酸氫鈉和硼氫化鈉,以將其轉化為易於分離和去除的形式。
10、化學處理:化學處理是採用化學方法破壞固體廢物中的有害成分,從而達到無害化,或將其轉變成為適於進一步處理、處置的形態。其目的在於改變處理物質的化學性質,從而減少它的危害性。這是危險廢物最終處置前常用的預處理措施,其處理設備為常規的化工設備。
❽ 化學廢料的處理
不知道是肥料還是廢料^^!
都告訴你吧:
==============================
我國城市生活垃圾及工業廢碴排放量特別巨大。北京市日排放量達1.5萬噸。武漢市僅武泰閘垃圾場日處理量達2000噸,整個武漢市有類似垃圾場6~7座。全國年產垃圾量達1.5億t左右,且增長率約為9%[10]。目前我國垃圾及工業廢碴的主要處理方法是填埋。每年因處理垃圾要佔用大量耕地。利用地下采空場填埋垃圾,是緩解耕地緊缺與填埋大量佔用耕地這對矛盾的一種良好辦法。
將生活垃圾及工業廢碴填埋到離城市近或充填料嚴重不足的礦山,既可經濟地充填處理采空場,又填埋了垃圾,是件兩全其美的事情。
盡管我國目前正在發展垃圾焚燒技術,但是我國垃圾成份不同於國外,灰、土等不可燃成分佔垃圾含量的60%以上。因此,在今後一段時期內垃圾填埋仍將成為我國最主要的垃圾處理方法。為了節省土地,在采空場填埋垃圾具有廣闊的前景。尤其埋藏條件較好,節理裂隙不發育或貫通性差的采空場,適當圍護、封閉後,將是放射性工業廢碴—核廢料、化學廢料的理想填埋場所之一。
1996年以前俄羅斯曾堆積6.4億m3核廢料,部分處於固態,其中含活性放射性約1.5GCi(1Ci=37G次衰變/s。切爾諾貝利核電站放射的泄漏值才為50~250MCi)。為了修建地下洞穴埋藏核廢料,防止放射線泄漏,俄羅斯科學院曾做了大量艱苦研究,耗費了巨額研究、建設資金。當今世界用地下洞穴埋藏核廢料的趨勢正在上升,如瑞典、德國、美國、英國、西班牙、比利時等國家都建成了一座或多座地下洞穴[3]。
-----------------------------------------------
固體廢物處置技術[轉帖]
固體廢物的處理和利用總的原則是先考慮減量化、資源化,以減少固體廢物的產生量與排放量,後考慮適當處理以加速物質循環,不論前面處理的如何完善,總要殘留部分物質,因此,最終處置是不可少的。
1、減量化法
據粗略統計,目前我國礦物資源利用率僅50~60%,能源利用率僅為30%,大約有40~50%沒有發揮生產效益就變成廢物,既污染環境,又浪費大量寶貴資源,其它行業也是如此。因此加強技術改造,提高資源的利用率,減少固體廢物產生大有可為。減量化一般有一下三種方法:
1)通過改變產品設計,開發原材料消耗少、包裝材料省的新產品,並改革工藝強化管理,減少浪費,以減少產品的單位耗量。
2)提高產品質量,延長產品壽命,盡可能減少產品廢棄的幾率和更換次數。
3)開發可多次重復使用的製品,使製成品循環使用以取代只能使用一次的製成品,如包裝食品的容器和瓶類。
2、資源化法
資源化法是通過各種方法從固體廢物中回收或製取物質和能源,將廢物轉化為資源,即轉化為同一產業部門或其它產業部門新的生產要素,同時達到保護環境的方法。其具體利用途徑有以下幾個方面:
1)作工業原材料:如從尾礦和廢金屬渣中回收金屬元素。南京礦務局等單位利用含鋁量高、含鐵量低的煤矸石製作鋁銨釩、三氧化二鋁、聚合鋁、二氧化硅等產品,從剩下余濾液中提取鉬、鎵、鈾、釩、鍺等稀有金屬。
2)回收能源:我國每年排放的煤矸石中,有3000多萬噸熱值在6276kJ/kg以上,可作沸騰爐燃料用於發電,全國已有2000多台沸騰爐,每年可節約大量優質煤。鶴崗、本溪等地還用煤矸石製造煤氣,回收能源。此外,還有垃圾填埋、焚燒回收能源及有機廢物分解回收燃料油、煤氣及沼氣等回收能源的方法。
3)作土壤改良劑和肥料:實踐證明,用粉煤灰改良土壤,對酸性土、粘性土和弱鹽鹼地都有良好效果,可使糧食增產10-30%。對水果、蔬菜也有增產效果。德國研究了用銅礦渣粉作肥料進行盆栽和大田的銅肥肥效試驗,結果表明:凡施用銅礦渣粉的都增產。許多試驗和實踐表明:硫鐵礦渣內含有多種有色金屬,可作為綜合微量元素肥料,同樣產生明顯的效果。
4)直接利用:如各種包裝材料直接利用。
5)作建築材料:利用礦渣、爐渣和粉煤灰等可製作水泥、磚、保溫材料等各種建築材料,也可作道路和地基的墊層材料。
我國傳統的牆體材料是粘土磚,每年生產1億塊磚需挖良田100畝,用煤1萬噸。我國每年的磚產量達數千億塊。這對我國寶貴的耕地是一個不小的威脅,而各種固體廢物大部分可以在建築材料生產方面找到途徑,這對於保護土地資源,改善環境具有重要意義。
3、處理法
固體廢物通過物理的、化學的、生物化學的方法,使其減容化、無害化、穩定化和安全化,以加速物質在環境中的在循環,減輕或消除環境污染。
l 物理處理:物理處理是通過濃縮或相變化改變固體廢物的結構,使之成為便於運輸、貯存、利用和處置的形態。物理處理方法包括壓實、破碎、分選、增稠、吸附、萃取等。物理處理也往往作為回收固體廢物中有用物質的重要手段加以採用。
l 化學處理:化學處理是採用化學方法破壞固體廢物中的有害成分達到無害化,或將其轉變成為適於進一步處理、處置的形態。由於化學反應條件復雜,影響因素較多,故化學處理方法通常只用在所含成分單一或所含幾種化學成分特性相似的廢物處理方面。對於混合廢物,化學處理可能達不到預期的目的。化學處理方法包括氧化、還原、中和、化學沉澱和化學溶出等。有些有害固體廢物,經過化學處理還可能產生富含毒性成分的殘渣,還須對殘渣進行解毒處理或安全處置。
l 生物處理:生物處理是利用微生物分解固體廢物中可降解的有機物,從而達到無害化和綜合利用。固體廢物經過生物處理,在容積、形態、組成等方面,均發生重大變化,因而便於運輸、貯存、利用和處置。生物處理方法包括好氧處理、厭氧處理、兼性厭氧處理。與化學處理方法相比生物處理在經濟上一般比較便宜,應用也相當普遍,但處理過程所需時間較長,處理效率有時不夠穩定。
(1)堆肥化:它是依*自然界廣泛分布的細菌、放線菌、真菌等微生物,人為地促進可生物降解的有機物向穩定的腐殖質的生物轉化過程。堆肥化的產物稱作堆肥,是一種具有改良土壤結構,增大土壤容水性、減少無機氮流失、促進難溶磷轉化為易溶磷、增加土壤緩沖能力和化學肥料的肥效等多種功效的廉價、優質土壤改良肥料。
根據堆肥化過程中微生物對氧的需求關系可分為厭氧堆肥與好氧堆肥兩種方法。好氧堆肥因其具有堆肥溫度高、基質分解比較徹底、堆制周期短、異味小等優點而被廣泛採用。按照堆肥方法的不同,好氧堆肥又可分為露天堆肥和快速堆肥兩種方法。
現代化堆肥生產通常由前處理、主發酵(一次發酵)、後發酵(二次發酵)、後處理、貯藏等五個工序組成。其中主發酵是整個生產過程的關鍵,應控制好通風、溫度、水分、碳氮比、碳磷比及pH等發酵條件。
(2)沼氣化:沼氣化亦稱厭氧發酵,是固體廢物中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脂肪等有機物在人為控制的溫度、濕度、酸鹼度的厭氧環境中經多種微生物的作用生成可燃氣體的過程。該技術在城市下水污泥、農業固體廢物、糞便處理中得到廣泛應用。它不僅對固體廢物起到穩定無害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可以生產一種便於貯存和有效利用的能源。據估計我國農村每年產農作物秸桿5億多噸,若用其中的一半製取沼氣,每年可生產沼氣500~600億m3。由此可見,沼氣化技術是控制污染、改變農村能源結構的一條重要途徑。
(3)廢纖維素糖化技術:廢纖維糖化是利用酶水解技術使之轉化成單體葡萄糖,然後可通過化學反應轉化為化工原料或生化反應轉化為單細胞蛋白質或微生物蛋白。
據估計,世界纖維素年凈產量約1000億噸,廢纖維素資源化是一項十分重要的世界課題。日本、美國已成功地開發了廢纖維糖化工藝流程。目前在技術上可行,經濟效益還需論證。如何開發成本低的處理方法,尋找更好的酶種,提高酶的單位生物分解能力,改善發酵工藝等問題有待進一步探索。
(4)廢纖維素飼料化-生產單細胞蛋白技術:該技術不需要糖化工序,而是將廢纖維經微生物作用,直接生產單細胞蛋白或微生物蛋白。目前,廢纖維素飼料化-生產單細胞蛋白技術是可行的,但在經濟上要有競爭性,仍有許多課題有待解決。
(5)細菌浸出:化能自養細菌將亞鐵氧化為高鐵(三價鐵)、將硫及還原性硫化物氧化為硫酸從而取得能源,從空氣中攝取二氧化碳、氧以及水中其它微量元素(如N、P等)合成細胞質。這類細菌生長在簡單的無機培養基中,並能耐受較高金屬離子和氫離子濃度。利用化能自養菌的這種獨特生理特性,從礦物料中將某些金屬溶解出來,然後從浸出液中提取金屬的過程,通稱為細菌浸出。該法主要用於處理如銅的硫化物和一般氧化物(Cu2O、CuO)為主的銅礦和鈾礦廢石,回收銅和鈾。對錳、砷、鎳、鋅、鉬及若干稀有元素也有應用前景。目前,細菌浸出在國內外得到大規模工業應用。
l 熱處理:熱處理是通過高溫破壞和改變固體的組成和結構,同時達到減容、無害化或綜合利用的目的。熱處理方法包括焚化、熱解、濕式氧化以及焙燒、燒結等。
(1)焚燒處理:焚燒處理即在高溫(800~1000℃)下,把固體中的可燃成分轉化為惰性殘渣,同時回收熱能,這對於處於能源危機的世界來說無疑是有重要作用的,也是近些年來這項技術在發達國家得以廣泛應用的原因。通過燃燒,可使固體廢物進一步減容,城市垃圾經燃燒後可減小體積80-90%,重量將減低75-80%,同時可以較徹底的消滅各種病原體,消除腐化源。相比之下,燃燒處理具有:<1>焚燒佔地小;<2>焚燒對垃圾處理徹底,殘渣二次污染危險小;<3>焚燒操作是全天候的不受天氣影響;<4>焚燒可安裝在接近垃圾源的地方,節約運輸費用;<5>焚燒的適用面廣,除城市垃圾以外的許多城市廢物也可採用焚燒方法進行凈化。但是,燃燒處理也有明顯缺陷,首先,仍然存在二次污染,燃燒仍然要排出灰渣、廢氣。特別是近年來出現的「二惡英」,其毒性比氰化物大1000倍,使人憂心忡忡;其次是單位投資和處理運轉成本較高;再次,就是對廢物有一定要求,即要求其熱值至少大於4000kJ/kg。因此,對經濟不發達國家來說,城市垃圾幾乎達不到此要求,故很難普遍推廣使用。
燃燒一般要經過脫水、脫氣、起燃、燃燒、熄滅等過程。控制此過程的因素主要有三個,即時間、溫度和燃料與空氣混合的湍流混合程度(習慣稱三T)。一般認為,燃燒時間與固體廢物粒度的平方近似成正比,粒度越細,其與空氣的接觸面積愈大,燃燒進行就越快,廢物停留時間就越短。另外,燃燒中氧氣濃度越高,燃燒速度和質量就愈高,因此,必須使燃料中有足夠的空氣流動,燃料與空氣的湍流混合度越高,對燃燒的進行越有利。
一般來講,燃燒的工藝包括固體廢物的貯存、預處理、進料系統、燃燒室、廢氣排放與污染控制、排渣、監控測試,能源回收等12大系統。
(2)熱解:熱解是將有機物在無氧或缺氧條件下高溫(500~1000℃)加熱,使之分解為氣、液、固三類產物,氣態的有氫、甲烷、碳氫混合物、一氧化碳等可燃氣體;液態的有含甲醇、丙酮、醋酸、乙醛等成分的燃料油;固態的主要為固體碳。該法的主要優點是能夠將廢物中的有機物轉化為便於貯存和運輸的有用燃料,而且尾氣排放量和殘渣量較少,是一種低污染的處理與資源化技術。
(3)濕式氧化:濕式氧化又稱濕式燃燒法。它是指有機物料在有水介質存在的條件下,加以適當的溫度和壓力所進行的快速氧化過程。有機物料應為流動狀態,可以用泵加入濕式氧化系統。由於有機物的氧化過程是放熱過程,所以,反應一旦開始,就會在有機物氧化放出的熱量作用下自動進行,而不需要投加輔助燃料。排放的尾氣中主要含有二氧化碳、氮、過剩的氧氣和其它氣體,液相中包括殘留的金屬鹽類和未完全反應的有機物。有機物的氧化程度取決於反應溫度、壓力和廢物在反應器內的停留時間。增加溫度和壓力可以加快反應速度,提高COD的轉化率,但溫度最高不能超過水的臨界溫度。
l 微波處理:最新研究結果表明,微波技術在放射性廢物處理、土壤去污、工業原油、污泥等的處理方面可以成功地應用。目前雖還只是處於實驗室的研究階段,但有關專家指出,微波技術在以後肯定能發揮其廢物處理方面應用的潛力。
http://www.defence.org.cn/aspnet/vip-usa/uploadfiles/2006-1/2006125141540329.pdf
http://co.163.com/neteaseivp/resource/paper/detail.jsp?pk=83825
http://www.instrument.com.cn/bbs/images/upfile/20051116124944.pdf
❾ 一般有毒有害化學廢液需存放在專用回收桶嗎
有害化學廢液必須要存放在專門的回收桶的,經相應的處理人員進行相應的去害處理,然後才能正常排放。
有毒有害廢液及廢舊試劑的存放
化學實驗室的廢棄化學試劑和實驗產生的有毒有害廢液、廢物,嚴禁向下水道傾倒或隨垃圾丟棄,不可將廢棄的化學試劑放在樓道、陽台、庭院等公共場合。
1.固體,一般應保存在(原)舊試劑瓶中,並註明是廢棄試劑,暫存在試劑櫃中。
2.液體,化學化工學院統一購置塑料桶(分三類並印有標志)發給各化學實驗室,用以分別收集含鹵素有機物、一般有機物、無機物廢液。廢液收集桶應隨時蓋緊,並放於實驗室較陰涼的位置。進入廢液收集桶的主要有毒有害成分須在《化學廢棄物記錄單》上登記,要寫有毒有害成分的全稱或化學式,不可寫簡稱或縮寫。桶滿後,將記錄單粘貼在相應的桶上。
❿ 實驗室處理化學廢物的一般方法
每個質檢中心,實驗室等都有需要處理的有機無機廢液,主要包括:實驗操作過程中產生的各種強酸、強鹼、有機溶液,清洗各種實驗用具和設備 (各種玻璃容器、進樣瓶、制樣設備等)時產生的廢液和設備冷卻裝置(如各種蒸餾冷卻裝置、儀器設備冷卻裝置等)產生的廢液,而且量還不同於一般的大學實驗室,累積起來也不少,我們應該如何處理這些廢液呢?
燃燒?但是,燃燒過程中會不會產生對人體有害的氣體?
回收?有的溶劑回收是不是比較麻煩?不然怎麼有的工廠怎麼就直接倒掉了?
倒掉?如果倒入下水道,地下水都是這樣污染了,誰還敢喝水?
這些廢液應按其性質、成分等採取不同的處理方式。有的廢液可以回收利用其中有用的物質,有的可以直接排至外部排水管網,有的則採用適當方法處理,然後再排外部管網。
一、廢液處理原則
對高濃度廢酸、廢鹼液要經中和至中性時排放。對於含少量被測物和其他試劑的高濃度有機溶劑應回收再用。用於回收的高濃度廢液應集中儲存,以便回收;低濃度的經處理後排放,應根據廢液性質確定儲存容器和儲存條件,不同廢液一般不允許混合,避光、遠離熱源、以免發生不良化學反應。廢液儲存容器必須貼上標簽、寫明種類、儲存時間等。
二、實驗室廢液處理的基本方法
1、無機實驗廢液處理的一些方法
(1)無機實驗中通常產生大量的廢液是廢酸液。廢酸液可先用耐酸塑料網紗或玻璃纖維過濾,濾液中加鹼中和,調pH至6—8後就可排出。
(2)無機實驗中含鉻廢液量最大的是廢鉻酸洗液。這可以用高錳酸鉀氧化法使其再生,繼續使用。少量的廢鉻酸洗液可加入廢鹼液或石灰石使其生成氫氧化鉻沉澱,將此廢渣埋於地下。
(3)氰化物是劇毒物質,含氰廢液必須認真處理。少量的含氰廢液可先加氫氧化鈉調pH>10,再加入幾克高錳酸鉀使CN根氧化分解。量大的含氰廢液可用鹼性氯化法處理。先用鹼調至PH>10,再加入漂白粉,使CN根氧化成氰酸鹽,並進一步分解為二氧化碳和氮氣。
(4)含汞鹽廢液應先調DH至8-10後,加適當過量的硫化鈉,而生成硫化汞沉澱,加硫酸亞鐵而生成硫化弧鐵沉澱,從而吸附硫化汞共沉澱下來。靜置後分離,再離心,過濾:清液含汞量可降到0.02mg/L以下排放。
(5)含重金屬離子的廢液,最有效和最經濟的處理方法是:加鹼或者硫化鈉把重金屬離子變成難溶性的氫氧化物或硫化物而沉澱下來,從而過濾分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