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化學反應中 物質反應的先後順序如何判斷
如果是氧化還原反應那就是氧化性或者還原性強的先反應;如果是離子反應那麼就是生成物質越穩定的越先反應,根據我的經驗,一般酸鹼中和反應最先進行,然後是生成沉澱的反應,生成沉澱的溶解性越小又越容易生成,最後是生成可溶性的弱酸或弱鹼的反應。
希望對你有幫助。
『貳』 怎樣判斷化學反應的先後順序
可以這樣考慮
假設氯化鎂先和碳酸鈉反應
生成了碳酸鎂
碳酸鎂再和硫酸反應
又生成了二氧化碳
其結果和碳酸鈉先和硫酸反應是一樣的
只是中間多了一步反應
這樣的多餘要省去
就是碳酸鈉直接和硫酸反應了
『叄』 化學反應先後順序怎麼判斷!
如果是氧化還原反應那就是氧化性或者還原性強的先反應;如果是離子反應那麼就是生成物質越穩定的越先反應,根據我的經驗,一般酸鹼中和反應最先進行,然後是生成沉澱的反應,生成沉澱的溶解性越小又越容易生成,最後是生成可溶性的弱酸或弱鹼的反應。
希望對你有幫助。
『肆』 怎樣判斷化學反應先後順序
從反應【過程】來看,可能同時進行多個反應。
從反應【結果】來看,不是同時進行多個反應,而是遵循一定的先後順序,尤其是氧化還原反應。
比如金屬和鹽溶液的置換反應中,如果金屬單質和金屬離子均有多種,從反應【結果】來看:
金屬活動順序表中,排在最前的金屬單質先反應,反應沒了以後依次向後推;排在最後面的金屬離子先被置換出來,反應沒了以後依次向前推。
『伍』 化學反應的先後順序怎麼判斷
根據金屬活動性強弱,強的先反應。
還原性強的先反應
『陸』 化學反應先後順序
一、化合物之間反應的先後順序問題
酸、鹼、鹽幾種物質混合時,酸與鹽之間或鹼與鹽之間都能發生反應,應注意:
(1)如果它們之間有氧化還原反應,先考慮氧化還原反應,後考慮復分解反應
(2)復分解反應,先考慮酸鹼中和反應,後考慮酸與鹽之間或鹼與鹽之間的反應
(3)能發生多個同類反應的,生成物電解度越弱的或沉澱物溶解度越小的,先反應
二、由於實驗的實際操作引起的先後順序問題
向懸濁液中滴加溶液或通入氣體時,先考慮和溶液的反應,後考慮和體系中固體的反應
三、氧化還原反應之間的先後順序問題
氧化還原反應的實質是反應物間發生電子轉移的反應,所以氧化劑得電子的能力愈強,還原劑失電子能力也就愈強,兩強之間更容易發生電子轉移,強強優先。
四、電解池中電極上的放電先後順序問題
電解池的陰極發生還原反應,陽極發生氧化反應,在陰極上吸附的溶液中的陽離子得電子,那麼就要考慮溶液中所存在的幾種陽離子氧化性的強弱,同時還要考慮電極本身的還原性;若電解的是某種物質的水溶液,一般不會涉及H+和OH-之後的離子放電的情況
(6)化學反應順序怎麼判斷擴展閱讀
根據吉布斯自由能判據,當ΔrGm=0時,反應達最大限度,處於平衡狀態。化學平衡的建立是以可逆反應為前提的。可逆反應是指在同一條件下既能正向進行又能逆向進行的反應。絕大多數化學反應都具有可逆性,都可在不同程度上達到平衡。
從動力學角度看,反應開始時,反應物濃度較大,產物濃度較小,所以正反應速率大於逆反應速率。隨著反應的進行,反應物濃度不斷減小,產物濃度不斷增大,所以正反應速率不斷減小,逆反應速率不斷增大。當正、逆反應速率相等時,系統中各物質的濃度不再發生變化,反應達到了平衡。
19世紀50-60年代,熱力學的基本規律已明確起來,但是一些熱力學概念還比較模糊,數字處理很煩瑣,不能用來解決稍微復雜一點的問題,例如化學反應的方向問題。
當時,大多數化學家正致力於有機化學的研究,也有一些人試圖解決化學反應的方向問題。這種努力除了質量作用定律之外,還有其他一些人試圖從別的角度進行反應方向的探索,其中已有人提出了一些經驗性的規律。
『柒』 初中化學怎樣判斷物質之間反應的先後順序
在某體系中加入(或通入)某物質後,若發生的化學反應(或離子反應)有多個,則往往有的先反應,有的後反應,即有其自然規律。下面就體系中發生非氧化還原反應和氧化還原反應兩方面反應的先後順序進行探究。
一、非氧化還原反應的先後順序。(一)在含A、B、C的物質中加入物質D,且D與A、B、C均反應,而B、C的生成物均與A反應,C的生成物與B反應,則反應的順序為:A先反應,然後B反應,最後C反應。
例1、在含大量H+、Al3+、NH4+的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判斷H+、Al3+、NH4+與NaOH溶液反應的先後順序。[解析]H+與OH-反應生成H2O,Al3+與OH-先生成AL(OH)3進而生成AlO2-,NH4+與OH-反應生成NH3·H2O。而Al(OH)3、AlO2-或NH3·H2O與H+要反應,NH3·H2O與Al3+要要反應。
綜上所述,此體系中發生化學反應的順序為H+先反應(第一階段),接著Al3+反應生成Al(OH)3(第二階段),再接著是NH4+反應(第三階段),最後是Al(OH)3與OH-反應生成AlO2-和水(第四階段)。即:第一階段:H++OH-=H2O第二階段:Al3++3OH-=Al(OH)3↓第三階段:NH4++OH-=NH3·H2O第四階段:Al(OH)3+OH-=AlO2-+2H2O
例2、在Na2CO3、NaHCO3的混合溶液中逐漸加入鹽酸,判斷CO32-、HCO3-與鹽酸反應的先後順序。[解析]CO32-與H+反應先生成HCO3-進而生成H2O和CO2,HCO3-與H+反應生成H2O和CO2。而H2O、CO2要與CO32-反應生成HCO3-。
綜上所述,此體系發生的化學反應先後順序為CO32-先與H+生成HCO3-(第一階段),然後HCO3-與H+反應生成H2O和CO2(第二階段)。即:第一階段:CO32-+H+=HCO3-第二階段:HCO3+H+=H2O+CO2↑
例3、在KOH、Ca(OH)2的混合溶液中逐漸通入CO2氣體,判斷此過程發生化學反應的先後順序。[解析]CO2與OH-反應分兩步進行。即CO2+2OH-=CO32-+H2O
CO2+H2=CO32-=2HCO3-
結合溶液中存在Ca2+,不難得到發生反應的階段(或順序)為:第一階段:CO2+2OH-=CO32-+H2O
Ca2++CO32-=CaCO3↓第二階段:CO2+2OH-=CO32-+H2O(Ca2+在第一階段已反應結束,即第二階段無沉澱生成,化學方程式表示為2KOH+CO2=K2CO3+H2O)第三階段:CO32-+CO2+H2O=2HCO3-(化學方程式為K2CO3+CO2+H2O=2KHCO3)第四階段:CaCO3+CO2+H2O=Ca(HCO3)2(當K2CO3反應完後,CaCO3與CO2和H2O反應,即沉澱開始溶解,直到沉澱消失。)(二)根據溶解度的大小或穩定性的強弱,判斷反應的先後順序。原則:生成物溶解小的先反應或生成物穩定性強(或電離程度小)的先反應。例1、在Na2CO3、Na2SO4的混合液中逐漸加入BaCl2溶液,判斷CO32-、SO42-與Ba2+反應的先後順序。[解析]因為BaCO3的溶解度小於BaSO4的溶解度,故CO32-與Ba2+先反應,即:第一階段:Ba2++CO32-=BaCO3↓第二階段:Ba2++SO42-=BaSO4↓例2、在AgNO3溶液中加入氨水和KCN溶液,判斷NH3、CN-與Ag+反應的先後順序。[解析]因為[Ag(CN)2]-比[Ag(NH3)2]+穩定,故CN-與Ag+先反應,即第一階段:Ag++2CN-=Ag(CN)2-第二階段:Ag++2NH3=Ag(NH3)2+
二、氧化還原反應的先後順序
若在具有還原性的物質中加入氧化劑,則還原性最強的先反應還原性最弱的最後反應;若在具有氧化性的物質中加入還原劑,則氧化性最強的先反應,氧化性最弱的最後反應。例1、在FeBr2、FeI2的混合溶液中逐漸通入Cl2,判斷Br-、I-、Fe2+反應的先後順序。[解析]還原性I->Fe2+>Br-,故I-先反應,Br-最後反應,即第一階段:2I-+Cl2=2Cl-+I2第二階段:2Fe2++Cl2=2Fe3++2Cl-第三階段:2Br-+Cl2=Br2+2C
『捌』 怎麼判斷化學反應的先後順序。 可能同時進行多個反應嗎
一、氧化還原反應型
在氧化還原中,經常遇到同一種氧化劑與多種還原劑反應,或者同一還原劑與多種氧化劑反應。要解答這類問題,就必須考慮反應先後順序。一般來說,含多種還原劑的溶液中加入一種氧化劑時,還原性強的還原劑(離子)先被氧化;反之,含多種氧化劑的溶液中,加入一種還原劑時,氧化性強的氧化劑(離子)先被還原。最常見的就是將Cl2通入含Fe2+ 和Br- 的溶液中,反應的過程什麼?根據已學知識Fe3+ 和Br- 可以共存,還原性:Fe2+ > Br- ,所以Cl2先和Fe2+ 反應,反應方程式為Cl2 + 2Fe2+ ==2Fe3+ + 2Cl- ;當Fe2+ 完全反應後,Cl2 再與Br- 反應,反應方程式為Cl2 + 2Br- == Br2 + 2Cl- 。
二、非氧化還原反應
在非氧化還原反應(主要就是復分解反應)的離子反應中,由於無法通過上述的氧化性和還原性比較的方法來解釋,所以相對比較復雜,我們可以用以下方法來解決:
1.假設法。如某溶液中存在鈉離子、偏鋁酸根離子、碳酸根離子和氫氧根離子,向該溶液中滴加鹽酸,問產生現象的順序是什麼,並寫出相關的離子反應方程式。現在我們先判斷一下離子間的反應順序,然後根據反應順序再得出相應的現象和離子反應式,因為偏鋁酸根離子、碳酸根離子、氫氧根離子都要和氫離子反應,我們可以假設H+ 先和偏鋁酸根離子反應,那麼生成的氫氧化鋁又要與原溶液中的氫氧根離子反應,而重新生成偏鋁酸根離子,即假設不成立。同理,假設H+ 先與另外兩個反應。通過假設可以判斷出離子反應順序為氫氧根離子>偏鋁酸根離子>碳酸根離子。
2.根據反應後生成物的溶解度來判斷,生成物溶解度越小的離子越先反應,但有時也要考慮離子共存(例如雙水解)的影響。如在含有NH4+、Al3+、H+、Mg2+溶液中逐滴滴入NaOH,請依次寫出各步反應的離子方程式。根據離子反應條件,上述離子均能與OH- 反應生成難電離的物質及沉澱而反應,但有先後問題,由於H2O是極弱的電解質,是高中化學所學最弱的電解質[且H+ 與Mg(OH)2及Al(OH)3不共存],故H+ 優先於其他離子與OH- 反應,Mg2+與Al3+優先於NH4+反應,因為沉澱更難電離或者可解釋為NH4+與OH-生成的NH3· H2O又可與Mg2+及Al3+反應後變成NH4+, 再由於Al(OH)3更弱更難溶,所以Al3+優先於Mg2+反應,Mg2+優先NH4+反應,此時除了剩下的NH4+可與OH-反應外,還有生成的Al(OH)3也可與OH-反應,哪一個優先反應呢?可藉助雙水解判斷。假設 Al(OH)3 先反應,則生成的AlO2-與NH4+又發生水解而不能共存,重新生成Al(OH)3及NH3·H2O, 所以NH4+ 先反應,Al(OH)3後反應。
3.根據反應後生成物的電離程度來判斷,其生成物電離程度越小的離子越先反應,如在CH3COONa,NaHCO3,C6H5ONa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鹽酸,請依次寫出各步離子方程式。根據離子反應條件,生成沉澱、氣體、難電離的物質方可發生離子反應,CH3COO-、HCO3-、C6H5O- 均可與H+生成難電離的弱電質而發生反應,由於HCl是逐滴滴入的,所以H+ 濃度逐漸增大,只有最弱的電解質酸根C6H5O-最先與溶液中H+ 達到電離平衡生成弱電解質,所以生成的電解質越弱、越難電離,則該離子反應最先發生。由於酸性順序是:CH3COOH > H2CO3 > C6H5OH,三個離子反應的順序應為:①C6H5O-+H+==C6H5OH ②HCO3-+H+==H2CO3 ③CH3COO-+H+==CH3COOH
『玖』 化學反應先後順序的判斷
1、強酸製取弱酸:
CO2+H2O+Na2SiO3=H2SiO3(膠體)+Na2CO3
2、不揮發性酸(一般用濃硫酸、磷酸)製取揮發性酸:
H2SO4(濃)+2NaNO3=2HNO3+Na2SO4
3、強鹼制弱鹼
NH4Cl+NaOH=NH3+H2O
4、沉澱的溶解性大小:
先考慮生成溶解度小的產物,再考慮溶解度大的產物
如:在MgCl2、CaCl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Na2CO3溶液,先考慮與CaCl2反應生成溶解度小CaCO3,然後再生成MgCO3(這種題考過,可以特別留意,尤其是涉及到溶解平衡的容易考)
總之:先與一種物質反應生成最穩定的產物,然後再生成穩定性稍差點的產物。
5、對應酸的酸性或對應鹼的鹼性大小:越弱越容易先生成
如:向NaHCO3和Na2CO3的混合溶液中加入稀鹽酸,先考慮與Na2CO3反應,因為其對應的酸HCO3-比NaHCO3對應的酸H2CO3要弱(這種題基本沒有什麼實用價值)
想到這么多,請大家多指正!
『拾』 怎樣判斷化學反應的先後順序
一、氧化還原反應型
在氧化還原中,經常遇到同一種氧化劑與多種還原劑反應,或者同一還原劑與多種氧化劑反應。要解答這類問題,就必須考慮反應先後順序。
一般來說,含多種還原劑的溶液中加入一種氧化劑時,還原性強的還原劑(離子)先被氧化;反之,含多種氧化劑的溶液中,加入一種還原劑時,氧化性強的氧化劑(離子)先被還原。
最常見的就是將Cl2通入含Fe2+
和Br-
的溶液中,反應的過程什麼?根據已學知識Fe3+
和Br-
可以共存,還原性:Fe2+
>
Br-
,所以Cl2先和Fe2+
反應,反應方程式為Cl2
+
2Fe2+
==2Fe3+
+
2Cl-
;當Fe2+
完全反應後,Cl2
再與Br-
反應,反應方程式為Cl2
+
2Br-
==
Br2
+
2Cl-
。
二、非氧化還原反應
在非氧化還原反應(主要就是復分解反應)的離子反應中,由於無法通過上述的氧化性和還原性比較的方法來解釋,所以相對比較復雜,我們可以用以下方法來解決:
1.假設法。如某溶液中存在鈉離子、偏鋁酸根離子、碳酸根離子和氫氧根離子,向該溶液中滴加鹽酸,問產生現象的順序是什麼,並寫出相關的離子反應方程式。
2.根據反應後生成物的溶解度來判斷,生成物溶解度越小的離子越先反應,但有時也要考慮離子共存(例如雙水解)的影響。
3.根據反應後生成物的電離程度來判斷,其生成物電離程度越小的離子越先反應,如在CH3COONa,NaHCO3,C6H5ONa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鹽酸,請依次寫出各步離子方程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