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鈾這種元素一般在哪裡有,不是開玩笑,再哪兒才能找到
在鈾礦中提取的.
我國的鈾礦主要分布於廣西縣西,北部花山,金子嶺一帶.
分布於花山花崗岩體中的部分雲英岩脈中,如黃姜坪礦點,含鈾礦物有銅鈾雲母,黑鈾礦,瀝青鈾礦等..
原創作品,翻版必究!!
❷ 被稱為鈾都的是什麼區
江西撫州市樂安縣。
樂安地下礦物種類齊全,儲量豐富,盛產鈾238,被稱為鈾都。
❸ 鈾是什麼
鈾:緻密而有延展性的銀白色放射性金屬。鈾在接近絕對零度時有超導性,有延展性。鈾的化學性質活潑,能和所有的非金屬作用,能與多種金屬形成合金。空氣中易氧化,生成一層發暗的氧化膜,能與酸作用,與U-234、U-235、U-238混合體存在於鈾礦中。少量存在於獨居石等稀土礦石中。鈾最初只用做玻璃著色或陶瓷釉料,1938年發現鈾核裂變後,開始成為主要的核原料。
外圍電子層排布:5f3 6d1 7s2。
❹ 鈾是什麼
鈾是自然界中能夠找到的最重元素。在自然界中存在三種同位素,均帶有放射性,擁有非常長的半衰期(數億年~數十億年)。此外還有12種人工同位素(鈾-226~鈾-240)。
鈾在地殼中的含量不低,比汞、鉍、銀要多得多,但是鈾卻通常被人們認為是一種稀有金屬,這是為什麼呢?
這是因為鈾是一種化學性質很活潑的物質,可以和很多物質反應,因此,在自然界中不存在游離的金屬鈾,它總是以化合狀態存在著。而且由於提取鈾的難度較大,所以它註定了要比汞這些元素發現的晚得多。盡管鈾在地殼中分布廣泛,但是只有瀝青鈾礦和鉀釩鈾礦兩種常見的礦床。
即平均每噸地殼物質中約含2.5克鈾,這比鎢、汞、金、銀等元素的含量還高。鈾在各種岩石中的含量很不均勻。例如在花崗岩中的含量就要高些,平均每噸含3.5克鈾。一立方千米的花崗岩就會含有約一萬噸鈾。海水中鈾的濃度相當低,每噸海水平均只含3.3毫克鈾,但由於海水總量極大,且從水中提取有其方便之處,所以目前不少國家,特別是那些缺少鈾礦資源的國家,正在探索海水提鈾的方法。
雖然鈾元素的分布相當廣,但鈾礦床的分布卻很有限。鈾資源主要分布在美國、加拿大、南非、西南非、澳大利亞等國家和地區。據估計,已探明的工業儲量到1972年已超過一百萬噸。中國鈾礦資源也十分豐富。
❺ 元素鈾是什麼
鈾(Uranium)的原子序數為92的元素,其元素符號是U,是自然界中能夠找到的最重元素。在自然界中存在三種同位素,均帶有放射性,擁有非常長的半衰期(數億年~數十億年)。地球上存量最多的同位素是鈾-238,再者是可用作核能發電的燃料的鈾-235,豐度最少的是鈾-234。此外還有12種人工同位素(鈾-226~鈾-240)。鈾在1789年由馬丁·海因里希·克拉普羅特(Martin Heinrich Klaproth)發現。鈾化合物早期用於瓷器的著色,在核裂變現象被發現後用作為核燃料。
鈾通常被人們認為是一種稀有金屬,盡管鈾在地殼中的含量很高,比汞、鉍、銀要多得多,但由於提取鈾的難度較大,所以它註定了要比汞這些元素發現的晚得多。盡管鈾在地殼中分布廣泛,但是只有瀝青鈾礦和鉀釩鈾礦兩種常見的礦床。
鈾的性狀:銀白色金屬,熔點:1132.5`C,沸點:3745℃,密度:18.95g/cm^3。
鈾的化學性質:活潑,能和所有的非金屬作用(惰性氣體除外),能與多種金屬形成合金。空氣中易氧化。
鈾礦石很漂亮,被譽為礦石家族中的玫瑰花。
❻ 黑色岩系中鈾的分布
我國西南地區,特別是貴州省具有形成黑色岩系型礦床的地質條件,目前已找到產於震旦系陡山沱組、寒武系牛蹄塘組的大型和特大型磷礦床有開陽磷礦、瓮福磷礦和織金新華稀土-磷塊岩等(張倫尉等,2007),下寒武統牛蹄塘組黑色岩系中的大型礦床三處(遵義松林鎳鉬礦床、織金大院鎳鉬礦床、遵義黃家灣鎳鋁礦床)、中型礦床一處(金沙岩孔鎳鉬礦床)、小型礦床四處(金沙干河含鉬鐵礦床、興義棒乍含鉬鈾礦床、開陽白馬洞含鉬鈾礦床、銅仁壩黃磷鉬礦床)(樊正烈,2006)。
震旦紀—寒武紀,由陸殼組成的揚子陸塊上以穩定的碳酸鹽沉積為主,東南湘桂地區及黔西、滇東南地區,為過渡性地殼,由泥灰岩、硅質岩、碳質泥岩等組成的向東南加深的大陸被動邊緣沉積,湘東南為深海區。寒武紀末出現的鬱南運動,雲開地區出現褶皺、隆起以及北東走向的沖斷帶,從而開始了華夏陸塊與揚子陸塊的拼貼作用,結束了加里東早期以伸展活動為主的構造階段。該階段是重要的黑色岩系形成時期。在上揚子區震旦紀陡山沱期,自西向東逐漸由沉積了近岸碎屑岩-碳酸鹽岩及磷塊岩-泥頁岩、碳酸鹽岩及磷塊岩等(葉連俊等,1998),碎屑岩組合中沒有發現大型磷礦床。陡山沱組為整合或假整合於南沱組冰磧岩上的一套海侵沉積。在對華南陡山沱組古地磁研究方面,孫知明等(2004)認為華南地區當時位於赤道附近的低緯度地區;Li等(1996)研究發現,華南地區在Rodinia超大陸解體時處於中勞侖古陸和澳大利亞之間的破碎帶,而在震旦紀時很可能與勞倫古陸、澳大利亞分離(施春華,2005)。震旦紀陡山沱期磷塊岩沉積分布及沉積環境變化受古揚子板塊及構造因素控制。8億~11億年間的地史時期出現了強烈的造山運動,使研究區形成了較為穩定的地台基底(劉鴻允等,1991)。陡山沱期過後,沉積物為燈影組碳酸鹽岩。
黑色岩系主要為黑色頁岩、硅質岩及磷塊岩組成,與下伏地層的關系,在台地區與燈影組假整合接觸;在斜坡-盆地區與留茶坡組或老堡組整合接觸。其自下而上的層序為硅質岩—磷塊岩—黑色頁岩。厚度變化大,一般數米至100餘米。
早寒武世之初,泛大陸解體,導致揚子板塊與華夏板塊處於強烈的拉張階段(劉寶珺等,1993),構造沉降加劇。此時由於海侵作用,海平面迅速上升,水體向陸加深較快,與構造沉降的聯合效應,造成容納空間增大,沉積速率降低,海水的浪基面和光合作用的界面也隨之升高,致使揚子台地受到了廣泛的淹沒,而成為淹沒台地環境。在這種環境中,下部水體處於浪基面之下,在那裡光合作用非常微弱,從而形成了缺氧的還原環境。熱水噴流作用,導致了黑色岩系中多金屬元素的富集。此時期火山活動的噴氣灰流,除導致海水的物理、化學條件發生變化外,還引起了氣候的變化,使大陸冰川消融,促成海平面迅速上升,而加速了缺氧環境的形成。與該套黑色岩系有關的礦產主要分為兩類:①黑色岩系:沉積-改造型磷、釩、鉬、鈾;②碳酸鹽岩:沉積-改造型鉛鋅礦。
由於含有碳質及微細粒黃鐵礦等還原性物質,黑色岩系中鈾的含量普遍較高。在地殼中,黑色頁岩中鈾的豐度遠大於其他沉積岩。西南地區存在的黑色岩系中鈾含量普遍較高,這為鈾的後期成礦提供了重要的鈾源。西南地區黑色岩系中的鈾和其他金屬元素含量較高,例如,雲南德澤地區筇竹寺組黑色岩系的 U 為陸殼豐度的61倍(夏慶霖等,2008)。項目組在對貴州黑色岩系進行研究過程中,分別對牛蹄塘組、九門沖組、石冷水組、留茶坡組及燈影組、陡山沱組等地層采樣分析,結果見表5.1、表5.2。表5.1表明,黑色岩系中U的含量顯著大於地殼豐度值(2.07μg/g)(黎彤,1992),是地殼豐度值的6~20倍,而燈影組正常白雲岩中U的含量則顯著低於地殼豐度值,遠低於黑色岩系。表5.2中為黑色岩系中U含量統計,可見黑色岩系,特別是(成礦)磷塊岩中鈾含量較高,甚至可以達到開采利用的含量,這部分鈾在西南地區分布廣,總量可觀,是潛在的鈾資源。李朝陽等通過對黑色岩系的研究,也認為寒武系下統牛蹄塘組的黑色頁岩是富含U、Ag、Se、PGE、V、Mo、Hg等多種成礦元素的礦源層(李朝陽等,2003)。由此可見,黑色岩系是鈾礦成礦的礦源層,也是其他元素成礦的礦源層,這一認識對黑色岩系中鈾礦找礦有重要的指示意義。因此,從這個意義上來說,諾丁尼亞大陸裂解事件為西南地區鈾成礦提供了一次沉積和預富集的場所和機會,是鈾的預富集期。
表5.1 貴州部分黑色岩系中U含量及其富集系數
註:樣品由核工業北京地質研究院分析測試中心分析。*地殼豐度據黎彤等,1992。
表5.2 黔中-黔東南地區黑色岩系中U含量統計
❼ 放射性元素鈾生活在哪裡呢
在地下,已有四十五億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