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學習如何寫化學計劃
化學學習計劃如下:
化學上學期所學的內容主要包括:物質構成的奧秘、物質的化學變化、化學與社會發展科學探究等。期末測試所暴露出的問題主要有:
1、化學基礎知識掌握不扎實。在為數不多的幾個方程式中,反應方程式的書寫不到位,化學式書寫錯誤,缺少條件,未寫氣體符號和沉澱符號等情況相當普遍。對一些基本的實驗操作仍存在問題。
2、化學用語表達不規范。如:元素符號的大小寫字母書寫問題,錯字、別字嚴重,例如把「量筒」寫成「量桐」或「量桶」;物質的化學式不能正確的判斷和書寫;化學計算格式不規范等。
3、科學探究能力不強。試題著重考查了學生的實驗探究和分析能力、實驗評價的能力、獲取和處理信息的能力、表達能力等。解題中反映出學生不能正確分析、獲取與處理試題所給出的信息。
寒假期間,學生可通過以下方法復習:
1、注重習題訓練:習題訓練要突出知識與問題的整合,即做到「以知識引問題」和「以問題帶知識」相結合,弄清哪些知識宜用怎樣的問題呈現,問題中包含了哪些知識。
2、做好變式拓展和科學探究訓練:變式拓展即探討一題多法,有助於強化反思性學習,優化知識結構。科學探究主要包括化學實驗基礎知識和利用實驗手段進行問題探究。
3、掌握命題意圖:要在已經做過的練習中找出命題的意圖,考查的知識點和解題的思路以及自己解本題的障礙在哪些地方,以提高自己的解題能力。
4、結合實際針對性訓練:
(1)選擇近幾年的期末試題進行分析和練習,要從中總結經常涉及的知識點和重點復習。
(2)選擇有代表性的題目進行訓練,分層突破,逐步提高。
(3)將答過的錯題重新看一遍,檢查自己是否已經會做,不留後遺症。
特別提醒的是,良好的解題習慣是取得高分的基礎。因此,在平時的學習中要重視訓練自己良好的學習習慣,讀題要認真仔細,答題要規范嚴謹,避免因非智力因素造成無謂的失分。
『貳』 初三化學復習計劃
中考化學復習強調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注重聯系實際生活,要求會解決與化學有關的實際問題、綜合性問題。 王雲巧老師針對考生在化學復習中容易出現的幾個錯誤傾向進行了分析。
<br> 誤區一:只重題型不重源頭
<br>
<br> 新課程標准要求考生注重利用化學知識聯系實際生活,培養提升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學生在復習過程中,解決問題要追根溯源,不僅注重本學科的前後聯系,同時要注重學科之間的聯系。
<br>
<br> 在復習中除形成知識網路進行歸納外,還應多運用化學視角去觀察生活、生產和社會中的化學問題,如家中的食鹽、食醋、蘇打等經常在試題中遇到。尤其是蘇打即純鹼的用途、變質、發生反應等問題幾乎年年都會考到。
<br>
<br> 誤區二:只重聽講不重參與
<br>
<br> 「很多同學在復習過程中出現只重聽講不重參與的錯誤傾向,認為只要上課聽講就夠了,沒必要花費時間去尋找並提出問題,其實這是不對的。」王雲巧說,考生在構建知識網路、尋找問題方面做得很差,這樣就會造成知識零碎,不能形成有效的體系。
<br>
<br> 王雲巧總結了考生在構建知識網路時應該遵循的順序:閱讀回顧→建立網路→提出問題→交流與共享→反思評價→鞏固練習→矯正提高。
<br>
<br> 誤區三:只重結果不重過程
<br>
<br> 王雲巧說,在解答問題時,部分考生將答案直接寫出來,忽略了解題過程的詳細描述。實際上,考查一個知識點,就是要考查考生解決問題的能力,而不僅僅是要結果,必要的語言敘述和重要的解題步驟,在中考閱卷中佔有很大分值。
<br>
<br> 誤區四:只重做題不重基礎
<br>
<br> 「有的同學認為,復習就應該大量做題,恨不得把歷年中考題一網打盡,這樣中考就可以立於不敗之地,其實這樣的想法根本不現實。」王雲巧說,復習時的大容量,不等於完全掌握了知識,考生還是要從基礎抓起,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而不是一味地陷入題海戰術中,浪費很多不必要的時間。
<br>
<br>轉貼於:考試大_初中升學考試
<br>
<br>化學
<br>一. 結構
<br>原子 離子 分子
<br>原子的結構 《子核和核外電子》 〈原子核包括中子和質子〉
<br>離子 原子得到或者失去電子後 就 成了離子
<br>分子 由2個或者2個以上的原子夠成的叫分子
<br>元素 一種物質裡面含有的原子的種類 例如 水〈H2O〉是水分子構成的 又是 氧元素和氫元素構成的 施來恩和施汪 發現原子的
<br>原子之所以不同 是因為質子數不同 〈氧8個 氫1個 碳6個〉所以圍繞中子的多少我門又發現了 同位素 質子相同 種子數不同
<br>
<br>物質的分類 ①單質和化合物
<br>單質是一個物體全部都是一種元素構成的
<br>化合物是由2種或者2種以上的元素夠成的
<br>②純凈物和混合物
<br>純凈物是只有一種分子或者只有一種原子構成的不含有他的的分子
<br>例如 空氣中有氧 有氮 他們混合在一起就是混合物了 但是蒸餾水是純凈物哦
<br>二. 化學式
<br>先我們要了解裡面的數字的含義
<br>H20 或者C02 那個2在字母的右下方〈小寫的〉 表示 這個分子裡面有2個氫原子 後面的表示有2個氧原子
<br>2CO 表示有2個一氧化碳 在化學式前面的〈大寫的〉數字表示該原子〈或分子〉的個數
<br>CL`` 表示一個離子 在字母的右上角的2— 或者2+表示他的電荷數2+表示失去2個電子 因為電子帶負電
<br>化合價 常見的 金屬一般顯正價
<br>鐵 Fe 正3或者正2
<br>Al 鋁 正3
<br>H 氫 正1
<br>錳 Mn 正4
<br>氧 O 負2
<br>銅 C u 正2
<br>硫 S 正6
<br>碳 C +4或者+2
<br>鎂 Mg +2
<br>鉀 K 正1
<br>Ca 鈣 正2
<br>鋅 Zn正2
<br>硫酸根SO4 負2
<br>Cl 氯酸根 負1
<br>氫氧根 OH 負1
<br>CO3 碳酸根 負2
<br>NO3 硝酸根 負1
<br>NH4 氨根 正一
<br>寫法 把正價的都寫在前面 把負價的寫在後面 例如H2O 「H是正價的 O的負價的」
<br>讀法 從後面向前面讀 例如 Na2SO4 「前面的Na是鈉 後面的是硫酸根 後向前讀 讀做硫酸鈉」
<br>
<br>還有建議你去背 門捷列夫的 元素周期表 前40個 要知道常見的物質的符號 別把Au(金)當作是鐵(Fe)就可以了
<br>不用背他門的相對分子質量 考試的時候會給的
<br>
<br>判斷這種東西是不是存在靠化合價
<br>化合價為0 這東西存在 例如 H20 氧是負2個氫是正1的 2*1+-2=0 存在
<br>CO2 C正4 O負2 一起還是0 存在
<br>
<br>三. 化學方程式
<br>表示一種化學變化的式子叫化學方程式
<br>2H2+02燃燒=2H20 氫氣在空氣中燃燒後變成H20 水
<br>↑左邊是反應物 右邊的是生成物 而等號上面的是反應的條件
<br>化學變化的鑒別方式 是看是否有新的物質生成
<br>實驗室裡面的化學反應
<br>2KmnO4加熱=K2Mn04+Mn02+02↑ 製取氧氣的 式子
<br>2KCl03加熱=2KCl+3O2↑ 同上
<br>2Na +2H20 = 2NaOH+ H2↑ 製取氫氣的
<br>CaO+H2O=Ca(OH)2 生石灰+水 生成 熟石灰〈石灰水〉
<br>2H202=2H20 + 02↑ 雙氧水製取氧氣 〈連接:雙氧水有消毒功能〉
<br>Ca(OH)2+CO2=CaCO3↓+H2O 把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 石灰水變渾濁
<br>Fe + H2SO4= FeSO4 +H2↑ 鐵和稀硫酸反應生成硫酸亞鐵
<br>Fe 2O3+ 3H2SO4= Fe2(SO4)3 +3H2O 氧化鐵和稀硫酸反應生成硫酸鐵
<br>(+3價的鐵才叫鐵 +2價的鐵就叫亞鐵哦 如上面的2條式子)
<br>2H2+O2=2H20 氫氣在空氣中燃燒生成水
<br>2H20=2H2↑+O2↑ 電解水生成氫氣和氧氣
<br>Fe2O3+3CO2=2Fe+CO2 高爐練鐵 又叫還原氧化鐵
<br>CuO+H2=Cu+H2O 實驗室裡面的還原氧化銅
<br>BaCl2+H2SO4=BaSO4↓+2HCl 氯化鋇和硫反應生成白色沉澱(BaSO4)所以氯化鋇可以用來檢驗該物質是不是含有硫酸根
<br>AgNO3+HCl=AgCl↓+HNO3 硝酸銀和鹽酸反應生成白色沉澱(AgCl)所以硝酸銀可以用來檢驗該物質是不是含有氯酸根
<br>以上就是基本來反應了
<br>列方程式方法的
<br>① 在等號左右各寫出反應物和生成物
<br>② 配平 就是左邊有什麼原子有多少個 都 等於右邊的全部原子
<br>1. 知道了氫氣在空氣中燃燒生成水後
<br>2. 列出式子 H2+O2=H2O 很明顯 左邊有2個O 但是右邊只有一個
<br>3. 配平 在H2前面加2 在後面生成的H2O前也加2
<br>變成 2H20=2H2+O2
<br>4. 注意還沒完 如果反應物裡面沒氣體的 而後面有氣體的話要加↑哦
<br>所以最後的式子應該是2H20=2H2↑+O2↑
<br>四. 反應了類型
<br>最基本的四個類型 化合 分解 置換 復分解
<br>① 化合 2種物質作者2種以上物質生成一種物質 例子如下
<br>CaO+H2O=Ca(OH)2
<br>2H2+O2=2H20
<br>② 分解 剛剛好和化合相反 是一種物質反應生成2種或者2種以上物質
<br>2KmnO4加熱=K2Mn04+Mn02+02↑
<br>2KCl03加熱=2KCl+3O2↑
<br>2H202=2H20 + 02↑
<br>③ 置換 一種單質把其他物質里的單質置換出來
<br>Fe + H2SO4= FeSO4 +H2↑
<br>④ 復分解 2種化合物交換成分 (AB+CD=AC+BD)
<br>BaCl2+H2SO4=BaSO4↓+2HCl
<br>AgNO3+HCl=AgCl↓+HNO3
<br>
<br>還有一些也是不是基本的
<br>還原反應 把氧置換出來的反應
<br>氧化反應 得到氧的的反應
<br>中和反應 酸和鹼的反應
<br>五. 計算
<br>① 設你要求的東西為X
<br>② 列已經配平的方程式
<br>③ 在要求的和已經知道的化學式下面寫不他門的相對分子質量
<br>④ 給出實際的已經知道的
<br>⑤ 列出方程 求出結果
<br>⑥ 答
<br>例子 題目有4g的氫氣在空氣中燃燒後生成多少g的水?
<br>解:設生成Xg的水 ①要求水所以設水為X
<br>2H2 + O2 = 2H20 ② 已經配平的方程式
<br>4 36 ③因為要求水和已知氫 就只列水和氫的就好了
<br>4g X ④把知道的氫和未知數列進去
<br>4/4g=36/X ⑤ 列出方程
<br>X=36g ⑥求出結果
<br>答:生成36g的水 ⑦ 完美
<br>六. 酸鹼鹽
<br>① 酸 裡面一定要有H離子 簡單的說就是一個酸根加上氫而已
<br>硫酸根SO4 負2
<br>Cl 氯酸根 負1
<br>CO3 碳酸根 負2
<br>NO3 硝酸根 負1
<br>加上氫就成了 HCl H2CO3 H2SO4 HNO3 都是酸
<br>
<br>② 鹼 都有OH 並且有一個金屬離子就可以了
<br>金屬離子 Na鈉 AL 鋁 Cu銅 總之有金字旁的就好了
<br>所以 有NaOH CuOH ALOH 很多很多 這就是要你背前40個的原因了
<br>③ 鹽 有鹼的特點 也有酸的特點叫做鹽
<br>鹼的特點 金屬離子 酸的特點 酸根 就可以了
<br>有CuSO4 AgCl NaCl 自己想想 我可能全部列出來嗎?
<br>七. 酸鹼鹽反應
<br>鹼可以和以下的反應(判斷成立與否要看有沒氣體 沉澱 或水 生成)
<br>① 酸 HCl+NaOH=H2O+NaCl
<br>② 非金屬氧化物(SO2 CO2等) Ca(OH)2+CO2=CaCO3+H2O
<br>③ 鹽 CuSO4+2NaOH=Cu(OH)2↓+NaSO4
<br>酸可以和以下的反應
<br>① 鹼 NaOH + H2SO4= Na2SO4+ H2O
<br>② 金屬單質 Fe + H2SO4= FeSO4 +H2↑
<br>③ 金屬氧化物 Fe 2O3+ 3H2SO4= Fe2(SO4)3 +3H2O
<br>④ 鹽 BaCl2+H2SO4=BaSO4↓+2HCl
<br>鹽可以和以下的反應
<br>① 鹼 CuSO4+2NaOH=Cu(OH)2↓+NaSO4
<br>② 酸 BaCl2+H2SO4=BaSO4↓+2HCl
<br>③ 還可以很鹽反應 不過他門都要可以容在水中
<br>AgNO3+NaCl=AgCl↓+NaNO3
<br>只要你細心點 努力背好以上的 相信你可以成功的
<br>
一.近年中考化學趨勢分析
分析近年的我省的中考命題,試題表現出四多三少:即大綱規定的重點內容與社會實際和學生生活實際聯系進行命題增多;有利於檢查學生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主觀性、開放性命題增多;與實驗考查有關的命題增多;跨學科的知識聯系來解決綜合性化學問題的命題增多。但對於化學知識死記硬背的命題大大減少;偏題、怪題和繁瑣的溶解度計算題也大大減少;難題和試題的總數量有所減少。
二.重點、難點、熱點
1.考查的重點
(1)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的判斷
(2)純凈物、混合物、單質、化合物及其辨析
(3)化學式和化學方程式的書寫及正誤辨析
(4)化合價的推斷及其與原子的結構的關系
(5)元素符號周圍小數字的書寫及意義、化學式的意義
(6)金屬活動性和溶液的酸鹼性
(7)酸、鹼、鹽和氧化物的概念和識別
(8)四種基本反應類型
(9)O2、H2、C、CO、CO2、H2O的性質(氧化性、還原性、可燃性、穩定性等)及其比較與鑒別
(10)常見氣體(H2、O2、CO2)的製取、收集、檢驗和提純
(11)物質的製取、除雜、乾燥、轉化檢驗、尾氣的處理等綜合實驗
(12)常見酸、鹼、鹽的性質和除雜、轉化、鑒別
(13)化學式、化學方程式、溶解度的理解和質量百分比濃度的有關計算
2.考查的難點
(1) 從考點的內容上看:
① 多種物質間可能發生反應的判斷;
② 物質(離子)的鑒別、提純和除雜;
③ 用規律或原理解釋或說明問題;
④ 綜合實驗;
⑤ 質量百分比濃度、化學方程式的綜合計算。
這類難點難在各知識的本質區別與內在聯系基礎上,進一步進行比較、類推、解釋或計算,難在缺乏清晰的解題思路和解題方法上。
(2)從題型上看:有注重能力的討論題、推斷題、實驗設計題、開放性問答題、探究性的綜合題、綜合計算題,以及一些理論聯系實際問題的求解。
3.考查的熱點
(1)環境與化學,(2)能源與化學,(3)生命與化學,(4)材料與化學,(5)綜合與化學① 探究性的綜合題,② 學科之間綜合,③ 情景信息綜合題,④開放性綜合題。
根據近年中考化學趨勢我們在總復習中重點抓好的以下幾個問題:
一、以「綱」為綱,以「本」為本和《考試說明》為依據
在深入鑽研教材,了解學生實際,傾聽學生的意見,了解他們對知識的需求,結合學生實際,在知識點、重點、難點上狠下功夫,啟迪學生幫助他們對已基本掌握的零碎的化學知識進行加工、歸類、整理,使知識規律化,系統化、網路化。對照近三年的中考試題和課本上的重點知識引導學生自己抓知識點和考點,牢固掌握把課本知識深化提高,即自我歸納小結,抓准知識點和考點的內在聯系。
二、根據該科的復習特點,解決復習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在幾年的化學教學和復習課中,我發現學生在學習化學知識在存在著突出問題:一聽就會、一做就錯。我在教學中運用了方法:制訂計劃→課前自學小結→專心上課→及時復習反饋→獨立作業→解決疑難→系統小結→課外學習,通過實踐效果較好。
三、採用的復習過程是「三輪一沖刺」
第一輪復習---分章復習。按章節順序對每章節重、難點、知識點進行整理,分類,鋪開知識網。
第二輪分塊復習。這一過程是按照初中化學內容分為基本概念和理論,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識;化學實驗,化學計算四大塊進行專題復習,即在第一輪分章復習(橫向發展)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按知識塊復習(即縱向深入),用關系圖,列表等形式將四大塊知識歸納,整理,並進行重點講解和分析,以元素化合物知識為基點,通過對具體物質的研究帶動對概念的理解,從化學計算入手,通過逆向思維訓練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練習學會各種基本操作,通過綜合實驗提高實驗技能。
第三輪復習---綜合訓練,通過適量的練習題,提高學生的做題速率,訓練學生的解題能力和解題技巧(如選擇題、填空題,推斷題,實驗題等題型的解題方法,思路和技巧。
最後沖刺---借鑒前三年升學試題,框化當年試題量,搞模擬測試,對易記易忘的知識點,考點和考前應重點掌握的知識點加深理解,查漏補缺,從而牢固掌握知識。
四、 做好備考工作,提高應變能力
1 .加強審題訓練。
不在審題上下功夫,就難以做到既快又准。我們提出:審題要慢,解題適當加快。通過審題訓練,提高分析、判斷、推理、聯想的能力。特別是一些分步解決的問題,須得依次作答,才可取得較好成績。審題是解好題的前奏, " 磨刀不誤砍柴工 " 。
2 .提高表達能力。
不少學生會算知思路,就是說不清,邏輯混亂;書寫潦草、丟三漏四。改變這些習慣,必須從解題規范和書寫格式抓起。要求做到:字跡清晰,書寫整齊,語言簡練、准確、嚴密;計算準確,文字、符號、表達符合課本規范,養成嚴謹治學的好學風。
3 .發掘學生的非智力因素。
學生的信心、毅力、意志、情緒、學習方法、記憶方法等對學習有很大影響。因此在傳授知識和教會方法的同時,要加強思想工作,全面關心學生成長,幫助學生端正態度,改進方法,克服畏難情緒,激勵學習熱情,使其聰明才智充分發揮。
4 .注意心理訓練。
在激烈競爭的條件下,在炎熱的環境中,要連續進行二天超負荷的嚴格考試,毅力不堅,缺乏鬥志,則難以堅持。因此,考前要減壓,減輕思想壓力和心理負擔,使學生放下思想包袱,輕裝上陣,考出水平。
總之,這些都是我在具體的教學中的點滴體會,對於如何更好地搞好化學總復習,培養學生的創造力,還只是一個初探,希望大家多提保貴意見。
『叄』 初三化學計劃怎麼寫
初三化學計劃怎麼寫,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找出自己的弱點和不足,然後著力提升自己的不足之處。
『肆』 初三寒假化學學習計劃
建議你根據自身基礎,有針對性地進行復習。學習化學,主要以課本基礎知識為主,熟練掌握課本上的知識,對化學的基本概念和基礎理論的復習至關重要,復習時,還應在縝密思維和規范操作上進行有目的的訓練,並注重在實驗操作中培養創新精神。
規范書寫也要認真重視。也要重視科學表達能力的培養,對於這類題,應該抓住問題的本質,按題目要求一一敘述到位,答出問題的關鍵點,做到簡潔、全面、准確等。
寒假復習不是簡單的拼時間和精力的過程,而是科學計劃地復習的過程,希望你在復習中重視雙基、重視實驗、把握復習方法、掌握化學學科本質,相信你會取得良好的復習效果,取得優異的成績!
『伍』 如何幫助孩子制定初三化學學習計劃
一、要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
在制定初三化學學習計劃的時候,首先要做到的就是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首先,家長可以對孩子現在的化學學習情況有所了解,看看他們現在的學習狀態,如果孩子的學習成績很好,那麼就應該制定一些沖刺類型的學習計劃,如果他們的學習成績不好,那麼還是應該要制定一些穩妥型、打基礎類型的學習計劃。這種貼合孩子實際學習情況的學習計劃,才能夠給孩子提供更為有效的學習效果,保證他們的學習成績能夠在一年的時間里得到有效提升。
二、計劃要列詳細
很多孩子在制定初三學習計劃的時候,定製的計劃常常會非常寬泛,比如說在中考的時候要考滿分,或者成績要有所提高。這種計劃制定是沒有意義的。在初三化學學習計劃制定的時候,一定要將各個計劃列得非常詳細,甚至精確到每一個月,或者每一個星期要達成什麼目標,只有這樣,孩子執行起來的時候,才能夠按部就班,效果也就能夠得到保證。家長在平時幫助孩子制定初三那學習計劃的時候,一定要監督好孩子,幫助他們順利完成計劃的制定。
三、寫明具體的時間
有的孩子在寫計劃的時候,洋洋灑灑地寫了好多,但是卻沒有具體的時間,這種做法也是錯誤的。要知道,孩子年紀還小,自製力遠不如成年人,這個時候如果給他們一份沒有時間的計劃,他們多半是不會按照正常要求來執行的。因此,家長在幫助孩子制定初三化學學習計劃的時候,更好還是應該寫明具體的時間,並且嚴格要求孩子按照計劃表中的時間來進行學習。
『陸』 初三學習計劃範文
你好,很巧合,我也是快要初三了,現在想必我們的心情是一樣的吧,最近我在各大網站找了很多的關於學習計劃的東西,我復制給你吧!!!!
(1)
.入睡的最佳時間:晚上22:00-23:00
2.起床的最佳時間:早上5:00-6:00
3.用腦的最佳時間:上午8:00 思維嚴謹周密
10:00精力充沛
下午2:00 反應敏捷
晚上8:00 記憶力最差
4.飲水的最佳時間:早上起床後或每餐前1小時各飲一杯水
5.散步的最佳時間:飯後45分鍾
6.鍛煉身體的最佳時間:上午10:00
下午15:00
7.洗澡的最佳時間:晚上臨睡前一次溫水浴
8.美容的最佳時間:晚上臨睡前用護膚品
9.飲茶的最佳時間:餐後1小時
10.吃水果的最佳時間:飯前1小時
一、考前的生理調整。
按照平時的作息時間作息。若是早晨睡不著,可以早點起床,運動、吃早點。心理學界有一個普遍的共識,就是人一天的最佳記憶時間,為早上5點---7點,晚上7點---9點,充分利用好這兩個時段,解決需要記憶的東西,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中午一定要午睡,午睡以30分鍾為宜,這樣既能使大腦休息,又能很快清醒。午後應以做練習為主,可以集中時間做套題,做題應注意文理結合,難易結合。通過做題可以穩定心態,樹立自信心,經過這樣一段時間的訓練,相信到臨考時就不會有異樣的感覺。
二、考前焦慮、煩躁的情緒調整。
1、 有氧運動。
早晨若睡不著覺,可以起床適當地跳跳繩、散散步、踢踢毽、跑跑步、騎騎車等,無論做什麼運動,都要挺胸抬頭、精神抖擻,顯得非常自信,以次獲得一天的好心情。有氧運動有一個規律,即;運動後每分鍾的心跳次數在120個左右。
2、 洗熱水澡。
有條件的考生每晚睡前最好洗個熱水澡,一則可以消除疲勞,二則人的身體泡在溫熱的水中,是最放鬆的狀態,有一種安全和溫暖的感覺,可以凈化心靈,更有助於睡眠,有利於第二天的學習。
3、 適當的聽音樂。
如果學習感到累、什麼也記不住時,不妨聽聽古典音樂。比如:古琴曲、古箏曲、揚琴曲等,悠揚、舒緩的、空靈的音樂,可以穩定情緒,音樂以聽不懂為好,因為不需要記憶,最好是在休息時間聽。但注意不要一邊學習,一邊聽音樂,尤其是不能聽搖滾和流行歌曲。
4、 找人傾訴、聊天。
要找能理解你的,同時又能給予你指導的樂觀之人(如:同伴、老師、父母等),說出你內心的焦慮與煩躁,合理的宣洩一下自己的不良情緒,給自己的心理來一個清掃。切忌不要壓在心裡得不到宣洩,會直接影響中考成績的。
第一次學習在記憶最強時,即24小時記憶整合時;
第二次溫習是在一星期之後;
第三次溫習是在3個月之後;
第四次溫習是在6個月之後。
第一、要制訂好學習計劃。要正確利用好每天、每時、每刻的學習時間。平時,同學們要養成這樣一種習慣,每天早上起來就對一天的學習作個大致的安排。上學後根據老師的安排再補充、修改並定下來。什麼時候預習,什麼時候復習和做作業,什麼時候閱讀課外書籍等都做到心中有數,並且一件一件按時完成。一般來說,早晨空氣清新,環境安靜,精神飽滿,這時最好朗讀或者背誦課文;上午要集中精力聽好老師講課;下午較為疲勞。應以復習舊課或做些動手的練習為主;晚上外界干擾少,注意力容易集中,這時應抓緊時間做作業或寫作文。這樣堅持下去,同學們就會養成科學利用時間的好習慣。
第二,要安排好自習課時間。自習課如何安排?不少學都是把完成作業作為自習的唯一任務,幾乎把所有的自習時間都用到做作業上了。這樣安排是不妥當的。因為在還沒有真正弄懂所學知識時就急於做作業,這樣不但速度慢,浪費時間,而且容易出差錯。所以,在動手做作業之前,同學們應安排一定時間來復習所學過的知識。俗語說:"磨刀不誤砍柴工",對知識理解透徹了,思路開闊了,作業做起來就會又快又好,此外,做完作業後,還要安排一定時間預習,了解將要學習的新課的內容,明確重點和難點,這樣就能有的放矢地聽好課,提高學習效率。
安排自習課時,還要注意文科、理科的交叉,動口與動手的搭配,而不要一口氣學習同一類的科目或者長時間背書和長時間做練習,這樣容易使人疲勞,會降低時間的利用率。
第三,學會牢牢抓住今天。為了充分地利用時間,同學們還要學會"牢牢抓住今天"這一訣竅。許多同學有愛把今天的事拖到明天去辦的習慣,這是很不好的。須知,要想贏得時間,就必須抓住每一分、每一秒,不讓時間空白度過。明天還沒到來,昨日已過去,只有今天才有主動權。如果放棄了今天,就等於失去了明天,也就會一事無成。因此,希望同學們從今天做起,安排好和珍惜好每分每秒的時光。
對於學習來講,除了要對一年以來高考復習的時間要統籌安排外,合理安排每日時間,最大效率得提高復習效果尤為重要。以下每日學習計劃安排,考生可以參考進行。
早上6點-8點:一日之計在於晨,對一般人來說,疲勞已消除,頭腦最清醒,體力亦充沛,是學習的黃金時段。可安排對功課的全面復習。
早上8點-9點:據試驗結果顯示,此時人的耐力處於最佳狀態,正是接受各種「考驗」的好時間。可安排難度大的攻堅內容。
上午9點-11點:試驗表明這段時間短期記憶效果很好。對「搶記」和馬上要考核的東西進行「突擊」,可事半功倍。
正午13點-14點:飯後人易疲勞,夏季尤其如此。休息調整一下,養精蓄銳,以利再戰。最好休息,也可聽輕音樂。但午休切莫過長。
下午15點-16點:調整後精神又振,試驗表明,此時長期記憶效果非常好。可合理安排那些需「永久記憶」的東西。
傍晚17點-18點:試驗顯示這是完成復雜計算和比較消耗腦力作業的好時間。這段時間適宜做復雜計算和費勁作業。
晚飯後:應根據各人情況妥善安排。可分兩三段來學習,語、數、外等文理科交叉安排;也可作難易交替安排。
以下是一位高考優秀考生的每日作息時間表,可供參考:
每天6:00起床, 6:30-7:30復習英語,7:40-9:40復習數學,9:50-11:50機動安排;中午午休;下午2:00-4:00復習化學,4: 10 -6:10復習物理;晚上2個小時復習語文;其餘時間機動。在每一門課的復習中,不同階段以不同內容為主,多看課本或多做習題,要掌握好。
任何試圖更改生物鍾的行為,都將給身體留下莫名其妙的疾病,20、30年之後再後悔,已經來不及了
一、晚上9-11點為免疫系統(淋巴)排毒時間,此段時間應安靜或聽音樂
二、晚間11-凌晨1點,肝的排毒,需在熟睡中進行 (所以說,最晚也要在11點睡著了:( )
三、凌晨1-3點,膽的排毒,需在熟睡中進行
四、凌晨3-5點,肺的排毒。咳嗽的人在這段時間咳得最劇烈,因排毒動作已走到肺;不應用止咳葯,以免抑制廢積物的排除,凌晨4點為脊椎造血時段,須熟睡
五、凌晨5-7點,大腸的排毒,應上廁所排便 (看來,從小保持的習慣真的是有益的)
六、凌晨7-9點,小腸大量吸收營養的時段,應吃早餐。療病者最好早吃,在6點半前,養生者在7點半前,不吃早餐者應改變習慣,即使拖到9、10點吃都比不吃好
(2)
初三並不是很困難只要努力,合理安排時間不要老是很晚睡覺有時間就先把要完成的作業完成合理安排自己的學習不懂就馬上問考試要考出自己最真實的水平周末的時候要好好地復習有空也要好好休息及時查漏補闕中考前一個月最主要的就是睡眠要充足每一天都要精力充沛做好考試的准備相信自己是最棒的! 答案補充
你可以試一試下面的方法:1、清晨起床,先用10分鍾整理一下今天要做的事情。 2、制定時間計劃表。 3、做事不拖拉。 4、集中精神做一件事。 5、預習讓課堂變的更輕松。 6、放學後第一件事就是做作業。 7、學會利用零碎時間。 8、合理分配時間。 9、通過寫日記,整理一天的生活。 10、在薄弱的科目上多花點時間。 11、玩電腦游戲時一定要約定時間。 12、看電視前先想好看什麼。 13、學會使用備忘錄。 14、根據狀態分配時間。 15、不要把時間浪費在沒有意義的事情上。 16、利用假期體驗一種全新的生活。 17、多花5分鍾,多得五分。 18、一定要守時。 19、不要成為時間的奴隸。 20、在忙也不能湊合。就這樣按部就班,肯定成功!
(3)
為確保健康、高效復習,應注意:
1、一定要有嚴格的作息時間,形成規律。中午盡可能小睡一會兒,要想盡一切辦法杜絕失眠。在考前一個月內,要將作息時間調整到與考試時間同步。
2、在緊張的復習中不可忘記鍛煉身體,但不要做劇烈運動。
3、在復習感到疲倦時,適當做一下腦保健操,如深呼吸、靜心、擠按相應穴位等。
選擇最適宜的進食時間
據美國學者的研究結果,一般認為在考試前半個小時進食最為有利。主要因為腦細胞所消耗的能量主要是葡萄糖,而血液中葡萄糖含量的高低與飲食成分和進食時間有關。血糖值在進食後半小時開始上升,1小時達到高峰,2小時後正常。
如何利用有限的時間
1、擠出時間
但是對我們自身來說,社會活動是不是可以做到少而精呢?上學、放學路途時間可以不可以爭取利用一些呢?如果運作麻利些,或向有經驗的同學請教一下,就可以把一些雜事中的時間「水分」擠出來學習。
擠時間有各種各樣的擠法。有些人是隨擠隨學,擠出一點就馬上利用起來學一點;有些人是把擠出的時間累積到一起進行學習--下午放學後、途中、日常瑣事等,都抓緊處理,於是晚上學習的時間就擠出來了。這種把擠出來的時間累積到一起學習的做法是很好的。在所有的可積累起來的學習時間中,早晨和晚上的時間是最好的,因為這兩段時間比校長,比較完整,環境比較安靜,腦子又比較清醒,適於讀書、思考、鑽研問題。因此,有「一日之計在於晨」,「聞雞起舞」的佳話;也常有「燈下漫筆」、「夜讀拾零」之類的書文。
在擠時間方面,著名數學家楊樂、張廣厚是我們的典範。他們為了節約看報的時間,改在吃飯的時間用收音機聽新聞,關心國家大事,並以此激勵自己;為了節約吃飯的時間,他們在喝熱粥的時候,用小碗喝的辦法。這樣的擠時間,真稱得上是惜分秒、惜光陰了。
再舉一個擠時間的例子。比如要開始學習了,好不容易在書桌旁靜下心來,不一會兒就發現一本重要的參考書不在手邊,得回過頭去找書;一會兒又發現做作業畫圖用的尺子、圓規不見了……這樣零零碎碎地浪費了不少時間,有些比較善於擠時間的同學,在開始學習之前先把學習中要用的工具書、作業本、文具等准備得一應俱全,以免受耽誤,節約出更多的時間用以學習。
⒉充分利用零散時間
比如,兩堂課之間的課間休息,除了短暫地休息一下,恢復體力振作精神以外,可以及時地復習一下聽課筆記,鞏固所學到的內容,加深理解,理清線索;將一些需經常記憶、反復記憶的公式、單詞等記在便於攜帶的小卡片上隨身裝著,利用排隊、等車等時間空隙拿出來抓緊學習(活頁式的筆記也有同樣的攻效);還有人在家中盥洗室的鏡子邊也貼也這些卡片,一邊洗漱一邊學習……這種類型的事例,不勝枚舉。積少成多、積腋成裘,我們如果能夠充分利用好這些時間的邊角料,一定會達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果不加以利用,就將是一個很大的損失。常言道:「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零散時間,也是寶貴的光陰,放過去了,也是「時不再來」的。讓我們愛惜和充分利用零散時間吧!
⒊合理支配和利用時間。這里主要探討一下支配利用時間的一些基本性的原則:
充分利用白天的時間。一般說來,人們在白天精神比較好,記憶力強,思維活躍;而由於生理遺傳、社會環境等諸因素的制約,在夜間人在這些方面就大不如白天。有統計資料表明,白天1小時=夜晚1.5小時,(從學習效果上看)。但是,有的人屬於夜間興奮型,他們晚上的學習效率比白天高,一般利用夜間學習。這我們也並不反對,但我想提醒一下,考試多是在白天進行,如果晚上過於興奮而白天精神不振,勢必影響臨場發揮。建議不妨將生物鍾調整一下,提高白天的興奮度,以適應中考的要求。
分清各類用時的輕重緩急,統籌安排,不要過於瑣屑,防止「揀了芝麻,丟了西瓜。」
了解自己的睡眠規律,確定是利用白天學習為主還是利用晚間學習為主。這在第一點原則里已提到過。另外,在安排時間時,注意要根據睡眠規律,保證睡眠時間。青少年一般要有八個小時的睡眠,才能較好地使腦力和體力得到恢復。如果一味地向睡眠要時間,不適當地過多減少睡眠,完全放棄必要的休息,長期下來會損害身體,學習也會大受影響。
大致確定課下學習時間應該多長。教師的課堂在所講的內容,多是豐富的、多方面的教材、參考資料、相關學科知識等中提煉出來,高度濃縮、高度概括,這就要求我們除了課上認真聽講、做好筆記以外,在課下還要拿出相應的時候間進一步復習。據多方面的經驗,課上時間與課下時間的比例大致為1:2,即課上一小時,課下學習兩小時。
將時間劃分成一些有間隔的段落。在前面曾提到過,連續復習四個小時,其效率不如在分隔的四個小時內復習。它們的原理是一致的。有一個著名的公式:「8-1〉8」,意思是從八小時中拿出一個小時進行運動、娛樂或休息,表面上只學習了七個小時,但由於精力充沛,其效率遠大於不間歇地學習八小時。而是將每一小時劃分成50分種學習、10分鍾休息,這樣可獲得最佳效率。
預先對各項學習任務可能使用的時間進行估計,對耗時長的工作要提前著手,並且在制訂計劃時要留有餘地,以防出現突發狀況打亂計劃而致使任務不能完成。一般說來,周末和星期天的時間安排不宜過死,應做為機動時間支配,如用來彌補一周內因意外事件而耽誤的功課。
下課再介紹每日時間計劃的一種形式,它是以表格形式出現,以空白課程表為基礎。首先,填入學校規定的全部活動(如出操、上課等)。其次,填入其他經常性活動,如每日交通往返,體育活動、經常性的集會等。第三,填入日常家務的處理、睡眠和飲食的用時狀況。這樣,表上的空白部分就是我們可以支配用來學習等的時間。通過這張時間表,我們可以制訂出每周、每日詳細的時間計劃,可以用它來檢查、監督計劃的執行情況,使我們充分、高效地利用時間,達到我們合理地支配和利用時間的目的。
⒋注意勞逸結合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已經精疲力盡了,還要繼續幹下去,效率既低,身體還會受影響。而如果把身體搞垮了,還怎麼能繼續學呢?
拿充分利用零散時間來說,不是說做眼保健操的時間也應該用來學習,也不是說放下飯碗立刻就要看書,再拿擠進間來說,前面也說過,不能把應有的睡眠時間擠掉。有人誤認為「張」而不「馳」、「勞」而不「逸」才算珍惜時間,這是不對的。應該把必要的休息看作是學習和工作所應包括的
一項不可缺少的內容。而且,休息的方式是多種多樣的:睡眠、閑談、散步、娛樂、欣賞藝術……馬克思則能以演算數學題作為自己工作之中的小憩。當然,除了休息之外,我們還必須注意體育鍛煉,只有一個強健的身體才能適應繁忙的學習的重負。
(4)
第二,鞏固基礎知識
1.看課本
最後的幾十天,一定要回到課本,根據考試大綱的要求對知識點進行系統的復習和梳理。只要考試大綱不考的,就堅決不看,只要列舉了要考的,就一定要看。要對著課本看,把知識點看細,看明白。看課本是一項基本功,也是被絕大多數人忽視的基本功,這項基本功,要一直堅持做到最後。最後幾十天,一定要爭取再把課本看一遍。
2.整理知識思路
在看課本的同時,要對各個科目的知識體系做一次最後的整理,梳理知識框架,把握好知識點之間的聯系,頭腦清楚的走進考場。如果平時就有整理知識體系習慣的同學,這個時候只需要看一下自己畫的思維導圖或者框架結構、筆記就可以了。如果自己沒有整理,那麼有很多復習資料上都有類似的框架結構圖,也可以找來認真的看一看。此外,復習一下教材的目錄也是很好的,看著目錄(最好是高考的考試大綱上的目錄),腦子里邊把所有的知識都過一遍,看看是不是都記住了、熟悉了。對於比較重要,但是自己還印象比較模糊的地方,就要抓緊再看一看。
3.熟悉基礎題型
看書和整理的過程中,要輔助的做一些基本題型。不是偏題難題,而是中低難度和中等難度的題目,這類題目是中高考中所佔分數最多的題目,也是我們保證自己高考能發揮正常水平的關鍵。通過做這些基本題型,和讀書整理一起,鞏固基礎知識,做到孰能生巧。
4.看錯題,找弱點
自己以前做錯的題目,找出來多看看,明白自己的弱點在哪些方面,及時補充提高。對於以前做錯的題目,現在還是有點糊塗的,要再多鞏固幾次,徹底弄透弄熟。對於完全摸不找頭腦的難題,就只能選擇放棄,因為我們的時間有限了,強攻難題無濟於事,要集中精力解決自己能夠在短期內解決的問題。
如果錯題很多,重點可以放在以前做過的歷年中高考真題上面,這些真題中的錯題(難度太大的除外),要重點的去看和理解,多做幾遍。這個工作可以放到最後一兩周來做。
第三,調整好狀態
1、調整好生物鍾。作息時間要和高考一致,最後一周不要熬夜,保證自己在上午9點和下午2點正好處於精神狀態最好的時刻。
2、堅持自己給自己做「模擬考試」。每隔一段時間,自己給自己做一次模擬考試,告訴自己「今天就是(中)高考」。然後拿出一張中高考難度的試卷,按照中高考規定的時間做完,其間不能接電話不能上廁所。提前做完了要自己檢查,時間一到立即放筆。然後對照參考答案給自己打分。通過這樣的多次訓練,等你真的進入高考考場的時候,就不會那麼緊張了,也更容易發揮出自己的正常水平。
3、注意飲食,不要大吃大喝。平時吃什麼這個時間還吃什麼,現在大家生活條件都不錯了,不要追求考前的什麼補這個補那個的,鬧出別的毛病來反而不好。不如等考完了再好好的放鬆放鬆,吃好點喝好點不遲。
(5)
1.每天6:10起床.打開收音機邊聽英語,邊洗漱吃飯.
2.到校後利用課前時間多看看今天要講什麼,回顧昨天的東西.
3.充分利用每堂課,認真聽講,不懂就問,多和周圍同學交流學習經驗和解題方法.
4.中午要有午睡習慣,大約在20--40分鍾左右.剩下的時間用於背語文的古詩和歷史.每天中午背3--5首 古詩.同學,貴在堅持不懈!
5.在校10分鍾的課間里,最好不要再想著出去玩,要在這10分鍾里好好理順一下剛才老師所講的自己懂了多少,有問題及時解決.
6.放學不在外逗留,抓緊時間回家,10分鍾內吃完飯,然後就一心學習.
7.初三前幾個月重點放在物理,數學,化學和語文背誦上.
8.到後期重點放在文科,理科方面也要適當做些經典題.
(6)
考前十件事
臨近中考怎麼調整心態呢?十六個字:強化信心、優化情緒、進入狀態、充分發揮。在臨考的幾天內,努力做好以下十件事就可能達到調整心態十六個字的要求。
1.制定好作息時間計劃。把每天的復習功課、文體活動、休息與睡眠的時間安排合理,防止復習忙忙亂亂,按計劃行事,使生理節奏感與心理節奏感增強。
2.進入中考時間節奏。按照中考上午開始時間與下午開始時間復習功課,例如按上午中考時間復習語文,有助於進入中考狀態,有助於充分發揮已掌握的知識。
3.每天以中考的心態做卷子。有些考生認為自己已經做了好幾個月的卷子了。臨考前十天八天不做,看看就行了,這可能會導致考試時抓不住感覺,手生,影響發揮。我建議考前每天以中考的心態做卷子,到中考時就會以平常心態做卷子。
4.抓住最佳記憶時間。心理學研究證明,早晨起床後半小時及晚上睡覺前半小時由於不受前攝抑制、後攝抑制的影響,記憶效果最好。建議考生在早晨起床後半小時及晚上睡覺前半小時復習最關鍵、最重要的課程內容。
5.最好不玩電腦和上網。玩電腦、上網容易上癮,容易在大腦形成優勢興奮灶,抑制已掌握知識的發揮。
6.參加自己喜歡的文體活動。調節情緒、消除疲勞、養精蓄銳,以穩定的、飽滿的情緒迎戰中考。
7.注意飲食衛生,防止胃腸疾病。按照平時的飲食習慣吃飯就可以,沒有必要加強營養去吃大魚大肉。暴飲暴食會引起胃腸功能紊亂,影響情緒安定,不利於考試。
8.調整睡眠。從現在開始就不要再「開夜車」了,根據自己的情況把晚間睡眠調整到十點或十一點。6月23日晚上切不可提前上床,否則很容易輾轉反側難以入睡,使心緒煩躁不安,影響考試。
9.心平氣和,防止煩躁。不想考試後的事,不與人爭論問題,心平氣和地對待考前的一些事情。考前有些緊張擔心在所難免,考前有些輕度焦慮有助於發掘你的智力潛力。把自己的輕度考試焦慮看得太重,這才是影響考試的負面心態。
10.增強信心。從現在開始不再做難題,不再做新的題目。強化自己已掌握的知識,增強信心,每一個人掌握知識的程度不一樣,中考的目標就不一樣。只要達到了自己能力所及的目標就是高考成功。臨考前這幾天,每天挺胸抬頭快步走,有助於增強信心,要相信自己的力量,不要迷信。信心是中考成功的靈魂,只要你有良好的心態就能達到你力所能及的考試目標。
『柒』 初三化學教學計劃怎麼寫
寫教案的具體內容包括以下十項:
一.課題(說明本課名稱)
二.教學目的(或稱教學要求,或稱教學目標,說明本課所要完成的教學任務)
三.課型(說明屬新授課,還是復習課)
四.課時(說明屬第幾課時)
五.教學重點(說明本課所必須解決的關鍵性問題)
六.教學難點(說明本課的學習時易產生困難和障礙的知識點)
七.教學過程(或稱課堂結構,說明教學進行的內容、方法步驟)
九.板書設計(說明上課時准備寫在黑板上的內容)
十.教具(或稱教具准備,說明輔助教學手段使用的工具)
在教案書寫過程中,教學過程是關鍵,它包括以下幾個步驟:
(一)導入新課
1.設計新穎活潑,精當概括。
3.提問那些學生,需用多少時間等。
(二)講授新課
1.針對不同教學內容,選擇不同的教學方法.。
(三)鞏固練習
1.練習設計精巧,有層次、有坡度、有密度。
(四)歸納小結
(五)作業安排
布置那些內容,要考慮知識拓展性、能力性。
寫教案的具體內容包括以下十項:
一.課題(說明本課名稱)
二.教學目的(或稱教學要求,或稱教學目標,說明本課所要完成的教學任務)
三.課型(說明屬新授課,還是復習課)
四.課時(說明屬第幾課時)
五.教學重點(說明本課所必須解決的關鍵性問題)
六.教學難點(說明本課的學習時易產生困難和障礙的知識點)
七.教學過程(或稱課堂結構,說明教學進行的內容、方法步驟)
九.板書設計(說明上課時准備寫在黑板上的內容)
十.教具(或稱教具准備,說明輔助教學手段使用的工具)
在教案書寫過程中,教學過程是關鍵,它包括以下幾個步驟:
(一)導入新課
1.設計新穎活潑,精當概括。
3.提問那些學生,需用多少時間等。
(二)講授新課
1.針對不同教學內容,選擇不同的教學方法.。
(三)鞏固練習
1.練習設計精巧,有層次、有坡度、有密度。
(四)歸納小結
(五)作業安排
布置那些內容,要考慮知識拓展性、能力性。
『捌』 初三化學學習計劃
先將一些化學基本知識記牢例如:元素符號,化合價等等。在記住一些經典的化學實驗,然後再記住化學式,化學方程式,以及解法和結構。
『玖』 初三化學的學習計劃(300字左右)
作文我不擅長,幫不了你了!你可以寫你怎樣學習,達到一個什麼樣的水平就可以了!
『拾』 初三化學工作計劃
第一學期
化學備課組工作計劃
一、指導思想
堅持科學發展觀,努力創建和諧的師生關系和諧的化學課堂,在推進新課程實施的同時堅持教師和學生的共同發展。聚焦課堂教學,開展有效教學的研究,側重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和學習興趣的培養,避免題海戰術,以切實減輕學生的學業負擔,為提高本校化學教學質量而努力。
二、工作目標
1、堅持理論學習和新課程的實施,加強學生創新精神、實踐能力、學習能力的培養。
2、轉變教育觀念,改革課堂教學,改變教學方式,為全體學生的可持續發展努力。
3、學習教育教學理論,進行有關課題的研究,進行一系列生活中與化學有關的問題的課外探究活動,保持學生對化學的濃厚興趣。
三、 具體教學措施:
(1)重視基本概念的教學
化學基本概念的教學對於學生學好化學是很重要的。在教學中,既要注意概念的科學性,又要注意概念形成的階段性。由於概念是逐步發展的,因此要特別注意遵循循序漸進,由淺入深的原則。對於某些概念不能一次就透徹地揭示其含義,也不應把一些初步的概念絕對化。在教學中要盡可能做到通俗易懂,通過對實驗現象和事實的分析、比較、抽象、概括,使學生形成概念,並注意引導學生在學習,生活和勞動中應用學過的概念,以便不斷加深對概念的理解和提高運用化學知識的能力。
(2)加強化學用語的教學
元素符號、化學式和化學方程式等是用采表示物質的組成及變化的化學用語,是學習化學的重要工具。在教學中,要讓學生結合實物和化學反應,學習相應的化學用語,結合化學用語聯想相應的實物和化學反應。這樣,既有利於學生記憶,又有利於加深他們對化學用語涵義的理解。還應注意對化學用語進行分散教學,通過生動有趣的學習活動和有計劃的練習,使學生逐步掌握這些學習化學的重要工具。並與12月中旬舉行「化學用語競賽」。
(3)重視元素化合物知識的教學
元素化合物知識對於學生打好化學學習的基礎十分重要。為了使學生學好元素化合物知識,在教學中要注意緊密聯系實際,加強直觀教學,實驗教學和電化教學,讓學生多接觸實物,多做些實驗,以增加感性知識。要採取各種方式,幫助他們在理解的基礎上記憶重要的元素化合物知識。在學生逐步掌握了一定的元素化合物知識以後,教師要重視引導學生理解元素化合物知識間的內在聯系,讓學生理解元素化合物的性質,製法和用途間的聯系,並注意加強化學基本概念和原理對元素化合物知識學習的指導作用。
(4 )加強實驗教學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實驗教學可以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幫助學生形成概念,獲得知識和技能,培養觀察和實驗能力,還有助於培養實事求是、嚴肅認真的科學態度和科學的學習方法。因此,加強實驗教學是提高化學教學質量的重要一環。在教學中,要堅決防止只重講授、輕視實驗的偏向。在實驗教學中,要注意安全教育,要教育學生愛護儀,節約葯品。
(5)積極開展化學課外活動。
組織和指導學生開展化學課外活動,對於提高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開闊知識視野,培養和發展能力,發揮他們的聰明才智等都是很有益的。課外活動的內容和方式應,靈活多樣。在活動內容方面可包括聯系社會,聯系生活、結合科技發展和化學史,以及擴展課內學過的知識等;活動方式可採取做趣味小實驗、舉行知識講座,化學競賽和專題討論,或組織學生製作教具,進行參觀訪問等。在組織課外活動時,應注意充分發揮學生的特長,培養他們的創新精神。
通過對上一學年的教學情況分析,使我們意識到今後的工作任重而道遠,在這一學期的工作中我們必須做到:
堅定一個信念:老師要教好的信念
打好兩個團體戰:1、備課組教學團體戰2、基礎生提高團體戰
三個重視:1、立足教材,重視基礎2、聯系實際,重視實驗3、強調落實,重視規范0
四個研究:
1、加強對教材研究
2、加強教材與教輔資料的主輔關系的研究
3、加強有效課堂教學模式的研究
4、加強學習教學方法的研究
五個落實:
1、落實四級備課①個人初備課②整體備課③個人復備課④主備人形成電子文稿(集體備課時間為單、雙周一上午第2節)
2、落實區局布置的課堂教學模式即練講練的模式,提高質量0
3、落實學案、練習題、作業檢測題及時批及反饋,提高效率
4、落實周周練制度,及時反饋及時鞏固及時補救
2012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