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浙江大學化學系怎麼樣
對於這個問題,答案是肯定的,浙江大學化學系絕對強,原因主要有下面幾點:
第一、浙江大學本身實力強
浙江大學網路上很多人經常黑它,說它是浙吹。其實浙江大學最近幾年確實發展得很好,國內排名第三,應該是實力的表現。最近軟科2020年大學排行榜剛剛公布,浙江大學再次霸佔了國內第三的位置。
這裡面,是不是有你們熟悉的院士?譬如盧嘉錫,譬如紀育灃等。其實浙江大學化學系水平怎麼樣?看到上面這份名單,你應該就明白了。
能夠培養和擁有這么多優秀院士、專家和學者的浙江大學化學系,你說它強不強?
對於浙江大學化學系,你們了解多少?歡迎交流。
2. 如何評價浙江大學鄭強教授!!!
鄭強教授是一個為祖國的教育事業作出巨大貢獻的教育家。
鄭強,男,漢族,出生於重慶,祖籍為福建武夷山,1960年9月出生,中共黨員,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鄭強1978年9月至1982年7月在浙江大學化學系本科學習,1994年獲四川聯合大學(原四川聯合大學由原四川大學、成都科學技術大學合並而成)工學博士學位,2009年2月至2012年6月任浙江大學黨委副書記,2012年6月任貴州大學校長、黨委副書記,2016年12月任浙江大學黨委副書記(正廳級),2020年4月任太原理工大學黨委書記。
人無完人,鄭強有時候做事急一些,說話直一些,我覺得都是正常的。但鄭強校長的確是非常優秀的校長,對貴州大學的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鄭強把東部發達地區浙江大學先進的辦學理念、辦學模式有機融入貴州大學,高質量地完成了各項工作,為西部教育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3. 浙大化學系潘遠江怎麼樣
潘遠江 潘遠江 湖南武陵源人,1988年6月,獲蘭州大學化學系理學學士學位;1988年6月與1994年6月,分別獲蘭州大學理學碩士與博士學位,師從中國科學院陳耀祖院士,主要從事生物活性分子分離分析方法及有機質譜研究。 1994年9月至1996年5月,在浙江大學化學系從事博士後研究。1996年7月至1997年9月,在瑞士伯爾尼大學化學與生物化學系從事博士後研究工作。1997年10月回浙江大學化學系有機與葯物化學研究所工作。 1995年晉升副教授。1999年11月,晉升教授,並被浙江大學葯學院聘為兼職教授。2000年11月,被批准為浙江大學化學系有機與葯物化學研究所博士生導師。近年來,獲浙江省教委科技進步一等獎一項、浙江省科學技術獎一等獎及二等獎各一項。 浙江省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2000年);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入選者(2006);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2010年)。 曾任浙江大學有機化學與葯物化學研究所所長,現任浙江大學有化學生物學與葯物化學研究所所長,兼任中國化學會有機分析與生物分析專業委員會副主任,中國葯學會高級會員,中國化學會會員。主要從事天然葯物化學與有機及生物質譜學方面的研究 ,以及天然產物的衍生合成。
人還行!
4. 浙江大學的化學系,為什麼會被說為絕對最強
浙大化學每年分流人數也不是很樂觀;倒是研究生數量大於本科生數量幾倍,考分也頗高!它也是由原來的浙江大學、杭州大學、浙江醫科大學和浙江農業大學化學相關專業合並而成。鄭強教授在裡面都不算接觸人才,因為鄭強連個院士都沒混上,光混了幾個大學的校長,副校長,實力還是比較雄厚的,其次就是培養惡劣一大批優秀著名的專家和學者,兩院院士大概就是30多位了。
信息等學科的交叉融合,不僅推動了化學自身的發展,也催生了眾多新興交叉前沿學科。如果沒有教師資格證,有浙大的名頭也沒有用,因為達不到行業准入限制和門檻。強!塔頂級專家陳干棠,就是浙化,化學反應工程,領先!你以為只做汽水嗎?在第四輪學科評估中,浙大不管是化學還是化工,都是A類學科,都是在國內高校名列前茅。
5. 王彥廣的介紹
男,1964年11月8日出生於陝西扶風,浙江大學化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畢業於蘭州大學化學系,先後獲化學學士(1981-1985)、碩士(1985-1988)和博士學位(1990-1993)。歷任天津大學化學系助教(1988)、講師(1989)和副教授(1993),浙江大學化學系博士後、副教授(1994-1997),香港中文大學化學系博士後研究員(1997-1998)。1998年至今任浙江大學化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現兼任浙江大學化學系系主任、中國化學會理事、浙江省化學會副理事長、中國化學會有機化學學科委員會委員、中國化學會化學生物學專業委員會委員。主要從事有機合成方法學、葯物與生物活性有機化合物的合成、小分子熒光探針等研究。曾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國家重點攻關項目、973項目子課題等多項國家級科研項目。已發表SCI收錄論文80餘篇,編著教材3部,獲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師獎(2003)和中國化學會青年化學獎(1999)。
6. 馬紫峰的浙江大學教授
1963年8月出生,1985年浙江大學基本有機化工專業本科畢業,1988年獲得浙江大學化學工程專業工學碩士學位,1995年獲得華南理工大學工業催化專業博士學位。現任浙江大學化工系求是特聘教授、博士生導師。兼任美國能源部Brookhaven National Laboratory客座研究員、核工業部中核納米材料研究發展中心特聘研究員。美國電化學會會員、中國硅酸鹽學會固態離子專業委員會理事,《J. New Materials for Electrochemical Systems》(加拿大出版)、《高校化學工程學報》編委。科技部國家重大基礎規劃項目(973項目)能源領域項目評審評估專家組成員。
7. 浙大搞高分子合成加工的或者說比較偏工科的導師,是不是很多在化工系的化學工程與工藝中
首先,浙大高分子沒加工這個方向
第二,浙大高分子系分高分子復合材料研究所和高分子科學研究所,很多合成的,碩士畢業前景很好。高化工是屬於化工系的
導師很多,沒法給你一一介紹,請參考:
http://polymer.zju.e.cn/chinese/
這是浙大高分子材料與科學學系的主頁,裡面老師的方向都寫的很清楚。
我在國外,如果給你的聯接打不開,直接網路:浙大高分子系
手打這么多字,樓主給個最佳答案吧
8. 讀浙江大學高分子系方征平老師的博士怎麼樣
你是理學院的,無所謂什麼學的好少,高分子化學實驗本來就耗時間。方征平在高分子材料上有些名氣。至於方向,你已經是研究生了應該明白,這些就是跟著導師做。讀博士很辛苦,沒足夠的心理准備別去讀。
9. 浙江大學教授鄭強的簡介為什麼他能成為最被學生喜愛的老師
姓名:鄭 強,性別:男,名族:漢族,出生年月:1960年9月 出生地:福建武夷山,職稱:教授,博士,政治面貌:中共黨員。現任浙江大學黨委副書記。
簡歷:首批"新世紀百千萬工程"國家級人選。兼任教育部科學技術委員會委員、教育部高分子材料與工程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工程與材料學部專家評審組成員、中國化學會理事、中國化學會高分子學科委員會委員、中國化學會/力學會流變學委員會委員、中國高分子科學委員會聚合物表徵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復合材料學會聚合物基復合材料專業委員會常務委員、中國化學會應用化學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機械工程學會材料分會高分子材料工程專業委員會委員。《Journal of the Society of Rheology, Japan》地區編委、《科學通報》特約編輯、《材料科學與工程學報》、《功能材料》、《高分子學報》、《高分子通報》、《應用化學》、《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Science》編委。
近年來負責主持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國家重大基礎研究計劃「973」三級子課題、國家"863」重點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合作)、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教育部留學回國人員科研啟動基金、優秀年輕教師基金和骨幹教師基金項等國家及省部級項目10餘項。在Macromolecules, Polymer, Carbon,J. Polym. Sci. Part B: Polym. Phys.,Chinese J. Polym.Sci., J. Mater. Res.,《高等學校化學學報》、《高分子學報》等本學科相關領域的重要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近290篇,其中SCI(EI)收錄論文260餘篇。主講研究生課程4門,培養碩士、博士30餘人。
主要學術成就:將動態流變學方法引入兩類最典型的"排斥效應(Repulsion effect)"導致相容的共混體系,對其相分離和相行為進入了深入研究,提出了長時區域特徵流變響應以及時溫疊加失效與相分離的定性和定量特徵溫度概念,豐富了多組分復雜體系流變學理論。將流變方法引入粒子填充導電復合材料體系,探索小應變、大應變及體積膨脹與導電結構網路的變化及導電機制的關聯,發現非濃度唯一的動態逾滲現象形成的轉變的微觀機制。 建立動態流變光散射組合方法,為獲得真實Spinodal溫度開辟了新途徑。
學習及工作經歷:
1978年9月至1982年7月在浙江大學化學系本科學習
1982年8月至1985年8月在化工部晨光化工研究院任助理工程師
1985年9月至1988年7月成都科技大學高分子材料系碩士研究生
1988年8月至1990年9月成都科技大學高分子研究所教師
1990年3月至1991年8月四川聯合大學高分子研究所博士生
1991年9月至1992年9月國家教委留日研究生預備學校學員
1992年10月至1994年9月日本京都大學中日聯合培養博士生
1994年10月至1995年4月日本京都大學工學部客座研究員
1995年6月至1999年7月浙江大學高分子系教師,先後任高分子與復合材料研究室副主任、主任
1999年7月至2007年6月任材料與化學工程學院副院長兼高分子科學與工程學系主任
2007年6月至今任副教務長
2008年7月至今兼任本科生院常務副院長、求是學院院長
2009 年3月任中共浙江大學委員會常委、副書記
九屆、十屆浙江省政協委員。
2012年6月任貴州大學校長
所獲榮譽:
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首批新世紀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人選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寶鋼優秀教師獎獲得者教育部支持西部建設先進個人「中國化學會高分子基礎研究王葆仁獎」獲得者「浙江大學學生心目中最喜愛的老師」稱號獲得者
10. 黃飛鶴的個人簡介
黃飛鶴,1973年出生,浙江大學化學系副系主任,求是特聘教授、博導。1996年7月本科畢業於合肥工業大學。1999年7月獲得中國科技大學高分子化學與物理碩士學位,導師為何平笙教授和阮德禮教授。2005年3月獲Virginia Polytechnic Institute & State University有機與高分子化學博士學位,導師為Harry W. Gibson教授。後在University of Utah化學系從事博士後工作,導師為Peter J. Stang教授。2005年12月起任浙江大學化學系教授,籌建超分子化學研究小組。2008年3月起任浙江大學求是特聘教授。
主要從事超分子化學方面的研究工作,2003年至今已在國際核心化學期刊上發表超分子化學相關SCI論文50篇及英文專著一章,包括7篇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4篇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1篇Chemistry A European Journal,11篇Chemical Communications,10篇Journal of Organic Chemistry,2篇Macromolecules,6篇Organic Letters,和1篇Progress in Polymer Science綜述。發表的論文已被引用超過1127次,h-index為19。
到目前為止獲得的主要獎勵有2004年國家優秀自費留學生獎學金,Virginia Polytechnic Institute & State University 優秀碩士論文William Preston 獎(William Preston Award for MS thesis,一年兩人),The Sigma Xi Society Research Award(一年四人),和Virginia Polytechnic Institute & State University優秀博士論文獎(Outstanding Dissertation Award,每年此學校大概有一千人獲得博士學位,但只有兩人可以獲得此榮譽,one in sciences & engineering and one in humanities or social studies)。2006年入選浙江省「錢江人才計劃」。2007年入選浙江省「新世紀151人才工程」。2007年獲美國李氏基金會傑出成就獎(一年兩人)。2008年被評選為浙江大學「十佳青年崗位能手」。2009年獲Thieme Chemistry Journals Award。2009年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2010年獲得浙江省傑出青年科學基金項目資助。2010年獲Virginia Polytechnic Institute & State University的the Outstanding Recent Graate Alumnus Awa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