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化學知識 > 化學實驗方案通常包括哪些方面的內容

化學實驗方案通常包括哪些方面的內容

發布時間:2022-05-16 21:55:01

A. 化學實驗設計的內容有哪些

你好。實驗名稱,實驗目的,實驗原理,實驗器材,實驗步驟,實驗現象,實驗數據與處理,實驗結果與分析

B. 高中化學實驗步驟

高中化學實驗的方法有哪些?做實驗的注意事項

我們從到了七年級就開始學習化學,但是學過的孩子們應該都知道,在初中只是先接觸一下,到了高中化學才開始真正的學習,但是學習化學就會做實驗,做實驗的方式都有什麼?

化學實驗儀器

在上面的文章當中我給你們說了很多關於高中化學實驗有哪些方法的類別,我相信大家應該也都知道了,每個實驗都有它適合的方法,你們一定要擇選適宜他的方式,還要注意一些事項.

C. 設計化學實驗方案

一。電離度
不同的弱電解質在水中電離的程度是不同的,一般用電離度和電離常數來表示。這里我們只學習電離度。
1、電離度的定義和計算:
電離度——弱電解質在溶液里達電離平衡時,已電離的電解質分數占原來總分子數(包括已電離的和未電離的)的百分數。
電離度(α)= 已電離弱電解質分子數/原弱電解質分子數
= (分子、分母同除以阿氏常數)
= (分子、分母同除以溶液體積)
[例1] 25℃時,在0.1mol/L醋酸溶液里,每10000個醋酸分子里有132個分子電離成離子。它的電離度是多少?
解: α=132/10000=1.32%
答: 它的電離度是1.32%。
[例2]在氟化氫溶液中,已電離的氟化氫為0.2mol,未電離的氟化氫為1.8mol。求該溶液中氟化氫的電離度。
解: α=0.2/(0.2+1.8)=0.2/2=10%
答: 該溶液中氟化氫的電離度為10%。
2、影響電離度的因素:
內因:電解質的本性。
外因:溫度和溶液的濃度等。
(1)濃度的影響:
醋酸稀釋時電離度變化的數據:
濃度(mol/L) 0.2 0.1 0.001
電離度(%) 0.948 1.32 12.4
可見,電離度隨濃度的降低而增大。(因濃度越稀,離子互相碰撞而結合成分子的機會越少,電離度就越大。)
(2)溫度的影響:
因為電離過程是吸熱的,因此溫度升高離子化傾向加強,又因大多數電解質電離時沒有顯著的熱量變化,這就導致溫度對電離度雖有影響,但影響並不大的必然結果。一般情況下,溫度對電離度影響不大,但水的離解過程顯著吸熱,所以溫度升高可以增大水的電離度。
因此,用電離度比較幾種電解質的相對強弱時,就當注意所給條件,即濃度和溫度,如不註明溫度通常指25℃。
在相同溫度和濃度時,電離度的大小可以表示弱電解質的相對強弱。
[例3]下列關於電離度α的敘述正確的是( D )
①α與濃度無關;②α值隨溫度升高而增大;③在相同條件下,α值的大小可以表示弱電解質的相對強弱;④α值增大,相應離子濃度一定增大;⑤α值增大相應離子物質的量增大。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③④⑤ D.②③
二。電離平衡
溶液中電解質電離成離子和離子重新結合的平衡狀態。
具體一點說,在一定條件下(如溫度,濃度),當電解質分子電離成離子的速率與離子重新結合成分子的速率相等時,電離的過程就達到了平衡狀態,即電離平衡。
一般來說,強電解質不存在電離平衡而弱電解質存在電離平衡
強電解質有:離子化合物和某些具有極性鍵的共價化合物如:強酸(HCl、H2SO4、HNO3)、強鹼(NaOH)、大部分鹽類(NH4Cl)
弱電解質有:具有極性鍵的共價化合物如:弱酸(CH3COOH)、弱鹼(NH3·H2O)、水
--------------------------------------------------------------------------------------------------------
影響電離平衡的因素
1.溫度:電離過程是吸熱過程,溫度升高,平衡向電離方向移動
2.濃度:弱電解質分子濃度越大,電離程度越小。
3.同離子效應:在弱電解質溶液中加入含有與該弱電解質具有相同離子的強電解質,從而使弱電解質的電離平衡朝著生成弱電解質分子的方向移動,弱電解質的解離度降低的效應稱為同離子效應
4.化學反應:某一物質將電離的離子反應掉,電離平衡向正方向(電離方向)移動
--------------------------------------------------------------------------------------------------------
電離度公式
α(電離度)=已電離的分子/原有分子數×100%
---------------------------------------------------------------------------------------------------------
水的電離:
精確的實驗證明,水是一種極弱的電解質,它能微弱的電離,生成H3O^+ 和OH^-:
H2O + H2O可逆符號H3O^+ + OH^-
可簡寫為:H2O可逆符號H ^+ + OH^-
Kw叫水的離子積常數,簡稱為水的離子積。
在25℃時,水中H^+溶度和OH^-溶度都是1x10^-7mol/L,所以
Kw=c(H^+)·c(OH^-)=1x10^-14
判斷點解強弱方法:
1.在相同濃度、相同溫度下,與強電解質做導電性對比實驗
2.在相同濃度、相同溫度下,比較反映速率的快慢,如將Zn投到等濃度的鹽酸與醋酸中比較,結果前者比後者快。

D. 化學實驗報告需要寫的內容是什麼

我們的實驗報告要求有以下內容: 實驗時間(開始時間,終止時間)實驗地點、有必要的話好要記錄溫度和濕度。(一般寫在實驗記錄紙上,貼在報告上)一、實驗目的二、實驗原理三、儀器和葯品三、實驗內容(包括操作步驟、化學方程式、實驗現象、現象分析、實驗數據及計算)四、實驗結論五、誤差分析六、實驗總結(收獲或體會,也可以不寫)

E. 化學試驗方案有哪些步驟

1.題目
實驗人(例:製取乙酸乙酯
實驗人:***,指導老師:**)
2.實驗目的(實驗室制備乙酸乙酯)
3.准備實驗
(1)葯品(乙酸,乙醇,濃硫酸,飽和碳酸復鈉溶液,沸石)
(2)器材(試管,酒精燈制,導管,大燒杯,量筒,鐵架台)
4.實驗原理(CH3COOH+CH3CH2OH=濃硫酸加熱【可逆反應】=CH3COOCH2CH3+H2O)
5.實驗步驟(1.分別加入乙醇,沸石,濃硫酸和乙酸,注意按順序;2.搭好裝置;3.另取一支試管,加入飽和碳酸鈉溶液,並將導管插入。管口應與液面有一定距離;4.加熱收集;5.移除導管,熄滅酒精燈,並震盪試管洗滌所得油狀物。該油狀物在頁面上層)
6.實驗結論/數據統計(無色有香味的油狀液體為乙百酸乙酯)
7.討論(1.為什麼加熱後盛放反應物的試管內液體顯棕黑色?答:因為濃硫酸脫水效果。黑色物為碳————2.飽和碳酸鈉溶液有何作用?1答:降低乙酸乙酯在水中的溶解度;除去逸出的乙酸和硫酸蒸汽等酸性雜質;溶解乙醇,使度所得乙酸乙酯純度更高。)

F. 化學實驗報告主要有哪三部分內容組成

實驗報告一般不止三部分,現階段較常見的有:
一、實驗目的
說明本實驗的目的。
二、實驗儀器、葯品
實驗用到的儀器及葯品,便於准備實驗和實驗前檢查
三、實驗步驟、方法
實驗的具體操作過程,為實驗操作者了解實驗操作以及實驗中參照
四、實驗現象
實驗過程中觀察到的現象記錄,為實驗結論提供依據
五、實驗結論
分析現象,做出的結論
六、交流反思
與其他組實驗交流,主要是展示本組結果。
反思實驗中的得與失。

G. 化學實驗方案

http://www.ahnu.e.cn/kecheng/jxcg/all/1_7/cailiao/zongjiebaogao.htm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化學上的許多理論和定律都是從實驗中發現歸納出來的。同時,化學理論的應用、評價也有賴於實驗的探索和檢驗。雖然到了近代乃至現代,化學的飛速進步已經產生了各種新的研究方法,但是,實驗方法仍然是化學不可缺少的研究手段。新課程改革將科學探究作為突破口,科學探究不但是一種重要的學習方式,同時也是中學化學課程的重要內容,它對發展學生的科學素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而化學實驗是科學探究的重要形式。

用化學實驗的方法學習化學,既符合化學的學科特點也符合學生學習化學的認識特點,是化學教學實施素質教育的基本手段。新課程標准提倡學生獨立進行或合作開展化學實驗研究。通過化學實驗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通過使用探究形成化學概念、理解化學基礎理論、掌握化學知識和技能,培養學生的科學態度和價值觀,幫助學生發展思維能力和訓練實驗技能,從而達到全面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的目的。

一、對新課程標准下的中學化學實驗的認識

《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標准》明確了高中化學課程的基本理念:立足於學生適應現代生活和未來發展的需要,著眼於提高21世紀公民的科學素養,構建「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相融合的高中化學課程目標體系。「知識與技能」即過去的「雙基」;「過程與方法」是讓學生掌握學習的方法,學會學習;「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是人文關懷的體現。所以新的課程理念的核心是「讓學生在知識探索的過程中,在知識、學法、人文等方面得到發展。」其中第5條特別強調:「通過以化學實驗為主的多種探究活動,使學生體驗科學研究的過程,激發學習化學的興趣,強化科學探究的意識,促進學習方式的轉變,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1]高中化學課程由2個必修模塊和6個選修模塊組成,其中「化學實驗」是作為一個獨立的模塊有別於以往教材的處理,突出其重要的地位。

教育部2001年頒發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為化學課程改革指明了方向,根據新的教學理念及由此產生的新課程標准,對照新舊教材,我們不難發現新課程在實驗教學方面有以下幾個主要方面的轉變:

1、從只注重培養實驗操作能力向培養實驗思維能力和培養實驗操作能力並重轉變,改變以往為「教」設計實驗變為「學」設計實驗,使實驗更好地配合學生的主動學習,打破以往教師壟斷實驗方案的設計向教師幫助、指導學生參與實驗方案的設計的轉變,這就是所謂的化學實驗的探究化[2]。改變化學實驗「照方抓葯」式的現狀的關鍵,是加強化學實驗的探究化設計,這對於更好發揮化學實驗的功能,促進學生科學素養主動、全面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例如:必修1中「驗證鐵能否與水蒸氣反應」的探究實驗,教材一方面提供了實驗必要的儀器和葯品,讓學生來設計實驗方案;另一方面又提供了一個實驗方案,讓學生參考並嘗試利用該方案進行實驗,最後讓學生小結交流探究活動的收獲。這樣的實驗教學,在指導學生學習設計實驗的同時又鍛煉了學生進行實驗探究的動手能力。

另外,新課標不再硬性劃分演示實驗和學生實驗,而是給教師創造性和學生的主動性提供空間。教師通過實驗創設學習情景,為學生提供可觀察的化學現象和實驗操作,其活動指向是學生自主觀察、分析思考、交流討論、實驗研究,不是教師單純的表演或展示。從這一角度看,它和學生實驗一樣,都是學生的活動。在新課標中也提倡學生進行合作開展化學實驗研究實現從「單兵作戰」的自發研究向群眾性研究與組隊研究的「兩條腿走路」轉變。

2、從只重視理論到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轉變,更加重視化學實驗與生活、技術的聯系,注重用實驗探究的方法解決實際問題;使學生的課內學習轉變為課內和課外相結合的模式,更適應開放式學習的需要,這就是所謂的化學實驗的生活化[2]。

新課標「注重從學生已有的經驗出發,讓他們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學化學」,幫助學生「從科學、技術和社會相互聯系的視角認識化學」,從歷史和現實的結合上了解化學。此外,新課標還列出若干可供選擇的學習情景素材,這有助於教師落實「貼近生活,聯系實際」的教學要求,加深學生對「科學——技術——社會」觀念的理解,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啟發教師不斷地從社會生活和新的科技發展中吸取新鮮的信息,學生在體驗中逐步認識化學在促進社會可持續發展中的重要作用。通過化學實驗來解釋和解決日常生活和社會實際問題,對於拓展化學實驗的功能,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和價值。化學實驗的內容選取於日常生活和社會生活中的許多化學現象,實驗葯品取用於學生身邊常見的化學物質,這樣可使學生有一種親切感,感到化學並不神秘,就在我們身邊,有利於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激發他們對實驗探究的興趣。在新課程的教材中就有很多這樣的實驗素材。諸如必修2中「用生活中的材料製作簡易電池」實驗;選修1中「鮮果中維生素C的還原性」實驗;選修2中「用澱粉自製吸水材料,並進行模擬保水試驗」;選修4中「溫度對加酶洗衣粉的洗滌效果的影響」實驗;選修5中「自製肥皂與肥皂的洗滌作用」實驗;選修6中「用氧化還原滴定法或電化學分析法測定污水中化學耗氧量」實驗等等。
3、從只應用近代實驗方法向適當應用現代實驗方法和儀器,重視中學實驗向現代化轉變,這就是所謂的化學實驗的現代化[2]。

化學實驗的現代化科學手段的發明與使用,是和人類對物質的組成和結構的探索分不開的。鑒定物質的化學成分需要定性分析,測定物質的各組分的含量需要定量分析,確定物質的結構需要結構分析。高中化學新課程在化學分析方法的定量化和實驗手段的現代化方面,跟以往的化學課程相比有了很大的改進。在高中化學新課程中引入了現代儀器分析的四大類儀器或方法(光譜類、色譜類、質譜類、電化學類)。例如:選修5中,「用質譜法測定相對分子質量」,「用紅外光譜、核磁共振氫譜等方法鑒定分子結構」;選修6中「用化學方法或紅外光譜法檢驗鹵代烷中的鹵素」實驗,「用中和滴定法或氣相色譜法測定醋酸中醋酸的含量」實驗等。值得注意的是,對於這些現代實驗分析儀器和方法的學習並不是要求學生都要掌握它們的具體的原理和應用技術,不同的實驗技術所要求的程度是有區別的。有的只是屬於介紹性質,只要求學生掌握其最基本的原理,達到拓展科學視野的目的就可以了。

4、重視綠色化學思想與可持續發展觀念在實驗中的體現,這就是所謂的化學實驗的綠色化[2]。高中化學新課程在設計上十分注重「體現綠色化學思想」。例如:選修6(實驗化學課程模塊)中,將「形成綠色化學的觀念」作為一項重要目標;將「樹立綠色化學思想,形成環境保護的意識」單獨作為一條「內容標准」;將「查閱資料:符合『綠色化學』思想的化工產品的生產」 作為「活動與探究建議」中的一項學習活動。

二、開展化學實驗教學要注意的問題

在新課程標准下,化學實驗教學有了更為突出的作用和意義。因此,抓好實驗教學是化學教學中十分重要的教學內容。那麼,在開展化學實驗教學過程中要注意哪些問題呢?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去考慮:

(一)、加強思想認識,重視實驗教育功能的發揮

激發學習興趣、體驗科學探究、訓練可行方法、學習化學知識、學會團結協作是化學實驗的主要教育功能。對此教師首先要有深刻的思想認識,同時要通過具體的教學實踐發揮好這些化學實驗教育功能。

具體而言,教師在實驗內容的設計和選擇上,需要注意從學生已有的經驗和將要經歷的社會生活實際出發,以激發學生學習化學興趣,幫助學生認識化學與人類生活的密切關系,關注人類所面臨的與化學相關的社會問題,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參與意識和決策能力。通過化學實驗教學,可以讓學生學習化學知識,在學習過程中,會得到大量的感性認識,將感性認識轉化為理性認識,並運用已有知識和相關資料解決問題。同時,學會團結協作是當前社會分工日益完善、細致所導致的對人才自身素質的要求,在實驗內容的選擇中要重視選擇一些需要通過小組協作方式才能完成的試驗探索,讓學生在實驗探索的過程中根據要求,進行分工協作,共同完成實驗,在實驗探究中學會合作與分享。

新課程在必修1的第一章《從實驗學化學》里就已經明確了「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並強調了掌握好實驗方法的重要意義。我們可以利用好第一節《化學實驗基本方法》的教材,先對學生進行化學學科特點和化學學習方法的教育,這包括了實驗安全教育和實驗規范教育。實驗安全教育可以通過學生分組進行思考與交流再由學生小結,使學生認識到化學實驗的操作應該規范,應該仔細檢查安全措施,確保實驗的安全和成功。然後,利用小組合作做實驗可以兩人一組,有大致的分工,職責基本明確,緊密配合的形式完成「粗鹽的提純」實驗。學生完成實驗後要做好總結和相互評價,老師最後結合自己觀察的情況點評學生們的表現,表揚一些組或個人。通過這樣的實驗教學,既培養了學生的實驗安全意識,又樹立了學生的團結協作意識。

(二)、提高動手能力,關注學生實驗技能的培養

進行化學實驗的基礎是實驗者必須對化學實驗基本方法和技能有一定的了解。新課程標準的課程目標中將「獲得有關化學實驗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學習實驗研究的方法,能設計並完成一些化學實驗」列作「知識與技能」目標之一。在新課程里增加了大量的學生實驗探究的內容,在實驗探究中的每一個實驗,必須由學生親自動手做實驗才能完成,因此,提高學生的實驗動手能力是完成好化學實驗教學的基礎。同時,要十分重視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特別是觀察、實驗、假說、推理、收集資料、分析資料、處理數據等。要重視通過實驗發展學生思維的敏捷性、靈活性、深刻性、獨創性和批判性等良好的品質,培養學生的實踐精神和創新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教材編寫時由於考慮到各種條件的限制,往往是演示實驗多,學生實驗少,如果教師教學是按照「教師演示實驗→學生觀察實驗→教師引導學生得出結論→例題→課堂訓練→課後鞏固練習」,其效果是學生會應試而沒有得到發展。因此,教師要創造條件,根據實際情況,靈活處理教材,盡可能做到演示實驗學生化,讓每個學生都有動手的機會。其學生操作流程是:根據要解決的問題→設計實驗原理→選實驗器材→動手實驗→記錄現象及數據→處理數據得出結論。

例如:在必修1的第一章第一節《化學實驗基本方法》中,教材並沒有硬性區分演示實驗和學生實驗,為了更好的提高學生的實驗能力,提倡教師多採用邊講邊實驗的教學方式。這樣有利於學生掌握實驗技能,培養觀察、思維、獨立操作等能力,容易獲得成功感。建議實驗1「粗鹽的提純」、實驗2「硫酸根離子的檢驗」作為邊講邊進行學生實驗,實驗3「實驗室製取蒸餾水」作為演示實驗,實驗4「萃取和分液」即需在老師的指導或示範下學生完成實驗。

(三)、培養問題意識,提高學生問題解決的能力

增強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將問題轉化為課題的能力是提高學生設計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前提。問題意識是指學生在認識活動中意識到的一些懷疑、焦慮、探究的心理狀態,這種心理狀態驅使學生積極思維,不斷提出和解決問題。心理學研究表明,意識到問題的存在是思維的起點,沒有問題的思維是膚淺的思維、被動的思維。在化學實驗教學中,能用於實驗探究的問題可能來自自然現象、社會生活和生產實踐,也可能來自學習的過程中,還有可能來自教師精心設計的問題情境,無論是什麼情況,始終要讓學生產生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渴求和慾望。對於教材中某些驗證性的實驗如果改為探究性的實驗,可將學生帶入科學探究的情境中,從而不斷增強他們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意識和能力。

例如,對於必修1中的「Fe(OH)2的制備和性質」探究實驗,教師先講清楚Fe(OH)2的顏色、狀態及溶解性,然後演示新制的FeSO4與NaOH溶液反應,結果學生未能觀察到白色絮狀沉澱,而看到的卻是灰綠色沉澱。這一現象會立即引起了學生的注意,教師要及時引導學生提出問題:①為什麼要用新制的FeSO4溶液?②為何將滴管插入試管里溶液的底部,慢慢擠出NaOH溶液?③久置的NaOH溶液中溶解了什麼物質?當學生通過分析認識到FeSO4、Fe(OH)2易被空氣中的氧氣所氧化時,換一瓶已煮沸過的NaOH溶液,以除去溶解的氧氣,再進行實驗,先得到了白色沉澱,但過一會兒就轉變成灰綠色,然後逐漸變為紅褐色,這一現象又引起了學生的疑問。教師進一步引導討論:採取什麼方法能使生成的Fe(OH)2氧化速率減慢?經過一系列的思考、討論、比較,最後選用在新制FeSO4液面上,滴加幾滴苯作保護層,將滴管伸入試管底部;滴加煮沸過的NaOH溶液終於得到了白色Fe(OH)2沉澱,並保持了較長的時間。通過類似的實驗教學,最終會使學生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變成一種習慣,成為一種需要。
三、開展化學實驗教學的點滴經驗

實驗是培養學生解決問題能力的重要途徑。實驗教學中的問題發現和形成、實驗設計、操作、觀察、思維、表達和交流等科學實踐活動,可以有效地培養學生的實驗意識、課題發現能力、實驗設計能力、實驗觀察能力和實驗操作能力,可以有效地培養學生的思維習慣和思維能力,這是其他活動形式難以代替的。

新教材為學生創造了許多動手的機會,怎樣才能調動好學生的積極性?我在擔任新課程高一化學的教學過程中,嘗試通過不同的教學活動提高學生的實驗能力,積累了一點經驗與大家分享。我藉助於學生手頭上的一本教輔書《化學活動與探究》組織學生開展課外實驗教學。該書的活動項目取材於教材中的典型,並設計成活動卡片。每個卡片上包括了6個欄目:問題思考、活動探究目的、活動探究用品、活動探究內容、交流與討論、收獲與體會。以下是一些具體的做法:在開始活動前,讓全班學生自願分成8個小組,實行組長負責制。每個星期輪排1個小組進行實驗,各組自由選題,實驗的內容可以從活動卡片中30個活動項目中選取。組長負責組織,在課余時間內完成實驗,包括實驗預習、分工、活動記錄(包括實驗內容、實驗討論、實驗收獲等,以上內容在實驗報告中反映)及活動評價(包括自評、他評,他評中包括組長對組員的評議和組員對組長的評議)。整個小組的實驗活動在1個星期內完成,並由組長在下周的化學課上用15分鍾進行「結案陳詞」(告知同學他們的實驗課題、實驗過程、實驗結果、實驗收獲、活動評價的得分等)。累計每個星期不同小組的實驗報告,定期進行展示,讓大家進行投票選出最佳合作小組等。在各組活動過程中,老師也會參與到其中,小組做得好的地方,要及時地表揚,對於存在的問題要及時予以點撥、疏通,起到指點迷津的作用;並對他們實驗過程進行評價,並納入學分制的計算范疇。通過這些實驗活動有利於培養學生實事求是、尊重科學、勇於探索的思想品質;培養學生團結協作、求實的科學態度,同時也激發了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在實驗教學中不僅要求學生認真對待實驗,作為教師更要認真對待每一個實驗,通過實驗啟發引導學生關注實驗過程,突出學生在實驗教學中的主體地位,增強實驗的探索性,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和實驗設計、評價能力。

總而言之,化學實驗是中學化學教學內容的重要組成部分,新課程實驗教學改革在高中化學課程改革中的地位舉足輕重。廣大的化學教師要在新的教學理念的指導下,認真、細致地學習研究新課程,提高認識,明確目標。圍繞實驗展開學習是中學化學教學特色的充分體現,化學實驗教學只要真正得到落實,對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開發學生潛能,發展學生的個性將會產生積極的作用,也為化學教育走素質教育之路發揮出獨特的功能[3]。新理念、新課標、新教材迫切要求實驗教學理念的更新,這是一次挑戰,讓我們有所准備,勇於面對這一挑戰。

H. 初中化學實驗具體有哪些

高中化學實驗的方法有哪些?做實驗的注意事項

我們從到了七年級就開始學習化學,但是學過的孩子們應該都知道,在初中只是先接觸一下,到了高中化學才開始真正的學習,但是學習化學就會做實驗,做實驗的方式都有什麼?

化學實驗儀器

在上面的文章當中我給你們說了很多關於高中化學實驗有哪些方法的類別,我相信大家應該也都知道了,每個實驗都有它適合的方法,你們一定要擇選適宜他的方式,還要注意一些事項.

I. 化學實驗報告中主要有那三部分內容組成,分別在實驗過程的作用是什麼

實驗報告由實驗目的、原理、過程、結論這幾部分組成
目的讓你明確要做什麼
原理告訴你怎麼做
過程就是自己按原理明白怎麼操
結論是你在實驗中學會明白了什麼

J. 設計完整的實驗方案應包括哪些內容

1明確設定實驗因子和反應因子
實驗因子是指實驗所操縱的因子,反應因子是指由操縱實驗因子所引起的變化(即實驗結果),它們的確定是進行方案設計的前提。如在「酸鹼度對酶催化作用的影響」的實驗中,實驗因子是溶液ph值的變化,反應因子是酶催化作用的強弱。
2有效控制無關因子
所謂的無關因子並不是與實驗效果無關,而是指除實驗因子外也影響實驗效果的因子,只是這些因子不是本實驗所要探究、關心的實驗因子。要考察實驗因子所產生的效果,就要對無關因子進行控制,這是實驗設計最顯著、最重要的特點,是實驗設計應遵循的基本准則。最常用的控制無關因子的方法主要有:
3成功操縱實驗因子
我們正是通過操縱實驗因子來觀察或測量反應因子的變化的,因此實驗因子的成功操縱是實驗的核心。如離子交換吸附實驗中的實驗因子是溶液中有無離子,因此能否確保對照組中的液體無離子(實驗因子的操縱)是實驗能否成功的關健。
4
科學觀察反應因子
實驗結果是否准確,也取決於確定的觀察或測量指標是否得當、是否合理、是否全面、是否清楚。如在上述「酸鹼度對酶催化作用的影響」實驗中,加入碘液以觀察溶液有否變藍及變藍的程度來確定澱粉酶是否起作用及催化作用的強弱。
5需要注意的基本原則
1、科學性原則:
2、可行性原則:
3、簡便性原則:
4、可重復性原則:重復、對照、隨機是保證實驗結果准確的三大原則。
5、單一變數原則:不論一個實驗有幾個實驗變數,都應確定一個實驗變數對應觀測一個反應變數,這就是單一變數原則,它是處理實驗中的復雜關系的准則之一。
6、對照性原則:實驗中的無關變數很多,必須嚴格控制,要平衡和消除無關變數對實驗結果的影響,對照實驗的設計是消除無關變數影響的有效方法。只有設置對照實驗,才能有效地排除其它因素干擾結果的可能性。
設置對照組有4種方法:
(1)空白對照:即不給對照組做任何處理;例如,在「唾液澱粉酶催化澱粉」的實驗中,實驗組滴加了唾液澱粉酶液,而對照組只加了等量的蒸餾水,起空白對照。
(2)條件對照:這種對照方法是指不論實驗組還是對照組的對象都作不同條件的處理,目的是通過得出兩種相對立的結論,以驗證實驗結論的正確性。
(3)自身對照:指對照組和實驗組都在同一研究對象上進行,不再另外設置對照組;例如,「質壁分離與復原」實驗,自身對照簡便,但關鍵要看清楚實驗處理前後的現象及變化差異。
(4)相互對照:不單獨設置對照組,而是幾個實驗相互為對照。這種方法常用於等組實驗中。「植物向光性」實驗中,利用若干組燕麥胚芽鞘的不同條件處理的實驗組之間的對照,說明了生長素與植物生長彎曲的關系。

閱讀全文

與化學實驗方案通常包括哪些方面的內容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7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11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64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54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94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23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12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12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402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37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63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94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13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1008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6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45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69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31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93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