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製作大豆油需要幾道工序是不是工序越多越好最重要的工序是什麼
你問的比較籠統了,如果是浸出工藝主要是預處理(清理,破碎,軟化,軋胚)----浸出(溶劑萃取,濕粕蒸脫、混合油蒸發)---精煉(鹼煉,脫色,脫臭),經過脫臭後得到的是大豆一級油。如果想系統了解,建議看看《油脂製取工藝學》劉玉蘭主編。
Ⅱ 植物油廠提取大豆油方法
浸出法(化學)和壓榨法(物理)。
冷榨就是原料不經過烘炒或者蒸制直接將原料投入榨油機擠壓出油,這種方法油品顏色相對比較淺,色彩更加明亮,但出油率低,而且油料味道不濃厚,香醇。
熟榨要把油料作物在壓榨前經過烘乾,目的是降低原料水分,增加油脂分子的活躍性和流動性,從而提高出油率,保證油質味道的香濃。但也破壞了油品的化學組織成分,導致油的顏色更深,更黑。
(2)大豆油需要哪些化學工藝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1、食用大豆油,可以用於涼拌,但以加熱後食用口感更佳。
2、因為油脂有保質期,所以保存大豆油過程中,應注意在陰涼、乾燥、通風處避光密封保存。而大豆油顏色隨著保存時間的流逝而由淺變深,當油色變深,切記不可長久存放。
3、因為豆油含磷脂較多,所以在用肉熬湯時,加入適量豆油更能熬出誘人香醇的白湯。但要注意,鑒於大豆油有較濃的豆腥味,在著色的同時也會因此而影響湯本身的味道,但是若在加入豆油後加入適量的蔥花或花椒等佐料,可有效去除濃厚的大豆味,但湯的顏色也會變深。
4、大豆油切勿重復循環使用,用過的油切記不要再倒入原瓶。因為油呈黏稠狀,加熱後容易劣化變質。
Ⅲ 大豆油,花生油,玉米油都是怎麼做出來的,工藝有什麼區別
大豆油
,目前主要是浸出大豆油為主,
花生油,主要是壓榨花生油,
玉米油,經過一系列的化學處理生產出來的油。
就我個人感覺來說,花生油是基本上不經過化學處理的,也是比較純正的。
而豆油和玉米油都是經過很多工序的處理,其中經過了多種化學物質的提純、精煉工藝,難免有化學殘留在裡面吧
個人建議食用花生油
Ⅳ 大豆油如何壓榨
食用油的生產過程都需要經過壓榨和提煉這兩個程序。
(1)壓榨過程
食用油壓榨方法分為機械壓榨(分為高溫物理壓榨和低溫物理壓榨)和溶劑壓榨(也稱浸出法)。
高溫物理壓榨法,先用螺旋式的壓榨器將油籽壓碎,然後經過120℃高溫、高壓將油壓榨出來。
浸出法一般採用的溶劑是乙烷(六號輕汽油),乙烷能將油籽中百分之九十八的油榨出。之後,再議150℃高溫將溶劑蒸發。一部分乙烷會留在油內,乙烷對人體有害,而且對環境的破壞也非常大。
因為生產效率問題,一般大型食用油製造廠都會採用溶劑和高溫高壓來提取油籽的油分。但高溫對油的質量破壞影響也很大。
當然還有一些生產商為保持食用油的質量,會以低溫物理壓榨法,將油壓出。這種方式的壓榨器將油籽壓碎,用高壓將油榨出。這種方法的效率比高溫、溶劑法低很多,出油率大約只有60%,但是可以完全保證食用油的質量。
(2)提煉過程
壓榨的過程中,經過高溫高壓、溶劑等程序後,油會變得惡臭、顏色灰暗,所以大型食用油生產商通常都會將食用油提煉,去除雜質。提煉過程包括漂白、除臭、去膠、添加色素、香味等。
以低溫物理壓榨的食用油,通常不需要這些步驟,主要以過濾為主,保留了油籽的風味,包括天然香味、天然色素、微量元素等等。
可見,油的壓榨方法對食用油的成品質量影響非常大,不容忽視。
(4)大豆油需要哪些化學工藝擴展閱讀:
大豆油取自大豆種子,大豆油是世界上產量最多的油脂。大豆油的種類很多,按加工方式可分為壓榨大豆油、浸出大豆油;按大豆的種類可分為大豆原油,轉基因大豆油。
從營養價值看,大豆油中含棕櫚酸7-10%,硬脂酸2-5%,花生酸1-3%,油酸22-30%,亞油酸50-60,亞麻油酸5-9%。微溶於乙醇,能以一定比例溶解與丙酮、甲苯、二甲苯等有機溶劑。
Ⅳ 如何製作豆油
壓榨油的加工工藝為「物理壓榨法」,而浸出油的加工工藝是「化學浸出法」。 物理壓榨法的生產工藝要求原料要精選,油料經去雜、去石後進行破碎、蒸炒、擠壓,讓油脂從油料中分離出來,壓榨過程中添加炒籽,經榨機榨制後,採用高科技天然過濾提純 技術而製成的。
保持了大豆的原汁原味,香味醇厚,富含維生素E,保質期長,且無任何添加劑,不含溶劑殘留和含皂量,是一種現代工藝與傳統工藝結合生產出的純天然的綠色食品。
浸出法則採用有機溶劑提取法,通過將油料與「六號輕汽油」(「六號溶劑油」的俗稱)等有機溶劑充分結合後進行抽提,因此對人體有毒害作用的正乙烷等有機物難完全清除,只有精練達到非常嚴格的標准之後,才能放心食用,否則,很容易對人體產生危害作用。
但在高溫精練中,難免會使一些維生素的營養物質受損失。在我國,除了部分大豆油是通過壓榨工藝生產外,由於浸出法出油率高,所以大部分粟米油、大豆油、棉籽油等基本上都採用「六號輕汽油」浸出法加工製造。
(5)大豆油需要哪些化學工藝擴展閱讀
1、豆油含磷脂較多,用魚肉或肉骨頭熬湯時,加入適量豆油可熬出濃厚的白湯,非常誘人。但豆油的大豆味較濃,往往會影響湯的味道,如果在豆油加熱後投入蔥花或花椒,可有效地除去豆油中的大豆味,但湯的顏色也會因此而變深。
2、油脂有一定的保質期,放置時間太久的油不要食用。可以直接用於涼拌,但最好還是加熱後再用。應避免經高溫加熱後的油反復使用。
豆油就是通常所說的大豆色拉油,是最常用的烹調油之一。豆油是從大豆中壓榨出來的,有冷壓豆油和熱壓豆油兩種。冷壓豆油的色澤較淺,生豆味淡;熱壓豆油由於原料經高溫處理,其出油率雖高,但色澤較深,並帶有較濃的生豆氣味。
按加工程序的不同又可分為粗豆油、過濾豆油和精製豆油。粗豆油為黃褐色,精製的大多數為淡黃色,粘性較大。在空氣中久放後,豆油油麵會形成不堅固的薄膜。豆油較其它油脂營養價值高,我國各地區都喜歡食用。
Ⅵ 魯花濃香大豆油是笨榨還是浸出的
摘要 您好,魯花大豆油有兩種製作工藝:壓榨和化學浸出,魯花大豆油也有轉基因原料和非轉基因原料之分,具體情況得看標簽上的說明,現在國家強制標注轉基因原料和製作工藝,根據個人需要購買,不過既然國家批准轉基因大豆和化學浸出工藝,應該是沒什麼問題的。
Ⅶ 大豆制油的流程
大豆油工藝流程
食品產業網 (2006-6-19 14:01:58)
大豆油工藝流程
產品名稱: 大豆油 加工工藝: 1.浸出工藝 大豆→清理→破碎→軟化→軋坯→入浸料→存料箱→封閉攪籠→浸出器→濃混合油2.混合油處理工藝 過濾→混合油貯罐→第一蒸發器→第二蒸發器→汽提塔→毛油3.毛油精練工藝 ┌→水化凈油→真空脫臭→過濾凈油 預熱→加水水化→靜置沉澱→分離→│ └→大豆油腳→加熱→鹽析→沉澱→回收大豆油工藝要點1.軋坯是預處理的關鍵,關繫到油脂的產量和品質的優劣。軋坯的關鍵又在於軋坯機的操作。為了保證軋坯質量,要嚴格控制軋坯前物料的水分和溫度。軋坯機上最好設置軟化箱,以免軟化後其所含水分與溫度損失過大。開車前應周密檢查軋坯機的工作情況,如發現兩端料坯薄厚不均,或未經軋制的油料混入坯內,應停車檢查,調整軋距(應兩邊均衡的調整,並避免調得過緊)。檢查刮料板是否緊貼在軋輥表面上,防止發生粘輥現象。注意流量得均勻性,防止空載運轉。2.浸出器內每格裝料量為80-85%,溶劑溫度應掌握在50-55℃大豆坯入浸溫度為50-55℃,浸出器溫度為50℃。噴淋方式採用大噴淋滴乾式較好,噴淋段的液面以高出料面30-50毫米為宜,噴淋新鮮溶劑時不得溢入干段。溶劑比(溶劑重量與浸出料重量之比)1:0.8-1.1。選用無毒性溶劑,要求其對油脂有一定揮發性,化學性質穩定,不易燃、易爆,沸點范圍窄,水溶解度小,不腐蝕機械,不與油粕起化學反應。3.掌握好蒸烘機的操作。在粕料進入蒸烘機第一層時,因粕中含溶劑較多,升溫不宜過快、過高,以控制在65-75℃為宜;第二層溫度控制在85℃左右。第一、二層噴入直接蒸汽,在溶劑蒸發的同時,破壞有害酶類的活性。直接蒸汽噴入量為5-6公斤/噸料。第三層至最後一層,夾層加熱,起烘料的作用,溫度100-105℃,蒸烘時間約40分鍾左右,濕粕經乾燥後蒸發出來的水和溶劑混合蒸汽,主要從最高一層頂部的出口管排除,它帶有少量的粕末(除去這些粕末有利於溶劑冷凝及回收系統設備安全)。經乾燥的干粕,則從烘乾機最下層出口排除(排除干粕含水分18-20%),入庫溫度在40℃以下。4.混合油處理過程應嚴格控制溫度。經氣提後,混合油濃度沒有達到蒸發操作要求和、時,應將其中的一部分混合油繼續循環蒸發。5.精煉是為了使大豆成品油質量復合食用標准。在精煉高溫水化處理工序中要注意的是:加水時,預熱大豆毛油溫度為55-75℃。加水可採用噴直接蒸汽、加熱水或汽、水並用三種方法。浸出的大豆毛油中磷脂含量為3-4%,而加水量為磷脂含量的2-3.5倍,水溫不得低於油溫。加水時,當磷脂膠粒能較持久懸浮於油中,不易集合結成絮狀沉澱時,加水快些;反之應慢些。水化時攪拌翼(斜度40-45°)轉數,開始時60-70轉/分(懸漿式140-180轉/分),待磷脂結成後轉慢為20-30轉/分。水化時油溫達到140℃、真空度達到93325帕斯卡(即700毫米汞柱)時算起,保持穩定不變。脫臭後豆油中溶劑含量應低於50毫克/公斤。 設備信息: 振動平篩,去石機,永磁滾筒,風力分選器,回轉式乾燥機,離心式粉碎機,暖豆箱,軟化鍋,蒸汽攪籠,對輥軋坯機,浸出器,刮板輸送機,脫溶烤機,高料層蒸烘機,捕集器,過濾器,混合油罐,第一蒸發器,第二蒸發器,汽提塔,冷凝器,分水器,平衡罐,蒸水罐烘乾機:參考價格65萬元;清洗機:參考價格65萬元;破碎機:參考價格11萬元;脫殼機:參考價格554萬元;調質機:參考價格11萬元;壓片機:參考價格32萬元;浸出設備:參考價格50萬元;脫膠設備:參考價格11萬元;輸送設備:參考價格15萬元; 產品描述: 產品特徵 1.色澤一般呈黃色或棕色;折光指數(20℃)1.4720-1.4770;比重(20℃/4℃)0.9210-0.9250。 2.衛生標准油中的溶劑含量不得超過50毫克/公斤。具有大豆油固有的氣味和滋味,無異味。
Ⅷ 誰知道環氧大豆油的生產工藝
具體工藝方法:
1.將碘值為~~~~~的大豆油用~~~~~%的氫氧化鈉溶液在~~~~攝氏度下中和處理~~~小時,靜置分層,分離水相,用熱水洗至中性,減壓蒸餾,除去殘留水份。
2.將已經處理的大豆油或者未處理的大豆油~~~份,雙氧水溶液(~~~~)~~~份,冰醋酸~~~份,濃硫酸~~~份,在~~~~攝氏度范圍內反應~~~小時,靜置分層,分出酸水。
3.用~~%的碳酸鈉溶液中和,再用熱水洗 ~~~ 次,減壓除去殘留水分,熱水溫度為~~~攝氏度。
三.本方法製得的環氧大豆油產品的環氧值在6.0-6.4之間,碘值在6以下,用於PVC壓片透明度和熱老化性能與日本同類產品性能接近,經 全面毒性實驗表明:(1)急性毒性實驗:LD50大鼠>10g/kg,小鼠>20g/kg,系實際無毒化學性。(2)微粒實驗:在給葯劑量為10000mg/kg時, 未產生致突變作用。(3)Ames實驗:對四個測試菌株(TA97,TA98,TA100,TA102)無誘變性。
四.本專有技術可用下面的實例加以說明:實施例1.用處理過的大豆油~~~份,~~~%雙氧水~~~份,冰醋酸~~~份,濃硫酸~~~份,在~~~攝氏度下反應~~小時,產品環氧大豆油的環氧值為6.37,碘值為5.46。
實施例2.將已經處理的大豆油~~~份,~~%雙氧水~~份,冰醋酸~~份,濃硫酸~~份,在~~~攝氏度下反應~~小時,產品環氧大豆油的環氧值為6.34。
技術保密等級AAA。車太夫發於2005.5.7
Ⅸ 求食用油生產工藝流程
一、浸出工藝:
1、 浸出工藝是將油料破碎後,用化學溶劑(6號氫汽油)充分浸泡提取油脂,然後通過蒸餾將溶劑油(6號氫汽油)分離回收得到的毛油脂。油脂的精煉和脫臭可去掉毛油的難聞氣味,還能去掉某些有毒物質。但在去除雜質時,生物活性物質也損失了。
2、 浸出工藝流程:油料破碎——化學浸出——高溫分離——高溫精煉(脫膠、脫酸、脫
色、脫臭、脫蠟)——添加防腐劑——成品油
二、壓榨工藝
1、 壓榨工藝特指純物理壓榨,它是在對油脂原料進行嚴格篩選後,再對原料進行特定溫度的蒸炒,讓出油率保持最高,用螺旋壓榨機榨出油脂,再用特殊纖維網過濾得到成品油。該方法生產的油安全、衛生、無污染、無溶劑殘留,完全保障油品的營養成分不被破壞。
2、 壓榨工藝流程:油料精選——油料加溫——壓榨——沉澱過濾——初榨油
拓展資料:
食用油也稱為「食油」,是指在製作食品過程中使用的,動物或者植物油脂。常溫下為液態。 由於原料來源、加工工藝以及品質等原因。
常見的食用油多為植物油脂,包括粟米油、菜籽油、花生油、火麻油、玉米油、橄欖油、山茶油、棕櫚油、芥花子油、葵花子油、大豆油、芝麻油、亞麻籽油(胡麻油)、葡萄籽油、核桃油、牡丹籽油等等。
食用油的保存方法:
食用植物油有「四怕」:一怕直射光,二怕空氣,三怕高溫,四怕進水。因此,保存食用油要避光、密封、低溫、防水。
巧藏3種食用油
花生油、豬油、小磨香油的貯藏方式:
花生油
將花生油或豆油入鍋加熱,放入少許花椒、茴香,待油冷後,倒進搪瓷或瓷製容器中存放。這樣,油可以較久存放而不變質,做菜用時味道也特別香。
豬油
豬油熬好後,趁其未凝結時,加進一點白糖或食鹽,攪拌後密封,可較久存放而不變質。
小磨香油
小磨香油在貯存過程中易酸敗、失香。現介紹以下方法:把香油裝進一小口玻璃瓶內,每500克油加入精鹽1克,然後將瓶口塞緊,不斷地搖動,使食鹽溶化,放在暗處3日左右,再將沉澱後的香油倒入洗凈的棕色玻璃瓶中,擰緊瓶蓋,置於避光處保存,隨吃隨取。要注意的是,裝油的瓶子切勿用橡皮等有異味的瓶塞。
Ⅹ 大豆油是怎麼做出來的
大豆油是從大豆中提取出來的草本植物油。大豆出油率在百分之10-12左右,含油率百分之12-18。
一、大豆榨油設備生產流程:
大豆→清理→蒸炒→壓榨→過濾→毛油→去精煉車間
主要設備組成:提升機,清理篩,蒸炒鍋,榨油機,過濾機,毛油暫存箱,
二、大豆油毛油精煉設備生產流程
毛油一鹼煉一脫膠一脫色一脫臭一去脫蠟車間(或成品油車間)
主要設備組成:精煉罐,脫色罐,脫臭罐,導熱油爐,過濾機等
三,大豆油脫蠟設備(非必須)工藝
在加工油脂中,通過冬化脫蠟工藝可將油油脂中固有的蠟質從油脂中分離出來,提升油脂的營養價值,改善油脂口感與品質。
主要設備組成:冷凍機,過濾機,結晶罐,成品油罐 等
設備的成本和產能,配置,成品油要求質量有關,不能一言而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