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如何判斷化學方程式的兩種物質能否發生化學反映
兩種物質能否發生化學反應的標志是:看他們的生成物中是否含有以下物質:水、氣體、沉澱、弱酸、弱鹼、反應物中是不是氧化劑和還原劑反應,上述條件只要含有一種便能反應。
至於硫酸鈉和二氧化硫,因為二氧化硫具有氧化性,但是它不能在氧化硫酸鈉了(因為硫酸鈉中的S元素已經呈最高價態),因此二者是不會發生化學反應的。
⑵ (化學)如何判斷兩種物質能否發生反應生成什麼物質
看兩種物質水解產生的離子能否共存,若能共存,則不會發生化學反應;若不能共存,則會發生化學反應。
發生反應生成難溶性或微溶性的物質、難電離的物質、揮發性物質、配合物(舊稱絡合物)等。
以下離子發生反應,不能共存:
1、生成難溶性或微溶性的物質
如果溶液中的某些離子之間能夠反應有難溶性或微溶性的物質生成, 則溶液中的這些離子就不能大量共存。
常見易生成難溶物質的離子如下:
如SO42-與Ba2+、Ag+;OH-與Cu2+、Fe2+、Fe3+、Mg2+、Al3+;Ag+與Cl-、Br-、I-、CO32-、SO32-、S2-;Mg2+、Mn2+、Zn2+、Ba2+、Ca2+與CO32-、SO32-、PO43-;S2-與Cu2+、Pb2+;Ca2+與SO42-等不能大量共存
原理:金屬陽離子能夠結合酸根離子或者陰離子生成難溶性或者微溶性的物質。
2、生成難電離的物質
如果溶液中的某些離子間結合有難電離的物質生成, 則溶液中的這些離子之間就不能大量共存。
常見易生成難電離的離子如下:
(1) H+與OH-、ClO-、CH3COO-、F-、S2-、HCO3-、CO3 2-、HSO3-、SO3 2-、HS-、S2-、H2PO4-、HPO4 2-、PO4 3-、F-、HSiO3-、SiO3 2-.因生成水和弱酸而不能共存。
(2) OH-與H+、Cu2+、Fe2+、Fe3+、Mg2+、Al3+、HCO3-、CO3 2-、HSO3-、SO3 2-、HS-、H2PO4-、HPO4 2-、F-、HSiO3-、SiO3 2-.因生成弱鹼和水, 所以不能大量共存。
3、生成揮發性物質
如果溶液中離子間能結合有揮發性的物質生成, 則溶液中的這些離子不能大量共存。
4、生成配合物(舊稱絡合物)
如果溶液中離子間能結合有絡合物生成, 則這些離子不能共存。
例如:Fe3+和SCN-。
原理:3SCN-+Fe3+=Fe SCN3生成絡合物硫氰化鐵等。
5、離子間發生雙水解
如果溶液中存在弱酸和弱鹼, 則弱酸對應的酸根離子和弱鹼對應的金屬陽離子或銨根離子反應, 相互促進發生雙水解。
6、離子間發生氧化還原反應
如果溶液中有還原性較強的離子, 則溶液中不能存在較強氧化性的離子, 兩類離子不能大量共存。
例如:H+和NO3-同時存在, 則不能與S2-、Fe2+、I-共存等。
原理:H+與NO3-結合生成的硝酸, 硝酸有強氧化性與還原性較強的S2-、Fe2+、I-等離子發生氧化還原反應, 不能共存。
離子不能共存的隱藏條件總結
1、顏色
離子共存題干中經常會有一些隱含的條件, 需要我們仔細地閱讀題意, 當題中說明溶液為無色時則溶液中一定不存在有色離子。
常見的有色離子如下:
Cu2+藍色、Fe2+淺綠色、Fe3+黃色、Mn O4+紫紅色[5]等。
2、狀態
若題中說溶液為透明則不代表溶液無色, 透明是溶液的狀態, 也可代表溶液有顏色。
3、性質
(1)溶液呈酸性
如果題中溶液 (1) 呈酸性、 (2) 滴加石蕊試劑呈紅色、 (3) 滴加甲基橙呈紅色、 (4) p H<7符合以上四個條件中的任意一個, 則溶液中一定沒有OH-或弱酸根陰離子 (CO32-、S2-、Cl O-、Al O2-) 。
(2) 溶液呈鹼性
如果溶液 (1) 呈鹼性、 (2) 向溶液中滴加酚酞呈紅色、 (3) 滴加石蕊呈藍色、 (4) 滴加甲基橙呈黃色、 (5) p H>7符合以上五個條件中的任意一個[6], 則溶液中一定沒有H+或弱鹼陽離子 (Mg2+、Al3+、Fe3+、NH+4) 。
(3) 酸鹼性皆不能共存
(4)酸鹼性
(1) 與金屬Al反應能放出H2, 則溶液可能呈酸性或鹼性。
(2) 水電離出的c (H+) =1×10-12mol/L, 則溶液可能呈酸性或鹼性。
(3) 在酸性的條件下Mn O4+和Cl O-等離子具有氧化性, 則具有還原性的離子不能共存。
⑶ 怎樣確定兩種物質能發生化學反應
如果兩種物質在一起,會生成難溶物、或難電離物(如水)、或氣體,或者會發生氧化還原反應,那麼,這兩種物質在一起,就會發生化學反應。反之,就不行。
⑷ 在化學中,怎樣判斷兩種物質是否發生反應
判斷化學反應是否發生的方法就是是否有新物質生成 多數時候化學反應都會伴隨若干現象 例如:發光發熱 燃燒 顏色變化 有氣泡 沉澱等等 多數的時候根據這些現象可以判斷出是否發生化學反應 但是也有的反應是幾乎沒什麼現象的 如酸鹼中和反應 只是溶液溫度會增加其他現象幾乎沒有 但是多數物質在溶於水的時候也會放熱 最有代表性的就是硫酸 單從某一項無法判斷是否發生化學反應 還得根據長期的經驗 對未知物體要藉助儀器檢測了
⑸ 化學如何 判斷兩種 物質是否 發生 化學反應
①金屬
+
氧氣金屬氧化物
除Ag、Pt、Au外的金屬,
一般都可與氧氣發生化合反應,
金屬越活潑與氧化合就越容易,
反應就越劇烈。金屬氧化物大多數是鹼性氧化物。
②鹼性氧化物
+
水可溶性鹼
可溶性鹼對應的鹼性氧化物能與水反應生成對應的鹼,
K2O、Na2O、BaO都能跟水反應。Ca(OH)2微溶於水,
它對應的CaO也能與水反應。其餘的鹼性氧化物一般與水不反應或不易反應。
③鹼鹽
由鹼轉化成鹽的途徑有三個:
鹼
+
酸性氧化物鹽
+
水
鹼
+
酸鹽
+
水
鹼
+
某些鹽另一種鹼
+
另一種鹽
④鹼鹼性氧化物
+
水
不溶性的鹼在加熱的條件下,
一般可分解為對應的鹼性氧化物和水。鹼中的金屬越不活潑,
則該鹼越容易分解。
⑤非金屬
+
氧氣非金屬氧化物
除F2、Cl2、Br2、I2外的非金屬,
一般都可直接與O2反應生成非金屬氧化物。非金屬氧化物大多數是鹼性氧化物。
⑥酸性氧化物
+
水含氧酸
除不溶性的SiO¬2外,
常見的酸性氧化物都可與水反應生成對應的含氧酸。
⑦酸鹽
由酸轉化成鹽的途徑有四個:
某些金屬
+
某些酸鹽
+
氫氣
酸
+
鹼性氧化物鹽
+
水
酸
+
鹼鹽
+
水
酸
+
某些鹽另一種酸
+
另一種鹽
⑧酸酸性氧化物
+
水
在一定條件下含氧酸分解可生成酸性氧化物(酸酐)和水。
⑨金屬
+
非金屬無氧酸鹽
此處的非金屬H2、O2除外。當金屬越活潑,
非金屬也越活潑時,
反應就越容易進行。
⑩酸性氧化物
+
鹼性氧化物含氧酸鹽
強酸(H2SO4、HNO3)的酸酐與活潑金屬的氧化物在常溫下即可反應,
其餘的需在加熱或高溫條件下才能發生反應。
11
鹼性氧化物
+
酸鹽
+
水
強酸(H2SO4、HNO3、HCl)可與所有鹼性氧化物反應,
弱酸(H2CO3、H2S等)只能和活潑金屬的氧化物反應。
12
酸性氧化物
+
鹼鹽
+
水
酸性氧化物在一般條件下都可與強鹼溶液反應,
但SiO2與NaOH固體(或KOH固體)需在強熱條件下才發反應。
13
酸
+
鹼鹽
+
水
參加反應的酸和鹼至少有一種是易溶於水的。
14
鹼
+
鹽另一種鹼
+
另一種鹽
參加反應的鹼和鹽必須都能溶於水,
同時生成物中必須有難溶物或容易揮發的鹼(NH3•H2O)。
15
酸
+
鹽另一種酸
+
另一種鹽
酸和鹽反應的前提條件比較復雜,
在現階段應掌握以下幾點:
這里所說的酸和鹽的反應是在水溶液中發生的復分解反應,
必須符合復分解反應發生的條件,
酸與鹽才能發生反應。
如果反應物中的鹽是難溶物,
那麼生成物必須都是可溶的,
否則反應將不能繼續進行。在實驗室用石灰石製取CO2時,
只能選用鹽酸而不能用硫酸,
就是這個道理。
必須掌握弱酸鹽(如Na2CO3、CaCO3)跟強酸HCl、H2SO4、HNO3的反應,
和生成BaSO4、AgCl的反應。
16
鹽
+
鹽另兩種鹽
參加反應的兩種鹽必須都能溶於水,
若生成物中有一種是難溶性的鹽時,
則反應可以進行。
17
金屬
+
鹽另一種金屬
+
另一種鹽
在金屬活動性順序里,
排在前面的金屬(K、Ca、Na除外)能把排在後面的金屬從它的鹽溶液里置換出來。
17金屬
+
酸鹽
+
氫氣
在金屬活動性順序里,
排在氫前的金屬能從酸溶液中把氫置換出來。這里的酸主要是指鹽酸和稀硫酸。濃硫酸和硝酸因有強氧化性,
跟金屬反應時不會生成氫氣,
而是生成鹽、水和其它氣體。參考資料:http://..com/question/229843801.html
⑹ 怎樣判斷兩種化學物質是否反應
可溶性的兩種物質
如果在水溶液中反應時會生成沉澱(如BASO4)
氣體
(如CO2)
弱電解質(如HCO3-和H2O)
那麼反應在是可以發生的
當然也要注意特例
比如說CACL2和H2CO3
雖然它們看似可以反應
因為會生成沉澱
但實際上
它們如果反應的話
產物是HCL和CACO3沉澱
而它們又會反應生成原來的物質
所以它們其實是不反應的
具體情況要具體分析
⑺ 怎麼判斷兩種物質會發生反應 請回答全面
反應會伴隨一些現象例如:
Zn+2HCL===H2↑+ZnCl2
有氣體產生,有氣泡出現;
CuCl+NaOH====Cu(OH)2↓+NaCl
有藍色沉澱生成;
還有向熱茶水中加入氯化鐵茶水會變黑,因為生成了鞣酸鐵;
還有用碳還原氧化銅,會看到有紅色物質的銅生成的現象;
氯氣能把濕潤的有色布條漂白的現象,是因為氯氣與水先生成次氯酸然後次氯酸把布條上的彩色物質氧化成了白的物質;
還有,濃硫酸的稀釋實際上也是一個化學反應,會有放熱的現象出現,生成 H2SO4·H2O(這個例子好像有點爭議)
但是,不是所有有現象的過程都發生了化學反應,比如有機化學里的萃取就不是化學反應只是簡單的像是相容,只是一個物理現象.
化學反應的發生最重要的是看有沒有新物質生成!明白?!
⑻ 如何來判斷兩種物質能不能反應
1、一般地說,酸與酸之間不發生化學反應。如將硫酸、硝酸、鹽酸等物質混合,它們相互間不發生化學反應。
2、鹼與鹼之間不發生化學反應。如將KOH溶液、NaOH溶液、Ba(OH)₂溶液等混合,混合後它們相互間不發生反應。
3、酸與酸性氧化物不反應。例如將CO₂通入H₂SO₄或鹽酸中,CO₂與它們不反應。同樣,SO₂與硝酸或鹽酸等也不反應。
4、鹼與鹼性氧化物不反應。不少同學在寫製取Fe(OH)3的化學反應方程式時,常用Fe₂O₃和NaOH反應來製取,這樣寫是不對的。因為Fe₂O₃是鹼性氧化物,與鹼不反應。
5、酸與鹼能發生中和反應生成鹽和水。酸與鹼性氧化物、或鹼與酸性氧化物也都能發生反應生成鹽和水。酸性氧化物與鹼性氧化物反應也可反應生成鹽。我們可以總結出,氧化物與酸或鹼發生反應時,或氧化物之間發生反應時,只要一個帶有「酸」字,另一個帶有「鹼」字,反應就可以發生。
6、酸、鹼、鹽之間並不是都能發生復分解反應。只有當兩種化合物互相交換成份時,生成物中有沉澱折出,或有氣體放出,或有水生成時,復分解反應才能發生。
應當指出的是,在判斷鹽和鹽、鹽和鹼是否能發生反應時,除要看生成物是否符合復分解反應發生的條件外,還要看反應物是否可溶。如果反應物都可溶,復分解反應才能發生,如果反應物有一種不溶的,反應就不能發生。
7、如果是酸和鹼或酸和鹽起反應,只要生成物符合復分解反應發生的條件,反應物中的鹽和鹼溶與不溶,都能與酸起反應。
(8)如何證明兩種物質發生化學反應擴展閱讀
假設,存在一個系統。通過計算得出反應前後系統的焓變為ΔH。如果ΔH 計算為負值,則反應必為放熱反應。比如:燃燒就是燃料與空氣中氧氣劇烈反應放出熱量。
如果ΔH 計算是正值,則反應必為吸熱反應。比如:石灰石在高溫下反應分解出氧化鈣(生石灰)和二氧化碳。
如果ΔH計算等於零,則反應不吸熱也不放熱;外界不對體系做功,體系也不對外界做功。
反應到底是吸熱還是放熱完全由體系的 ΔH決定。但是,反應是否進行則完全由體系的由吉布斯自由能ΔG來表示。具體計算公式如下:ΔG = ΔH - TΔS
ΔG 是自由能改變,ΔH 是焓改變,而ΔS 則為熵改變,T是開爾文溫度。
⑼ 初中化學如何判斷兩種物質是否發生化學反應
首先要知道化學反應有多少種
1.中和反應 即酸和鹼發生反應 具體的要看反應條件 在水中的話 有不溶的就不反映
2.復分解反應 反應產物中有不容物或氣體 2種鹽[也可以是其他]就會反應
3.置換反應 比如還原性氣體置換金屬的反應 鹵素和鹵素化合物的反應.
4.氧化還原反應 主要看兩種物質是不是具有相對的 相反的氧化還原性質.
中學階段的化學,判斷物質間是否反應有些規律遵從.
如強制弱,強酸強鹼制出弱酸弱鹼,這樣就能反應,反過來弱酸弱鹼就不能制強酸強鹼.
也可運用相對氧化還原性強弱來判斷,同樣是強制弱.但是具體物質間能否反應還要看實際是否有這樣的反應,不能用這些規律去捏造不存在的反應.另外中學階段還要多記一些反應,多做些題目,在判斷能否反應上可以進行類比,也有很大幫助
比如復分解反應要生成沉澱,氣體,水.這是最好理解的
⑽ 如何判斷兩種物質是否發生了反應
如果是中學階段的化學,判斷物質間是否反應有些規律遵從。如強制弱,強酸強鹼制出弱酸弱鹼,這樣就能反應,反過來弱酸弱鹼就不能制強酸強鹼。也可運用相對氧化還原性強弱來判斷,同樣是強制弱。但是具體物質間能否反應還要看實際是否有這樣的反應,不能用這些規律去捏造不存在的反應。另外中學階段還要多記一些反應,多做些題目,在判斷能否反應上可以進行類比,也有很大幫助比如復分解反應要生成沉澱,氣體,水。這是最好理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