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我做的酯化反應,文獻說需要冰浴12小時,請問怎麼實現長時間冰浴
長時間冰浴一般放在冰浴鍋中,如果實驗室沒有該儀器,可以直接放在冰箱中(注意是否有腐蝕性、揮發性等,防止冰箱損壞)。
❷ 冰浴勻漿怎麼操作
具體操作流程如下:1、取組織塊(0.2g~1g)最少可到2~5mg,在冰冷的生理鹽水中漂洗,除去血液,濾紙拭乾,稱重,放入5或10ml的小燒杯內。
2、用移液管量取預冷的勻漿介質(ph7.4,0.01mol/L Tris-HCL, 0.0001MOL/LEDTA-2Na,0.01mol/L蔗糖0.8%的氯化鈉溶液)或者用0.86%冷生理鹽水,勻漿介質或生理鹽水的體積總量應該是組織塊重量的9倍,用移液管或移液器取總量的2/3的勻漿介質或生理鹽水於燒杯中,用眼科小剪盡快剪碎組織塊(天然時操作要在冰水浴中進行,將盛有組織的小燒杯放入冰中。
❸ 實驗室中冰浴的制備原理是什麼
冰水混合物溫度維持在0℃,直到冰全融(開始升溫),或水全結冰(開始降溫)。
❹ 實驗中有正丁基鋰參與反應,如何使冰水浴保持24小時,各位大神,非常感謝。
晚上好,看具體是使用多大的反應裝置。如果只是少於1L容量的樣品小試且正丁基鋰在非極性溶劑中保持穩定良好,把反應容器內填充惰性氣體保護後置於冷凍室內或者陰涼房間內埋沒在放滿冰塊的泡沫箱中是最簡單的方法了,其次可以在某寶上買個幾十塊錢的製冷片底座把容器底部貼上去也行(現在自家用於冰個肥宅快樂水,底部換熱鋁片可以常溫結冰)請酌情參考。如果是大一些的反應釜就只能看看有無工業相關配套製冷設備來維持了。正丁基鋰和我以前用過的二甲基鋅差不多都是些稍不留意就落日紅霞開滿天的玩意兒請務必注意使用安全……
❺ 化學實驗中冰水浴的目的有哪些化學實驗中冰水的作用
為了保證反應的穩定。
有的反應必須在一定溫度下進行,超過該溫度就會影響產物或產率。或者一些不穩定的產物(比如合成含能材料的時候)在溫度過高的情況下會爆炸,所以必須要冰水浴以避免爆炸發生。
化學實驗注意事項:
1,防導管堵塞。在制氧氣和乙炔時,發生裝置的導管口附近要塞一疏鬆的棉花,以防導管被固體或槳狀物堵塞。
2,防燙傷。不能用手握試管加熱,蒸發皿和坩鍋加熱應用坩鍋鉗取放。
3,防火災。易燃物要妥善保管,用剩的鈉或白磷要立即放回煤油或水中;不能用燃著的酒精燈去點燃另一隻酒精燈;萬一發生火災。應選擇合適的滅火方法。
4,防中毒。不能用手直接接觸化學葯品;不能用嘴品嘗化學葯品;聞氣體時,應用手輕輕扇動,使少量的氣體進入鼻內;制備或使用有毒氣體的實驗,應在通風櫥內進行。
5,防環境污染。所有實驗廢棄物應集中處理,不能隨意丟棄;能相互反應生成有毒氣體的液體不能倒入同一廢缸內;涉及有毒氣體的實驗要有尾氣處理裝置。
❻ 冰水浴的原理
顧名思義,冰水浴就是在運動後讓身體表面暴露在低溫的水中 (一般低於攝氏15度)。不少專業體育訓練中心均設有特製的冰水池 (Ice pool)或冰水桶 (Ice Tub),而一般人亦可自行在浴缸開水加冰自製。文獻提出的冰水浴原理包括:
令血管收縮 (Vasoconstriction),從而減少發炎腫脹(Inflammation)
降低肌肉溫度,減慢細胞受損的代謝反應
減慢神經傳遞速度 (Nerve Velocity Conction),從而放鬆肌肉
令身體產生「麻痹」鎮痛的感覺 (Analgesic Effect)
浸在冰水時周邊的水壓(Hydrostatic Pressure)能帶動血液從四肢血管迴流到軀乾和心臟,加快循環為肌肉帶來養分
安慰劑效應 (Placebo Effect, 即心理作用)
然而,鑒於人體結構復雜,上述原理在科學界一直存在爭議 (尤其有關抑壓發炎反應的化學路徑)。目前學者仍不能完全掌握確實具體機制,有待進一步科研證據釐清細節。
(二) 對運動員復原效果的研究
浸冰水浴這做法雖已實踐多年,但一直缺乏有系統的研究佐證。直到2012年,英國學者Dr. Johnathan Leeder 和其團隊在著名《英國運動醫學期刊》發表了一篇學術文章,綜合過往14篇共涉及239名受試者的相關研究,統合分析運動後浸冰水對以下四大復原指標的影響:
DOMS酸痛程度
與細胞受損程度相關的血液指標濃度 (Creatine Kinase)
肌肉爆發力 (Power)
肌肉力量 (Strength)
結果發現,浸冰水雖然對回復力量沒有顯著作用,但卻能明顯減少運動後持續96小時的肌肉酸痛、細胞受損程度和爆發力復原,對短期復原和運動表現或有幫助。
(三) 長期浸冰浴會有潛在問題嗎?
上述研究雖然支持浸冰浴的短期回復功效,但同時間亦有學者對它的長期效果有保留。例如在2014年,有歐洲學者在著名科學訓練期刊《Journal of Strength and Conditioning Research》提出證據出恆常浸冰浴來抑壓DOMS/正常發炎反應出現,反有機會阻礙肌肉自然生長,長遠影響訓練成效。研究員提出,肌肉在訓練後良性撕裂然後修補,本是與生俱來的機制,故理論上身體只要經過適當休息,也會自然復原變得強壯 ,浸冰過度或弊多於利。
(四) 實踐建議
按上述分析,運動員和教練在決定是否採用浸冰浴方法時,可視乎不同訓練周期的目標和運動頻率。舉例說,若練習本身非太頻密,而目標又是讓身體習慣新的訓練刺激,浸冰浴未必是最佳的復原方法。相反,在頻繁的比賽季節(例如連續數天有賽事),DOMS和酸軟疲勞帶來的短期不適確會干擾表現。為了維持每場賽事的穩定發揮,此時運用浸冰法或會比較適合。
以下則為文獻提出的具體實行建議:
在劇烈運動後1小時內進行。
浸冰的時間建議為11-15分鍾,水溫介乎 11-15度。若時間太長或溫度太低都不利恢復,更有機會出現低溫反應 (Hypothermia), 必須小心注意。
若運動員感到太冷不舒服,可考慮以清涼的水 (約15-25度)代替。有研究指清涼至恆常溫度 (Cool-to-Thermoneutral)的水療效果同樣正面,這對於一般業余愛好者也較可行 (例如簡單在家中浴缸開凍水浸浴)。
初次嘗試可先浸至腰或以下的高度。若浸至胸膛(近內臟器官)以上位置,有機會令身體核心溫度過低,造成不適。
(五) 其他復原方法
此外,運動界近年亦流行冷熱交替浸浴法(Contrast Bath) 和使用像「雪櫃」般的特製低溫氮氣 (攝氏負100度以下)儀器作全身冷凍治療 (Whole-Body Cryotherapy)等。但以上方法跟浸冰水一樣,效果因人而異,而且會受眾多外在因素影響 (例如確實使用的溫度、時間和頻率等) ,這些細節目前在有科研上都未有統一的答案。故此,運動員應按實際需要靈活變通,同時亦可考慮配合其他運動復原法 (如按摩伸展、壓力衣物、針灸、超聲波和高壓氧氣療法等),使訓練效果達至最佳。
❼ 化學冷水浴怎麼減少副反應
化學中冰水浴的目的 :
1、在洗滌中冰水浴可以減少沉澱物中產物的溶解,並起到洗滌作用,洗去雜質;2、在萃取中減低有機物溶解度,使分層更明顯;
3、制氯氣的時溶解氯化氫,除去雜質,減少氯氣溶解的;
4、提供一個恆溫環境;
5、控制溫度,降低或加快反應速率;
6、減少副反應。
❽ 化學中的冰浴該怎樣操作怎樣控制溫度的時間
把試管放入冰水混合物中即可!至於說溫度時間應該有具體的實驗現象決定!無法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