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初三化學酸鹼鹽怎麼學才能學好
帶過近千個一對一學員了,對於學生們的個性化問題算是有點心得,分享一下酸鹼鹽的知識
目錄:
酸鹼鹽的考察形式
酸鹼鹽的難點
酸鹼鹽的易錯點
突破酸鹼鹽難點
一、酸鹼鹽的考察形式
作為初中化學最難的一部分,酸鹼鹽通常以圖像、除雜和鑒別、變形實驗、推斷和探究實驗的形式出現,佔分的話在20分左右。
二、酸鹼鹽的難點
1.客觀環境:大多數學生是在寒假過後開始學的酸鹼鹽,這時候有個比較尷尬的就是進度比較趕,因為要抓緊講完,一模考試前又要開啟一輪復習,所以這時候的時間緊任務重勢必會使得難點的內容消化時間不夠,所以從客觀上造成了學生感覺酸鹼鹽比較困難。
2.性質難點:酸鹼鹽老師們通常以物理性質、化學性質、用途的形式展開去講解,這其中物理性質都可以考察難點出來,比如濃硫酸具有吸水性、濃鹽酸具有揮發性,那畫出來溶質質量分數隨時間的變化曲線(與溶液相結合,利用性質分析判斷);化學性質中方程式是需要著重記憶和掌握的,這裡面的性質也是實驗中非常容易考察的,以酸的化學性質為例:使得指示劑變色、與活潑金屬反應、與金屬氧化物反應、與鹼反應、與部分鹽反應,這些需要記住的同時,將方程式也一並掌握。比如可以這樣考察:現有兩種無色溶液,已知一種是稀鹽酸,一種是氯化鈉溶液,請問如何鑒別?
但從題目的角度來看已經達到了應用的層次,如果沒能快速把握住要點很容易就懵了,此時結合性質一條條過就行了,鑒別無非是現象不同即可,第一條指示劑,加入紫色石蕊溶液,溶液變紅的是稀鹽酸,無明顯現象的是氯化鈉溶液;第二條活潑金屬,加入鋅粒有氣泡生成的是稀鹽酸,無明顯現象的是氯化鈉溶液;第三條金屬氧化物,加入氧化銅,固體逐漸溶解,溶液由無色變為藍色的是稀鹽酸,無明顯現象的是氯化鈉溶液;第四條鹼,加入氫氧化鐵,固體逐漸溶解,溶液由無色變為黃色的是稀鹽酸,無明顯現象的是氯化鈉溶液(此時需要注意加入氫氧化鈉溶液等雖然由放熱但不易觀察,沒有顏色、沉澱、氣味等明顯現象,所以用難溶性的鹼更好些);第五條部分鹽,加入碳酸鈉固體,有氣泡生成的是稀鹽酸,無明顯現象的是氯化鈉溶液(這里注意不能用硝酸銀溶液,因為現象均為生成白色沉澱,無法鑒別)。
通過上述例題總結下:實驗考察的是知識的應用層次,用性質解決問題,所以對於能否反應、如何反應、反應後現象等需要精準記憶,而以老師經驗來看,多數同學對酸鹼鹽的基礎知識存在模稜兩可現象,導致題目拿捏不準。
3.除雜難點:除雜也是選擇和實驗非常愛考的一種,比如CO2(HCI),除去HCI的話選取哪種試劑,先要思考除雜要點:除雜不能引入新的雜質、除雜不能消耗主要的物質,符合這兩點就可以,我們挨個嘗試一下:比如同學想到氫氧化鈉溶液,能夠和HCI反應達到除去HCI的目的,但是同樣會除去CO2,不符合要點;有同學想到用碳酸鈉溶液,這里HCI可以和它發生反應,但其實CO2也可以和碳酸鈉溶液反應生成碳酸氫鈉(CO2+H2O+Na2CO3=2NaHCO3)所以也不能用;實際上應該用飽和碳酸氫鈉溶液,能消耗HCI,但沒有引入新的雜質、消耗CO2,所以符合要點。
總結一下除雜要結合性質+要點選擇,缺一不可,鑒別與除雜異曲同工。
4.實驗儀器、葯品作用:
這部分屬於大多數同學看不上,但卻容易失分的,比如導管的作用:導氣、冷凝迴流、平衡氣壓,一般同學能想到導氣,後續的基本都想不到;比如制備實驗中濃硫酸試劑瓶的作用,大多數同學都可以想到乾燥氣體,但其實還可以有的作用:通過觀察氣泡的流速來控制反應速率、混合反應氣體等;比如鹼石灰的作用,多數同學能夠想到乾燥氣體,但是還可以有處理尾氣XX,防止污染空氣、吸收空氣中的水,防止進入到發生裝置使得xx葯品xx。
總結一下:實驗儀器、葯品的作用等不能還停留在走進化學世界那時候的水平,需要結合實驗總結、整理、歸納出來,這樣你的實驗思路才能打開。
三、酸鹼鹽的易錯點
1.現象描述不全或者錯誤
多數同學對於現象的記憶看似比較准確,稍微變一下就容易犯嘀咕,比如將熱膨脹法檢驗裝置氣密性的儀器將儀器中加入水和氧化鈣,書寫右側觀察到的現象:多數同學能夠寫出來導管口有氣泡生成,但實際上還需要寫出來,冷卻到室溫後的倒吸現象,一旦涉及到現象與壓強相關,同學們普遍發懵。再比如天平兩側放等質量足量稀硫酸,左右兩側分別加入等質量的Mg和AI,天平的指針現象:這個就要結合性質去分析,考察金屬與酸反應的圖像分析,熟悉的同學應該知道,Mg的金屬活動性更強,所以Mg反應速率更快,因此剛開始是天平向右傾斜,但是從量來看,AI生成的氣體更多,所以最終天平向左傾斜。
2.材料分不清
化學與生活作為送分題通常是得分率比較高的,但是一弄材料就有點分不清,無機非金屬材料、復合材料、合成材料、天然有機高分子材料等等需要具體的掌握,比如復合材料中有玻璃鋼、鋼筋混凝土,天然有機高分子材料有纖維素類棉、麻,蛋白質類羊毛和蠶絲等,合成材料中有塑料、合成纖維、合成橡膠,塑料中的熱固性塑料諸如電木等容易被遺忘。
3.計算多次添加不會算
在計算題目中,多數類型按照老師的套路、模板可以直接計算,比較簡單,但是對於多次添加的問題就需要分析了,這種題目對學生不太友好,下面拿一個例題為例闡述一下:
有興趣的同學先別看解析,自己先去分析解決一下,10分鍾以內答完挺不錯。
分析:第一次剩餘35.2g,第二次是在這個基礎上加的25g,所以理論上應該有60.2g,但是只有58.4g,所以生成氣體1.8g,第三次也是這樣分析,生成氣體0.8g,所以從這要分析出來,這塊已經反應結束了,因為加入的酸是一樣的,應該生成1.8g。所以整理一下:第一次氣體不知道,第二次氣體1.8g,第三次氣體0.8g,熟悉計算題的學員應該能反映出來這就是經常出現的表格題目了,第一次也應該生成1.8g,總的來說生成氣體4.4g,結合這個重要信息再去計算就迎刃而解了。
四、突破難點
在酸鹼鹽學習的時候,可以按照下面的節奏學習:
1.熟記基礎性質——看山是山
大多數同學對知識掌握層次不夠,導致失分較多,所以需要把基礎的東西達到快速准確的表達出來:比如酸的化學性質5條,分別是XXX,快速的背誦出來;這里可以用誦讀的形式每天背誦一下,加深印象,避免遺忘。
2.學習技巧——看山不是山
需要開始理解性質,比如原來酸的最大特點在於解離出來的H+,那麼反應的實質就是H+與XX反應生成XXX,如果能達到這種進一步的層次,對於性質掌握就不僅僅是在記憶上, 而是在理解的層面上精進了一步,此時你會有一種恍然大悟的感覺。
3.歸納整合——看山是山
這個階段是需要多做限時訓練的同時,把最基礎的東西回歸整合,題目中考察實驗原來從實驗目的出發、開始實驗設計、進行實驗、觀察現象、得出結論、總結反思,但其實這個你早就學過了,只不過你對於每一個步驟有了具體內容上的認知,而不僅僅是一個單純的詞彙。
以上是老師近千名學員教學經驗總結出來的,能踏踏實實看到底部,你已經超越了90%的學生了,點贊一下,讓更多的人看到吧~超過2000再更
⑵ 我覺得化學好難,尤其是酸鹼鹽,搞得我都不想學了,怎麼辦,快中考了
化學是一門很深奧的課程.數學就是化學的基礎,化學還比數學高一個等級.化學一般就是記一下方程式,還有各個實驗所發出來的什麼反應等等.我個人是很喜歡化學,但是化學成績不是怎麼好.然後,這幾天尋找到了一個不錯的學習初中化學的方法.想要分享給正在為怎麼學好初中化學煩惱的同學們,希望這個方法可以對大家有用吧!
化學元素周期表
第四步,要把化學培養成自己的興趣.
化學是一門主要做實驗的學科,所以我們都需要細心地觀察老師的演示是怎麼做的,然後我們再進行重復實驗.實驗是一個很好的實踐基礎.所以.有些人應該很喜歡實驗吧,比如說我,我就很喜歡做實驗,所以以我就比較喜歡化學這門功課.不喜歡化學的呢,可能是因為太難了,你要學會用心地去做實驗,這樣才能把它培養成為你的興趣.
以上就是關於怎麼學好初中化學的一些方法技巧,其實化學這門學科並不難,它就是以實驗為中心的,只要你學會了實驗,後邊兒的什麼反應你都會記住的.
⑶ 初三化學開始酸鹼鹽了,上課感覺內容很簡單也很少,但是做題好難,不知道怎麼下手啊,
在每年中考試卷的命題中,酸鹼鹽知識的考察始終是重中之重。其題型之多變化之大,對於同學們來講確有千頭萬緒、力不從心之感。基於此,我結合自己教學實踐淺談一下有關酸鹼鹽的復習,以期對同學們的復習有所幫助。
一、熟練記憶規律是應用的前提
有道是:「熟能生巧」。酸鹼鹽部分知識點確實比較多,並且題型眾多,但是它們都離不開最基礎的知識點,因此,要學好酸鹼鹽有關知識,首先得對酸鹼鹽化學性質的熟練記憶。通過學習可知:酸的通性有五點、鹼和鹽的通性各有四點。對於這些化學性質必須加以強化記憶和靈活記憶。可採用圖表記憶法增強記憶。如:將酸鹼鹽的化學性質濃縮為下圖記憶較好(圖表記憶法)
二、掌握必要知識儲備
除了掌握酸鹼鹽化學性質基礎知識外,酸鹼鹽知識運用中還有一些儲備知識必須識記,主要有如下幾點:(1)物質的特殊色態、溶解性(包括物質在水或酸中的溶解性)。如:銅離子溶液為藍色,鐵離子溶液為黃色等,常見白色沉澱有碳酸鈣、碳酸鋇、碳酸銀、氯化銀、硫酸鋇、氫氧化鎂等。藍色沉澱有氫氧化銅,紅褐色沉澱有氫氧化鐵。初中不溶於酸的沉澱有氯化銀、硫酸鋇。(2)會判斷物質之間能否發生反應。(3)三種離子(硫酸根、碳酸根、氯離子)鑒定的正逆推理。(4)對於重點詞語的理解能力。如:「全部溶」、「部分溶」、「全不溶」等詞的理解。
三、分類訓練,加以鞏固
掌握知識主要是為了應用。理科需要大量練習來鞏固知識點。但有目的的練習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復習中經常見到不少同學埋頭於題海之中,耗時長收效甚微。酸鹼鹽部分的題型雖形式多樣,但萬變不離其宗。綜合之下,鑒別、除雜這兩類題型是最具代表性的,它們的正確理解和掌握,對於提高其他相關題型的應變能力,必將起到很好的輻射作用。於是在復習過程中,針對各種類型題,進行分類訓練,加以鞏固。
<一>鑒別題:
分別選用一種試劑鑒別以下各組溶液:
A NaOH、NaCl溶液、稀HCl 液 ()
B K2CO3、BaCl2溶液、NaCl溶液 ()
C Na2CO3、AgNO3溶液、KNO3溶 ()
D NaOH、Ca(OH)2溶液、稀HCl ()
析:
鑒別題的原則是:必須通過實驗使各鑒別物質出現最明顯的不同的現象。同時抓住不同物質的主要特徵,應用最簡單的方法,最少的試劑,最明顯的現象,達到鑒別的目的。所謂最簡單的方法是指能用物理方法鑒別的就不要用化學方法鑒別;能一次鑒別的就不用多次鑒別。所謂最少試劑,就是能用一種試劑鑒別開來的就不要用多種試劑。在此基礎上,教師講解A:通過物質分類,顯然依次符合鹼性、中性、酸性,於是就可以加石蕊試液鑒別。在學生掌握了鑒別題的原則後,讓學生自己思考進行必要的練習後,再給學生歸納討論的時間,根據各題獨有的特點,總結解題技巧,從而達到全面掌握不同鑒別類型的題型,使學生真正的消化吸收。
<二>除雜題:
選用合適的方法除去下列物質中的少量雜質
(1)除去氯化鉀晶體中的碳酸鉀
(2)除去碳酸鈣固體中的碳酸鈉
(3)除去一氧化碳中的二氧化碳
(4)除去Cu粉中的Fe粉
析:
除雜的原則是:把雜質轉變成沉澱或氣體,同時不能引入新的雜質。酸鹼鹽中溶液比較多,許多反應也是在溶液中進行,把雜質轉化為沉澱或氣體,較易操作。實際應用中有轉化法、沉澱法、吸收法、過濾法、溶解法等多種除雜方法。對(1)氯化鉀和碳酸鉀中都有鉀離子,要除去碳酸鉀,只要轉變碳酸鉀中的碳酸根離子為沉澱或氣體即可,因此在其中可加入適量氯化鈣,生成碳酸鈣沉澱,過濾再蒸發;也可加入適量稀鹽酸充分反應後,再蒸發。在學生掌握方法後,再加以練習鞏固。
如果還有不懂可直接問問老師,讓老師開導
⑷ 初中化學酸鹼鹽怎麼這么難大部分都是老師補充的!看書上的看都看不懂!求該背的口訣!
背的口訣?是酸鹼鹽的分辨還是酸鹼鹽溶解度的口訣? 酸:電離出的陽離子全部是H離子的化合物。如果這樣說你理解不了,那麼你可以認為H開頭的全部是酸,如HCl鹽酸、 HNO3硝酸、 H2S硫化酸(除了H2O水和 H2O2雙氧水)鹼:電離出的陰離子全部是OH根的化合物。(由金屬離子和氫氧根離子構成的化合物)如NaOH氫氧化鈉(燒鹼、火鹼、苛性鈉)、Ca(OH)2氫氧化鈣(熟石灰)鹼的命名都是「氫氧化某」,「氫氧化亞某」,你也可以根據這個來判斷鹽:由金屬離子和酸根離子或銨根離子和酸根離子構成的化合物。金屬離子+酸根離子╲ (如CuSO4、 Na2CO3) 鹽銨根離子+酸根離子╱ (如NH4Cl、(NH4)2CO3 溶解度:酸:常見的酸都易溶於水鹼:鉀、鈉、鋇、鈣鹼可溶 (即KOH、NaOH、Ca(OH)2、Ba(OH)2可溶於水,其他鹼都不溶於水)鹽:①鉀、鈉、硝酸、銨鹽溶 (即含有鉀離子、鈉離子、硝酸根離子、銨根離子的鹽都溶於水)②鹽酸鹽不溶AgCl (即含有氯離子的鹽中,AgCl不溶於水,其他都溶於水)③硫酸鹽Ca、Ag微溶Ba不溶 (即含有硫酸根離子的鹽中,CaSO4、Ag2SO4微溶於水,BaSO4不溶於水,其他都溶於水)④碳磷只溶鉀、鈉、銨
⑸ 初三,化學我覺得酸鹼鹽這塊好難…
酸的通性
酸在水溶液里電離生成的陽離子全部都是氫離子,所以它們具有相似的化學性質,即酸的通性。酸的通性實質上是氫離子的性質。
酸的通性可歸納為以下五點:
酸 的 通 性
一 般 規 律
(1)跟指示劑反應
紫色石蕊試液遇酸變紅色 無色酚酞試液遇酸不變色
(2)跟活潑金屬起置換反應
酸 + 金屬==鹽 + 氫氣 2HCl+Fe=FeCl2+H2↑
(3) 跟鹼性氧化物反應
酸 + 性氧化物—→鹽+水 3H2SO4+Fe2O3=Fe2(SO4)3+3H2O
(4)跟某些鹽反應
酸+鹽—→新酸+新鹽 H2SO4+BaCl2=2HCl+BaSO4↓
(5)跟鹼起中和反應
酸+鹼—→鹽+水 2HCl+Cu(OH)2=CuCl2+2H2O
方法指導:所謂「通性」是指某類物質所共有的一般規律,是具有一定條件和運用
鹼的通性
鹼在水溶液中電離生成的陰離子都是氫氧根離子,因而鹼類都具有一些相似的化學性質,即鹼的通性。
鹼的通性可歸納為以下四點:
鹼的通性
一般規律
(1)跟指示劑反應
紫色石蕊試液遇鹼變藍色 無色酚酞試液遇鹼變紅色
(2)跟酸性氧化物反應
鹼+酸性氧化物—→鹽+水 2NaOH+CO2 = Na2CO3+H2O
(3)跟酸反應
鹼+酸—→鹽+水Ba(OH)2+2HCl=BaCl2+2H2O
(4)跟某些鹽反應
鹼+鹽—→新鹼+新鹽 Ca(OH)2+Na2CO3=CaCO3↓+2NaOH
方法指導:學習鹼的性質時既要掌握OH-具有的一般規律即通性,又要明確不同的陽離子所具有的特殊性。如 Ca(OH)2溶液能與Na2CO3溶液反應,而 NaOH溶液卻不與 Na2CO3溶液反應。另外還要注意的是鹼與鹽反應時,反應物必須均可溶,且還要符合復分解反應發生的條件。
統一練:根據鹼的通性,請你推出NaOH、Ca(OH)2、Ba(OH)2應具有哪些化學性質?化學方程式表示。
難溶性鹼如Cu(OH)2、Fe(OH)3等的特性 (1)大多數難溶性鹼受熱容易分解,如:
而可溶性鹼通常是很穩定的,受熱不易分解。可溶性鹼可由其對應金屬氧化物與水化合而得。如 Na2O+ H2O=2NaOH,而難溶性鹼一般不能用其對應金屬氧化物與水反應而得。如 CuO與H2O不反應,即CuO—→Cu(OH)2不能通過一步反應完成。
(2)難溶性鹼除可與酸發生中和反應外,通常不能和酸性氧化物或鹽起反應。
鹽類的化學性質:
鹽類的化學性質
一般規律
(1)跟某些金屬的反應
鹽+金屬—→新鹽+新金屬 CuSO4+Fe=FeSO4+Cu
(2)跟酸的反應
鹽+酸—→新鹽+新酸 BaCl2+H2SO4 = BaSO4↓+2HCl
(3)跟某些鹼的反應
鹽+鹼—→新鹽+新鹼 CuSO4+2KOH=K2SO4+Cu(OH)2↓
(4)跟某些鹽的反應
鹽+鹽—→兩種新鹽 NaCl+AgNO3=AgCl↓+NaNO3
掌握酸鹼鹽的溶解性對於學習復分解反應及鹽的化學性質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必須熟練記憶酸、鹼、鹽的溶解性表,為方便記憶,可按如下口訣記憶。
鉀、鈉、硝酸、銨鹽溶 ;鹽酸鹽不溶氯化銀;硫酸鹽不溶硫酸鋇;碳酸鹽只溶鉀、鈉、銨;鉀、鈉、鈣、鋇鹼能溶;常見五酸都易溶
另外:AgCl、BaSO4不僅不溶於水,而且還不溶於稀硝酸。
具有吸水性的物質及應用
(1)濃 H2SO4:用於乾燥 H2、O2、N2、CO、CO2、SO2、HCl等氣體,但不能乾燥溶於水呈鹼性的氣體,如 NH3。
(2)NaOH固體:用於於燥H2、O2、N2、CO、NH3等氣體,但不能乾燥溶於水呈酸性的氣體,如CO2、SO2、HCl等氣體。
(3)無水CuSO4:具有較強的吸水性,吸水後變藍,生成CuSO4·5H2O,通常用無水CuSO4檢驗一些物質中是否含水。
(4)生石灰(CaO):易與水反應生成熟石灰Ca(OH)2,常用作食品袋中的乾燥劑。
(5)鹼石灰:CaO與NaOH的混合物,用法同NaOH固體。
(6)MgCl2、CaCl2:也有較強的吸水性,在一些實驗中常用於吸收反應後生成的水蒸氣
結晶水合物、風化、潮解
含有結晶水的化合物叫做結晶水合物。結晶水合物屬於化合物,當然也屬於純凈物。結晶水合物與相應的無水物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它們是兩種不同的物質。結晶水合物在一定條件下失去部分或全部結晶水時,發生的是分解反應,如 CuSO4·5H2O CuSO4+5H2O;無水物與水結合成相應的結晶水合物時,發生的是化合反應,如 CuSO4+5H2O=CuSO4·5H2O,實驗室常用這個反應鑒別無水酒精是否真的「無水」。結晶水合物化學式中的「·」,在計算相對分子質量時是「加」的意思,不是「乘」,這與數學代數式是不同的。
結晶水合物在常溫及乾燥的空氣中,失去一部分或全部結晶水的現象叫做風化。風化屬於化學變化。如:Na2CO3·10H2O易風化。
固體物質在常溫下吸收空氣中的水分而變潮的現象叫做潮解。潮解屬物理變化。如 NaOH固體、粗鹽均易潮解。
物質的鑒別
物質的鑒別就是用物理或化學方法把幾種物質區分開,其原則是:用最簡單的方法,最少的試劑和最明顯的現象進行鑒別,以達到簡便、快速的最佳效果。所謂最簡單的方法是指能用物理方法鑒別的就不要用化學方法鑒別(標明「用化學方法鑒別」的除外),能一次鑒別的就不用多次。所謂最少試劑,就是能用一種試劑鑒別開的就不要用多種試劑。所謂最明顯的現象,就是通過實驗使各鑒別物質有明顯不同的現象產生。
對於不用試劑的鑒別題要從被鑒別的物質的物理性質(如顏色、氣味)尋找突破口,從而鑒別出一種試劑,然後再用這種試劑與其他物質間的兩兩反應出現的不同現象去鑒別其他試劑
復分解反應
1.復分解反應的概念
由兩種化合物互相交換成分,生成另外兩種化合物的反應,叫做復分解反應。
可簡記為AB+CD=AD+CB
復分解反應的本質是溶液中的離子結合成難電離的物質(如水)、難溶的物質或揮發性氣體,而使復分解反應趨於完成。
為了正確書寫復分解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必須熟記常見酸、鹼、鹽的溶解性表,正確地運用物質的溶解性。
方法指導:復分解反應是在學習了化合反應、分解反應和置換反應的基礎上,學習的又一化學反應基本類型。要理解它必須抓住概念中的「化合物」和「互相交換成分」這兩個關鍵詞。酸、鹼、鹽溶液間發生的反應一般是兩種化合物相互交換成分而形成的,即參加反應的化合物在水溶液中發生電離離解成自由移動的離子,離子間重新組合成新的化合物,因此酸、鹼、鹽溶液間的反應一般是復分解反應。因為此類反應前後各元素的化合價都沒有變化,所以復分解反應都不是氧化還原反應。
2.復分解反應發生的條件
根據復分解反應趨於完成的條件,復分解反應發生需要一定條件。下面從反應物和生成物兩方面,按以下四類反應具體分析復分解反應發生的條件。
(1)酸+鹽—→新酸+新鹽
反應物中酸必須是可溶的,生成物中至少有一種物質是氣體或沉澱或水。
如:2HCl+CaCO3=CaCl2+H2O+CO2↑
(2)酸+鹼—→鹽+水
反應物中至少有一種是可溶的。
如:H2SO4+Cu(OH)2=CuSO4+2H20
(3)鹽+鹽—→兩種新鹽
反應物中的兩種鹽都是可溶性的,且反應所得的兩種鹽中至少有一種是難溶的。
如:Na2SO4+BaCl2=2NaCl+BaSO4↓
(4)鹽+鹼—→新鹽+新鹼
反應物一般都要可溶,生成物中至少有一種是沉澱或氣體(只有按鹽跟鹼反應才能生成氣體)。
如:2NaOH+CuSO4=Na2SO4+Cu(OH)2↓ NaOH+NH4Cl=NaCl+NH3↑+H2O
Fe(OH)3與NaCl不發生反應
方法指導:概括上述四種類型的復分解反應能夠發生並趨於完成的條件,可分成兩方面記憶掌握。一方面是對反應物的要求:酸鹽、酸鹼一般行,鹽鹽、鹽鹼都需溶;另一方面是對生成物的要求:生成物中有沉澱析出或有氣體放出,或有水生成。這兩方面必須兼顧,才能正確地書寫有關復分解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⑹ 初中化學的酸鹼鹽難么
初中酸鹼鹽很簡單,反應都有規律,通行。
酸的組成——氫離子+酸根離子
(1)使酸鹼指示劑變色 ,紫色石蕊試液或藍色石蕊試紙遇酸溶液變紅色,無色酚酞試液遇酸溶液不變色。
(2)和活潑金屬發生置換。
(3)和生成物中能生成沉澱氣體水的鹽反映
(4)和鹼中和生成鹽和水
可溶性鹼的通性:
(1)鹼呈鹼性,鹼能使紫色石蕊試液變藍,鹼能使無色的酚酞試劑變紅
(2)鹼與酸發生中和反應
(3)鹼 +鹽==新鹽 + 新鹼,生成物必須有沉澱氣體水
鹽
(1)金屬(比鹽中金屬活潑)+鹽(溶於水)——新金屬+新鹽
(2 )酸+鹽——新酸+新鹽(條件:生成物有水,氣體或沉澱)
(3) 鹽+鹽——兩新鹽(條件:反應物皆溶於水,生成物必須有沉澱)
(4) 鹼+鹽——新鹼+新鹽(條件同3)
⑺ 初中化學化學好難,酸鹼鹽那部分怎麼學
不難啊,只是知識點比較雜亂,中招容易考到,也是一個出題點.只要掌握住酸鹼鹽各自的定義,理解酸鹼鹽結構的特點和本質(上課認真聽講,都能學到),還要了解他們彼此間的反應及性質,理解反應實質!要懂得各自鑒別的方法,掌握幾種比較有代表性的酸鹼鹽.例如酸是鹽酸,硫酸,硝酸.鹼是氫氧化鈉,氫氧化鈣,氨水等.
鹽是氯化鈉.
答案補充
期中的復分解反應是重點!
⑻ 初三化學酸,鹼,鹽好難啊 要怎麼學 啊 求大家給點好的建議或方法
酸是帶 H+ 的 ,鹼是帶 OH— 的 鹽就是金屬氧離子和酸根離子結合而成的產物
對於酸鹼鹽,其實要記憶的不多的
課本後面應該有張附錄,就是寫著 難溶 易揮發 可溶 以及不存在 之類的一張表格
做關於酸鹼鹽的題目就應該把這張表格背熟,至少腦子里要有印象
酸與鹼是一定可以反應的,不管可溶鹼還是不溶鹼
初三一般都是寫化學方程式吧,知道這些應該就夠了。
只要有水或者沉澱或者氣體,方程式就成立了,當然是復分解反應
置換反應,有所不同
至於產物,初中沒幾個特殊的,只要第一個陰離子和第二個反應物的陽離子結合,剩餘的兩個陰陽離子結合就可以了
⑼ 化學的酸鹼鹽好難
回答:(1)甲——雙氧水,乙——水,丙——氧氣
實驗室製取氧氣化學方程式:
加熱高錳酸鉀:2kmno4=k2mno4+mno2+o2↑
加熱氯酸鉀(有少量的二氧化錳為催化劑):2kclo3=2kcl+3o2↑
(2)甲——碳酸,乙——碳酸鈉,丙——碳酸鈣
ca(oh)2+h2co3=caco3↓+2h2o
na2co3+cacl2=caco3↓+2nacl
2naoh+h2co3=na2co3+2h2o
na2co3+2hcl=2nacl+h2co3
第三道容我再想想
⑽ 初中化學酸鹼鹽 好難啊 ~~ 哪位好心人講解一下.. 它們的 定義之類的我知道 就是應用做題不會
親,怎麼說呢。初中化學入門。反應方程式一定不能死背。定義其實大多不會用。必須理解。然後酸鹼鹽的化學式要慢慢熟悉。最初做題不要害怕花太多時間,要有耐心,不懂就網路弄懂。計算題需要多做一點。希望能幫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