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誘發癌症的生物、化學、物理因素各舉幾個實例,
物理因素:1.電離輻射 電離輻射能夠引起人體各部位發生腫瘤,但據估計在所有腫瘤的總病例中只佔2%一3%。居里夫人的去世,日本原子彈爆炸後引起白血病的發病率增高,都是著名的例子。
2.紫外線 紫外線照射可引起細胞D/A斷裂、交聯和染色體畸變,紫外線抑制皮膚的免疫功能,使突變細胞容易逃離線體的免疫監視,這些都有利於皮膚癌和基底細胞癌的發生。近年來由於環境惡化,大氣層的臭氧減少,出現地球臭氧空洞,地表紫外線的輻照強度將急劇增高,其誘發人體皮膚癌的潛在危險性將大為增加。據估計,大氣臭氧減少1%,皮膚癌就要增加2%一6%。
3.長期食用過熱、過硬食物刺激的人食管癌的發病率就高。
化學因素:1.亞硝胺類,這是一類致癌性較強,能引起動 物多種癌症的化學致癌物質。在變質的蔬菜及食品中含量較高,能引起消化系統、腎臟 等多種器官的腫瘤。
2.多環芳香烴類,這類致癌物以苯並芘為代表,將它塗抹在動物皮 膚上,可引起皮膚癌,皮下注射則可誘發肉瘤。這類物質廣泛存在於瀝青、汽車廢氣、 煤煙、香煙及熏制食品中。
3.芳香胺類,如乙萘胺、聯苯胺、4—氨基聯苯等,可誘發 泌尿系統的癌症。
4.烷化劑類,如芥子氣、環磷醯胺等,可引起白血病、肺癌、乳腺癌等。
5.氨基偶氮類,如用二甲基氨基偶氮苯(即奶油黃,可將人工奶油染成黃色的染料)摻入飼料中長期喂養大白鼠,可引起肝癌。
6.鹼基類似物,如5—溴尿嘧啶、5—氟尿嘧啶、2—氨基腺嘌呤等,由於其結構與正常的鹼基相似,進入細胞能替代正常的鹼基摻入到DNA鏈中而干擾DNA復制合成。
7.氯乙烯,目前應用最廣的一種塑料聚氯乙烯,是由氯乙烯單體聚合而成。大鼠長期吸入氯乙烯氣體後,可誘發肺、皮膚及骨等處的腫瘤。通過塑料工廠工人流行病學調查已證實氯乙烯能引起肝血管肉瘤,潛伏期一般在15年以上。
8.某些金屬,如鉻、鎳、砷等也可致癌。
生物因素:1.腫瘤病毒,與人類腫瘤發生關系密切的有4類病毒:
①反轉錄病毒(如T 細胞淋巴瘤病毒,HTLV-1)。
②乙型肝炎病毒(1-IBV)。
③乳頭狀瘤病毒(HPV)。
④Etein-Bars病毒(EBV)。
後三類都是DNA病毒。反轉錄病毒引起人類T淋巴細胞白血病的人T淋巴細胞白血病病毒(HTLV)、成 人T細胞白血病病毒(ATLV)和艾滋病病毒(HIV)等病毒都屬於反轉錄病毒。反轉 錄病毒感染機體後,病毒的遺傳信息整合到宿主細胞的染色體中,成為細胞的組成部 分,一般情況下受到正常細胞的調節控制,病毒處於靜止狀態,但受到化學致癌物、射 線輻射等因素的作用後,可能被激活病毒表達而在體內誘發腫瘤。人肝癌細胞DNA中發現有HBV病毒的鹼基序列。體外培養的人肝癌細胞中,見 到HBV病毒DNA整合到細胞DNA中。HBV整合到細胞DNA中,能使細胞DNA發生缺失、插入、轉位、突變或易位等改變。
2.黴菌與腫瘤發生
目前已知有數十種黴菌毒素對動物有致癌性。但除黃麴黴 毒素(aflatoxin)外,對其他的研究都較少。黃麴黴菌廣泛存在於污染的食品中,尤以 霉變的花生、玉米及谷類含量最多。黃麴黴毒素有許多種,是一類雜環化合物,其中黃 麴黴毒素B1是已知最強的化學致癌物之一,可引起人和嚙齒類、魚類、鳥類等多種動物的肝癌。
B. 哪些化學品經常接觸會致癌
多環碳氫化合物(如3,4-苯並芘),氨基偶氮化合物,芳香胺類,亞硝胺類黴菌毒素等等。
化學品對人體的致癌性證據之充分程度可以分為下列幾類:
1、證據充分,致癌劑和人體癌症之間有因果關系。
2、證據有限,能提供一些可信的致癌性證據,但證據尚有限,還需作進一步補充。
3、證據不充分,可能有3種情況:
(1)能獲取的致癌性數據很少。
(2)與證據有關的研究尚不能排除偶然性、誤差及混淆等情況。
(3)研究結果無致癌性證據。
(2)哪些化學物質引發癌症擴展閱讀:
常見致癌化學劑:
1、氯乙烯重要的化工原料,在洗印照片、產品包裝、葯品裝管、家用器具以及其他許多塑料製品的生產中,需要大量用氯乙烯。不過,有致癌性的只是氯乙烯單體,塑料本身並沒致癌作用。
2、苯作為有機溶劑和化工原料,在工業中正在廣泛應用。氯苯農葯、合成纖維、合成橡膠、合成塑料、合成染料等的生產均以苯作為原料。長期接觸苯的人可引起慢性苯中毒,表現為白細胞、血小板減少,嚴重的造成全血細胞減少。
3、雙氯甲醚很強的致癌物,大白鼠吸入10次即可以發生,腫瘤的部位常見於肺與鼻。人長期接觸雙氯甲醚也易患肺癌。
C. 什麼化學物質可以讓人一次性致癌
甲醛、苯胺、聯苯胺、重氮化合物都可以使人致癌
D. 強致癌物是什麼
常見的強致癌物
1、黃麴黴素
黃麴黴素是目前發現的化學致癌物中最強的物質之一。它主要引起肝癌,還可以誘發骨癌、腎癌、直腸癌、乳腺癌、卵巢癌等。
黃麴黴素主要存在於被黃麴黴素污染過的糧食、油及其製品中。例如黃麴黴污染的花生、花生油、玉米、大米、棉籽中最為常見,在乾果類食品如胡桃、杏仁、榛子、干辣椒中,在動物性食品如肝、咸魚中以及在奶和奶製品中也曾發現過黃麴黴素。
2、N-亞硝基化合物
N-亞硝基化合物對動物是強致癌物,在經檢驗過的100多種亞硝基類化合物中,有80多種有致癌作用。
食物中過量的N-亞硝基化合物是在食物貯存過程中或在人體內合成的。在天然食物中N-亞硝基化合物的含量極微(對人體是安全的),目前發現含N-亞硝基化合物較多的食品有:煙熏魚、腌制魚、臘肉、火腿、腌酸菜等。
3、稠環芳烴類化合物
稠環芳烴類化合物多存於煤焦油、木焦油和瀝青等物質中。
E. 致癌物除了黃麴黴素,亞硝酸鹽類還有什麼化學物質可以致癌
尼古丁!雜酚油!黃麴毒素!有三氯生(Triclosan)的化學物質,與經氯消毒的水接觸後會產生「 哥羅芳」!氯代烴!甲基完己烷、砷、苯、氯乙烯、聯苯胺、鉻酸鹽和重鉻酸鹽!苯並芘、一氧化碳、氰化物、氨、丙酮、鎘、甲醛、丙二醇!
F. 常見的化學性致癌因素有哪些
(1)常見的致癌化合物如多環芳烴化合物(3- 4苯並芘和苯並蒽、甲基膽蒽即奶油黃、苯等),偶氮染料(β-萘胺),無機物如砷、石棉、鉻、鎳等等。1775年,首先有人報告打掃煙囪的童工,因為煙灰長期刺激陰囊而引起陰囊癌。1919年有人用煤焦油塗抹兔子耳朵,經過相當時期誘發出上皮癌。1930年有人從煤焦油中成功地提煉出特殊致癌成分3-4苯並芘,可引起皮膚癌、肉瘤等。香煙的煙霧中的煙焦油含有多種化學性致癌物質,如苯並芘、亞硝胺等,可引起肺癌、喉癌等癌症。約20年前,因雲南省宣威縣肺癌發病很多,經研究人員和當地衛生人員合作研究,發現當地肺癌高發的主要原因是由於室內燒煤,煤煙嚴重污染室內空氣,空氣中含有大量苯並芘等致癌物質。經改造爐灶、建造煙囪將燃煤時產生的煤煙排出室外。改造爐灶後10年以上的居民,肺癌的發病明顯地降下來。某些城市、重工業區,交通頻繁的地方,空氣中苯並芘的含量常常超過環境衛生的標准。因為燃燒煤、石油、煤焦油、瀝青、垃圾等,各種蒸汽機車、內燃機、機動車工作時都產生苯並芘等有害物質。在廚房裡,由於爐灶煙火和烹調時煎炸油煙,空氣中苯並芘含量比普通房間空氣中的含量高好幾倍,所以要注意廚房內空氣流通,把污染的空氣排出室外。國內外研究證明食物的熏、烤、油炸都可使食品產生苯並芘,說來驚人,焦糊的食物中苯並比的含量要比普通食物增加10倍到20倍。脂肪、蛋白質和糖經高溫燒烤、油炸的熱解過程會生成這些化學致癌物質。熏制食品不僅食品表面有部分變焦,還被附著許多煙霧微粒,所以,苯並芘之含量很高。偶氮染料中的萘胺可引起人的膀胱癌。 (2)亞硝胺類及其前體物質亞硝胺類化合物是很強的致癌物,它在低等和高等動物如魚、青蛙、小鼠、大鼠、兔、狗、豬、猴等身上都能誘發腫瘤。亞硝胺類化合物主要用作工業上的溶劑、潤滑劑和機動汽油的添加物,農業上用作殺蟲劑等。它存在於煙草的煙中、保存不好的谷類和質量差的酒中,其濃度很小。它也存在於用亞硝基化合物腌制過的肉、魚、禽等食品中。-般說來,亞硝胺在自然界中存在的量很小,但合成亞硝胺的前體物質(原料)二級胺和亞硝酸鹽在自然界比較廣泛存在,在適宜條件下,在試管內或身體內可以合成致癌亞硝胺。研究人員在腫瘤高發區的部分陳糧食、酸菜、發霉的食物、粗製魚露、薯干、干蘿卜條、干咸魚等樣品中測出亞硝胺來。在腫瘤高發區的部分居民的胃液中,也測到幾種不同的亞硝胺。
G. 致癌物質的一級致癌物
一級致癌物有五種:黃麴黴素、亞硝胺、二惡英、尼古丁、苯並芘。
註:有時亞硝酸鈉等亞硝酸鹽(-NO2、含「偶氮基(N=N)」的有機物等也可以認為是一級致癌物。 黃麴黴素:來自爛花生、花生油、玉米、大米、棉籽中最為常見
亞硝胺:來自腐爛的糧食、蔬菜、魚肉、蛋奶
二惡英:來自焦油、瀝青(所以不要去剛鋪好的馬路)、塑料燃燒(危害巨大)
尼古丁:來自煙草
苯並芘:燒烤 煎炸食物
亞硝酸鈉:來自工業鹽、剛腌的腌菜
偶氮基:例如假豬肉等
日常生活主要致癌物質
食品中
亞硝基化合物、高脂肪物質、高濃度酒精等。其中亞硝基化合物的前體物在不新鮮的食品中如腐爛變質的食物中含量較高,人體在有萎縮性胃炎或胃酸成分分泌不足時,胃將亞硝基化合物的前體物合成為亞硝基化合物。
食品污染中
農用殺蟲劑,家用的洗滌劑可能含有致癌的化合物,與這些接觸的食品可被污染。
一些激素類制劑可通過獸醫治療或飼料添加劑進入食用家禽家畜體內,從而誘發與內分泌系統有關的腫瘤。
一些食品包裝材料含有多種環芳烴基類物質,具有潛在的致癌性。如食品包裝袋、包裝紙等。
空氣中的致癌物質通過土壤、水等途徑蓄積於食物中。
添加劑
如防腐劑、食用色素、香料、調味劑及其他添加劑中含有的亞硝胺類物質。
食品加工儲蓄
熏制食品和腌制食品中含有大量的環芳烴基類致癌物質,霉變的大米,玉米,豆類中所含的黃麴黴素對人和動物都有很強的致癌作用。
醫學家研究發現,有10多種化學物質有致癌作用,其中亞硝胺類、苯並芘和黃麴黴素是公認的三大致癌物質,它們都與飲食有密切關系。
亞硝胺類
幾乎可以引發人體所有臟器腫瘤,其中以消化道癌最為常見。亞硝胺類化合物普遍存在於穀物、牛奶、乾酪、煙酒、熏肉、烤肉、海魚、罐裝食品以及飲水中。不新鮮的食品(尤其是煮過久放的蔬菜)內亞硝酸鹽的含量較高。
苯並芘
主要產生於煤、石油、天然氣等物質的燃燒過程中,脂肪、膽固醇等在高溫下也可形成苯並芘、如香腸等熏製品中苯並芘含量可比普遍肉高60倍。經驗證,長期接觸苯並芘,除能引起肺癌外,還會引起消化道癌、膀胱癌、乳腺癌等。
黃麴黴素
是已知的最強烈的致癌物。醫學家認為,黃麴黴素很可能是肝癌發生的重要原因。在一些肝癌高發區,人們常食發酵食品如豆腐乳、豆瓣醬等,這類食品在製作過程中如方法不當,容易產生黃麴黴素。
為了防止上述幾種主要致癌物質作怪,減少和削弱致癌物對人類的威脅,人們在食物的生產、加工及烹調等方面,必須採用科學的方法。
咸魚
咸魚產生二甲基亞硝酸鹽,在體內可以轉化為致癌物質二甲基亞硝酸胺。一個人如果從出生到10歲經常食用咸魚,將來患鼻咽癌的可能性比不食用咸魚的人大30-40倍。魚露、蝦醬、鹹蛋、鹹菜、臘腸、火腿、熏豬肉同樣含有較多的亞硝酸胺類致癌物質,應盡量少吃。
燒烤食物
烤牛肉、烤鴨、烤羊肉、烤鵝、燒豬肉等。因含有強致癌物3,4-苯並芘,不宜多食。
熏制食品
如熏肉、熏肝、熏魚、熏蛋、熏豆腐乾等亦含苯並芘致癌物,常食易患食道癌和胃癌。
油炸食品
煎炸過焦後,產生致癌物質多環芳烴。咖啡豆燒焦後,苯並芘含量增加20倍。油煎餅、臭豆腐、煎炸芋角、油條等,多數是使用重復多次的油,高溫下會產生一種致癌分解物。
霉變食物
米、麥、豆、玉米、花生等食品易受潮霉變,被黴菌污染後會產生各種致癌毒素。
隔夜熟白菜
會產生亞硝酸鹽,在體內會轉化為亞硝酸胺致癌物質。
檳榔
口嚼食檳榔是引起口腔癌的一個因素。
喝不開的水及溝塘水
胃癌、食道癌、肝癌這三種癌症均與飲塘水有關。經常飲用未燒開的自來水的人,其患膀胱癌的可能性將增加21%,患直腸癌的可能性將增加38%。
H. 哪些化學物質會致癌
這個太多了,苯類物質大多有致癌風險,亞鹽酸鹽有致癌風險,更可怕的是鹽里邊就有這個,所以鹽不要過量食用。黃麴黴素有致癌風險,霉變的食物如花生,大米,大豆等富含這個。注意霉變腐壞的食物不要食用。重水有致癌風險,水反復高溫會產生大量重水分子。所以水燒開冷卻後就不要再反復加熱燒開了。油脂燒糊了也會產生致癌物,這個不知道是什麼化學物質,少吃燒烤為妙,炒菜掌握火候。輻射類物質,如含鈾,鐳元素的礦石,這個少見,見到也未必認識。就列舉這些。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