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化學知識 > 怎麼判斷化學中除雜加入什麼區別

怎麼判斷化學中除雜加入什麼區別

發布時間:2022-05-19 14:07:51

Ⅰ 化學中除雜和分離的區別初中的除雜和分離的區別

除雜是除去雜質,分離是把兩種物質分開,本質上有區別,所用的方法也不同。
分離,意為分開、離開、隔離、分別之意。即可用於人物感情之間,也可以用於物物之間的隔離。
從科學角度來看,分離(separation)是利用混合物中各組分在物理性質或化學性質上的差異,通過適當的裝置或方法,使各組分分配至不同的空間區域或在不同的時間依次分配至同一空間區域的過程。

Ⅱ 如何除雜和鑒別物質

除雜,在不引入新雜質的前提下出去雜質
相同陽離子出去陰離子,如NaCl中含有Na2CO3
只要除去碳酸根,但是不要引入新的陰離子,因此只要加入過量鹽酸就可以除去碳酸根而不引人新的陰離子;
相同陰離子出去陽離子,比如NaCl含有MgCl2和CaCl2
這時候只要除去鎂離子和鈣離子就好,對於出去鈣離子,加入氫氧化鈉。而對於出去鈣離子,則用碳酸鈉。最後再加鹽酸酸除去過量的氫氧化鈉和碳酸鈉

對於物質的鑒定,就是利用其在性質上的差異,一般先考慮物理性質,不行的話再考慮化學性質
比如從顏色:含亞鐵離子溶液和含銅離子溶液,一個是綠色,另一個是藍色,一看就出來了
如果是加化學試劑的,酸鹼鑒別用指示劑,碳酸鹽用酸然後將氣體通入澄清石灰水,水的鑒定用無水硫酸銅,氯離子鑒定用AgNO3然後加如HNO3,硫酸根鑒定用BaCl或Ba(NO)2然後加入HNO3,亞鐵離子、鐵離子和銅離子鑒定用鹼
初中階段大概就這些了,不懂再追問o(∩_∩)o

化學反應除雜中怎樣算是引入了新的雜質

在除去雜質的過程中,如果是加入某些物質除雜的話,加入的物質本身不可以與需要提純的物質相混合,
通過反應除雜時,生成物不能與需要提純的物質相溶或一種溶於另一種,否則就添入新雜質了
簡單的說,就是通過化學反應後,能直接把所需物質通過蒸餾,過濾,分液等方法一次性提取出來

Ⅳ 初中化學常用的除雜方法,鑒定方法可以幫忙總結一下么

(一)物質的除雜方法
除雜根本上最後要把所有的雜質除掉,也不能引入新的雜質,原則上除雜後的反應的生成物盡量變成原混合物中要保留下的物質。
1、CO2(CO):把氣體通過灼熱的氧化銅(CuO),
CO2(CO):CuO+CO==(加熱)Cu+CO2
2、CO(CO2):通過足量的氫氧化鈉溶液(NaOH) 或氫氧化鈣溶液(效果較差)
CO(CO2):2NaOH+CO2==Na2CO3+H2O
3、H2(水蒸氣):通過濃硫酸(H2SO4)/通過氫氧化鈉固體(NaOH)/通入無水氯化鈣(CaCl2) H2(水蒸氣):濃H2SO4有強的吸水性
4、CuO(C):在空氣中(在氧氣(O2)流中)灼燒混合物
CuO(C):C+O2==(點燃)CO2
5、Cu(Fe) :加入足量的稀硫酸(H2SO4) 或稀鹽酸(HCl)或銅鹽溶液
Cu(Fe) :Fe+H2SO4==FeSO4+H2↑
6、Cu(CuO):加入足量的稀硫酸(H2SO4) 或稀鹽酸(HCl)或通入CO並加熱
Cu(CuO):CuO+H2SO4==CuSO4+H2OCuO+2HCl==CuCl2+H2O
7、FeSO4(CuSO4): 加 入足量的鐵粉(Fe)
FeSO4(CuSO4): Fe+ CuSO4==FeSO4+Cu
8、NaCl(Na2CO3):加 入足量的鹽酸(HCl),然後加熱蒸發
NaCl(Na2CO3):Na2CO3+2HCl==2NaCl+H2O+CO2↑
9、NaCl(Na2SO4):加入適量的氯化鋇溶液(BaCl2)
NaCl(Na2SO4):Na2SO4+BaCl2==2NaCl+BaSO4↓
10、NaCl(NaOH):加入足量的鹽酸(HCl),然後加熱蒸發
NaCl(NaOH):NaOH+HCl==NaCl+H2O
11、NaOH(Na2CO3):加入適量的氫氧化鈣(Ca(OH)2)溶液
NaOH(Na2CO3):Na2CO3+Ca(OH)2==CaCO3↓+2NaOH
12、NaCl(CuSO4):加入適量的氫氧化鋇(Ba(OH)2)溶液
NaCl(CuSO4):CuSO4+Ba(OH)2=BaSO4↓+Cu(OH)2↓
13、NaNO3(NaCl):加入適量的硝酸銀溶液(AgNO3)
NaNO3(NaCl):NaCl+AgNO3=NaNO3+AgCl↓
14、NaCl(KNO3):冷卻熱飽和溶液
NaCl(KNO3):NaCl溶解度受溫度影響變化不大,KNO3溶解度受溫度影響變化大
15、KNO3(NaCl):高溫蒸發溶劑
硝酸鉀的溶解度很大,很難達到飽和。

(二) 物質或離子的鑒定
鑒定,則是加入的物質與待檢驗的物質或離子能發生某個特徵反應,並且這個表現出來的特徵不能和加入的物質與其他物質同樣條件下反應後表現出來的特徵相同,那麼就可以通過這個特徵判斷出是這種物質,或這種離子了。
(1)氣體的檢驗
1、氧氣:帶火星的木條放入瓶中,若木條復燃,則是氧氣. 2、氫氣:點燃氣體,罩一干而冷的燒杯,燒杯壁有水霧出現,再往燒杯中滴入澄清的石灰水,若澄清石灰水不變渾濁,則是氫氣. 3、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的石灰水,若澄清石灰水變渾濁則是二氧化碳. 4、氨氣:將氨氣通入酚酞溶液中若溶液變紅,則是氨氣。/ 聞是否有氨味 5、水蒸氣:通過無水硫酸銅,若白色固體變藍,則含水蒸氣/罩一干而冷的燒杯,燒杯壁有水霧出現,則證明含有水蒸氣 .

(2)、離子的檢驗.
6、氫離子:滴加紫色石蕊試液/加入鋅粒 7、氫氧根離子:酚酞試液/硫酸銅溶液 8、碳酸根離子/碳酸氫根離子:先滴稀鹽酸再滴澄清的石灰水 9、氯離子:硝酸銀溶液和稀硝酸,若產生白色沉澱且不溶於稀硝酸,則是氯離子 10、硫酸根離子:先滴加硝酸鋇溶液再滴入稀鹽酸/先滴加稀鹽酸再滴入氯化鋇 (註:此處加入鋇鹽溶液後不能滴入硝酸,因為若溶液中含有SO3離子,也會生成BaSO3沉澱,滴入硝酸,沉澱會被氧化成BaSO4,不會溶解,無法檢驗) 11、銨根離子:與熟石灰研磨,若有刺激性氣味生成,則證明該物質中含有銨根離子 12、銅離子:滴加氫氧化鈉溶液,若產生藍色沉澱則是銅離子 13、鐵離子:滴加氫氧化鈉溶液,若產生紅褐色沉澱則是鐵離子

(3)、物質的檢驗
14、如何檢驗NaOH是否變質:滴加稀鹽酸,若產生氣泡則變質 15、檢驗生石灰中是否含有石灰石:滴加稀鹽酸,若產生氣泡則含有石灰石 16、檢驗NaOH中是否含有NaCl:先滴加足量稀硝酸,再滴加AgNO3溶液,若產生白色沉澱,則含有NaCl。 17、檢驗三瓶試液分別是稀HNO3,稀HCl,稀H2SO4? 向三隻試管中分別滴加Ba(NO3)2 溶液,若產生白色沉澱,則是稀H2SO4;再分別滴加AgNO3溶液,若產生白色沉澱則是稀HCl,剩下的是稀HNO3 18、澱粉:加入碘溶液,若變藍則含澱粉。 19、葡萄糖:加入新制的氫氧化銅,若生成磚紅色的氧化亞銅沉澱,就含葡萄糖。

向你說的檢驗是不是SO4^2-,最好是用BaCl2,而不能用Ba(OH)2,如果加入的鋇鹽或鋇鹼中的酸根離子或氫氧根離子與硫酸鹽中的陽離子也有白色沉澱則不能判斷白色沉澱一定是硫酸根與鋇離子產生的,比如檢驗硫酸鎂中的鋇離子就不能用氫氧化鋇,只能用氯化鋇,這里你可能會有疑問,那用氯化鋇中的氯離子可能會和硫酸鹽中的陽離子產生白色沉澱,注意,在我們初中化學中,氯離子只能和銀離子沉澱,而銀離子又不能和硫酸根離子共存,排除了被檢驗的是硫酸根是硫酸銀溶液的可能,所以可以用氯化鋇,但要注意,但是用氯化鋇還不行,與鋇離子產生白色沉澱的並不是硫酸根離子的特徵反應,因為碳酸根,亞硫酸根都可以和鋇離子產生白色沉澱,所以要在產生的白色沉澱中加入稀酸(不能是氧化性的酸,如稀硝酸),因為碳酸鋇和亞硫酸鋇白色沉澱都會溶解在稀中,只有硫酸鋇沉澱不溶,如果是加入稀硝酸,由於其具有很強的氧化性,能將亞硫酸根氧化成硫酸根,然後與鋇離子結合成硫酸鋇。從而我們根本不能判斷原溶液中式硫酸根還是亞硫酸根。所以要檢驗硫酸根離子,先加入鋇離子,產生白色沉澱,然後向白色的沉澱加入稀酸,如稀鹽酸,沉澱不溶解,則可確定原溶液中有硫酸根離子。

無論是物質除雜,還是物質鑒定,都蘊含著很多的經驗和方法,不是三言兩語就能說清的,善於總結,勤於思考才是王道。

Ⅳ 初中化學除雜類題怎麼判斷是否引入新的雜質,哪些屬於雜質啊

初中化學的雜質就是不是你要的物質都是雜質,比如NaCl中的雜質是Na2CO3,加入HCl,就生成NaCl,H2O,CO2↑這樣就出去了Na2CO3,又沒有出現新雜質。而如果加H2SO4的話,就會生成Na2SO4雜質

Ⅵ 初中化學 酸鹼鹽 鑒別 除雜 方法及技巧


是在水溶液中可以電離出氫離子的化合物
而且
初中化學用到的酸也就只是那3大強酸
碳酸(弱酸)磷酸(弱)醋酸(弱)

鹼也如此
在水溶液中可電離出氫氧根的化合物
常見的有4大強鹼

這個是最好判斷的
如果他既不是酸也不是鹼
你便可大膽的將它歸為鹽
因為化合物以這個角度就分為這三類
百分之99.9正確
而你說的顏色
沉澱

這個得考平時的積累

Ⅶ 化學上怎麼判斷除雜的方法

物質的除雜就是用適當的方法,把混入某物質里的少量雜質除去,以便獲得相對純凈的物質。
1.除雜原理原則:除雜時應注意以下幾點:
(1)不能「玉石俱焚」。即試劑一般與雜質反應,不與要保留的物質反應。但特殊情況下,所加試劑需要和保留物質反應,但最終要轉化成需要保留的物質。如除去FeCl3溶液中的NaCl,可加過量的NaOH溶液→過濾→洗滌→加適量稀鹽酸。
(2)「不增」、「不減」。即不增加新的雜質,不減少要保留的物質。
(3)不污染環境。即要求所選用的除雜方法,不能產生可污染環境的物質。
(4)不能「舊貌變新顏」。即除雜結束前,要恢復保留物質的原有狀態。
(5)連續除去多種雜質,要考慮加試劑的順序、過量試劑的去除等
優先考慮物理方法;優先考慮能將雜質轉變為被提純物質的除雜方法。
2.除雜方法:
(1)一般可以先考慮物理方法,如:利用溶解性、磁性等物理性質進行提純物質的提純
方法 適用范圍 舉例 操作
過濾法 可溶物與不溶物 粗鹽提純 「溶解、過濾、蒸發」(得到可溶物)或「溶解、過濾、洗滌乾燥」(得到不溶物)
結晶法 兩種可溶物的分離 分離食鹽和硝酸鉀 降溫結晶法 或 蒸發溶劑法
(2)化學方法:主要有:
A.轉化法(將雜質轉化為被提純物質);
如:除CO2中的CO,可將氣體通過灼熱的CuO:CO+CuO高溫===Cu+CO2
除FeSO4中的CuSO4,可加過量的鐵粉,再過濾:CuSO4+Fe==Cu+FeO4
除CaO中的CaCO3可加熱:CaCO3 高溫===CaO+ CO2↑
B.沉澱法(將溶液中的雜質轉變為沉澱而除去);
如:除去NaCl中的Na2SO4,可加適量的BaCl2:Na2SO4+
BaCl2==BaSO4↓+2NaCl
C.氣化法(將固體或液體中的雜質轉化為氣體而除去);
如:除Na2SO4中Na2CO3,可加適量稀H2SO4:Na2CO3+ H2SO4=Na2SO4+ CO2↑+ H2O
D.吸收法(將氣體中的雜質用固體或液體進行吸收而除去);
如:除CO中的CO2,可將氣體通過氫氧化鈉溶液: .
E.溶解法(將固體中的雜質轉變為可溶物而除去)。
如:除C粉中的CuO粉,可加適量稀硫酸,再過濾:CuO+ H2SO4==CuSO4+ H2O

Ⅷ 化學中除雜和分離的區別

除雜是除去雜質
分離則有固液分離(過濾) 液液分離(分液)

分離可以是除雜的一個步驟 也就是說除雜包括分離 分離式除雜的一種物理手段

Ⅸ 化學的除雜,鑒別怎麼做

有機物的檢驗與鑒別,主要有以下四種方法:

1、檢驗有機物溶解性:通常是加水檢查、觀察是否能溶於水。例如:用此法可以鑒別乙酸與乙酸乙酯、乙醇與氯乙烷、甘油與油脂等。

2、檢查液態有機物的密度:觀察不溶於水的有機物在水中浮沉情況,可知其密度比水的密度是小還是大。例如,用此法可以鑒別硝基苯與苯、四氯化碳與1—氯丁烷。

3、檢查有機物燃燒情況:如觀察是否可燃(大部分有機物可燃,四氯化碳和多數有機物不可燃)、燃燒時黑煙的多少(可區分乙烷、乙烯和乙炔,已烯和苯,聚乙烯和聚苯乙烯)、燃燒時氣味(如識別聚氯乙烯和蛋白質)。

4、檢查有機物的官能團。思維方式為:官能團——性質——方法的選擇。常見的試劑與方法見下表 http://www.52hx.net/Article/ShowArticle.asp?ArticleID=791

簡單地說:
1 使用溴水法(甲烷與乙烯的鑒別)
2 酸性KMnO2(H+)法(苯與其同系物的鑒別)
3 新制Cu(OH)2及銀氨溶液法(鑒別-CHO)
4 顯色法(鑒別酚-OH)
5 沉澱法等等~~

另:
有機物的分離應結合有機物的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例如乙烷中混 有乙烯時,有將氣體通過溴水或 溶液,用洗氣的方法將乙烯除去,若溴 乙烷中混有乙醇時,可用水除去,利用乙醇與水互溶,水與溴乙烷不互溶,用水 將乙醇從溴乙烷中萃取出來,苯中混有苯酚時,單純用物理性質或單純用化學性 質都無法將它們分開,而且苯與苯酚互溶,此時應先加入 ,苯酚與 起反應生成苯酚鈉,苯酚鈉類似於無機鹽的性質,與苯不互溶,於是溶液就分層 了,可以用分液的方法把它們分開,也可以用分餾的方法把它們分離開。若乙醇 中混有水,欲除去(也就是由工業乙醇制無水乙醇)時,加入生石灰,生石灰與 乙醇中所含的水生成 , 與乙醇的沸點相差較大,可用分餾的方 法把它們分開。象實驗室制乙酸乙酯時,用的是飽和 溶液來使酯析出, 目的是為了除去混在乙酸乙酯中的乙酸,乙酸與 溶液反應生成可溶於水 的 ,與酯不互溶,用分液的方法即可得到較純的酯。後面這幾種分 離的方法都是綜合應用了有機物的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 A 混合物的分離提純 ⒈固體與固體混和物,若雜質易分解,易升華時用加熱法;若一種易溶,另一種難溶,可用溶解過濾法;若二者均易溶,但其溶解度受溫度的影響不同,用重結晶法。 ⒉液體與液體混和物,若沸點相差較大時,用分餾法;若互不混溶時,用分液法;若在溶劑中的溶解度不同時,用萃取法。 ⒊氣體與氣體混和物:一般可用洗氣法。 ⒋若不具備上述條件的混和物,可先選用化學方法處理,待符合上述條件時,再選用適當的方法。 該類題目的主要特點有三個:一是選取適當的試劑及分離的方法除去被提純物中指定含有的雜質;二是確定除去被提純物質中多種雜質時所需加入試劑的先後順序。三是將分離提純與物質的制備,混和物成分的確定等內容融為一體,形成綜合實驗題。
附:常見有機物的分離方法

混合物 試劑 分離方法 主要儀器

苯(苯甲酸) NaOH溶液 分液 分液漏斗
苯(苯酚) NaOH溶液 分液 分液漏斗
乙酸乙酯(乙酸) 飽和Na2CO3溶液 分液 分液漏斗
溴苯(溴) NaOH溶液 分液 分液漏斗
硝基苯(混酸) H2O、NaOH溶液 分液 分液漏斗
苯(乙苯) 酸性KMnO4、NaOH 分液 分液漏斗
乙醇(水) CaO 蒸餾 蒸餾燒瓶、 冷凝管
乙醛(乙酸) NaOH溶液 蒸餾 蒸餾燒瓶、冷凝管
乙酸乙酯(少量水) MgSO4或Na2SO4 過濾 漏斗、燒杯
苯酚(苯甲酸) NaHCO3溶液 過濾 漏斗、燒杯
肥皂(甘油) NaCl溶液 鹽析 漏斗、燒杯
澱粉(純鹼) H2O溶液 滲析 半透膜、燒杯
乙烷(乙烯) 溴水 洗氣 洗氣瓶
參考資料:化學中國論壇,高中化學教參

除雜質的方法
第一,要知道除雜質的原則,除掉雜質的同時,不能生成新的雜質。第二,要背得物質的溶解性表,這樣才能很好、很快的找到形成沉澱的離子

例如氫氧化鈉忠混有碳酸鈉,陰離子不同,而碳酸根與很多的陽離子都能形成沉澱,常用的可以是氫氧化鈣。這樣,反應後就將碳酸鈉除掉,生成了氫氧化鈉,也不生成新的雜質。
將混合物中的幾種物質分開而分別得到較純凈的物質,這種方法叫做混合物的分離。將物質中混有的雜質除去而獲得純凈物質,叫提純或除雜。除雜題是初中化學的常見題,它靈活多變,可以綜合考察學生的解題能力。現列舉幾種方法:
1 物理方法
1.l 過濾法.原理:把不溶於液體的固體與液體通過過濾而分開的方法稱為過濾法。如:氯化鈣中含有少量碳酸鈣雜質,先將混合物加水溶解,由於氯化鈣溶於水,而碳酸鈣難溶於水,過濾除去雜質碳酸鈣,然後蒸發濾液,得到固體氯化鈣。如果要獲得雜質碳酸鈣,可洗滌烘乾。
練習1 下列混合物可以用溶解、過濾、蒸發操作來分離的是:( )
A.CaCO3 CaO B.NaCl KNO3 C.NaNO3 BaSO4 D.KCl KClO3
1.2 結晶法.原理:幾種可溶性固態物質的混合物,根據它們在同一溶劑中的溶解度或溶解度隨溫度的變化趨勢不同,可用結晶的方法分離。例如:除去固體硝酸鉀中混有的氯化鈉雜質,先在較高溫度下製成硝酸鉀的飽和溶液,然後逐步冷卻,由於硝酸鉀的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而顯著增大,溫度降低,大部分硝酸鉀成為晶體析出,而氯化鈉的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而增大得不顯著,所以大部分氯化鈉仍留在母液中,通過過濾把硝酸鉀和氨化鈉溶液分開。為進一步提純硝酸鉀,可再重復操作一次,叫重結晶或再結晶。
練習2 下列混合物適宜用結晶法分離的是:()
A.NaNO3 Na2CO3 B.NaNO3 NaCl C.NaOH Mg(OH)2 D.NaCl BaSO4

2. 化學方法:原理
(一)、加入的試劑只與雜質反應,不與原物反應。
(二)、反應後不能帶入新的雜質。
(三)、反應後恢復原物狀態。
(四)、操作方法簡便易行。
初中常用化學除雜方法有以下幾種:
2.1 沉澱法:使混合物中的雜質與適當試劑反應,生成沉澱通過過濾而除去。
練習3 下列混合物可用沉澱法除去雜質(括弧內的物質是雜質)的是()
A.KNO3〔Ba(NO3)2〕 B.NaCl〔KNO3〕 C.NaNO3 [NaCl] D.Ca(NO3)2 [AgCl]
2.2 化氣法:將混合物中的雜質與適當試劑反應變成氣體而除去。
如:硝酸鈉固體中含有少量碳酸鈉雜質,可將混合物加水溶解,再加入適量稀硝酸溶液,硝酸與碳酸鈉反應生成硝酸鈉、水和二氧化碳,再蒸發濾液,獲得硝酸鈉固體。
練習4 下列混合物中的雜質(括弧內的物質是雜質)適宜用氣體法除去的是:()
A.NaNO3〔Ba(NO3)2〕B.NaCl [Mg(OH)2] C.KNO3〔K2CO3〕 D.Na2SO4〔MgSO4〕
2.3 置換法:將混合物中的雜質與適量試劑通過發生置換反應而除去。如:硫酸鋅固體中含有少量硫酸銅雜質,可將混合物溶解之後,加人適量鋅粉,再過濾除去被置換出來的銅,蒸發濾液獲得硫酸銅固體。
練習5 加入下列哪些物質可以除去硫酸亞鐵溶液中混有的少量雜質硫酸銅()
A.Zn B.Fe C.Cu D.Mg
練習6 將混有少量鐵粉和鋅份的硫酸銅晶體溶於適量水,充分凈置過濾,結果是
A.濾出了混雜在其中的鐵粉 B.濾出了混雜在其中的鋅粉 C.濾出了一些銅粉 D.什麼也沒濾出
2.4 吸收法:兩種以上混合氣體中的雜質被某種溶劑或溶液吸收,而要提純的氣體不能被吸收時,可用此方法。
如:一氧化碳中含有二氧化碳時,可將混合氣體通過盛有氫氧化鈉的溶液。
2.5 其它法: 將混合物中的雜質用化學方法轉化成其它物質。
如:氧化鈣中含有碳酸鈣,可採用高溫燃燒的方法,使碳酸鈣高溫分解成氧化鈣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擴散到空氣中,除去雜質。
你的問題不是很明,但也可以歸納:
1、液體中除去液體:物理結晶法,如氯化鈉中混硝酸鈉;沉澱法:KNO3〔Ba(NO3)2〕(加Na2SO4);化氣法,氯化鈉溶液中混碳酸鈉(加稀鹽酸);置換法,
FeCl2<CuCl2>(加Fe)。
2、固體中除去固體:溶解過濾法,CaCO3 〈CaO 〉;化氣法,氯化鈉溶液中混碳酸鈉(加稀鹽酸);置換法,
Cu<Fe>(加CuCl2)。
3、氣體中除去氣體:吸收法(見2.4);其他方法:如CO2<CO>通過熾熱的氧化銅.

鑒別物質的方法
一、觀察法
一些物質在顏色、氣味等存在不同之處,可用觀察的方法鑒別它們。例如,銅和和鋁的顏色不同,通過觀察,紅色的是銅,銀白色的是鋁;酒精和水都是無色液體,但酒精有特殊的氣味,水無氣味,通過鼻子聞就可以很容易把它們區分開來;再如硫酸銅溶液、氯化鐵溶液也可以通過觀察方法把它們區分開來,藍色的是硫酸銅溶液、黃色的是氯化鐵溶液。

二、溶解法
溶解法常用於鑒別不溶性物質與可溶性物質。如碳酸鈉和碳酸鈣都是白色粉末,把它們分別放入水中,能溶解的是碳酸鈉,不能溶解的是碳酸鈣。

三、燃燒法
把需要鑒別的物質分別點燃,通過燃燒時的現象和產物的不同進行鑒別。如要鑒別H2、CO、CH4,分別點燃,在火焰上方罩一冷而乾燥的燒杯,燒杯內有水滴生成的是H2或CH4,無水滴生成的是CO,再把燒杯倒過來,加入少量的澄清石灰水,振盪,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的原氣體是CH4、不變渾的是H2。再如,空氣、氧氣、二氧化碳都是無色無味的氣體,鑒別它們時,用燃著的木條分別插入三瓶氣體中,火焰熄滅的是二氧化碳,燃燒得更旺的是氧氣,火焰基本不變的是空氣。我們還用燃燒法鑒別棉布纖維和羊毛纖維,分別點燃這兩種纖維,發出燒焦羽毛腥臭氣味的是羊毛,發出燒焦棉布味的是棉布纖維。

四、灼燒蒸發法
我們在鑒別食鹽水(或海水)和水(或鹽酸)時可用灼燒蒸發法,具體操作為:用分別玻璃棒蘸取待測的液體,在酒精燈火焰上灼燒,玻璃棒上有白色固體小顆粒留下的是食鹽水(或海水),沒有的則是水(或鹽酸)。

五、滴加試劑法
滴加化學試劑是實驗室中常用的鑒別物質的方法,在初中化學中,滴加的試劑有酸鹼指示劑、某些酸、鹼、鹽的溶液。

酸鹼指示劑主要用於鑒別酸和鹼。例如有三種無色液體,食鹽水、稀鹽酸、氫氧化鈉溶液,鑒別這三種無色溶液時,分別滴加紫色石蕊試液,能使紫色石蕊試液變紅的是稀鹽酸,能使紫色石蕊試液變藍的是氫氧化鈉溶液,不變色的食鹽水。

滴加某些酸溶液。如區分黑色的氧化銅粉和碳粉時,把它們發別加入到稀鹽酸中,黑色粉末能溶解並形成藍色溶液的是氧化銅,不反應的是碳粉。再如鑒別白色的碳酸鈣和氧化鈣時,分別取樣,滴加稀鹽酸,有無色無味氣體生成的碳酸鈣,無氣體生成的氧化鈣。

滴加某些鹽溶液。如鑒別氯化鈉溶液和碳酸鈉溶液時,分別取樣,各加入少量的氯化鋇溶液,有白色沉澱生成的碳酸鈉溶液,不反應的是氯化鈉溶液。

六、綜合法
綜合法是指運用觀察、滴加試劑、兩兩混合等方法鑒別物質。

有四瓶無色溶液,它們分別是BaCl2、CuSO4、NaOH、MgCl2。首先觀察,溶液呈藍色的是CuSO4溶液,然後把剩餘的三種分別取樣,各滴入少許溶液,有藍色沉澱生成的是NaOH溶液,有白色沉澱生成的是BaCl2溶液,不反應的MgCl2溶液。

物質的鑒別是建立在對物質性質深入理解的基礎上的,綜合性強,思維難度大,具體操作時,認真分析不同物質的性質,找出它們的不同之處,再靈活設計鑒別方案。

Ⅹ 初中化學里的如何鑒別,除雜的那些東西,不要抄襲的,具體點

鑒別:主要是觀察物理性質,比如顏色、狀態、氣味、溶解性等的不同點區分,也可以用化學性質:加一種試劑,能產生不同的現象,來進行區別。
化學除雜要點:1、加的試劑要跟雜質反應,才可以除去雜質。
2、加的試劑不可以和主要成分反應。
3、加的試劑雜質反應不能產生新的雜質
物理除雜:初中主要是用過濾:根據物質的溶解性
蒸餾:利用物質的沸點不同

閱讀全文

與怎麼判斷化學中除雜加入什麼區別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7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11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64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54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94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23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12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12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402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37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63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94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13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1008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6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45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69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31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93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72